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撒尼)刺绣

合集下载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共计5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519 Ⅰ-32八达岭长城传说520 Ⅰ-33永定河传说521 Ⅰ-34杨家将传说522 Ⅰ-35 尧的传说523 Ⅰ-36牛郎织女传说524 Ⅰ-37西湖传说525 Ⅰ-38刘伯温传说526 Ⅰ-39黄初平(黄大仙)传说527 Ⅰ-40 观音传说528 Ⅰ-41徐福东渡传说529 Ⅰ-42陶朱公传说530 Ⅰ-43 麒麟传说531 Ⅰ-44鲁班传说532 Ⅰ-45 八仙传说533 Ⅰ-46秃尾巴老李的传说534 Ⅰ-47屈原传说535 Ⅰ-48王昭君传说536 Ⅰ-49炎帝神农传说537 Ⅰ-50木兰传说538 Ⅰ-51巴拉根仓的故事539 Ⅰ-52北票民间故事540 Ⅰ-53 满族民间故事541 Ⅰ-54徐文长故事542 Ⅰ-55崂山民间故事543 Ⅰ-56 都镇湾故事544 Ⅰ-57盘古神话545 Ⅰ-58 邵原神话群546 Ⅰ-59 嘎达梅林547 Ⅰ-60科尔沁潮尔史诗548 Ⅰ-61仰阿莎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550 Ⅰ-63 梅葛551 Ⅰ-64 查姆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553 Ⅰ-66 哈尼哈吧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555 Ⅰ-68 米拉尕黑556 Ⅰ-69康巴拉伊557 Ⅰ-70 汗青格勒558 Ⅰ-71 维吾尔族达斯坦559 Ⅰ-72 哈萨克族达斯坦560 Ⅰ-73珠郎娘美561 Ⅰ-74司岗里562 Ⅰ-75彝族克智563 Ⅰ-76 苗族贾理564 Ⅰ-77藏族婚宴十八说565 Ⅰ-78 童谣566 Ⅰ-79 桐城歌567 Ⅰ-80 土家族梯玛歌568 Ⅰ-81 雷州歌569 Ⅰ-82 壮族嘹歌570 Ⅰ-83 柯尔克孜约隆571 Ⅰ-84 笑话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67项)572 Ⅱ-73陕北民歌573 Ⅱ-74昌黎民歌574 Ⅱ-75高邮民歌575 Ⅱ-76五河民歌576 Ⅱ-77大别山民歌577 Ⅱ-78徽州民歌578 Ⅱ-79信阳民歌579 Ⅱ-80西坪民歌580 Ⅱ-81马山民歌581 Ⅱ-82潜江民歌582 Ⅱ-83吕家河民歌583 Ⅱ-84秀山民歌584 Ⅱ-85酉阳民歌585 Ⅱ-86镇巴民歌586 Ⅱ-87 嘉善田歌587 Ⅱ-88南坪曲子588 Ⅱ-89茶山号子589 Ⅱ-90 啰啰咚590 Ⅱ-91 爬山调591 Ⅱ-92 漫瀚调592 Ⅱ-93惠东渔歌593 Ⅱ-94海门山歌594 Ⅱ-95 新化山歌595 Ⅱ-96姚安坝子腔596 Ⅱ-97 海洋号子597 Ⅱ-98 江河号子598 Ⅱ-99 码头号子599 Ⅱ-100 森林号子600 Ⅱ-101搬运号子601 Ⅱ-102 制作号子602 Ⅱ-103鲁南五大调6000 Ⅱ-104老河口丝弦604 Ⅱ-105蒙古族民歌605 Ⅱ-106鄂温克族民歌606 Ⅱ-107鄂伦春族民歌607 Ⅱ-108达斡尔族民歌608 Ⅱ-109 苗族民歌609 Ⅱ-110 瑶族民歌610 Ⅱ-111 黎族民歌611 Ⅱ-112 布依族民歌612 Ⅱ-113 彝族民歌613 Ⅱ-114 布朗族民歌614 Ⅱ-115 藏族民歌615 Ⅱ-116维吾尔族民歌616 Ⅱ-117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617 Ⅱ-118 回族宴席曲618 Ⅱ-119琵琶艺术619 Ⅱ-120 古筝艺术620 Ⅱ-121 笙管乐621 Ⅱ-122津门法鼓622 Ⅱ-123 锣鼓艺术623 Ⅱ-124 朝鲜族洞箫音乐624 Ⅱ-125 土家族咚咚喹625 Ⅱ-126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626 Ⅱ-127 维吾尔族鼓吹乐627 Ⅱ-128 洞经音乐628 Ⅱ-129 芦笙音乐629 Ⅱ-130 布依族勒尤630 Ⅱ-131 藏族扎木聂弹唱631 Ⅱ-132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632 Ⅱ-133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633 Ⅱ-134 蒙古族绰尔634 Ⅱ-135 黎族竹木器乐635 Ⅱ-136口弦音乐636 Ⅱ-137 吟诵调637 Ⅱ-138 佛教音乐638 Ⅱ-139 道教音乐传统舞蹈(民间舞蹈,共计55项)639 Ⅲ-42 鼓舞640 Ⅲ-43 麒麟舞641 Ⅲ-44 竹马642 Ⅲ-45 灯舞643 Ⅲ-46沧州落子644 Ⅲ-47 十八蝴蝶645 Ⅲ-48火老虎646 Ⅲ-49 商羊舞647 Ⅲ-50 跑帷子648 Ⅲ-51 官会响锣649 Ⅲ-52 肉连响650 Ⅲ-53 禾楼舞651 Ⅲ-54 蜈蚣舞652 Ⅲ-55 翻山铰子653 Ⅲ-56靖边跑驴654 Ⅲ-57 查玛内655 Ⅲ-58 朝鲜族鹤舞656 Ⅲ-59朝鲜族长鼓舞657 Ⅲ-60 瑶族长鼓舞658 Ⅲ-61 傣族象脚鼓舞659 Ⅲ-62 羌族羊皮鼓舞660 Ⅲ-63 毛南族打猴鼓舞661 Ⅲ-64 瑶族猴鼓舞662 Ⅲ-65高山族拉手舞663 Ⅲ-66得荣学羌664 Ⅲ-67 甲搓665 Ⅲ-68 博巴森根666 Ⅲ-69 彝族铃铛舞667 Ⅲ-70 彝族打歌668 Ⅲ-71彝族跳菜669 Ⅲ-72 彝族老虎笙670 Ⅲ-73 彝族左脚舞671 