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风险成因防范论文(全文)
![审计风险成因防范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1b4fa0ad02de80d5d84044.png)
审计风险成因防范论文[[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XX政机关、RM 团体、事业单位的XX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所负责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XX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签证和评价的活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我们XX 和政府为了加强干部治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XX风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实行的一种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制度。
近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取得很大成果,积存了不少的有益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不长,各种评价体系还未建立,加之审计人员知识和能力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必定会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何谓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因对特定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评价意见而承担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
例如,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符合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特征,审计人员却认为具有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出具了肯定性意见;或者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基本具备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人员却认为不符合,从而表达了否定性意见。
实际上,前一种情况发生的次数要比后一种情况发生的次数要多。
当我们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加大了,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大了。
相反,如果说审计风险降低了,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减少了。
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说审计风险没有,或者说完全被消除了。
因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即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评价意见的可能性永远存在,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时刻埋伏在具体的业务事项之中。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成两大类,一是环境因素,二是自身因素。
一、环境因素从经济因素分析,当审计授权或托付人对被审计人的操纵越来越弱时,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57449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b.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管理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
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得到充分支 持和配合,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决策失误
管理层决策失误,如对财务报告的错误判断或决策失误导致财务 状况恶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困难和风险。
管理层舞弊
管理层舞弊行为难以发现和防范,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极大 的风险。
CHAPTER 0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
内部审计风险
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特定审计事项的判断出现错误,或者审计事项存在重大错报、 漏报,而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揭示,从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风险产生原因
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认识不足、审计方法选择不当、审计职业判断失误、审计人员工作疏忽等 。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通过招聘、选拔等方式,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加强培训
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培 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奖励、晋升等方式,激励 内部审计人员积极进取,提高
自身素质。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全面识别风险
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全面识别企业面临的风 险。
CHAPTER 03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及分析
内部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审计制度不健全
01
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
有效性,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审计方落后
02
审计方法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更新,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af471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7e.png)
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审计风险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它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篇1试析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转化摘要:会计以及审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对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的关系以及转化进行探讨,以此来更好地规避风险。
关键词:会计风险,审计风险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关系1.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
首先,会计活动与审计活动都存在着固有风险。
财务会计被看作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是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的,必然导致会计风险的产生。
审计固有风险可以理解为是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这些差错反映到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客体上(多数情况下是指财务报表),审计客体本身的局限性是审计人员无法克服的,因此审计风险必然产生。
其次,工作性质也会带来一定的固有风险。
由于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和经济背景及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报表只是近似地反映企业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
而且,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在利益的追求上也存在着差异,使得他们对会计行为施加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偏离客观事实,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差错,进而存在会计风险。
同样,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也是审计工作的判断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审计工作离不开职业判断,而审计人员受工作经验、执业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使审计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对于同样的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这就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都具有潜在性。
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隐藏于会计、审计工作中,它们是否发生、发生风险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能否由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需要一定条件。
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报或漏报的现象,但没有被发现,或虽被发现未被追究,则会计人员不会或不会全部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8cee0f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a.png)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参考文献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旨在评估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参考文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主题。
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和防范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为了提高审计的效果和价值,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1. 李晓明,王伟,刘丽.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J]. 会计研究,2018(2): 56-61.本文重点研究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
