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2》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2》教学课件设计

(静脉血) 毛细血管
出球 小
动脉 血
识图题:
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问 题:
1 、图中(一)是
④ 肾 _皮质 ;
(一 )
(二 )
③ 图中(二)是
② 肾 髓质 。
① ⑤
2 、图
①中 是出球小动 _____脉入___球 小
动②; 是肾 脉小球 肾小囊;
③ 是肾小管 ;
入 球 小 4动

出 球 小 5动
1_皮 质
肾动 5 脉肾静 6
2_髓 质
脉输 尿 管 4
3肾
3. 如图是肾小体的结构图,请据图回
答:
_出 球 1小
动脉
_入 球 2小 动
脉_
肾 小 _3 球

肾 小
_4 肾小囊壁 小 体
肾小囊腔

4. 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 方向: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动脉血)
球( 动 脉 血 )
肾静脉 的
动脉
肾小管外

毛细血6

肾1小 球 肾2小囊 肾

肾3小管 位
集合管
达标测
试:•1 、肾小球两端的血管分别
叫 入球小动、 出球小动 。
它脉们 内 流 的 血 液脉分 别
是 、动脉
动脉

血肾
• 2 、主要的排泄器官

肾小球 3 、血液流经肾小单管位周时围,两次 成形 毛 细 血 管 网 ,
一次是在



请有兴趣的同学尝试做 一 个肾单位模型,并展示给同 学们 。 材料用具,如:橡皮泥、红色 墨 水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成分变化。
难点:理解尿液成分变化的原因,以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选择性。
2.重点: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包括膀胱、尿道等相关器官的作用。
难点:理解尿液排出过程中,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作业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绘制图解时,注意使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保持图解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3.完成练习册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家庭小实验和小论文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体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合作意识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喝水后多久会变成尿液,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巩固环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4)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尿液成分与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实例,解释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如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等。
4.强调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初中生物_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本文档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课时教案、导学提纲、教师课堂实录设计)【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图表数据分析,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通过尿液的形成过程,认同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4.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学会感恩,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情及课标分析:见学情分析和课标分析文档重点: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思路:课标要求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属于理解层次。

本节课在完成这一教学重点时主要采用了通过设置情景下的相互衔接的四个问题驱动来开展教学:尿素等物质是如何离开血液的;原尿中有用物质是如何保证不被排出的;为什么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以及排尿的意义。

通过引导排尿意义的材料故事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二)尿液的排出(三)排尿的意义问题三: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为什么排出是间断的?提供材料:泌尿系统组成图展示两个问题:1.泌尿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简述尿液由肾脏到排出体外的过程。

提供全国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曹于亚的故事,提供关于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的内容。

问题四:人体为什么要及时排出尿液?(排尿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四观察图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完成教师提供的两个问题后,很容易可以得出结论:膀胱具有贮存尿液的功能。

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感受曹于亚故事中的感恩、坚强和感动,通过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材料了解生物学与社会,及科学家为人类的贡献。

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问题四得出结论。

本部分内容一个方面是进行课堂的德育渗透,另一方面为问题四的导入进行铺垫三、总结所学1.板书设计2.总结小段人体结构很奇妙,肾脏功能形成尿。

小球小囊和小管,单位组成要记牢。

滤过作用重吸收,原尿尿液相对照。

尿液排出可间断,膀胱贮存离不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2.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的功能。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肾模型,结合动画演示,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排尿的意义,分析尿液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总结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情境创设: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简答题:简要解释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尿液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和尿液成分等。同时,我会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予以关注。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扫清知识障碍。最后,我会布置与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主要成分。
2.使学生了解排尿的意义,掌握排尿的基本过程,包括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此外,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体变化和健康问题较为敏感。因此,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增强健康意识。
同时,初一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体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请根据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通过本探究活动, 分别探究血浆、原尿、尿液
通过小组合作
(1)请判断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尿液和原尿中的哪一种?
A是,B是,C是

