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
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本报记者李位华高中物理教学中“物体的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难点,在三种性质的力中,“弹力”、“摩擦力”属于高考热点,而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恰恰又是高一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此,遵义市桐梓县木瓜中学的江君权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摩擦力中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并提出避免陷入这些误区的办法供同学们参考:误区之一: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中的“相对运动”。
相互作用的物体,把其中一个作为参考系,另一个作为研究对象,则研究对象相对于该参考系的运动,即为“相对运动”。
例题简析: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长木板B,另一木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v滑上表面粗糙的长木板,此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对地面)相反,而木板B受到的摩擦力则与其运动方向(相对地面)相同。
但二者受到的摩擦力均与其相对运动(以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为参考系)方向相反。
误区之二: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沿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题简析:如图2,一小物块放在水平粗糙圆盘上,与圆盘一起做匀速转动,物块相对圆盘具有沿径向向外运动的趋势,所以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径向指向转轴,即物块所需的向心力。
显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沿沿径)与物块运动方向(沿切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误区之三:摩擦力总是阻力,或者说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但不一定阻碍物体间的实际运动。
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例题简析:如图1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而木板受到的摩擦力为动力。
内摩擦力计算公式
内摩擦力计算公式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f=μN,式中的μ叫动摩擦因数,N 为正压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
压力越大,物体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公式:
F=μ×FN摩擦力的符号为f。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条件:
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
第二: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
第三:物体接触面粗糙;
第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3)化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或静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式: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使接触面分离【在物体接触面形成一层气垫或磁悬浮】;(3)减小压力;
(4)减小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方向判断技巧
a
17
例题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 中正确的是:(CD )
A.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平行
a
18
例题
例2: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个铁块,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 将放置铁块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对水 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如图1.2-3所示.铁块受到摩擦力f木板倾角 变化的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a
14
误区之六
由F=μN计算时,认为正压力FN的大小等 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解决办法2:正确理解:公式F=μN。滑动摩擦力与正压 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也是 与正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则由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来 确定。
例题简析2:用手紧握瓶子等物体,使其在空中处于静止 状态,则手与瓶子等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 大小,与正压力无关。
初中物理 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判断
a
1
物理学中“物体的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 难点,在三种性质的力中,“弹力”、“摩 擦力”属于中高考热点,而摩擦力大小的计 算和方向的判断是每年中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在学习摩擦力中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如何 避免陷入这些误区呢?
a
2
误区之一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a
9
误区之四
静止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只能受 到滑动摩擦力
例题简析:如图4,两物体A,B叠放在粗糙斜面上,用 力F拉着B,使物体A,B一起无相对运动地沿斜面向上运动。 此时,A具有相对B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A,B之间总存在着 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而物体B相对斜面滑动,静止的斜面又 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可见,静止的物体不一定只受静摩擦力, 运动的物体也不一定只受滑动摩擦力。
如何在动态相对滑动和相对静止中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如何在动态相对滑动和相对静止中判断摩擦力的
方向
在动态相对滑动和相对静止中,摩擦力的方向可以通过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来判断。
1. 动态相对滑动: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动态滑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摩擦力的方向会阻止滑动或减缓其速度。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沿着水平表面向右滑动,摩擦力将指向左边,试图阻止或减缓其滑动。
2. 相对静止: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相对静止时,摩擦力的方向可以有两种情况:
•如果外力尚未达到足够大小以克服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预期的运动方向相反,试图阻止物体之间的运动。
•一旦外力达到了克服静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将与外力方向相反,试图阻止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综上所述,在动态相对滑动中,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在相对静止中,摩擦力方向取决于外力是否已经克服了静摩擦力。
1/ 1。
初中物理摩擦力解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而在力学中解决摩擦力有关问题尤为困难,首先摩擦力有三种:即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其次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容易搞清楚。
下面就通过一些例题来说明:一、判断是否受摩擦力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摩擦力,我们可以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入手,条件是: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即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注意: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压力即为作用在支持面上且与作用面垂直的力。
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知道压力可能大于重力,可能小于重力,还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与重力无关。
但是不论支持面是什么样的,也不论物体受力情况如何复杂,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和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总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许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求物体所受支持力来求得正压力的。
注意:如图3所示的物体静止情况下的压力大小,可见压力与重力无关。