2. 张明,李红.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实证研究[J]. 会计与财务管理,2017(4): 45-52.该研究通过对多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实践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风险,并提供有价值的风险管理建议。
3. 林晓明,陈华.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J]. 会计与审计研究,2016(3): 32-38.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述,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和方法。
4. 王亮,刘洋.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析[J]. 管理学刊,2015(6): 67-72.该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和防范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述,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引用以上参考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e06d5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d.png)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摘要】注册会计师获得高收入注定背后承担者高风险,近几年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的诉讼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审计人员及审计机构在法律诉讼及赔偿方面的费用不断攀升,损失不断加大,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构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审计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提出意见,做出结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之中,尤其是在这个“诉讼爆炸”的时代,频频发生的审计诉讼,使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必须承担“深口袋”和“风险社会化”的责任。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我国审计界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一般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固有风险是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内部控制时错报、漏报财务信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防止、纠正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测试未能发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一般的审计模型将四者的关系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造成的,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它们的水平,并不能消除这类风险。
审计人员要想控制审计总风险水平,只能通过控制检查风险的水平来进行。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2.1审计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和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抽样的确存在抽样误差,不论抽样的规模有多大,只要不是全面审查,这种误差就不会消失,同时根据部分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可靠。
同时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及财务收支都进行查实、核对,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审计结果绝对真实、可靠。
2.2审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不履行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面对迅速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复杂的审计业务,再加上自身审计技术水平不高,经验有限,造成对审计业务不能全面把握而产生审计风险。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fce7a2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b.png)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1[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2[1]黄溶冰,段明利.公司诉讼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J/OL].南京审计大学学报:1-11[2022-10-17]./kcms/detail/32.1867.F.20221014.1711.01 0.html[2]王家华,汪晨.普惠金融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基于三维视角[J/OL].财会月刊:1-7[2022-10-17]./kcms/detail/42.1290.f.20220927.2150.020 .html[3]张夏恒,王露霖.“传统基建”到“新基建”中的审计方式沿袭与创新[J/OL].财会通讯:1-6[2022-10-17].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0927.001.[4]万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外部审计独立性分析——以U公司为例[J/OL].财会通讯:1-6[2022-10-17].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0915.001.[5]刘国城,周浥宁.云审计平台的研究态势、运行机制与保障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22(17):12-17+26.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30.[6]徐京平,朱哲茹.大数据审计: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演进路径[J].财会通讯,2022(17):18-26.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03.[7]李杉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22(17):118-122.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25.[8]汪芳.大数据环境下全息交互智慧审计体系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J].财会通讯,2022(17):148-152.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18.[9]盛钧俣.审计监督与竞争审查的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2022(10):161-163.DOI:10.19905/ki.syjj1982.2022.10.042.[10]顾宝梅,何飞.关于加强基层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4-6.[11]李一明.“十四五”时期加强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的导向与路径[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7-9.[12]虞勇.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助力审计质量提升[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10-11+38.[13]刘颖.产业引导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浅析[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14-16.[14]唐文杰,张顺,沈玉净.审计师更换与双审计意见购买——基于整合审计视角[J].会计之友,2022(17):141-147.[15]王颖,顾颖.“双碳”背景下碳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2(18):87-92.[16]李学伟.领导干部考评视角下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及成果应用的策略探析[J].领导科学,2022(09):146-149.DOI:10.19572/ki.ldkx.2022.09.006.[17]张艳玲.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探析[J].时代经贸,2022,19(08):66-68.DOI:10.19463/ki.sdjm.2022.08.016.[18]葛晓萌.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以H高职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7):133-134.[19]侯新,张津铖,宋波.关于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J].对外经贸,2022(08):136-138.[20]苏秀娟.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J].财富时代,2022(08):93-95.[21]熊宇昊.国家审计本质再认识——基于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扎根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04):59-68.[22]赵俊童.区块链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8):117-119.DOI:10.13665/ki.hzjjykj.2022.18.023.[23]张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8):120-122.DOI:10.13665/ki.hzjjykj.2022.18.026.[24]刘亚平.经济内循环视域下的国家审计制度变革与发展[J].广东经济,2022(08):68-71.[25]李娜.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6):134-136.[26]孟幸芬.新时期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6):146-148.[27]王偲如.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6):155-157.[28]尹兰香,张洋海.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构建[J].台州学院学报,2022,44(04):62-67.DOI:10.13853/ki.issn.1672-3708.2022.04.011.[29]禹淑凤.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优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9-101.[30]焦海霞,乔鹏翔,林萌萌.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J].