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作业 云南大学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_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 射线第一章 习题1、2解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1)ϕ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ϕθαsin sin 0v m V M e -'= (3)作运算:(2)×sin θ±(3)×cos θ,(4)(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化简上式,得(6)θϕμϕθμ222s i n s i n )(s i n +=+ (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令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 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2)若cos(θ+2φ)=0 ,则 θ=90º-2φ (9)将(9)式代入(7)式,有θϕμϕμ222)(90si nsi nsi n+=-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2)如果金箔厚1.0 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解:(1)依金的原子序数Z2=79答:散射角为90º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Au=79,AAu=197, ρAu=1.888×104kg/m3依θa2 sin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密度除以摩尔质量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物理化学(云南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大学
物理化学(云南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大学云南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A:热量是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它总是倾向于从含热量较多的高温物体流向含热量较少的低温物体 B: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形式非功即热 C:两物体之间只有存在温差,才可传递能量,反过来体系与环境间发生热量传递后, 必然要引起体系温度变化 D:虽然Q和W是过程量,但由于QV =ΔU,Qp=ΔH,而U和H是状态函数,所以QV和Qp是状态函数答案: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形式非功即热2.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 )A:升高 B:不变 C:无法判定 D:降低答案:降低3.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内能将: ( )A:不能确定 B:增加 C:降低 D:不变答案:增加4.下列不属于强度性质的是:()A:压强P B:密度ρ C:温度T D:热力学能U E:焓H答案:热力学能U;焓H5.下列属于状态函数的是()A:体积功W B:压强 P C:温度 T D:焓 H E:热力学能 U答案:压强 P;温度 T;焓 H;热力学能 U6.恒压过程也就是恒外压过程,恒外压过程也就是恒过程。
A:对 B:错答案:错7.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A:对 B:错答案:对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A:对 B:错答案:错9.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其差值也一定。
A:错 B:对答案:对10.在等压下,机械搅拌绝热容器中的液体,使其温度上升,则ΔH = Qp = 0。
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在一定速度下发生变化的孤立体系,其总熵的变化是什么?()。
A:可能增大或减小 B:总是减小 C:不变 D:总是增大答案:总是增大2.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试题(A卷)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试题(A卷)宜宾学院20__ ――20__ 学年度下期《原子物理学》试题(A 卷)(2)常数表:h = 6.626 ?10-34J ?s = 4.136?10-15eV ?s ;R ∝ = 1.097?107m -1;e = 1.602 ? 10-19C ;N A = 6.022?1023mol -1;hc = 1240eV ?nm ;k = 1.380?10-23J ?K -1 = 8.617?10-5eV ?K ;m e = 9.11?10-31kg = 0.511Mev/c 2 ;m p = 1.67?10-27kg = 938MeV/c 2;a 0 = 0.529?10-10m ;m p = 1.67?10-27kg = 938MeV/c 2 ;μB = 9.274?10-24J ?T -1 = 5.788?10-5eV ?T -;u = 1.66?10-27kg = 931MeV/c 2;e 24πε = 1.44eV ?nm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小题3 分,共21 分)1.提出电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He 原子1P 1→1S 0跃迁的光谱线在磁场中分裂为三条光谱线。
若其波数间距为?~v ,则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 。
今测得?~.v =-04671cm ,则B = 特斯拉。
3.二次电离的碳离子(C ++)按其能级和光谱的特点,应属于类离子;其基态原子态是_______________;由2s3pP 3210,,态向2s3s S 31态跃迁可产生条光谱线。
4.按照电子的壳层结构,原子中相同的电子构成一个壳层;同一壳层中相同的电子构成一个支壳层。
第一、三、五壳层分别用字母表示应依次是、、。
5.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4.34V ,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nm 。
