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配线的要求规范及实用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从材料计划、购买、入库、出库、到现场安装这一系列程序中,必须有相关图纸和材料计划表一一核对,这样就确保了每道工序的正确性)。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该系列配电箱(柜)适用于施工现场及户外临时用电,应满足“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及保护的使用要求。
配电箱(柜)、开关箱的材质选用、制作工艺、箱内电气元件的选择、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的规定,产品应通过CCC认证。
配电箱(柜)的壳体采用冷轧钢板制作,防雨、防尘、户外型,采用钢板厚度符合JGJ-2005标准,经久耐用。
一、基本要求(一)配电箱(柜)的生产制造应符合《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四部分GB7251.4对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ACS)的特殊要求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标准要求。
(二)配电箱(柜)、开关箱安装使用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及《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标准化要求。
(三)配电箱(柜)、开关箱应分设N线、PE线端子板,进出线必须通过端子板做可靠连接。
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PE线与端子板连接必须采用电气连接,电气连接点的数量应比箱体内回路数量多2个,1个为PE线进箱体的连接点,1个为重复接地的连接点。
(四)电器元件应选用符合GB/14048.2-2001、GB6829以及JGJ46-2005标准的产品,并符合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要求。
二、总配电箱(柜)内设400A-630A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型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主开关,分路设置4-8路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系列160A-250A透明塑壳断路器,配备DZ20L(DZ15L)透明漏电开关或LBM-1系列作为漏电保护装置,使之具有欠压、过载、短路、漏电、断相保护功能,同时配备电度表、电压表、电流表、两组电流互盛器。
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大于30mA.S。
电气接配线要求规范及实用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方法(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操纵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标准〔图解〕1元器件安装1.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关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组装前首先瞧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必须按图安装(要是有图〕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操纵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轻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外表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坦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关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重相应的扭距。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以如下面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关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
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以如下面图为错误接法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四面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端子的标识1.15标号应完整、清楚、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双重的标识1.16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反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门上的器件1.17保卫接地连续性保卫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地要求规范(现用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 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图1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图2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图3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b) 双重的标识图4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图5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新版电气配线一般规范标准[详].pdf
粉尘)的影响。
如果软导线管靠近运动部件,则在所有运行情况下,其结构和支承装置均应能防止对软导线
管或电缆的损伤。软金属导线管不应用于快速和频繁的移动,除非是为此目的专门设计的。
备有标志电缆的预接引出线的器件 ( 位置开关、接近开关 ) 可不提供导线管的端接装置。
连接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导线应允许安装在同一通道中而不考虑其电压情况,
或用和防护接触带电体同样的方法予以隔离。
通道、接线盒与分线盒
一般要求 可能与导线绝缘接触的锐棱、焊碴、毛刺、粗糙表面或螺纹,应从通道和接头附件
上清除。必要时应提供由阻燃、耐油绝缘材料构成的附加防护,以保护导线绝缘。通道应
提供 IP33 的最低防护等级。
易存积油或水分的分线盒、引线箱、电缆管道装置中应允许留有直径
不应借助软导线管或多芯电缆来支承,除非是为此目的专门设计的导线管或电缆。软导线管或软多
芯电缆应使且于少量或不经常运动的连接。也用于静止电动机,位置开关和其他外部安装器件的连
接。
机械的移动部件的连接
频繁移动的部件应采用适合于弯曲使用的导线连接。软电缆和软
导管的安装应避免过度弯曲和绷紧,尤其是在接头附件部位。
1.5
0.75
0.75
-
1
1
1.5
0.3
0.5
-
-
-
0.75
0.75
0.75
0.2
0.2
0.2
-
-
-
三芯或三芯以 上屏蔽线或无
屏蔽线
0.75 1
0.3 0.08 0.75 0.2 0.08
