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汇总(法律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二、民法商法(《民法通则》于1986.4.12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三、行政法;四、经济法;五、社会法;六、刑法;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只需了解):一、法律制定;二、法律遵守;三、法律执行;四、法律适用(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七、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二、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宪法》宪法的特征: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二、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其他法律只需1/2)《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的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处罚的方法: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勉。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二、正确的人生观是什么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三、如何正确的评价人生价值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四、人生价值实现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五、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六、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七.如何成就出彩人生1.与历史同向的。
与祖国同行的。
与人民同在的。
八、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四、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五、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的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六、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关系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七、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一、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三、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主义法是指一种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特征较为复杂,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逐一阐述。
一、概念1.内涵社会主义法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制定的法律,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概括。
它不仅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体现,也反映出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它还是国家最高力量体现的工具,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2.范畴社会主义法的范畴广泛,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地方性法规、社会公德、法学理论等。
这些法规都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出发点,促进社会公正、法制化建设为目标。
二、特征1.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
它通过制定国家宪法、法律等法规体系,确立了国家机构的权力范围,规定了国家公民的权利义务及其界限,从而使国家的政治生态得以有效监督和维护。
2.人民主权性质社会主义法之所以与资本主义法相区别,是因为它表现出强烈的人民主权性质。
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必定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参与,才能实现划分立法权和实施权、建立合理的法律体系等。
3.服务于人民利益社会主义法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借助法律制度来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法不仅需要坚持公正、公平的价值观,更理应聚焦人民的需要,体现出对整个社会的服务。
4.有机统一性社会主义法是各种法律制度的有机统一体,它通过对所属领域制定相应法规,构建出完好的法律制度体系。
在社会主义法中,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规,是所有其他法规的根本准则和指南。
总之,社会主义法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制定和实施的法律制度,具有多种特征。
了解社会主义法的这些特征,对于建设和维护法治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一)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机关,执法工作是实现党执政使命的重要工作。
执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执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执法为民是匕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这一宪法原则相呼应,宪法第27条明确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国家权力从人民而来,就应当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执法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执法机关的权力同样属于人民。
执法为民是人民主权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三)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响亮地回答了执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其生命力就在于人民性。
执法活动只有符合人民的意志、满足人民的要求、保护人民的权利,才方向和目标作了最简单却最为科学的概括,对于法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一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
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切实做到执法为民。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执法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把人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突出人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为本,落实到执法工作中,就是要坚持目的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坚持执法为了人民,执法依靠人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2.内涵:依法治国:核心内容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执法为民:本质特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服务大局: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党的领导:根本保证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3.本质属性:三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为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障。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提供群众基础,是真正落实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为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鲜明的时代内涵和可靠的法律保障。
(4)“三个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与活的灵魂。
三至上(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1)坚持党的事业至上,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本身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
2)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要求做到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工作重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3)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要求全社会对宪法法律一体遵行,党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司法严格实施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正是的坚持依法治国内在要求。
依法治国第一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广大人民—在党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保证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实现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转移而转移)依法治国是我党在治国方略上重大抉择。
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
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高效及时。
4.服务大局。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是法治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包括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
5.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是人民的历史选择,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
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包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检察机关的中层干部,应当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工作中坚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严格做到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
严格司法公正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充分发扬司法民主。
检察机关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载体和支撑,是司法工作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2)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坚持这一原则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前提。
(3)程序正当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目标得以实现。
思修教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教学要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内涵及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法律的概念,如何理解法的本质;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3、法律的运行三、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
针对法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与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与介绍,并结合目前法学界就此内容的研究现状予以简单的讲解。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伴随着私有制、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一)关于“法”的古体字“灋”与“法律”二字的语义的介绍“灋”为一个会意字。
有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三点水的偏旁,意为平,无凹凸,引申为“公平”;第二部分:廌,“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是古代的人们用来判断、明辨是非曲直的一种工具。
第三部分:去,驱逐,放逐之义。
这是一种解释,一种传说。
从文字记载的层面上,据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1][①]记载:“法”具有“公平、正义、正直”之义。
“律”字具有“整齐、统一、一致”之义。
《说文解字》记载“律”字之含义为:律,均布也。
均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的调节音律工具。
(二)法的含义法是表现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国家强制力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三)法律的含义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教材P133页)2、狭义上的法律(我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②]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见,广义上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
(四)法律的本质特征事物的特征根源于其本质,是其内在本质的外化及表现特征,是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的不同之处。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来源:智阅网考研政治冲刺复习,一定要好好梳理下各个科目的重要知识点,把框架搭建起来,在把握全局之下,针对重点、考点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刷题来查漏补缺和深化记忆。
下面我们分享思修与法律基础中法律部分第一节的重要考点,大家记一下。
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含义(C级知识)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法律通常是广义的法律。
2.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C级知识)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律所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2.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三)法律的特征(C级知识)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但法律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会规范人们所有的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主要有两点: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
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反映、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它既反映现代法治文明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在我国是根本的宪法性原则,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切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下发挥作用。
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本质要求,它揭示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执法是一种手段,为民是一种目的。
它明确了执法的价值取向,表明人民是政法机关的服务对象。
具体来说,执法为民就是要求政法机关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正义侧重法律内容,实践结果的评价;公平是正义的外在生命,正义是公平的内在灵魂。
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现阶段,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体现的是政治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政法工作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所体现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即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体现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
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
2.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制度和政策,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3.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民共同发展。
4.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和发展。
5.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制度和政策,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关键。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 利发展的法律保障。这种保障作用体现 在多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对外方面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 法
行 政 法 民 商 法 经 济 法 社 会 法 刑
重点难点
重点: 1、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难点: 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教学安排
学
时:4学时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问题讨论式、 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1 2 3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教学导入
说说你心目中的
法
诉 讼 程序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 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
法律 制定
法律 运行
法律 遵守 法律 适应
法律 执行
(一)法律的制定 1、法律制定 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 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在我 国,不同的机关有不同的立法权限,所 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的叫法也不同。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马克 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法的 概念和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产生发 展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思想教育,提 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 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树立马克 思主义法律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 问题的能力。
法治国家的内涵
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一、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执法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四、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
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结合所学,谈谈对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认识
结合所学,谈谈对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法律本质是用法律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共和国的统一和安定,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的法律基础。
社会主义法律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特点,又反映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总基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广泛吸收和继承优秀法律文化的成果的基础性特征。
推进依法治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进道路上,我国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法律在法治建设及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内涵和理念基础,也就是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实质内容,必须以社会主义和法治理念为根本,以宪法和法律为基本指导,以正义和公平为基调,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意义和目的而制定、运用和执行的。
它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运用法律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有效防止反动势力滥用法律来破坏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共和国的统一,维护国家的安全,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总之,社会主义法律本质是一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旨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和稳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的重要的统一的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知识点
思修知识点大学生时代发展的人生方位:当代大学生是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大学生时代发展的人生要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怎么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顺逆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理想的含义与特征: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具有多样性为什么要信仰马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怎样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实现理想的长期、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怎样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括哪些方面?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中国精神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课件3: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经济安全
外资如何占领中国市场?
