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课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题目: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专业:07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学号:20070510107姓名:罗群岚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一、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教育的不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教育的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教育不公平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教育自古就有。

在几千年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自从有教育以来,教育不公平现象就一直存在。

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对作为被压迫对象的下层人民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使得教育一直被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垄断。

一般的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并创办私学,在我国古代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由贵族阶级垄断的局面。

《论语·述而》记载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束脩”指十条肉脯,是先秦时期人们见面时最薄的一种礼物。

也就是说,无论谁,只要能向孔子交纳一份“束脩”他就会对他进行教育。

我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应该是第一个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的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新的《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了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既然公平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不公平就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了。

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及原因时至今日,我国在教育公平上仍然存在许许多多让人倍感沉重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共有的一片天空下,当有的地区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有的地区还远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有的校园至于欧美国家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倍感寒碜;当有的中学出现了教职工私车群时,有的地方教职工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当城里孩子可以自由享用投影仪、彩电、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时,乡村的孩子或许就立在寒风中、破旧的危房里接受着残缺的启蒙教育……通过分析,这些不公平主要体现为现实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

论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论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论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例如: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所出现的不平等。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不公平现象众所周知,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个好学校,于是,走上“择校”路,有高价买房子的,有走后门托关系的,无路可走的家长只能望好学校而兴叹。

“择校”现象以初中为“重灾区”,向下延伸到小学,甚至幼儿园。

初中“择校”又以“名校办民校”尤烈,通过“联合招生”,将大批义务教育段学生变成高收费的“择校生”。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公平程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以及性别之间都存在着教育不平等现象。

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农村教学设施简陋。

据统计,20 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 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

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比例却比较高,宁夏中小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

当有的校园置身于欧美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感到寒碜。

拿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发达城市的学校相提并论也许有失公允,但教育资源的投入在城市之间的不公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农村学校经费匮乏,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原本就落后于城市,造成了城乡之间,村小与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配置的不平等。

从教学设施上看,没有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室,更不用说电教室、微机室。

从教学手段上看,基本上还是靠原始的“三个一” (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一张嘴)。

3. 教育资源短缺,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的距离越拉越大。

教育分层与差异教育

教育分层与差异教育
02
教育分层表现为不同社会阶层、 种族、性别、地区等群体在教育 领域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待遇。
教育分层的类型
01
02
03
社会分层
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经 济状况等因素导致的教育 机会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
地区分层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由于 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 不均衡导致的教育分层现 象。
学校分层
学校之间由于教学质量、 师资力量、设施条件等差 异导致的教育分层现象。
差异教育的原则
差异教育强调个性化、多元化和适应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 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差异教育的实施方式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 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 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自 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为个性 化教育提供依据。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 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 队协作能力。
差异教育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差异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象的出现。
教育分层的影响
教育分层会导致教育机 会不平等,影响学生的 学习和发展,进而影响 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同时,教育分层也会加 剧社会阶层固化,阻碍
社会流动和发展。
02
差异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差异教育的定义与原则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2019-08-22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是贯彻《教育法》的必然要求。

教育不公平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并⼒争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教育资⾦的⽀持,⽽且就⾼考的分数线制定来说,不同的省份就有很⼤的差异。

虽然现在全国统⼀出题的省份还是很多,但在录取时对内对外的分数差别很⼤,有的甚⾄达到50分左右。

这也造成了中国独有的⾼考移民情况出现。

(⼆)城乡的之间不公平城乡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导致两者之间有很⼤的不同,⽬前全国通⾏的统⼀⼤纲、统⼀教材和统⼀标准完全依据的是城市学⽣的学⼒,完全⽆视城市和农村⼉童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的巨⼤区别,农村学⽣和城市学⽣仍然在不公平的规则下竞争。

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流失辍学居第⼆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压⼒),是由于教学难度过⾼,许多学⽣难以胜任,于是选择逃离校园。

(三)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公平全国各地区都有所谓的“重点”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存在。

