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

合集下载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决策能力,这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大片领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先,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着眼于快速占领领土。

他们采取了闪电战的战略,即通过迅速的机动和集中兵力的方式,迅速攻击敌方要点,以达到迅速占领领土的目的。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利用空中力量对敌方要点进行打击,并迅速推进地面部队。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在波兰、法国等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占领大片领土。

其次,纳粹德国的决策层在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特勒作为纳粹德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亲自参与了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决策过程。

他通过与军事将领的密切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战略,如闪电战和空降战术。

同时,希特勒还通过集权化的决策体系,确保了军事战略的高效执行。

这种集权化的决策体系使得纳粹德国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将其迅速付诸实施。

此外,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还与其军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技术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例如,他们发展了具有强大火力的坦克和飞机,并将其应用于战场。

这些先进的军事技术为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在战场上获得优势。

然而,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们的战略过于依赖于快速占领领土,而忽视了长期战争的持久性。

这使得纳粹德国在苏联战场上遭遇了巨大的困难,无法快速取得胜利。

其次,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过于依赖于希特勒个人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导致了一系列决策上的失误,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错误判断。

最后,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忽视了对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了战争后期物资短缺的问题。

总之,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快速占领领土的战略和集权化的决策体系使得纳粹德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胜利。

1939_1945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_维尔纳_拉恩

1939_1945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_维尔纳_拉恩
一方面看到俄国战局初期的胜利, 一方面考虑到大西 洋具有威胁的发展情况, 海军领导人在 1941 年 7 月试图 使希特勒确信, 尽快将战争的重点放在同盎格鲁撒克逊海 军强国的斗争上。海战指挥部写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备忘 录, 对德国面临的风险和具有的能力进行了理智的分析, 并且根据马汉的理论阐述了欧洲大陆国家的窘境, 这样的
·战争史研究·
军事历史 1997 年第 4 期
1939~1945 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
〔德〕维尔纳·拉恩
编者按: 1997 年 2 月, 德国军事历史代表团来华访问, 本文系代表团团长、德国 军事历史研究局局长维尔纳·拉恩博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术研究所的讲演。
在 本世纪内, 德国 海军曾两次 试图在与两 个盎格 鲁撒克 逊海军强国的 争斗中进 行战略决战, 但 和 计划, 而且也 因为在海军 领导人 的战略 思想中存在缺 陷, 这些领导 人没有认识 到德国 的每一个 海军战略在整 个战略中所 受到的甚至 可以说 肯定要受到的自然局限。
军事历史 1997 年第 4 期
还在不 同程度上摇摆 不定: 希特勒 打算进行一 场短期 的、局限于 欧洲的战争, 不想通过一场激进的海上经济 战而失去与英国重新接近的希 望。与此相反, 海军领导 人在很 早的时候就从 下述考虑 出发: 德国海军 面临着 一场与 盎格鲁撒克逊 对手的长 期搏斗, 这场搏 斗的战 场和以后的决战必定主要是在大西洋进 行。
二、1939~1945 年同盎格鲁撒克逊 海军大国的对 抗
战的支柱 —— 潜艇和 飞机的 话, 随着对 英国生 死攸关 的海上运输能力的毁灭, 英国就会受到 决定性打击。
1939 年 9 月 3 日, 海军领导人清醒过来。海军必须
然而, 时至这时希特 勒和海 军领导 人的战 略思想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研究其海军发展战略,必须确定其对手。

德国海军在战前是否意识到其主要敌人包括了英国?这个无疑是肯定的,尽管德国对与英国的决战是犹豫的,并对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感到忧郁。

但是德英之间的战争显然是很难避免的,因为英国绝对不会坐视德国击败法国,而德国欲称霸欧陆则必须打败法国。

法国可以从地面进行攻击[也有可观的海上力量],而对于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无论当时德国海军抱有何种观点,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料到其对英国作战任务的艰巨性。

德国海军的建设显然必须针对英国。

但是德国海军至少在很早的时候是不能了解到必然会对英国开战。

当然这并不成其为理由。

因为英国封锁着德国进入大西洋的通道。

是对德国海军的命运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国家。

德国海军虽然能或多或少的考虑到对英国作战的任务。

其海军建设也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但是分配给海军的资源并不是很多。

这由于德国在一战后受到很大的限制,陆军需要扩大,空军则是从空白上重建,这样就使德国海军只能保持一个较小的规模以节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陆空军的需要。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德国海军采用何种战略最为有效?涉及到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建设,准备,战术等多个方面。

我认为基本只有二种建设方案:1,以潜艇舰队为主2,以水面舰队为主因为显然德国无法同时全面发展,那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周期,是并不符合德国既定规划的。

确定两种方案的建设,必须分析其用途和应用。

我们首先分析第一种以潜艇舰队为主的战略。

很多人认为潜艇战是德国海军唯一的出路,我们看到战前每年历次交付的潜艇的数量:1935年:14艘1936年:21艘1937年:1艘1938年:9艘1939年:18艘1940年:50艘1941年:199艘1942年:237艘1943年:284艘1944年:229艘1945年:91艘德国潜艇战时损失数量为:1939年:9艘1940年:24艘1941年:35艘1942年:86艘1943年:242艘1944年:252艘1945年:120艘实际能作战的数量比上面的更少,即使按邓尼茨的说法,这些数量仅仅只能刺一下英国,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英国舰船每月被击沉的吨位量,才能迫使英国求和。

历史学研究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

历史学研究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

历史学研究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二战期间,各个参战国家在战略与战术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争夺胜利。

本文将对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背景介绍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各个参战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力图在战场上获得优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各国在战略层面上的表现。

二、军事战略分析1. 德国军事战略德国采用了闪电战战略,即快速突破敌方防御、迅速推进进攻的方式。

他们通过装甲部队、空中力量和快速机械化部队的协同作战,迅速占领敌方要点,并围歼敌军。

这种战略在波兰、法国等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英国军事战略英国采用了坚守防线的战略,并依靠海上力量进行远程封锁和打击。