安徽建筑,2022,29(08):185-186.DOI:10.16330/ki.1007-7359.2022.08.078.[31]王晓昆.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信息化环境的挑战[J].现代商业,2022(23):162-165.DOI:10.14097/ki.5392/2022.23.003.[32]马秀敏.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创新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J].现代商业,2022(23):175-177.DOI:10.14097/ki.5392/2022.23.004.[33]苗青.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责任与实施路径[J].现代商业,2022(23):178-180.DOI:10.14097/ki.5392/2022.23.009.[34]牛蒙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0-92.[35]黄玮.二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廉政风险点及管控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3-95.[36]王亚平.新常态下医院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6-98.[37]姚彦如.物资采购审计方式探究[J].中国市场,2022(23):142-144.DOI:10.13939/ki.zgsc.2022.23.142.[38]米兰萱.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对外部审计费用的影响[J].中国市场,2022(23):151-153.DOI:10.13939/ki.zgsc.2022.23.151.[39]张姝谨.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与审计风险研究——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中国市场,2022(23):154-156.DOI:10.13939/ki.zgsc.2022.23.154.[40]蔡琼.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些思考[J].中国市场,2022(23):169-171.DOI:10.13939/ki.zgsc.2022.23.169.[41]胡雅妮.浅谈企业经济合同审计[J].中国市场,2022(24):118-120.DOI:10.13939/ki.zgsc.2022.24.118.[42]王坤荣.试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方式[J].中国市场,2022(24):159-161.DOI:10.13939/ki.zgsc.2022.24.159.[43]张宸瑞.审计信息化能力解构与提升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9):246-248.DOI:10.19311/ki.1672-3198.2022.19.110.[44]徐心艺.基于风险导向与战略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0):133-135.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0.059.[45]王宇平.审计机构执业质量提升探讨[J].财会通讯,2022(17):128-131.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0812.002.[46]付志强.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22(23):114-117.[47]钱春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22(23):121-123.[48]康雅芳.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与协调[J].产业创新研究,2022(15):175-177.[49]朱金龙,汤晓燕,刘宝财.基于精益质量管理模型的审计现场质量控制标准化路径探索——以浙江湖州审计实践为例[J].财政监督,2022(16):77-82.[50]王婷.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对策[J].技术与市场,2022,29(08):193-194.。
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9ab989cc22bcd126ff0c73.png)
论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及其发展论文关键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论文提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在我国付诸实施无疑是审计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思路上有很大不同。
本文回顾了审计模式的发展,分析了风险审计方法的特征、局限性以及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针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应当采取的策略。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正式恢复,自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大体上经过了1980年至1986年的起步、1986年至1988年的创业和1988年至今的稳定发展三个不同时期。
在二十几年间,中国审计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审计的期望越高,使得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
然而近年来,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频频爆发,不断缠身的官司和高额的诉讼赔偿费用令这个行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困扰[1]。
欧洲的安永国际、毕马威、德勤和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仅在2007年一年中,收到的损害赔偿诉讼中,索要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6项,索要金额在3.5亿美元到10亿美元间的有12项;在2008年,我国大约有16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10多名注册会计师因审计诉讼失败受到了行政处罚,700多名注册会计师和16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强制培训等处理。
我国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规范。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
一、审计模式的发展历程(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方法,主要功能在于查错防弊,其技术方法主要是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仅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https://img.taocdn.com/s3/m/98393e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b.png)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1:[1]成焕玲。
审计风险的形成L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9(03)。
[2]邓笑蓉。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北方经贸,2019(03)。
[3]刘全林。
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9(07)。
[4]刘小林。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2019(05)。
[5]云娜论。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fIl.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9(02)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2:[1]刘安兵。
试析审计风险。
财会月刊,2019(2)[2]李福荣。
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北方经贸,2019(8)[3]王宝平。
小议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林业财务与会计,2019(7)[4]马瑛。
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理论界,2019(3)[5]裘宗舜,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6]赵晓波,论中国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市场,2019年第48期[7]黄素芬,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金融经济,2019年第4期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3:[1]任富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系统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9(1)[2]肖文静.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规避[J].中国集体经济,2019(7)[3]李博.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J].辽宁经济,2019(4)[4]周彤.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8)[5]兰茜.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9(8)[6]徐玲玲.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中国外资,2019(1)。
审计风险外文文献(1)
![审计风险外文文献(1)](https://img.taocdn.com/s3/m/18cf42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1.png)
审计风险外文文献(1)摘要审计风险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如何有效地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研究了一些关于审计风险的外文文献,包括审计风险概念、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旨在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正文1. Introduction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日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审计风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风险。
审计是公司财务状况公开的重要手段,而审计风险则是指在审计过程中,会发现实际情况与财务报告不符或存在其他问题,这种风险不仅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也会对企业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2. 审计风险概念审计风险分为三个方面:检查风险、控制风险和依赖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审核员未能检查到可疑交易或错误的信息。
