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理环境的特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面。

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极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使得赤道略胀大。

2. 地理坐标与地球的测量:地理坐标是表达地球上某一位置和方向的一种方式。

经纬度是常用的地理坐标体系,通过经度和纬度可以精确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

地球的测量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

3. 地图与地图投影:地图是地球表面物体的缩影或者模型。

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上的纬线、经线等地理要素转换到平面上的过程。

常用的地图投影有等经纬度投影、兰勃特投影和墨卡托投影等。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行星,它的运动对表现出了多样性和周期性。

1. 旋转运动: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进行自转运动,自转周期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偏离了垂直于黄道面的轴线方向,所以会引起日子的变化。

2. 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所以不同时间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就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3. 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因为重复倾斜而引起季节的变化。

4. 黄赤交角的变化和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黄赤交角的改变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不同地区的季风和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地球上70%以上是水,水资源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包括水圈的特征、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1. 水圈的特征: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水域,包括大洋、海湖和冰雪等形式存在的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一个封闭循环系统,通过水文循环来进行重新分配。

高中地理主要概念

高中地理主要概念

高中地理主要概念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浆状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区划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旋转一天完成一次,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完成一次。

地理区划是根据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对地球进行划分和分类。

4. 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由多种气体组成。

气候是大气圈中的长期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等要素。

5.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和冰雪等形式中。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 地球的陆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森林、耕地、矿产、能源等。

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同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工业、居住等。

7.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的总数。

城市是由人口聚集形成的居住和生产的区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集中地。

8.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农业、工业、贸易等方面。

9. 自然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问题涉及到人类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10. 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得到满足。

以上是高中地理的主要概念,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向。

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很大帮助。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1500字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主要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

下面是高二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供大家参考。

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3.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4.地理学科的分类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地球的运动与变化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地球的倾斜和季风3.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时区4.地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5.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三、自然地理1.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和作用2.地理景观的类型和分布规律3.地球的水资源和水问题4.地球的土壤资源和土壤侵蚀5.地球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四、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和分布2.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和问题3.工业与城市化的发展和问题4.交通与通信的现代化和问题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区域地理1.中国的地理区划和自然地理条件2.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3.世界的地理区划和自然地理条件4.世界的人文地理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5.中外区域间的比较研究六、地图与地图解读1.地图的制作和使用2.地图元素的解读和运用3.地图符号和比例尺的使用4.地图投影和地理坐标的转换5.地图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七、地理实践与调查研究1.地理实地调查的方法和过程2.地理领域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3.地理实验和实践技能的培养4.地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以上是高二地理知识点的基本归纳,涉及到地理基础概念、地球的运动与变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图与地图解读以及地理实践与调查研究等内容。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理概念1、地理:是研究人类作为自然界一部分及其协调及其发展的手段的科学。

概念包括人地关系、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等多维度的研究。

2、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结构。

根据地理五要素,可分为山川、河流、平原、海洋、湖泊等。

3、气候:指一定地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的平均气温、气压等大气环境,和其它气象因素由此产生的气候现象。

4、生态:指地球表面生物种类和地表植物等元素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生物地理学中所指的生态地理学。

从这一概念的角度来看,包括地理因素、自然是及人类文明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

二、地理基本规律1、地球的形状与位置:地球上的物质的分布与空间的关系是地球的形状和位置的重要反映,从地球表面看,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有明显水起山降的地形结构,受到太阳照射,气候因素又会形成不尽相同的表现。

2、地球的大气环流:地球表面空气的运动具有阻力性,一般阻力最小,速度最快的,就是赤道地区。

这种运动叫做大气环流,根据这种运动,形成了分布在地球周围的气候。

3、运动的距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物质的运动是不同的,从长距离的万里之行到短程的小步,物质运动的空间距离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是不同的。

4、时间的变化:物质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一些瞬时几秒种的运动,物质所需要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是最短的;而有些运动需要长达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这种运动涉及到地壳构造的变化等长期演变,这种运动的时间则是最长的。

