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颈椎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熟悉,出现颈椎病不仅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也会容易出现颈椎疼痛,影响睡眠等,而治疗颈椎病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穴位疗法进行治疗,穴位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点穴来控制颈椎病的发展以及改善,可以按摩颈椎穴位,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疼痛,还可以使颈椎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配合颈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

★颈椎按摩

颈椎按摩即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

特定部位,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颈椎病或促使患者颈椎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颈椎按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

★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

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作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

★捏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按法

★手法:用指、掌、肘等按压体表,称按法。力量应由轻而重,稳而持续,垂直向下,不可使用暴力。着力点应固定不移。

★作用: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肘按法压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

★点法

★手法:用指端、屈曲之指间关节或肘尖,集中力点,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点法。操作时要求部位准确,力量深透。

★作用: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

★擦法

★手法:以手掌或大鱼际、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摩擦,称擦法。运动的幅度较大,紧贴皮肤,力量应较小,运动均匀,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作用:本法可提高局部温度,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 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和小关节滑脱,解除神经压迫。

治疗颈椎病的特效穴位

治疗颈椎病的特效穴位--后溪穴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分类上,有神经根性的,椎动脉型的,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的。而中医一般认为是由于肝肾虚,筋脉闭阻所致。中医认为:经脉所行,主治所及, 由于后溪穴属于八脉交会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通督脉, 可以治疗督脉巡行所产生的疾病。督脉乃阳脉之海,阳气旺盛,就如同火气很盛一样,需要水的滋润、而这个后溪穴就是专门为督脉提供水源的地方,所以古人云“后溪专治督脉病”,后溪虽然在手上,但它最擅长治疗脖子上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这就是中医上病下治的原理、如果颈椎病出现的症状是后背正中比较严重,那用后溪穴这个穴位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还有肩和上肢症状,那就要循经取穴了,比如肩禺,手三里等。 后溪穴很好找,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 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 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 将双手轻松地在桌沿上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 激效果。在滚动当中会有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可每天两次,每次三五分钟就行,长期坚持对颈椎、腰椎、后背疼、腿疼,确实有着非常好的预防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还可预防驼背,缓解疲劳,并有补精益气的功效.

一斤老陈醋加半斤谷酒。倒在土瓷钵内,放在微火上熬,水分挥发后,钵底留下一层黑色膏子,待冷却后,用勺子挑一点涂在消毒纱布上,再敷在颈椎疼痛处,用胶布贴住。24小时换药,一钵可贴七八次。我朋友敷贴一个月后彻底好了。至今未复发。很多人试用后,颈椎病也好了。酒熬醋治颈椎病朋友的确有特效,俗话说偏方治大病,不妨一试,只有益处。 另:老年人大多腿弯部经常有骨刺,痛则难忍,行走更痛。我有一土方告知大家:用白酒浸泡狗骨,10天后用浸泡的溶液查腿弯部,有奇特的显著效果。一试备知哟。 颈椎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该疾病由于是长时间的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所以在治疗颇为棘手。那么有治疗颈椎病的土方法吗?治疗颈椎疾病的一些土方法主要是运用按摩来治疗该疾病的。 治疗颈椎疾病的土方法有: 一颈椎保健两法 凤点头:闭上眼睛(避免老年同志晕眩),身体不动,用头在空中书写繁体,"凤”字,7一8遍。凰字笔划复杂,可带动各部颈椎环节都得到活动。鹤吸水:身体不动,下额抬起,抖动前伸,同样7一8遍,自感有颈椎关节松动响声。 二湿毛巾热敷治骨刺 用湿透的热毛巾2条,在双膝同时热敷半小时(温度不够就加热水)。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现在走路不痛了,上下楼梯很正常。 三搅舌可治颈椎病 舌尖在牙床内侧或牙床外侧顺一个方转圈搅动,待脑后勺感到痛胀时(约有14圈)停下休息一会儿,再向相反方法转圈搅动,这样反复3到4次即可。 四搓脸治颈椎病 十指伸直举同脸高,下上搓脸,每天早晚各一百次,连续半年便好。此法由于肩头同时活动,还可治肩周炎,并还有美容作用。 对于治疗颈椎疾病,患者不要急于求成。该疾病必须是要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以颈项活动障碍、颈项部酸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或患侧旋转时加重,尤其是夜卧不宁,难以调适枕头高低、软硬,上肢沉重,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好发年龄为40~60岁,近年由于电脑的普及等原因,有年轻化趋势,因此此病治疗非常重要。我科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0例门诊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0例门诊患者,男200例,女40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8岁,病程2个月~5年。 1.2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项部疼痛或伴肩部肩胛周围疼痛,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或麻木。麻木和疼痛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颈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或部分椎体轻度滑