全国各个地区在省直及各市、县、区设⽴各种实验⼩学、中学。

虽然也有教育的实验项⽬,但办起来确实成为社会印象中的“重点校”,在⼀定程度上被政府默认。

学校因为占有⼤量优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导致升学率⾼,⽽⾼的升学率更吸引了家长的眼光和地⽅政府的倾斜性⽀持,形成⼀种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恶性不公平现象。

这种“马太效应”,使原本脆弱的农村教育如履薄冰、雪上加霜,更加⼤了学校间的鸿沟。

⼆、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核⼼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的外在表现有万千种形式,但就其本质⽽⾔,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教育不公平;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的教育差异;不同学校占有不等量的教育资源,就造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式的结果;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内部的不公平,学习好的学⽣就受到⾼待遇,学习差的学⽣就受到类似歧视性的待遇。

教育论文:论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教育论文:论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论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2013221101210007 行政管理李敏【论文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平等性原因措施【论文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的许多问题日益暴露,如:城乡间、东西部之间教育的差别巨大;重点学校制度引发日益严重的问题;大学在不同地区招生要求不一致等等。

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本文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分析了教育不平等的制度、经济、历史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缓解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措施,虽说未能完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也勉强能说是“博采众长”。

一、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1、教育不平等的含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反之,教育不平等则是指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但是,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城乡教育的差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间的差距、男女间教育的不平等等。

在当代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中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1、制度因素1.1重点学校制度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培养尖子学生的国家重要教育基地,国家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保障,与之相对应的普通学校只能得到少数的国家保障。

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

1.2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在国家公共教育体系中,政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少数学校,忽视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而在这些普通学校里农村学校占绝大多数。

重点学校获得多数的教育资源,以农村学校为代表的普通学校获得的教育资源就屈指可数了。

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原因探讨-

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原因探讨-

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原因探讨性别差异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对教育中性别平等的追求源于对社会中性别平等的追求。

女性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开发其潜能,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包括传统性格观念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影响等方面。

1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传统性别观念来自于社会性别制度,我国的社会性别制度起源于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丈夫的生理需求、养育后代、洗衣做饭等,因而形成了女性依赖男性的特征,这种特征代代相传,形成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并对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继续产生着影响。

在我国古代男权社会里,女性的意识世界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默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女性不断用男性的道德价值与文化规范标准来塑造自身,失去了女性的主体性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男女不平等的思想仍然存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包括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男尊女卑等。

传统观念具有传递性,在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中,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仍然占据着大多数人的头脑,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农村家庭仍然根深蒂固,农村传统思想中对女性的忽略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使现代女性在冲出家庭牢笼后仍受社会舆论的困扰。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中一直都是对男性的价值进行竭力的渲染,对男性的评价往往是坚强、自信、能干、理智,对女性的评价往往是顺从、依赖、柔弱、敏感,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已经积淀在现实社会和社会文化之中,这种社会文化显示出极大的阻力,严重阻碍了男女平等的发展。

2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对男女平等具有巨大影响。

我国法律规定男性和女性具有平等地位,这有利于女性参与学校教育。

但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相对较低,特别是在政府决策时,女性参与决策的人数远远小于男性,因而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低于男性,这就会导致在具体政策制定时由于缺乏女性视角而容易侵害女性的利益,这些因素会对女性参与学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

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等等。

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对于解决教育不平等的一些举措.[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平等性制度措施1.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1.1教育不平等的涵义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1]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1.2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

但是,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学生间受教育机会差距大,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距大.尤其是近期的甘肃校车出的事故,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等.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影响教育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我们要从最根本的因素入手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和更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应试教育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2.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区差异己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

17版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17版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行政法管理专业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29、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3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31、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32、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3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34、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35、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3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3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38、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39、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40、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4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4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44、论述行政法制化45、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46、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47、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48、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49、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50、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51、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52、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53、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54、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55、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56、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57、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58、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59、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60、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61、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2、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63、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64、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65、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66、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67、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68、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69、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70、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71、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72、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73、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74、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7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7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77、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78、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79、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80、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81、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82、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83、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84、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8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86、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87、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88、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89、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90、、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91、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92、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93、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94、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95、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9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97、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98、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以上就是关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的介绍,希望大家都能选到适合的题目,顺利毕业!。

