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主义

合集下载

科学哲学Ch4证伪主义

科学哲学Ch4证伪主义

二、划界问题
可证伪性是理论的标准:
如果存在与某个假说相矛盾的逻辑上可能 逻辑上可能的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这个假说就 逻辑上可能 是可证伪 可证伪的,如果这个或这组陈述被确定为真的,就会证明这个假说是假的。 可证伪
科学规律是一个禁令。 概率陈述是否具有可证伪性?
因为一个定律或理论,只有通过排除一组逻辑上可能的观察陈述,才能提供信 信 息或内容。如果一个陈述是不可证伪的,那么这个世界不管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息或内容 不管可能以什么方式运动,都与这个陈述没有冲突。 形式上,可以表述为:“基本陈述 basic statement”是指特殊的观察陈述,一 个理论是科学的,当且仅当它把所有基本陈述分为两个非空的子类: (a) 与它 不一致的基本陈述,或它禁止的基本陈述,即潜在的证伪者 potential falsifiers; (b) 与它一致的基本陈述,即如果为真,确认它的基本陈述。 证伪的逻辑和它的applied methodology:
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做出预言; 一旦作出关键的预言,政治的任务在于减少“分娩的阵痛”; 它在理论上错误的,基于错误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观点;实践上导致极权主义。
为什么可以预言日食,但不可以预言革命:
“有条件的科学预言”:形如“如果X发生,那么Y会发生”; “无条件的科学预言”:形如“Y会发生”。 有条件预言是自然科学预言的典型形式; 无条件预言的产生机制是:由有条件预言(本身由科学规律导出)和存在陈述(存在满 足条件的系统)共同导出; 历史主义实际上并不以这种方式导出无条件预言; 历史主义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导出无条件预言,因为长时的无条件预言只能由条件预言 应用到孤立的、静态的、重复的系统(如太阳系)得出,人类社会不可能是这样一种系 统。ຫໍສະໝຸດ 七、Popper和社会科学

第二章 证伪主义

第二章 证伪主义
——只有那些引进以后并不减少,反而增加该 系统的可证伪度或可检验度的辅助假说才是 可接受的。辅助假说的引进总应被看作构建 新系统的尝试;然后这个新系统总是根据它 被采用后,能否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的一 个真正的进展来判断其优劣。
——改变一个公理系统的概念的意义,就是对系统的 修改,以后就必须重新审查这个系统,仿佛它是新 的系统一样。
归纳法心理学问题重述
• PS1:如果我们从有充分证据的观点批判地 去看理论,而不是从实用的观点去看的话, 我们对理论甚至受过最好检验的理论的真理 性总是觉得完全有保证或有确定性吗?
• 波普尔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没 有一种理论能够被证明为是真的。
• PS2 :我们都抱有的诸如相信将有明 天那样的“坚强的实用的信念”, 是非理性的重复的结果吗?
• HL:从我们经历过的(重复)事例推出我们没 有经历过的其他事例(结论),这种推理我们证 明过吗?休谟回答:没有证明过。
• Hps:为什么所有能推理的人都期望并相信他们 没有经历过的事例同经历过的事例相一致呢?也 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有极为自信的期望呢?休谟 回答:由于习惯或习性,或者每个人都受重复和 联想的机制的限制。
• 经验科学方法论告诉我们:应当怎 样使用经验原则?使用经验原则能 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经验 科学方法论就与划界标准相联系。 因为,不遵守经验原则的理论就不 属于经验科学。
• 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任务就是给 出合适的划界标准。
1、试错法及其基本规则
• Method of trial and error • 一切定律和理论本质上都是试探性、猜测性
• 数的全称陈述实际上等于某些单称陈述,或者 说,一些单称陈述的合取。
• 严格存在陈述:只含有普遍名词的存在陈述。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1
波普尔证伪主义
2
•反对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反对归纳法,自然而然,它就反对实证 主义。因为实证主义坚持以归纳原理为基础, 是归纳的 逻辑思路。
• 1、是理论先于观察,还是观察先于理论? 此问题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难。古典归 纳主义的基本见解是“科学始于观察”;伽利略和牛 顿的成功与先入之见无关,只有在经验事实上的土地 上才能开出美丽的理论之花。然而,观察什么?为什 么观察?观察的命题怎么来的?观察依赖于理论。实 习医生看CT片看到了什么?巴斯德”在观察中,机遇 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却 表明,理论永远不可能完全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 相反观察却总是深受理论的影响, 观察的目的是回答问 题。 • 2、所谓的问题是指:(1)一个理论内部不协调;(2)两个不 同理论出现;(3)理论与观察、实验之间有冲突
• 可证实性就是观察陈述的推演性。逻辑实证主义 认为科学定律、理论是从观察陈述中推演出来的。 但这些陈述是单称观察陈述的简单相加,并不等 于科学定律、理论等的全称陈述。 • 因此,科学定律、理论是不可能从观察陈述推演 出来的。也不可能被观察陈述证实。
当代科学哲学
证伪思想与科学划界

