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密切干群关系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党正在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合民心,顺民意,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随着群众对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进步的关注显著增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任危机。
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群众对党的干部乃至党的工作有抵触情绪。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为官员多为腐败分子,作风不实,只为自己不为群众。
二是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多为混世魔王,不务正业、吃拿卡要、办事拖踏。
三是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帮扶措施态度淡漠,认为是作秀,常以得到钱物多少看帮扶成效。
(二)沟通弱化。
一是多数干部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不能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常以过去行政命令、说教方式做群众工作,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怕解答问题不清、怕群众起哄、怕做群众工作会激化矛盾。
或认为群众知识水平低、素质不高,不屑与群众交流。
二是群众认为“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反映问题常常以找领导或集体上访方式解决,认为走正常渠道是浪费时间,同一般干部反映问题如石沉大海,对各项政策扶持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靠、要思想抬头。
(三)期望值过高。
群众对各级干部所做的工作期望值过高,认为干部能力不足,不能给他们带来理想化的物质、资金、政策支持。
而一旦这些主观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对干部产生不满情绪。
甚至群体上访,或反复上告。
尽管基层干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有些群众仍不理解,甚至怨声载道。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干部作风问题1、学习作风漂浮。
虽然各级各部门都在适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不同方式的集中学习,但多停留在读报纸、读文件、读行业规定上,联系实际学、深入群众学、围绕中心学做得不够。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是实现长足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时代要求,而和谐的干群关系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企业而言,应从“明确要义,纠正偏差,强化作为”从去构建和谐干群关系。
一、明确要义,增强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宗旨的需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更是各级干部履行职责的先决条件。
失去这一原则,就失去了其领导作用。
因此,我们企业的各级干部在确定的每一个规划、目标和具体任务时,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就会得到员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牢记自身所承担的光荣使命与历史重任,就是镌刻于中南海新华门红墙上的那五个金色大字“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以说离开的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做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水之舟、无根之萍、无基之厦。
二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需要。
干部关系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干群关系密切,员工群众就会支持,就会产生凝聚力、战斗力,使企业生机勃勃,不断发展壮大。
从国有林业公司来看,企业在落实省委、省政论转岗分流的历史变革中,之所以能够人员广布、稳定压力重大的困境中取得了安全稳定、经营有序,广大员工群众受惠于发展的成果,就源于公司的领导干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发展思路对头,抓法得力,干群同心。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依靠群众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因此,干群关系问题决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而是事关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大问题。
三是发扬优良传统的需要。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毛泽东对党的“三大作风”的高度概括,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成为长期以来各级干部行动的准则。
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
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干群关系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集体各项工作开展得好坏,首先取决于党组织的领导,而干群关系则是党组织政令能否畅通、决策能否贯彻的基础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扩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农村党建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创造健康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干群矛盾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有扩大甚至激化的趋势,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
我认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自身来看,干部自身素质与现实条件的不相适应,是一项重要原因。
一、影响干群关系的几方面因素(一)职权定位不正确错误的职权定位,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而腐败现象直接加剧紧张的干群关系。
本来,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当利用其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
但是,有的干部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只要对上级或是某个领导负责;有的认为权力是自己挣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
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必然会滋生权力腐败、金钱腐败、色情腐败的思想。
这种党员干部,一旦取得了权力,轻者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重者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权钱交易、钱色交易。
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一些干部对职权定位不正确导致腐败,而腐败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干部的权力观念错位,由此而加剧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
这一现象的另一后果,是导致干部逐渐由人民群众的公仆转变为人民的主人,成为从人民群众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傲视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特殊阶层,导致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悄然解体,干部的社会地位畸形高涨。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今后的志向选择党政官员为居首,比例为70%,其次是研究人员、律师、会计等专业人才,最后是工人农民,占比不到10%。
这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官本位的思想在当代青少年中有扩大之势。
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
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干群关系,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大力提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
纵观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建鱼水情深、骨肉相连的和谐干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群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但一些领导干部却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使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还有些领导干部处事不公、吃拿卡要,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淡薄,使群众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