试析5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析5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摘要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管子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教育工作,就明白教育是富强民国,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本文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通过对我国的教育不平等现状进行深刻研究来寻找产生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制度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本文的最后试探性的给出解决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方法和建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制度因素,公平一、当前社会教育不平等的现象教育不平等的涵义“不平等”通常是指人们在法律、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受到不同的待遇,拥有专断的特权。

“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不同、不公平的待遇,以及一定的歧视行为。

(一)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等现象根据地区的不同和户籍的不同来确定录取线的不同。

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考生,比那些拥有外地户口的考生在高校招生的时候享有更多特别优待。

例如,外地户口的考生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这些全国顶尖的一流大学时的考试分数比那些拥有北上广户口的学生,分数高出五六十分,有的甚至达到上百分的差距。

那些外地户口的考生大多来自经济文化贫乏的地区,他们在高考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劣势,他们不需要什么照顾,只要求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已,但总事与愿违。

这种现象不但没有贯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同时也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这类现象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农村和城市之间资源分配不均。

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地区来说无论是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配置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这对于身处于西部以及偏远农村的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大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平等。

浅议中国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浅议中国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浅议中国教育的不平等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越发显著。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因素,最后提出对于消除教育不平等的一些看法及个人见解。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一、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中,由于教育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等的不健全,教育不平等现象始终存在。

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些比较突出的集中教育不平等现象。

1、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教育不平等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培养尖子学生的国家重要教育基地,国家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和招生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重点学校在权力、资源上更有获取的优势,更多地得到政府的支持。

重点学校设置的的种种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通过公共财政、教育政策等促进重点学校建设制度性地制造了学校等级,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

造成了学校的分化,也造成学生发展、学生身份的分化,更是造成了中国公共教育独有的以巨额高费择校的现象。

按道理讲,既然都是为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那么所有的学校都应同样地以教育人才为目标。

然而“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这样的提法和做法颇令人费解。

“重点”是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

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诱惑着家长们趋之若鹜,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选拔少数“尖子”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以精英主义为特征的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了竞争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竞争型教育结构,也导致了以“应试教育”为本的选拔尖子学生的学校教育目标。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单位代码 11660单位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论文题目: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引起的教育机会差异作者:晏娟专业:经济学类学号:11102990630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国 重庆2012 年 9月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引起的教育机会差异——以四川乐山市马边大院子乡以及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为例【内容摘要】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等。

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财政支出城乡教育差距二元教育结构、一、纵向分析教育的差距纵向来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义务阶段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

1,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早在《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中国的城镇已经普及了小学和初中教育,而当年农村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95%,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只有65%,而低于这一平均数的省区有13个,其中贵州、广西和西藏三省区不到50%.到1999年,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上升到91%,但低于90%的省区仍然有15个,其中贵州和内蒙分别为72.4%和75.7%,西藏更只有38.1%,全国则有130万的少年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

在2000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前,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但是到2004年,仍然有至少10%的农村地区尚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县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

近年来,虽然全国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1%,但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也几乎恒定地保持在100万人左右。

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大约有1.5亿左右的农民子女没能完成初中教育。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篇一: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2009-7-28 admin以下选题仅供参考:建议选题时要结合实际符合专业性要求口子要小序号毕业论文选题名称1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3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4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5 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6 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7 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8 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索9 政策问题构建的实证分析10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障碍分析11 政策终结的模式比较分析12 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探析13 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发展的现状探索14 中美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的比较分析15 充分发挥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的应有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16 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17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18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19 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20 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21 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2 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23 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24 论述行政法制化25 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6 论述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27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28 政府部门战略管理29 非营利组织改革与发展30 秘书腐败的文化机理及其对策研究31 治理秘书腐败的制度建设研究32 新世纪行政组织变革方式的选择33 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现实性34 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35 论现代行政组织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与方式 36 论行政组织的目标及其目标管理37 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38 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及对策39 乡镇行政组织改革探讨40 行政组织与环境关系分析41 论依法行政的组织环境42 论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43 我国县级市行政组织的效能分析44 论行政组织的创新45 我国基层行政组织的管理误区探讨46 论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创新47 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与思考48 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49 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50 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51 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52 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53 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54 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55 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56 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57 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58 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59 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60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1 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62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63 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64 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65 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66 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67 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78 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69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70 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71 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72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73 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7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75 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76 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77 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78 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79 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80 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81 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82 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83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84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85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86 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87 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88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89 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90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91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92 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93 德治与法治比较研究94 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 95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96 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97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98 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99 当前我国政府机构优化研究100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具体专业问题及其对策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因素分析