脱,椎间隙狭窄或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CT可见颈椎间盘轻度突出(C5神经根受损放射痛表现为沿颈肩至上臂外侧,C6神经根受损为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拇指和食指侧,C7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C8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环指及小指。感觉区障碍:C5神经根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区,C6为拇指食指,C7为食指中指,C8为小指环指,肌无力和萎缩:C5为三角肌,C6为肱二头肌,G7为肱三头肌,C8为手部小肌肉)。 1.3病例排除主要标准伴有严重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严重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有骨质破坏;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严重外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腔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4推拿手法治疗方式(1)患者取坐位,用掌揉法放松颈项部、背部肌肉。(2)患者取坐位,前额下垫枕俯于床旁,用拇指按揉法沿颈部斜方肌上段、颈椎两旁由上向下弹拨颈部深层肌束及粘连带。(3)患者取俯卧位,前胸垫枕,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用肘部或掌部从后发际由上往下推揉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并点压风池、风府、部分华佗夹脊穴颈上胸段腧穴、肩井、肩中俞、天宗穴、曲池、合谷、耳后穴约30秒/次。(4)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头部后方,用掌根或小鱼际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使患者颈稍前屈,进行牵引拔伸手法,同时配合颈部缓慢左右旋转,反复数次。 (5)患者坐于中立位,在颈部牵引的情况下,助手前胸垫于患者前额,双手置于患者耳部固定患者头部,术者双手拇指重叠,

治颈椎的点穴绝技,立竿见影

治颈椎的点穴绝技,立竿见影 颈椎病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治疗起来也是相当的麻烦。脖子不能左右转动,像落枕一样难受。点按不按颈椎,反而效果更明显,这就是中医说的头疼医脚,为什么医脚呢?因为它的经络是通的,而且这个经络通的效果,远远要比那疼摁那效果要好的多。颈椎病点穴穴位: 锁骨下的气舍穴、缺盆穴和肩井穴。他们的具体位置就在锁骨上方的那个沟中,只要依次点压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各按上3分钟以上,就会对颈椎病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不过要特别提醒:安这几个穴位会很疼,感觉浑身冒汗,但是,只要你坚持做,就会对颈椎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这个方法是治疗颈椎病导致左右转头困难的)治疗颈椎病的三个穴位气舍穴缺盆穴肩井穴治疗中患者有如下 的感觉: 感觉脑子胀的特别难受,脖子特别酸,好想血过来到了胳膊和手了,胳膊也是麻,然后哎咬,后背那块儿特别疼痛,窜过了似地,感觉挺难受,哪里疼的厉害。可是一松开我特别舒服,然后转动头特舒服,很自如。 颈椎病还有一种低头抬头困难的,这个也能治好吗?患者的症状一般有:低头晕,抬头脖子会咯噔一下疼。低