表 4 导线的分类
类别 1 2
说明 铜或铝圆截面硬线 , 一般至 16mm2 铜或铝最少股的绞芯线 , 一般大于 25mm2
电工接线标准
电工接线标准电工接线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在进行电工接线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工接线标准,希望能够对广大电工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电工接线标准要求在进行电气设备接线时,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和电缆。
电线和电缆的规格型号、导体截面积和绝缘材料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其次,接线时必须按照电气原理和接线图纸进行操作。
在进行接线前,必须仔细阅读接线图纸,了解电气设备的接线要求和原理,确保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接线,避免因接线错误导致的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
另外,电工接线标准要求在进行接线时,必须做好接地保护。
接地是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接地操作,确保设备的接地可靠,避免因接地不良导致的电气事故。
此外,电工在进行接线前,必须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测试。
绝缘测试是保证电气设备绝缘性能良好的重要手段,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绝缘测试,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避免因绝缘不良导致的电气事故。
最后,电工在进行接线时,必须做好接线标识。
接线标识是保证设备运行和维护的重要依据,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接线标识,确保设备的接线清晰可见,避免因接线混乱导致的操作和维护困难。
总之,电工在进行接线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只有做到规范接线、严格接地、做好绝缘测试和接线标识,才能有效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因接线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希望广大电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电工接线标准,做好电气设备的接线工作,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提供保障。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地要求规范、方法(现用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图解)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教程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配线标准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元器件安装1.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 4.4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 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不得悬吊在电器除元件本身附有供____ ____ —3讦巧ip / /////4SJWWrAt^^imr1.16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 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3)门上的器件 1.15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完整版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一、元器件安装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电能计量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紧急操作件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2)双重的标识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3)门上的器件保护接地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接配线的要求规范及实用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配线标准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一、元器件安装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电能计量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紧急操作件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率为 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2)双重的标识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3)门上的器件保护接地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一、接线工艺要求1.36V 电压以上/动力电源/马达回路,接线一律采用冷压线耳、冷压端子、配线。
2.控制回路/36V 以下电压,可以使用冷压线叉、线针、配线。
3.每个接线端子压接线不得大于两条以上,两条以上需要采用(背靠背)来接。
4.压接端子必须采用专用的压线钳 专用标准槽口、严禁使用非专用工具配线。
5.接地线端子使用冷压线耳配线,接地线连接必须牢固。
6.所有接线端子必须压接牢固。
7.10平方及以上的导线必须使用专业液压钳压接其端子、并根据线色选配相应颜色做绝缘热缩套管。
二、线号工艺要求1.根据线材平方来选用白色套管大小,线号要采用热印字机打码,号码套管必须长短一致(建议裁剪长度为20mm)禁止用笔书写。
2.配线时根据接线方向不同,对字码方向作如下规定。
12345123451234512345三、配线颜色工艺要求1.AC ~380V 三相五线制电线R---- 黄色S---- 绿色T---- 红色N---- 蓝色PE ---- 黄/绿双色2. AC~220V单相控制回路电线相线 ------ 红色零线 ------ 黑色3. DC直流回路电线+ --- 棕色- --- 蓝色4.接地线黄、绿双色接地线5.PLC I/O 线数字量、模拟量输入DI、AI -----绿、白、蓝数字量、模拟量输出DO、AO -----蓝、棕、黄高速计数输入输出HSC---- 根据产品颜色A、B、Z三相自定6.根据图纸标注导线截面积选取导线7.根据控制箱内元件布置图布置控制箱内部元器件要求整齐且有一定电气间隙,未经工程师同意禁止随意更改元器件位置。
元器件布置完成后应在靠近元器件处贴标识。
8.控制箱主电源进线用电缆线或专业电线,链接于控制箱电源进线端子四位端子排上,地线固定于接地螺丝上,要求用0型端子连接。
9.控制箱出线、箱内走线应走PVC线槽或配防水软管,控制线(24V电源线、PLC输入输出线、传感器线等)与动力线(马达电源线、刹车电源线、加热线等)分开配线槽及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