他们主要在达达尼尔海峡等要点设立了高效的防线,并依靠他们强大的海军力量,封锁了来自德国的威胁。

3. 美国军事战略美国采用了全面战略,即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多线作战,有效压制敌方势力。

他们通过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利用航空母舰实施远程打击,以及对敌方制造经济和资源的困扰,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战术实践分析除了战略层面的研究,各国在战术层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与实践。

1. 德国战术实践德国在战术层面上实施了多项有效的战术。

例如,他们发展了空降兵部队,并通过使用滑翔机进行突袭,成功占领了荷兰的要点。

此外,德国还在坦克战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装甲集团的集中和迅速突击,取得了多个重要战役的胜利。

2. 英国战术实践英国在二战期间采用了多种战术来应对德军的进攻。

例如,在英格兰南部防线上,他们发展了利用地形和气候条件进行防御的战术,并成功抵挡了德军的入侵。

此外,英国还在反潜战术、轰炸机编队和特种作战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3. 美国战术实践美国在二战期间通过实施多种战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例如,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采用了“空中堆积”战术,成功摧毁了日本的航空母舰,保护了太平洋航线的安全。

二战的战术与战略

二战的战术与战略

二战的战术与战略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国超过70个,对世界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战的战术和战略在战争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采用的战术和战略,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海上战术与战略海上战术在二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德国使用了潜艇战术,通过潜艇封锁了大西洋航线,给盟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困扰。

同时,盟军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造护航舰队、使用雷达技术等,最终击败了德国的潜艇战术。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采取了岛屿跳跃战略,通过占领关键岛屿逼近日本本土,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二、空中战术与战略空中战术在二战中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德国的闪电战战术,在短时间内通过空中优势迅速占领敌方地区。

这种战术在早期的二战中取得了许多胜利,但最终因为后勤和战争目标的错位而失败。

盟军则采用了战略轰炸战术,通过对德国和日本的重要城市进行持续轰炸,削弱其战争潜力和士气。

这种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敌方的能力,为盟军在地面上取得了优势。

三、地面战术与战略地面战术和战略在二战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德国在西线战场采用了机动战术,通过集中兵力、突破敌方防线并迅速穿插作战来取得胜利。

而苏联则运用了深入作战战略,通过大规模对敌方的持续进攻,逐渐削弱德军的战斗力量。

同时,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这些都是在地面战争中对战术和战略的成功应用。

战争战术和战略的选择与背后的原因密切相关。

一方面,诸如科技的发展、兵器装备的更新等因素影响了战争的战术选择;另一方面,作战指挥官的能力、战略思维的完备性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在二战中,军事思想的碰撞和创新推动了战争策略的不断演进,为战争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之,二战的战术和战略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海上战术、空中战术和地面战术在其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

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

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在二战期间,各个交战国家都采取了复杂而巧妙的战略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

这些战略决策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的胜负。

本文将就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1. 攻势战略与防御战略在二战期间,各交战国家对于攻势战略和防御战略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应用。

例如,德国通过闪电战的战术,快速攻占了波兰、法国等国家,展示了强大的攻势能力。

而苏联则以顽强的防御战略,成功击退了德国东线进攻,最终逆转了整个战局。

2. 海上战略海上战略在二战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例如,日本通过奇袭珍珠港,试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以确保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

然而,这一失败的行动进一步激怒了美国,导致了它加入了二战,并通过实施海上封锁战略,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3. 空中战略空中战略成为二战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例如,英国皇家空军的“雄狮行动”有效地抵抗了德国的空袭,为拯救英国提供了宝贵时间。

而随着战争进展,盟军的战略轰炸行动也对德国的军事工业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4. 统合作战战略二战期间,各个战争参与国逐渐认识到统合作战的重要性,开始进行联合行动来共同应对敌人。

例如,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实施了大规模的空降和海上登陆行动,以夺回欧洲大陆。

而苏联、美国和英国等国的合作也使得对德国的背后战线形成了有效的牵制,最终导致德国战败。

5. 间谍与情报战略在二战期间,间谍与情报活动成为各个交战国得以了解敌方意图和计划的重要手段。

例如,盟军通过破译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获取了德军的宝贵情报,为盟军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6. 经济战略在二战期间,经济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美国通过实施军事物资援助计划向盟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有效地支持了二战的持久战争。

而德国的战略资源高度依赖于对外掠夺和迅速扩张的战略,使其在战后经济崩溃。

总结起来,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复杂的局势,各个交战国家通过制定并实施不同的战略来争取胜利。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海上封锁是在二战期间,各大国为了限制敌国的经济力量和资源供给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手段。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在战争的发展过程中变得越发重要,对于决定战局的胜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就二战期间各大国实施的海上封锁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德国的海上封锁策略在二战初期,德国希望通过战争封锁英国,以短时间内迫使英国投降。

因此,德国实施了潜艇战略,并在大西洋上设置了“狼群”封锁英国的主要航线。

德国的潜艇战略成功地瘫痪了英国的商业航运,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和补给不足。

然而,随着英国在技术上的改进和护航船队的建立,德国的封锁策略逐渐受到了限制,并最终未能实现战略目标。

二、英国的反封锁战略面对德国的封锁战略,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首先,英国加强了剿灭德国潜艇的力量,提高了船只的护航能力。

其次,英国积极寻找替代供给源,与美国和其他中立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并通过陆地线路运输来弥补海上封锁的影响。

这些努力使得英国能够坚持下来,并在1943年成功封锁并迫使德国投降。

三、美国的海上封锁战略随着二战的进展,美国逐渐加入了欧洲战场。

为了限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力量,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海上封锁。

美国通过太平洋舰队和岛屿的占领,控制了日本的周边海域,并对重要航线实施封锁。

封锁使得日本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丧失了持续作战所需的资源,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投降。

四、苏联的封锁战略苏联在二战中也采取了海上封锁战略。

苏联在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建立了重要的运输航线,并由英国和美国提供护卫舰队。