(1)静止的物体例1.下图(1)中,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图(2)中,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 图(3)中,物体C被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图(1)图(2)图(3)试分析上图中,物体A、B、C是否受摩擦力?分析解答:上图中物体A、B、C分别相对于地面、斜面、墙面均处于静止状态,但其中物体B、C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C受摩擦力,而A物体不受摩擦力。
(2)运动的物体例2.下图中,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皮带上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沿着倾斜的皮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沿着竖直墙壁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不考虑空气阻力,试分析它们是否受摩擦力?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图(1) 图(2) 图(3) 图(4)分析解答:图(1)、图(4)中的物体均有相对运动,同时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可以判断物体A 和D 都受摩擦力。
图(2)中的物体B 相对皮带是静止的,若假设物体B 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则在水平方向找不到与摩擦力平衡的力。
相对运动趋势与摩擦力方向的关系
相对运动趋势与机动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导言当物体相对相对移动时,摩擦力的方向在决定运动趋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物理学,工程学,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很重要。
在本篇散文中,我们将探讨相对运动趋势与摩擦力方向之间的通联,并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理解相对动因和滑动力相对动议是指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运动。
它可以在各种情景中发生,例如汽车在道路上行驶,人在地面行走,或者骑自行车的骑手。
另旋律力(英語:Frictional force)是指在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时反对物体运动的力量。
它由接触中表面的粗糙性而产生,在决定移动物体的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对运动趋势与急切力方向之间的关系相对运动趋势与摩擦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静态和动态摩擦的概念来理解。
当两个物体在接触中但没有相对移动时,静态摩擦便开始起作用。
静电摩擦的方向与物体的潜在运动相反,使其无法移动。
当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时,书和桌子之间的静电摩擦力会向上行进,反对书中适用的向下力。
另当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已经在进行中时,动力摩擦正在发生。
动力摩擦的方向也与物体的运动相反,但一般比静态摩擦弱。
当一辆汽车在路上行驶时,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动力摩擦会与汽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发生作用,如果不施用外力,则会使其减速。
现实生活实例一个说明相对运动趋势与摩擦力方向之间关系的经典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冰滑。
当一个人在冰上滑翔时,冰与滑冰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滑冰者的运动方向相反。
这使得滑冰手在冰上保持速度和轨迹。
如果摩擦力的方向突然改变,滑冰运动员的运动会相应受到影响。
影响和适用理解相对运动趋势与摩擦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具有各种实际影响和应用。
在工程方面,设计车辆、机器和结构部件以考虑其运动所涉及的摩擦力至关重要。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和教练利用这种知识提高跑步,骑自行车,滑雪等活动的表现。
在物理和力学方面,摩擦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运动中的系统行为的理解。
结论相对运动趋势与摩擦力方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基本概念。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趋势相反:如果说一个物体在一个力F1的作用下能沿地面匀速运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就就是滑动摩擦力f1,滑动摩擦力大小也就等于拉力的大小即F1=f1,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运动方向相同:1、人爬杆时,人的手与杆的间有摩擦,人的手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就是"竖直向上"{分析:很容易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就是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相对运动所以就是运动的阻力。
正确的分析应就是:走路时脚向后蹬地,相对运动方向为向后,摩擦力阻碍这种相对运动,因此相对运动向前,与人运动方向一致,就是人前进的动力。
2、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就是"向前"就是人前进的"动力"{分析:如果按照摩擦力的方向总就是与运动方向相反来推算,应该就是向下就错了,因为人爬杆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身体相对杆有向下滑的的趋势,这时人受到来自杆的向上的静摩擦力,阻碍身体下滑。
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人向上爬的方向相同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所以我们不能把摩擦力方向理解为必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就就是说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运动,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必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学习摩擦力时存在的几个误区摩擦力就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作用效果以及大小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而使学习进入误区,下面列举几例,以期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所帮助。
误区一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就有摩擦力产生。
正确认识产生的摩擦力条件可归纳为: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④两物体向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四个条件就是紧密相联的、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产生摩擦力。
在分析物体受摩擦力时,要根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全盘考虑。
摩擦力作用
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具体来说,摩擦力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增加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原因有两个:固体表面原子、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化学键重组的能量需求,胶力)和它们之间的表面粗糙所造成的互相之间卡住的阻力。
因此,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可以增加摩擦力。
2. 减少摩擦力:减少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摩擦力。
例如,使用润滑剂在机械零件之间形成润滑膜,减少表面摩擦,降低摩擦力。
3. 利用摩擦力进行运动控制:摩擦力可以用于运动控制和制动。
例如,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调整接触物体的压力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实现运动的加速、减速和停止。
4. 改变运动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向前移动时,摩擦力会阻碍它向前移动,而使它趋向于向后移动。
因此,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5. 传递力量:通过摩擦力,可以将一个物体上的力量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上。
例如,当我们走路时,地面上的摩擦力将我们身体向前移动的力量传递到我们的脚上,使我们能够向前行走。
6. 保持物体的固定: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物体可以在固定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例如,当我们将一个重物放在一个滑动面上时,由于重物与滑动面之间的摩擦力,重物不会滑落。
