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系统1

合集下载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咱来聊聊血液循环系统呀。

这血液循环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酷的快递网络呢。

它主要是由心脏、血管还有血液这几个小伙伴组成的。

先说说心脏这个大boss吧。

心脏就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小马达,整天在那噗通噗通地跳着。

它分成四个小房间呢,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这几个小房间可都是各司其职的哦。

心脏就负责把血液泵出去,就像一个超级有力的水泵,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你能想象吗?每一次心跳,都是心脏在努力工作,把带着氧气和营养的血液运出去,那可真是一刻都不停歇。

再看看血管这个大家族。

血管有动脉、静脉还有毛细血管。

动脉就像是那种高速公路,血液在里面快速地奔腾着,带着从心脏来的新鲜血液,朝着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飞奔而去。

这些血液就像是带着宝贝的快递员,里面装着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

静脉呢,就像是返程的车道,把用过的血液再送回心脏。

不过静脉里的血液速度就没那么快啦,就像慢慢悠悠返程的小货车。

而毛细血管可就超级有趣啦,它们就像那种超级细密的小胡同,把每个细胞都连接起来。

血液在毛细血管这里就会和细胞进行各种交换,把氧气和营养给细胞,再把细胞产生的废物带回来。

最后就是血液啦。

血液就像是一个超级混合的大礼包。

里面有红细胞,红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运输船,它们的任务就是把氧气紧紧抱住,然后运到身体各处。

白细胞呢,那可是身体的小卫士,一旦有病菌入侵,白细胞就会像超级英雄一样冲上去,和病菌大战一场。

血小板也很厉害,要是身体哪里不小心受伤流血了,血小板就会迅速聚集起来,像一群小工匠一样把伤口堵住,防止血液一直流个不停。

这个血液循环系统真的是超级神奇又超级重要呢。

要是它出了点小毛病,那整个身体可就会不舒服啦。

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只要一个小零件出问题,整个机器的运转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呀,咱们平时可得好好照顾这个血液循环系统,多运动,吃健康的食物,让这个超级酷的系统一直活力满满地工作哟。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二、普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
1、与心室肌细胞的区别
① 2期电位历时较短
② 3期复极结束时膜电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最大 复极电位
③ 4期膜电位不稳定,具有自动除极的能力
1
0mv
2
阈电位 最大复极电位
0
3
4
2、形成机制
0~3期:同心室肌细胞 4期:Na+内流逐渐增强,K+外流逐渐衰减,能够 自动发生除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爆发新的动作电 位。
➢ 一个段 ST段: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心室各部
分均处在去极化状态
1、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去极化速度快 B.前者有较小的幅度
√ 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 D.前者动作电位时间持续较长
E.前者有超射现象 2、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包括: A. Na+内流,K+内流 B. Ca2+内流,K+外流 C. K+内流,Ca2+外流
产生一次新的AP 原因: 大部分Na+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
3. 超常期: 时间:复极至-80mV → -90mV 特点: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产生一个新
的AP 原因: Na+通道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且膜电位与
阈电位间差距小
注意: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虽能产生AP,但 因钠通道尚未完全恢复,所以产生的AP幅度 和速度较小,时程较短,兴奋的传导速率较慢。
心室肌 ( 1m/s )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 房-室延搁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时,传导速度显著减慢,使 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 房-室延搁的意义 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收缩,避免心房和心室 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组成可以分为血液循环部分、细胞分泌部分和心脏的动力泵部分。

血液循环部分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内,它是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压力源和动力源。

心脏的职责是通过搏动把血液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它是由心腔、心室和底座组成的,心腔主要负责接收血液,心室则负责将血液输送出去。

心脏周围有专门的血管网络,这个网络由动脉和静脉组成,它们分别承担进入和离开心脏的血液。

心脏的动力泵部分由心脏负责,它可以把血液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并使血液供给身体各部分。

血液中的细胞分泌部分由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它们可以阻止血液出血,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的侵害,还可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

血液不仅是血液循环的媒介,也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的动力泵部分由心脏搏动实现,它可以把血液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帮助身体各部分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最后,血管外来的血液供给细胞,细胞产生的代谢物供给细胞,从而保持血液循环系统正常运转。

总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

这些部分合作协作,相互补充,维持人体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

- 1 -。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_1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_1

