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风险因素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_教养行为的中介作用_李燕芳
母亲抑郁焦虑压力对其身体虐待幼儿风险的影响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四、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社会支持在母亲抑郁焦虑压力与身体虐待幼儿风险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社会 支持可以为母亲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减轻她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同时, 社会支持也可以提供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 亲子冲突的发生。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帮助母亲更好地应对孩子的行为和情感需求,从而减少 身体虐待幼儿的风险。
2、改善亲子关系:通过亲子关系训练、家庭治疗等方式,改善母亲与孩子之 间的关系,减少亲子冲突的发生。同时,提高母亲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3、提供社会支持:通过建立亲子教育支持系统、社区支持网络等方式,为母 亲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同时,加强对家庭服务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和管理水平。
三、青少年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 用
除了亲子关系之外,青少年的消极情绪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消极情绪 性是指个体倾向于体验和表达消极的情感和情绪,如焦虑、沮丧、愤怒等。
研究发现,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下,具有较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母 亲抑郁的影响,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症状。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的消极情绪性 增强了他们对家庭氛围的敏感性和对母亲抑郁的反应性。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母亲应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支 持和帮助,以减轻养育压力。
4、专业的心理咨询:当母亲和幼儿的情况较为严重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
参考内容二
标题: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与青少年消极情绪 性的调节作用
母亲抑郁焦虑压力对其身体虐 待幼儿风险的影响亲子冲突的 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
用
01 一、引言
目录
二、母亲抑郁焦虑压
幼儿的焦虑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的关系
幼儿的焦虑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的关系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敏感和脆弱的时期,是多种社会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发生期,如突发事件、家庭关系不和、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问题。
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生理发展,还与周围环境、家庭教育、养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等因素密切相关。
母亲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其心理健康和教养行为也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就幼儿焦虑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的关系展开阐述和对比分析。
一、幼儿焦虑的概念及特点焦虑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
但当焦虑情绪遇到特定的社会和心理问题时,就容易引起不同形式的焦虑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
在幼儿阶段,焦虑障碍也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幼儿的焦虑障碍常表现出短暂、强烈、突然的心理反应,如哭闹、害怕、逃避、抱抱等。
其次,幼儿对焦虑障碍的诉求常常有所限制,他们经常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常常无法接受成人的安慰和支持。
此外,幼儿由于认知和语言能力的限制,理解能力有限,常常会给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和影响,甚至影响到日后的成长和发展。
二、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的关系幼儿的焦虑情绪与母亲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母亲的焦虑和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生活。
心理健康的母亲能够减少幼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益于促进幼儿的自我调节和社交能力,增强其正面情感和适应能力。
另外,母亲的压力和沮丧情绪也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应对。
因此,母亲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避免过度依赖,适当放手,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
另外,母亲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心理资源库,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过度沮丧和忧虑。
三、母亲教养行为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母亲的教养方式也是幼儿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过度保护、过分干预、长时间监管和忽视等不当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风险。
浅谈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的影响
浅谈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的影响发表时间:2020-12-03T12:27:21.4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作者:高文华[导读]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子女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高文华 264006摘要: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子女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通过对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的影响剖析,说明父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转变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
关键词:家庭教育;受教育程度;子女素质;影响分析引言: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将对子女的素质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为有效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应当适当突出父母家庭教育的主体性,使得家庭教育发挥出一定教育先锋的作用。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初中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心理素质成长。
