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2.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好奇的问题,具有进行假设和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能力。但对有难度的问题想不清时,往往会有挫折感,没有耐心去全面细致的分析,甚至会对问题选择放弃,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本章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明确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焦距、实像和虚像等基本的物理概念,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通过上节课“生活中透镜”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本课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如何顺利完成探究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理解和应用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探究目的出发,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学生细化实验步骤,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探究全过程,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教法分析
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的教学方法。采取小
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难点
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四、教学用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缩小实像,物像异侧f f2f u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 v=2f u=f时不成像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教学反思 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是八年级上册整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做起习题来学生更是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 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理解,因此我这节课没有刻意的去追求进度,没有设计习题练习,而是紧扣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节课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各小组之间的争论很激烈,令人可喜的是,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较好的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还总结出了如下八条规律:(1)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总是倒立的;成虚像时,像总是正立的。 (2)成实像时有放大的、有缩小的、有等大的;虚像总是放大的。(3)光屏能接收到像的都是实像,不能接收到的都是虚像。(4)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5)成实像时成放大的和缩小的分界点。(6) 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之间的最短距离是4f。(7)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8)成实像时,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从课上课下同学们的反应和精神状态来看这节课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