头抬头困难的治疗穴位在耳朵上,依次从上往下按压外耳廓,力度以你能承受的力度为宜。 特别提醒大家:按压这些地方的时候,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现象,你不用担心,恰恰说明点穴治疗对你是有效果的,属正常现象。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这样 的体验:跟扎针灸似地,就是耳朵里面经脉哪种象扎针到经脉那种疼,(张老师:一会会感觉到有点恶心和心慌的感觉,那个是治疗最佳的状态,你出这种感觉了效果最明显),感 觉心里有点跳,(张老师:这个穴位不是一个点,是一溜, 是外耳廓最外边的这个肌肉,一般有颈椎病的人,这块是硬的),左耳朵疼感比右耳朵强,(这说明左侧的颈椎有点向左侧偏了),感觉脑袋发胀,后背也难受。左右耳尖穴,可全 身百病一、耳尖穴耳尖历来均作为对目疾与偏头痛的常用穴,据周楣声实践的证明,耳尖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各种疾病均可应用,多采用麦粒灸、快速点灸或刺血,按照其效果快慢与大小,列举如下: 1、对全身各部的扭挫伤,特以下肢之扭挫伤与血肿更为有效,远非其它方法所比; 2、多种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不仅只限于急性结合膜炎,举凡扁桃体炎、腮腺炎、各种脓肿及蜂窠组织炎等,其效果毫不亚于各种抗菌素而尤过之; 3、消化道病诸如胃炎、肠炎、菌痢、胃脘痛、肠绞痛、肝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颈椎病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分院骨伤科 陆明初 颈椎病、急性腰扭伤和肩周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我科应用穴位敷贴治疗贴(云南思茅金利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患者13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系龙华分院的门诊患者,将收治的137例患者随机分成穴位敷贴组和针刺(针灸)组。穴位敷贴组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5~75岁,颈椎病28例,急性腰扭伤14例,肩周炎28例;针刺(针灸)组67例,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25~73岁,颈椎病27例,急性腰扭伤15例,肩周炎2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5余年。 1.2 治疗方法穴位敷贴组,颈椎病选取新设、外关、大椎及阿是穴;急性腰扭伤选取委中、后溪及阿是穴;肩周炎取肩髃、肩髎、肩贞、秉风、曲垣、阿是穴。使用方法为清洁皮肤,贴准穴位,24小时后更换一次。针刺(针灸)组,颈椎病选取新设、外关、绝骨、后溪、大杼、天柱、天井、合谷、风府等穴;急性腰扭伤选取阿是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委中、承山穴等穴位;肩周炎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秉风等。颈椎病、肩周炎7次为一疗程。急性腰扭伤3次为一疗程。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 1.3 疗效标准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各类病证的临床比较。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颈椎病 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急性腰扭伤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肩周炎 治愈:肩部症状及疼痛消失,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活动。 好转:肩部症状及疼痛减轻,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穴位敷贴治疗和针刺对三种疾病的治疗都是有效的。三种疾病穴位敷贴组和针刺组相比,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病种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颈椎病穴位敷贴组28例13 14 1 96.43%针刺组27例10 15 2 92.6%急性腰扭伤穴位敷贴组14例7 6 1 92.86%针刺组15例 4 10 1 93.33%肩周炎穴位敷贴组28例9 17 1 96.43% 针刺组25例7 16 2 92%

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性颈 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甲钻胺、丹参注射液结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周,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采用随 机、单盲、阳性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两组选穴相同,7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其他疗法和药物。结果治疗组64例中痊愈 52例,占81.25 %,对照组32例中痊愈18例,占56.2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治 疗组有症状明显减轻和症状消失快的优势;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颈椎病穴位注射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eck clip hole injection