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可以采取良好高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初中学生心理素质成长。
若父母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有限,在实际对子女教育时,可能会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而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学生产生心理缺陷,不利于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进行随机调研发现,父母双方受到过高等教育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可以相互谅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进而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因为,在实际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时,父母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正向的引导,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形成一定的心理性格,促进子女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子女未来的学习成长铺垫基础[1]。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心理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在我国家庭教育观念中,子女明显更易受到母亲的影响。
因此,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心理素质影响时,母亲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更大影响,主要是因为子女与母亲相处的时间更多,母亲的言行举止、思考方式、做事方式,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素质成长。
母亲元情绪理念对学龄前幼儿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母亲元情绪理念对学龄前幼儿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社会适应是个体调整机体与心理状态,达到社会所期望的发展目标的程度。
社会适应是幼儿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关键环节。
幼儿能否良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对其生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不能良好的适应新环境,儿童会产生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反应。
社会适应能力对一个人的社会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养育理念和行为都是儿童早期社会能力习得的重要影响因素。
先前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父母的教养行为,很少关注父母的情绪情感。
而父母元情绪理念是指父母对自我或其子女的情绪所持有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感觉、信念或想法,它另辟蹊径,从对情绪的元认知方面探讨父母的影响,是一种新的父母教养概念,是目前的父母教养概念的补充。
本研究针对341名2-6岁学龄前幼儿积极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并对获得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探讨后,得出如下结论:(1)幼儿自我控制及亲社会行为在年龄上差异显著,即幼儿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显著的提高。
亲社会行为总体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49-60个月与61个月以上的幼儿亲社会行为差异不显著;幼儿的自控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不同性别的幼儿的自控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女孩高于男孩。
(2)母亲情绪教导理念与自我控制显著正相关,母亲情绪紊乱理念与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
未发现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情绪摒除理念与幼儿自我控制、亲社会显著相关。
母亲高控制教养方式与幼儿自我控制、亲社会显著负相关,社交鼓励教养方式与幼儿自我控制、亲社会显著正相关。
(3)母亲情绪教导对幼儿自我控制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绪摒除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母亲情绪紊乱对幼儿自我控制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4)母亲高控制是情绪教导理念、情绪紊乱理念与幼儿自我控制、亲社会以及情绪不干涉和幼儿自我控制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是情绪不干涉和幼儿亲社会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介的作用
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介的作用
辛自强;池丽萍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年(卷),期】2003(35)2
【摘要】以246名小学三、四、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问题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结果发现,儿童的外部问题行为在家庭功能与同伴接受性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同伴接受性在外部问题行为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内部问题行为是家庭功能影响儿童孤独感的中介,而外部问题行为与同伴接受性依次组成家庭功能与孤独感联系的另一间接作用路径;不仅如此,家庭功能对儿童孤独感还有较强的直接作用。
最后讨论了这些中介作用存在的原因以及适用范围上的限制。
【总页数】6页(P216-221)
【关键词】孤独感;同伴关系;问题行为;家庭功能;中介作用
【作者】辛自强;池丽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
【相关文献】
1.群体关系结构特征与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关系: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J], 陈露露;潘柳燕;万鹏宇;梅洋;冯志远;杨新国
2.农村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和同伴欺负的关系研究——基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J], 卢春丽
3.农村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和同伴欺负的关系研究——基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J], 卢春丽
4.家庭功能与孤独症儿童共情的关系:教养方式的多重中介作用 [J], 张晓霞
5.基于希望感中介作用的城市老年人家庭功能与孤独感关系调查——以龙岩市为例[J], 卢春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母亲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8 No.6 2010
