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评析

合集下载

规划建筑方案评析意见

规划建筑方案评析意见

规划建筑方案评析意见在规划建筑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可持续性等多个因素,下面我将对某个建筑方案进行评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该建筑方案的功能方面考虑周全。

建筑的功能性是其建设的根本,它与使用者的需求和便利性密切相关。

该方案对于建筑功能的考虑较为全面,设计了多个功能区域,如办公区、商业区、会议区、休闲区等,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此外,建筑方案还合理划分了室内空间,使得每个功能区域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在美观性方面,该建筑方案设计了简约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外观。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营造了明亮开放的室内氛围,与环境相协调,并为建筑增添了现代感。

建筑外观采用了简洁几何形态,线条流畅,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律感。

建筑的色彩搭配也较为协调,整体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

优美的外观设计可以提升建筑价值和吸引力,符合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然而,在可持续性方面,该建筑方案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建筑的能源效率需要提高。

虽然建筑外墙设计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来实现自然采光,但这也可能在夏季带来过多的阳光照射和热量积聚,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负荷。

因此,应对建筑外墙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适当的遮阳措施来减少室内的热量辐射。

其次,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可持续材料的使用。

在本方案中,尚未明确使用何种材料,因此应注意选择可再生材料或回收材料,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该建筑方案在绿化设计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在建筑的周边,设计了一些休闲区和景观绿地,但对于绿色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没有进行详细规划。

可以进一步考虑增加植物的种植面积和类型选择,以营造更加生态友好的环境。

同时,建议在建筑顶部设置绿化屋顶或者利用空地种植绿植,增加建筑的生态效益,并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最后,建筑方案的可达性也需要考虑。

该方案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交通规划,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如地铁和公交站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

建议在规划中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交通网络的连接,提供多样的交通方式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出行的需求。

城市、镇总体规划方案的评析

城市、镇总体规划方案的评析

城市、镇总体规划方案的评析1 .评析重点这部分评析主要是围绕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布局的有关内容进行。

涉及人口、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态、地质、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防灾等众多专业。

主要包括:( 1 )目标定位:是否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及上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和协调,是否准确把握了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城市性质、主要职能和建设目标是否相互匹配,其论据是否充分。

( 2 )发展规模:人口规模是否充分考虑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土地、水资源、能源等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否用科学的预测方法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论证。

用地规模的确定是否从现状用地水平、职能需求及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是否坚持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是否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有关规定。

( 3 )用地布局: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特殊用地等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是否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有利于繁荣经济,有利于交通组织,有利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的保护,有利于分期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各类建设用地比例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协调发展。

( 4 )基础设施:以道路网络为骨干的综合交通是否构成了良好的体系;城市内部交通是否顺畅、便捷、高效;对外交通是否与区域城镇发展相衔接,符合主要物流和客流的联系方向。

水源和能源的供应、垃圾和污水处理、环境治理和保护、防灾和人防、地下空间、重大市政设施选址等是否得到了妥善安排和落实。

( 5 )空间管制:是否合理划定“三区”(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是否合理划定“四线”(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保护范围,并制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

近期建设的规模、内容、时序、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 .实例( l )模拟试题一:《某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方案》评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前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讨论后,都重新规划了城市空间,而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不能充分时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无法保证设计规划的质量与效率。

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具有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这种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地躲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的大面积数据错误等问题,使取得的城市地理空间中非空间与空间数据更为精准,因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GIS与城市规划1.1 G1S概述地观倍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 GIS)“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含相关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组织及相应的机构布置。

”其中“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是一个完整的GIS所必需具备的四大功能,即“输人、存储:、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

作为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GIS可以为城市规划供应一个有别于CAD的全新的技术平台,其能为规划决策供应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将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布置,这是对传统城市规划在内涵和内容上的一次提升,快捷运用GIS技术可以使城市规划试验建立在科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更改那种仅仅依靠定性阅历和“拍脑袋”式的规划决策模式,从而构建科学、理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模式。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是GIS的核心与灵魂,其特有的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GIS区分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紧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起源于上个世纪60时代地理及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它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技术的统称。