云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云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大学物理期末选择题复习1.静电场中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是由:( )(A) 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的 (B) 高斯面外的电荷决定的(C) 空间所有电荷决定的 (D) 高斯面内的电荷的代数和决定的答案C2.无限长直圆柱体,半径为R ,沿轴向均匀流有电流.设圆柱体内(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i ,圆柱体外(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e ,则有 ( )(A) B i 、B e 均与r 成正比(B) B i 、B e 均与r 成反比(C) B i 与r 成反比,B e 与r 成正比(D) B i 与r 成正比,B e 与r 成反比答案D3.静电场中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是由:( )(A) 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的 (B) 高斯面外的电荷决定的(C) 空间所有电荷决定的 (D) 高斯面内的电荷的代数和决定的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一定没有电流穿过(B )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穿过电流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 )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必定为零(D )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不为零时,回路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强度都不可能为零答案B5.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分别多层密绕在半径为R 和r 的两个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两个螺线管的长度相同,R =2r ,螺线管通过的电流相同为I ,螺线管中的磁感强度大小B R 、B r 满足( )(A ) r R B B 2=(B ) r R B B =(C ) r R B B =2(D )r R B B 4=答案C6.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间位于位矢(,)r x 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1)dr dt ;(2)dr dt ;(3)ds dt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答案 D7.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答案 B8. 图示系统置于以14a g =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内,A 、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为m ,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摩擦并不计空气阻力,则绳中张力为( )(A )58mg (B )12mg (C )mg (D )2mg答案 A9. 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a(1)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2)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3)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
原子物理学试卷和参考答案
3 Stark 效应
4 同核分子与异核分子相比有哪些主要不同? 5 X 射线的标识谱
9 基态电子组态为p2,求基态的原子态。
1
2
姓名:
三、(15 分)早期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的。钾 K(A=39.1)排在氩 Ar (A=39.9)的前面。镍 Ni (A=58.7)排在钴 Co(A=58.9)的前面。莫塞莱发现 K 线 波长的规律后,纠正了它们的排列次序。试根据这些元素的 线波长,Ar: 0.419nm ;K: 0.374nm ; Co:0.179nm 和 Ni:0.166nm,求出它们的原 子序数。
V=3.09×106(m/s)
质子的康普顿波长为
h hc
mpc mpc2
1.24
938
1.32 106 nm 当 cos 1时,入射光子能量最小,质子获得的能量为
hv
E
2
2
EK hv
mpc2 E hv
mpc2 E
1 2
1 2
mpc2
mp c 2
2E 2
mpc2 2E
得分
本试题可能会用到的公式: mB 14GHz T 1 , h
f 2u
2 q
r 'V
0
r'
sin qr 'dr ' , q 2k sin 2
一、简答题(30 分,每小题 5 分)
1 洪特规则
3 S(S 1) L(L 1) gJ 2 2J (J 1)
原子核裂变能的利用:核电站,核武器等;聚变能利用:氢弹;医学上使用放射线杀
0.374
死癌细胞;农业上放射线用于育种等等。
Co : Z3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在电子偶素中,正电子与负电子绕共同质心运动。
在n=2状态下,电子绕质心的轨道半径等于2m。
2、氢原子的质量约为938.8 MeV/c2.3、一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原子质量的1/12.4、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要想激发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至少为13.6 eV。
5、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XXX完成的。
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6、氢原子n=2.l=1与氦离子He+ n=3.l=2的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aH/aHe+=1/2,半短轴之比为bH/bHe+=1/3.7、XXX第一轨道半径是0.529×10-10 m,则氢原子n=3时电子轨道的半长轴a=2.12×10-10 m,半短轴b有两个值,分别是1.42×10-10 m,2.83×10-10 m。