母亲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赵金霞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摘要】 目的:考察母亲的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方法:以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和父母教养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对 182 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测查。 结果:①母亲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专制教养 方 式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专 制 教 养 方 式 与 幼 儿 分 离 焦 虑 、社 交 恐 惧 、广 泛 性 焦 虑 和 焦 虑 总 分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②母 亲 的 依 恋 焦虑与幼儿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幼儿焦虑总分相关不显著,但与幼儿的躯体伤害恐惧、广泛性焦虑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③专 制 教 养 方 式 在 母 亲 依 恋 焦 虑 和 幼 儿 焦 虑 总 分 之 间 起 部 分 中 介 作 用 , 在 母 亲 依 恋 回 避 和 幼 儿 广 泛 性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母亲的依恋状况、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焦虑,并且专制教养方式在母亲依恋状 况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教养方式; 焦虑症状
附图 专制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模式图 注: 图中 c1 表示母亲的依恋焦虑对幼儿焦虑影响的总效应, c1’ 表示 母 亲 的 依 恋 焦 虑 对 幼 儿 焦 虑 的 直 接 影 响 ,a1×b1 表 示 母亲的依恋焦虑通过专制教养方式对幼儿焦虑的间接影响。
·808·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8 No.6 2010
中图分类号: R395.6
母亲元情绪理念对学龄前幼儿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母亲元情绪理念对学龄前幼儿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儿童的情绪教育。
母亲元情绪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情绪教育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
母亲元情绪理念强调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从而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态度。
在学龄前幼儿的社会适应中,母亲元情绪理念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母亲元情绪理念对学龄前幼儿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并探究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一、母亲元情绪理念对学龄前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1. 培养孩子乐观的情绪态度。
母亲元情绪理念强调家长要在情绪管理方面做好表率,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积极、乐观的氛围。
这种乐观的情绪态度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逆境和挫折。
2. 培养孩子的情商。
母亲元情绪理念也强调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商教育。
孩子在情感管理和社交技能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帮助孩子在社交场合中更加得体地表现自己。
3.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母亲元情绪理念同样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逐渐培养出自我控制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母亲元情绪理念认为,孩子在情感管理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的互动中逐渐锤炼。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逐渐培养出同理心。
5. 促进孩子的自我成长。
母亲元情绪理念还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引导孩子从小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激发孩子的自我成长动力。
这种自我成长动力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成长潜力。
二、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虽然母亲元情绪理念在学龄前幼儿的社会适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教养方式也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引言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母亲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素质对孩子的发展影响尤为重要。
母亲教育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对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探析,以期引起社会重视母亲教育素质的重要性。
1.1 母亲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母亲是儿童最早的语言模仿者和启蒙教师,母亲的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育学家提出,母亲的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产生长期的影响。
如果母亲教育素质较低,缺乏丰富的语言输入和亲子互动,孩子在语言发展上就会出现滞后或发育不良的情况。
相反,如果母亲教育素质较高,能够给予孩子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指导,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1.2 母亲的学习态度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影响母亲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母亲本身对学习没有积极的态度,对知识和教育没有充分的重视,孩子就容易形成学习消极的心态。
相反,如果母亲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向上的学习精神,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接触新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1 母亲的情感态度对儿童情感稳定的影响母亲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方式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母亲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缺乏情感沟通和表达,孩子就容易受到情感的干扰和伤害,导致情感不稳定。
而如果母亲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能够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引导,孩子就会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2.2 母亲的陪伴方式对儿童情感认知的影响母亲的陪伴方式和陪伴行为对孩子的情感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母亲长时间缺少陪伴,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缺乏理解和关注,孩子就会形成孤独感和心理隔阂,影响情感社交的健康发展。