Ⅲ-74 乐作舞672 Ⅲ-75 彝族三弦舞673 Ⅲ-76 纳西族热美蹉674 Ⅲ-77 布朗族蜂桶鼓舞675 Ⅲ-78 普米族搓蹉676 Ⅲ-79拉祜族芦笙舞677 Ⅲ-80 宣舞678 Ⅲ-81拉萨囊玛679 Ⅲ-82 堆谐680 Ⅲ-83 谐钦681 Ⅲ-84 阿谐682 Ⅲ-85 嘎尔683 Ⅲ-86芒康三弦舞684 Ⅲ-87定日洛谐685 Ⅲ-88 旦嘎甲谐686 Ⅲ-89 廓孜687 Ⅲ-90 多地舞688 Ⅲ-91 巴郎鼓舞689 Ⅲ-92 藏族螭鼓舞690 Ⅲ-93 则柔691 Ⅲ-94 蒙古族萨吾尔登692 Ⅲ-95 锡伯族贝伦舞693 Ⅲ-96 维吾尔族赛乃姆传统戏剧(共计46项)694 Ⅳ-93 老调695 Ⅳ-94 四股弦696 Ⅳ-95 赛戏697 Ⅳ-96永年西调698 Ⅳ-97 坠子戏699 Ⅳ-98 上党落子700 Ⅳ-99 眉户701 Ⅳ-100海城喇叭戏702 Ⅳ-101 黄龙戏703 Ⅳ-102 淮剧704 Ⅳ-103 锡剧705 Ⅳ-104 淮海戏706 Ⅳ-105童子戏707 Ⅳ-106 瓯剧708 Ⅳ-107 甬剧709 Ⅳ-108 姚剧710 Ⅳ-109 绍剧711 Ⅳ-110 婺剧712 Ⅳ-111文南词713 Ⅳ-112 花鼓戏714 Ⅳ-113 二夹弦715 Ⅳ-114 打城戏716 Ⅳ-115 屏南平讲戏717 Ⅳ-116 吕剧718 Ⅳ-117 柳腔719 Ⅳ-118 山东梆子720 Ⅳ-119莱芜梆子721 Ⅳ-120 枣梆722 Ⅳ-121徐州梆子723 Ⅳ-122同州梆子724 Ⅳ-123 罗卷戏725 Ⅳ-124 二股弦726 Ⅳ-125 南剧727 Ⅳ-126 提琴戏728 Ⅳ-127 湘剧729 Ⅳ-128 祁剧730 Ⅳ-129广东汉剧731 Ⅳ-130 琼剧732 Ⅳ-131 黔剧733 Ⅳ-132 滇剧734 Ⅳ-133合阳跳戏735 Ⅳ-134武都高山戏736 Ⅳ-135 佤族清戏737 Ⅳ-136 彝剧738 Ⅳ-137 白剧739 Ⅳ-138 邕剧曲艺(共计50项)740 Ⅴ-47 相声741 Ⅴ-48 京韵大鼓742 Ⅴ-49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743 Ⅴ-50扬州弹词744 Ⅴ-51长沙弹词745 Ⅴ-52杭州评词746 Ⅴ-53杭州评话747 Ⅴ-54绍兴词调748 Ⅴ-55临海词调749 Ⅴ-56四明南词750 Ⅴ-57北京评书751 Ⅴ-58湖北评书752 Ⅴ-59 浦东说书753 Ⅴ-60 讲古754 Ⅴ-61 湖北大鼓755 Ⅴ-62襄垣鼓书756 Ⅴ-63萍乡春锣757 Ⅴ-64 三弦书758 Ⅴ-65莺歌柳书759 Ⅴ-66平湖钹子书760 Ⅴ-67宁波走书761 Ⅴ-68 独脚戏762 Ⅴ-69 大调曲子763 Ⅴ-70湖北小曲764 Ⅴ-71 南曲765 Ⅴ-72秦安小曲766 Ⅴ-73徐州琴书767 Ⅴ-74恩施扬琴768 Ⅴ-75四川扬琴769 Ⅴ-76四川竹琴770 Ⅴ-77四川清音771 Ⅴ-78金华道情772 Ⅴ-79陕北道情773 Ⅴ-80 朝鲜族三老人774 Ⅴ-81南京白局775 Ⅴ-82 武林调776 Ⅴ-83 绍兴宣卷777 Ⅴ-84温州莲花778 Ⅴ-85山东落子779 Ⅴ-86 说鼓子780 Ⅴ-87广西文场781 Ⅴ-88 车灯782 Ⅴ-89 眉户曲子783 Ⅴ-90 韩城秧歌784 Ⅴ-91 金钱板785 Ⅴ-92青海平弦786 Ⅴ-93 青海越弦787 Ⅴ-94 青海下弦788 Ⅴ-95 好来宝789 Ⅴ-96 哈萨克族铁尔麦体育与杂技(杂技与竞技,共计38项)790 Ⅵ-18 围棋791 Ⅵ-19 象棋792 Ⅵ-20 蒙古族象棋793 Ⅵ-21 天桥摔跤794 Ⅵ-22沙力搏尔式摔跤795 Ⅵ-23峨眉武术796 Ⅵ-24 红拳797 Ⅵ-25八卦掌798 Ⅵ-26形意拳799 Ⅵ-27鹰爪翻子拳800 Ⅵ-28八极拳801 Ⅵ-29心意拳802 Ⅵ-30心意六合拳803 Ⅵ-31 五祖拳804 Ⅵ-32 查拳805 Ⅵ-33螳螂拳806 Ⅵ-34 苌家拳807 Ⅵ-35 岳家拳808 Ⅵ-36蔡李佛拳809 Ⅵ-37 马球810 Ⅵ-38 满族珍珠球811 Ⅵ-39 满族二贵摔跤812 Ⅵ-40鄂温克抢枢813 Ⅵ-41挠羊赛814 Ⅵ-42 传统箭术815 Ⅵ-43 赛马会816 Ⅵ-44 叼羊817 Ⅵ-45 土族轮子秋818 Ⅵ-46 左各庄杆会819 Ⅵ-47 戏法820 Ⅵ-48建湖杂技821 Ⅵ-49东北庄杂技822 Ⅵ-50宁津杂技823 Ⅵ-51 马戏824 Ⅵ-52 风火流星825 Ⅵ-53 翻九楼826 Ⅵ-54 调吊827 Ⅵ-55 苏桥飞叉会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共计45项)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面花830 Ⅶ-54 草编831 Ⅶ-55 柳编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836 Ⅶ-60 椰雕837 Ⅶ-61 葫芦雕刻838 Ⅶ-62 锡雕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1 Ⅶ-65 木版年画842 Ⅶ-66 彩扎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845 Ⅶ-69 麦秆剪贴846 Ⅶ-70 北京绢花847 Ⅶ-71 堆锦848 Ⅶ-72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850 Ⅶ-74 汴绣851 Ⅶ-75 汉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高平绣活、麻柳刺绣、西秦刺绣、澄城刺绣、红安绣活、阳新布贴)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860 