搞好干群关系,需要对客观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干、群双方要有坚韧的作风与坚定的信念。
无论在哪个时代,任何一个体系中,总是有一些人,因个人原因、心态问题等,对管理造成障碍,损害干群关系的发展。
虽然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却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但从客观上分析,造成这部分人这样的心态,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因此而给其彻底的否定。
而这样的状况,恰恰是干部搞好干群关系的切入点。
领导干部需要提高处理这种危机的能力,不回避矛盾,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搞好干群关系,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导向。
《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其大意是秉承谦和平易之心去做人做事。
特别是带队伍,首要的是把队伍的作风建设搞好。
而一个小组实体,强调令行禁止,那么要求管理员与公司、总部的指示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在走群众路线的同时,静心修德,做好表率与带头作用。
怕的不应该是组员群众的意见,而是不敢正视与面对这些意见。
论干群和谐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论干群和谐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干群和谐就是干部与群众民主平等、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即“鱼水关系”。
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干部是首要因素,干群和谐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形成干群和谐关系,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标签:和谐社会;干群和谐;关系一、干群和谐的含义及本质据考证,“干部”一词是来自于列宁时代的苏联。
在马克思著作中最先出现的是“无产阶级领袖”一词。
在中国古代,叫皇帝、朝廷官员、大人。
新中国建立后,一般称“领导”、“首长”。
改革开放后,普遍称为“干部”、“负责人”,现在称“官员”、“上司”。
今天的干部就是在群众中产生出来的负责一定工作或担任一定职务的人。
“群众”在中国古代叫“老百姓”、“平民”。
在马克思著作中,群众是历史上的大多数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今天“群众”就是工人、农民和广大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和爱国者。
在历史上,皇帝、官员处在社会上层,是统治阶级,以统治压迫和剥削人民为生,群众处在社会下层,是被统治阶级,受剥削和压迫,因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是水火不相融的。
在马克思看来,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翁,干群关系只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更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干部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然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干部忘记了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胡作非为,以权谋私,已引起群众的公愤,导致群众时常处于一种对少数干部的怨恨、逆反的心理状态中,这样怎会有工作的积极性呢?这样一种干群关系怎能使社会和谐呢?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干群和谐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干群和谐就是干部与群众民主平等、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即“鱼水关系”。
干群和谐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干部如何服务群众,即干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果。
另一方面是群众如何推荐、培养、监督干部,干群和谐影响到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影响人的心态和谐,干群和谐至关重要,干群和谐说到底就是干部要把群众当成“上帝”,上帝才会保佑苍生,也正如孟子所说“民为贵,君为轻”唐朝宰相魏征也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1]194-195。
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而且在有些村表现的非常尖锐、复杂、激烈。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顺利贯彻执行。
村干部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难以得到保证。
一、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针对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表现突出的问题,镇纪委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我们认为产生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一)、在土地开发、租赁方面引发的矛盾普遍突出。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些工业征地项目、旧村改造项目、公路建设等,征占了农民一定面积的土地。
一方面农民对失去土地表示珍惜,部分群众不同意土地被征占和租用。
另一方面群众对土地补偿金如何使用十分关心和关注。
由于前几年,我区在土地承租、开发、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政策上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资金完全由村集体控制使用。
有的村用承租土地的钱购车、发工资、修街道、建健身广场、请客送礼等,对此,群众十分不满。
群众怕干部把土地开发、承租的钱给挥霍掉,所以提出要求把此项钱分给群众,由于群众的要求一时得不到满足,所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出现了大范围的群众集体上访,有的长时间围堵村队部,甚至围堵镇政府机关,使干群矛盾升级,镇村两级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
就目前而言,由土地引发的各种矛盾比较普遍,是干群矛盾的焦点,也是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燃点,因此,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是产生干群矛盾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有些村之所以干群矛盾加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所造成的。
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的[本文转载自[文秘网找文章,到文秘网]表现形式在不同村之间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脱离群众。
有的村主要干部自以为当干部多年,经验多、成绩大,凭以往的成绩和经验在干工作,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不和群众交心、不关心群众生活,严重的脱离群众,底下群众意见多、怨声大,群众怕打击报复,一时间敢怒不敢言,村干部自以为是,还自认为村里稳定,结果等矛盾爆发,局面难以控制,才开始醒悟,使工作陷入被动。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
论坛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文/关伟祥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促进和谐的干群当作重中之重,这有利于増强党的执政能力、也有利于巩固党 的执政地位。
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应该干部为主,思想先行;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关键词:和谐干群关系途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密切的干群关 系,是加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本文仅就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主要是党 的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一课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 识和看法。
一、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重大意义加强党的建设,我们有许多事情和工作要做。
这中间,着 力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性建 设,又是党永立不败之地的根本性建设,可谓至关重要、意义 重大。
(一) 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和谐。
其中,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带有经常性、普遍性、直接性。
和谐的干群关是和谐社会诸关系中最本质的关系。
可以 说,领导于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组织者、引领者,是决定因素;人 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受益者,具有主体作用。
只有干群关系和谐,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才能起到决策、决定的核心作 用,人民群众这个主体才能更加主动地发挥中坚力量,从而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地快速发展。