相反,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怀,懂得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孩子就会感受到家庭温暖和安全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形成健康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生父母的期望与教养压力的关系:父母教养能力感的中介效应
小学生父母的期望与教养压力的关系:父母教养能力感的中介效应柴彩霞;冯喜珍;刘丽萍;陈红香【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20(28)10【摘要】目的:探讨小学生父母的期望对其教养压力的影响机制。
方法:采用父母期望问卷、父母教养能力感问卷与父母教养压力问卷对451名小学生父母进行调查,使用Mplus7.40软件进行中介模型检验。
结果:①直接效应检验发现,模型的整体拟合指数良好(χ^2=259.86,df=129,CFI=0.91,TLI=0.90,RMSEA=0.047),且父母期望对父母教养压力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2,P<0.01);②把父母教养能力感的两个变量父母教养满意度和父母教养效能感同时做为潜变量纳入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较好(χ^2=234.06,df=127,CFI=0.93,TLI=0.92,RMSEA=0.043)。
使用Bootstrap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父母教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父母教养效能感在父母期望与父母教养压力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小学生父母的期望通过教养效能感的中介对教养压力产生影响。
【总页数】5页(P1514-1518)【作者】柴彩霞;冯喜珍;刘丽萍;陈红香【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9【相关文献】1.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能力感的中介作用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3.父母教养与听障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4.智力障碍儿童父母教养压力与教养能力感的关系5.父母亲职压力对抑郁的影响——婚姻质量与教养能力感的中介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庭环境与幼儿的社会能力
家庭环境与幼儿的社会能力作者:李燕孙胜涛来源:《教育》2017年第42期家庭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长期而稳定的,起着幼儿园、学校和社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环境对于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客观性家庭环境与社会技能关系关于国内外客观性家庭环境与社会技能的关系研究,本文将从家庭结构、看护人、父母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几方面进行概述。
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影响幼儿社会技能的因素之一。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
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对于家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的区别。
研究表明,不考虑种族,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与在双亲家庭中成长的儿童相比获得成功的概率更低。
有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儿童有更高的情绪、心理和行为问题,在单亲家庭生活的儿童比在双亲家庭生活的儿童在社会技能的测试方面表现稍逊(王美芳等,1998年)。
也有研究显示,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问题行为远远多于健全的家庭子女问题,特别是与父母关系的得分,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明显低于健全的家庭子女,他们对家庭、父母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不如健全家庭的儿童(陈会昌,张东,张慕蕴,魏明霞,1990年)。
在我国的研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王美芳等(1998年)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无显著差异;从亲社会行为的类型看,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助人、分享、合作行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独生子女的公德行为比非独生子女少。
刘苓和陈蕴(2011年)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個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精神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发现独生子女初中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其家庭精神环境优于非独生子女。
2.看护人儿童看护人的不同也会对幼儿的社会技能产生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祖母作为看护人的幼儿社会技能需要更多的家庭环境资源的支持,并且祖母的养育技能需要得到提高。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父亲的陪伴对孩子而言十分重要,与父亲居住在一起的儿童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功能和更少的问题行为,经常与父亲进行打闹游戏的儿童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作者:李杰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1期摘要:学前儿童处于成长关键期,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深远。
从母亲教育知识、母亲教育能力、母亲教育品格、母亲教育观念及母亲教育行为等方面探析母亲教育素质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增强社会对母亲教育素质的认识和重视,有利于促进母亲教育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母亲教育素质;学前儿童母亲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融合生理心理的天然责任,传统性别分工的家庭责任以及培养合格公民的社会责任,具有日常性、情感性、灵活性和全面性,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重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是孩子的母育学校,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的老师,母亲教育修养是相当重要的。
”[1]一、母亲教育知识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应具备:优生知识、儿童青少年生理学知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知识[2]。
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知识应包括广泛常识,以及儿童生理、儿童心理、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家庭教育、儿童性教育等专业知识。
常识有利于母亲面对学前儿童常问的问题。
母亲掌握儿童生理学及卫生保健知识,便更能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以科学方法促进其体能发展。
母亲掌握儿童心理学知识,便更能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状况,更能自如地应对学前儿童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和激发学前儿童积极心理。
从而保障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快乐地发展。