Ⅶ-84 料器861 Ⅶ-85 瓯塑862 Ⅶ-86 砖塑863 Ⅶ-87 灰塑864 Ⅶ-88 糖塑865 Ⅶ-89 瓷板画866 Ⅶ-90 软木画867 Ⅶ-91 镶嵌868 Ⅶ-92新会葵艺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7项)873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874 Ⅷ-91临清贡砖烧制技艺875Ⅷ-92定瓷烧制技艺876 Ⅷ-93 钧瓷烧制技艺877 Ⅷ-94 唐三彩烧制技艺878 Ⅷ-95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879 Ⅷ-96 枫溪瓷烧制技艺880 Ⅷ-97 广彩瓷烧制技艺881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882 Ⅷ-99 蚕丝织造技艺883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885 Ⅷ-102 夏布织造技艺886 Ⅷ-103鲁锦织造技艺887 Ⅷ-104 侗锦织造技艺888 Ⅷ-105 苗族织锦技艺889 Ⅷ-106 傣族织锦技艺890 Ⅷ-107 香云纱染整技艺891 Ⅷ-108 枫香印染技艺892 Ⅷ-109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893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894 Ⅷ-111 滩羊皮鞣制工艺895 Ⅷ-112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896 Ⅷ-113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897 Ⅷ-114 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898 Ⅷ-115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899 Ⅷ-116 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900 Ⅷ-117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901 Ⅷ-118 斑铜制作技艺902 Ⅷ-119 铜雕技艺903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904 Ⅷ-121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905 Ⅷ-122 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906 Ⅷ-123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907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908 Ⅷ-125花丝镶嵌制作技艺909 Ⅷ-126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911 Ⅷ-128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912 Ⅷ-129纸笺加工技艺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914 Ⅷ-131 楮皮纸制作技艺915 Ⅷ-132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917 Ⅷ-134印泥制作技艺918 Ⅷ-135 木活字印刷技术919 Ⅷ-136 装裱修复技艺920 Ⅷ-137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921 Ⅷ-138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922 Ⅷ-139 龙舟制作技艺923 Ⅷ-140 伞制作技艺924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925 Ⅷ-142 贝叶经制作技艺926 Ⅷ-143 土碱烧制技艺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928 Ⅷ-145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929 Ⅷ-146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930 Ⅷ-147 花茶制作技艺931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932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933 Ⅷ-150 乌龙茶制作技艺934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935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936 Ⅷ-153 晒盐技艺937 Ⅷ-154 酱油酿造技艺938 Ⅷ-155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939 