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因素分析
维普资讯
c h Ma. 0 2 0 r.. 0 8 v. 。 N 。 0
. .
教 改 舢 F ‰ 青 量 《 T H 中 E



摘要 : 教育公平 是社会公平 的重要 基础 , 是 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前提 。 当前 教 育公 平的缺 失, 已经成 为一个 热点 问题。教 育之 所 以缺 乏 公平 , 是既存 的教 育制度 安排 不公 正。事 主要 实证明 : 没有公 正的制度 和制度 的公 正, 人们 平 等 的教育机会和 教育 权利就 无法保证 , 育公 教
位; 而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确 立 , 市场 机制 也介入了教育领域 , 教育产业 化” “ 曾被作为 促 进教育发展 的一项重 要举措 , 这些更 进 一步 加 剧了教育的失衡。 1 精英教育 观。上世 纪 5 年 代 , 中国建 . O 新 立 时, 面临着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 , 而国 家建设 又亟需各式 各样 的人 才, 一可行 的办 法就是 唯 集 中有 限的教育资源 , 培养 出 国家建 设需 要 的 人 才, 也就是实行“ 精英教育” 。所 以, 精英教育 观是与 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相关联的。 精英教育论者认 为 国家财 力有限 , 可能 不 面面俱到 , 只能突 出个 别 , 确保 重点 , 主张 将有 限的教育资源用 于少数 地 区、 少数 的重点 院校 和少数 的精英人物 , 于大多数地 区、 而对 多数 的 口 房 的人却 般院校和大多数晓 极少关 注, 这样 的结 果, 许多地 区和一般 院校 的教 育资源很少 , 普通 顶 山市第 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平 顶 山 6 0 0一 二中 学 河 南 , 受教育的程度不7 0 高。 教育成为少数人 的事 , 一般 民众来说 是个 奢 对 侈 品。 2 教育产业 化。所 谓教育 产业化 , . 就是 主 张教育市场化 , 国民教育办成产业 , 将 把教 育事 业纳入市场经济 的框架 , 按照产 业经济 活 动的 般规 律来 办 教育。其 实质 是要 使 教育 实 现 “ 经济化” 学校 “ 、 企业化” 。 教育产业化 是在改 革开放 、 场经 济体 制 市 初步建立 和逐步发 展的宏 观背景 下 出现 的一种 四 “ 泛市场化” 思潮。实行 之初 , 过引进 市场 机 通 制, 提高教育运行 效率 , 加快 教育发 展 , 最终 使 更多的人 能够接受教育 , 从而体现 教育的公平 ; 同时教育 的发展 , 还可 以拉动 内需 , 带动其它 产 业的发展 , 可谓 是一石 二鸟。但 是 , 教育 产业 “ 化” 背离 了教育 的公 益性 质。过分 强调受 教育 者应 承担 教育成本 , 强调 学校教育 的经 济收 益 和眼前利益 ; 忽视了教育的公共属性 , 忽视 了教 育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 。多年 教育产业 化的 实践也证明 , 当前 的社会 条件下 , 在 教育产业化 不仅无法保证 教育公平 , 而且 已经成 为 一个严 峻的社会 问题 , 高收 费已经成 为无数 贫 困家庭 无 法承受之重 。“ 当教育 公平 日益成 为我 国教 育政策和公众 接受教育 的基础 性伦理诉 求 时 , 市场 机 制 对 教 育 公 平 产 生 了 明 显 的 不 利 影 响。 ’ ’ 三、 当前教育不公平的制度表现 正是在城 乡二元结 构和 区域经济 发展不平 衡的制度背景和 “ 精英教育 观” 理念 的主导 下 , 形成了教育方面独 具 中国特色 的的制 度安 排 ; 而“ 教育产业化 ” 则更进一步强化 了这种制度安 排, 加大了社会各个地 区、 各个阶层 在教育 上的 不公。

