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点易混点归纳练习-分封制与宗法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重难点纠错笔记汇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重难点纠错笔记汇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易错点1 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理解不到位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还须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因而周在推翻殷商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

这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旨在防范叛乱B.采取地方分权是形势使然C.确立宗法制度有其社会基础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错解】A或C【错因分析】本题错选的原因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理解片面。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它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

A项对分封制实行的主要目的认识片面,C项混淆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因而出现粗选。

【正解】B【解题思路】材料表明周在推翻商朝以后,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只能实施分封制间接控制被征服地区。

故选B。

A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说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排除C;分封制体现的是地方分权原则,排除D。

一、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的奴隶社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1.特点: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先代帝王后裔,以同姓子弟为主体;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其积极方面是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消极方面则是,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专题突破1 分封制与宗法制(原卷版)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专题突破1 分封制与宗法制(原卷版)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4.(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5.(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6.(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7.(2013海南卷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其实就是让我们可以快速提高的地方,本店铺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0年高考历史:易混易错点解析(二)

2010年高考历史:易混易错点解析(二)

2010高考---易混易错点解析(二)1、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本质上是氏族社会权力和财产的继承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可以说,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则以特定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巩固。

它们为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封建专制”与“封建制度”“封建专制”不是“封建制度”,它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不等同于“封建君主专制”。

无论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国王、大臣,还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某些城市共和国的独裁者,都属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行者。

“封建制度”也不是“封建土地制度”,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于战国时期。

3、“专制制度”与“君主专制”“专制制度”不等同于“君主专制”。

“专制制度”指的是一切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实行的都是专制制度;“君主专制”专指有君主称号的人(皇帝、国王等)的专制主义统治,我国的商周、秦及以后的封建王朝的统治都属于“君主专制”统治。

4、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5、封建主义与地主阶级、人民大众与农民阶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在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对矛盾中,“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阶级内涵有了新的变化。

“人民大众”不单指农民阶级,还包括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不只包括地主阶级,还包括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6、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出现两种结局的原因分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为例)7、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高中历史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中易错知识点汇总一、政治制度与行政体制1.分封制与宗法制:o分封制下,诸侯爵位世袭,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税等,这导致了诸侯独立性过强,限制了权力的集中。

o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可能会逐渐疏远,诸侯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对其的控制力就会减弱,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2.郡县制:o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的朝代。

郡县制下,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o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o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明清内阁制:o明代内阁制并非法定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二、经济发展与贸易1.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o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相联系加深。

o自然经济是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并不等同于小农经济。

2.重农抑商政策:o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旨在保护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

然而,这一政策并不能完全阻止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在封建制度下仍然有所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o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一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然而,由于腐朽的专制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缓慢。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在高考历史的备考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这些易错点可能由于概念混淆、史实理解不深、时间线索不清等原因而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进行精析整理。

一、中国古代史1、分封制与宗法制很多同学容易将分封制和宗法制混淆。

分封制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而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秩序和权力继承。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易错点在于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清,以及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不能准确判断是哪种制度在发挥作用。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贯穿中国古代史,但同学们往往对其发展脉络和特点把握不准。

专制主义强调君主个人的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则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从秦朝建立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不断强化,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中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等。

易错点在于不能清晰地记住各个朝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以及对其影响的分析不够全面。

3、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式,但同学们容易对其特点和局限性认识不足。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脆弱性。

它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到了后期,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原因,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易错点在于不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全面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同学们可能只记住了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影响。

例如,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高中历史知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易错易混知识点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3、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1、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点整理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点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点一、中国古代史(一)商周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分封制未实现中央集权【易错点拨】分封制下,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因为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可能会逐渐疏远,诸侯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力就会减弱,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2.分封制割据中孕育统一【易错点拨】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为分封割据埋下了隐患。

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周文化也通过分封得到进一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易错点拨】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法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实施;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

4.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特点【易错点拨】(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国家权力与宗族、家庭关系结合,“家国一体”;(2)政治制度等级森严;(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有较大独立性;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商周君主权力;(4)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5)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二)秦至元政治制度1.郡县制最早不是出现于秦朝【易错点拨】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2.封国制在汉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易错点拨】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在关中地区推行郡县制,关东则实行封国制。

在封国制下,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各封国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努力发展生产,这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诸侯国在平定诸吕叛乱中,也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高中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知识归纳

高中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知识归纳

高中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知识归纳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3.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

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doc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doc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点:1、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大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易混点:1、2、 13、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易错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木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木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易错点:1、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X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版)——易错点1.长子一定(就)是嫡长子。

错误。

“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嫡妻(正妻)所生为“嫡子”,其妾所生为“庶子”;“庶子”可能比“嫡子”年长。

诸“嫡子”中长子为“嫡长子”。

因此,长子不一定是嫡长子。

2.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同。

错误。

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4.西周分封制分封的诸侯都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

错误。

西周分封的对象不仅有王族,还有异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但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5.大宗和小宗是绝对的,周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错误。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6.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一样的。

错误。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间的掠夺战争;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在性质上是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和统一战争。

9.秦朝既是君主专制国家,也是中央集权国家。

因此,君主专制国家就是中央集权国家。

错误。

在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统一的,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而近代以来,君主专制的国家越来越少,但是,大多数国家实行中央集权。

10.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没有本质的区别。

错误。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而中央集权是指全国各种军队财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11.封建专制就是封建制度。

错误。

封建专制是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等同于君主专制;而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高考历史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易错知识点进行一次精析整理。

一、中国古代史1、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很多同学容易将其理解为土地私有制。

实际上,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不能随意买卖。

农民只有使用权,要向国家缴纳贡赋。

2、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但两者容易混淆。

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有较大的自主权。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贯穿中国古代历史,但很多同学对其发展脉络理解不清晰。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同学们容易忽视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影响。

例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明清时期虽然依然实行这一政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5、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同学们容易将各个时期的思想主张混淆。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使儒学呈现出新的生机。

易错点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题【01】早期国家西周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依据材料信息推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留意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易错题【02】专制主义与中心集权制度【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心集权侧重于中心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安排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心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心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易错题【03】早期国家与封建国家地方制度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消灭,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分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

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心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心集权。

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易错题【04】汉宋监察制度比较——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把握不精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123、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 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1、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考前突击:高考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辨析必修1(人教版)

考前突击:高考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辨析必修1(人教版)

考前突击:高考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辨析必修1(人教版)前言本文档内容都属于主干知识,且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题眼,把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好,可以大大降低答题的错误率。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典型例题1】《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典型例题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显然,选项中的A、B、D都不属于这种情况,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是C。

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五个义务—①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和⑤朝觐述职五个权利—①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4.(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5.(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6.(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7.(2013海南卷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8.(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
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1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
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模拟突破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
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
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礼崩乐坏
2.(2019·扬州中学质检)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
3.(2019·苏州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4.(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

材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5.(2019·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6.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7.(2019·湖南永州调研)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
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
8.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

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

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一做法( )
A.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D.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
9.(2019·安徽宣城模拟)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10.(2019·河南洛阳调研)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 )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11.(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
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12.(2019·山东济南模拟)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13.(2019·湖南长沙调研)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