通过这条航线,苏联获得了来自西方的物资支援,对于其战争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苏联还通过在波罗的海建立封锁线,限制了德国的石油供给,对于德国的东线作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二战中的海上封锁在战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的潜艇战略对英国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但随着英国的反制措施和护航船队的建立,德国的封锁计划最终失败。

美国和苏联在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封锁战略使得日本和德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

而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的军事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二战中的军事战略进行分析,以了解各方对战争的规划和执行。

一、德国的闪击战德国率先在二战中采用了闪击战的军事战略,这种战略以高效、快速的移动、突袭为特点,旨在迅速击败敌人并占领重要目标。

德国运用机械化部队和空军,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等战役中迅速取得了胜利。

这种战略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迅猛的攻击和集中兵力,使得敌人无法有效抵抗。

二、苏联的持久战苏联采取的是持久战的军事战略,他们注重长期坚守和消耗敌人的战略目标。

苏联通过采取策略性撤退、阻止德军快速占领重要城市,迫使敌人在冬季战争中面临严重困境。

同时,苏联还运用人海战术,消耗敌军兵力。

这种持久战战略最终使得苏联成功地扭转了局势,并对纳粹德国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攻击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区,美国采取了夺取太平洋岛屿的军事战略。

美国通过对关岛、塞班岛等岛屿的夺取,逐渐逼近日本本土。

这种战略使得美国获取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并在最后攻打日本本土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日本的袭击战略日本在二战初期采取了大胆的袭击战略,以尽快摧毁敌人海军为目标。

日本通过对珍珠港的袭击、马来亚半岛的占领等行动,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的袭击战略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被美国击败。

五、英国的防御战略英国在二战初期主要采取了防御战略,以保护自己的本土为首要任务。

英国通过在海上进行封锁,遏制德国的进攻,并在战争进程中逐渐恢复和加强其军事实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逐渐转变战略,成为盟军进攻欧洲的重要力量。

六、总结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多种多样,各方根据自身情况和战争进展制定相应的战略。

德国的闪击战、苏联的持久战、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攻击、日本的袭击战略以及英国的防御战略都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二战是二十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涉及到全球各个地区和国家。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参战国都采取了不同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以争夺战争的胜利。

本文将对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进行分析,以展示不同国家和战斗团队的策略思想和实际行动。

在整个二战期间,军事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争夺地理优势,摧毁敌方军力并控制战局。

参战国家根据自身国家的利益和情报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 德国的闪击战略:德国在二战初期采用了闪击战略,也被称为“闪电战”或“装甲战”。

该战略强调速度和机动性,通过集中兵力和快速推进,迅速突破敌方防线并围歼敌军。

德国在波兰、法国和苏联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战术,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大片领土。

然而,这种战略在与苏联的战争中发生了转折,德军遭遇了苏联壮大的抵抗力量和恶劣的冬季条件。

2. 英国的远程轰炸战略:英国采用了远程轰炸战略来对抗德国的空袭威胁。

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机通过进行长程轰炸任务,试图削弱德国的军事产能和士气。

其中最有名的行动是1940年的“英国远征军撤退行动”,这是英国向法国发送军队的同时,也进行着大规模的空中支援行动。

3. 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战略:美国军队采用了太平洋岛屿战略,以追求对日本的全面胜利。

该战略包括两个重要的军事行动:岛屿跳跃战术和以空中力量为主导的战争。

美国通过在太平洋地区陆续占领岛屿,向日本本土推进,最终通过太平洋战役获得胜利。

除了整体战略,二战期间还发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战术。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战术例子:1. 德国的闪电战术:德国军队实施了闪电战术,通过集中兵力并以装甲部队为核心,快速推进并迅速突破敌方防线。

这种战术要求快速行动和精确的协调,因此使用了新型的武器和通信设备。

闪电战术的成功在于快速而意外的攻击,使敌人陷入混乱。

2. 英国的雷达战术:英国在二战期间使用了雷达技术来追踪和拦截德国的空袭。

这种战术可以提前发现敌方飞机的入侵,并迅速调动防御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进攻战术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进攻战术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进攻战术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一次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进攻战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进攻战术二战前期,德国凭借自己的战术和装备称霸整个欧洲,英法联军在德军的进攻中匆忙撤退,苏联人死在德军手中的也有几百万。

当时的德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的状态。

那么二战德军战术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二战时,最出名的战术就是德军的闪电战。

这个战术的出台为人员不足的德国弥补了弱点。

因为机械化战争,损耗的人员极少,但是威力又极大。

在希特勒宣布开战时,首当其冲的就是邻国波兰。

德军用坦克部队开路,将武器落后,设备缺乏的波兰打得措手不及并且毫无还手之力。

之后德军再用空军部队扫射,将地上的波兰士兵打得人仰马翻。

最后是坐在摩托车上的德军部队正式进攻,将残留的波兰部队清理干净。

二战德军战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损耗少,威力大和速度快。

因为这些部队都是机械化部队,不会有以前部队疲劳的现象出现,所以大大提高了德军的武力值。

而机械化部队所使出的威力是无法通过人力抵抗的。

当坦克、飞机和摩托等部队出现时,拿着大刀,长枪等落后武器的波兰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而速度快这一点,能够让德国的进攻对象没有防备。

毕竟在这之前是没有人用过这种战术,所以没有人能想象这个速度。

德军利用这个战术,用一个月的时间拿下了波兰,入侵丹麦和挪威时,丹麦当天就投降。

之后的荷兰只坚持了4天,挪威坚持了1个月半,比利时坚持了20几天,法国坚持了9天,南斯拉夫坚持了8天,希腊坚持了23天。

这些国家并不都是弱国,但是最后却都被德国迅速占领,足以见证这个战术的厉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军的表现二战英军的表现尚佳。