---------------------------------------------------------------最新资料推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百科名片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简介过程和分类血液的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系统介绍路线介绍历史发现能量介绍简介过程和分类血液的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系统介绍路线介绍历史发现能量介绍主要功能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 1628 年提出的科学概念。

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1661 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

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1 / 10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血液循环1-心脏生理

血液循环1-心脏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被心包包裹,斜位于胸腔纵隔内,约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图3—14)。
心脏近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冠状沟(sulcus coronarius),是心脏外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沟内有心壁的血管和脂肪组织填充。心脏外形可分为心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图3—15,图3—16)。
兴奋性的特点
02
动作电位时程加大,不应期相应延长,绝对不应期一直延长至舒张期开始以后,此期间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发生兴奋
03
期间收缩与代偿间歇
04
在心肌正常节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其它部位兴奋,使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
05
在一次期外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二)自动节律性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机制
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
定义: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人心脏内特殊传到系统(房室结地结区除外)的细胞均具有自律性。
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幅值小,由0期、3期和4期组成。0期的电位值为70mV,钙离子内流引起;3期复极化为钾离子外流;4期电位不稳定,当复极化达到-60mV~-65mV时,就会自动的出现缓慢的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时(-40mV),激活钙离子通道,钙离子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三)、心电图
ECG: 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的波形图。
1、正常心电图的 波形及生理意义 名 称 时间(S) 幅度(mV) 意 义
P波 0.06~0.11 0.05~0.25 两心房兴奋
1
Q波 室中隔兴奋

人体的血液循环(1)(苏教版)

人体的血液循环(1)(苏教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房
心室
动脉
心率和脉搏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是75次/分。
2.脉搏: 动脉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
探究目的:说明心率和运动的关系。 推荐器材:带秒针的表。 探究指导:
1.学生4人一组,把手放在胸部偏左侧,感觉 心脏有节律的跳动,记录心跳次数。在腕部测 定动脉搏动次数。几分钟原地运动后再次记录 心率和脉搏。
2.提出有关心率和运动关系的问题。 3.作出运动影响心率的假设。 4.设计并实验,记录数据。 5.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6.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交流实验结论。
讨论:人的心率为什么在运动状态下比在 平静状态下高?
在运动状态下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能量增加, 所以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
⑵⑴⑶静动毛脉细:血把管血:液是从连身心接体脏于各输最部送小分到的送身动回体脉心各和脏部静的分脉血的之管血间。管的。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2.血管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⑴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分布较深。 ⑵静脉:
①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 ②人体皮肤下的一条条“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 ③在四肢较大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C.静脉内血压低
D.以上说法都对 4.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
( B)
A.场所 B.动力 C.血液 D.原料
5.假如有人在一次事故中刺伤了血管,刺伤动脉
远比刺伤静脉危险,这是因为动脉
(B)
A.含有更多的氧和养料
B.具有较大的压力
C.含更多的白细胞和抗体
D.无废物和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解剖示意图

循环系统解剖示意图

(2)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 0.1s
减慢射血期 0.15s
心室继续收缩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室内压↑>动脉压
心室容积继续↓
(左室>80mmHg,

右室>8mmHg )
室内压略<动脉压


动脉瓣开放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继续射血入动脉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占射血量30%) ↓ 心室肌收缩强度↓
平和时间进程。细胞膜上大部分钠、钙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是心肌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心 肌一次兴奋后,膜兴奋性发生一系列变化:
(1)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0期~复极-55mV对任何刺激不反应。 局部反应期:复极-55mV~复极-60mV,对强刺激可发生
部分去极化,不产生AP。 有效不应期:0期去极化~复极-60mV,对任何刺激不产生AP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自律性
工 心房肌

细 胞
心室肌
+ ++ + —
自 窦房结
+

+ 细

房 房结区
室 交
结区
+
界 结希区 +
浦氏细胞
+
+++ —
++

+

++

++++ —
++ +

+ +
一 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5.2.1 (分层+特色作业)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原卷版)

5.2.1 (分层+特色作业)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原卷版)

5.2.1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分层作业【基础达标】一、夯实知识点:1、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使得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都能进行物质交换;②管腔最细、管径最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使得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能充分地供给组织细胞;③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使得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很容易透过管壁供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很容易透过管壁到血液中。

2、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

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使得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