(二) 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 现。
党的先进性要求是具体全面的,而党群、干群关系,是综合 衡量党是否先进的试金石。
换句话说,看一个政党是否保持先 进性,最重要的是看其党员是否始终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最广 大的老百姓;看一个党员先进不先进,首先和基本的是看其和 群众近不近、亲不亲、办不办实事。
因此,着力构建和谐的干群 关系,就抓住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就抓到了点子上,就会大见成效。
最新-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 精品
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干群关系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集体各项工作开展得好坏,首先取决于党组织的领导,而干群关系则是党组织政令能否畅通、决策能否贯彻的基础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扩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农村党建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创造健康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干群矛盾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有扩大甚至激化的趋势,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
我认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自身来看,干部自身素质与现实条件的不相适应,是一项重要原因。
一、影响干群关系的几方面因素(一)职权定位不正确错误的职权定位,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而腐败现象直接加剧紧张的干群关系。
本来,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当利用其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
但是,有的干部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只要对上级或是某个领导负责;有的认为权力是自己挣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
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必然会滋生权力腐败、金钱腐败、色情腐败的思想。
这种党员干部,一旦取得了权力,轻者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重者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权钱交易、钱色交易。
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一些干部对职权定位不正确导致腐败,而腐败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干部的权力观念错位,由此而加剧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
这一现象的另一后果,是导致干部逐渐由人民群众的公仆转变为人民的主人,成为从人民群众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傲视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特殊阶层,导致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悄然解体,干部的社会地位畸形高涨。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今后的志向选择“党政官员”为居首,比例为70%,其次是研究人员、律师、会计等专业人才,最后是工人农民,占比不到10%。
这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官本位”的思想在当代青少年中有扩大之势。
多措并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多措并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九十年建党理论和实践表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然而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各种矛盾的产生。
虽然广大基层干部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如意的地方。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党群干群关系认识不够深刻,眼光仅仅停留在表面;二是一些基层组织与群众互动不够,基层群众缺乏诉求反映的渠道;三是有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主动,没有切实深入到基层去。
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人民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传家宝中,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转变基层干部传统认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党群干群关系应该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基层干部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找准关键点,以实事求是为抓手,不断创新,正确面对各种新老问题。
对处理过程中的老问题要不断总结好方法,尝试新思路。
对突发的新问题要敢于开拓创新,积极处理。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畅通群众述求通道。
广大群众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在涉及个人根本利益的事件上,必然会有想法,有述求。
基层组织要积极搭建互动平台,开通主要负责人信箱,并落实专人收集、呈报群众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催办、反馈办结落实情况,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际行动取信于群众。
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和“大接访、大下访、大回访”制度。
要坚持政策征询意见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政务信息要向群众提供,极大限度地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
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为群众办好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广泛支持。
要坚持“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
优质】浅谈基层干部如何与群众沟通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与群众沟通重视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优势。
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形:明明是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结果却没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甚至招来埋怨、非议或对立,常常将基层干部置于尴尬境地。
工作没干,群众有意见,无可厚非;但工作干了,群众还不理解、闹意见、埋怨干部,就有点让人费解了。
仔细分析一下,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某些基层干部没有做好群众沟通工作,没能及时把政策及工作向群众讲明白、说清楚,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下面我就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一、沟通的意义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中国有句俗话: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沟通能够减少误解、获得更佳更多的合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基层干部主要是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要沟通,而不要勾通。
因为前者是三点水的沟通,经过正常的渠道,属于正大光明,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个正能量,是一个积极的交流、传递方式。
而后者缺少正常的渠道,没有了三点水,是个暗地里串通,而且这个“勾”还有勾结、勾引、勾搭等意思,在生活和工作中是个负能量,是一个消极的交流、传递方式。
在工作和生活中,居心叵测的人、行为不轨的人,由于见不得人,只能是采取“勾通”这样的歪招,来传递、交流一些不正大光明的东西,从而达到“唯恐天下不乱”的效果或目的。