Ⅷ-156 豆豉酿制技艺940 Ⅷ-157 腐乳酿造技艺941 Ⅷ-158 酱菜制作技艺942 Ⅷ-159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943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944 Ⅷ-161 茶点制作技艺945 Ⅷ-162周村烧饼制作技艺946 Ⅷ-163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947 Ⅷ-164 素食制作技艺948 Ⅷ-165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949 Ⅷ-166 火腿制作技艺950 Ⅷ-167 烤鸭技艺951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艺952 Ⅷ-169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953 Ⅷ-170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954 Ⅷ-171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955 Ⅷ-172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956 Ⅷ-173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957 Ⅷ-174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958 Ⅷ-175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959 Ⅷ-176 石桥营造技艺960 Ⅷ-177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961 Ⅷ-178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962 Ⅷ-179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964 Ⅷ-181 蒙古包营造技艺965 Ⅷ-182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966 Ⅷ-183 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967 Ⅷ-184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968 Ⅷ-185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969 Ⅷ-186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传统医药(共计8项)970 Ⅸ-10 中医养生971 Ⅸ-11 传统中医药文化972 Ⅸ-12 蒙医药973 Ⅸ-13 畲族医药974 Ⅸ-14 瑶族医药975 Ⅸ-15 苗医药976 Ⅸ-16 侗医药977 Ⅸ-17 回族医药民俗(共计51项)978 Ⅹ-71 元宵节979 Ⅹ-72 渔民开洋、谢洋节980 Ⅹ-73 畲族三月三981 Ⅹ-74宾阳炮龙节982 Ⅹ-75 苗族独木龙舟节983 Ⅹ-76 苗族跳花节84 Ⅹ-77 苗族四月八姑娘节985 Ⅹ-78 德昂族浇花节986 Ⅹ-79江孜达玛节987 Ⅹ-80 塔塔尔族撒班节988 Ⅹ-81 灯会989 Ⅹ-82 羌年990 Ⅹ-83苗年991 Ⅹ-84 庙会992 Ⅹ-85保生大帝信俗993 Ⅹ-86青海湖祭海994 Ⅹ-87 抬阁995 Ⅹ-88 打铁花996 Ⅹ-89 朝鲜族花甲礼997 Ⅹ-90 大槐树祭祖习俗998 Ⅹ-91 鄂温克驯鹿习俗999 Ⅹ-92 蒙古族养驼习俗1000 Ⅹ-93长白山采参习俗1001 Ⅹ-94查干淖尔冬捕习俗1002 Ⅹ-95 蚕桑习俗1003 Ⅹ-96洪洞走亲习俗1004 Ⅹ-97 蟳埔女习俗1005 Ⅹ-98汉族传统婚俗1006 Ⅹ-99朝鲜族传统婚礼1007 Ⅹ-100 塔吉克族婚俗1008 Ⅹ-101 水乡社戏1009 Ⅹ-102界首书会1010 Ⅹ-103洛阳牡丹花会1011 Ⅹ-104三汇彩亭会1012 Ⅹ-105石宝山歌会1013 Ⅹ-106大理三月街1014 Ⅹ-107 茶艺1015 Ⅹ-108蒙古族服饰1016 Ⅹ-109朝鲜族服饰1017 Ⅹ-110 畲族服饰1018 Ⅹ-111 黎族服饰1019 Ⅹ-112 珞巴族服饰1020 Ⅹ-113 藏族服饰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饰1022 Ⅹ-115 土族服饰1023 Ⅹ-116 撒拉族服饰1024 Ⅹ-117维吾尔族服饰1025 Ⅹ-118哈萨克族服饰1026 Ⅹ-119 珠算1027 Ⅹ-120南海航道更路经1028 Ⅹ-121 藏族天文历算1029Ⅹ-122浦江迎会新增项目a民间文学(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8 Ⅰ-8 孟姜女传说13 Ⅰ-13 宝卷31 Ⅰ-31 谜语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17项)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35 Ⅱ-4 蒙古族呼麦38 Ⅱ-7 畲族民歌44 Ⅱ-13 崖州民歌51 Ⅱ-20 花儿58 Ⅱ-27 