总之,摩擦力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许多场合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物理现象,同时也为实际应用提供基础和指导。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所有力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种力,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1(1)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2(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4 摩擦力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4 摩擦力 考点梳理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挤压作用;(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大小(1)滑动摩擦力:F =μF N ;(2)静摩擦力:0<F f ≤F max . 方法提炼1.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假设法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F f =μF N .F N 是产生滑动摩擦力的前提,且F N 与F f 一定相互垂直.[考点分析]考点一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1.假设法: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利用“假设法”可以判断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2.状态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考点二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计算摩擦力时首先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 =μF N 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 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2)静摩擦力的计算①它的大小和方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密切相关,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 N 无直接关系,因此它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变化性强是它的特点.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加速等),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②最大静摩擦力F max :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F N 成正比,在F N 不变的情况下,F max 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些,通常认为二者相等,而静摩擦力可在0~F max 间变化.[题型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1•株洲模拟)黑板擦在手施加的恒定推力F 作用下匀速擦拭黑板已知黑板擦与竖直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不计黑板擦的重力,则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A .FB .F μC 21μ+D 21μ+2.(2021春•娄星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物块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垂直于墙壁作用在物块表面的推力100F N =,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210/)(g m s )A .2NB .20NC .5ND .50N3.(2021春•甘州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D .摩擦力不可能做动力4.(2020秋•江宁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物体A 、B 叠放在物体C 上,C 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B ,使A 、B 、C 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B 对C 有向右的摩擦力 B .C 对A 有向左的摩擦力C .物体C 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D .C 对地面有向左的摩擦力5.(2021春•沈阳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B .当合外力减小时,物体的速度也一定减小C .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 .研究乒乓球比赛中的“弧旋球”技巧时,乒乓球不能看做质点6.(2020秋•绍兴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C .两物体间有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D .绳子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7.(2020秋•上高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弹性形变而产生的C .人握住竖直旗杆匀速上爬时,人受的摩擦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D .一匹马拉着车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8.(2020秋•上高县校级期末)重力为100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 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
(完整版)摩擦力习题及答案
【例1】如图1-2-2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D)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D.0【解析】本题中最大静摩擦力是不变的,静摩擦力可变.F1、F2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根据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F=F1-F2=8N,方向向左,物体静止说明最大静摩擦力Fm≥8N;若撤去F1,只有F2作用在物体上,F2=2N<8N,物体不会被推动,此时静摩擦力应变为大小等于F2的大小,方向与F2方向相反,故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答案选 D.【例2】如图1-2-3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BD)A.μ1=0, μ2=0B.μ1=0, μ2≠0C.μ1≠0,μ2=0D.μ1≠0,μ2≠0【解析】由于A、B共同向右匀速运动,可把A、B看作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整体受合外力为0,则除F以外,C(地面)对B应有一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即B、C之间存在摩擦力,故μ2一定不为0.而物块A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即A、B之间没有摩擦力,则μ1可以为0,也可以不为0.故答案选B、D.【解题回顾】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A、B及B、C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而A、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不少同学拿不准的,这也是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对于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我们可以采用假设法.若设B对A有向右的摩擦力,则A 在水平方向必有加速度,这与题设矛盾,故得A、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假设法”是分析物体受力时常用的方法,请同学们注意多体会.【例3】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1-2-4,已知木块重G=6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问:(1)当F=25N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2)当F=10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3)当F=6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又为多大【解析】(1)木块没动,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分析木块受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竖直墙壁的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1=G=6N,方向竖直向上.(2)当F=10N,木块沿墙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应由f=μN求解.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力F和墙对它的支持力F N,F N=F,故f2= μF=2.5N.(3)当F=6N时,与第(2)问情况相似,可得f3= μF =1.5N.【解题回顾】在求解摩擦力时,应首先弄清楚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对于静摩擦力,一般应从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而滑动摩擦力,则要先求出物体接触面间的正压力F N,然后再由f=μF N求出.【例4】如图1-2-5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AD)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m1m1g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m2(m1+m2)gC.