三、地理现象1、地质现象:指地球内部及地表岩石等各类物质交互变化的结果,以及它们的形成、分布和变化的规律,这些现象便是地质现象。

2、气候现象:根据大气环流和地球表面空气的不断流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气候系统,它一方面受到地球表面物质的热量辐射影响并改变,另一方面也影响着表面物质的分布和变化,它们各自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有秩序的气候现象。

3、生态现象:指地球表面物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其中有植物、动物等重要成分,它们都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以它们各自的生长变化为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生态现象。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 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可见光不
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
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 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 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 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由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 说以才显得暗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年份多, 有的年份少。 ②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可称色球爆发,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 出相当于 10 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 外线,X 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用。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
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具统一演化过程意义: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 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①原因: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 境显然是不一样的。 ②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 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 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 1 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 23 时 56 分 4 秒,叫做恒星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 24 小时,叫做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 地球自转角速度约 15°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 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大全1500字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分布和地球表层现象演变规律的科学。

- 地理学的两个基本方法:区域研究方法和问题研究方法。

2.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演化
-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 地壳演化:包括地壳的生成与演化、地壳的分布类型及其特点。

3. 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地貌发育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 地貌发育:包括地势、地形和地貌类型等内容。

4. 气候与环境
- 气候形成: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球表层等。

- 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效应、酸雨、水资源和土壤退化等。

5. 人口与城市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等。

- 城市问题:包括城市化发展和城市规划等。

6. 农业与农村发展
- 农业问题:包括粮食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等。

- 农村发展:包括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划等。

7. 工业与旅游
- 工业问题:包括工业发展的类型和工业化进程等。

- 旅游问题:包括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等。

8. 海洋与渔业
- 海洋问题:包括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等。

- 渔业问题:包括渔业资源和渔业开发等。

9. 必修一的实践活动
- 实践活动:包括地理实习、地理观测和地理调查等。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请告诉我。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1、天体、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

2、地球自转、公转都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3、回归年、恒星年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4、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辰。

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伦敦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5、日界线、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国际上为避免日期混乱而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与180度经度既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地方。

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时的经线,在计算两个日期的面积时,一般用地方时而不用区时,同时也不考虑日界线的弯曲。

6、晨线、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不同点是:晨线的东侧是白昼,西侧是黑夜;昏线的东侧是黑夜,西侧是白昼。

晨昏线的长度是球面上大圆的一半。

晨昏线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 1 -7、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为白昼,小于时为黑夜,等于时在晨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高中地理必掌握的地理概念

高中地理必掌握的地理概念

高中地理必掌握的地理概念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是宇宙物质特征的体现。

天体系统则是宇宙运动特征的体现,是相邻天体相互吸引、绕转而形成的系统。

注意:不是所有的天体间都会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如八大行星之间。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也把热量向外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辐射増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

太阳是太阳系中温度最高的天体,其辐射能集中于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被称为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温度都较低,其辐射能集中于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被称为长波辐射。

注意: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越强;大气和地面辐射最强时,即温度最高时。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人类在地球上通过观察太阳光球层黑子的多少与色球层耀斑的多少,可以判定太阳活动的强弱。

一般来说,两者增多则表示太阳活动强烈。

黑子和耀斑增多的间隔大约是11年,这说明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从而造成太阳日与恒星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一个太阳日的时间为24小时,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天,即昼夜更替的周期;一个恒星日比太阳日短3分56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日运动一周的周期为一年。

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恒星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

恒星年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而回归年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

5.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看太阳的仰角。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最高时的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

高中地理选修一每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选修一每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选修一每单元知识框架一、地图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图?地图是一种图形表示,它反映地理空间分布、形态等地理信息,以及地理空间中现实存在的物质关系。