ridge a cobalt amine, dan she n injecti on with acup un cture and massage technique to treat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3 weeks, follow-up of 3 mon ths of cli 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Select patients ages 18 to 65 years old, in line with the choice between cases standard,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ingle positive control metho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64 examples, 32 cases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the point injecti on acup un 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acup un 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con trol group was used by two selected hole 7 days, the same for one period of treatment, a total of three treatment. During treatment, both groups don ' use other treatme nts and drugs. Results The treatme nt group 64 examples of 52 cases with recovery, accounting for 81.25%, the control group 32 cases of 18 patie nts were recovered, acco unting for 56.25%,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no obvious differen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ve symptoms and reduce symptoms disappeared fast advantages; Different gender, age, duration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urative effect (P0.05). 【Key words ] Cewical vertebra disease Acupoint injection Acup un cture therapy Massage therapy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分四型:本型以多发生于老年人,年青人亦有之,以头晕,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退,有的有头痛,偏头痛,或伴有头皮痛,头胀痛,一过性视物不清,复视等。 中医认为:肝肾亏损,筋骨不坚是本病的根本。肝主筋,肝血不足经筋失养则松驰无力,则椎体移位,或破裂使椎间盘突出。肾精不足,骨失所养则退变,或产生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当以滋补肝肾为主。人之气血不来源于后天之水谷精微,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是气血化源不足。著名的中医专家邓铁涛说:“中医的先进就是在不损伤任何机体的情况下,通过调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药是通过动物试验用上人体,而中医的经方,验方则是人们的祖先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在人体的反复验证得出的经验,治好后不复发的,.对于本病用中医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会上有人说颈椎病治不好,是他们对中医治疗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疗效不了解,通过一个时间,人们就会通过实践有所了解的.中医的真正伟大才会被理解的。 中医治病和西医是有区别的,一:中医重视人的整体观念,就是辨症用药。二:强调人体的自身修复功能,能在尽量保护人体的原来结构的基础加以调理调节使其自然修复。三:中药是个化学集团体,不是单味化学药,是个整体作用,