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紧要包含以下几个:①使数据得到有效地取得,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地描述与认知,例如风险图的绘制;②生成察看地观阁案的背景过程进行理解与解释;③预告例如传染病等重点事件的暴发;④对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控,例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优劣评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优劣评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优劣评析中国地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伴随人们生活方式向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按照:“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体验空间”的顺序渐渐提高。

因此,当消费者的“人居环境”意识逐步苏醒时,传统的小区开发模式显得缺乏宏观与综合的视野。

地产商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出路,水岸住宅、生态小区、智能大厦、国际街区等等楼盘概念不断涌现出来,令购房者眼花缭乱。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住区是优秀的住区呢?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好的“产品”,好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好的“商品”。

一个“完美的住区”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体验空间”的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要求的优秀住区。

一居住区模式相关理论综述1 居住区模式的由来与发展居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住区规划的主导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以围合式组团空间形成的住宅街坊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居住区、居住小区也被引入国内并付诸实践。

居住小区与西方邻里单位思想并没有很大区别,只是规模上更大一个层次。

从1986年开始到1990年代末,由建设部在全国开展的“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及“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等项目,使以居住小区为主导的规划方式,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城市迅速铺开。

这一阶段天津的典型代表则为:体院北居住区(1976~1984)、天津川府新村(1986~1989)、华苑居住区(90年代)和今天的梅江生态居住区。

1990年代后期,随小区管理新模式的出现,尤其是由专业化的物业公司施行管理,实现了整个小区的高效、优质、统一管理。

这个时期的小区规划中,突破了组团的形式限制,将邻里空间的形式置于首位。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住区开发主要由企业主导。

然而居住区规划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开发成为主流形式。

2 居住小区模式的特点与弊端通过对居住小区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形式有如下一些特点:a 在总体规划思想上,将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块,追求一种完整性,如自成体系的道路系统、尽可能完备的服务设施等。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大全5篇]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大全5篇]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大全5篇]第一篇: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城镇系统计划计划的归纳评论重点和应留神的问题一、城镇系统计划计划的归纳评论重点1,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计划内容是否齐备,文字、图纸效果是否标准。

2。

是否相符国度国民经济进展规划、区域计划对城镇进展的战略请求。

3。

城市化水准及城镇进展规模预料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相符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

城镇系统宗旨是否有有益出产力进展。

5。

城镇系统的计划产业构造空间格局是否相宜。

6。

中央镇录取是否过多,万一不多,录取是否准确,位子是否妥帖。

7。

城镇化水准预料是否过高,是否展现“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表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

交通组织是否在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寻求环路是否必需;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妥帖;路网与城镇进展是否能有机联络;有些公路的修整是否需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

根基装备和社会效劳装备格局是否在理:如市郊的镇或邻接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形成挥霍;污水解决厂是否多镇分享,位子是否妥帖(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形成污染);变电站位子是否贴切,效力半径是否有理;教导文体医疗设备格局是否妥当,效力半径是否在理。

是否充足斟酌了约束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缺少,但把城市规模却计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祸是否做了避让;是否思忖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思考门槛限制因素而要盲目进展的问题,巨型创建项目格局是否有极不科学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今后进展构成阻碍;位子不对;有灾难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也许,但却过多的挪用大致农田。

10。

与周边地区的牵涉解决是否妥帖: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连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捍卫区内计划安排巨型创建项目;海岸线的运用和分摊是否在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取得保卫;其余大方爱护区、景致胜景区、国度森林公园等但凡在图面上展现的都要惹起警觉,看其是否受到侵犯。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人曾于5年前有幸亲临巴黎游览,其大气而又精致的城市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一样,巴黎也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且二战初始即被击败),城市也曾一度破败不堪。

但是它并没有被时代所淘汰,相反的,经过几次大的改建,巴黎一步一步地摆脱了各种旧的束缚,很好地解决了全球各个大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若干问题,愈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现今被誉为世界最美丽、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成为全世界历史古城改建发展的范例.这其中,本人认为有三个时期的改建规划非常重要,本文就这三个时期的背景,规划内容及影响为主线,简要探讨巴黎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大巴黎地区,及本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巴黎;大巴黎地区;改建;规划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大背景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360 年,罗马总督于连·拉波斯(JVLIENL’APOSTAC),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PARIS) .公元508 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VIS)正式建都于巴黎, 使巴黎城取代了里昂城,成为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888 年法兰西封建王国又以巴黎作为首都。

