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
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97357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b.png)
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案例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创新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理论两个方面。
1. 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能力是21世纪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为其未来创业奠定基础。
2. 创业教育理论创业教育理论认为,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率。
创业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孵化基地两个方面。
1.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践途径。
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让他们从思维到实践全方位地体验创业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的机构。
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可以得到创业项目的指导和资源支持,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计划辅导和创业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三、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策略为了有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应该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59d515fc4ffe473368ab38.png)
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13-011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
2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2.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
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2.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2.3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2.4心理失衡,阻碍了成才: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的人。
但某些学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这是成才的绊脚石。
大学生创新论文
![大学生创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bb48f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b.png)
⼤学⽣创新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它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
⼤学⽣创新论⽂1 摘要:该⽂根据⼤学⽣创业项⽬的普遍流程,提出了提⾼⼤学⽣创新创业能⼒的思路。
关键词:⼤学⽣创新创业思路 党的⼗⼋⼤报告强调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有着长远的重⼤意义,我国今后只有通过经济发展⽅式转变,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够真正有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康。
⾼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培育⼤学⽣创新创业能⼒,是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系统⼯程。
⼤学⽣作为社会寄予厚望的⾼素质⼈才,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从⼤学⽣⾃⾝来看,要把握好⼏个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潜⼒。
1 提⾼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学⽣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社会活动更重要。
⽣活中处处有新知,⼤学⽣作为“七⼋点钟的太阳”,应该在⽼师教学的第⼀课堂之外,积极开辟⾃⼰的第⼆课堂。
只有⾸先有了提⾼⾃⾝能⼒的意识,⼤学⽣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到课余实践中来。
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创新思维,再利⽤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2 参加实践活动提⾼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学⽣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
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实验动⼿能⼒。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赛等)能极⼤的提⾼快速学习能⼒,并检验⾃⾝时间管理和项⽬安排的能⼒。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b1e26c7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d.png)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近年的理论和实践双热点,其源于美国,后遍及许多国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创新创业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一: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在国庆6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创新创业创优优秀人才代表来到北戴河休假,休假活动的主题为“60年辉煌成就与我国人才的贡献”。
受邀的专家有———心系祖国、自力更生、甘于奉献的“两弹一星”功勋;不畏艰险、勇于创新、敢攀高峰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不怕牺牲、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航天英雄;无所畏惧、饱含深情、无私奉献的抗震救灾优秀专家;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辛勤耕耘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创业报国的留学回国创新创业人才;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教师、医生代表;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而“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这句话就来源于此此次活动。
这与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一致的。
国庆假期和同学去登泰山,看见泰安市高高立起“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巨型宣传海报。
猛的让我想起选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我觉得这与我们当代大学生联系非常紧密。
现在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国家也正迫切需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而我们大学生掌握着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必须紧紧的握住时代的脉搏,手把红旗涛头立,迎难而上,成为创新创业队伍里面耀眼的明星。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重大,关系着创业者素质的提高,创业观念的转变,关系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都非常重视和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别需要鼓励、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创新教育论文
![创新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92d13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1.png)
创新教育论文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新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创新教育论文篇1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我国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开展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创新思维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提高民族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教育义不容辞担起重任。
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而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新的观念、体制或方法,促进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
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一、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
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应该是对创新意识的打压和抑制,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现有的滞后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
但十分可惜的是,我们一直忽略对教育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调节,而一味追求狭隘意义上的质量上升。
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整个教育模式向应试能力倾斜,出现一些注入式、打压抑制式、教条主义式等不利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1.注入式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注入式’就是不跟学生商量,强迫学生接受,把学生已知道了的东西,也照着书去灌输;不管学生听不听,也照样念下去,这是片面的东西,是封建的旧式的教学方式。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论文(优秀4篇)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论文(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9873e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c.png)
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篇一3.1培养“双师型”师资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创新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应占主导地位。
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一是要构建一支富有创造性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将“导学’理念贯穿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通过创业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其制定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中的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并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于专业知识的领会只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
培养创造性的“双师型”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校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导师应由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每个专任导师直接对所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负责,包括学生科研团队的建立、创业项目的立项和指导等,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有引导、有计划的方式下进行。
.3 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篇二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1.通过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结合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针对国家级、省级学生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有意识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工程实用性,在为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选拔优秀队员、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造就一支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2.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通过成立各种创新创业性质的社团,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思路,知道创业的基本过程。