由于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采用这种“勾通”的方式,一时半会儿还能迷糊一些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差的人,形成“小人得势”、“小人当道”的局面。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增强,沟通将得到人们的追捧,而“勾通”的形式终将会被人们嗤之以鼻。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摘要: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定,同时也影响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是否健康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到我党政治优势的发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党员干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我们从容应对挑战,增强执政本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对策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并研究在新时期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与方法,加强和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我们党虽然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在其教育、引导方面也增加了许多内容,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程度上、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观念、行为等理解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看法,群众的思想、观念及某些想法和党的意图有时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也正是因为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观念问题,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出现了部分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群众也“不知道干部在做些什么,干部感叹“现在的群众越来越不听话了”,群众道怨“现在的干部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现象。
在新形势下,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并发展好其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
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当前,全国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实践证明,不管取得执政地位还是巩固执政地位,选择权都在人民群众手中,党群干群关系都是最终决定因素。
因此,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胜利法宝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时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从党员队伍的组成看,党员都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来自群众的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我们党从事的事业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没有党的私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目的;从党依靠的力量看,每一个历史阶段,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党的80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党在建立之初,只是一个50多人的组织,正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发展成为拥有68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
在党的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全部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大局,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社会是人的关系的总和,社会和谐取决于人际和谐。
在全部人际关系中,干群关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一个社会而言,干群关系和谐,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干群关系和谐,各项工作就能够得到顺利开展,就会形成无坚不催、战无不胜的强大的工作合力。
反之,干群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工作任务的安排和落实;就会给工作上造成“肠梗阻”或降低工作进度及至工作质量;就会影响到整个工作大局;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局部不和谐或某个时期的不和谐;就会影响整个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稳固的和谐的干群关系,稳固的和谐的干群关系,必然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根本的保证。
我们双矿集团公司历来都十分重视干群关系的和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首先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长远需要。
企业有着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企业目标和任务能否得到如期高质量的实现和完成,不仅需要各级组织作用的发挥,而且需要各级干部去发挥好自身作用。
每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正确贯彻落实,每一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每一项工作任务能否如期得到进行和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都离不开各级干部作用的发挥。
可以说,干群关系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干群关系和谐,各项政策就会得到很好很快的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就会得到很好很快的完成,工作目标就会得以顺利实现。
反之,干群关系不和谐,企业的大政方针也就难以得到顺利贯彻实施,各项工作也就难以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工作目标也就会难以如期实现。
干群关系不和谐,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
因此说,构建和谐干群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长远需要。
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同时也是实现员工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基层干部的干群关系是推动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
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宗旨,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及时解决问题。
注重公平公正,避免偏袒现象,确保资源分配公平合理。
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赢得群众信任和尊重。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矛盾,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干群关系是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发展是基层工作的核心。
通过以上几点思考,可以有效提升干部的工作水平,推动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干群关系、服务意识、民宗旨、沟通、需求、公平公正、偏袒现象、素质提升、信任、沟通机制、矛盾解决、正确处理、工作任务、促进发展、核心。
1. 引言1.1 农村基层干部干群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农村基层干部作为联系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干群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
农村干部作为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群众的vital interests。
正确处理干群关系,不仅是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农村基层干部要真正认识到干群关系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为民务实宗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
只有深刻认识到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为农村群众谋福祉、办实事、解难题。
1.2 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在处理干群关系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一些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薄,以权谋私,导致干群矛盾日益加剧。
部分干部对群众需求缺乏了解,处理问题不够及时和到位,群众感受到了服务质量的不足。
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偏袒现象,不公正对待群众,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干群关系的良好发展。
一些干部自身素质较低,不够专业化和规范化,也影响了干群关系的协调与稳定。
如何改善干群关系之思考
1 2
降低组织效率
干群关系紧张会导致组织运行不畅,降低工作效 率。
影响组织形象
干群关系紧张可能影响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3
阻碍组织发展
干群关系紧张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可能成为 组织进步的障碍。
02
改善干群关系的必要性
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
减少沟通障碍
干群关系融洽,有利于减少沟通 障碍,提高沟通效率,使组织内
部信息传递更加畅通。