3
•波普尔划界标准的特点
• “重大科学成就的典型描述单位不是一个 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是一 系列的假说和反驳”。
反面启发:纲领的“硬核”。
• 拉卡托斯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有一个“硬核 ”,它除了其他方面之外,就是确定一个纲领特 征,构成纲领发展基础的理论假说。如哥白尼纲 领的硬核是地球和其他行星沿一定轨道绕太阳运 行以及地球绕自己的轴每回旋转一次。牛顿纲领 硬核是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研 究纲领的硬核是不可改变的,它是研究纲领今后 发展的基础。改变硬核就是放弃研究纲领,如第 谷· 布拉赫(Tach Brah。1554—1601)威廉· 吉尔伯 特(Willia。 Gilbert1504-16os)提出除地球外所 有行星均绕太阳运行,而太阳本身绕静止的地球 旋转这一地球中心说,就是放弃哥白尼纲领。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是20世纪哲学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主要贡献是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科学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认为,一个正确的科学理论,在接受未来观察或实验结果的检验之前,在逻辑上必须能够被证伪。

换言之,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指定明确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不能被其他理论所解释。

如果实验证明相反的结果,那么这个理论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并要作出修正或被放弃。

波普尔认为,无论是宗教、伦理学还是其他领域中所持有的观点,都不属于科学理论的范畴,因为它们无法指定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他认为,宗教性质的观点属于纯粹信仰,而不是科学领域中的问题。

然而,波普尔并不是完全排除了科学之外的所有哲学问题,他认为所有哲学问题都应该遵循证伪主义的原则,因为它们都应该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

例如,一个哲学问题可能是,人类是否具有自由意志。

波普尔认为自由意志是可能被证伪的,因为它可以被观察到,并且可能会被某些事件所否定。

然而,这样的观察十分困难。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在哲学领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科学哲学中。

它成为了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标准方法。

然而,在后续的发展中,证伪主义遇到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第一个是基于证伪主义在语言上的假设。

波普尔认为:“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指定明确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不能被其他理论所解释。

”然而,实际上,我们的观察和实验也是由语言规则所支配的。

因此,对于许多科学理论的实验结论,他们是受一定的语言规则的制约,不能像波普尔所说的那样完全自主。

第二个批评是指证伪主义无法解释科学知识的增长。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的进步是通过证伪或修正旧的理论来实现的,但是科学中有很多新知识是通过尚未被证伪的新理论来得到的。

此外,证伪主义也无法解释一个理论为何被认为是优于其他理论。

总之,证伪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科学理论必须指定明确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不能被其他理论所解释。

证伪主义文档

证伪主义文档

证伪主义什么是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强调通过证据和逻辑来推翻或反驳某个理论或观点。

证伪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应当具备证伪性,即能被验证或被证伪。

它与验证主义相对立,后者认为一个理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被证实。

证伪主义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哲学领域。

波普尔主张,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应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它所期望的观察结果,并容许这些结果通过实证事实的测试来证伪。

当某个观察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时,该理论就应该被推翻或修正。

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制定假设和进行观察实验来建立知识的过程,而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一个好的科学假设应当是具有可证伪性的,即它能够明确地预测某些观察结果,并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或推翻。

证伪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黑天鹅理论”。

黑天鹅是指意外事件或非常规事物,其存在或发生是无法预测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可靠性不在于其能够解释已知观察结果,而在于其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只要一个理论能够成功预测并解释黑天鹅事件,它就可以被视为可靠的科学理论。

证伪主义的意义与应用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使科学研究更加专注于提出可被实验和观察测试的假设。

这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主观臆断和不可证实的理论。

其次,证伪主义提供了一个评估和筛选科学理论的标准。

通过对理论进行测试和验证,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理论是可靠的,哪些理论是需要修正或放弃的。

这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更新。

此外,证伪主义也对科学实践和科学社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应当保持对自己理论的质疑和怀疑态度,并主动寻找可能的证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

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

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

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

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

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第二个例子和波尔的原子理论有关,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根据这个理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核运动。