英国一开始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这导致德军前期的征服之路异常顺利。

德国入侵波兰,英国才宣布对德作战。

德国占领法国后,整个欧洲只剩下英国没有落入纳粹之手。

二战德国海军的悲剧

二战德国海军的悲剧

二战德国海军的“悲剧”一提起二战中的德国海军,我们马上就可以想到“狼群”战术,在大海上游弋寻找自己的“猎物”,还有那“幽灵”般的装甲袭击舰,时刻准备着对敌人发动袭击,我们也可以提出大量的U艇王牌:京特?魏茨恩、约阿希姆?舍普克、奥托?克雷齐默尔、还有大量有名的水面舰艇:德意志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还有“狼王”卡尔?邓尼茨,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舰长汉斯?朗司多夫、德意志号舰长保罗?文纳克……但我们仅仅看到无数的王牌和优秀的将领却没有看到德国海军的”硬伤“,也就是这些硬伤才导致了德国海军的”悲剧“命运。

在海军作战学说中,基本分为三大学说,分别是:海上基地打击学说、存在舰队学说和航路截断学说。

他们的代表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和德国。

海上基地打击学说能够产生优良的航母集群,是典型的攻击型海军;存在舰队学说能够产生大量的优秀的中小水面舰艇,主要是防御性海军;航路截断学说简单说来就是海上破交战,能够产生优良的水下舰艇。

在二战中,各种兵种大量融合,协同作战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单独的军种很难完成作战任务,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海战已经不在是巨舰大炮的时代,战列舰已经成为了过去,尤其是美日“马里亚那”海战更是成为了战列舰的“悲歌”,在超视距战和海军航空兵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海战的主流,仅仅依靠一种单一的作战学说和单一军种,已经很难适应当时的环境,而德国海军恰恰就是拥有这样的“硬伤”!其实也不能怨德国海军,而是德国海军其独特性导致的。

由地理上看,德国处于欧洲十字路口上,两面皆有强敌,这就导致了德国军事学说一直领先于各国,而且以陆军为主,海军一直是不受重视的军种,唯一相对强大的时期应该是一战中的“公海舰队”。

1935年英德两国签定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舰队总吨位不得超过英国35%,德国潜艇吨位不得超过英国45%,这实际上就把《凡尔塞和约》的束缚解除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终于可以打造一只“公海舰队”了,重温帝国的海洋之梦。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变革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变革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变革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烈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争,也是军事战略与战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军队为了取得胜利,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和条件。

首先,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战争初期,德军采取了闪电战的战略,以快速且集中的军事力量突破敌人的防线,实施迅速的战略包围,并利用空中力量进行战略轰炸。

这种迅速攻击的战略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迅速地击败了波兰、法国等国家。

然而,在苏联战场上,德军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和致命的道路延伸,最终导致德国军队在东线的失败。

面对德军的闪电战战略,盟军开始采取了更加防守的战略,以减少损失并迫使德国军队消耗战斗力。

英国实施了“不怕牺牲、让敌人来”、“保持战斗,等待援助”等战略,以酿成德军的失败。

此外,美国在参战后,也采取了岛屿战略,以占领和固守一系列岛屿,逐步靠近日本本土,并利用空中力量进行战略轰炸。

其次,在二战期间,战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随着机械化和科技的进步,战斗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火炮、坦克和飞机的使用成为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得到普遍的应用,以往的战术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在陆地战斗中,由于坦克的出现,机械化战争成为新的战斗方式,集中的火力和快速机动的特点极大提高了战斗效率。

盟军开始采用坦克编队相互支援的战术,通过机动和集中火力,迅速突破德军的防线。

此外,德国军队也在战争初期采用了机械化的战术,使得德军取得了重大的军事突破。

空中战争也成为二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飞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空中力量不仅可以促进战役的胜利,还可以直接影响战略的决策。

英国皇家空军在“不列颠防线”中成功击退了德军的空袭,并使得德军进行了萨克森伯爵的空战,成为空中战争中的经典之战。

而美国则在太平洋战场上,利用飞机进行海岛的占领,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二战期间还见证了现代海战战术的发展。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冲突的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就二战中的军事战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全面战争的爆发二战爆发之初,欧洲战场的军事战略非常重要。

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战略(Blitzkrieg)成为德国对抗盟军的重要手段。

闪电战战略通过运用坦克、飞机和快速机动军队,在短时间内突破敌军防线,实施迅速而有效的进攻。

这种战略打破了传统的防线阻击战术,给德国带来了许多胜利。

2. 兵力优势与地理优势的作用在太平洋战场,日本军事战略注重依靠兵力和地理优势。

日本军队利用其精锐的海军和空军,以及在太平洋地区布局的军事基地,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实施了太平洋扩张政策,并进行了对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

然而,随着美国等国家的参战,日本的战略优势逐渐丧失,最终导致了日本的失败。

3. 盟军的战略合作在盟军方面,军事战略的成功与否与盟军国家之间的有效合作密切相关。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协同行动,共同对抗轴心国。

例如,美国和英国发起了“欧洲第二战场”的重要战役,如诺曼底登陆。

此外,苏联军队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通过实施集团军战略和战役的大规模进攻,最终推动了纳粹德国的失败。

4. 新技术的应用二战中的军事战略还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例如,飞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空中优势成为占领战场的关键。

此外,核武器的使用也给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恐怖,并且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5. 战役与战略的相互关系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个战役,战略层面的决策与局部战役相互影响。

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纳粹德国在这场战役中的失败为苏联提供了机会去反攻德军,并最终对德国形成压力。

综上所述,二战中的军事战略涉及到全面战争的爆发、兵力优势与地理优势的作用、盟军的战略合作、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战役与战略的相互关系等多个方面。

这些军事战略对于冲突的起因、战争的发展以及最终的结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盟军对德国的战略打击

盟军对德国的战略打击

盟军对德国的战略打击1941年至1945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对德国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打击,为最终战胜纳粹德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盟军对德国的战略打击,包括空中打击、陆上打击和海上打击三个方面。

一、空中打击盟军的空中打击是对德国的主要战略手段之一。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陆续加强了对德国境内的轰炸行动。

1942年,英国皇家空军在柏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夜间轰炸,这创造了盟军对德国策略的新纪录。

此后,美国陆军航空队加入战斗,增强了盟军的空中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盟军空中打击逐渐由夜间轰炸转向白天精准轰炸。