薅草锣鼓59 Ⅱ-28 侗族大歌61 Ⅱ-30 多声部民歌65 Ⅱ-34 古琴艺术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68 Ⅱ-37 唢呐艺术71 Ⅱ-40 江南丝竹75 Ⅱ-44 十番音乐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90 Ⅱ-59 冀中笙管乐传统舞蹈(民间舞蹈,共计13项)104 Ⅲ-1 京西太平鼓107 Ⅲ-4 龙舞108 Ⅲ-5 狮舞110 Ⅲ-7 傩舞112 Ⅲ-9 高跷119 Ⅲ-16 滚灯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122 Ⅲ-19 弦子舞123 Ⅲ-20 锅庄舞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129 Ⅲ-26 铜鼓舞传统戏剧(共计33项)148 Ⅳ-4 潮剧160 Ⅳ-16 秦腔162 Ⅳ-18 晋剧165 Ⅳ-21 上党梆子166 Ⅳ-22 河北梆子167 Ⅳ-23 豫剧170 Ⅳ-26 大平调171 Ⅳ-27 越调172 Ⅳ-28 京剧175 Ⅳ-31 汉调二簧179 Ⅳ-35 荆河戏183 Ⅳ-39 乱弹187 Ⅳ-43 柳子戏188 Ⅳ-44 大弦戏192 Ⅳ-48 高甲戏194 Ⅳ-50 四平调195 Ⅳ-51 评剧197 Ⅳ-53 越剧200 Ⅳ-56 扬剧207 Ⅳ-63 柳琴戏209 Ⅳ-65阳新采茶戏213 Ⅳ-69 曲子戏214 Ⅳ-70 秧歌戏215 Ⅳ-71 道情戏217 Ⅳ-73 二人台221 Ⅳ-77 灯戏222 Ⅳ-78 花灯戏224 Ⅳ-80 藏戏226 Ⅳ-82 壮剧227 Ⅳ-83 侗戏233 Ⅳ-89 傩戏235 Ⅳ-91 皮影戏236 Ⅳ-92 木偶戏曲艺(共计15项)237 Ⅴ-1苏州评弹240 Ⅴ-4山东大鼓241 Ⅴ-5 西河大鼓242 Ⅴ-6 东北大鼓246 Ⅴ-10 京东大鼓247 Ⅴ-11 胶东大鼓254 Ⅴ-18 摊簧255 Ⅴ-19 贤孝257 Ⅴ-21 山东琴书266 Ⅴ-30 新疆曲子270 Ⅴ-34 歌册271 Ⅴ-35东北二人转276 Ⅴ-40 乌力格尔277 Ⅴ-41 达斡尔族乌钦281 Ⅴ-45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传统体育与杂技(杂技与竞技,共计4项)285 Ⅵ-3 中幡288 Ⅵ-6 线狮292 Ⅵ-10 沧州武术293 Ⅵ-11 太极拳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共计16项)313 Ⅶ-14 藏族唐卡314 Ⅶ-15 内画315 Ⅶ-16 剪纸317 Ⅶ-18 苏绣320 Ⅶ-21 蜀绣321 Ⅶ-22 苗绣324 Ⅶ-25 挑花325 Ⅶ-26 香包337 Ⅶ-38 砖雕339 Ⅶ-40 潮州木雕341 Ⅶ-42 黄杨木雕343 Ⅶ-44 木偶头雕刻345 Ⅶ-46 竹刻346 Ⅶ-47 泥塑349 Ⅶ-50 灯彩350 Ⅶ-51 竹编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4项)356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373 Ⅷ-23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374 Ⅷ-24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375 Ⅷ-25 蜡染技艺376 Ⅷ-26 扎染技艺(自贡扎染技艺)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385 Ⅷ-35 生铁冶铸技艺388 Ⅷ-38 剪刀锻制技艺390 Ⅷ-40 银饰制作技艺394 Ⅷ-44 弓箭制作技艺395 Ⅷ-45 家具制作技艺396 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400 Ⅷ-50 雕漆技艺411 Ⅷ-61 老陈醋酿制技艺420 Ⅷ-70 桑皮纸制作技艺421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428 Ⅷ-78 雕版印刷技艺430 Ⅷ-80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431 Ⅷ-81 制扇技艺(龚扇)432 Ⅷ-82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433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436 Ⅷ-86 烟火爆竹制作技艺438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传统医药(共计5项)442 Ⅸ-3 中药炮制技术443 Ⅸ-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444 Ⅸ-5 针灸445 Ⅸ-6 中医正骨疗法448 Ⅸ-9 藏医药民俗(共计15项)450 Ⅹ-2 清明节451 Ⅹ-3 端午节452 Ⅹ-4 七夕节453 Ⅹ-5 中秋节456 Ⅹ-8 傣族泼水节473 Ⅹ-25 侗族萨玛节480 Ⅹ-32 黄帝祭典481 Ⅹ-33炎帝祭典484 Ⅹ-36 妈祖祭典496 Ⅹ-48 那达慕497 Ⅹ-49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502 Ⅹ-54 民间社火503 Ⅹ-55 蒙古族婚礼508 Ⅹ-60 药市习俗513 Ⅹ-65 苗族服饰988 Ⅹ-81 灯会(自贡灯会)。