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

这种辐射将使电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

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

幸而波尔不顾这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第三个例子涉及到气体运动理论,这个例子有助于说明那个理论的创始人明确地承认理论一提出就被证明为伪的情况。

当麦克斯韦在一八五九年第一次发表气体运动理论的详细内容时就在同一篇论文中承认,这个理论被气体比热的测量结果所证明为伪。

十八年以后,他在评论气体运动理论的后果时写道:“有一些和我们现今对物质结构的理解一致因而无疑是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的,但是也还有一些却很可能会把我们从心安理得的状态中惊醒过来,而且也许会把我们最终从一向借以获得庇护的全部假说中驱赶出来,使我们进人成为一切真的知识进展前奏的那种彻底自觉的无知境界。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Karl R. Popp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科学哲学的先驱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这个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科学观
念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进行浅论。

波普尔反对了那种试图证实理论的观点,认为科学的真正目标不是寻求证实,而是通
过不断反驳和证伪来逼近真理。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提出假设,并试图用实证观察来检验
这些假设的有效性。

只有当一个假设经受住了严格的实证验证后,才能作为真理得到确认。

这种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要求科学家保持批判的思维,不断质疑和挑战已有的理论,
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对科学伦理提出了一种要求,即科学家应该始终保持开放和批判
的态度。

他强调科学家应该欢迎对自己理论的质疑和批评,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修正
和改进。

只有在批判和争论的过程中,科学的进步才能得以实现。

与此波普尔也警告了科
学家应避免陷入信仰体系或意识形态的陷阱,以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科学立场。

他认为,科
学理论应该以严格的实证验证为基础,而不应该由信仰或主观偏见决定。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伦理给出了重要的启示。

它强调科学的真理是
通过不断的反驳和证伪来逼近的,要求科学家保持批判的思维和开放的态度。

证伪主义也
提醒科学家要始终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科学立场,避免陷入信仰或主观偏见的陷阱。

只有坚
持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伦理,才能使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名词解释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名词解释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名词解释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呀,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概念呢。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证伪主义吧。

你知道在日常生活里,有很多人都喜欢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像一个人觉得自己种的花肯定是最漂亮的,然后就到处找别人夸这花好看的话当作证据。

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就不太一样,它不是一门心思找证据证明某个理论是对的,而是想着怎么去找出证据来证明这个理论是错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做了一个很精致的盒子,大家都在夸这个盒子好看、精致,但是证伪主义者就会想办法去找出这个盒子哪里有毛病,哪里不牢固,要是能找到这个盒子承受不住一点压力,那这个盒子做得完美的这个理论就被证伪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呢?你看啊,在科学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理论了。

如果只是一直找证据证明某个理论是对的,那可就容易陷入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

比如说有一个理论说所有的鸟都会飞,那要是我们就光找会飞的鸟当作证据,那这个理论看起来好像永远都是对的。

但是只要找到一只鸵鸟,这种不会飞的鸟,那这个“所有鸟都会飞”的理论就被证伪了。

这就像一个看似完美的谎言,只要找到一个漏洞,那整个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证伪主义在科学发展上的意义可大着呢。

就像一条路,要是大家都只想着在这条路上铺上鲜花,让它看起来完美无比,可实际上这条路可能是通向一个错误的方向的。

证伪主义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路者,它要找出这条路的问题,要是发现前面是悬崖,那这个理论的路就不能再走下去了。

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理论,然后再通过证伪来修正或者抛弃那些错误的理论。

这就好比我们盖房子,要是发现一块砖头是坏的,还非要用它,那房子迟早会塌的,证伪主义就是把那些坏砖头找出来的办法。

而且啊,证伪主义还能让科学不断地进步呢。

要是没有证伪主义,大家都守着那些看起来对的理论,那科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新的东西进来。

可证伪主义就像一股清泉,不断地冲刷着那些陈旧的、可能错误的理论,让新的、更好的理论有机会出现。

这就像是一群羊在一个草地上吃草,如果羊倌永远都不让羊去新的草地,那羊迟早会把这片草地啃光的,科学也是一样,要是不证伪,就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对证伪主义的观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证伪主义是指一个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不应该通过验证来证明,而只能通过反驳来确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从不同的角度来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观点。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

他认为一个理论只有提供可以产生可证明错误的预测时,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如果一个理论声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那么只需要找到一个非白色的天鹅,就可以反驳这个理论的真实性。