历史学家一般把公元476年到14,15世纪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条状态。

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

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

直到10 世纪,工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路易七世统治时期,国王和城市相互利用携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1180 年~1225 年),修建了卢佛尔堡垒和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工程。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

三年级城市规划方案评析与分析方法

三年级城市规划方案评析与分析方法

三年级城市规划方案评析与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领域,三年级学生们的规划方案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对这些方案的评析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想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些方案,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方案评析1.绿化与环保大部分学生都在规划中强调了绿化的重要性,他们提出增加公园、绿地和植树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这体现了孩子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交通规划学生们在规划中提出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以减轻交通拥堵问题。

还有学生提出建设自行车道,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污染。

这些想法都很有前瞻性,值得提倡。

3.公共设施规划方案中,学生们关注到公共设施的配置,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

他们提出要合理分布这些设施,让市民能够就近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这体现了学生们对市民生活质量的关心。

4.文化传承在城市规划中,学生们还关注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他们提出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历史遗迹等,以弘扬民族文化。

这种观念值得肯定。

二、分析方法1.实用性在评价方案时,要考虑其实用性。

我们可以问自己:这个方案在现实中是否可行?它能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筛选出那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2.创新性创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可以关注学生们在方案中提出的创新点,如新型建筑材料、绿色能源利用等。

这些创新有望为城市规划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3.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

我们可以分析方案中是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如环保、节能、生态等。

可持续性强的方案有利于长远发展。

4.人文关怀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可以关注方案中是否体现了人文关怀,如关爱弱势群体、优化公共设施分布等。

具有人文关怀的方案更能满足市民需求。

5.经济性在城市规划中,经济因素不可忽视。

我们可以分析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市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市位于国内的二线城市,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

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市开始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于5年后完成了一期规划,涵盖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

首先,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明确了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确定了该市要成为国内的现代化消费中心和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

这个目标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其次,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注重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特别强调了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

通过合理的绿地和湖泊布局,并配以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保护了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

同时,在城市交通规划上也强调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建设,以减少汽车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

再次,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有效的社区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了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同时,在城市设计上注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如公园、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此外,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还注重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用地利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用地控制,实现了城市不同功能的有序布局和协调发展。

例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居住区等区域的规划和功能划分,使得城市的各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定位和用途。

总结来说,市的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充分体现了明确目标、生态环保、人民需求、功能分区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该案例为其他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帮助其他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也提醒城市规划设计者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解决方案评析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解决方案评析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解决方案评析技术创新,变革未来引言“智慧城市”是座什么城?深度感知应用创新协作整合精确控制智慧城市之树何谓“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指以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构建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为依托,将智能技术运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高度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城市管理与建设中,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城市,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的“城市信息化的较高阶段”。

智慧园区智慧企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其他智慧旅游智慧城管智慧城市的创新: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的升华和飞跃。

智慧城市的主要内容☐新加坡“智慧国”——一场持续憧憬、酝酿和实践之旅。

◼2006年开始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目标:每位公民都可以获益于信息通信技术◼具体的数字化措施:–智能化医疗体系–电子公民中心,使国民智慧与意见参与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的能力与合力整合交通管理系统(ITMS)–智慧港,通过生物识别和移动通信技术强化海港作业能力–单一辨识码,统一国民身份证号码,出生证、护照、公积金户头等–“智慧财富管理”(i-Wealth Management)–为每一个游客量身打造的“数码服务台”(Digital Concierge)–……◼新加坡在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被评为全球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用“三旧改造”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管理智能化,促进居民生活网络化、数字化、移动• 整合、创新地将各种先进数字技术应用到城区内工作、生活的各种领域,使人身处的环境、系统变得聪明起来。

