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服饰页PPT文档
清民国时期的服饰
![清民国时期的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cf977ddbd15abe23482f4d1f.png)
近代女装代表——旗袍
从20世纪20年代至四十年代末,中国旗袍风 行了二十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 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低,使旗袍彻底 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束 胸驼背的旧貌,让女性体态与曲线美充分显 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 了大功。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 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 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 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 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 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 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清初 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 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 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后,旗 人多弃袍服而着大褂与裤, 故20世纪10年着旗袍者极少, 20年代才略有回复。
清代妇女服装
清代的满汉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妇 女服装得到相对宽松的环境,“十从 十不从”中的“男从女不从”一款, 使满汉两种妇女服装并存了二百余年, 其间也有过相互吸纳的过程,至后期 则陶冶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典型服 装——旗袍,一直影响至今。
满族女服
满族妇女着“旗装”, 梳旗髻(俗称两把头), 穿“花盆底”旗鞋。至 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 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 室。清代后期,旗袍也 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20 30
20
从
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 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 生还喜欢穿“学生装” 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 生还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穿 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一种精神、庄重之感。 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一种精神、庄重之感。孙中山先生当 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中山装”之称。 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中山装”之称。不过当时的中山 装与现在所称的中山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装与现在所称的中山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种 男子服装“西装” 男子服装“西装”。
民国时期的衣服小说素材
![民国时期的衣服小说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2a05f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2.png)
民国时期的衣服小说素材1、民国时期袄裙与文明新装民国初年出现了一种新式女套装,即简洁而有时代风格的袄裙。
20世纪初,率先在女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装”热潮,穿起了新式上衣和裙装。
最初只是留洋的女学生和本土的教会学校女生率先穿着,后来城市女性也视为时髦而纷纷效仿。
这一时期的袄裙特点是:上衣腰身窄小,大襟,衣长不过臀,袖短、喇叭形,衣摆圆弧形,略有纹饰,裙子长至足踝,20世纪30年代后期渐缩至小腿上部。
白衫黑裙或浅衫重色裙成为当时的典型色调,去掉了传统袄裙的繁缛装饰,采用明快、简洁的绣彩装饰。
这种简洁、朴素的袄裙与新旗袍一起成为20世纪前半叶最时髦的女性服饰。
穿“文明新装”的女子头上不佩戴耳环、发簪等饰物,手上也不戴戒指。
袄裙装束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女学生最先倡导,之后蔓延至其他地方的知识女性,不久连家庭妇女也脱下了华丽的衣衫,换上一身朴素的衣着。
到了五四运动期间,白色运动帽、宽大短袖的白布衫及过膝黑色长裙成了全国各地女学生的标准装扮,不少学校还将袄裙定为女生校服。
2、改良旗袍20世纪初,女子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下摆不开衩。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从传统的繁杂装饰走向简化改良。
改良旗袍不仅吸收了立领等细节,还采用西式裁剪方法,袍身逐渐收窄增加了腰省、胸省和下摆开衩,并采用圆装袖结构工艺,使改革后的旗袍具有曲线美的鲜明特色。
20世纪30-40年代是改良旗袍流行的黄金时代。
20世纪30年代开始,旗袍得到普及,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不断翻新花样。
时而旗袍底边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时而又缩短至膝盖以上;旗袍左右衩口时高时低,1933年前后流行大开衩旗袍,后又流行低开衩的。
1940年以后,改良旗袍一度取消了袖子,开始流行坎袖;在立领方面,时而流行高耸过耳、掩其双腮的高立领,时而又流行低矮的领式,以至后来竟出现了无领旗袍;袖子的变化也很丰富,时而流行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袖至露肘;在旗袍开襟变化上也丰富多样,有斜襟、如意襟、琵琶襟、双襟等。
民国服饰
![民国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4574c8c526fff705cc170a6f.png)
在中西文化碰撞下,西装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