是多味药协同作用,和特定作用(就是说某药对某病有特殊的作用),四:重视人的后天功能,就是强调脾胃,肝肾的强健对人体生存衰老的生话质良。只要辨症得地,用药正确,不仅可以治好,并且复发率极低. 治疗本病的关键是选对大夫用对药很重要的:从中医角度上看中医的某些病也是有特药对特病的,只要找出这个病的特药治好这个病就佝如鼓应桴的效应.如咽喉炎用咽喉草就是药到病除的.生地,地骨皮,首乌合用治疗牙根松动疼痛三五次用药就可以解决了病痛的,如是用西药花上千元也是无法解决的,中药只用几元钱就可以治好的。同样的原理,人们己找到了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治好本病也可以也是应手可治好的.藕能止血来自煲厨,长期与疾病奋斗的一线大夫是最有经验的,他们所作的处方和处方药是很有效的. 中医很重视治末病,如患了动脉型颈椎病就会考虑到长期下去就会引起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就会及早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预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的药物,而西医则是治己病,对末病是不能防治的,等到脑梗,缺血性病变再去用药就木已成舟晚了,对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一个方面人的颈椎有7个椎体,腰椎有5个椎体,发病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或二个,西医的手术只能取出病变的椎间盘,而不能防治其他的以后就不会发生病变,而中医辨症用药就可以解决这些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防治其他椎体的退变,给患者体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7T15:01:27.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刘胜初[导读] 分析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刘胜初(湖北省麻城市盐田河镇卫生院湖北麻城 438317)【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颈椎病,22例患者配以中低频电疗。结果 穴位注射疗法优于电针治疗。结论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处,效果显著。【关键词】颈椎病穴位注射治疗 颈椎病是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压迫脊髓、神经根和血液循环功能障碍所致的综合征。在中医学“痹证”、“头痛”、“眩晕”等病种中可找到类似描述。临床以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为多见,我们采用中西药剂穴位注射治疗本病50余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记录完整的50例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有38例CT扫描,12例X线摄片确诊患者,颈椎间盘突出42例,其中28例兼有骨质增生,颈椎病骨质增生8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小于39岁的8例,40岁至60岁的31例,大于61岁11例,本组患者临床证状以痛、麻木、头晕、头痛、颈椎痛、上肢麻酸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为主。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大杼、肩中俞、肩外俞、无宗痛是穴。 1.2.2药物:中药制剂:当归4ml、骨宁2ml、射香2ml混合于10ml针管中备用,1%普鲁卡因2ml于2ml针管中备用。 1.2.3操作方法: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封闭针头快速入穴位皮部以适当角度(或斜针刺或直刺),缓慢进行,以得气为度,然后稍上提一二分,回抽无血时,将药液缓缓注入,每穴注入0.5~2ml,痛甚者,可治其标,选痛是穴,每穴注入0.5~1ml普鲁卡因,缓解疼痛,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椎间盘突出者,配加颈椎牵引,骨质增生者,配以中低频电疗,每日1至2次。每疗程完毕后观察治疗效果,3疗程完毕后进行疗效评定及照片复查。 2 治疗效果 2.1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的主要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大部分消失者。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但治疗中疼痛反复者。无效:经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治疗后自觉舒服,但次日如故者。 2.2疗效分析 为观察穴治疗效,随机电针组22例为对照组,本组针刺上穴得气后,接脉冲电流刺激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见下表。 表穴注电针治疗颈椎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穴注组92%,电针组82%,说明穴注射疗法优于电针,发挥了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 3 体会 中西结合针药并施,效果好。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痛甚者治其标,用1%普鲁卡因注射迅速缓改疼痛,缓则治其标,采用当归、骨宁、射香三种中药制剂,于病变穴位或于病变椎节附近,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处,一则通经活络止痛,二则针药可直达骨质,作用于退变之骨及损伤之椎间盘,促使修复。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发表时间:2012-07-18T16:34:30.6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戴景州1 宋彩娟2 [导读]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戴景州1 宋彩娟2(1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2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154400)【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77-02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本病好发人群在30~60岁之间。 1 病因病机 1.1 外伤和劳损各种急、慢性外伤和劳损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会产生临床症状。 1.2 退变一般30岁后颈椎间盘开始退变,且多从软骨板开始,其逐渐骨化,通透性逐渐降低,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会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 此外,颈项部受寒冷刺激,可使肌肉、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加剧刺激压迫,而产生颈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神经根型:病变在第五颈椎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和枕部感觉障碍等;在第五颈椎以下者可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和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2.1.2 脊髓型: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 2.1.3 椎动脉型: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2.1.4 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2.1.5 混合型:指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 2.2 体征 2.2.1 神经根型: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腱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 2.2.2 脊髓型: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和膝、跟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 2.2.3 椎动脉型:病变节段横突处压痛;颈性眩晕,即颈椎旋转到某一方向时即出现眩晕,改变位置后症状即缓解或消失。 2.2.4 交感神经型:枕部可出现压痛,可伴眼裂大小、瞳孔大小、血压、心率等的变化。 2.2.5 混合型:可显示两型或两型以上体征。 3 手法治疗 3.1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3.2 手法按揉法、扌衮法、拿捏法、拔伸法、提拿及拿揉法、指拔法、牵抖法、拍打法等。 3.3 取穴风池、风府、大椎、缺盆、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 3.4 操作方法按揉上述常用穴位各30s,扌衮患者颈肩、上背和上肢部,扌衮法操作快结束时,应在扌衮动中配合颈项部各方向被动运动数次。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颈项部拔伸法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各2min。颈项部拔伸时,可用掌托或肘托拔伸法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动作,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拍打肩背部和上肢部。 3.5 随症加减神经根型,加用斜扳颈椎法;椎动脉型,加用按揉法于两侧玉枕、太阳、百会、印堂各2min;脊髓型,加用扌衮法和点压法在腰骶部及患肢操作,有尿潴留和大小便失禁者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各2min,摩腹3min;交感型,加用摩胸法,推膻中、内关,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各2min。 3.6 治疗方解通过按揉、扌衮法操作、被动运动和拿捏相关穴位,可达舒筋通络、活血祛瘀和解痉止痛的作用;颈部拔伸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共奏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之功;拍打法可消除手法引起的局部不适反应;行斜扳颈椎法,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改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揉玉枕、太阳、百会、印堂等穴意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扌衮法和点压腰骶部及患肢,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一指禅推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和摩腹,意在活血通络、补气利尿;用摩胸法和推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可镇静安神。 4 按语 4.1 本病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3~5kg,每日1~2次,每次20~30min。 4.2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4.3 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头顶、手持重物,注意肩颈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颈椎病