母亲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便更能合理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有效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从而为学前儿童受到良好家庭启蒙教育做到基础保障。
二、母亲教育能力的影响学前儿童母亲教育能力应包括一般基础能力,以及一些特殊关键能力。
母亲敏锐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及时满足学前儿童需要。
母亲清晰的表达能力,能使学前儿童更容易理解。
母亲的表达是否注意语言规范和简洁,以及表达时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对学前儿童语言习得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母亲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增进其与学前儿童相互理解。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摘要】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探讨了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影响,指出母亲的教育水平和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其次分析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母亲教育素质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联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对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高母亲教育素质,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母亲,教育素质,学前儿童,发展,认知,情感,社交能力,家庭环境,关联性,教育工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未来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母亲作为家庭中的重要教育者,其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亲教育素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对其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深入探讨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和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探讨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影响,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促进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母亲教育素质在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具体作用,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前儿童个体素质的提升,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探索母亲教育素质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联性,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
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作为学前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母亲
的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性别、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三个
方面分析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性别
母亲的性别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女性母亲在育儿方面比男
性母亲更加拥有优势。
她们更加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更具有耐心和细致的性格,更容易
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这种情感的投入和关怀,能够增强学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育背景
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更加
注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她们有更多的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她们的思维
方式更加开阔,更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
这种教育背景的优势,能够使学前儿童在语言、思维、认知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有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三、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母亲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是最为重要的。
研究表明,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发展的保障。
母亲教育素质高的家庭,往往
更加注重儿童的生活和发展,形成较为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儿童学习、情感、社交
等方面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母亲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离不开性别、教育背景和
家庭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在培养母亲教育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家
庭教育的关注和引导,为学前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母亲受教育水平和青少年学业自尊的关系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ternal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Adolescents' Academic Self-Esteem: The Mediating Role of Parenting Style and the
Moderation Role of Gender
作者: 刘啸莳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100084
出版物刊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页码: 59-6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母亲受教育水平;教养方式;青少年;学业自尊;性别
摘要:本研究探索了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以71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儿童自尊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尊;母亲温暖、拒绝、惩罚的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和青少年的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上述中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相比男生,母亲温暖的教养方式更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母亲拒绝和惩罚的教养方式更显著负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提升母亲受教育水平,对于促进母亲的积极教养和降低母亲的消极教养,进而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母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教育职能