控制风险是指公司的内部控制程序存在缺失,导致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依赖风险是指报告使用者过度依赖于审计师提供的信息。
3.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审计风险评估是完整的审计过程的一部分,目的是评估审计风险的程度。
当确定企业的特定事件可能导致审计误差时,重要的是要确定风险的数量级和可能性。
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通常有三种:3.1 指标法指标法是根据历史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来确定预测未来事件的可能性。
它通常将风险因素与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联系起来,以确定将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审计程序的区域。
#### 3.2 经验法经验法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来确定预测的未来事件可能性。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统计数据,而是基于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认识和经验来进行评估。
#### 3.3 聚集法聚集法涉及对不同因素进行评估,这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确定性和准确性。
在这种方法中,审计人员可以对所有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进行评估,包括企业规模、行业类型、管理体系等。
4. 审计风险控制为了减少风险,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审计策略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审计策略来减少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189ca08762caaedd33d4b3.png)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浅议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宁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徐咏梅.李建忠.[2].试论有效控制和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云南财经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6期.张晶.[3].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商业会计》.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4期.王亚影.[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计量模型的研究.《决策借鉴》.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3期.王广亮.李秀华.[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探析.《财经界》.2014年32期.韩红芹.[10].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会计之友》.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16期.郭兰英.李培娥.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董丽英.管理科学与工程武汉理工大学2010(学位年度)[2].新准则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计量与规避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张婉婷.会计学上海海事大学2007(学位年度)[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史冬梅.管理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学位年度)[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形成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柳艳秋.技术经济及管理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学位年度)[5].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相关问题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赵玉华.工商管理天津大学2005(学位年度)[6].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作者:潘喜华.会计学江西财经大学2005(学位年度)[7].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作者:张洪庆.会计学江西财经大学2005(学位年度)[8].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作者:陈巍.会计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03(学位年度)[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孙亚丽.会计学上海大学2003(学位年度)[10].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被引次数:3作者:肖占华.工商管理大连理工大学2001(学位年度)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注册会计师所遇审计风险及规避措施.王辉.辽宁省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2]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研究.秦晓梅.田高良,20082008年第十二届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3]关于注师行业审计风险及防控若干问题的探讨.邓天林,2010南方片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研讨会[4]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审计风险研究.姚清云,20082008年山东省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5]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演进中的经济学释义.王玉法,2006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6]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思考.王继红.窦长英,2008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7]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管理——“四大”客户组合的经验证据.朱小平.任梦杰,20062006年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8]决策树技术在财务报告舞弊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赵秀云.姚致萱,20102010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与治理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9]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问题初探.宋迎春,2008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10]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探析.底萌妍.张营广.杨丽芳.郝运鹏,2007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第22次年会。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163c06cc7931b765ce1583.png)
目录摘要: ......................................................................................................................................... - 3 - 关键字 ......................................................................................................................................... - 3 - Abstract:.................................................................................................................................... - 4 - Key words:.................................................................................................................................. - 4 - 引言 ............................................................................................................................................. - 5 - 第一章审计风险的含义、类别及特征................................................................................ - 5 -1.1审计风险的含义............................................................................................................ - 5 -1.2审计风险的类别............................................................................................................ - 6 -1.2.1 固有风险............................................................................................................ - 6 -1.2.2 控制风险............................................................................................................ - 7 -1.2.3 检查风险............................................................................................................ - 7 -1.3 审计风险的特征........................................................................................................... - 7 -1.3.1 客观性................................................................................................................ - 7 -1.3.2 潜在性................................................................................................................ - 8 -1.3.3 严重性................................................................................................................ - 8 -1.3.4 可控性................................................................................................................ - 8 - 第二章我国审计目前的状况及产生的原因.......................................................................... - 9 -2.1.