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

故心脏左侧的心腔和血管(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的心腔和血管(右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肺动脉),都流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心脏结构图:{知识框架}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下图为心房和心室收缩和舒张示意图:心 脏起 点动脉血管→毛细血管→静脉血管血红蛋白抗体图一,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图二,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图三,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

二、夯实基础题型:1.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是()A.B.C.D.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形态是()A.B.C.D.3.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

若手背静脉注射药物运送到咽喉部,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丁→甲C.丙→甲→乙→丁D.丁→乙→甲→丙4.如图是小明绘制的三种血管关系示意简图,判断②代表毛细血管的依据是()A.血流速度最快B.红细胞单行通过C.血管较细D.血管壁较厚5.心脏一生都在为我们努力工作,它就像抽水的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

血液循环系统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血液循环系统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血液循环系统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而高效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细胞,并清除代谢废物。

这个系统的功能对于人体的运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血液循环系统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一、供氧供养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输送氧气和养分来为身体的运动提供能量。

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随后被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携带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运动时,肌肉组织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产生能量,供应更多的养分来满足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需求。

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了氧气和养分的充足供应,从而提高了运动能力。

二、废物排出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需要及时清除,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运输废物到相应的排泄器官,如肾脏和肺部,以促进废物的排出。

例如,乳酸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物,如果不能有效排除,会导致肌肉酸痛和疲劳。

血液循环系统的良好运行有助于快速清除代谢废物,从而延缓疲劳的发生,提高运动能力。

三、体温调节运动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为了保持适宜的体温,在运动中,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来调整血液的流动。

当身体需要散热时,血液会通过血管扩张将热量散发到体表,促进汗液的蒸发。

相反,当需要保持体温时,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

这种热量调节对于长时间运动的持续性至关重要,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运动能力。

四、心肺功能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是心脏和血管,它们共同构成了心血管系统。

心脏是泵血的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

而血管则扮演着输送血液的通道。

运动时,心肺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加心脏泵血的效率,使血液循环更加快速高效。

这不仅能够提升运动能力,还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结起来,血液循环系统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供氧供养、废物排出、体温调节和心肺功能的优化来提高运动能力。

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保持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行,从而增强耐力、提高运动能力,并减少运动时的不适和损伤的风险。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

⒉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低___倍显微 镜观察尾鳍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可根据血 流的___方__向____和__速__度____判断动脉和静 脉。如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尾鳍内 血液向小鱼头部方向流动,那么该血管是 ______动_脉______。
(解析:视野中看到的血流方向和实际血流 方向相反,小鱼心脏在头部附近,所以血流 方向是流出心脏,所以是动脉。) 3. 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__单_行___排列并流动。
【思考与讨论】
⒈ 心壁主要是由___________组织构成的,由 此可以推断它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 从心脏壁厚度看,心房壁_________,心室 壁__________;左心室比右心室壁 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腔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
各级淋巴管
五、 血压与脉搏
同学们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或运 动后身体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哪些是可以被测量的?
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变化进行测量 呢?
这是在做什么?
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时候,对管壁 产生的侧压力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达 到的最高值。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1 .心脏的位置
心脏的功能
心脏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一)位置: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 之间,形状象桃子,拳头大小。
室 间 沟
前面观
房室沟 心尖
后面观
1.心脏的四个腔室是否一样? 2.心脏的腔室之间是如何连通的?
(二)形态结构

第四章 血液循环1

第四章  血液循环1

末期容积大。心肌 力 增 强 。 缺 02 、 ACh 、 肌肥厚、心室扩大 伸展小静息张力大, 酸中毒、心衰,心肌
抵抗过度延伸.
收缩能力下降。
(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1. 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正常值60~100次/分
2. 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生理情况下,心 率均不同。 3.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 加。但心率过快或过慢将导致心输出量减 少。
(一)影响SV的因素: 大量实验证明,心脏的SV取决于:
(1)前负荷:即心肌的初长度或心室舒张 末期容积
(2)心肌收缩能力 (3)后负荷:即动脉血压 (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一)SV的调节
1、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 (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 (1) starling机制:SV决定于收缩前心
压力变化
房室 动 内内 脉 压压 压
瓣膜开闭
房半 室月 瓣瓣
心室 容积
Pa<Pv<PA 关 关 不变
Pa<Pv>PA
关开
快速 减小
Pa<Pv<PA
关开
继续 减小
Pa<Pv<PA 关 关 不变
Pa>Pv<PA
开关
快速 增加
Pa>Pv<PA
开关
继续 增加
Pa>Pv<PA
开关
继续 增加
心内血 流方向
存于心室
1628年 William Harvey 《论心脏的运动》 被誉为现代生理学的创始人
概述
血液循环的功能
1. 物质运输 2. 实现体液调节 3.保持内环境稳态 4.实现血液的防御功能 5.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血管紧张素等