这就是波普尔所强调的可证伪性的重要性。

波普尔主张经验事实对于科学理论的验证是不够的。

他认为科学的目标是发现错误,而不是证明某个理论的正确性。

波普尔指出,哲学史上曾有很多理论被验证为真的事实后来被证伪了。

他主张科学家应该寻求能够测试和验证自己理论的反例,而不是仅仅寻找支持自己理论的例子。

波普尔强调科学理论的暂时性。

他认为科学理论是暂时的和可发展的,随着新的证据和观察的出现,科学理论可能被修正或被改变。

波普尔坚信,科学理论的真实性是逐步与更多的观测数据和实验证据相接近的,而不是通过一次验证或一次观测得到的。

波普尔对于科学进步的理解与传统的经验主义观念有所不同。

他认为,科学并不是通过不断观察和收集事实来逐渐积累真理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发现和纠正错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波普尔称这种进步为"演进的真理",并强调这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观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科学方法论,它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暂时性和演进性。

通过不断寻求反例和纠正错误,科学家可以不断发展和改进理论,不断接近真理。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第六讲 证伪主义

历史决定论错误的实质
所谓的历史主义的规律是不可证伪的,没有证伪度。
因为历史决定论的规律要不仅涉及人类社会的整体, 而且要涉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历史 规律不仅要适用于一切民族的历史,而且也要适用于 民族历史的一切事情。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历史规律 都应该是合理的,所以不会随着历史的增加、时间的 推移而被证伪。

设有两个理论A和B,如果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发生, 我们便可以说A比B,具有更高的逼真度。
(1)B比A作出更加精确的判断,并且经受了更为准确的 检验。 (2)B比A说明了更多的事实。 (3)B比A更为详尽地描述或说明了事实。 (4)B通过了A通不过的检验。 (5)B设想了A没有考虑过的实验,并且通过了实验的检 验。 (6)B把A认为是不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
(3)波普尔的回答 在波普尔看来,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逻辑学的角度来 看问题,科学方法的关键从来都不是使用归纳法,归 纳法是有问题的。 1.归纳逻辑的问题。 2. 归纳法的“基础论”问题。 3.观察渗透理论。

为此他转向了演绎法,即猜想-反驳方法或试错法。 猜想-反驳方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大胆地提出猜测 和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事例, 并根据事例对假设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在第一 次尝试失败之后,再提出更好的假说,运用同样步骤 对其进行证伪。

逻辑经验主义者坚持认为, 逻辑和哲学并不分析实际 构想出的新思想。比如,布莱特斯韦特主张, “ ⋯历 史问题的解决包含着思维的个人心理学和思想的社会 学” , 它们不是“我们的职责”。科学哲学应当只分 析支持已发明的假设的完满论证。它评价支持已经提 出的假设的种种理由。
波普尔实现了从辩护到发现领域的转变,把重点从对 科学理论结构进行静态的分析转向对科学发现的动态 分析,即知识的增长问题。 他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 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所示: P1→TT→EE→P2 → …………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科学、哲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证伪主义思想是其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对于科学方法论的独特贡献,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科学理论应当受到实证验证的约束,而不是通过验证来证明其正确性。

本文将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进行浅论。

我们需要了解波普尔对于科学理论的看法。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应当具有可证伪性,即能够被实验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的。

这与传统的科学方法论中所倡导的验证性方法不同。

传统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理论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其正确性,而波普尔则认为,科学理论应当经受住实证观察的考验,即能够被观测事实推翻的理论才是科学的。

波普尔的这一思想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强调了科学理论的可塑性和变动性。

科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验和观察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它强调了实证验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理论不能脱离实际观察而独立存在,而是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其正确性。

它也提醒我们,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被证伪,因此科学研究必须保持谨慎和谦逊的态度。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也对哲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领域,证伪主义思想强调了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提醒我们不要过分信赖科学理论,而应当保持怀疑和开放的心态。

在政治学领域,证伪主义思想也提醒我们不要过分相信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理论,而应当以实证验证为基础来判断其合理性。

在实际应用中,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也引起了众多讨论和争议。

有人认为,证伪主义思想过于强调了科学理论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导致了一些人对于科学的怀疑和否定。

另一些人则认为,证伪主义思想对于科学研究的启示作用和推动作用难以估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Karl R. Popp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证伪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对了解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重点探讨其基本观点、科学方法和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强调认识论的关键在于“证伪”而非“证实”。

他认为,科学理论无法通过一系列观察事实来被证实,只能通过被观察事实的反驳(也称为“证伪”)来被认为是真理。

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理论应该是可证伪的,即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推翻,而不能被世界上的任何可能的观察事实证实。