8、由估算得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 m,将此结果与原子大小数量级10-10 m相比,可以说明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
9、提出电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是XXX-盖拉赫实验和朗茨-XXX。
10、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4.34 eV,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766.5 nm。
11、锂原子(Z=3)基线系(柏格曼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光子能量约为1.19 eV。
12、考虑精细结构,形成锂原子第二辅线系谱线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应为2P1/2 -。
2S1/2.13、如果考虑自旋,但不考虑轨道-自旋耦合,碱金属原子状态应该用量子数n。
l。
XXX表示,轨道角动量确定后,能级的简并度为2j+1.14、32P3/2 -。
22S1/2与32P1/2 -。
22S1/2跃迁,产生了锂原子的红线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双线。
15、三次电离铍(Z=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0.529×10-10 m,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为2.19×106 m/s。
16、对于氢原子的32D3/2态,其轨道角动量量子数j=3/2,总角动量量子数J=2或1,能级简并度为4或2.20、早期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但是钾K(A=39.1)排在氩Ar(A=39.9)前面,镍Ni(A=58.7)排在钴Co(A=58.9)前面。
原子物理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7)精品文档29页
第一章 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物理学§1.1 原子的外部和内部特性“原子”的原始慨念: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最小,不可再分离:atom -希腊文)提出者:古希腊哲学家-德膜克利特(~B.C. 400) 古代中国人: 金,木,水,火,土 (五行说); 古代云南彝族: 铜,木,水,火,土。
问题:不可再分离?原子→电子、原子核;原子核→质子,中子;质子,中子 基本粒子(中微子、光子、介子、超子,…); 基本粒子夸克弦,…说明:人们对“最基本单元”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意义: 闪烁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哲学光芒,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实证”特征。
“实证”(有实验证据):多大?多重?内部结构特性?1.1.1 原子的外部特性19世纪初:掌握了原子的外部特性:多大?多重? (i) 摩尔(Mol )定义(1971年国际计量会议):一个系统物质的数量,该系统中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 kg C 126的原子数相同。
说明: 1,“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或带电粒子等;2,0.012 kg C 126的原子数=6.022×1023, 或N A (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Mol 。
(ii) 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量,A )定义(1971年国际计量会议):1摩尔某种物质的质量[M(A)]和1摩尔C 126的质量[M(C 126)]的1/12的比值,是这种物质的原子量(A )。
(iii) 原子的绝对质量(原子质量,m A ) 已知: N A ,A按定义:A=M(A)/[M(C 126)/12], M(A)= A M(C 126)/12= A (g )则: m A =A (g )/ N A =A ×1.661×10-24(g )=A ×1.661×10-27(kg ) 例:C 126,A =12.0000, 一个C 126原子的重量:12×1.661×10-27(kg)=19.93×10-27(kg);H 11, A =1.0078,一个H 11原子的重量:1.0078×1.661×10-27(kg)=1.674×10-27(kg);(vi )原子的尺寸已知: N A ,A ,(g/cm 3);则:一个摩尔的原子所占的体积:V mol =A(g)/;另一方面,设r A 为原子半径,一个原子的体积(球体)=(4r A 3/3);一个摩尔的原子所占的体积:V mol =N A (4r A 3/3)所以,r A = (3A/4 N A )1/3 ~10-8cm 10-10 m=1 A例:H (H 11) , A =1.0078, =0.09(g/cm 3)r H ~1.6×10-8 (cm) =1.6 A量子力学计算值: r H =a =0.53 A1.1.2 原子的内部特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掌握了原子的内部特性: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整体呈电中型;电子绕着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云南师范大学原子物理试卷
云南师范大学原子物理试卷一、 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为什么两个同科S 电子形成的原子态比两个非同科S 电子形成的原子数目少?答:根据泡利原理,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
电子的状态由一组量子数(s l m m l n ,,,)决定,同科电子已有两个量子数相同,另外两个量子数中必须至少有一个不同,因而比非同科电子受限,形成的原子态数目较少。
2.为何利用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可以产生能量,试从原子核结合能的角度加以说明。