生理学血液循环1

生理学血液循环1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一)肾上腺素(Adr)和去甲肾上腺素(NE)
1.属于儿茶酚胺类。血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2.肾上腺素:可与α-R、β-R结合 (1)在心脏: 肾上腺素+ β1-R 正性变时作用 正性变力作用
HR ↑ CO ↑
(2)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 α-R、β-R的分布。 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管平滑肌 上, α-R在数量上占优势
用途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1.肾素: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碱 性蛋白质,经肾静脉入血循环。 2.引起肾素分泌的原因: (1)肾血流量↓ (2)血中[Na+] ↓ (3)肾交感神经兴奋时 (4)PG、NE、胰高血糖 素促进肾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和ADH 抑制肾素分泌。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底物,在肝合成) 肾素(酶,由肾近球细胞分泌)
血管紧张素Ⅰ(十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主要存在于肺血管) 血管紧张素Ⅱ (八肽) 血管紧张素酶 A AⅠ:不具有活性, 血管紧张素Ⅲ (七肽)
AⅡ:主要 AⅢ:<AⅡ
血管紧张素Ⅱ、Ⅲ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皮质 细胞的血管紧张素受体 ,引起相应的生理效应。
(三)血管升压素(vaspressin)
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re,ADH),是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1.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2.储存于:神经垂体轴突末梢 3.作用:生理剂量:抗利尿 大剂量:升压
5.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舒血管物质 ★ 前列环素(PGI2):内皮细胞内的PGI2合成酶可 合成PGI2;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可 使内皮细胞释放PGI2 → 血管舒张。 ★ 内皮舒张因子(EDRF)≈ NO: 刺激: 低氧、缩血管物质(NE、VP、A等) 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 能激活内皮细胞膜受体的物质(P物质、5-HT、ATP ↓ 等) 血管内皮细胞 来源: ↓释放 一氧化氮(NO)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总分:4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47.00)1.下列关于心肌与骨骼肌不同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只有心肌是由肌小节组成的B.只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可用滑行理论解释C.从心肌的长度一张力曲线关系中,看不出有最适初长D.骨骼肌的收缩是有等级性的,而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E.只有骨骼肌有粗、细两种肌丝A.B.C.D. √E.每块骨骼肌因由许多运动单位组成,所以收缩是等级性的;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将它们连接,兴奋可由一个心肌细胞传到另一个心肌细胞,整个心室(或心房)可以看做是一个机能上互相联系的合胞体,几乎同步收缩,要么不收缩,要么都收缩,是“全或无”的。

2.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A.Na+-Ca2+交换增强B.Na+-K+交换减弱C.细胞内Ca2+浓度降低D.细胞内K+浓度升高A. √B.C. √D.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Na+-Ca2+交换增强导致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

3.每搏输出量增加或外周阻力减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是A.前者会使收缩压升高,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B.前者会使舒张压升高,但不影响收缩压;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但不影响收缩压C.脉搏压降低D.平均动脉压升高E.以上都不对A. √B.C.D.E.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脉压增大。

如果心排血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屁,脉压加大。

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平均动脉压升高,而外周阻力下降时,平均动脉压降低。

4.如果紧闭声门用力呼气,胸内压将升高到100mmHg左右,可以引起下列哪些变化A.有心室输出量增加 B.左心室输出量减少C.体循环动脉压下降 D.心率减慢A.B. √C. √D.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在呼气时,胸内负压值减少,从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量也相应减少,有心排血量稍有降低,但呼气时因肺缩小,肺部血管的容积减少,由肺静脉回左心的血有可能增多,左心排血量则可能增加。