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用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但较能说明问题的,则是普九、扫除青壮年文盲以及发展中学以上教育等层面,下面以小学学龄童入学率、小学五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小学辍学率、初中辍学率、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等指标来对三大经济地带教育发展差距进行比较。

第一,普九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看,我国三大地带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呈现出东部发展水平大于中部发展水平,中部发展水平大于西部发展水平的格局。

其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三项增长指标上的差距仍然很大。

如1998年,小学五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升学率这两个指标,东西部相差22.81个百分点和10.28个百分点,中西部相差20.81个百分点和9.12个百分点。

第二,扫除青壮年文盲差距。

1997年,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东西部差距为12.61个百分点,中西部差距为13.42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中学以上教育的差距。

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学生数,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1997年,从每万人口中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比例来看:东部地区为31.79人,中部地区为22.82人,西部地区为20.38人,东中部差距为8.97人,东西部差距为11.41人。

从高校规模的另一角度看,三大地带拥有普通高校数的差距也很明显。

1997年,东部地区拥有普通高校483所,占全国比重47.4%,中部地区拥有普通高校334所,占全国比重32.7%,西部地区拥有普通高校203所,占全国比重19.9%。

除了这些数字指标之外,比较直接能体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还有教育资源的差距。

教育资源包括软件与硬件,软件主要指的是师资力量,硬件主要指的是学校基础建设,在许多发达地区,很多学校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已经向现代化一流学校迈进,尤其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而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很多学校却还在为各方面条件基本达标而努力,根本谈不上任何信息化建设。

职业教育平等问题溯源:制度的桎梏

职业教育平等问题溯源:制度的桎梏

从 我 国职业 教 育发 展 的历 史来 看 , 职业 教 育 更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职业教育实 多 的是 一种 国家 行 为 , 国家 通 过 各 种制 度 为职 业 习制度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制度等人为地造成了职业 是 教育 的发展提供 规 范 。国家制度 在 制定 时表 面 上所 教 育发 展 中的不平 等 。 ( ) 育分流 制度 一 教 存在 的一 视 同仁与公 平运 作可能 掩 盖 了隐 匿的不 公 教育 分流 的 目的就是 为公众 提供 多 种教 育 的 自 பைடு நூலகம்平 。为此 , 我们 研 究 国 家制 度 中所 蕴 含 的职 业 教 育
【 理论研究】
职 业教 育 平等 问题 溯 源 : 制度 的桎 梏
李 晓
( 河南科技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 所 , 河南 新乡 4 30 ) 50 3

要: 职业教育平等问题是促进教 育公平 的一 个重要方 面。但从我 国职业教育发展 的历 史来看 , 业教 育更 职
多的是一种 国家行 为, 国家通过各种制度 为职业教 J育的发展 提供规范。国家制度在制定时表 面上所存在的一视 是 同仁与公平运作可能掩盖 了隐匿的不公平。这些制度 大致可以分为教 育内部制度和教育外部制度。但在 近几年 , 社会
收 稿 日期 : 0 2 9—1 2 0 2— 8
作者简介 : 李
晓(92 ) 女 , 18一 , 河南灵宝人 , 硕士 , 河南科技学院教科所教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职业教育 、 教育管理。