答:原子核裂变和聚变反应都是由结合能较少的原子核变为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反应后的原子核结合能大于反应前的原子核结合能,这样的反应是放能反应。
3.写出下列原子的基态的电子组态,并确定它们的基态原子态:Mg Na Ne 121110,, 答:62210221:p S S Ne 01S ,:11Na 16223221:S p S S 2/12S ,Mg 1226223221:S p S S 01S4.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和局限性?答: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定态的概念,能量量子化,辐射频率法则,氢原子光谱五个线系的形成,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分)局限性:没有脱离经典物理的框架,量子化条件的引入没有严密的数学证明,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强度、宽度等,无法全面地描述原子现象。
(2分)5.X 射线标识谱是如何产生的?答: 内壳层电子填充空位产生标识谱。
(5分)6.什么是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举例说明之。
答:原子核自发地的发射γβα、、射线的现象称放射性衰变(4分)例略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夫兰克—赫兹实验证实了 能级的存在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实了原子空间取向的量子化2.铝原子基态是2/12P ,则它的轨道角动量是 2 ,自旋角动量是 23 ,总角动量是 23 ,总磁矩为 B μ354 。
(用 或B μ来表示) 3.已知铁(D 5)的原子束在横向不均匀磁场中分裂为9束,则该原子的J 值为 4 ,若将该原子置于均匀磁场中能级将分裂为 9 层。
原子物理学第四,五,六,七章课后习题答案-推荐下载
谱线
0
p1 7665 A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1、在正电子与负电子形成的电子偶素中,正电子与负电子绕它们共同的质心的运动,在n= 2 的状态, 电子绕质心的轨道半径等于nm 。
2、氢原子的质量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 MeV/c 2 。
3、 一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 原子质量的 。
4、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欲使氢原子激发,电子的动能至少为 eV 。
5、 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 ________________ 完成的。
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 ______ 是量子化的。
6、氢原子 n=2,n =1 与 H e 离子 n=?3,?n ?=?2?的轨道的半长轴之比 a H /a He ?= __________ , 半短 轴之比 b H /b He =__ ___。
107、玻尔第一轨道半径是 0.529 10 10 m,则氢原子 n=3 时电子轨道的半长轴 a= _______ ,半短轴b?有 __ 个值, ?分别是 ___ ?, ??, .8、 由估算得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 ______ m,将此结果与原子大小数量级 ? m 相比 , 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9、 提出电 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 是 --------------------------------------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 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 4.34V ,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nm 。
11、 锂原子( Z=3)基线系(柏格曼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光子能量约为 eV (仅需两位有效数字)。
12、考虑 精细结 构,形成锂原子 第二辅线 系谱线的跃迁 过程用原 子态符 号表示应 为 —————————————————————————————————————————————— 。
13、 如果考虑自旋 , 但不考虑轨道 -自旋耦合 , 碱金属原子状态应该用量子数 ————————————表示,轨道角动量确定后 , 能级的简并度为 。
原子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 原子核内部结构B.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C.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D. 原子核内部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答案:D2. 原子物理学中,下列哪个量不是量子化的?()A. 能量B. 动量C. 角动量D. 质量答案:D3. 根据玻尔模型,氢原子的能级是()。
A. 连续的B. 分立的C. 随机的D. 无规律的答案:B4. 电子云模型中,电子在空间中出现的概率密度与下列哪个量有关?()A. 电子的动能B. 电子的势能C. 电子的总能量D. 电子的角动量答案:C5.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可以容纳()个电子。
A. 1B. 2C. 3D. 4答案:B6. 原子物理学中,下列哪个量是守恒的?()A. 能量B. 动量C. 角动量D. 所有选项答案:D7. 原子物理学中,下列哪个现象不能用经典物理学解释?()A. 光电效应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D. 光的干涉答案:A8. 原子物理学中,下列哪个现象是量子化的?()A. 原子的振动B. 原子的转动C. 原子的电子跃迁D. 原子的平动答案:C9. 原子物理学中,下列哪个量是矢量?()A. 质量B. 能量C. 动量D. 角动量答案:C10. 原子物理学中,下列哪个量是标量?()A. 质量B. 能量C. 动量D. 角动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原子物理学中,电子的轨道量子数用______表示。