西装流行原因有二:是传统礼教彻底崩溃;二是对西洋文化的崇尚,正如郁达夫所说:“大家都知道了西洋文化的好处,于是阿猫阿狗就都穿起了西装,穿上了皮鞋,提起乐手杖,以为这就是西洋文化的一切。
”所以在中国民国成立后,西装迅速成为中国上层社会的正式社交服装。
长袍、马褂,往往是旧派人物的穿着,思想开放的人士爱穿西装。
西装在清朝末期传入中国。
最初,西装仅为来华西方人所穿,后来,广州等沿海通商口岸地区的买办、商人也开始穿着。
中国第一家洋服店,是1879年开设于苏州的李顺号洋服店。
广州第一家洋服店,是1880年创办的信孚成记洋服店,它位于沙面租界附近的沙基(现六二三路)。
当时,这一带除了信孚成记洋服店外,还陆续出现了元祥号等多家洋服店。
1892年,元发号洋服店在高第街开设,店主潘礼、潘伯良从日本学艺回国,有“洋服状元”之称。
但西装真正流行却是民国以后的事情。
到了上世纪20年代,许多大城市陆续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出现国产名牌西装,不少报纸、杂志开辟专栏介绍西装。
当时在广州,穿西装的男子极多,有教师、学生,各机关的办事员和洋行职员。
岭大附中新生入学,要置备的服装规定必须有西装,还要有大褛一件、寒衣二三件、夏衣五六件、衬衣三四件、汗衫裤六至十件,黑袜六对、长袜一对、游泳衣一套、手帕六条。
因“九同章”手艺出色,岭南大学师生的西装后来全都由它承做。
岭大学生外出,西装笔挺,洋派十足,当时广州的女孩子中流行着“法政公(老的意思),高师穷,一中广府唔中用(不合适),农业工业晒到黑,惟有岭南才做得(合格老公)”的顺口溜。
西装从开始的星星点点到与中装平分秋色,并有后来居上之势。
在西装流行的同时,一些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
学生装由西装改造而成,其样式比西装简便。
它没有翻领,只有一条窄而低的狭领,穿时有纽扣扣紧,不用领带。
衣服下方,左右各有一个暗袋,左侧胸前还有一个明袋。
穿着这种服装,有一种干练的感觉。
民国时期的服饰
![民国时期的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8896252a580216fc700afd2d.png)
• 除了旗袍,还有其他服饰在中国非常流行。其中, 西式的连衣裙在中国流行较为突出,它有多种款 式。 • 另外,在大城市的女性还喜欢穿着大衣、西装、 长裙、短裙、马甲、披风等等,
影响女性服饰流行的诸种因素
1 , 审美观念对服饰演变的影响甚大。 2, 时装展示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服饰变 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3, 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变化的 重要因素。 4 , 近代服装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为民国时期女 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0世纪30年代)近 代民国中期的服饰: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 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 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 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 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 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 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 领,领子越低越“摩登”, 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 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 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时儿 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二十世纪中晚期 :
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 为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 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条 件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 中国的政权性质 军装----蓝、灰、绿成了 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服饰的特点从ຫໍສະໝຸດ 闭走向开放青楼女子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者,曲线初露别 样的风情、追求摩登化
结语
• 在民国那样一个东西方相碰撞的时代, 变化在所难免。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从变 化的表象中找出变化所带来的的种种原 因,分析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并且从中 找出对现实有意义的地方加以利用。
•
•
那些落入风尘、开放的妓女们或者是那些走 出深闺的新潮女性。民国时期服饰革命的最先引 领者是模特儿。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长三堂 子中的名妓们。她们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着。
清朝-民国服饰对比及讲解
![清朝-民国服饰对比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8ec773abcd126fff7050b7e.png)
民国
民国的旗袍造型纤长, 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 廓形相吻合。青布旗袍 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 迎
清代旗装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1、清朝旗装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 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 性曲线。 2、清朝旗装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 见绣花的裤脚; 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 处露腿。 3、清朝旗装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 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 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子旭
1.军装
2.女性服装 3.旗袍
4.婚纱
军装
清 朝
什么旗就是什么颜色,正蓝旗就 是蓝色的?