2、地图的标尺标尺是指地图中表示比例尺的刻度和文字标记。

标尺不仅可以用来度量地形特征的实际大小,还可以衡量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3、地图坐标地图坐标是指把地图上的位置用数字或文字的对应表表达出来的一种坐标系统,它将地球进行投影或剪切,将球面地表投射到平面上,形成空间定位的基本准则。

二、地理空间结构:1、自然空间结构自然空间结构是指地理空间中自然要素的分布和分类,它通常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要素。

2、人文空间结构人文空间结构是指地理空间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和其活动迹象的结构,它通常包括人口密度、旅游资源、聚落结构、城乡道路网、文化资源等要素。

3、综合空间结构综合空间结构是指将地理空间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结合而成的空间形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和人文联系的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活动的影响。

三、数字地图:1、数字地图的定义数字地图是指由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据技术所制作的地图,它以电子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多种软硬件设备及GIS软件系统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空间处理。

2、数字地图的应用数字地图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它支持多种软件应用程序,可以快速准确的了解、分析和利用Geo数据,从而实现信息的调度和整合。

另外,由于数字地图的存储和管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它们的更新和变换效率大大高于传统地图。

3、地图制图原理地图制图技术主要是将地球表面的三度空间投影到平面上,以表示空间发展形态。

地图投影常用的方式有正射投影、弯曲投影、墨卡托投影和兰勃托投影等等。

正确使用投影方法可以使地图上的实际距离比例与实际地球表面距离比例接近。

高中地理的底层逻辑知识点

高中地理的底层逻辑知识点

高中地理的底层逻辑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地理的底层逻辑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逐步介绍高中地理的底层逻辑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步: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地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这四个圈层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的基本要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步: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地球是一个活动的星球,它在空间中不断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一系列地理现象的出现。

自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交替出现昼夜,公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所不同。

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于理解地理现象至关重要。

第三步: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地幔和地核则是地壳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被分割成了几块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它们通过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理现象的出现。

第四步: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础。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地表蒸发,形成云,再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水循环不仅关系到地球上的水资源分配,也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第五步: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和大气环流、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地球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现象。

第六步: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还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人类在地球上开展的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了解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底层逻辑至关重要。

结语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高中地理的底层逻辑知识点。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科学,需要综合运用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地理五三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五三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五三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学科。

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和影响。

二、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形状呈椭球体,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引力等因素,地球的形态并不十分规则。

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公里,半径约为6300公里。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一圈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决定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植被和水文等因素。

地球的地表形态由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构成,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拔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主要受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制约,水文则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

五、世界地理格局:世界地理格局是指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空间分布。

世界上主要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其中最大的洲是亚洲和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世界上还有许多主要河流和著名湖泊,如长江、亚马逊河和东非大裂谷湖。

六、地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

人口密度通常由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决定,高人口密度的地区一般是发达地区或者城市,低人口密度的地区一般是不发达地区或者偏远地区。

七、地球的经济活动:地球上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工业是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商业是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零售业和批发业;服务业是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等。

八、地球的资源分布:地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高二的自然地理知识点

高二的自然地理知识点

高二的自然地理知识点高二自然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广泛涉及地球表层、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的自然地理学科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以下是高二自然地理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1. 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水面2. 地球运动与地球环境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过程和影响- 四季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气候变迁与全球变暖问题3. 大气环境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气候要素和气候因子- 气候类型和气候带4. 水资源与水文环境- 地球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文循环和水环境保护5.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规划 - 土地退化与沙漠化问题-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地震、火山爆发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影响 - 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灾害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措施8.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保护-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能源消耗和能源危机- 节能减排和可持续能源发展9.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10.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以上是高二自然地理学科的一些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实地考察,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做出贡献。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的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空间科学。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地理学的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借鉴了多种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统计和模型等。

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和地理模拟。

•地理学的分类: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

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生态学等;人文地理学包括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

2. 地球的性质和地理环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和特点:•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椭球体的形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凸起,极地部分稍凹。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大气层对地球的生物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分布在大洋、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形式存在,构成地球的水圈,对维持生命和地理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3.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地利用等。