浅谈母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教育职能【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由于母亲与子女的特殊自然关系,在子女的早期教育中母亲的教育职能非常重要。
本文对儿童早期阶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这一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探讨了作为母亲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
【关键词】母亲;儿童阶段;教育职能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母亲,担任了儿童早期教育中第一重要人的角色。
但是现代社会,许多女性在分摊职业和社会责任时,履行母亲职责的时间和范围却缩小了,很多女性在做了母亲之后,还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职能是什么,重视教育但不知道怎么教育的情况普遍存在。
早期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作为母亲,要想对孩子实施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就必须要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也需要首先了解儿童阶段的划分。
一、儿童阶段的划分关于儿童阶段的划分,一般是采用儿童心理学根据儿童在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来划分的。
我国心理学者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为六个时期:1.乳儿期——出生~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11,12岁;5.少年期——11,12~14,15岁;6.青年初期——14,15~17,18岁。
因此,儿童期是指人生自胎儿期至青春期初期的阶段。
但目前,社会公认的儿童年龄段为0~12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母亲在孩子13岁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青春期之后父亲的作用则更大。
因此本文所界定的儿童早期阶段就是少年期以前的儿童阶段,即0~12岁的儿童。
二、母亲在儿童早期阶段的教育职能1.乳儿期(0~1岁)——“母子感通”的建立期由于怀孕、生育和哺乳功能天生为女性所独有,教养子女的功能,也就成了女性生育及哺乳功能的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5期(总第167期)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Monthly)5th Issue,2014(Serial No.167)母亲风险因素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教养行为的中介作用李燕芳*刘丽莎刘丽君徐良苑(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母亲风险是儿童早期消极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其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还可能通过影响教养行为进一步危害儿童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以1877名4.5 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母亲低学历、身体差和抑郁三个方面风险因素对学前儿童读写能力、数学能力、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母亲教养行为(敏感性、积极情感表达、认知指导、提供社交机会)的中介作用机制。
结果发现:(1)母亲低学历显著预测儿童读写能力、数学能力、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母亲身体差、抑郁均显著预测儿童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
(2)母亲敏感性和积极情感表达在各项风险因素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预测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母亲认知指导在母亲低学历预测四个方面,以及母亲抑郁预测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提供社交机会在母亲身体差和抑郁预测儿童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为改善儿童早期的养育环境,降低危险环境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母亲风险教养行为学前儿童早期发展分类号B8441问题的提出儿童早期(0 6岁)是个体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关键时期,早期成长环境对儿童当前乃至日后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2],早期健康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而风险环境则危害着孩子的健康成长[3]。
风险环境是指那些会增加个体消极发展结果可能性的不利处境[4],这些环境因素存在于与儿童密切接触的重要他人以及儿童生存的各种层次的环境系统中。
家庭是儿童生存的重要微观环境,在这个系统中,母亲作为主要抚养人,是儿童成长早期接触最多、联系最为紧密的重要他人[5],对孩子早期发展的影响也最大[6]。
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母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7-8],而具有风险特征的母亲则会对孩子的发展不利[9]。
母亲风险因素是指母亲自身所具有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特征,涵盖文化素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9-10],是儿童消极发展结果的重要预测因素,其不仅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还可能通过影响其他过程因素(如母亲教养行为)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8]。
1.1母亲低受教育水平、不良的身心状况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直接影响母亲低受教育水平、不良的身心状况对儿童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Cabrera等[9]在考察母亲、父亲及儿童自身的风险特征与儿童认知、社会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母亲低学历、身体不良、抑郁等风险因素直接显著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诸多有关母亲的风险因素中,母亲低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儿童发展最直接而显著的因素之一,如Ayoub等人[11]对Early Head Start(EHS)项目中3001名贫困家庭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母亲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儿童,其消极情绪更严重,认知技能得分下降更快。
Howse等人[12]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低受教育水平与儿童早期入学时更低水平的注意和行为调节能力有关。
除母亲低受教育水平外,母亲身体条件也与孩子的发展结果密切相关[9]。
如Farrie等[13]的研究发现母亲身体不良或疾病等,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此外,母亲心理健康状况对儿童的发展也具有严重的危害。
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了母亲抑郁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母亲患抑郁的儿童出现适应问题和情绪障碍的概率是母亲情绪正常儿童的2 3倍[14]。