1943年至1945年期间,盟军空军在欧洲战场进行了一系列高度破坏性的空袭,摧毁了德国的工业设施和交通枢纽,致使德国的战争生产和物资供应遭受重大打击。

二、陆上打击盟军的陆上打击是对德国战略打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欧洲战场,盟军利用陆军的优势,对德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进攻和压制。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打开了反攻纳粹德国的大门。

这次登陆行动是二战中最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之一,标志着盟军对德军的重大打击。

随后,盟军展开了一系列进攻行动,包括市场花园行动、绿色行动等,最终将德国军队逐步逼入死角。

盟军的陆上打击不仅仅是指军事行动,还包括了积极的战略宣传。

盟军通过宣传手段鼓舞了士气,加强了人们的抵抗意识,对德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海上打击盟军的海上打击是对德国战略打击的第三个重要方面。

盟军通过对德国沿海港口和海军基地的封锁和轰炸,限制了德国的海上运输和海军力量。

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通过在北大西洋的护航行动,对德国潜艇发动了有力的打击。

盟军的封锁行动使得德国无法有效地向其海外殖民地输送物资和人员,造成了德国的物资短缺和装备不足。

同时,盟军利用集中火力优势,对德国海军和沿海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打击。

例如,1942年,英国皇家海军发动了对德国的达古斯塔行动,摧毁了德国海军的重要战舰,进一步削弱了德国的海军实力。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指挥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指挥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指挥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通过采用不同的军事战略与指挥,展开激烈的对抗。

本文将对二战中几个关键的军事战略与指挥进行探讨。

一. 德国的闪电战二战爆发初期,德国采用了一种被称为“闪电战”的军事战略与指挥。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以速度和机动性取胜,通过迅速的突破和包抄敌军,实施快速歼灭。

例如,德军在波兰战役中迅速攻克波兰,证明了这种战略的有效性。

而德军在西线战役中,通过闪电战迅速攻占法国,使世界震惊。

二. 英国的防御战略面对德国的闪电战,英国采取了一种相对保守的战略,即防御战略。

英国意识到自己在陆军兵力和装备上的劣势,因此将主要力量放在了海军和空军方面。

英国通过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空中压制,成功抵挡了德国的进攻,保卫了本土。

三. 美国的岛屿扩张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采取了一种名为“岛屿扩张”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夺取战略要地的岛屿,逐渐向日本本土进攻。

美军通过对关岛、硫磺岛等的攻占,最终实施了对日本的本土空袭和登陆作战,成功结束了太平洋战争。

四. 苏联的人海战术在东线战场上,苏联采用了一种被称为“人海战术”的军事战略。

由于苏联兵力庞大,他们通过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和物资投入,实施了连绵不断的反攻。

苏联通过将大量士兵和装备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突破和歼灭,最终成功解放了苏联境内的大部分领土,对德国产生了巨大压力。

五. 指挥者的角色在二战中,优秀的指挥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德国的隆美尔将总体战略转变为阻止敌军的推进并迅速反击,确保了德军的胜利。

而英国的蒙哥马利、美国的艾森豪威尔以及苏联的朱可夫等指挥官也在各自的战场上展现出过人的指挥才能。

总结: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指挥影响了战争的胜负。

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战略,根据自身实力和敌我对比,选择适合的战术。

而指挥者的判断力、决策能力和指挥艺术也对战局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指挥的研究与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军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纳粹德国的军备竞赛与军事战略

纳粹德国的军备竞赛与军事战略

纳粹德国的军备竞赛与军事战略纳粹德国在二战爆发前夕,通过军备竞赛不断加强其军事实力,同时发展了独特的军事战略,为德国在战争中取得初期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的军备竞赛与军事战略,以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

一、军备竞赛纳粹德国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积极通过大规模的军备竞赛来扩张其军事实力。

这一军备竞赛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方面的竞争。

1. 陆军方面:纳粹德国重视反坦克和反步兵的能力,大力发展装甲兵和工程兵。

他们采取了全力推行闪电战术的方式,即突然快速地攻击敌军要害部位,迅速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

这种战术要求快速机动、火力强大的装备支持,因此纳粹德国加大了装甲兵的研发和生产,并配备了先进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等装备。

2. 海军方面:纳粹德国海军计划通过扩充海军实力,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并建立强大的近海霸权。

纳粹德国优先发展潜艇部队,他们研发了具有先进技术的U型潜艇,并采用了狼群战术,即多艘潜艇同时袭击敌方舰队,提高了海军的作战效果。

3. 空军方面:纳粹德国将空军作为其军备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大力发展轰炸机和战斗机,并通过著名的斯图卡空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同时,纳粹德国实施了波利斯特计划,提高了飞机制造业的产能,确保了足够的飞机供应。

二、军事战略纳粹德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策略,这些策略使他们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1. 闪电战略:纳粹德国强调快速机动、迅速突袭的战术,即闪电战略。

他们在波兰、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战争中,都采取了快速突袭的战术,通过迅速攻占关键地区,削弱敌军的战斗意志。

2. 空中优势战略:纳粹德国注重在战争初期获得空中优势,并尽可能摧毁敌方的空军力量。

他们通过对敌方空军基地的突袭和多机协同作战,早期取得了空中优势,从而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援和保护。

3. 形成包围战略:纳粹德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形成包围的战略,即通过快速机动和合理部署,将敌军迅速包围,阻断其补给线,并压缩其作战空间。

二战中的反潜战与海上封锁

二战中的反潜战与海上封锁

二战中的反潜战与海上封锁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涉及到全球各地的冲突。

除了陆地战争和空中战斗,海上战争也是二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反潜战与海上封锁是海战中的重要战略和战术。

在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是主要的海上势力。

德国的潜艇部队以其强大的战斗力和隐蔽性而闻名,而日本的海军则拥有庞大的舰队。

为了打破敌方的海上封锁,保障自己的物资运输线,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来进行反潜战。

反潜战是指针对潜艇进行的战斗行动。

潜艇的出现给海上航行的船只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为潜艇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并进行袭击。