以下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具体内容:•地球的地形地貌:地球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峡谷等不同地貌类型。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因地域和气候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洋、陆地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的水文:地球的水文包括河流、湖泊、河口、冰川、地下水等。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应用手册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应用手册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应用手册第一章:地理和地图1. 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人类活动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特征。

2. 地球是由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各种特征。

3. 地图是一种平面图象,用于表示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分布。

第二章:自然地理1.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包括天气、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

2.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以来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水和风向等因素。

3.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高度的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和河流等。

4. 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疏松材质,由岩石颗粒、有机物质和水等组成,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至关重要。

5. 植被是地球上生长的植物总称,不仅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第三章:人文地理1.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和文化,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和经济等。

2.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居住的人的数量,人口分布不均衡会导致社会和经济不平衡。

3. 城市是指人口聚集并形成的大型定居点,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日趋突出。

4. 农业是指通过种植和养殖来获得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活动,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发展。

5. 经济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1.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使用计算机和地图技术来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工具。

2. GIS可以帮助研究者和决策者了解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3. GIS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管理等。

4. 使用GIS需要掌握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技巧,以及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等基本操作。

第五章:环境可持续发展1.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满足当前需求的不损害未来世代的能力满足其需求。

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总结

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总结

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总结"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一、基本原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气温、光照、昼夜温差)2、热力环流(低压、高压、山谷风、夜雨、海陆风、城市风形成的原理)3、风向、风力大小判定的基本原理。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气温高低、日较差、年较差判定的基本原理;降水多少,季节、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判定的基本原理;光照强弱判定的基本原理。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非季风季候)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7、中国气温(1月、7月)的分布规律;中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中国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中国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8、中国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9、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现象(刮风、阴雨、晴朗、沙城暴、降温、升温)之间的关系。

10、水循环的过程。

(从自然角度解释干旱,洪涝,湖泊盐度的大小,湖泊水位变化,河流的补给水源,河流流量大小,河流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1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基本原理;12、河流航运价值大小、水能资源丰欠程度评价的基本原理;13、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气候(气温、降水、雾)、渔场、航运、环境污染)的影响。

12、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分析原理。

1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释地理现象的理论基础)。

14、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5、农业区位要素选择、描述的一般原理;16、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7、工业区位要素选择、描述的一般原理;18、工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9、交通等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评价;交通等工程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0、区域资源(矿产资源、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清洁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2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2、统计图表、等值线图的一般阅读原理;23、旅游地理类解答题(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旅行规划、安全旅游、旅游资源的保护)的一般分析原理;24、环境保护类解答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一般分析原理;25、区位类解答题的一般分析原理;26、原因类解答题的一般分析原理;27、措施类解答题的一般分析原理;28、影响类解答题的一般分析原理;29、特征(气候特征描述、地形特征描述、河流特征描述、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面装地理事物特征描述)类解答题的一般分析原理;30、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图文材料)31、调动和应用地理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利用专业专业术语)33、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评价类问题、讨论式问题)34、地方时、区时、日期变更、两点间经线长、纬线长计算;35、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早晚比较的一般原理。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涉及地理基本概念、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五个方面。

其中最基本的知识点是地理基本概念,这是我们在后续学习中需要用到的重要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社会空间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经济、政治等人文因素。

这些概念不仅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地球与地图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信息,并学习如何制图。

在人口与城市方面,主要涉及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知识点。

在经济与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在资源与环境方面,我们需要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情况、开采利用现状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

除了上述基本知识点,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环境、地理条件、地理特点等。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分析和处理地理数据及地图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

总之,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所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是我们了解地球和社会的基础。