证伪主义批判了旧的经验主义观点,认为科学理论可以被无限地证实。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否抵御反驳,而不是其被证实的次数。

他举例说明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天鹅问题”。

过去人们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因为被观察到的天鹅都是白色。

当观察到一只黑色的天鹅时,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波普尔认为,关键是要能够反驳错误的理论,而不是仅仅通过观察来证实理论。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对理论的不断反驳和替代。

波普尔认为,科学并非通过不断证实现有理论来发展,而是通过不断证伪旧理论并提出新理论来推动。

他提出了科学方法中的“猜测与反驳”原则,认为科学家应该通过提出假设并通过观察或实验证据来反驳这些假设,从而不断改进和发展新的理论。

证伪主义还对于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和强大性提出了要求。

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越是具有可证伪性,越是能够通过反驳来不断改进,越是具有科学的价值。

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是具有范围和界限的,即通过实验或观察能够明确规定其适用的范围,而不能是一般性的、不加限制的理论。

这样的理论无法通过实验或观察来进行检验,因此无法成为科学理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于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的意义是巨大的。

它强调了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和被反驳的重要性,提醒科学家们要保持理论的谦虚和改进的态度。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特设性修改: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 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是完美 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可检测的物质充满 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保持完美球体形状。


4.从归纳到演绎 归纳法的问题: 休谟认为,感觉材料的反复出现,充其量只是证明了 这些感觉材料在过去发生过联系,但却不能证明这种 联系在任何时间都会发生,因而也未能证明这种联系 是必然的联系。因此,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出必然性的 知识,归纳法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如果用归纳法 来证明归纳法就会陷入循环论证,不满足反身性要求。



“我个人对所谓意义问题从来不感兴趣,相反,我觉 得它是个词语问题,是典型的假问题。我感兴趣的只 是分界问题,即为理论的科学寻找一个标准。”

“用可证伪性的意义标准取代可证实性的意义标准— —这实际上使我的观点变得毫无意义。我抗议说,我 试图解决的不是他们关于意义的假问题,而是分界问 题,可是这一抗议毫无作用。”
第六讲 证伪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3.26
证伪主义概况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证伪主义的基本内容 证伪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证伪主义的本体论
对证伪主义的反思
一. 证伪主义概况
代表人物:波普尔(1902-1994)。 他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裔家庭,10 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 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 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1928年,他 获授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0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 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 他在新西兰克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 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 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 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 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94年在伦敦去世。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证伪主义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的核心思想是指人们在科学探究中,不能通过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假设的正确性,而是通过寻找可能证伪该理论、观点或假设的证据,以此来进行科学验证。

证伪主义最早由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者卡尔·波普尔提出,并在科学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波普尔认为,通过体验观察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关于世界的规律和性质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永远是有条件的,在今后的观察中它们可能被证伪。

因此,科学研究的目标不应该是寻找支持理论的证据,而是试图证伪理论,从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证伪主义具有一些核心概念和原则。

首先,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理论提出者必须给出可以用来证伪理论的条件或实验方法。

如果不能找到证伪该理论的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那么该理论就缺乏科学性。

其次,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可预测性。

科学理论应该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已知的事实,给出对未来观察结果的合理预测。

只有当这些预测能够经过实验验证或观测确认,理论才能被认为是有用或正确的。

此外,证伪主义还强调科学研究应该遵循思想实验和反事实推理的方法。

通过设想一个与观察相矛盾的假设,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出一些与已知事实不一致的结论,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和错误之处。

另外,证伪主义提出了一个“证伪不完全”的观点。

这意味着各种因素(如实验设备、观察方法、主观偏见等)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导致我们无法完全排除偶然性或误差。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只能说某个理论在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后没有被证伪,但不能断定它是绝对正确的。

最后,证伪主义也着重于科学研究的反思和修正。

当一个理论被证伪后,科学家们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修正或放弃,并提出新的理论以取代之。

这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关键。

总结来说,证伪主义是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科学理论应具有可证伪性、可预测性,并且重视思想实验和反事实推理的方法。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是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的科学哲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证伪主义、开放社会理论和三世界论。

其中,证伪主义是其最著名的理论,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点。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在证实之前,必须首先具有被证伪的可能性。

即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才能被视为具有科学意义。

相反,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被证伪,那么它就不是科学性理论,只能是一种信仰或者迷信。

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寻找错误。

科学家应该首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证伪它。

如果这个假设经不起证伪,科学家就应该放弃它,并提出一个新的假设进行检验。

这种不断证伪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真理,还可以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领域引起了轰动。