为了对抗潜艇,各国采取了多种策略和技术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反潜舰艇和反潜飞机进行搜索和打击。

反潜舰艇通常配备有声纳设备,可以侦测到潜艇发出的声音,并通过深水炸弹等武器进行攻击。

反潜飞机则可以从空中搜索并进行打击,利用水雷和深水炸弹等武器摧毁潜艇。

海上封锁是指通过封锁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来削弱其经济和军事力量。

在二战中,海上封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封锁敌方的港口和航道,可以阻止敌方的物资运输和军事补给。

这不仅削弱了敌方的战斗力,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为了实施海上封锁,各国采取了多种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是布设水雷和潜艇封锁线,以及利用巡逻舰艇和飞机进行监视和拦截。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手段,如使用磁性水雷来破坏敌方舰艇的航行设备。

二战中的反潜战与海上封锁不仅在战略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潜战的胜利可以保障物资运输线的畅通,维持战争的持续进行。

而海上封锁则可以削弱敌方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为最终的胜利打下基础。

然而,反潜战与海上封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潜艇的隐蔽性和机动性使其很难被侦测和打击。

而且,潜艇的攻击力也非常强大,可以对船只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海上封锁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来实施,而且容易受到天气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因此,反潜战和海上封锁需要各国在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努力。

历史知识点二战期间的战略决策

历史知识点二战期间的战略决策

历史知识点二战期间的战略决策在二战期间,战略决策是各国领导人和军事指挥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这些决策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展和最终的结果。

本文将回顾二战期间的一些关键战略决策,并分析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第一次战略决策是德国的闪电战战术,也被称为“布雷基亚战术”或“机械化战争”。

这一战术背后的思想是通过迅速的机动和集中兵力,快速突破敌人的防线,并迅速占领战略要地。

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们意识到,通过机械化部队的高速行军和集中火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击溃敌人。

这种战术首次在波兰战役中得到采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

之后,德国将它应用于西方战线和苏联战线,一度压倒了盟军和苏联的抵抗。

而苏联方面,斯大林采取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战略决策,即实行“焦土政策”。

当纳粹德军入侵苏联时,斯大林下令实行“焦土政策”,这意味着在纳粹军队接近前线时,将有关地区的所有可用资源都摧毁,以削弱敌人的后勤补给并减少进一步占领的价值。

虽然这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破坏,但它确保了苏联军队撤退时敌人无法从占领的区域中获取太多资源。

这一战略的效果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得到了验证,苏联成功击退了纳粹德军的进攻。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采取了“岛屿跳跃”战略。

考虑到日本军队在太平洋地区的强大防御体系,美国决定避免直接进攻强大的据点,而选择跳过一些岛屿,选择攻击日本占领的相对薄弱目标。

这使得美国可以快速推进,获取重要的战略基地,并进一步削弱日本的军事实力。

这一策略的一个例子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突袭行动。

通过这种方式,美国最终迫使日本投降,并结束了战争。

另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是盟军在欧洲实施的诺曼底登陆,也被称为“D日”。

这一决策由盟军最高指挥官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领导。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在欧洲西线重新夺回领土的决定性决策。

通过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盟军成功地打开了第二战场,分散了德国军队的注意力,并为进一步的盟军进攻提供了突破口。

二战海军思想

二战海军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海军军事思想概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海战场中,参战各方的海军规模不尽相同,海军的历史长短也不相等,海军的主要武器装备也有差异,他们在战争中所执行的海军战略也有较大的区别。

具体说来,美国海军、日本海军和德国海军同属于远洋进攻型的;英国海军属于区域防御型的;意大利海军属于区域进攻型的。

但是由于各国海军受到本国在二战中军事战略、武器装备的水平和所处的战略地位的限制,因此,即使是执行同一类型海军战略的国家,在海军作战指导思想、海军兵力运用等方面也不尽一致。

在二战前,马汉的大舰巨炮舰队决战思想一直在美国海军占统治地位。

当美国海军筹划着如何对付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时,几乎一致认为航空母舰将是对日本作战的主要兵力。

随着太平洋海战的进程,美国海军作战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在继承马汉的海军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马汉的海军理论。

提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上编队取代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编队。

在实战中,美国海军创造了“多艘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战术,既可以增强舰队的攻击能力,又可以提高航空母舰的自身防御能力。

在承认夺取制海权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夺取海战场的制空权是掌握制海权的前提。

美国海军既接受了马汉的关于“交通线决定战争”的思想的有益部分,又纠正了马汉片面贬低袭击商船作战的观点。

在二战海战中,美国海军积极投入了反对德国“狼群战术”的反潜作战;在太平洋战场,一方面努力确保己方的海上交通安全,另一方面积极破坏日本的海上交通线。

美国海军还继承了马汉关于“几乎所有的海战胜利都收效于敌国的海岸之上”的思想,在二战海战中进行了大量的两栖作战的实践,创立并完善了两栖作战的理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两栖作战思想。

正是由于美国海军在二战中的上述理论和实践,从而使美国海军在二战海战中逐步形成了决战制海、保交破交、岛屿争夺这三种作战思想鼎足而立的局面,也成为美国海军在二战中海军战略的三大支柱。

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执行着远洋进攻战略,其海军在整个武装力量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海狮计划

德国海狮计划

德国海狮计划德国海狮计划(Operation Sea Lion)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定的一项计划,旨在对英国发动全面的海上和空中进攻,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以侵占英国并迫使其投降。

该计划被认为是德国对英国实施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然而最终并未得逞。

德国海狮计划的制定始于1940年7月,当时纳粹德国已经成功地占领了法国。

希特勒认为,英国是其在西欧的最后一个主要敌人,如果能够击败英国,将有望实现对整个欧洲的统治。

因此,希特勒下令制定了海狮计划,并计划在1940年夏季对英国进行进攻。

海狮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德国需要确保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以便让德军的登陆舰队顺利通过。

其次,德军需要在英国南部海岸建立起足够的登陆基地,以便在登陆后迅速建立防御工事和供给线。

最后,德军需要通过大规模的空袭和海上炮击,削弱英国的军事力量和民用设施,为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德国海狮计划最终未能实施。