答案:n12. 根据玻尔模型,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_n = -13.6 eV / n^2,其中n是______量子数。
答案:主量子数13. 原子物理学中,电子的自旋量子数用______表示。
答案:s14. 原子物理学中,电子的磁量子数用______表示。
答案:m_l15. 原子物理学中,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用______表示。
答案:m_s16. 原子物理学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用______表示。
云南师范大学《原子物理学》期末试卷-C卷及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2021——2021学年下学期统一考试原 子 物 理 学 试卷学院 物电学院 专业 年级 2021级 学号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编号:C 卷一、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1教材中哪些实验和现象说明了电子具有自旋运动且自旋量子数为1/2 ?〔至少举三个例子。
〕2、什么是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空格内,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夫兰克-赫兹实验证实了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在历史上首次证实了 。
2.铝原子基态是2P 1/2,那么它的轨道角动量是,自旋角动量是 。
〔用h/2π来表示〕3.钒原子的基态是4F 3/2,该原子态能级在均匀磁场中将分裂为 层。
4.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3d 次壳层最多可填个电子,主量子数n =3的电子最多可以有 个。
5.原子核反响过程中守恒的量有:电荷数、 、 、 、线动量和角动量等。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 【 】 A.绝大多数散射角近0180; B.α粒子只偏0023-;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2. 氢原子可观测到的全部线光谱应理解为: 【 】 A.处于某一状态的一个原子所产生的; B.处于不同状态的足够多的原子所产生的; C. 处于相同状态的少数原子所产生的;D.处于不同状态的少数原子所产生的。
3. 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 】 A. 13.6V 和 10.2V ; B. -13.6V 和-10.2V ; C. 13.6V 和 3.4V ; D. -13.6V 和 -3.4V 。
4. 可以根本决定所有原子核性质的两个量是: 【 】 A 核的质量和大小; B.核自旋和磁矩; C.原子量和电荷; D.质量数和电荷数。
5、原子核可近似看成一个球形,其半径R 可用下述公式来描述: 【 】A.R =r 0A 1/3B. R =r 0A 2/3C. R =3034r πD.R=334A π6.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的根本规律是te N N λ-=0,式中N 代表的物理意义是:【 】A. t 时刻衰变掉的核数;B. t=0时刻的核数;C. t 时刻尚未衰变的核数;D. t 时刻子核的数目。
【单元练】昆明市云大附中高中物理选修3第五章【原子核】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3411120H+H He+n →是聚变B .235114094192054380U+n Xe+Sr+2n →是裂变C .226222498962Ra Rn+He →是α衰变D .242401112-1Na Mg+e →是裂变D解析:DA .23411120H H He n +→+是两个轻核聚变为中核的核反应,属于轻核聚变,故A 正确,A不合题意;B .235114094192054380U n Xe Sr 2n +→++是重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变成两个中核,同时再生成中子继续反应,属于重核裂变,B 项正确,B 项不合题意; C .226222488862Ra Rn He →+是Ra 不稳定自发的衰变,生成物有氦核,属于α衰变,故C 项正确,C 项不合题意; D .2424011121Na Mg e -→+是Na 不稳定自发的衰变,生成物有电子,属于β衰变,故D 项错误,D 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2.一个中子与一个质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1,两个氘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氦核,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2311120H H He n +→+。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2,聚变反应中生成氦核的比结合能( ) A .123Q Q + B .123Q Q - C .1223Q Q + D .2123Q Q + C 解析:C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两个氘核放出的能量为2Q 1,两个核子结合成氦核放出的能量为Q 2,核子结合成氦核释放的能量为122Q Q +,氦核的核子数等于3,氦核的比结合能为1223Q Q +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铀核的裂变中,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B .铀元素的半衰期为T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C .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 .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减少,因此反应中释放能量A 解析:AA. 在铀核的裂变中,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称为“临界体积”,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故A项正确;B. 半衰期的大小与温度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B项错误;C. 比结合能越大,把原子核分成核子所需要的能量越多,说明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C项错误;D. 比结合能小的核子结合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核能。