它与传统的归纳主义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纳主义强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来总结规律,但波普尔认为这种方法存在困难和不稳定性,因为通过有限数量的实验和观察来总结规律往往没有意义。

相反,科学研究应该通过试图证伪假设来寻求真理。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被称为“反对证明主义”。

证明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可以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而得出。

但波普尔认为这种观点过于乐观,因为不可能有足够的实验和观察来证实一个理论,也就是说,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事实上,证伪主义并不是完美的理论,它存在着一些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证伪主义是一种不断否定的方法,它不能告诉我们怎样找到正确的答案。

再者,证伪主义也无法解释某些科学领域,如纯数学和逻辑学,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存在着一些真理性命题,它们无需证实也是正确的。

总的来说,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它强调了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寻找错误,而不是归纳总结规律。

虽然证伪主义存在一些缺陷,但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哲学理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理性的方法和思路。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证伪主义falsificationism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

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

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一.否定归纳法: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在哲学上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1.理论要指导观察:e.g:达尔文周游世界得出进化论同船的水兵什么也没有得出-从另外的角度看世界2.理论指导理解观察: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e.g:如何理解太阳从东边升起,由不同理论解释不同的观察评: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

感觉只是信息,无法反映成理论。

有限不能到无限所有普遍性都是随意猜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

科学不是认识过程,是一个猜测过程。

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理论即所谓的“一切。

任何时候。

”理论不能被证实是由证伪主义引发的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五.波普的两个约定:(1)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2)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评:这种理论的软肋是不允许科学理论的伪证存在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可以用经验伪证的理论就是科学从逻辑上可能性上不能被证明的理论就是非科学-可伪证性(分界标准)如果一个理论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非科学e.g:明天的以后时间可能会下雨,可能不下雨-不能在逻辑上证明重言式:“一加一等于二”“吃饱了不饿”-无法证伪伪科学,宗教,神话-不可验证分界标准-从逻辑上有没有可能被证伪七可伪证度:一种理论容易被证伪的程度越是普遍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e.g:“中国人都很聪明”“中国人的头发都是黑的”八确认和确认度:一个理论被有限次证实的程度和有限次与经验符合的程度任何理论不能被证实,可以被确认。

自然辩证法-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自然辩证法-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一、证伪主义的概念证伪主义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关于科学方法、科学划界标准和科学发展模式的学说,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得到系统阐述。

波普尔证伪证伪主义的主要思想包括可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增长模式。

1.可证伪原则可证伪原则即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在波普尔的年代被广泛接受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可证实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即如果一个理论能被一定数量的经验事实所确证,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

波普尔不认为经验验证是用来确证并保护一个科学理论的,与之相反,事实经验是用来证伪的,只有能够被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的,可证伪性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可被一个反例验证为假的特性。

正如不能根据99只天鹅是白的,得出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结论。

如果有一个黑天鹅存在,那么该结论将被推翻。

根据这一观点,逻辑学、数学等学科将不再属于科学的范畴,而被归为非科学的领域。

因为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不具备可证伪性。

因此,科学不再是正确和错误的分界。

科学是可以出错的,而非科学中也有绝对正确的理论。

因此,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且越容易被证伪的理论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因为一个理论包含的内容越多,所提供的经验事实也就越多,它就有更多的机会被证伪。

需要注意的是,可证伪性并不等同于必然被证伪。

可证伪性只是科学理论应该具备的一个必要前提,而被证伪则是这个科学假说被反例推翻而产生的结果。

2.试错法逻辑实证主义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法,即从个别推出一般,从过去推知未来的逻辑方法,并认为归纳法是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

但是归纳法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个体是具体的,一般是普遍的,一般性结论不能由个别经验导出。