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5篇)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0c47e24431b90d6d85c70f.png)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5篇)第一篇: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愿景,这一愿景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创业创新热情。
一年来,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创业创新活动;各高校纷纷组织了大学生创业创新专场报告会,武汉商学院也不例外,报告会积极鼓励大学生树立创业创新信心,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实现创业创新梦想,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要实现这个梦想,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而大学生是践行“中国梦”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大学生创业创新是践行“中国梦”的要求和途径。
创业使人人有工作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是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在转型发展重要时期,转型提升成为这类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创业创新则是学校现在和今后向应用型发展、特色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等转型提升的重要内容。
(三)是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高校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业创新型人才。
高校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以创业教育逐步代替就业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目前,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把大学生引导和鼓励到加入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挑战的前提条件。
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有效路径。
(四)是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企业的发展至始至终要面临着创业创新,这是企业存在的必然。
当今社会,企业竞争无处不在,其竞争的形式有新材料、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功能等,其竞争的实质是创业创新人才的竞争。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通用9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a684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4.png)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通用9篇)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品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品质包括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三方面。
应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使其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虽然各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各国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无不是以培育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
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创业品质决定了其创新创业成功与否,决定了其能否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
创新创业品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所展示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其核心要素体现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三方面。
(一)创新意识(innovative)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的动力。
”大学生创新意识就是大学生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包含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因素。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发现意识、怀疑意识、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等。
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大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资格的获取,而忽视职业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6篇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ce4e354a7302768e993977.png)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6篇第一篇:职业生涯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一)创业精神的缺乏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又包含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基础和道德品质。
创业理性认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和创业动力。
创业心理基础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承担责任、直面现实的勇气,包括自信心、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意志等因素。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创业道德品质包括企业运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准则,是企业社会公德的必备要素。
但现在的“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自主性和适应性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风险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弃努力,缺乏创业精神。
(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因为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等。
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
但因为在校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有限,能力培养途径不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大学阶段完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进入创业阶段后往往屡遭碰壁。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一)指导创业定向,培养创业精神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精神,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来发现。
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我评估。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过程,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将创业理念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相结合,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做进一步设计、规划,使未来的创业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立足于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依据现实规划未来。
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篇
![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2892f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7.png)
科技创新教育论⽂范⽂3篇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论⽂1创建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环境1.1建设⾼素质科技教师队伍1..1.1配备专职科技教师学校应选择热爱科学、年富⼒强、奉献精神强、责任⼼强的教师来担任科技教师。
1..1.2培训学科教师可通过⾯向全体教师的知识培训、专家讲座、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等⼿段与措施,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科学素养,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和指导⼯作。
1..1.3提⾼科技教师综合素质定期召开科技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相互了解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实⾏青蓝⼯程的管理激励制度,培养发掘有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潜⼒的科技教师。
1.2开展科普推⼴宣传活动(1)举办校科技周活动、组织学⽣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围绕科技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系列科普活动。
(2)组织学⽣观看科技⽚。
可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与⾃然》、《科技之光》、《⾛进科学》等科技节⽬;组织学⽣征订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如《科学⼤众》、《少年科学》、《少年智⼒开发报》等;介绍科学家故事,如⽜顿、爱迪⽣、富兰克林、贝尔等众多科学家热爱科学、献⾝科学的故事。
(3)定期组织学⽣精⼼策划,张贴科普墙报、办科普专刊,展⽰科技创新优秀活动项⽬,展⽰学⽣⾃制的标本、教具、学具;开设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在腾飞”的⼿抄报等形式新颖、富有特⾊的⽐赛;组织部分学⽣写⼼得体会,利⽤校园⼴播选播优秀作品。
(4)⼤⼒宣传热爱科学、具有创新思想的青少年先进事迹,不断激励学⽣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科技创新潜能。
只有让学⽣积极参与、⼴泛参与,才能真正在校园内营造⼀个爱科学、学科学、⽤科学的氛围,让科技意识深⼊⼈⼼,取得良好的科技宣传和普及效果。
2整合基础学科课程和科技活动开发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教育整体改⾰相结合,并⼊教育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ef2025ca8956bec0975e32c.png)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应从选择可行的教育路径着手,建立普识教育—专修教育—项目孵化—新创企业社会移植四个节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线路,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以创业促就业的必要手段。
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路径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1、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方向上,学生的专业背景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二是创业课教学呈现出“实务课”和“经验课”的显著特征,课程设置应带有明显的“培训课”性质;三是教材建设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设计;四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
2、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现状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高校调研的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愿意接受系统创业培训的学生约占30%,具有较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约占10%,具备创业潜质、具有创业兴趣、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约占5%左右,而对毕业1—3年的学生调查,创业成功率约在1%左右。
因此,要依据不同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
略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内涵意义论文
![略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内涵意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aab4e6102de2bd960588af.png)