民 国
1936年初颁布的《陆军制服条例》还对南京 时代初期军服改制后出现的各种不同作战小 帽做了规定,一律统一为两颗扣子加国徽的 形制。除了军帽外,军服的改变也是由上而 下的。早期的军制服是以黄绿色为主,但制 服的颜色也因季节而变。
不同点
1.帽子会有所不同。 2.民国时期军装更偏 向于西服会更贴身。
相同点
1.军裤会塞进鞋子中。 2.分为不同的军队, 每个军队代表一种 颜色,在军队中还 分有军阶。
旗袍
清朝
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 多样。在浓厚的清朝封建礼教氛围中, 想要妇女如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 的。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
相同点: 1.颜色不会有太的的区别, 除一些资产雄厚的家庭。 2.家庭亲友都会到场
不同点: 1.明国男士会穿中山装等 军装 2.民国女士的服饰会变得 简洁。
谢谢大家
组员:孙鸣茁(ppt 制作) 王子旭(资料提供)
女士服饰
清朝
相 同 1.上衣下裙 点
不 同 点
1.裙摆变短,衣服厚度减少。 2.民国之后,衣服可以显出女性 的曲线美。
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
![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421b1930a32d7375a4178044.png)
当代社会问题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民国时期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民国时期服饰变革主要指清末的宫廷服饰制度被淘汰,出现了民国新的服饰文化的变化过程。
这一时期服饰大变革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几次大的服饰变革不同,是在封建帝制被推翻、“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进行的,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殊现象1服饰变迁的原因由于当时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需要了解着一些社会问题,得应用历史方法,考察当时人民的社会风尚变化。
通过生活细节,可以看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整体社会状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时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
社会性质决定了整体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近代化是被迫逐渐向世界开放的。
西方事物如潮水般涌入,从洋枪、洋炮,直到洋烟、洋火和洋葱。
“洋货旺销,无不利市三倍”,一些中国工商业者也纷纷以“爱国”、“挽回利权”的名义,投资于新式机织业。
由于洋布比国产土布便宜,布线密实且细,颜色艳丽,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将土布挤出市场。
民国以后,民族纺织业兴起,布庄增加了国产的机织布。
这样一来洋布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即这些新的东西在慢慢的扩张和渗透,由于东部沿海城市又跟多的港口,国外产品第一时间会在市场出现。
加上东西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城乡的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日益凸显为两个独立的世界。
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妇女运动越演越烈,首先表现在婚姻和服饰上,显现出她们极强的妇女地位解放意识。
清末民初,人们还任然保留着及其浓重的封建保守思想。
其中表现在男人对女人裹小脚的畸形性需求的传承,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封建保守思想在慢慢退出人们的社会生活。
女子缠足一方面迎合中国传统的对女性要求纤细、柔软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满足一些男子的畸形性需求,因此女子缠足一直在封建传统势力中存在。
旗袍PPT课件(2024)
![旗袍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0308b5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6.png)
政府支持下的文化传承项目
01
政府对旗袍文化的 保护与传承政策
介绍政府在保护旗袍文化遗产、 支持旗袍文化传承方面的政策措 施。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中的旗袍
分析旗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在政府支持下的保护、传承 与发展情况。
03
政府与民间合作推 动旗袍文化发展
探讨政府如何与民间力量合作, 共同推动旗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2024/1/29
6
当代传承与创新
2024/1/29
传承现状
在当代社会,旗袍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尤其在特定场合如婚礼、庆典等,旗 袍被视为传统与优雅的象征。
创新与发展
为了适应现代审美和穿着需求,旗袍在款式、面料和工艺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如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使用新型面料等。同时,旗袍也与其他服饰元素进行融 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穿着风格。
社会的过程。
旗袍与女性形象塑造
02
旗袍通过其独特的剪裁和款式,凸显了女性的曲线美,成为女
性优雅、知性的象征。
旗袍与女性社会地位
03
旗袍的穿着者多为上层社会的女性,因此旗袍也成为了一种社
会地位的象征。
19
东方审美观念的展现
旗袍的东方韵味
旗袍的立领、盘扣、斜襟等设计元素,充满了东方韵味,展现了东 方女性的独特魅力。
2024/1/29
3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9
33
2024/1/29
起源传说
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旗袍最 初是满族妇女所穿的长袍,后来 逐渐被汉族妇女采纳并改进。
文化背景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之一,其 起源和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 景紧密相连。它体现了古代中国 的礼仪、审美和等级观念。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30页PPT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3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40975a0066f5335b812108.png)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程,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 们对着装的要求,八九十年代 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 衣裙掀起一阵热浪。休闲装、 时尚服饰、牛仔服饰在市场上 大量涌现