5.3.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课件

5.3.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课件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整合方法·提升练
15.心脏是运输血液的“泵”。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
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以下能正确表示血液在心脏中流动
方向的是( A ) A.心房→心室→动脉
B.心房→动脉→心室
C.心室→心房→动脉 D.动脉→心室→心房
整合方法·提升练
16.体检抽血时,要用橡皮软管扎紧手臂上端(如图),便于抽血。 这是因为软管扎紧手臂后( B ) A.软管与手之间的动脉鼓胀起来 B.软管与手之间的静脉鼓胀起来 C.软管与心脏之间的动脉鼓胀起来 D.软管与心脏之间的静脉鼓胀起来
(5)将哺乳动物的心脏离体后进行灌注实验,如果从主动脉注水, 水会从__A___(填标号)流出。
夯实基础·巩固练
12.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利用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模 型,常常可使复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在做完“观察小 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 旧电线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模型中,① 是红色电线,②是蓝色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华师版 八年级上
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第3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1课时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B
5C
2A
6C
3A
7D
4B
8C
9B
答案显示
10 房室瓣;静脉瓣
11 (1)四 (2)左心室 (3)F (4)房室瓣 (5)A
12 (1)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2)动脉 (3)空腔
(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 c 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__右__下__ 方_____移动。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生理学》(双语)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生理学》(双语)

2
Cardiovascular Functions

Delivery
• Oxygen and nutrients
Removal
• CO2 and metabolic wastes

Transport
• hormones
Maintenance
• Body temperature • Fluid leves and pH
18
快速射血期
心室压力: 瓣膜开闭: 心室容积: 血流方向: (此期室内压最高)
19
射血量 占整个 80-85%
b.减慢射血期(period of slow ejection) 特点: 时间占射血相2/3左右,约0.15s。心室内 压和主动脉压都相应由峰值逐步下降。
(此期末心室容积达到最低)
20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内压力的变化 (自学)
40
120
1 a
2
3
4
100 80
5 b
6
7
主动脉压
左室压
压力 60 40 (mmHg)
20 5 4 3 2 1 38
c
d
左房压
主动脉血液 (L/min) 心室容积 (ml)
32 26 20 4 a 1 2 3
心音 腔静脉脉搏
c R
v
心电图
p
T Q S 心室收缩期 0.1 0.2 0.3 0.4
约占充 盈量 2/3
26
减慢充盈期:
心室压力: 瓣膜开闭: 心室容积: 血流方向:
27
心房收缩期:
心室压力: 瓣膜开闭: 心室容积: 血流方向: (此期心室容积达最大)
28
舒张期心脏

八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而血液循环系统则是众多生命体所拥有的共性之一。

在八年级生物学课程中,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个部分组成的。

其中,血浆是血液中所含的液体部分,包括了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等。

而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组成。

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是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基础,血小板则具有止血的作用。

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它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个部分组成。

通过心脏的不断收缩和舒张,心脏能够使鲜血流向全身,为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

三、血液循环的路径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是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来进行供应和输送的。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构成了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路径。

我们的心脏通过肺动脉将经过氧合的血液送到肺部,使其吸收足够的氧气,然后再通过肺静脉将经过氧合的血液送回心脏。

经过左心室的压力推动,血液再次被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完成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循环路径。