在政府行为、行业产业、城市管理、公众服务、企业发展、市民生活和环境安全等方面实现“智慧化”,打造成“数字高原、智慧浦东”。

转型和探索中的规划发展——对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评选的分析和点评

转型和探索中的规划发展——对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评选的分析和点评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1h1001■ 文章编号:2096-3025(2021) 01/02-0001-08作者信息吴建平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WU JianpingPlanning Development in Trans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Analysis and Comments on the National Excellent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election of 2019转型和探索中的规划发展—对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评选的分析和点评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评选是在大部制改革后举办的首届相关评选活动。

参与评选的项目类型丰富,原有的城乡规划体系法定项目减少,规划研究增多,城市治理概念突出。

获奖项目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基于人的需求,从问题出发,多专业、多渠道、多方法地制定详细、综合的解决方案,以构筑更安全、更宜居、更高效、更韧性的城市。

规划研究,空间规划,城市治理,品质城市The 2019 National Excellent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election is the first related selection activity held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major ministries system.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projec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election. The original urban-rural planning system has fewer legal projects, more planning research, and the concept of urban governance is prominent. The award-winning projects actively explore and innovate, based on the needs of people, start from the problem, formulate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in multiple disciplines, multiple channels, and multiple methods to build a safer, more livable, more efficient, and more resilient city.planning research, spatial planning, urban governance, quality city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 2020年12月,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评选工作圆满结束。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

笔者认为,以1965年为分界线,巴黎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

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1947年法国青年地理学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Jaen Franfois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

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

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1950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1巴黎历史沿革回顾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4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公元4世纪至12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

自从13世纪卡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方案的评价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方案的评价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徐延安
• 城镇体系规划评析要点 • 规划内容是否齐全, 文字、图纸成果
是否规范; • 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
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 • 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
是否科学, 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 县情; • 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 • 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徐延安
•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评析内容 1. 用地 功能分工
•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有准确细致的用地功 能分工,做到规划地区内各类用地功能 相互结合又互不干扰,充分利用自然地 形、交通、道路、河流绿地等。
• 道路系统规划 • 规划地段应与基地周边的城市道路及穿
过地段的城市道路有很好的衔接关系, 道路系统层次应分明,主次、支路的长 度和比例恰当。道路走向及高程应充分 利用基地的自然地形,节约工程投资。 并设置充足的停车面积便于疏导交通, 避免人车交叉,合理分流。 • 建筑空间布局 • 修建性详细规划要处理好基地与其他地 区的设计关系,在城市景观、内外部空 间等方面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处理好 基地本身的整体空间布局关系,做到结 构清晰,主次有序,高低错落;处理好 细部与小尺度的外部空间。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徐延安
•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案评析应注意的问题 1. 态度明确, 不要含混;
• 逻辑关系要清晰,先针对主要矛盾,其次是次要矛盾的评析; • 先整体评析,再局部评析;先从规划总体结构评析,再到空间形
态评析; • 小区规划应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 • 对方案的优点应予以肯定,不足之处不仅应提出,而且应提出建
协调; • 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均衡,是否形成
完整的居住生活系统; • 居住区内居住建浙江筑大学的建筑工选程学院型徐是延安 否经济合理、能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析内容精选全文完整版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析内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析内容
一、用地功能分工: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有准确细致的用地功能分工,做到规划地区各类用地功能相互结合又互不干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交通、道路、河流、绿地等。

二、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地段应与基地周边的城市道路及穿过地段的城市道路有很好的衔接关系,道路系统层次应分明,主次、支路的长度和比例恰当。

道路走向及高程应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地形,节约工程投资。

并设置充足的停车面积以便于疏导交通,避免人车交叉,合理分流。

三、建筑空间布局:
修建性详细规划要处理好基地与其他地区的设计关系,在城市景观、内外部空间等方面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处理好基地本身的整体空间布局关系,做到结构清晰、主次有高低错落,处理好细部与小尺度的外部空间。

四、绿地及景观规划布局:
绿化作为生命的象征,其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规划的不同层次都应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原有河流水系进行绿地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突出地方及基地特色。

五、工程管线规划及竖向规划:
作为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

首先要注意与城市市政管网的合理衔接,在布置、走向、高程设计中,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接近拥护,节约资金,不破坏生态环境。