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中医“眩晕”、“头痛”、“痹症”等范畴。近年来我们运用益气补肾活血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颈椎病临床表现: 1、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一过性眩晕、甚至晕倒。 2、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 3、部分病人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 4、椎间孔太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5、X线检查: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曲异常等。 6、多谱勒检查: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血流量减少。 治疗方法: 内服方:党参、黄芪各15—30克,白术、云苓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补骨脂12克,羌活12克,柴胡6克,葛根15克,半夏12克,甘草6克。恶心呕吐者去熟地,加陈皮、竹茹各12克;失眠者加炒枣仁30克。水煎服,1日1剂。 外敷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白芷、川乌、草乌、吴茱萸、元胡、木香等各等份,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用白醋适用量,调成厚糊状备用。基本穴位:大椎、阿是穴、颈椎夹背、肩井、手三里、外关、脾俞、肾俞、涌泉穴等。操作方法:首先在患者需要敷贴的穴位处用75%酒精消毒,然后再将药糊敷在穴位上,用肤疾宁固定,24小时后取掉,每隔1—2日治疗1次。穴位敷贴处起水泡可间隔治疗次数,一般10次为1疗程。 颈椎病临床以头晕、头痛、恶心、视物模糊、上肢麻木无力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主要由于中老年颈椎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压迫颈动脉,使椎基底动脉痉挛、血液动力改变,以致脑供血不足。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气虚则骨失所养,导致骨质疏松,而增生的骨质压迫,使经络瘀滞不通则出现上肢麻木疼痛。笔者认为,颈椎病的发生是本虚标实,治疗可标本兼顾、虚实同治,不可拘泥于“诸痛忌补”,故方中黄芪、党参、熟地、白术、云苓、补骨脂益气补肾;川芎、赤芍、当归活血化瘀;葛根引经直达病所,并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配柴胡可宣畅气血;半夏祛痰湿;羌活性温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疗在表之风寒湿邪。穴位敷贴法是选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肾生髓、通络止痛的药物,通过透皮吸收直达病所。取大椎、颈椎夹脊穴缓解椎动脉痉挛、压迫,改善脑循环;肩井、手三里、外关温通经络,缓解肌肉僵硬疼痛;取脾俞、肾俞以健脾益肾固其本;加涌泉之意在于除烦安神定志。中药益气补肾活血加穴位敷贴可达到内外结合、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体现中医特色,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刘胜初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刘胜初 发表时间:2012-12-29T16:27:02.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刘胜初[导读] 目的分析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刘胜初(湖北省麻城市盐田河镇卫生院湖北麻城 438317)【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28-02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颈椎病,22例患者配以中低频电疗。结果穴位注射疗法优于电针治疗。结论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处,效果显著。【关键词】颈椎病穴位注射治疗 颈椎病是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压迫脊髓、神经根和血液循环功能障碍所致的综合征。在中医学“痹证”、“头痛”、“眩晕”等病种中可找到类似描述。临床以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为多见,我们采用中西药剂穴位注射治疗本病50余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记录完整的50例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有38例CT扫描,12例X线摄片确诊患者,颈椎间盘突出42例,其中28例兼有骨质增生,颈椎病骨质增生8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小于39岁的8例,40岁至60岁的31例,大于61岁11例,本组患者临床证状以痛、麻木、头晕、头痛、颈椎痛、上肢麻酸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为主。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大杼、肩中俞、肩外俞、无宗痛是穴。 1.2.2 药物:中药制剂:当归4ml、骨宁2ml、射香2ml混合于10ml针管中备用,1%普鲁卡因2ml于2ml针管中备用。 1.2.3 操作方法: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封闭针头快速入穴位皮部以适当角度(或斜针刺或直刺),缓慢进行,以得气为度,然后稍上提一二分,回抽无血时,将药液缓缓注入,每穴注入0.5~2ml,痛甚者,可治其标,选痛是穴,每穴注入0.5~1ml普鲁卡因,缓解疼痛,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椎间盘突出者,配加颈椎牵引,骨质增生者,配以中低频电疗,每日1至2次。每疗程完毕后观察治疗效果,3疗程完毕后进行疗效评定及照片复查。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的主要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大部分消失者。