一方面,英国皇家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成功击退了德军的空袭。

另一方面,英国海军的存在使得德军难以确保对英吉利海峡的控制。

此外,德军在准备登陆作战时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登陆舰队的不足、缺乏足够的登陆基地以及对英国的防御力量被低估等问题。

最终,由于种种原因,德国海狮计划被迫取消。

希特勒转而将注意力转向东线,准备对苏联发动进攻。

德国海狮计划的失败标志着纳粹德国无法通过海上进攻来迫使英国投降,也为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抵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总的来说,德国海狮计划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尽管最终未能得逞,但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计划的失败也凸显了德国在海上和空中进攻方面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为后来的战争进程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研究其海军发展战略,必须确定其对手。

德国海军在战前是否意识到其主要敌人包括了英国?这个无疑是肯定的,尽管德国对与英国的决战是犹豫的,并对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感到忧郁。

但是德英之间的战争显然是很难避免的,因为英国绝对不会坐视德国击败法国,而德国欲称霸欧陆则必须打败法国。

法国可以从地面进行攻击[也有可观的海上力量],而对于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无论当时德国海军抱有何种观点,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料到其对英国作战任务的艰巨性。

德国海军的建设显然必须针对英国。

但是德国海军至少在很早的时候是不能了解到必然会对英国开战。

当然这并不成其为理由。

因为英国封锁着德国进入大西洋的通道。

是对德国海军的命运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国家。

德国海军虽然能或多或少的考虑到对英国作战的任务。

其海军建设也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但是分配给海军的资源并不是很多。

这由于德国在一战后受到很大的限制,陆军需要扩大,空军则是从空白上重建,这样就使德国海军只能保持一个较小的规模以节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陆空军的需要。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德国海军采用何种战略最为有效?涉及到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建设,准备,战术等多个方面。

我认为基本只有二种建设方案:1,以潜艇舰队为主2,以水面舰队为主因为显然德国无法同时全面发展,那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周期,是并不符合德国既定规划的。

确定两种方案的建设,必须分析其用途和应用。

我们首先分析第一种以潜艇舰队为主的战略。

很多人认为潜艇战是德国海军唯一的出路,我们看到战前每年历次交付的潜艇的数量:1935年:14艘1936年:21艘1937年:1艘1938年:9艘1939年:18艘1940年:50艘1941年:199艘1942年:237艘1943年:284艘1944年:229艘1945年:91艘德国潜艇战时损失数量为:1939年:9艘1940年:24艘1941年:35艘1942年:86艘1943年:242艘1944年:252艘1945年:120艘实际能作战的数量比上面的更少,即使按邓尼茨的说法,这些数量仅仅只能刺一下英国,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英国舰船每月被击沉的吨位量,才能迫使英国求和。

必须注意到的是潜艇战的目的是迫使敌人求和,潜艇不能征服敌人,它始终是一种间接手段,不是直接手段。

德国潜艇在同敌方舰船的作战中取得了下述得到盟国方面证实的战果(包括水雷击沉的):型号击沉受伤舰队航空母舰 3 --护航航空母舰 3 2战列舰 2 3轻型巡洋舰 5 6布雷巡洋舰 1 1驱逐舰34 11护航驱逐舰18 13护卫舰 2 4小型护卫舰26 3小型护航舰13 4远洋探雷舰10 --潜艇9 --海岸猎潜艇 3 --炮艇 1 --快艇,扫雷艇 3 1登陆舰艇13 --仓库船 2 --海上飞机供应舰 1 --总计149 48另外,德国潜艇共击沉2882艘商船,计14408422总吨位;击伤264艘商船,计1989703总吨位。

潜艇既不能大量的消灭敌人的军队,也不能占领敌人的国土,只能对抵抗意志进行打击[对商船的攻击是破坏对方的物质供应,其目的是摧毁抵抗意志。

]。

虽然摧毁抵抗意志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潜艇战对一个依赖海洋补给的国家确实是严重的威胁。

但是缺乏补给能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必须是缺乏能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仅仅丧失作战能力是不够的。

只要敌人还能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时,是不会求和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也存在时间上的问题,潜艇战不可能迅速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即无法速战。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英国到了最后不能支持下去的情况的时候,美国一定会加大支持,事实上一开始美国就已经在进行支持中。

美国是不会看着英国慢慢被困死的,而且敌人的海军至少也能保障基本物资运送到本土,不可能被潜艇完全切断物资补给。

“如果敌人如我所预料的那样采取了护航编队,那么我方在前线至少需要300艘潜艇,才能实施卓有成效的经济战。

这300艘潜艇中,100艘应在船厂检修和让艇员休息,100艘往返于战区的途中,另外100艘在战区作战。

我坚信,这样多的潜艇一定能取得经济战的胜利。

”“战前邓尼茨已经估计到,假如我们采用全球性护航编队的话,德国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将需要300艘潜艇。

他至少对护航编队的作用没有估计错。

”英国很显然不可能不采用护航编队,按照邓尼茨的说法那样也需要300艘潜艇,德国面临着陆地上的主要敌人,所以陆空军必然不能削弱,事实上德国陆空军的力量还发展的不够,不能分配海军更多的力量的。

仅仅靠海军自己被分配的资源也难以拥有足够数量的潜艇。

而且如果缺乏水面舰队,就不能拿下挪威,那对德国的整体战略将是更加的不利。

所以,德国首先的资源不够建立庞大的潜艇部队。

如果按照邓尼茨的想法,德国以潜艇为最优先的方案,以牺牲陆空军的发展来建设潜艇部队无疑是舍本求末的。

那德国更无希望去赢得战争。

其次,即使有接近该数量的潜艇,是否可以使英国丧失抵抗意志也令人怀疑。

在美国参加战争前迫使英国投降的可能性也是不高的,因为时间太短,潜艇战难以发挥持久消耗吨位的决定性意义。

即使英国的新增加的吨位少于被击沉的吨位,即使英国的总吨位在不断下降,要达到迫使英国求和的目的也是太遥远的事情。

所以,英国也不可能因为短期的潜艇战就饿死,困死。

即便被严重的削弱了战斗力。

但是德国依然没能力登陆,就一定需要长时间的潜艇战来达到上面的目的,但是从实际上看来德国能利用的时间很显然是不足够的。

“如果我们至迟在战争爆发初期加速建造潜艇,使我们能够不失时机地以较大数量的潜艇投入战斗,如果我们在作战方面把一切措施都完全服从于意义超过一切的潜艇吨位战,那末,这场海战,这场以攻击英国生命线为目标的大西洋战役将会出现另一个局面。