河 南科 技 学 院 学 报
带来 的结果 。 ( ) 口升 学制度 二 对 对 口升学 制度建 立之初 是为 了培 养职 业教 育师 资 , 后为渴 望继 续 升 学 的职 校 学 生带 来 了一 线希 其 望 , 使职业 教 育 的层 次 提 高 到 了本 科 水平 。但 国 也 家并没 有建立 完 善 的对 口升学 体 系 : 先 是规 定 了 首 对 口升 学 的 比例 为 5 , 无形 中加 大 了对 口生 的 % 这 学 习负担 ; 次是 没 有一 个 从 中等 到专 科 再 到本 科 其 的相互 衔接 自成 体 系 的职 业 教 育 系统 。 可 以说 , 对 口升学 制度在 带 给学 生 希 望 的 同时 , 把 学生 挤 上 又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一、档次制度
二、区域性因素
其次,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也包括区域性因素。

中国的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地区则没有这种资源。

要深入分析这种状况,我们要看看政府的财政投入,一般来说,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更多。

因此,这些地区的学校设施、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等都更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这就使得教育机会不平等变得更加明显。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江苏开放大学国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吸收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试验,落实国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社会调查(一)社会调查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

社会调查必须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基础上进行。

(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行政管理的了解,让学生接受行政管理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他们具有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

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了解,并为撰写毕业作业打下基础。

(三)社会调查应限定在江苏开大给出的定向选题内。

各级开大(电大)如有自定改革项目,应事先向教学部及教务处提交相关材料。

(四)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形式。

(五)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

参加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

字数不得少于2500字。

(六)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3学分。

但不得免修。

(七)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开大(电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八)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平等显现越发显著。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公平,制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教育工作,就深明教育是长久之计。

数千年来,教育制度历经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无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在欣慰着教育成果的同时,我们更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有悖于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并加以解决。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逐步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而社会的和谐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却依靠人民的思想观念,而人的思维来源于学习和实践,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亲历才能获得思维那么社会就无法进步,所以说大多数的思想都来源于借鉴千人的智慧,这就需要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在我国表现尤为严重,例如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的不平等,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平等;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不平等。

从教育制度因素出发分析这些不平等的现象及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方面,教育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国富民强的学科,其理论研究来源于教育实践,通过对我国教育不平等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形成新的教育学理论,并指导教育实践。

另一方面,教育的不平等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部分人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力,使教育事业不能形成“和谐”的局面,从而给部分人带来了损失,给社会埋下一定的隐患,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承人的潜力无法得以全面挖掘与发挥,这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中国教育的不平等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制度上消除不平等显现势在必行。

二、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现状(一)教育不平等的定义“平等”通常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受到相等的待遇,没有专断的特权。

“教育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相同、公平的待遇,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当然,教育平等并不一味要求绝对平均和完全相等,而是要求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出身和职业的人给予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二)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中国的教育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形式的问题。

下面列举出比较突出的集中教育不平等现象。

1、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农村学生数量上远远超过城市,然而农村教育经费及其短缺,平均水远远低于城市。

另一方面,优秀的年轻教师大都选择到城市工作而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农村落户,因此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年龄等的不合理。

2、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不平等。

按道理讲,既然都是为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那么所有的学校都应同样地以教育人才为目标。

然而“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这样的提法和做法颇令人费解。

“重点”是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

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们趋之若鹜,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这又造成了教育的另一种不平等,即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能够选择“好学校”,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

3、后进生与优等生教育不平等。

不同的孩子先天的智力状况不相等,有的孩子确实聪明,而有的孩子也的确反应迟钝一点。

但是大多数人智力相差无几,影响他们一生的往往是后天教育。

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接班人。

然而在很多学校,学习差的学生就被冠以“差生”的称号,成为老师批评和同学戏弄的对象,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和伤害;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被老师宠爱,被同学追捧,甚至还被老师开小灶,额外地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这就产生了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成绩好的更好,成绩差的更差。

4、传统教育与国际教育不平等。

所谓传统教育,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简称,时下亦称为“国学”。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诸多古典文献凝结了古人卓越的智慧,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虽然也有封建文化的糟粕,但更多的是值得传承和延续的财富。