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但治疗中疼痛反复者。无效:经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治疗后自觉舒服,但次日如故者。 2.2 疗效分析为观察穴治疗效,随机电针组22例为对照组,本组针刺上穴得气后,接脉冲电流刺激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见下表。 表穴注电针治疗颈椎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穴注射 50 14 28 23 46 9 18 4 8 电针组 22 4 18 7 31 7 31 4 18 总有效率穴注组92%,电针组82%,说明穴注射疗法优于电针,发挥了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 3 体会 中西结合针药并施,效果好。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痛甚者治其标,用1%普鲁卡因注射迅速缓改疼痛,缓则治其标,采用当归、骨宁、射香三种中药制剂,于病变穴位或于病变椎节附近,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处,一则通经活络止痛,二则针药可直达骨质,作用于退变之骨及损伤之椎间盘,促使修复。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07T13:44:55.9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常东亮 [导读]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是临床头晕的常见病症之一,其常易“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紊乱症”等疾病相混淆,因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鄙人近5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几十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近几年来用此法推拿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患者9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推拿;颈椎病;眩晕症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多由于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姿势日积月累导致颈椎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特别是颈背部软组织损害性改变所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进而引起颈椎阶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段颈椎失稳,使颈交感神经及椎交感丛突然或持久受到刺激而发生椎动脉痉挛变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及内听动脉收缩,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支配心脏交感神经丛时常受刺激,反射性地导致了心率增快,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 1临床资料 本组95例,男:35例,女:60例;年龄在22——55岁,病史1天-3年。钩椎关节增生的72例,颈椎前后缘增生的2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光片和ct及脑彩超检查。 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①具有颈椎蜕变的一般临床表现:颈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痉挛或压痛; ②具有颈性眩症典型的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视听障碍,甚至猝倒,旋转试验阳性; ③颈颅多普勒(TCD) 显示一侧或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紊乱; ④排除脑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所致眩晕; ⑤CT或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颈椎节段不稳、寰枢关节紊乱、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影像学显示。 3推拿手法 颈椎病的治疗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益气升阳为主治,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为上头。 (1)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放松,颈下垫枕,头呈轻度屈曲,采用指揉法充分放松颈项部及肩胛部软组织,然后换另一侧放松,一般放松时间为15-20分钟,在头面部用开天门、拿五经、推乔功、按肩井、点风池,再进一步在肩背部做揉、拨、理筋等手法。 (2)复位点穴:①压颌反牵复位法:放松完成后患者取俯卧位,胸前垫一薄枕,使颈椎呈轻度屈曲位,将头先偏向不晕的一侧,术者一手固定患者枕颌部,另一手用掌推法沿颈根部向肩峰部缓慢推移,当至肩峰部时突然发力,即可感到颈椎的下颈段小关节复位感,并可听到咔哒的复位声。患者在将头转向对侧同上法施术。该手法主要解决下颈段小关节紊乱。②定位旋转牵引复位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托患者头部,另一手沿着患者颈椎棘突两侧检查患者的颈椎,如果发现偏歪的棘突并有明显的痛感则给予定点复位。③醒神开窍法:患者平卧位颈下垫薄枕,医者采用指点法,点揉晴明、攒竹、丝竹空、率谷、百会、四神聪等穴,并开四关(双合谷、太冲),合并耳鸣的点耳门、听宫、听会等,以达醒神开窍,聪耳明目的功效。 (3)扶正培根舒筋通络: ①扶正培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置于头后,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从前胸顶住患者后背,双手绕过患者肩周,向后扩患者胸部,并向上提双肩,此时能听到患者上胸段小关节的复位声。在上提过程中嘱患者仰头、吸气。