审计目前的状况............................................................................................................ - 9 -2.1.1 市场经济下会计信息非常重要,而会计信息却失真 .................................... - 9 -2.1.2 舞弊现象普遍存在............................................................................................ - 9 -2.1.3 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 - 9 -2.2 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 10 -2.2.1 外部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 10 -2.2.1.1 社会环境的影响........................................................................................... - 10 -2.2.1.2 经济环境的影响........................................................................................... - 11 -2.2.1.3 法律环境的影响........................................................................................... - 11 -2.2.1.4 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 12 -2.2.1.5 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 12 -2.2.1.6 有关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务文的矛盾....................................................... - 13 -2.2.1.7 会计师事务所制度的影响........................................................................... - 13 -2.2.2 内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的影响...................................................................... - 14 -2.2.2.1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 - 14 -2.2.2.2 技术因素影响............................................................................................... - 14 -2.2.2.3 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机制不能有效落实................................................... - 15 -2.2.2.4 审计制度的不完善....................................................................................... - 15 -2.2.2.5 对审计结论的依赖程度增大....................................................................... - 15 - 第三章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 16 -3.1 从外部影响因素加以防范......................................................................................... - 16 -3.1.1 加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16 -3.1.2 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 17 -3.1.3 积极合理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建立职业风险基金...................................... - 17 -3.1.4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审计.......................................................... - 18 -3.1.5 规范审计操作,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 19 -3.1.6 执业环境的改善.............................................................................................. - 19 -3.1.7 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 20 -3.1.8 构建事务所的品牌.......................................................................................... - 20 -3.2 从内部影响因素加以防范......................................................................................... - 21 -3.2.1 更新观念、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 21 -3.2.2 审计人员自身方面的措施.............................................................................. - 21 -3.2.3 提高审计师职业判断能力............................................................................ - 22 -3.2.4 保持对审计环境的敏感性.............................................................................. - 23 -3.2.5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 - 23 - 结论 ....................................................................................................................................... - 25 - 致谢 ....................................................................................................................................... - 26 - 参考文献.................................................................................................................................... - 27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65dc6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7.png)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在内控审计涵义及内容方面,COSO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了以五要素为基础的内控框架。
PCAOB在2004颁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文件,首次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出其是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的过程。
其后发布的第5号审计准则规定,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也应对企业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
2、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Hogan, C. (2006), Doyleetal. (2007), Ashbaugh Skaifeetal. (2007)在就企业内部控制成功展开实证分析之后得到结论: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审计和执行效果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将会导致企业业绩的波动。
Abraham D. Akresh(2010)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简单的定义,即:实体具有审计师未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如果审计师认为未能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发表无保留意见[3]。
Hoitash R(2012)的观点认为,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风险基本都基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必然导致审计的效率和进度会受到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的影响。
就此引出,一个合适的审计风险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3、内控审计风险模型研究最初的风险模型在1991年由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模型表达为:最终审计风险=固有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账项余额测试风险。
其后美国注册时协会对此进行了改进,改动之后的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也是最初的传统的风险模型。
之后,IAASB将模型进一步改进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审计风险。
但在各国监管机构逐渐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审计人员发现在实务中但这一风险模型不直接适用于内部控制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fe480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3.png)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1国外文献综述Appelbaum,Deniz Kogan,Alexander Vasarhelyi, Miklos A通过分析论证了外部审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强调了审计分析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并且对目前关于审计分析程序和审计证据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审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报告量化以及计量的要求,进而指出有必要在现代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1]。