云南省第一、二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第一、二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8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459
Ⅸ—11
29
景颇族目瑙纵歌
云南省陇川县
471
Ⅸ—23
30
独龙族卡雀哇节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472
Ⅸ—24
31
怒族仙女节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475
Ⅸ—27
32
傈僳族刀杆节
云南省泸水县
489
Ⅸ—41
33
白族绕三灵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513
Ⅸ—65
彝族烟盒舞
彝 族
石屏县、新平县
34
阿昌族舞蹈“蹬窝罗”
阿昌族
梁河县、龙陵县
35
拉祜族葫芦笙舞
拉祜族
澜沧县、双江县
36
彝族打歌
彝 族
景东县
37
基诺族大鼓舞
基诺族
景洪市
38
普米族舞蹈“搓蹉”
普米族
兰坪县
39
傈僳族“刮克”舞
傈僳族
福贡县、泸水县
40
怒族达比亚舞
怒 族
福贡县
41
彝族花鼓舞
彝 族
峨山县
42
哈尼族棕扇舞
景颇族
陇川县
141
孔雀舞之乡
傣 族
瑞丽市
142
葫芦丝之乡
傣 族
梁河县
143
大东乡纳西族热美蹉之乡
纳西族
古 城 区
144
彝族老虎笙舞之乡
彝 族
双柏县
145
彝族左脚舞之乡
彝 族
牟定县
146
双河秧老鼓舞之乡
彝 族
晋宁县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撒尼人服饰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撒尼人服饰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撒尼人服饰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构成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出风格迥异,特色鲜明,风采奇丽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它不但可作为研究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相互关系的重要文物,而且是精美的实用手工艺品,是我国工艺美术花坛上的一朵奇葩。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