90年代
现代服饰
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 具有个性化、自然化和环保 化。此外,唐装、宋装、清 装等古韵犹在。
现代流行服装
以文治国
义
礼
下面为女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袄下裙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 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 最为流行,上衣有衫、 袄、背心、,样式有 对襟、琵琶襟、一字 襟、大襟、直襟、斜 襟等变化,领、袖、 襟、摆多镶滚花边或 刺绣纹样,衣摆有方 有圆、宽瘦长短的变 化也较多。
近
完代
袄
美 搭 配
袄 裙 与 中
山
装
旗袍流行
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的变化:袖子 从宽到窄,从长 到短;下摆从长 到短,再由短到 长,完全随着时 代的变迁而变迁。
穿军装个个
年 爱戴军帽,
代 是当时最为 的 时髦的衣服。
那个时候,
流 全国的人都
行 为拥有一身 绿军装而自
—
绿
豪。那时候 最流行的穿
军 法是要在军
装 装口袋上别 个五角星。
绿军装
80
年
代碎
的花 时衣 尚服
20世纪70、80年代前
的中国男式服装,更为千篇 一律。当时城市中的男装仅 有毛式制服、中山装、茄克 衫等几种,裤子大概只有一 种又肥又大的直筒裤了。
了解了近代的服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的服饰
旗 ; 袍
50
列宁装
年 本是男装 上衣,
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 变出女装,并成为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 ppt课件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6461a784254b35eefd34e5.png)
8
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 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3长垂袖,袖摆宽大。)纹样以:菱形,
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
黑为正色(象征高贵)。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秦以玄(黑) 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北朝
ppt课件
21
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创导和率先穿着,因而得名为“中山装”。中山装出现 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 远的影响。其款式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 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 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 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 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
灰色调几乎笼罩着全中国 走出灰色也是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的体现,中国即将走出那
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 上得以释放……
ppt课件
27
80年代
80年代改革开放,港台的服装进入内地,年轻人开始引领新潮流, 勇于追求时髦
紧身衣,牛仔裤,红裙子,超短裙长丝袜及高跟鞋开始进入人们的 生活。
《旗袍缝制工艺》课件
![《旗袍缝制工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3056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b.png)
100%
东方美学的代表
旗袍完美地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曲 线美和婉约气质,它体现了东方 美学对于和谐、自然和含蓄的追 求。
80%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旗袍在保留了传统元素的同时, 也融入了西方的裁剪技巧,是传 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
旗袍的款式分类
长旗袍
长旗袍通常长度过膝,是最常 见的款式之一,适合正式场合 穿着。
常用面料种类
丝绸
质地轻薄、柔软,光泽感强,是制作旗袍的经典 面料。
绒布
质地厚实,保暖性好,常用于秋冬季节的旗袍制 作。
棉麻
透气性好,吸湿性强,适合夏季穿着,也是常见 的旗袍面料。
蕾丝
具有浪漫、唯美的风格,常用于女性化的旗袍款 式。
面料的选择依据
01
02
03
季节
根据不同季节选择适合的 面料,如夏季选择棉麻, 冬季选择绒布。
《旗袍缝制工艺》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旗袍简介 • 旗袍缝制工艺流程 • 旗袍面料的选择与搭配 • 旗袍的保养与收藏 • 旗袍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01
旗袍简介
旗袍的历史背景
起源
旗袍起源于清代满族人的传统服装“旗装”,后来 经过汉族裁缝的改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魅力 的女性服饰。
民国时期
旗袍经常作为设计师品牌秀场上 的亮点,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
。
国际时装周
在国际时装周上,旗袍常被用作灵 感来源,与其他元素融合展现出新 的时尚风貌。
高定系列
高级定制的旗袍展现了精湛的缝制 工艺和华丽的细节,是时尚界的珍 品。
旗袍在日常生活中的穿着
休闲场合
旗袍可作为日常休闲穿着,展现 出轻松自在的风格。
中国近代服装(课堂PPT)
![中国近代服装(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055fc7e518964bce847c74.png)
2
清代服装
满清是以满族统
治者为主的政权
机构,满族旗人 的风俗习惯影响 着中原地区。可 以说这种变革是 历史上"胡服骑射 "、"开放唐装"之 后的第三次明显 的突变。
汉 族 女 装 上 袄 下 裙
衫满 齐族 平妇 ,女 长不 衫穿 之裙 内, 有衣 小外 衣坎
3肩 与
清朝妆容
古典妆容的打造,根据服装的色彩来 选择妆色,其妆面色
6