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的干群关系可以增强团队协作 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组织 目标的实现。
优化组织结构
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可以反映出组 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 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有利于促进组织和谐
增强组织凝聚力
01
良好的干群关系可以增强组织凝聚力,使成员更加团
结一心,共同为组织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干群关系引导
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引导干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相 互理解和信任。
04
改善干群关系的具体措 施
建立干群沟通机制
定期举行干群沟通会议
让领导和员工有一个定期交流的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想法 和意见。
建立意见箱或建议平台
为员工提供一个可以随时提交建议或意见的渠道,以便领导更好地 了解员工需求和想法。
价值观差异
干部和群众之间存在价值 观和观念上的差异,可能 导致相互不理解。
干群关系问题的原因
管理体制不健全
组织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干部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干部素质不高,缺乏 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影 响干群关系。
群众参与不足
群众在组织决策中的参与 程度不够,导致干群关系 紧张。
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
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浓于水,是一个古老的成语,用来形容亲情、血缘关系非常紧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血亲之间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中,血缘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纽带,代代传承,血脉相连。
在现代社会,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的观念逐渐变化,但是“血浓于水”的观念在人们心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亲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不仅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在面临困境时,亲人之间的支持和关爱能够给人力量和勇气,让人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中,家族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为家族辉煌和发展而奋斗。
家族的血脉传承代代相传,代表了一种家族的延续和传统。
在家族中,亲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丝丝缕缕,因为有着相同的血统和根源,情感更为深厚,责任更为重大。
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和挑战,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让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能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而与家人分隔两地,但是血浓于水的情感却始终贯穿在人们的心中。
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随时和亲人联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让远方的亲人感受到家庭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在社会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
干群关系是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党的事业发展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血脉、生命和力量的源泉,只有与人民血浓于水,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脉相连,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依存的。
在工作中,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浓于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表,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群众。
只有与群众血浓于水,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不仅表现在家族和党群之间,也体现在个人之间的友情和互助关系中。
转变干部作风 密切干群关系_工作汇报_
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当前,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作风不过硬、经济上不廉洁等现象,是人民群众最关注、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
如何改善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践证明,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中心,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为目标,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创造一个团结战斗、作风过硬、关心群众的领导班子,创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一、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意义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干部的作风是关键。
从总体上看,我们干部的作风是好的,干部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浓厚。
但是,部分干部在作风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工作落实和发展的障碍。
突出表现在:有的工作敷衍,推诿拖拉,政治敏锐性不强,政策掌握不全面、贯彻不彻底;有的工作漂浮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较重,讲大局不够;有的精神不振,方法简单,对待群众感情生硬;有的私心较重,办事不公正,甚至搞吃拿卡要、不廉洁;有的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赌博和“走读”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作风问题无小事。
干部作风不正,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党的方针政策就无法在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
干部作风不实,就会给发展造成恶劣影响,给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带来巨大阻力。
作风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就会阻碍建设“生态立县”的前进步伐。
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干部作风问题,促使干群关系的密切程度。
二、转变干部作风的指导思想转变干部作风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的要求,突出“心贴群众,为民服务”的主题,围绕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总目标,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以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为手段,树立为民、亲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新形象,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表达党群干群关系的句子
表达党群干群关系的句子1. 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摆正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
早在我党领导革命战争时期,就把党群干群关系定位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第一次把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定位为一种互相包含、你中有我的关系体,而非互相对立、互相牵制的矛盾体。
基于这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价值追求,有效的群众路线成为了我党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三大法宝之一。
但是,随着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党群、干群关系在总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双重疏离状态,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呈现在全党面前,成为了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方面,党员干部逐渐有意无意地疏离了人民群众。
执政党疏离群众问题日益突出: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群众立场不坚定,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部分党员干部自我定位不准,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关系错位。