当F>m2(m1+m2)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解析】因木板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故m2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分析m2的受力,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m1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而水平方向上,受到m1对它的摩擦力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与m1对它的摩擦力大小相等,要求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只要求出m1对它的摩擦力即可.分析m1的受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拉力F和m2对它的摩擦力,因m1在m2上滑动,它受的滑动摩擦力f1=μm1g,故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f2=μm1g.由以上分析可见,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与F的大小及m1的运动速度无关,故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会运动.答案选A、D.【例5】如图1-2-9所示,物体A、B的质量为m A=m B=6kg,A和B、B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用水平力F=30N向右拉轻滑轮时,B对A的摩擦力和桌面对B的摩擦力为多大?g=10m/s2.【解析】本题应先判断A、B处于何种状态,F=30N,滑轮为轻质滑轮,则细绳对A及B向右的拉力大小均为15N.A与B之间最大静摩擦力f mA=μm A g=18N>15N,故A与B应保持相对静止.B与桌面间的最大摩擦力f mB= μ(m A+m B)g=36N>30N,则AB相对桌面也静止,故不难求出B对A摩擦力大小为15N,桌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30N.1.摩擦力产生条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如何确定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如何确定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考提示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尤其注重具有很强隐蔽性的静摩擦力,加深对"相对"含义的理解,这些是目前高考命题中的重要考点.摩擦力问题几乎年年涉及,可以单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可以结合其它知识联合命题.摩擦力贯穿于整个力学的始终,把握好摩擦力方向的确定入其大小的计算,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解题钥匙【例1】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D .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平行【解析】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因此A 选项错误.另一方面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B 选项错误.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静摩擦力的方向就与运动方向垂直,故C 正确.摩擦力是切向力,故与接触面平行,D 正确.综上所述C 、D 正确.【点评】本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把握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的区别.【例2】如图1.2-1所示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A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C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D .A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 、B 表面的性质【解析】斜面光滑,A 、B 以相同的速度靠惯性向上运动,以A 、B 所构成的系统为对象,则系统加速度a=g·sinθ,方向向下,令A 对B 的摩擦力为F f ,则对B :m B gsinθ+F f =m B a B ,将a B =gsinθ代入有F f =0。
【例3】某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1,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2,则F 1和F 2的方向如何?试分析之.【解析】骑车人脚踩脚踏时,链条带动后轮欲转动,此时后轮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地面作用于后轮的摩擦力F 1方向向前,在F 1作用下车身要向前运动,于是前轮相对于地面欲向前滑.此时地面作用于前轮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使车轮转动起来.思考:人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又怎样?【例4】如图1.2-2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趋势相反:如果说一个物体在一个力F1的作用下能沿地面匀速运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f1,滑动摩擦力大小也就等于拉力的大小即F1=f1,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运动方向相同:1。
人爬杆时,人的手与杆的间有摩擦,人的手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分析:很容易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是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相对运动所以是运动的阻力.正确的分析应是:走路时脚向后蹬地,相对运动方向为向后,摩擦力阻碍这种相对运动,因此相对运动向前,与人运动方向一致,是人前进的动力.2。
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 "是人前进的”动力”{分析:如果按照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来推算,应该是向下就错了,因为人爬杆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身体相对杆有向下滑的的趋势,这时人受到来自杆的向上的静摩擦力,阻碍身体下滑。
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人向上爬的方向相同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所以我们不能把摩擦力方向理解为必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运动,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必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学习摩擦力时存在的几个误区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作用效果以及大小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而使学习进入误区,下面列举几例,以期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所帮助。
误区一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就有摩擦力产生。
正确认识产生的摩擦力条件可归纳为: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④两物体向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四个条件是紧密相联的、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产生摩擦力。
在分析物体受摩擦力时,要根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全盘考虑。
例1: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被压在竖直的粗糙的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是否受摩擦力作用?当F 撤去后,物体M下落时是否受摩擦力作用?(不计空气阻力)解析:物体被压在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与墙壁间有弹力;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依据产生的摩擦力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趋势相反:如果说一个物体在一个力F1的作用下能沿地面匀速运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f1,滑动摩擦力大小也就等于拉力的大小即F1=f1,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运动方向相同:1.人爬杆时,人的手与杆的间有摩擦,人的手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分析:很容易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是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相对运动所以是运动的阻力。
正确的分析应是:走路时脚向后蹬地,相对运动方向为向后,摩擦力阻碍这种相对运动,因此相对运动向前,与人运动方向一致,是人前进的动力。
2.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 "是人前进的 "动力"
{分析:如果按照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来推算,应该是向下就错了,因为人爬杆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身体相对杆有向下滑的的趋势,这时人受到来自杆的向上的静摩擦力,阻碍身体下滑。
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人向上爬的方向相同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所以我们不能把摩擦力方向理解为必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运动,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必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学习摩擦力时存在的几个误区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作用效果以及大小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而使学习进入误区,下面列举几例,以期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所帮助。