这时的旗袍经过彻底的改良,已经完全 脱离了原来的式样,其款式经过了民族融合、 中西合璧而变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女装 样式。其样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 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 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 的硬领。渐而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 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 也是如此,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流 行短的,短至露肘。至于旗袍的长度,更有许 多变化,在一个时期内,曾经流行长的,走起 路来衣边扫地;以后,又改短式,裙长及膝后 来旗袍的式样趋向于取消袖子(夏装)、缩短 长度和减低领高,并省去了繁琐的装饰,使其 更加轻便、适体。旗袍因其具有浓郁的中华民 族服装特色,从而被世界服装界誉为“东方女
人人参加劳动, 建设新中国。需 要耐磨耐脏的日 常服装。工装与 军装的灰蓝绿自 然成了最实际的 流行色
50年代常见的家庭妇女着装, 体现了劳动妇女的勤劳朴实。
民国时期服饰简论
![民国时期服饰简论](https://img.taocdn.com/s3/m/581c13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d.png)
5、结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强调江南婚俗服饰在民国时期的历 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修改完善:文章完成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具体包括: 1、检查逻辑是否清晰:确保文章的逻辑结构合理,从引言到结论环环相扣;
2、设计创新
民国时期的设计师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平衡,不断创新。例如, 旗袍的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西方剪裁和审美观念。这种创新还体 现在面料选用和工艺制作上,如丝绸、麻布、毛料等多样化面料的运用,以及刺 绣、钉珠等精湛工艺的体现。
3、工艺特点
民国时期服饰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刺绣和剪裁上。刺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工艺,民国时期的服饰刺绣图案既有传统寓意,又有时尚元素。剪裁方面则充分 借鉴了西方的立体裁剪技术,使得服饰更加合身、优美。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侗族服饰文化也面临 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对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力度,传承和发扬中 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感谢观看
三、整理资料:在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 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江南婚俗服饰的历史演变过程、不同 地区的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1、历史演变: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我们发现江南婚俗服饰在民国时期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
3、艺术创作
民国时期服饰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文学作品、影视剧作都将民 国服饰作为表现时代特征的重要元素,如《色戒》、《金陵十三钗》等。这些作 品通过服饰展现出民国时代的风貌与情调,深化了观众对那个时代的理解。
四、现代启示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之服装变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之服装变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e325fe7375a417876f8fac.png)
民国初年,旗袍渐渐受到汉族女子的喜爱,从
此逐渐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将原本宽宽大大
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条型发展,以显露女性的自
然曲线之美,原本的长及脚踝,开始向上伸展;
而开叉也不断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对
腰围、胸围、臀围这三围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
强调与身体紧贴,务要将人体曲线暴露和刻画
至淋漓尽致,令观者一览无余。有一段时间,
-
12
蒋介石的侍从官俱穿着中山装
民国时期,西装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国人也开 始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 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 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 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 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上 海市市长吴铁成便经常是这么一副行头。
马面裙上的博古图
花卉女式坎肩
-
双翼鸟套裤
19
清末满族妇 女旗袍
清末服装
-
20
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放 均带一个暗斜口袋。表明当时中国 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外。
即布拉吉,是俄语“连 衣裙”的音译。宽松的短袖, 泡泡的褶皱裙,简单的圆领, 腰际系一条什带。
-
21
列宁装
-
22
连 衣裙
-
23
清代的女装
左右的开叉甚至高过腰际- 。
15
皮草大衣新样式
将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的长袍大袖 被一点点抛弃,女性的曲线之美在一 点点顽强地绽放。衣袖不断地变窄变 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袄的腰身渐紧 渐瘦,将纤纤细腰和优美的曲线完全 地展现出来;裙子从长至脚踝逐渐向 上伸展,女性洁白的小腿,乃至膝盖, 都勇敢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衣领 从常常遮住半个脸到矮领、无领,直 到袒露出颀长、性感的脖子--民国时 期的女性,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不同凡 响的服装时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很大的改变。