Brown LXiburd通过研究强调,大数据是互联网发展形成的一种新事物,但是很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中,并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更何谈如何进行应用大数据技术,所以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做出职业判断会受到一定影响,也使得审计风险因此而提升。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强调在审计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取证,并且获取的信息主要是结构化的数据和信息[2]。
Min Cao分析指出,大数据本身是将很多不同的数据模型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现代化的处理方式。
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以及存储和获取能力更强,并且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计算,信息价值的密度处于较低水平。
一般来说,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财务审软件管理系统获取相关的电子数据,然而事实上,这些数据并不是所有的大数据而只是大数据的一部分。
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的审计特征进行了归纳,首先是具有非常广泛的来源渠道以及极为庞大的数据链,其次是不同数据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强调不能只是对结果进行认定[3]。
Danie LXLXe R·LXombardi等通过研究指出,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行业,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也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当前审计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可以将其称之为审计技术时代,今后审计行业会向着技术性的方向继续发展,认为审计机构有必要在内部建立健全相应的管控机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也能够使审计的职业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审计风险案例研究文献
![审计风险案例研究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73d83b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3.png)
审计风险案例研究文献
审计风险案例研究文献是指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审计师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应对风险。
下面列举了10个相关的文献案例。
1.《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该文献通过对国内外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2.《审计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该文献通过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技巧。
3.《审计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该文献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教训。
4.《审计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该文献通过对审计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理论框架和模型。
5.《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探讨》:该文献通过对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探讨,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6.《审计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该文献通过对审计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7.《审计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该文献通过对国际上审计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借鉴经验和教训。
8.《审计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该文献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审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技术方案和工具。
9.《审计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该文献通过对审计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建议。
10.《审计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研究》:该文献通过对审计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案和方法。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0c69ad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5.png)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内部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对论文中的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论文中适当的引用参考文献,对于提高审计论文的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一)[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9]理查德·L.莱特里夫(R.L.Ratliff)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二)[1]姜伟毅.华电能源第二发电厂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2]李汀.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3]李洁.GN公司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控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4[4]张继伟.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5]孙奇淼.分税制下哈尔滨市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6]郭峻.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7]郑洲.粮食物流系统成本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8]樊娟.作业成本法在A灯具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9]谭明辉.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10]周光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11]张幻彬.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12]吴纪忠.基于供应链视角ZQ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13]王亚鸣.社会人假设下企业利益相关者诉求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14]王书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15]卞晓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三)[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3]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5]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6]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7]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8]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9]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10]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1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1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14]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15]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https://img.taocdn.com/s3/m/486446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f.png)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参考文献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参考文献一:[1]谢吉运。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中国商论,2019,13:162-163.[2]王永丽,上官鸣。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分析和防范[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33-34+50.[3]苏婉玲,刘婷。
风险导向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J]. 首席财务官,2019,23:76-79.[4]汪雪。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浅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1:156-157.[5]吴倩。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J]. 中国商论,2019,36:73-74.[6]刘文。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行为控制[J]. 知识经济,2019,01:49-50.[7]丁媛媛。