Burchinal等[15]的研究发现母亲抑郁与儿童更低的认知、学业、社会情绪发展直接相关,Callender*李燕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早期环境与儿童心理发展。
E-mail:liyanfang@bnu.edu.cn。
母亲风险因素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教养行为的中介作用/李燕芳刘丽莎刘丽君徐良苑等[16]对245名学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考察了父、母抑郁与儿童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控制父亲抑郁状况后,母亲抑郁仍显著直接预测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
我国滕春燕[17]对杭州市660名4 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检测,也发现母亲的抑郁、偏执、恐怖能直接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
综合来看,尽管已有研究对母亲低受教育水平、不良的身心状况等母亲风险因素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研究大多仅针对单一的某项母亲风险因素进行考察,又或者笼统地将各项母亲风险因素合成一项进行探讨,较少区分不同风险因素对儿童不同发展方面的影响。
实际上,母亲风险的不同方面,对孩子不同发展领域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分离出影响儿童发展不同方面的关键风险因素,对于更深入地揭示母亲风险作用的本质,有针对性地指导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我国当前对于早期风险环境中儿童发展的关注还不够,研究者对风险儿童发展的认识较多借鉴国外的发现,缺少本土化、科学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将选择母亲低学历、身体差、抑郁三个风险因素进行考察,以探讨我国文化背景下母亲不同风险因素对儿童学业认知能力(读写能力和数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行为(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有针对性地改善母亲风险环境,促进儿童入学准备提供指导。
1.2母亲低受教育水平、不良的身心状况对儿童早期发展的作用机制:母亲教养行为的中介效应除了母亲风险对儿童发展的直接作用外,母亲风险还可能通过影响其他过程因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研究发现了母亲教养行为在其自身风险因素影响儿童发展中的中介效应。
积极健康的母亲表现出积极的教养行为,包括敏感地觉察和识别儿童的需求,在教养活动上投入较大的精力,对儿童给予积极的情感表达以及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各种刺激与训练等[18],而母亲低受教育水平和不良的身心状况很大程度上导致其消极的教养方式或行为,从而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19-20]。
研究表明,与低受教育水平、身心健康状况差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接受到更少的积极教养,其发展面临着更大的风险[20-21]。
Mistry等[21]对EHS项目中1851名学前儿童的研究发现,母亲低受教育水平通过母亲温暖、响应以及为孩子提供认知刺激、读写活动等中介因素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
母亲心理风险因素,如抑郁也与其教养行为密切相关,并被广泛的研究所证实。
Goodman和Gotlib[20]在母亲抑郁传递的整合模型(The Integrative Model for the Transmission ofRisk to Children of Depressed Mothers)中指出,母亲抑郁作为潜在的危害性因素主要通过母亲的消极行为增加孩子对母亲抑郁的易感性,从而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实证研究结果也揭示了母亲教养行为的这种中介作用,如Smith[22]对117名学前儿童的研究发现,母亲教养行为在母亲抑郁和儿童的适应性行为之间发挥中介效应,我国张杰、王美芳[23]对306名3 6岁儿童母亲的心理健康、教养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也发现了母亲专制教养行为在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
综上可见,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母亲教养行为在母亲低受教育水平、不良的身心状况与儿童发展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然而,母亲教养的不同方面是否对母亲不同风险方面预测儿童发展的中介作用有所不同?即母亲低教育水平、身体差、心理障碍各风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哪些教养行为进一步影响儿童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目前尚未涉及。
因而,本研究将探讨敏感性、积极情感、认知指导、提供社交机会四方面教养行为在母亲低学历、身体差、抑郁三项风险因素发挥作用中的中介效应,识别不同教养行为作用机制的差异,明晰母亲不同风险因素的独特作用路径,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改善母亲个体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环境,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2.1被试被试来自北京市某区98所幼儿园,共有1877名4.5 6岁儿童及他们的母亲和所在班级的一位教师参与研究。
儿童被试中,男孩962名,占51.25%,儿童平均年龄66个月(SD=3.80)。
母亲被试中,平均年龄为34.87岁(SD=3.72),母亲高中/职高及以下占12.3%,大专或职专占25.6%,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为44.8%,硕士及以上占17.2%。
教师中,共有486名班级教师参与研究,其中女教师占98.6%,教师平均年龄为27.78岁(SD=7.84),平均教龄为7.65年(SD= 7.59),受教育水平中大专占49.8%,中专/中师占17%,本科占32.2%,研究生及以上约占1%;所有教师与孩子接触至少半年以上。
2.2研究工具2.2.1母亲风险母亲低学历:由母亲报告自己的最高学历,包含“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5个选项。
参考以往研究中划定母亲学历风险的指标[24],本研究以高中为界划定“高中及以下”为母亲低学历者(编码为1)。
母亲身体差:根据R.R.Abidin(1990)《抚养紧张量表(第三版)》(Parenting StressIndex-III)[25]改编,选取其中的身体状况维度,包含4个题目,其中1道题目为反向计分题。
量表由母亲报告,为5点计分,从“1·76·《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5期(总第167期)-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身体越差,全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1 0.87之间,其中身体状况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6。
参考以往研究中划分高低组的做法[26-27],本研究选取均值上下一个标准差划分高低风险组,首先将母亲身体状况维度的原始得分转换为Z分数,然后取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作为母亲身体状况差组(编码为1)。
母亲抑郁:选自董奇等(1996)改编的《母亲心理行为特征问卷》[28]中的抑郁维度,包含3个题目,5点计分,从“1-与我完全不相似”到“5-与我完全相似”,由母亲报告,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高。
全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6 0.82之间,其中抑郁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
参考以往研究中划分高低组的做法[26-27],本研究选取均值上下一个标准差划分高低风险组,首先将母亲抑郁维度的原始得分转换为Z分数,然后取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作为母亲抑郁组(编码为1)。
2.2.2母亲教养行为选自董奇等(1996)编制的《母亲教养行为量表》[28],本研究选取其中敏感性、积极情感表达、认知指导、提供社交机会四个维度,分别涉及3、5、4、4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