六、各类经济技术指标:
这方面包括估算工程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应对规划的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核算,以达到科学合理。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口诀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口诀

文字图例先细读再看风象与水流 商业中心人气足交通便捷好服务 良好地段给居住上班不必跑长途 工业用地重运输污染大户须防护 易燃易爆要隔离转运便利建仓储 公共绿地宜均布滨水地带多种树 旧区新区要兼顾文化遗产多保护 干道骨架要清楚两侧用地须相符 道路间距宜适度一般内密而外疏 港口须有疏港路生活岸线要留足 机场进城走快速端侧净空须关注 高速公路不穿城过境公路擦边溜 客运站场宜深入编组站场城外布 夏季凉风能导入冬季寒风能阻住 道路依山傍水走相交尽量九十度 净污分置上下游雨水尽量顺势流 四通八达有出路抗灾避难易救护 自然人文须借助城市特色要突出。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

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

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

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

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北至日荷铁路。

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

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北至高压走廊。

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

城市规划计划书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计划书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计划书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计划书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文件,对于指导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城市规划计划书的案例,探讨其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内容应该包括城市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以某城市规划计划书为例,该计划书明确了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化、宜居化的国际化大都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计划书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交通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等。

其次,城市规划计划书的结构应该合理,包括引言、背景分析、目标设定、策略措施等部分。

在某城市规划计划书中,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背景分析部分详细分析了城市的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状况,为后续的目标设定和策略措施提供了依据。

目标设定部分明确了城市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和时间表。

策略措施部分则列举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建设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绿化率、推动低碳发展等,以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此外,城市规划计划书还应该注重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某城市规划计划书中,为了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计划书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监督机制。

同时,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书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实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某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交通体系,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同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此外,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实施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计划书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文件,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评析要点

城市规划评析要点

城市规划评析要点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1 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 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 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4 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 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6 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 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浮现“部份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者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筑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9 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者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

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坎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者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 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 (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浮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1 子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城市规划设计评估可行性分析报告

城市规划设计评估可行性分析报告

城市规划设计评估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城市规划设计评估可行性分析报告旨在对特定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以协助相关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

本报告将对xxxx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与目标xxxx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规划与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本次xxxx城市规划设计评估旨在确保其可行性,并提供合理的建议,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

三、可行性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1. 可行性分析方法本次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将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维度对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定量分析将通过数据分析、模拟模型等手段,对方案可行性进行量化评估。

2. 评价指标(此处提供对应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四、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可行性评估1. 社会可行性评估(对应评价指标的定性分析结果)2. 经济可行性评估(对应评价指标的定性分析结果)3. 环境可行性评估(对应评价指标的定性分析结果)五、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可行性定量评估1. 数据分析(根据评价指标的量化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2. 模拟模型(使用适当的模拟模型对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量化评估)六、评估结果与建议1. 社会可行性评估结果与建议(根据定性评估结果提供相应建议)2. 经济可行性评估结果与建议(根据定性评估结果提供相应建议)3. 环境可行性评估结果与建议(根据定性评估结果提供相应建议)七、结论基于对xxxx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本报告得出结论,认为该方案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可行性方面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然而,在一些特定指标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空间。

因此,我们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方案,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八、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参考的相关文献)以上为本次xxxx城市规划设计评估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简要内容。

通过对方案的多维度评估,我们旨在为xxxx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并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城市规划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

城市规划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

城市规划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城市规划是建设和发展一个城市所需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为了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估。

本报告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规划目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市民的需求,本次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2. 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

3. 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 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

三、评估方法为了全面评估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城市的人口统计、用地分布、基础设施现状等。

2.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开展专家咨询和市民调查,获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 运用城市规划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

四、评估结果经过综合评估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当前城市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筑物密集、环境污染等,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改善。

2. 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潜力,可以通过规划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城市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4. 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优化:当前城市的交通网络存在问题,需要规划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议与措施为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 完善城市的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保证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美观形象。