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持续思考和
探索,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建设中去。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一、地理概念与基础知识地理学的定义与分类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理坐标与经纬度地球的运动与基本影响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大气层与大气现象二、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与气象气候带与气候要素影响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水资源与水循环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形成与类型土壤肥力与保护自然植被与生态环境全球气候类型与植被分布三、人类的地理环境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经济与区域发展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发展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源与能源问题能源的种类与分布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四、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应用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图与地图阅读地图的要素与制图方法地图阅读与地理分析地理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地理调查与数据处理地理实验与地理模拟五、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中国的地形与地貌中国的气候与气候类型中国的水资源与水问题中国的农业与农业区划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中国的资源与资源问题中国的交通与交通网络中国的文化与文化遗产六、世界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世界的地理制图与地理区划世界的地球环境与自然灾害世界的气候与气候变化世界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关系世界的人口与人口迁移世界的文化与文化交流世界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世界的政治与地缘关系世界的地理与历史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从地理概念与基础知识,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研究方法进行地理分析和实践。

此外,通过学习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世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内外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地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形状、地壳构造、气候、水文、岩石、土壤等自然现象;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表现,包括人口、经济、交通、文化等人文现象。

2. 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层的最外围,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运动指地球表层受到内部力量引起的地壳变动,分为构造性地壳运动和地球表层的洪积作用。

3.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淡水和地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淡水主要储存在冰川、湖泊、河流和地下。

人类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重要问题。

4.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包括气象要素、气象要素的观测、气象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内容。

5.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陆地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山地、森林、草原和沙漠等。

保护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采取措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6.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处理、分析和表达的系统。

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层的物理量进行接收和记录,获得关于地球表层特征和地物信息的技术。

7. 城市化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高中地理专业基础的知识点部分

高中地理专业基础的知识点部分

高中地理专业基础的知识点部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形成、构造、气候、生态、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居
住的环境。

高中地理专业基础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由地核、地幔、地
壳等构成。

地球的形状决定了地球的各种特征,如经纬度、赤道线、纬度线等。

2. 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运动。

自转使得
地球的一天分为昼夜两个时间段,公转使得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
四季变化。

3. 大气与气候:大气是地球表面上一层由气体组成的薄层,它
可以阻挡太阳辐射和保持地球温暖。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受
到经纬度、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4.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渗透等。

5. 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主要指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资源利用则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6.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问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空间。

以上是高中地理专业基础的知识点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知识点术语

高考地理知识点术语

高考地理知识点术语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阔的知识领域,地理术语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课程在高考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对于掌握地理知识点术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一、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指构成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水圈、陆地)的各种要素,包括大地形要素、气候要素、水文要素等。

了解地理要素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地球表层的特征和变化。

1.大地形要素大地形要素是指地球表面的相对高低的地形特征。

它主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这些地形要素的形成是由地质运动、风化、侵蚀、沉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构成气候特征的各种要素,如温度、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地球各地的气候要素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而存在差异,进而形成了多样化的地理气候区域。

3.水文要素水文要素是指地球表层各种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特征。

包括河流、湖泊、湿地以及冰川、冻土等。

水文要素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水资源分配,也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现象地理现象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了解地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现象。

1.自然地理现象自然地理现象包括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的各种地理变化和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

这些现象是地球演化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

2.人文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主要指人类活动在地球表层上所产生的各种人文现象,如城市发展、人口迁移、文化交流等。

人文地理现象反映了人类在空间上的活动和地域特征的形成过程。

三、地理概念地理概念是指地理学中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的概念和原理。

熟练掌握地理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分析地质问题。

1.自然地理概念自然地理概念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气候带、地形等基本概念。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大气圈的分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基本概念31、天体、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

2、地球自转、公转都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3、回归年、恒星年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4、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伦敦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5、日界线、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国际上为避免日期混乱而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与180度经度既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地方。

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在计算两个日期的面积时,一般用地方时而不用区时,同时也不考虑日界线的弯曲。

6、晨线、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不同点是:晨线的东侧是白昼,西侧是黑夜;昏线的东侧是黑夜,西侧是白昼。