他们勤劳、善良、活泼。

别以为撒尼人与撒梅人的名称只差一个字,服饰会很相似,其实撒尼人与撒梅人的服饰截然不同。

着名影片《阿诗玛》就是根据彝族撒尼人着名民间长诗改编的。

影片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阿诗玛的故乡——石林。

影片中阿诗玛和阿黑哥的服饰就是彝族撒尼人的服饰。

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可是颇具特色的。

撒尼男子是用麻布缝制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以图案式花纹,缀以蓝色或其它色布的衣边,穿着在身,显得大方、朴素、健美。

撒尼女子头上戴五彩花帽,这种花帽由各种颜色的条带拼镶而成,顶端与双耳垂直的地方,插有一对三角形绣花的角,当姑娘有了心爱的人,就会把它们取下来,作为信物送给他。

帽檐上下两端用银泡、白珠或贝壳来装饰。

用数串小珠串系于双耳边,一直垂到胸前,走起路来叮珰作响,吸引人们的视线。

撒尼女子上衣为右开襟高领长衫,领口和袖口用彩色花布或精美的刺绣的镶边。

腰间系一块红色或黑色的围腰,围腰上也绣着各种彩色花纹图案,下着彩带镶边的蓝色、白色、黑色长裤,穿绣花布鞋。

这样的服饰把撒尼姑娘衬托得俊俏秀丽。

在有着厅丽风光的石林,撒尼人的服饰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勤劳智慧的撒尼妇女,在秀丽的山水的陶冶中,培养和发展了暧昧的天性和精美的手工缝制技巧,她们的服饰工艺精美,色彩鲜艳、大方、明快,一件服饰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如诗如画的山光水色是彝乡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服饰多姿多彩的花纹中,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奇花异石的影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培育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陶冶了彝族人民的高尚情操。

彝族刺绣针法

彝族刺绣针法

彝族刺绣针法一、引言彝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针法和精致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彝族刺绣针法是实现彝族刺绣技艺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彝族刺绣针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彝族刺绣针法分类彝族刺绣针法根据针的使用方式和效果可分为以下几种:1. 平针法平针法是最基础的刺绣针法之一。

刺绣师傅使用平针在绣布上进行上下扎刺,实现图案的勾勒和填充。

平针法主要用于细节丰富的图案,能够表现出精密细致的效果。

2. 劈针法劈针法是利用绣花劈针进行操作的一种刺绣针法。

绣花劈针的刀口呈“口”字形,可以切割绣布的纤维进行刺绣。

劈针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刺绣技法,如显影刺绣等。

3. 缠绕法缠绕法是一种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到绣布上的刺绣针法。

刺绣师傅使用绣针将丝线缠绕在绣布上,形成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图案。

缠绕法主要用于花鸟等刺绣作品,可以表达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彝族刺绣针法技巧彝族刺绣针法的技巧包括握针姿势、力度控制和施针动作等。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技巧:1. 握针姿势握针姿势对于刺绣的效果和舒适度很重要。

一般来说,彝族刺绣师傅使用三指法握针,即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绣针。

这种握针方式可以保证刺绣师傅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2. 力度控制彝族刺绣针法需要控制刺绣针的力度,以达到刺绣效果的平稳和均匀。