略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创新精神和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每所高校理应担负起的时代重任。
本文简要阐述了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
因此高校为更好的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大量的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掌握一定创业技能、具有创业创新素养的创新性人才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这个词,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
在这次会议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护照”,第二本是“职业护照”,创业教育就是所谓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但什么是创业教育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有关文件中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
”对于大学而言,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
国内学者席升阳认为,“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
李时椿等有关学者认为:“创业教育体现为以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和以创业基本素质与具体创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狭义的创业教育的相结合。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e9e8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0.png)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创新是指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出全新的、有价值的事物或想法。
在当前的社会中,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校园教育的一个焦点。
首先,大学应该提供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
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和研究。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想要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
这种自己发掘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特定的知识。
因此,大学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创新方法和技巧。
在这种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任务,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行探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支持学生的自主创新,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创新的锤炼。
最后,应该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入到大学的日常教学中。
大学教育不单单是将知识授予学生,更是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
当学校能够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有着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造福社会。
总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过程。
它需要大学和教育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从自由开放的环境,到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创新竞赛和自主创新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拓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有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一代,为社会带来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教育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c174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1.png)
创新教育论文范文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从创新教育的概念、目标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创新教育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
创新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力;创新思维;学生能力培养一、引言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学生的未来竞争需要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
创新教育旨在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创新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创新教育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
二、创新教育的概念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即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通过审思、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的目标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具体而言,创新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在群体中合作创新;其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灵活思维、勇于尝试和创新的意识;再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具有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37b3dcc1c708a1284a4458.png)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因入手,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氛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谁拥有更强大的创新能力,谁就能更好地占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人拟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因作为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不乏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好奇心,不乏求新求变的欲望和探究,不乏冒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但是,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大学生主体意识欠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习惯于接受“是什么”,缺乏对“为什么”的探究,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
有的大学生满足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满足于考试过线、考级过关,缺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缺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有的大学生把学习过分功利化,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证书、取得学位,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科学世界的持续登攀;有的大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缺乏坚忍不拔的信念,在创新的道路上,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遇到坎坷就撒手;有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成天忙于“打工挣钱”,缺乏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缺乏对创新精神的坚守;有的大学生认为创新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事,缺乏对创新的主动担当。
2.大学教育理念落后在不少高校,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分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16ae7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6.png)
⼤学⽣创新创业论⽂⼤学⽣创新创业论⽂ 对创新创业感到不解,对概念的理解不深,下⾯的范⽂或许能帮到你。
以下是⼩编为⼤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学⽣创新创业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学⽣创新创业论⽂1 现阶段,⼤学⽣就业难已经成为⼀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励⼤学⽣进⾏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提⾼⼤学⽣核⼼竞争⼒的有效途径。
因此,开展⼤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是⾼校⼈才培养⾯临的重要课题。
本⽂通过介绍⾼校⼤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度探讨⾼校培养⼤学⽣创新创业能⼒的⽅法和途径。
⼀、⼤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研究,但我国⼤学⽣创业⽐例⽐较低。
据有关调查显⽰,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
7%”,⽽发达国家⼀般占20%—30%。
这说明我国⾼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年,我国⾼校⼤学⽣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学⽣创业教育的⽂化氛围不浓厚;⼤学⽣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泛等等。
⽬前,在我国⼀些⾼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赛,运⽤第⼆课堂的形式开展⼤学⽣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才的素质提出了更⾼的要求。
从我国⽬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前各⾼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学⽣进⾏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持和保障。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实现措施探析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实现措施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6932c789eb172ded63b741.png)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实现措施探析摘要:剖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从老师、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措施。
目的在于为一般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如何提高学校的创新水平,提高学生及老师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措施引言21世纪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未来学家预言: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造为特征的世纪。
很显然,要与时俱进,惟有通过教育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江泽民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把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
作为为社会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毋庸置疑的选择。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对高职院校来说,创新教育更应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必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向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转化。
教师应根据创新的原理精心研究、刻苦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个性,使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目前的学校教育,无论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着创新教育的实施。
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老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教师要具备以下几点优势:1.具有创新能力。