然而国学教育却被忽视了,国外学校在学习《孙子兵法》、《天工开物》、《论语》的时候,我们的天之骄子却在背单词,而且从小学三年级一直背到博士阶段,这不能不说是极具讽刺性的现象。

此外,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三个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的广告,却难以找到“从《史记》探寻历史的真实”这样的字眼。

试问,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一生中用到外语的机会有多少,而脱离传统文化的可能又有多少?我们从答案中显然可以看到传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不平等。

5、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不平等。

1999年以来,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出台,使得全国的家长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普通高中,导致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而中专、技校、中职等职业学校招生严重不足。

同时不少学生和家长直接把考上大学与找到好工作、拥有美好未来直接画上等号。

根据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果来看,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或升学教育直接影响下,使教育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历为导向。

6、知识、素质和能力教育不平等。

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更要该是学习个人修养素质、锻炼各种能力的场所。

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必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无用人才,这个教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因此提出了素质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在新世纪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人才的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

但目前我国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发展仍然不平等,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仍然落后于知识教育。

三、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当前,中国教育制度中的不平等正深刻而广泛的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要想彻底消除不平等现象,还给人们一个公平的教育,必须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重点学校制度、教育资源分配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此外,中国教育制度的不公平还包括更广泛、更深入的内容,在本文不一一探讨。

(一)重点学校制度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培养尖子学生的国家重要教育基地,国家在经费投入、师资建没和招生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重点学校在权力、资源上更有获取的优势,更多地得到政府的支持。

重点学校制度设计之初的目的是为国家迅速地培养高端人才,这一目的在强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背景中被合理化。

重点学校的制度层层设置重点学校,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通过公共财政、教育政策等促进重点学校建设制度性地制造了学校等级,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

造成了学校的分化,也造成学生发展、学生身份的分化,更是造成了中国公共教育独有的以巨额高费择校的现象。

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选拔少数“尖子”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以精英主义为特征的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了竞争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竞争型教育结构,也导致了以“应试教育”为本的选拔尖子学生的学校教育目标。

(二)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在国家公共教育体系中,政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少数学校,而忽略多数非重点学校(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更多),通过国家政策和教育制度实行学校分层,造成等级化的学校教育体制,这是不公正的。

因为这种等级化的体制强化一些学校、班级和学生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占有,把多数学生纳人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把基础教育变成了“选材厂”。

大多数人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与教育权益是受剥夺的,是欠缺的,给他们的人格自尊造成打击,给他们的发展前景和生活前景造成严重影响,也给他们参与社会合作的意愿和能力造成贬抑。

因此,国家在教育制度设计上,不应当判断哪一类学生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从而给予更多的资源;不能判断哪一类型的教育更有价值,更值得投资。

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会导致教育和社会的不公正,从而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损害。

(三)考试与选拔制度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各种考试中,高考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然而高考制度同样导致了教育不平等,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高考加分制度。

从初衷来讲,加分政策是为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但制度本身对那些经济条件差、教育资源的缺乏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公平,加之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政策被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例如某市19名加分学生中竟有13名是“权势家庭子女”,此时不公平现象更佳严重。

二是高考与户籍挂钩。

全国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分,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相却不相同。

同样的成绩,由于户籍不同,一个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另一个只能进入二本。

为了选择名校,“高考移民”现象层出不穷,背后的不公平显然是罪魁祸首。

三是高考推荐保送制度。

一方面,被保送的学生几乎没有疑问可以进入大学,而未能被保送的大多数学生可能因为一次高考失误而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权力等因素在内,被保送的学生未必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甚至是成绩偏差的,这又给成绩好的学生带来了不公平待遇。

四、消除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基本思路不公平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公民平等地接受公共教育和提高素质,不利于社会公正的提高和教育公正的实现。

忽视社会公正和教育公正会对教育改革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使教育本身的道德危机增大,在社会上产生对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

教育公平是一定社会给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权利和发展状态,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正常流动,保证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消除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基本思路是改革不公平的教育制度。

(一)遵循教育权利公平原则1、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平等。

我国将九年义务制教育确定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起码的和最低的教育,接受基本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