2.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推行清洁能源。

3. 发展新兴产业,吸引高技术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入驻,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4. 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5. 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居住小区方案评析的要点:1、出入口的数量、位置及距离交叉口的距离;2、小区道路交通组织方面:(1)是否存在穿越现象;(2)交通组织是否合理,路面的宽度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尤其是那些已经注明宽度的)(3)是否留有停车场用地(是否存在扰民现象),位置是否合理;(4)人车分流组织的如何;3、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包括中心绿地的位置,绿化均布,是否有相应的公建及物业管理;4、是否存在个别楼房的东西朝向,超长(沿街长度超过150米),高层住宅是否单独布置,与小区的空间景观是否协调;5、小区的幼儿园与小学是否齐全、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穿越主要交通,小学的运动场地,跑道的方向,托幼的南向活动场动是否够用;周围是否存在影其使用的用房(如锅炉房等);6、公共绿地是否居中,小区的绿地均布如何;7、如在山地则要注意是否有必要建截洪沟;8、注意小区的布局手法是否单调、如简单的采用对称、大型公建的布局手法;9、其它的一些小细节如:小区中部的绿地内布局变电所;10、滨江地区是否存在高层与多层的防火间距问题,及高层建筑位置是否影响多层住宅用户欣赏江景。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考试方案评析要点:1、规定性控制指标是否符合要求:(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控制高度(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6)容积率(7)绿地率(8)交通出入口方位(车、人)尽量避免在城市主要道路上设置车辆出入口,一般每个地块应设1—2个出人口。

禁止机动车开口地段(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其它的: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控制指标;2、注意下色彩、建筑形式、体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即可3、与上一层次规划的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量化,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主要依据,因此规划中应使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处理好用地性质、人口分布、道路系统、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工程管线等内容的衔接。

4、用地布局: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将用地分到小类,因此各类用地的合理安排、定性定量是非常重要的。

5.交通组织:地块内外交通应顺畅边捷,机动车、非机动车应有序组织,停车场出入口合理布局,方便生活,促进城市发展,有机联系。

6.地块划分:地块划分是为了开发管理的方便有利,因此划分过程中的用地大小、用地性质、用地价值是考虑的重点。

7、控制指标:包括两个部分: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体现了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范围的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道路交通及其设施的控制、工程管线及其其他设施的控制、城市特点及环境景观的控制和经济估算。

8、配套设施: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等,避免由于开发商不关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9、可操作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评审后,具有法律效应,也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和图则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总体规划方案评析要点:1、从用地条件及环境来看,采用的是分散式还是紧凑式的城市格局,规划布置成几个组团,结构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由于集中紧凑式的布局便于集中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程设施,只要条件许可,中、小城市大多采取该种形式;分散式布局通常是受地形、自然条件的限制,若处理得当,能形成别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2、城市主要功能用地分区是否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否与经济发展方向相协调,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否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是否侵占基本农田。

3、道理网布置是否清晰,功能明确,特别是结合地形布置;4、城市的绿地景观系统的组织是否有特色,有河流时是否留出了充足的滨河景观带;5、用地布局:看各个用地布局是否合理,比如工业用地,应布置在城市主导方向的下方向;绿地系统布局要系统合理;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最好相对分离,传统的街区应得到保护和延续。

此外,居住区和学校教育科研用地的布局是否合理等。

工业用地布局的上下风向问题:工业用地重点考虑二类工业与三类工业:二类:有一定干扰和污染(食品、医药、纺织)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地段上三类:严重干扰和污染(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放射性、剧毒性、有爆炸危险性)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设较宽绿化防护带;只要出现三类工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其它用地是否有隔离及卫生防护带;当图纸出现风向玫瑰图时就应观察上下风向的问题,工业用地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过于分散。

6、交通运输入道路系统方面:看其是否满足城内交通顺畅、合理分流车辆、满足各功能区域的交通需求等作用。

道路的等级、主干道次干道以及路的横断面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具可操作性。

路网是否存在多个畸形路口的问题,路网的密度,有的桥梁及道路的建设是否有必要;铁路则需接近货场、(年运量10万吨以上设专用线);港口则要注意是否留足生活岸线,是否建有疏港大道,是否能与其它交通形成很好的联运(尤其中大城市);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应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距离是否合适,(建设部也快黔驴技穷了,只要图面上出现机场,位置没有合适的),公路则注意是否存在(国道、省道)穿越城市,分割城市的现象,至于高速公路则要注意出入口的位置是否合理,与城市的位置是否远近恰当;城市的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该有2条对外放射的道路;七度抗震设防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2条的对外放射道路。