昆明市云大附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3089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铀核的裂变中,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B .铀元素的半衰期为T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C .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 .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减少,因此反应中释放能量2.(0分)[ID :130894]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11H)聚变为1个氦核(42He)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141242H He X →+,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 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方程中的X 表示中子(10n) B .方程中的X 表示电子(01-e)C .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124m m m ∆=-D .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2123(42)E m m m c ∆=-- 3.(0分)[ID :130888]关于天然放射线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γ射线就是中子流 B .α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性 C .电离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 D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4.(0分)[ID :1308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种频率的光照射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B .在核反应堆中,镉棒的作用是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C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 .入射光的频率不同,同一金属的逸出功也会不同 5.(0分)[ID :13088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所形成的,原子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减小D .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增大,氢原子总能量减少6.(0分)[ID :130878]铀(23892U )经过α、β衰变后形成稳定的铅(20682Pb ),在衰变过程中,中子转变为质子的个数为( )A .6个B .14个C .22个D .32个7.(0分)[ID :130877]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为448224He He Be 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核反应为裂变反应B .热核反应中有质量亏损C .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所以质量也是守恒的D .任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总是相等的8.(0分)[ID :130873]下列哪些事实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 .天然放射现象 C .阴极射线的发现 D .X 射线的发现9.(0分)[ID :130863]关于天然放射线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γ射线就是中子流 B .α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性 C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D .电离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10.(0分)[ID :130856]在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来自( )A .原子核外轨道上的电子B .原子核内所含的电子C .原子核内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出的电子D .原子核内质子变成中子时放出的电子11.(0分)[ID :130941]在下列四个核反应式中,X 表示中子的是( ) A .147N +X→178O +11H B .23490Th→23491Pa +XC .X +126C→137N D .23592U +10n→9038Sr +13654Xe +10X12.(0分)[ID :130934]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B .核反应堆利用镉棒吸收中子控制核反应速度 C .轻核的聚变反应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D .一切核反应都只释放核能二、填空题13.(0分)[ID :131053]一个静止的钚核自发衰变成一个铀核23592U 和另一个原子核X ,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昆明市云大附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频率的光子后,跃迁到3n =能级,再从3n =回到1n =能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1.51eVB .大量氢原子从3n =跃迁到1n =能级,可释放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小为1.89eVD .氢原子从3n =跃迁到1n =能级,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势能增大2.