教师具有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打破陈规陋习,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别人所未想、所不敢想的事,做他人所未做、所不敢做的事;才能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取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又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和科技发展论文范文(实用8篇)
![创新和科技发展论文范文(实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4726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b.png)
创新和科技发展论文范文(实用8篇)创新和科技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学生们在大学期间要加强对科技创新思维和创新科目的训练,学校及各学院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科技项目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水平,开扩创新思维的眼界,学习社会各界及各学校的创新理念,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好学校配置的先进设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创新的研究中,要明确搞科技创新研究必须有团队的精神,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每个人的知识能量发挥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队伍。
这样科研的效果必然会比个人的力量强大,使团队精神和团队的力量集中,知识密集,优势互补,协调合作。
科技创新的研究需要合力攻关的高组织化的科技创新的团队,科技创新是我国未来的新趋势。
创新和科技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医学生物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医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理论及实验知识,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
为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了一些与现代医学相关的交叉前沿内容,如医学微生物、医学免疫、实验诊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等,通过这些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通过对新技术的讲解与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为今后的工作以及科研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课程整合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传统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之后,实验教学地位不明确,其内容大都为重复性验证实验,并且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紧密。
这导致许多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忽视了生物技术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此,我们尝试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发酵工程中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纯化”、基因工程中的“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绘制”、酶工程中的“目的蛋白的诱导及SDS-PAGE电泳”相联系,通过对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不但将各门课程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形成体系,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实验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新世纪以来,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成为衡量我国大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现在很多大学都推出了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以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其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意识。
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着师资实力不强、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理论教学方法尚待优化以及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
优化大学创新教育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优化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是一个民族不断强胜的重要推手,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而,新世纪以来,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成为衡量我国大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现在很多大学都推出了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以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其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意识。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大学在创新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师资实力不强、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下一步要从多个方面系统化地解决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这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着师资实力不强、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理论教学方法尚待优化以及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
1、师资实力不强
师资实力不强是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师资力量是创新教育工作的基础。
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授学生创新方面的知识,以期培养其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
所以,教师就必须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多,但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少。
试想,连教师自己都不够创新,又怎么教育学生创新呢?由此导致的结果必然会是创新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
2、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是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第二大问题。
创新教育和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外,还要最大限度地通过实践锻炼,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如若没有经过实践过程的锻炼,即使掌握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创新思维不能强化,一切都是空谈。
现实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创新教育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的问题。
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大力宣讲创新方面的理论知识,而对实践环节很少关注,这也会大大削弱创新教育的效果。
3、理论教学方法尚待优化
理论教学方法尚待优化是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第三大问题。
很多教师虽然重视创新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但在传授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最终教师的教学动力也所剩无几。
具体而言,不少教师只是纯粹地实施灌输性教学,他们认为创新课程讲完了,学生的作业完成了,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他们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到底有多高,接受的知识量到底有多少。
4、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缺失
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缺失是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第四大问题。
除了兴趣方面的原因外,激励的因素也十分关键。
激励机制缺失导致的动力不足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直接原因。
由于没有激励,教师就没有动力把课教好,学生也没有动力把课学好,因此,能否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考验高校体制机制运行的一大标准。
二、优化大学创新教育的对策
优化大学创新教育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优化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
1、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前所述,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多,但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少。
因此,下一步一定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具体而言,一是要严把招聘关。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一定要把创新能力作为招聘老师的重要标准,并设计出有关创新的相关考题。
二是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强化教师自己。
因此一定要经常性地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
优化大学创新教育还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
现实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创新教育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的问题。
因此,创新教育教学教师一定要把实践教学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创新大赛,并选拔出较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和国家的比赛。
二是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关创新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优化创新教师教学方法
优化大学创新教育再次还要优化创新教师教学方法。
具体而言,教师一定要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创新教育理论教育的核心来抓。
一者,教师要在理论课程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双方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者,教师要大力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通过图文并茂的课程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教育中来。
4、建立良性的创新激励机制
优化大学创新教育最后要建立良性的创新激励机制。
如前所述,激励机制缺失导致的动力不足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直接原因。
所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校下一步要把创新教育与教师的薪酬挂起钩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校要提升创新教育学分在整体学分中的比重,激励学生热爱创新教育,学好创新教育,
最终不断增强其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
综上,新世纪以来,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成为衡量我国大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现在很多大学都推出了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以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其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意识。
大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着师资实力不强、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理论教学方法尚待优化以及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
优化大学创新教育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优化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于永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孟祥发,张新云,黄长喜;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