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
展示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科统筹,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探索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一批有示范意义的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二、征集对象及要求
1。征集对象为体现学科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节课。国家规定的正式课程均可申报参评,课程设置表详见附件3。
2.参评的课程要能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处理文化知识和德育融入的关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3.申报时应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学视频录像。教学设计以文字(含或课件)形式呈现;教学反思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学视频录像应包括现场教学录像和专家或同行点评录像(必须剪辑为一个文件),其中现场教学录像可以是多机位拍摄视频综合剪辑而成,但应完整记录该堂课的实施情况(小学40分钟,初、高中45分钟),点评专家或同行不超过两人(时长一共不超过10分钟)。教学视频录像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详见附件6.
4。为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须事先告知参与视频课拍摄的教师和学生有关课程视频网上公开等事宜.
三、活动程序及要求
1。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确保质量,择优申报。确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德育工作处室联系人和电教部门联系人为活动联系人,填写联系表(附件2)并于2015年9月30日前报送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题教育资源部。
2。各中小学校从2015年10月10日起,可在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平台()在线申报上传作品,具体技术规范操作步骤请参见平台提供的《活动指南》,申报上传截止日期为2015年11月30日。
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
程”征集展示活动平台上组织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的评选和推荐工作,通过平台提供的“评审”功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自行组织.省级评选完成后,于2015年12月20日前将所推荐省级优秀课程(不超过本省作品总数的30%)在线报送参加国家级评选.同时,将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4,一份)和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表(附件5,每节课一份)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题教育资源部。通知电子版及相关附件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通知通告栏目下载。
4.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专家对各省推荐的优秀课程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程,教育部将其纳入“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免费开放,交流展示。
四、联系方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联系人:胡林赵珊66096369
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题教育资源部
联系人:曾媛66490981(传真)
寄送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题教育资源部(邮编:100031)电子邮箱:
附件3
参考资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概述
中小学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中小学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教师备课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
德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语文课要充分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在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尊重人类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数学课要引领学生通过各领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