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可见光照射阴极K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A .改用紫外光照射K ,电流表中没有电流通过B .只增加该可见光的强度,电流表中通过的电流将变小C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A 端,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D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 端移动,电流表示数可能不变3.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少量的闪光点B.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C.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D.丁图,当两分子间距由等于r0开始增大,它们间的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及全部质量B.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较大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较大部分C.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D.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带正电的核及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推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5.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 .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 .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D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证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 .光电效应彻底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 .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D .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7.如图为玻尔理论的氢原子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3n =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光子,用发出的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金属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1,证明:在pk E(氢核动能)≠0(核在动!)的条件下,用μ=pe p e M m M m +(折合质量,M p : 质子质量)代替(4),(5)式中的m e ,可得氢原子的定态能量和轨道半径满足:222041)4(21n e E n πεμ-= r n =22204en μπε2, 对类氢粒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带电粒子),如:H e (Z =2)一次电离后→H e +;L i (Z =3)二次电离后→ L i ++;B e (Z =4)三次电离后→ B e+++。
证明:2220421)4(21n e Z E n πεμ-=; r n =22204e Z n μπε3, H 有两个同位素(Z 相同,质量数不同的一类元素),D =H 21(氘: 比氢核多一个中子)和T =H 31(氚: 比氢核多两个中子)。
中子:M N =M P ,不带电荷。
求:E n =?;r n =?。
1, 分析: 氢核不动的条件下,才有E k (原子的动能)=E k (电子动能)。
但是,氢核不动是不合理的(因为有反作用力!)。
为计算E k (原子的动能)=pk E (氢核动能)+ek E (电子动能),以原子的不动点r c (质心)基点。
如图示:E k (原子的动能)=pk E +ek E =221NP V M +221e e V m ; 由质心公式:r c =pe e M m rm +及V p = r c ω; V e = (r-r c )ωE k =21μ(r ω)2 E p (原子的势能)=re 2041πε- (仅和相对距离,r ,有关)由220241re r V M c p pπε=关系得到: →220)(41ωμπεr re = (1)→ E p =-μ(r ω)2,E(原子的总能量能)=E k + E p =-21μ(r ω)2=-21re 2041πε(2)L(原子角动量)=I p ωN +I e ωe =M p r c 2ω+ m e (r-r c )2ω-e m e由质心公式:r c =pe e M m rm +, → L =r 2ωμ;由定态条件:L =r 2ωμ =n ℏ; ω2=n 2ℏ2/μ2r 4(3)(3)→(1): r =22204en μπε =r n , r n →(2):n E ne E =-=222041)4(21 πεμ. 得证! 2, 在题1中,E p (原子的势能)=rZe 2041πε-,220241rZe r V M c N N πε=,(N 表示原子实)。
同题1,可得:2220421)4(21n e Z E n πεμ-=; r n =22204eZ n μπε 。
3,H 21和H 31和H 11(氢原子,H )的区别:H 21:M (H 21)=2M pμ(H 21)=pe p e M m M m 22+=22+pee M m m =H 31:M (H 31)=3M pμ(H 31)=pe p e M m M m 33+=33+pee M m m =带入:222041)4(21ne E n πεμ-=,即得: 2220421211)4()(21)(n e H H E n πεμ-=;2220431311)4()(21)(n e H H E n πεμ-= 第二次作业答案:1.4、对于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它们的: (1)、第一、第二波尔轨道半径;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 (3)、第一激发电势及共振线的波长。