晨昏线的长度是球面上大圆的一半。

晨昏线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7、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某一点向四周递减,如北京时间6月22日12点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纬23度26分,东经120度向四周递减;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太阳活动、太阳视运动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视运动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它是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

9、欧美四季、中国传统四季、气候四季与一般划分方法欧美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点。

中国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

气候四季:以候平均气温10度和22度为划分界线。

一般划分:北温带国家一般的划分方法,以3、4、5月为春季;南半球季节相反,月份相同;10、太阳辐射及其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天气状况、海拔、坡向、日照时间、太阳高度等11、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昼夜长短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条件:太阳光、地球不透明、地球不发光)。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12、节气、季节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13、五带、热量带、温度带五带是地球表面热量带的粗略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南、北温带又可以分出亚热带、亚寒带等热量带,但北半球的亚寒带并不一定在北极圈以南,也可能在北极圈以北;亚热带也可能到北回归线以南,这都是一种粗略的划分。

温度带是我国根据大于等于10度的积温分出的热量带,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4、气象、天气、气候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

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

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

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

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15、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的要素指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其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形成因子指影响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

16、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都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指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7、热力环流、三圈环流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组成,它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在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其水平范围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时间尺度在1~2日以上)。

18、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雨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热岛效应,在城市上空存在一股上升气流,加上城市上空尘埃较多,使城市附近及下风向降水稍多的现象。

19、热力原因、动力原因三圈环流中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极地高气压与赤道低气压是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称为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是由于空气聚集下沉或辐合抬升而形成的称为动力原因。

20、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一种环流,近地面空气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则由海洋吹向陆地,它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2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七个气压带中的一个;副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简称,对我国天气、气候及旱涝有较大影响。

22、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因分布地区不同而划分,其在形成原因、冬夏风向、影响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23、锋面、气团气团:大范围性质均一的空气。

根据与流经地区气温的对比,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处。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明朗,气团交界处天气多变。

24、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根据冷、暖空气势力大小划分的锋面类型,其在形成、降水强度、雨区范围和分布、锋面倾角、天气图上的表示方法、雨线画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25、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太平洋暖空气在六月中旬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

因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梅雨)。

昆明准静止锋:形成是在冬半年,由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碍,而此时冬半年云贵高原上有一股暖的大陆气团(西南气流)相持形成准静止锋。

26、梅雨、伏旱、春旱梅雨: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伏旱: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一种干热的灾害性天气;春旱:每年的3~5月在华北容易发生;27、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热带气旋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空气的运动状况。

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锋面发育在低压槽中,北半球中纬度气旋前方是暖锋,后方是冷锋。

热带气旋是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一种气旋,当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时称为台风或飓风。

28、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候差异,其在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最冷最热月出现的月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9、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季风气候典型,也就是夏季气温可能没有季风气候高,降水也没有季风气候集中,冬季气温稍高,降水也稍多。

30、台风、飓风、龙卷风均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

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

31、海陆风、山谷风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山谷风:由山顶与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局部地区的风。

白天由山谷吹向山坡,夜晚由山坡吹向山谷。

32、季风、季风气侯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33、焚风与干热风焚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

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降温,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即0.5-0.6℃/100米)下降,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

过山顶后,空气沿山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上升,导致山地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因而形成焚风。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

34、暴雨、风暴潮暴雨:24小时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的降雨称为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暴潮:由于风暴或台风等引起的海水迅速上升的现象。

35、波浪、潮汐、洋流均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波浪:风浪是常见形式,海啸是由海底火山、地震海底、海底滑坡引起的巨浪。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用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

36、寒潮、寒流寒潮:气象灾害的一种(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寒流:洋流的一种,与暖流相对。

37、气旋型大洋环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洋流系统):分布于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没有。

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副高为中心的洋流系统):分布于中低纬海区,南北半球均有,世界各大洋中共有5个。

38、西风漂流、南极环流西风漂流:分布于西风带,因西风吹动而形成的洋流,南北半球均有,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