波普尔否定一切归纳法,他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地被提出,然后加以检验。

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为新的理论所代替。

知识的成长是借助于猜想和反驳,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发展。

波普尔科学哲学:证伪主义与批判理性主义

波普尔科学哲学:证伪主义与批判理性主义
• 革新: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对科学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 • 提出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波普尔提出了“问题→猜想→批判→问题”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强调科学理论的 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进行批判和修正的过程。 • 提出科学理论的选择标准:波普尔认为,一个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是评价其科学性的标准,即一个理论的可证 伪性越强,其科学性越高。
• 挑战: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对科学哲学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包括: • 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挑战:波普尔认为逻辑实证主义无法解决科学理论的选择和评价问题,因此提出了证伪主义 理论。 • 对科学哲学史上其他观点的挑战:波普尔批判了科学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如实证主义、归纳主义等,强调科 学理论的批判性和可证伪性。
• 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波普尔提出了“问题→猜想→批判→问题”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强调科学理论的发展 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进行批判和修正的过程。
• 科学理论的选择标准:波普尔认为,一个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是评价其科学性的标准,即一个理论的可证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越强,其科学性越高。
• 科学方法论的原则:波普尔提出了“批判性原则”和“证伪原则”,强调科学理论的批判性和可证伪性,认为 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证伪和修正的过程。
• 科学家可能过分关注理论的证伪,而 忽视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科学的发 展。 • 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的适用性受到限 制,对于一些无法证伪的科学理论,科 学家可能难以进行正确的理论选择和评 价,影响科学的发展。
波普尔科学哲学的启示及其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 启示:波普尔科学哲学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包括: • 科学家应该始终保持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寻求证伪和修正。 • 科学理论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进行批判和修正的过程。 • 科学研究和创新过程中,科学家应该进行正确的理论选择和评价,促进科学的发展。

证伪主义的哲学

证伪主义的哲学

证伪主义的哲学浅析波普尔与证伪主义;1、证伪主义的概念;波普尔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1.对历史主义的批判;所谓历史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存在着一条决定;波普尔对于历史主义的批判与他对科学哲学中的证实原;2.理性的批判精神;传统中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在“知识的基础是什;浅析波普尔与证伪主义1、证伪主义的概念波普尔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

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

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

例如,即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

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天鹅。

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

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

换而言之,经验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1.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所谓历史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存在着一条决定社会发展的铁则,历史规律的最终实现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努力可以加速或延缓其实现,但却不能创造或取消它。

根据历史主义的信念,社会成员被分成两部分:历史规律的推动者和阻拦者。

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两部分人的斗争史。

斗争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推动者随着历史规律的实现而成为社会的主人,阻拦者则如同挡车螳螂一般地被历史车轮所碾碎。

波普尔对于历史主义的批判与他对科学哲学中的证实原则一脉相承。

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的认识总是可以证伪的,同样,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也服从证伪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尔证伪主义简介卡尔·波普尔(1902-1994)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批判的态度。

在他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不可缺少的特征,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

50年代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本体论,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

著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等。

[1]主要思想科学哲学波普尔的哲学体系,重点在于批判的理性主义,这即与经典的经验主义及其观测-归纳法泾渭分明。

波普尔尤其反对观测-归纳法,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普世,只能作间接评测。

他也认为,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好让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

人们只能依靠仅有的数据来树立这一科学理论,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能证明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

(例如,人们在检测100万头绵羊后得出“绵羊是白色的”这一理论,然而检测之外,只要有一只黑色的绵羊存在,即可证明前面的理论错误。

谁又能无穷无止地检测绵羊,以证明“绵羊是白色的”理论的绝对无误呢?)这一“可错性”原则所推演出的“真伪不对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

波普尔高度评价了休谟对归纳法的批判,虽然他对休谟和归纳逻辑主义的批判是牵强的,但他对基础论的批判是相当有力的。

基础论是指人们普遍相信,知识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经验科学的基础是感觉基础。

这也正是归纳法的根源所在。

他指出经验基础论将科学分为两部分,一是观察和实践所得到的基础。

二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理论。

而人们普遍忽略了,观察和理论不是独立的两种理论,任何观察都受理论倾向的影响。

这里可以发现测不准定理对他的启发。

波普尔认为寻求知识基础是一种错误,但不是偶然的失误。

这是一种基于人本性中寻求安全感的需要。

证伪原则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他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

第一,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

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

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

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例假设或特殊的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

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

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应采用试错法。

这是指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

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

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

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和科学精神相悖。

波普尔同样想整合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冲突,但他同时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承认,知识起源于一个不变的基础。

唯理论认为这个基础是普遍必然的原则,而经验论认为它是人的经验感觉。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核心在于,一切理论和原则都可以被证伪,而经验虽然不是知识的来源和基础,却是检验知识的标准。

他将这种观点称作理性批判主义。

于是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

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

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

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

它们都不可被证伪。

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

而科学和非科学一样,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谬误。

知识的增长方式波普尔用这样一个模式来描述科学知识的积累。

P1->TS->EE->P2,对于问题1,人们提出假说尝试解决(tentative solution)它。

然后通过证伪来消除错误(error 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2。

随着问题的深入,对问题作尝试解决的理论的正确性也就越来越高。

科学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更应该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质变。