分析与解答:(1)、因为:01112529.0;/A a Z a n r n ==⎪⎩⎪⎨⎧===0201116.2529.01:A a Aa Z H ⎪⎩⎪⎨⎧===+0201058.12645.02:A a A a Z He ⎪⎩⎪⎨⎧===++0201705.0176.03:Aa Aa Z Li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电子在基态的电离能⎩⎨⎧=-=∞===)1n (6evZ .13)(E )n (0)(E n /-RCZ E 222基态电离 所以:⎪⎩⎪⎨⎧====∆+++4ev.122E :Li 4ev .54E :He 6ev .13E :H E(3)、2222)Z 1/n -Rhc(11hc E Z )n111(R 1==⎩⎨⎧-=λλ共振线波长:(12n →=)7H H1009737.143R 431⨯⨯==λ m -1, 可取7H 1009677.1R ⨯= m -1, nm 122m 1022.109737.1310477H =⨯=⨯⨯=--λ 3R 4R 431H He =⨯=+λ所以:nm m 311031.03R17He =⨯==-+λ 9R 431H Li⨯=++λ 所以:13.6nm m 10136.0R 34917Li =⨯=⨯=-++λ 第一激发电势: (12n →=)22)(6.13n Z ev E n ⋅-= 21243)(6.13Z ev E E ⋅=-所以:⎪⎪⎪⎩⎪⎪⎪⎨⎧=⨯⨯==⨯⨯==+++)(8.919436.13)(8.404436.13)(2.10V u V u V u LiHeH 1.8、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真空中以s m /103=υ向前运动,同时发出谱线。
发光强度将沿原子运动方向逐渐衰弱。
若在相距1.5mm 两点谱线强度之比为3.32:1,求激发态平均寿命和自发跃迁概率。
分析与解答:自发辐射强度τ/0t eI I -=(τ:激发态平均寿命) 01t t =时刻:τ/010t eI I -=330210105.1-⨯+=t t 时刻:τ/)105.1(0260-⨯--=t eI I32.3//105.1216==-⨯τeI I (题给)所以:32.3ln /105.16=⨯-τ)(1025.1~102.15.1~32.3ln 105.1666s ---⨯⨯⨯=τ)(108/115-⨯==s A τ1.12、某一能级能够向能量比他低的两个能级发生自发跃迁,跃迁概率分别是18101-⨯s 和18102-⨯s ,问此能级的寿命是多长?分析与解答:21A A A += (几率直接相加)21111τττ+= (寿命倒数和相加)其中⎪⎩⎪⎨⎧⨯==)(102/1)(10/18281s s ττ所以:)(103.3105.15.010)2/11(10210988882121s -----⨯≅⨯=⨯+⨯⨯=+⋅=τττττ1.13、证明H 原子n 轨道上电子运动速度为c n n αυ1=,其中13714120≈⋅=c e πεα称为精细结构常数(详见第三章)分析与解答:r1)4e (21E E )H (022p k ⋅-+=+=πεμυ总E1)22204n 1)4(2e ⋅-= πεμ 2)由: r2220r e 41μυπε=⋅ (电场力提供向心力)221μυ=k E =⋅⋅re 412120πε 所以:=-=-==+k p k E r e E E E 204121πε总22204n 1)4(2e ⋅- πεμ所以:222204k 21n1)4(2e E μυπεμ=⋅= ,c n 1n 14e 02απευ=⋅=第三次作业答案: 补充题:求无限深势阱中的定态能量和定态波函数。
⎪⎪⎩⎪⎪⎨⎧∞=≤≥≤≥=<<<<=)y ,x (V )0y ,b (y 0)x ,a (x 0)y ,x (V )b y 0()a x 0(),(阱外阱内y x V分析与解答:定态eq .S :)y ,x (E )y ,x ()]y ,x (V 2m[22ψψ=+∇- (1) 阱内:0)y ,x (V =;二维:22222yx ∂∂+∂∂=∇,设)()()y ,x (y x ψψψ=代入(1) )()()]()()()([222222y x E y yx x x y m ψψψψψψ=∂∂+∂∂- 阱内0)()(≠y x ψψ,用)()(y x ψψ通除上式得:02)()()()(22222=+∂∂+∂∂mEy y y x x x ψψψψ,独立变量x ,y 的函数之和为一常数,要求各函数分别为一常数。
设222 mE k =;2122)()(k x x x -=∂∂ψψ;2222)()(k y yy -=∂∂ψψ 解2122)()(k x xx -=∂∂ψψ得 ]s i n [)(11k x k A x δψ+= 由0=x 时,0)0(==x ψ知01=k δ;由a x =时,0)(==a x ψ知π11n a k =;( 3,2,11=n )a n k π11=∴;x an A x πψ1sin )(= 同理,b n k π22=∴;y bn B y πψ2sin )(=;( 3,2,12=n ) 由2222212mEk k k ==+得][2222221222,1b n a n m E E n n +==π y bn x a n AB y x y x y x n n ππψψψψ212,1sin sin),()()(),(=== 归一化后得:y bn x a n ab y x n n ππψ212,1sin sin 4),(∙=2.1求电子动能为10ev,10Mev 时的德布罗意波长。
由此推断,电子有可能稳定地处于原子系统中,而不能存在于原子核中。
分析与解答: 由)(225.1)2(21nm Vm E h Vm h P h e k e ====λλ1=0.38 nm (V=10v), λ2=0.00038 nm (V=107v)))2(;21,(212e k e k m E V V m E mV P ===原子尺寸:05.0A a ≈;轨道周长:⎪⎪⎩⎪⎪⎨⎧>>121~214.3~2210λπλππa aA a即:在轨道内能容纳多个物质波波长,从而可能形成稳定结构(驻波)核尺寸:05151010~A m a --=;轨道周长:⎪⎪⎩⎪⎪⎨⎧<<<<⨯-12121028.6~22105λπλππa aA a 即:在轨道内均不能容纳一个物质波波长,从而不可能形成稳定结构。
2.2用激光冷却法可把原子冷至极低温度,试求Cs 133原子在uK 1温度时的德布罗意波长。
从物质结构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长度大约是一个什么尺度?K uK 6101-= 时,Cs 133的热动能:22123mV kT E k ==,212)3(;3m kT V m kT V ==∴ )(102.2~10101.9836.133.11836133)(25531133kg m Cs m e --⨯⨯⨯⨯⨯=⨯⨯=J J kT 256231038.1)(101038.1---⨯=⨯⨯=)/(109.77.1)103.63()102.21038.13(3215212529s m V ----⨯⨯=⨯⨯=⨯⨯⨯=∴07325342200102.2109.7102.27.11063.6A m p h =⨯=⨯⨯⨯⨯⨯==----λ(微米尺寸)2.3 一个静止的原子发射nm 600=λ的谱线,其波长不确定为)(107λ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