经济新常态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J]. 商业经济,2019,03:161-163.[8]桂劲夫。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探析[J]. 山西农经,2019,09:75.[9]李雅楠。
舞弊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敏感度[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1:63-66.[10]郑宝强,范火盈。
刍议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品牌(下半月),2019,10:180-181.[11]任启利。
浅析审计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发展历程[J]. 财经界(学术版),2019,23:347+349.[12]姚桂兰。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建议[J]. 科技展望,2019,06:289.[13]潘芳芳。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9,04:153.[14]李柏慧。
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研究控制[J]. 新经济,2019,09:95-96.[15]麻智明。
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 经贸实践,2019,14:112.[16]时俊成,罗玉兰。
关于审计风险的论文
![关于审计风险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4dfb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1.png)
关于审计风险的论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审计逐步迈八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历史证明,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审计,审计风险随着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而日渐增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审计风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审计风险的论文范文一: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摘要: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市场需求不断减少,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市场资金链时常出现断裂,使得许多企业面临严重的务危机和生存困境。
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控制企业自身的务风险,保持对企业内部各项事务的全面控制,是企业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大部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使得内部审计面临较大的风险,我们通过对造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内部审计是对企业自身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的自查自改,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务风险和生产经营风险,帮助企业及时改正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式,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内部审计对于把控企业风险,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各种务丑闻发生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出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比如,2016年4月发生的东虹桥金融在线公司的延期支付事件,是由于其资金链断裂造成了务危机,而务危机的造成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其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造成的。
然而自从内部审计制度从国外引入我国以后,总是会出现一些与我国企业以及我国市场环境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导致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频发,难以达到发现企业问题的目的,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全和发展。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通过对造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一一的进行深入的剖析,然后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最终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
关于审计风险论文
![关于审计风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339e54e53a580217fcfe01.png)
关于审计风险论文范文一:审计风险会计电算化论文一、会计电算化下新审计风险和传统审计风险产生巨大差别的原因传统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专业人员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一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电算化审计是审计人员针对会计电算化方式下的电子凭证、账簿、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判断会计电算化数据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信息与规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会计方面极大地提高会计活动的高效性、及时性,实现会计记录电子化、信息传递数据化、支付手段现代化;在独立审计方面也带来了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风险、审计信息的存储介质、审计方法、审计技术等重大变化,因而产生了一系列新审计风险,充分认识这些会计电算化下产生的新审计风险将成为审计人员面对克服其的关键。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四大审计风险一财务数据风险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审计线索主要为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的相关数据信息,审计线索是明显清晰可见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进行审计。
但是,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信息的存储由纸质介质变为磁性介质,使得审计的可视线索消失,减少了审计过程中发现错误的机会,同时,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信息非常容易被破坏和篡改或者对其进行隐蔽的非法操作,对会计数据和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等,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公允性审计的难度增大。
二内部控制风险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职责分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制,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审计人员利用纸质信息进行手工检查核对,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会计电算化方式下,由于内部控制措施以程序文件的形式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系统中,实行权限管理,即根据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规定每个不同角色的制单权、审核权和查询、修改权等,因此计算机财务软件系统内部控制功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系统输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内控制度的固有局限性也会增加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错误与弊端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1:
[1]成焕玲。
审计风险的形成L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9(03)。
[2]邓笑蓉。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北方经贸,2019(03)。
[3]刘全林。
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9(07)。
[4]刘小林。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2019(05)。
[5]云娜论。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fIl.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9(02)
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2:
[1]刘安兵。
试析审计风险。
财会月刊,2019(2)
[2]李福荣。
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北方经贸,2019(8)
[3]王宝平。
小议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林业财务与会计,2019(7)
[4]马瑛。
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理论界,2019(3)
[5]裘宗舜,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
[6]赵晓波,论中国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市场,2019年第48期
[7]黄素芬,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金融经济,2019年第4期
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3:
[1]任富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系统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9(1)
[2]肖文静.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规避[J].中国集体经济,2019(7)
[3]李博.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J].辽宁经济,2019(4)
[4]周彤.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8)
[5]兰茜.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9(8)
[6]徐玲玲.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中国外资,201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