此手法是纠正因颈椎失稳而引起的上胸段小关节紊乱,达到扶正培根,根固干稳的目的。 ②舒筋通络法:患者取坐位,术者采用泻法快速点拨患者的双侧足太阳经的天柱、玉枕、络却、通天等穴,对合并偏头痛的点拨丝竹空、太阳、率谷并用指透针泻进行丝竹空透率谷1-2分钟,用拿法拿双侧肩井,轻拍后背结束手法。操作上述手法时应注意稳、透、准三个要点 ③整套手法大约30分钟,术毕患者即感头轻眼亮,轻松舒畅。病史短者一般1——3次即可,病史长者以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为1——3个疗程即可达到临床冶愈的疗效,同时指导所有患者配合颈部的功能锻炼。 4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优:原有病症头晕、头痛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良:头晕、头痛等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劳累后病情则易加重。好转:原有病症头晕、头痛等减轻,颈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个月-半年。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感觉、体征及随访结果综合评定:优:65例,良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优良率87.37%。 高俊领运用手法治疗颈型眩晕56例,观察到治愈37例,占66%;显效14例占25%;有效5例,占9%;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谭洛等按摩配合点穴治疗颈型眩晕65例经1个~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随访半年无复发。王振全等通过综合手法治疗分组对比显示治疗后,治疗组55例病人显效54例(98.18%),有效1例,显效率98.18%;对照组55例病人中显效42例(76.36%),有效13例(23.64%),无效0例,显效率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文章目录*一、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二、颈椎病的按摩方法*三、如何预防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1、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以颈、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胀、麻木不适为常见, 在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更为多见。在针灸治疗选择穴位时, 常以病变部位的经穴为主。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风府、风池、 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对疼痛为主,且疼 痛较剧、受凉加重者,在针刺时,手法不宜强,针刺应较深,而且要留针10分钟。 头痛。临床应根据头痛的具体部位和其相应的经络选择穴位。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 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2、颈椎病吃什么好 含维生素食物。动物肝脏,奶与奶制品及禽蛋,绿叶菜类、黄色菜类及水果等。胡萝卜、西红柿、柿子、鸡蛋、牛肝和猪肝、鱼肝油、牛奶、奶酪、黄油、西兰花、菠菜、莴苣、大豆、青豌豆、橙子、杏、红薯、杏等。 含蛋白质食物。含蛋白质多的食物: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

马奶等;畜肉,如牛、羊、猪、狗肉等;禽肉,如鸡、鸭、鹅、鹌鹑、鸵鸟等;蛋类。 3、颈椎病的类型有哪些 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颈椎病的按摩方法1、按摩百会。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 2、对按头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微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 3、按揉风池。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 4、拿捏颈肌。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

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颈椎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熟悉,出现颈椎病不仅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也会容易出现颈椎疼痛,影响睡眠等,而治疗颈椎病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穴位疗法进行治疗,穴位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点穴来控制颈椎病的发展以及改善,可以按摩颈椎穴位,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疼痛,还可以使颈椎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配合颈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 ★颈椎按摩 颈椎按摩即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

特定部位,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颈椎病或促使患者颈椎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颈椎按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 ★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 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作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 ★捏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