• 除了旗袍,还有其他服饰在中国非常流行。其中, 西式的连衣裙在中国流行较为突出,它有多种款 式。
• 另外,在大城市的女性还喜欢穿着大衣、西装、 长裙、短裙、马甲、披风等等,
影响女性服饰流行的诸种因素
1 , 审美观念对服饰演变的影响甚大。
2, 时装展示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服饰变 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民国时期的服饰
民国时期服饰变化 民国服饰特点的演变 影响女性服饰流行的诸种因素 结语
(20世纪20年代)民 国初年的服饰:
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 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 、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 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 斜襟等变化。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这 一时期,不论是旗袍还是其它 服装,女装的设计和剪裁上, 改变了单纯采用直线使胸、肩 、腰、臀部呈平直状态的传统 办法,而开始使用弧线、曲线 ,使衣服更加合身适体。这标 志着中国的女性服装已开始迈 向近代化的进程。
从20世纪20年代 起就有一部分留学生 及文艺界、知识界的 女士穿着连衣裙,至 30年代穿者渐多。连 衣裙的特点是上衣和 下裙相连,收腰或束 腰带,能够显示腰身 的纤细;连衣裙多为 直开襟;袖子也有长 袖、短袖、泡泡袖、 喇叭袖等变化。领有 方领、圆领、水兵领 等;下裙有斜裙、喇 叭裙、节裙等,款式 变化非常丰富。
服饰形式多样,打扮各有千秋
•
民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也是中西
文化碰撞最激烈的、文化相互交错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各种思潮也兴起,各种思潮之间相互
传播。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都朝着现代化
方向发展。从而,导致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
很大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在服饰方面体现的
较为明显。民国时期的服饰从整体上摆脱了古典
•
那些落入风尘、开放的妓女们或者是那些走
出深闺的新潮女性。民国时期服饰革命的最先引
领者是模特儿。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长三堂
子中的名妓们。她们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辛亥革命前后,新文化运动唤起了人们对美
的追求,轻松、愉快的思想成为年轻男女的理想
追求目标。中国妇女们开始意识到“曲线美”的重要
性。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融的时期
3, 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变化的 重要因素。 4 , 近代服装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为民国时期女 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结语
• 在民国那样一个东西方相碰撞的时代, 变化在所难免。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从变 化的表象中找出变化所带来的的种种原 因,分析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并且从中 找出对现实有意义的地方加以利用。
,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会给服饰带来一种新的风
尚,兼收并蓄。总体上的风格是开放的但又含着
封闭,民众们大胆的追求时尚,突出表现自我。
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女装从清朝时期的封闭、
臃肿、改变成为简单、大方、得体、追求更多的
美感。旗袍是一个很好例的子,民国以后女子们
逐渐追求的是“曲线美”和“时尚美”,人们的精神也得
谢谢!
16
二十世纪中晚期 :
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 为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 。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 条件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 中国的政权性质 军装----蓝、灰、绿成了 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服饰的特点
从封闭走向开放
青楼女子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者,曲线初露别 样的风情、追求摩登化
20世纪30年代)近 代民国中期的服饰 :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 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 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 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 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 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 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 领,领子越低越“摩登”, 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 ,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 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 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 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服饰的束缚,服饰的特点也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
。
•
长到了一定程度必短、宽到了一定程度必窄
、包裹了一定程度必开放。体现出人体美、衣料
舒适、姿态轻盈。这一开放趋势必定又是一种新
的时尚、新的潮流。从总的趋势上看:女装是由
宽大变的窄小,袖子是由长变短。人民大众真正
的从封建束缚中走出来,思想和行为都从封闭走
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