(2)C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而A、B中的为0,这
说明
(3)A中的尿素含量与C中一样,为0.03,而B
作用
学生们认真观察:掌握血液、血浆存在
于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原尿存在于肾小囊
腔内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形成原尿
了解过程、掌握液体成分。
展示幻灯片1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而重吸收的物质有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一部分无机盐。
在肾小管下方流出的液体为尿液,成分是水
无机盐、尿素
掌握尿液形成
中的却为1.8,这是由于
(4)(4)A中的葡萄糖为0.1,而B中的为0,这
又说明
的区别及鉴别。
了解成分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于特殊成分为0的如蛋白质和葡萄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进行充分研究。
对于尿素成分增加
的原因进行探究
学习,利于学生们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
在成分比较过程中引入:糖尿病、血尿、蛋白尿
的形成原因。
养成健康生活的观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各种液体成分的区别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设计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

初步了解。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列液体成分(含有打√)
学生们先自主完成并进行小组内同学合作分析,找到成分变化的原因
, 通 过 自 主 学 习探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推测,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教学设计

11.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重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11章第2节第二课时,在第1节学习了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明确了尿液能排出大部分水、大部分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在第2节第一课时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深入,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讲解时要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结合模型和生活中的实例,并科学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如“尿形成示意图”、“肾透析——血液透析装置”等,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时是第2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尿的形成和排出。

在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获得了“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同时知道了“肾脏是由多个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包含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知识较抽象,需要借助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尿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尿的形成过程一、肾单位结构简图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1.血液由和血浆组成,血浆中主要含有、、、和等物质。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全部、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任务二】概述尿的形成过程——习题检测三、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5.探究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关系;
6.举例说明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其理解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排尿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可能需要课后进行巩固复习。因此,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的内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尿的形成和排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排尿的意义及排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举例解释: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核心内容,教师应详细讲解这两个过程的作用机制;
-尿的排出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膀胱、输尿管、尿道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如肾小体和肾小管的组成及其在尿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通过肾脏模型、图表等方式,展示肾单位各部分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于排尿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白排尿异常可能导致的问题,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并了解预防措施。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第一节《尿的形成》(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尿液的形成的两个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

2、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排出的过程。

3、认同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交流互动,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1、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2、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

【教学方法】:阅读课本,联系实际,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充分理解课本的相关知识,感受人体结构的神奇和生物知识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1.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2.血浆的作用是什么?3肾单位(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组成二、言归正传探点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认真观察课本图3.4—3尿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的液体是,肾小囊中的液体是,肾小管中的液体是。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4、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有的打√,没有的打×)(2)观察原尿、血浆和尿液的主要成分表格,分析、比较、归纳、总结:①原尿中缺少 ,其它成分与血浆几乎完全相同。

②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 、 ,而 和 的含量明显上升。

探点二:泌尿系统的组成2、尿液排出的途径是什么?3、排尿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呢?4、我们要养成什么好的卫生习惯呢?三、知识梳理四、反思总结,应用达标(你学会了吗?):(一)初试身手1.尿液是在下列哪个结构中形成的?A 、肾小球B 、肾小管C 、肾小体D 、肾单位2.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 )A 、原尿、动脉血、尿液B 、动脉血、原尿、尿液C 、静脉血、原尿、尿液D 、动脉血、尿液、原尿 3.健康的人每天能排出1.5升尿液,约占形成原尿的( ) A 、10% B 、5% C 、2.5% D 、1% 4.尿的形成过程中,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D 、输尿管5.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血液分别是( )A 、 动脉血和静脉血B 、动脉血和动脉血C 、静脉血和静脉血D 、静脉血和动脉血(二)重难疑点,一网打尽1.和血浆相比,在原尿中不含( )A.水B.大分子蛋白质C.葡萄糖D.无机盐 2.正常情况下,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的物质是( )A. 葡萄糖B.无机盐C.水D. 大分子蛋白质 3.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其病变部位发生在( )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 D、出球小动脉 4.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尿液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4.讲解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尿液排出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整个尿液排出机制。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探讨重吸收作用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1.请学生绘制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明确标注肾小球、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排出等关键知识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系统化。
2.根据课堂学习,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重吸收作用的意义、尿液排出机制等。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述严谨,学术术语使用准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涵盖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批改练习题,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关键知识点。
4.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心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4.巩固提升: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通过排尿把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营养,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尿的形成和排出”主要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两大环节知识,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个人生活实际紧紧关联,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密切。