四、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管疾病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这些疾病的产生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五、总结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其中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血液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路径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等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的健康,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脑血管疾病:
• 常见出血性,缺血性,及其它
出血性:
• a. 主要是由于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 颅内异常血管网及高血压等造成。血管 破裂,血液溢出称为脑溢血,由于血液 在脑内形成凝血块,压迫影响颅内神经, 绝大多数会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偏 瘫等症状,高血压占95%比例。
缺血性
• a. 主要由脑血栓形成,结果造成瘫痪, 感觉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其多发 部位:大脑中动脉,颅内动脉,椎—基 底动脉交界处。
主要原因: 在人体血液循环中流动的某些固形物(垃圾) 如凝血块,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的碎斑块, 脂肪组织及气泡等(称为栓子)堵塞血管, 造成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而造成的临床上呈现的脑局部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
1.控制体重:
如何预防上述情况:
肥胖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疾病
• 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过重;20%, 肥胖。
二:病因:
• 主要是动脉硬化: 受到自由基的侵袭,动脉内壁的内皮细胞 受损,失去屏障作用。于是一方面血中单核细 胞从损害部位进入内皮下,转变为巨噬细胞, 另一方面,血小板在局部附着,凝集,从而形 成粥样斑块,而内膜受损使巨噬细胞和平滑肌 细胞堆积并转变为泡沫细胞,再加上动脉内壁 的脂肪,胆固醇的逐步堆积与钙化形成动脉粥 样硬化,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动脉腔阻塞或局 部缺血及弹性下降。
• (2)适度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内源性热 原质,增加身体热度,加速体内脂肪、 糖和蛋白质的分解,有利于冲刷血管壁 上的沉积物,又可使血脂分解加速,从 而防止高血压、高脂血症,延缓各脏器 的衰老,所以,应坚持锻炼,但老年人 应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主,不宜 剧烈运动。
• (3)患者吃盐应适量。据报道,有学者 发现高血压与盐敏感有关,部分盐敏感 者有钠泵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呈显性遗 传,由此揭示了世界上研究了100多年的 关于吃盐多的地区高血压发病多,而有 些人吃盐多却不发病的谜底,因此,对 食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减盐非常 重要,而非食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过 度减盐可影响糖和脂肪代谢,一般每日 食盐量掌握在5g以下,对二者都不致产 生明显影响。
10
一:何为心脑血管的疾病:
• 指: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 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肌受损 等疾病。 脑血管系统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 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发生病理的改变造成的疾 病。 特别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意 外(中风)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 1. 主要含量是胆固醇,如在动脉壁沉 积过多,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内膜,形成 粥样硬化斑块。 • 2. 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 胞增生,使平滑肌细胞内胆固醇堆积而 形成泡沫细胞。
C.冠心病:
• 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 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 阻塞,发生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供氧之 间的失衡,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受损或坏 死的疾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35岁以上人群 发病率为4.8—6.4%(1997)
诱发原因及表现:
①劳累,精神紧张。 ②体力活动表现心悸,胸闷,气短,休息时缓解 ③出现与运动相关的头痛,牙痛,腿痛 ④饱餐,寒冷,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⑤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方能缓 解,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 立即站立或坐起来方能缓解者。 ⑥性生活用力,或用力排便时,出现胸闷心慌,气急或 胸痛不适者。 ⑦听到锣鼓声或其它躁声引起心慌胸闷。 ⑧反复出现脉搏不齐或心动过速过缓者(不明原因)。
特别提醒:
• (1)要加强生活和饮食管理,控制热量摄入,适当增 加活动量。进食热量过多,多余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 式储存在体内,使血脂和血压升高,所以,应以限制 脂肪为主,主食每天200~250克,不吃甜食,可适当 吃鱼,豆制品、禽类、蔬菜等,但每餐不可过多,不 可暴食,晚餐要少吃。多吃富含钙、钾的食物,如香 蕉、紫菜、海带、土豆、豆制品及菇类等,以促进体 内钠盐的排泄,调整细胞内钠与钙的比值,降低血管 的紧张性,维护动脉血管正常的舒缩反应,保护心脏。
根据病情发展程度不同,临床 表现不同:
• • • • 1. 心绞痛 2。心肌梗塞,心肌梗死 3。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脏 4。心律失常