城市因为工业用地的布局是否存在着单向交通的问题;7、图面上一旦出现河流,可能的得分点则是水厂与污水处理厂的上下游关系,有时会在会在河流的江心洲建所谓的渡假村;有无滨河绿化带以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8、自然保护区与史迹保护区与铁路及周围用地性质;或者湿地诸如此类的;9、油库的问题如位置如周围的防护;垃圾填埋厂的位置问题:如与居住、风景区的关系,防护要求即是综合评述(优点、缺点,和建议)还是只要指出不足与问题即可;10、是否与城镇体系规划较好衔接,是否可以为顺利进行详细规划奠定良好规划基础,顺利进行衔接。

11、城市性质的叙述是否能准确体现城市的主要职能,代表城市发展方向。

12、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划定是否与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相符,并具有一定弹性。

13、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是否实事求是地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资源及城市发展的限制。

14、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是否合理,用地平衡是否科学,用地布局的整体效益是否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生活中起促进作用。

15、城市对外交通及内部交通是否形成整体网络系统,并着眼于区域规划,发挥城市交通的整体作用。

城市对外交通主要看功能是否得到满足,能否起到疏散城内交通,完善对外联络,满足各功能区功能,加快区域对接等作用,合理配置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等交通资源,为城市发展服务。

特别要注意过境公路应避免直接穿过市区。

16、城市市政公用工程基础设施布局是否合理,规划容量是否与城市发展规模及性质相适应。

17、靠近江河湖海地区的城市是否具有完善的防洪体系规划及相应治理目标。

18、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保护效应如何最大限度避免了污染。

19、城市防灾和人防系统是否有明确的系统规划。

20、对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是否划定了保护和控制范围;其保护和控制范围的规模是否有利于保护规划、有利于形成城市特色。

21、近期建设规划是否可行。

22、总体规划的综合技术经济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目标。

23、用地发展方向:看其是否科学可行,布局合理,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24、城市结构:老城区和各个主团组成是否合理。

25、基础设施设置和配套是否科学合理:水源地保护、取水、污水处理等,包括选址等,取水要在上游,污水处理要在下游。

四、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要点:1、判读规划的比例与规划期限是否合理,(其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比例尺为1:50000~1:100000)看看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条件,承担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设计单位应该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2、规划的产业布局是否恰当;基本农田是否被占,工业布局是否过于分散;3、中心镇是否选取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一般来说,一个县的县城应该是中心镇,另外最多可再选1到2个发展条件好的镇为中心镇;4、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密是过疏还是还密,追求环路是否有必要,高速口预留是否有必要,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有必要,是否经济、可行;那些城市之间又少交通联系;如水厂、污水厂的修建是否有必要、位置是否恰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洪等限制因素;5、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与周围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是否对本地区外的下流城市造成污染)6、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7、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8、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9、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10、城镇体系规划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11、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现象;12、与周边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道路不衔接等问题;13、是否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问题。

五、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的评析:基本包括在总体规划方案评析中,只是交通部分可能论述的更为详细。

1、道路交叉口应满足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00m;次干道350-500m;支路150-250m。

2、道路网密度=干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2.4-3km/km2;中等城市2.2-2.6 km/km2;建议:大城市3-5km/km2;中等城市2.5-4 km/km2;3、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规范:大城市5-7km/km2;中等城市5-6 km/km2;建议:6-8km/km24、道路红线宽度快速路红线宽度60-100m,主干路40-70m,次干路30-50m,支路20-30m5、道路横断面是否适宜,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一、二、三、四块板道路)6、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六、建筑工程中小学平面布局方案评析:1、选址是否适当;2、出入口的问题(建筑物如教学楼、门诊楼的出入口离交叉口太近;其二是车辆出入口离交叉口太近,影响干道交通畅通)3、教室长边间距应大于25米,要么是主要建筑物之间,或主要建筑物与辅助用房的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