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而本节也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合所述,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本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会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能说出其他排泄途径。

2、能力目标(1)能通过具体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2)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等自主学习,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进一步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本节泌尿系统的学习,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尿的形成与排出是一个主渠道,而尿的形成过程与机理是学生学习本节的重点,因为只有学好尿的形成才能辩证地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用过程,因而它既是本节的难点。

尿的形成与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肾脏功能、结构必须让学生掌握,而肾单位既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尿形成的起点,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肾单位是任何对血液进行过滤的,是一个难点,本节我采用比喻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将肾单位(乃至肾脏)比喻成一个筛子,筛子的作用是将大东西留下,小东西筛下去,而肾单位就是一个过滤血液的筛子,从而形象地理解了它。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泌尿系统模型,肾单位结构挂图,鲜猪肾脏1 个,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制肾单位教具。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校:姓名:教学目标: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型:新授课1.知识目标(1)描述肾脏的结构,概述肾单位的基本结构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重点)(2)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动物的肾”实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提高识图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推测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或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与创新。

(2)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观察用具及材料:新鲜的已解剖好的猪的肾脏,解剖盘,肾单位的模型;(3)尿液形成的视频;(4)尿检报告单。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如炬认真阅读教材66 页演示实验部分,明确如下问题:1.实验的目的要求:描述肾的形态结构。

2.材料用具:新鲜的猪肾,解剖盘。

3.方法步骤:(1)观察外部形态。

(2)观察肾的纵剖面,认识肾的内部结构。

12344.思考讨论:(1)描述肾的外部形态和颜色。

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并分组操作、观察: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使观察明确具1.什么叫做肾单位,它是由什么构成?2.肾小体包括那些结构?板书: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3.肾小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设计:肾小体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肾小球一、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二、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
一、本节难点为: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可分解为两个难点。

难点之一: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难点之二: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

二、难点的突破策略
1、制作视频剪辑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2、制作肾单位,巩固学生对肾单位的认识。

3、设计学生活动材料,通过资料分析二和三,得出尿液的形成经历了过滤和重吸收等两个生理过程。

4、自制flash 课件演示“尿液的形成”,将过滤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材料的设计。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提问: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学生思考后作答。

初中生物_《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框架和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尿液的行成和排出》第2课时,是在学习了人体代谢废物、排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和结构、肾单位的结构以及特点后进一步探究“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如何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使得血液得到净化”这个问题,进而理解排尿的意义,并初步构建新陈代谢知识体系。

因此整体的设计着重于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希望通过不同的探究活动,将知识具体化、可视化、应用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案、准备实验用具、模型、写出板书框架根据学案中的“预习”环节进行充分的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辅助学生突破重难点2、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出示一张“张阿姨”的尿检报告单,说明异常处和诊断。

再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发现异常处,思考可能引起的原因。

带着思考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2、预习交流巡视查看预习情况,并收集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组5或6号上黑板进行预习知识的填写,其他同学进行预习交流检测预习效果,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认知3、探究活动一:肾单位的组成巡视小组组装模型的情况,并与学生交流他们组装的思路。

(1)小组合作进行组装模型并确定展示人选构建肾脏的循环途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思考尿液的形成和示“张阿姨”尿检报告单6、课堂小结聆听积极表达课代表点评小组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构建知识体系,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三、作业布置1、画肾单位简图并标注“尿液的形成”的两个过程2、独立或小组讨论“肾单位”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四、板书设计七年级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认同肾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尿液的排出现象也很熟悉。

但是,尿液的成分、尿液怎样在肾内形成、尿液排出的意义,学生却不是很清楚,因此对这些知识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数据、设计模型、组装模型、展示模型、我是小小医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生物 尿的形成和排出2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 尿的形成和排出2教学设计
常组生理织功细能,胞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粪便
呼气
排汗 排尿
排泄
(细胞内产 生的废物)
排便