误区一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就有摩擦力产生。
正确认识产生的摩擦力条件可归纳为: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④两物体向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四个条件是紧密相联的、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产生摩擦力。
在分析物体受摩擦力时,要根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全盘考虑。
例1: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被压在竖直的粗糙的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是否受摩擦力作用当F撤去后,物体M下落时是否受摩擦力作用
(不计空气阻力)
解析:物体被压在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与墙壁间有弹力;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依据产生的摩擦力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当F撤去后,虽然物体与墙壁接触且有相对运动,但二者间没有弹力,物体与墙壁就没有摩擦力作用。
误区二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正确认识摩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根据作用效果知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例2:把物块m轻轻放在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如图1所示。
开始一段时间,m的速度比v小,分析它受的摩擦力方向。
解析:当m的速度比v小时,m相对传送带向左滑动,受到的传送带施加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右的,与m的运动方向一致。
误区三摩擦力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总是阻力,
正确认识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可知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对物体的运动来说,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是动力时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是阻力时必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人走路时,脚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人前进的方向一致,是人前进的动力.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没有关闭发动机时,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与车前进的方向一致,是车前进的动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反,是车前进的阻力。
误区四摩擦力大小总与物体间正压力成正比。
正确认识摩擦力有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0≤F静≤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来求。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物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大小是有关的。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根据公式F f=μ F N计算,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因此在求摩擦力大小时一定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例3:如图2所示,轻绳跨过定滑轮,它的两端分别连着物体A和B,A比B重,A和B均保持静止。
A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如果在物体A上再加一个法码,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不计滑轮摩擦) ( )。
A. A对桌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都将增大
B. A对桌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都将减小
C. 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将保持不变
D. 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将增大
解析:A在绳拉力作用下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大小等于绳的拉力。
在A上再加一个法码,增加了A对桌的压力,增大了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但A受的静摩擦力始终与绳的拉力平衡,与压力变化无关,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为C,D:
误区五由公式F f=μ F N可推得μ= , 则μ由F f、 F N决定;F N为正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
正确认识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F f=μ F N反映了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及正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等因素无关。
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只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F N为正压力,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等于重力,更不能把正压力直接理解为重力。
例4: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现用水平力推木料,当经过如图3的位置时,木料运动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多
解析:虽木料在桌上运动时接触面积在变,但桌面承受的压力没变,大小等于木块重力。
木料运动平到的滑动摩擦力为μmg。
例如,用水平力F把一铁块压在墙上使之沿墙竖直向下运动,如图4所示。
已知铁块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μ F N ,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误区六静摩擦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正确认识由产生的摩擦力条件可知有无摩擦力的产生与物体间有无相对运动趋势
和相对运动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无关。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的物体可能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例如,如图5所示,物体A、B叠放在一起,用水平方向上的力F使整个系统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A虽然运动,但它相对B静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如图6所示,物体A、B接触面粗糙,在F的作用下,A向右运动,B相对地静止,相对A向左运动,这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所以不能绝对地说静止的物体受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滑动摩擦力。
有这么一句话:
人跑步时地面给人的静摩擦力是动力,传送带上物体随传送带一起运动,静摩擦力也是动力。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请高手解答,谢谢!
在这里要理解什么是动力!是使物体往前运动的力。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你反过来想想:
1)如果没有摩擦力,在地面上,能走吗能跑吗
-不能。
因为人走或者跑脚是向后用力的蹬,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就是往前的,所以摩擦力是你往前的动力,否则,你就要摔倒。
还有就是,你走路跑步是抬腿的,所以,鞋子和地面没
有滑动吧,一步一个脚印呀,所以叫做静摩擦力。
2)如果传送带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就没有受到摩擦力哦。
如果考虑空气阻力的话,物体下的摩擦力,就跟空气阻力相反,刚好和前进方向一致,所以它就是动力。
就是说:这些情况下,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因此这时的摩擦力就好比是动力
静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主要是看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当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则静摩擦力是做正功,称之为动力;反之,当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则静摩擦力是做负功,称之为阻力。
像人跑步时,人是靠地面给人的静摩擦力才能向前运动的,此时的静摩擦力与人运动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称“地面给人的静摩擦力”是动力(这是相对人而言的);同理传送带上物体随传送带一起运动,静摩擦力也是动力。
这些都是相对运动的物体而言的,相对静止的“地面”和“传送带”静摩擦力都是阻力了。
如用力推地面上的箱子,虽然没有推动,箱子已有了向前运动的趋势,此时有了向后的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