由于波普尔所处的时代,他的学说受到了达尔文主义和量子物理很大影响。

他认为,在上面这个模式中,TS并不只有一个,对于一个时代的P1来说,同时存在着多个解释方案,而最后能脱颖而出的只有一个。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被保留在知识体系之中,而其它的方案都被淘汰。

此外,他反对机械决定论。

即通过足够的知识,我们可以断言下一时刻的每一个事件。

他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既是开放性的,也是非决定论的。

人们不能完全预测科学知识的未来状况。

最后,他还认为理论的革新和进化论中的突变一样,存在某种非理性因素,虽然这些理论本身是理性的产物。

理性或是非理性波普尔的主张其实是一种对于理性的批判。

真正的理性在于它可以接受批判,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是理性真正的精髓所在。

波普尔的理性态度是,我可能错,你可能对,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更接近于真理。

科学之所以科学在于它既可以被证伪又不服从任何权威。

这不是一种完全的理性主义,他不坚持理性能够解释包括理论自身在内的一切现象。

在他看来,证明各个学科其固有的价值预设是没有确定把握的,而且不免落入循环论证的圈套中去。

如果一个人坚持理性主义,那么他本身就是有非理性主义因素的。

因为他存在这样一种价值预设,那就是,理性主义比非理性主义更有优越性。

波普尔也承认,非理性主义比理性主义在逻辑上更具有优越性,那是因为它不需要对自身的存在提供合理辩护。

但同时波普尔否认彻底的非理性主义,他说,完全的理性主义只会给人带来思维上的困惑,而完全的非理性主义却会造成社会的祸害。

所以,理性和非理性主义之争,逻辑上不能提供答案。

但在伦理道德关系上,在价值判断的领域上,理性主义比非理性主义的优点多的多。

所以,波普尔没有过多地在科学哲学上突出两者的对立,但在社会政治哲学中,他以理性批判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对立作为矛盾的焦点,猛烈抨击了开放社会的敌人。

基本观点证伪主义指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

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

证伪主义的概述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

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证伪主义者直率地承认观察受理论指导并以理论为前提。

他也乐于摈弃认为能够根据观察证据确立理论为真或可能真的任何观点。

理论被解释为人类智力为试图解决以前的理论遇到的问题,并且对世界或宇宙某些方面的行为作出适当的解释而自由创造的、思辨的、尝试性的推测或猜测。

思辨的理论一旦被提出,就要受到观察和实验的严格的,无情的检验。

经不起观察和实验检验的理论必须淘汰,为进一步的思辨的推测所取代。

科学通过试错法,通过推测和反驳而进步。

只有那最适合的理论能生存下去。

虽然永远不能合理地说一个理论是真的,但能够有希望地说它是最好的,它比以前的任何理论要好。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否定归纳法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再哲学上也不能吧两者等同起来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1.理论要指导观察:e.g:达尔文周游世界得出进化论同船的水兵什么也没有得出-从另外的角度看世界2.理论指导理解观察: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e.g:如何理解太阳从东边升起,由不同理论解释不同的观察评: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

∙感觉只是信息,无法反映成理论。

∙有限不能到无限∙所有普遍行都是随意猜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

∙科学不是认识过程,是一个猜测过程。

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理论即所谓的“一切。

任何时候。

”∙理论不能被证实是由证伪主义引发的∙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两个约定(1)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2)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评:这种理论的软肋是不允许科学理论的伪证存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可以用经验伪证的理论就是科学∙从逻辑上可能性上不能被证明的理论就是非科学--可伪证性(分界标准)∙如果一个理论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非科学e.g:明天的以后时间可能内会下雨,可能不下雨--不能在逻辑上证明∙重言式:“一加一等于二”“吃饱了不饿”--无法证伪∙伪科学,宗教,神话--不可验证∙分界标准--从逻辑上有没有可能被证伪可伪证度∙一种理论容易被证伪的程度∙越是普遍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e.g:“中国人都很聪明”“中国人的头发都是黑的” 确认和确认度∙一个理论被有限次证实的程度和有限次与经验符合的程度∙任何理论不能被证实,可以被确认。

评:代表了波普证伪主义理论的妥协逼真度∙一个理论的真实性内容与虚假性内容之差∙允许科学存在虚假性内容∙实际上允许了科学理论中真实性内容与虚假性内容共同存在试错法步骤:1.出现问题(现有理论有不尽人意的地方)2.猜测各种理论或作假设(e.g:宇宙学中常用到)3.从各种假设或猜测的新理论中筛选出逼真度最高的理论4.新理论又被证伪局限性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

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

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