或作风漂浮,看似贴近群众,实则形同陌路,形成“油水关系”;或投机取巧,有利则投身基层,无利则远离群众,形成“蛙水关系”;甚至完全变质,视基层如畏途,视群众如雠仇,和人民群众关系恶化,势同水火,形成“水火关系”。
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受自身修养所限,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严重不足。
不会解决矛盾、不善于解决矛盾,甚至不愿意解决矛盾,一味地推诿、逃避,激化干群关系。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逐渐自觉不自觉地疏离了执政党。
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群众对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已逐渐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所取代,对今天党领导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再感恩戴德去歌颂,而认为这是执政党和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不再认为是党和政府养活了人民、赐福群众,而是人民群众作为劳动者和纳税人养活了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
受心态的影响,我们的党员干部认识不到其中的进步意义,认为是群众“不领情”、“不知足”,甚至是“不识好歹”,结果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疏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密切干群关系
目前,农村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很多变化,除了经济、社会事业,还有意识形态。
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公然违反和不配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征收难,以及平时群众对党、政府、干部的议论和评价,不仅没有好感,反而讨伐声一片,充满“扶起筷子吃肉,丢下筷子骂娘”的不满意和敌意,这些都充分反映干群关系的日益疏远和恶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万不要忘记群众,不要脱离群众”。
从我们的农村基层工作来看,比如发动群众开展“三冬”工作、打击非法生产、维护社会治安、森林防火,如果干群关系密切,一呼百应,群众力量大于天,会让工作开展起来顺手顺水、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干群关系不好,工作的宣传发动和落实,就不仅得不到群众理解,甚至群众会成为阻挠工作开展的力量,事倍功半。
党的执政基础牢不牢,关键要看能不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由此可见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密切干群关系,让干部群众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呢?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干部服务意识
坚持群众路线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础,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增强干部服务意识。
坚持群众路线,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群众意见,都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可以向上级领导汇报或者做出认真细致的研究后再向群众解释,做个交代,决不能漠不关心,毫无反应。
同样,对群众的来访要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切实做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
要把群众看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常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可见,只有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增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更好地密切干群关系。
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去服务,把需要服务的群众想象成自己的亲人,悉心办好每项事,饭时留吃,茶时喝茶,说话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工作做细,让群众感受到干部的关心。
二、想方设法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根本措施。
邓小平同志总结建国以后30年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绝不能动摇。
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所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是广大人民群众富裕幸福的根本
所在,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措施。
因此,在当今形势下要密切干群关系就得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落实科学发观,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像我们澄潭江,有的措施要秉承优良的作风,一如继往地做下去,比如扶持企业发展,重奖先进经济单位,比如帮助企业优化环境,调解纠纷,比如打击非法生产,保证合法企业有序的生产环境,比如帮助企业理清用工环境,到外地引进花炮劳动力,比如帮助广大农户发展油茶、冬种油菜,都是在发展经济上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致富,有些群众一时不到,但只要真心在这里为民,帮助地方发展经济,群众是会看到这些成绩的。
三、政务公开坚持民主
实行政务公开,让群众了解现时的政策及各项事务的落实情况,体现出他们的参与意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这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推行政务公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公开内容上要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直接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比如宅基地、钱物审批、计划生育、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标准、救灾救济等。
二是在公开形式上,不仅仅采取板报的形式,可以实行公开形式多样化,如设立公示栏、服务大厅、窗口服务,也可以采用印发小册子的方式。
三是在时间上,要采取长期固定公开与短期临时公开相结合的方式。
比如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职能、办事纪律、收费标准等采取长期公开的方式,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大问题、干部任用、考核奖惩等情况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公开。
只有增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让群众及时了解信息,认真听取群众反应的情况和建议,促进政务公开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更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镇的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与往年相比,还有大有进步,规范的公开窗口,规范的公开模式,受到了部分群众的肯定,但公开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镇政府的政务公开资金,只有大的服务指南和经济概念,没有具体的数额和项目。
如此更透明一些,群众会多一层了解。
四、加强协调促进沟通
沟通有释放压力、排解情绪、缓和矛盾的重要社会功能。
能否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关系到能否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那么要做到畅通沟通渠道,形成社会关系良性互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建立公众广泛参与的沟通渠道,如将征求意见箱确实落到实处,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同志同群众的沟通作用,发挥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同群众的纽带作用等。
二是建立干部同群众面对面的沟通关系,鼓励各级干部与群众做真心交换的朋友,以诚心换民心,让干部随时都可以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对群众在想些什么、做什么做到胸中有数,并尽早的将一些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而且还可以及时向群众宣讲政策法律法规,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每个干部,都
要注重自身形象,提高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把自己当个宣传的小机器和沟通的桥梁,利用好每次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多交谈,多解释,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与群众打成一片,甚至可以带动比较积极的小部分群众,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让群众体验干部合力劳动、工作的快乐,那是超越物质之外的,更能在精神上凝聚群众。
201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