(不遗是细 胞
内产 生的废 物 )
一、
肾 (形成尿液) 脏 输 尿管(输 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 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穿针引线
把下列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1 膀胱
a.排出尿液
2、尿液形成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血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
(血浆、血细胞)壁的过滤作用 原尿(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 :
比 成分 较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水
血液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原尿 无
微量 有 有 有 有
尿(终尿)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__输__尿_ 管。 4.每个肾脏包括大约 __1_0_0__多__万_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
做_____肾___单_。位 5.每个肾单位是由_肾___小__球_、______肾__小__和囊______等
部肾分小组管成。
6.人体排尿不仅起到了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
水 内的_____和___无__机__盐_的平衡,维持__________的正
)D
A.血细胞和无机盐 B.血细胞和蛋白质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第五章 第一节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排 出体外的途径? 2、泌尿系统有哪些结构组成 ? 3、尿是如何形成和排除?
预习P72-73,
1.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2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2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排泄和排遗排泄的途径:排汗、排尿、呼吸思考排粪便和排尿的不同,区分排泄和排遗。

思考排泄的途径。

简介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介绍排泄的概念。

由问题:排粪是不是排泄?引出排遗的概念。

引导学生说出排泄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和模型,思考: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展示挂图和模型,以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和模型,获得有用信息。

肾脏的过滤作用完成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识到实验模拟的是肾脏的过滤作用。

简单叙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提供实验用品,介绍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模拟实验,分析实验模拟的现象。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观察挂图资料分析,自主学习,提高获得信息的能力。

通过资料推测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

人的每一个肾都含有100万个犹如“过滤工厂”的肾单位。

挂图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获得有用信息。

尿液的形成过程通过观看动画,归纳出尿的形成过程。

提供flash动画,引导学生描述尿的形成过程,适当补充。

尿的排出过程温故而知新,对照泌尿系统的挂图总结尿液是如何排出的。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推测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

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初中生物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2

初中生物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2

《第二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重点)(3)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难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情景导入:2011年我市一医院收治一病人:面黄有轻渡浮肿,双下肢水肿,肾区钝痛,尿检结果如图。

医生让其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

血液透析是用机器模拟肾脏功能。

展示图片血液透析听讲,观察尿检图片;观察血液透析图片,有学生很震惊,也很害怕,讨论他什么情况需要做这样的治疗,很疑惑,学习兴趣也很高通过病例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肾病的表现和透析治疗。

展示尿检单与后面设计尿的形成中,肾脏的病变部位可以呼应,同时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血液透析,模拟肾脏功能,与后面设计血液透析原理相呼应,激起学生血液透析的病人很痛苦,我们刚才的那位病人他的肾脏怎么啦?他的尿液检测单上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什么要做透析?我们要揭密,还得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学起。

的学习兴趣,展示真实透析图片让学生获得感官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爱护自己,珍爱生命的观念。

目标领学重点清楚2分钟一、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概述尿的形成过程。

2、肾脏的结构和特点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学生读出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习才有方向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粪便系统排出,人体的泌尿系统是如何构成和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个问题来学习:问题1泌尿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功能?2尿液是如何排出的?3尿液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为什么?4尿液的排出对人体有什么意义?展示挑战自我,找同学连线肾脏暂时贮存尿液输尿管排出尿液膀胱输送尿液尿道形成尿液展示课件。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与排出》第2课时一、课程标准要求1.重要概念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

2.内容标准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推测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发展表达、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关注泌尿系统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尿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处理本课时是第2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尿的形成和排出。

肾单位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尿液在肾单位中的形成过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结合模型和生活中的事例,另一方面要科学地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如“尿形成示意图”、活动“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小资料“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和“肾透析——血液透析装置”以及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等,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相关的知识。

2.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重要概念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

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肾脏由肾单位组成。

A1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

A2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B.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B1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B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经肾小管重新吸收进毛细血管,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C.尿液可以在膀胱中暂存。

C1肾脏形成的尿液,由肾孟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在膀胱中暂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②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③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①尿液的形成过程。

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液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或猪、羊的肾脏,有条件的可制作
泌尿系统组成的CAI 课件);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液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课时分配1 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