心绞痛:
• 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胸压 迫性疼痛。 • 特点:胸骨后压榨感,紧缩感,烧灼感 或窒息等,有时疼痛放射到咽部,左肩 和左肩内侧,少数放射到上腹部,时间 持续不超过15分钟.
•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肥胖会导致:
• ①血液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增加,高血 压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2—3倍,脑血管 是一般人的13.1倍,严重肥胖达36.8倍。 • ②脂肪组织的过量扩增,引起心脏负担 过重,30岁以后,成人由于脂肪堆积, 心脏重量1%递增,肥胖者超过此速度, 易造成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好)
• 1. 能激活脂蛋白代谢中的关键酶,进一 步清理组织中的胆固醇,把它送到肝脏 去进行处理,这就减慢和阻止了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2. 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细胞 及平滑肌细胞受体的结合,减少低密度 脂蛋白在细胞中的堆积,保持血管弹性。 “环卫工人”
低密度脂蛋白:(坏)
b:高脂血:血脂是血液中脂质 的总称
• 主要有: 胆固醇,甘油三脂(中性脂肪), 磷脂,脂肪酸等,但不溶于血液中水, 同一类特殊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高 密度(好)与低密度(坏)],高脂血症, 亦称高脂蛋白血症。
全国标准:
• ①高胆固醇血症: 血 清 总 胆 固 醇 〉6.5mmol ( 毫 摩 尔 ) / 升 250mg% • ②高甘油三脂血症: 血清甘油三脂〉2.3 mmol/升 200mg% • 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 mmol/升 160 mg%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5mg%
血液循环系统
现代社会十大死亡原因
胃炎 肠炎 肺炎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十大死亡原因排行榜
结核病 心脏病 血管病变 夭折 肾病 癌症 气管炎 疟疾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十大死亡原因排行榜
癌症 脑血管疾病 意外事故 心脏病 糖尿病 慢性肝病 肺炎 肾病 高血压 自杀
1
2
3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6
7
8
9
(4)烟酒对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属促进因素, 患者应断然戒烟,酒以不喝为好. (5)在使用降压药时,要考虑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临床研究证明,有的降压药物对脂质代谢可产 生不良影响,从而成为动脉硬化的促进剂,如 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均有这种作用。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对脂谢 也有影响。
心肌梗死:
• 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氧(血),引起 部分心肌坏死。一般急性的(起病后8周 内)死亡率:30—40%,监护好:15— 20%
症状:
• 1.疼痛:最早常出现症状与心绞痛相似,但程 度更剧烈,伴有大汗及烦躁不安,持续时间达 1—2小时及10个小时。 • 2.心律失常:在发病的3天内,其发生率为90% 以上,且为急性期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心力衰竭和休克:二者发生率约占全部病例的 50%。 4.胃肠症状:多见于下壁肌心肌梗死,特别在发 病早期及剧烈疼痛时,约1/3的病人伴有恶心, 呕吐,此外多数患者第二天起体温开始升高, 约38℃左右,一周内恢复正常。
正常动脉
脂肪线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症状 血管闭塞
年龄 吸 烟
饮食
遗传
性别
肥胖
职业
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心脏病家族
近亲有人65岁前患心脏病
男性
年龄大于55岁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吸烟
胆固醇大于等于200mg/dl
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
体重超重
体育锻炼<3次/周
合理营养的膳食:
①蛋白质:改善心肌材料。 • ②EPA,VE,VC,特别是EPA:增加 血管弹性,清理血管垃圾及调整脂蛋白 的比例。(3:1,20:1),改变粘稠度) • VE:改善缺氧情况下,心脏的工作能力。 • VC:促进血管扩张。 • 矿物质:增加心肌的工作力。 • VB族:有助于脂肪的代谢。
心力衰竭:称心功能不全
• 是指心脏功能显著减退,不能有效地将 静脉回流的血液泵出,以至心输出量降 低,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 多种疾病易引起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 死,急性心肌炎,高血压。
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 ① 心肌收缩力减弱,主要表现为心肌梗 死,心律失常。 • ② 心脏负担过重(代谢疾病,如甲亢)。 • ③ 压力过重高血压,主动脉狭窄,心脏 泵血过程阻力增大。
已有上述症状,如何控制?
1. 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过度疲劳。(加强心肌, 血管锻炼) 2. 避免情绪过份激动,增加心脏,血管压力。 3. 避免突然从温暖的地方进入寒冷的地方,造 成血管迅速收缩,刺激。 4. 避免暴饮暴食,吃过分含脂量高的食物:增 加心脏,循环系统负担。 5. 防止便秘,动物肝,脑,蛋类控制,高胆固 醇食物。
• 2. 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是正常人的2倍,其 中50%有冠心病。 • 3. 加强适量的运动: • ① 运动可以消除多余脂肪。 • ② 改善心肌功能及锻炼血管扩张。 • 4. 注意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膳食结构: • 正确:早晨,中午,晚餐,逐级而下。 • 因为:①白天的工作量比晚上多。 ②晚上迷失神经的兴奋性和胰岛素的分 泌高于白天。 • 膳食结构:高蛋白,底纤维,维生素,矿物质 均衡吸收。
有糖尿病、糖尿病症状或糖 尿病家族史
紧张性格或难于控制情绪
三:心血管常见病症:
• a: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 压力值。 • 正常人:收缩压:140mmHg柱, • 舒张压:90 mmHg柱 • 收缩压≥160mmHg柱或舒张压 ≥95mmHg柱只要有一个符合即为高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