”大西洋战役确实有可能出现辉煌的战果和胜利,但是否可以在美国投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工业实力前解决掉英国这个敌人无疑是缺乏充分理由的。

在深海中,即使英国保持最低的航运效率,但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力量至少在面对德国潜艇时不会全军覆没,也不会被完全切断海上运输线。

总而言之,德国海军即使重视进行潜艇战也不会有胜利的可能。

如果德国不打算消灭英国,而以潜艇战来牵制英国却是合理的,从历史上看来,德国走的正是带有这样性质的模拟两可的战略。

却依然是失败的战略,是两线作战的败因的起点。

我们再分析第二种以水面舰队为主战略。

潜艇战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战果和损效比率。

但是不能速决,因而在战略上失去了重要意义。

因为德国面临着随时可能陷入的两线作战,所以必须速决。

如果德国以水面舰队为主,只要建立合理精巧的水面舰队,似乎比第一种更加实际。

毫无疑问,雷德尔比邓尼茨更具备战略眼光。

所以他认为必须是水面舰队才是决胜的力量。

只是最后德国海军失去胜利的前景,只能靠潜艇战来取得心理上效果,到那时候已经是无可奈何了。

但是德国水面舰队结构上并不是很合理。

参考Z计划。

预计到1948年将建成下列舰艇:1. 50000吨级的战列舰,6艘(不含“俾斯麦”号和“蒂尔皮茨”号);2. 20000吨级的装甲舰,8艘(后改为12艘);3. 20000吨级的航空母舰,4艘;4. 大量的轻型巡洋舰;5. 潜艇,233艘。

1939年1月XTL批准了上述计划,并要求在6年内完成。

这个表明海军是希望建立一支旨在与英国海军决战的力量,其目的是消灭英国海军,上面的引用仅仅是用来说明这样的思想的。

德国海军是否能预料到战争的紧迫性,但是之前的建设无疑也是缺乏远见的。

短期内德国海军不可能消灭英国海军,也不可能重创英国海军,因此与英国海军决战的想法无疑是不实际的。

德国主要建设主力战舰,希望进行海上决战。

但是当时的航空兵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德国海军和空军因为航空兵的所有权问题而导致没有一艘航母,这是第一个错误,海军既然不能拥有海军航空兵的所有权,也可以退求其次,让所有权给空军,从而获得机动海上航空力量。

即使德国不建造航空母舰,对战争影响也不大,因为德国海军不可能超过英国海军的实力从而在海上一决胜负。

结果到战争开始时,德国海军数量太少,仅仅能用于打击英国的航线,而这个问题也反映在威塞演习时表现出来的危机中。

既然德国海军薄弱,那首先必须建立一支有战斗能力的舰队,大型军舰时间要的多,也难以形成规模。

这是第二个错误。

如果以中轻型军舰为主,对深海作战必须要的强大装备应做长远打算,中轻型军舰比较灵活,在近海有空军配合并能运送登陆部队,这样可以快速向挪威投送兵力,当然也可以用来登陆英国。

尽管当时对是否能迅速战胜法国并没把握,但是必须考虑到只有登陆英国才是唯一符合德国实际情况的。

即使看起来非常冒险,但是却是唯一可以赌博的机会。

德国的选择在于,如果迅速战胜了法国,德国就有可能面临迅速登陆英国的需要,如果不能迅速战胜法国,实际德国已经失去了战争的胜利。

那样在战胜法国后德国有了一支非常适用于登陆作战的近海海军,便有可能在40年7月那个最好的机会对英国进行登陆作战。

只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德国海军这样的选择便有了意义,因为总比毫无希望的其他方式更有让人尝试的理由。

当然能有预见性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仔细考虑以下二点,就可以明朗该思路:1,德国靠潜艇难以完成迅速战胜英国的任务。

而持久的战争对德国是不利的。

2,以海上决战来消灭英国海军的主力又需要一个漫长的准备时期。

超越的可能性也很小。

于是只剩下了登陆英国本土这唯一出路,无论战局的发展的形势如何,只要把英法推到了敌人的位置,就不能不有这样的考虑。

而快速运送部队登陆并配合空降兵和其他兵种的联合行动显然是值得一试的。

也只有这样直接的方式才是德国海军能够生存的选择,只有暂时考虑放弃深海地区,仅仅局限于近海来配合其他兵种发挥出海军薄弱但是有较高效率的能力才可以在面对一个强大的海上国家所能体现其明智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距离很近。

成为了以上选择的唯一的最重要的条件。

战争是错综复杂的,不能一一细述,就总体上的战略而言,德国在海洋上采用的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同时也存在着更好的选择,仅此而已。

同时缺乏对英国决战的心理准备,也是造成德国海军不能形成如上战略判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德国的力量不足,对基础薄弱的海军无力过多发展,也使德国海军对面临的作战任务不堪负重。

很显然从一开始就能看清对英国进行登陆是唯一平定西线的办法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比我们事后研究要复杂的多。

最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德国海陆空三军没有一个高效协调的整体的指挥机制。

这个问题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一直是德国在战略失误上的许多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德国海军对战争的准备是基于中轻型的近海舰队无论如何都是恰到好处的。

对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德国短期战争的目的而言则是唯一适宜的选择。

从体现大陆国家从属地位的军事力量和对陆空的配合作用上来说也是存在更大的效用的。

也不存在任何对战争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