收购中国 名牌产品
冷藏这些 中国名牌
推出同类 产品,占 领空缺市 场
你知道吗?
我国很多知名品牌曾在外资的并购案中受损,如 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冰箱)、孔雀(电 视机)和香雪海(冰箱)等中方品牌不仅没有在外资 并购中壮大自己,反而被封存起来,有些国内企业不 得不花费极高的代价从外方品牌回购使用权。 1990年,拥有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品牌的 上海家化在与一家国外跨国公司合资后,原有商标被 搁臵。表面上看,跨国公司投入巨资为上海家化发展 生产,事实上,其目的就是使当时市场占有率近20% 的“美加净”暂时退出目标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 。
文化安全
1、什么是文化?
◆1871年爱德华·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 中所作的“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 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 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 能力和习惯”。
◆《辞海》: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法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 普遍约束力 权利义务性 国家强制性
(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从法体现的意志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 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实质内容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看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 发展的法律保障
统 治 阶 级 意 志
统治阶级道德
统治阶级政策
20日凌晨1时多,孙遭同病房的8名被 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10 时20分死亡。救护站死亡证明书上称其 死因是“心脏病”。4月18日,中山大 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出具尸检检验 鉴定书,结果表明,孙死前72小时曾遭 毒打。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的特征 • 法的国家意志性 • 法的普遍约束力 • 法的国家强制性 • 法的权利义务性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 从法体现的意志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 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 从法律实质内容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看,是社会主义事业顺 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
(一)正确认识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2. 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2)区别: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 个法律上层建筑系统,更多的是就静态意义上讲的。 而法治包括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普遍的守法原则,依 法办事的原则,是同政治民主相联系的;法制是与国 家政权相伴而生,有国家政权就有法制,而法治则是 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一个国家可以有健全的法制但 不等于实行了法治,有了民主政治才可能实行法治。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权利义务 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观念,养成自 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 保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与特征 1.民主的概念 民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作为一种 国家政治制度,民主的本意是大多数人的统 治。民主所说的大多数人的统治,仅仅是指 少数人的执政要在大多数人的真正同意和委 托下进行,并且受到大多数人的有效制约和 监督。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和思想条件 •制度条件: 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 必须具有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符合社会主 义制度需要的权力运行的法律机制; 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权威的司法系统和高 素质的司法队伍; 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律师制度。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NEXT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 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小组讨论
代表团审议
全体大会审议
(3)通过法律草案
1/2 普通法律草案
2/3 宪法草案或者宪法修正草案
(4) 公布法律
我国法律的公布是通过国家主席签发主席令的方式来实现的。立
法法第52条规定,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应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
关、通过和施行日期。公布法律的报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公报》《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
《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 NEXT
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人类进入奴隶 社会开始有了
法
BC2000年美索不 达米亚地区一土地 诉讼案判决
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25世纪 埃及审判记录
NEXT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习惯 习惯法
制定法(成文法)
简单-→复杂 不完善-→完备 自发-→自觉
法律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法律也将随着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 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 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法的终极价值追求:公平、 正义
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 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 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引 导大学生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 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法律权利、义务的性质与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内容最根本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效力最高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行政法法律部门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 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 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 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民商法法律部门
民商法 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 而是以《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 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社会主义法创制的程序,是指有关国家 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或其他法律规范 的步骤和方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法律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建设
对外方面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
(二)行政法 法律部门
(三)民商法 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 法律部门
(五)社会法 法律部门
(二)刑法 法律部门
(二)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部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马
克
思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和威慑; 民法的味道是酸的,因为它的主要的目的在于
恢复原状; 而宪法的味道却是甜的,因为它的主要目的在
于保护公民免受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规定的 处罚。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 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社会法法律部门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和 社会福利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刑法法律部门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每个部门法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刑法的味道是苦的,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打”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四)经济法法律部门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 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
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四)经济法法律部门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二)法律遵守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 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二)法律遵守
两方面主体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
公民个人
两层含义
行使权利 承担义务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意志 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逐步形成的共同意志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实施内容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法律的社会作用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行政机关
被授权组织 受委托社会组 织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 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 的专门活动。
司
人民法院
法
机
关
人民检察院
国家审判机关 法律监督机关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 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主
的行为规范
义 对
法
的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
本
现
质 的
揭
示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 定的
和 概 括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 2、从法律的实施内容来看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法律体现的意志——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