过大的力度可能会损坏绣布,而过小的力度则无法将针脱离绣布。

刺绣师傅需要根据不同的刺绣部位和图案细节调整力度。

3. 施针动作彝族刺绣的施针动作包括上扎、下扎、拉丝和回针等。

上扎和下扎是基本的刺绣动作,用于固定丝线和形成刺绣图案。

拉丝是一种增加层次感和线条效果的技巧,适用于一些立体的图案。

回针是使丝线在绣布下固定的动作,可以保持刺绣的牢固性。

四、结语彝族刺绣针法是彝族刺绣技艺的核心,它不仅保留了中国刺绣的传统特点,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掌握彝族刺绣针法,我们可以欣赏到彝族刺绣艺术的魅力,并且传承和发展这项传统工艺。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彝族刺绣针法有所帮助。

彝族服饰 彝族撒尼服饰有什么特点

彝族服饰 彝族撒尼服饰有什么特点

彝族服饰彝族撒尼服饰有什么特点>说起彝族撒尼人的服饰,人们常会想起娇美的阿诗玛那如用百花编织、色彩艳丽、韵味无穷的打扮。

据彝族文献《阿诗玛》记载:“美丽的阿诗玛,包头红光闪,耳环垂两颊,面秀如皎月,身修似金竹,左手戴金戒,右手戴银镯,身披絮羊皮,漂亮的围腰带,美似老胡须,一缕又一缕,垂须颤悠悠。

脚像黄萝卜,穿着绣花鞋,灰衣配黑裤,全身多协调。

”今天撒尼姑娘的服饰也大致如此。

她们挑绣出来的花包头、花围腰、花边衣服图案、工艺精湛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

撒尼服饰既有美化生活的装饰性;又有长幼及已婚、未婚的标志性;还有信仰崇拜的象征性及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这也许就是撒尼服饰让人着迷之处。

作为撒尼女性,一般自幼就必须学习刺绣、挑花。

刺绣、挑花的优劣,常与她们未来的恋爱、婚姻成败有关。

谈情说爱,择偶配婚,男性首先索取的信物,就是姑娘贴身的挑刺品―――花腰带。

撒尼人的装饰图案,色彩明丽和谐,做工精细,一丝不苟,具有变形大胆、夸张、简练的民族特点。

撒尼姑娘戴的花布包头是全身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它把一张张楚楚动人的笑脸映衬得更加秀美。

花布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白七种颜色的丝绸配制,外沿镶上银制泡泡(撒尼语称“卡士玛”),长辫裹于包头中,包头两端各缀着一只“彩蝶”(三角形包绣花图案布),右侧还垂吊着一串串珠和一绺乌黑的黑发。

串珠垂至胸前,走路时,串珠左摇右摆,洋溢着青春、妩媚,煞是好看。

传说,撒尼包头的图案是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为忠贞的爱情投火殉情的恋人。

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了七彩长虹。

姑娘们于是纷纷绣起了彩虹,并把它放在自己的头上,象征着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

姑娘们衣服上通常也绣上了自己心爱的花饰,上衣多穿绣有花纹图案的白色、浅蓝色上衣,宽松的袖子上用彩色丝绸布镶了两道宽花边。

斜襟上略过膝,左襟边沿用紫红包或黑包绒布镶上牛鼻子形纹宽边。

背部披上一块以黑绒布作外壳的洁白羔羊皮,腰间系花腰带,下着黑色或青色等深色花边宽裆裤,足穿绣花鞋。

彝族撒尼人刺绣色彩象征意义研究

彝族撒尼人刺绣色彩象征意义研究
和 宇 宙 观 、五 方 时 辰 观 和 审 美观 。


黑 、 白哲 学 思想及 宇 宙观
婚 媾 ; … 山 上 草 木 生 … 草 木 先 你 婚 … 林 大 崖 身 有 ,有 森 林 石 崖 … ”。 这 充 分 说 明 了撒 尼 人 的 ⑤ “ 天 地 才 有 万 物 , 有 祖 先 才 有 后 代 ” 的 哲 学 思 有
号 ,它 们 充 当 着 两 个 主 体 之 间 的 媒 介 。 作 为 一 种 象征 符 号 的 彝 族 撒 尼 人 刺 绣 , 是 撒 尼 文 化 的
载体 ,同 时 又 传 达 和 表 现 了撒 尼 文 化 的 意 义 。 刺 绣 上 面 的 颜 色是 这 个 象征 符 号 系 统 中 的 要 素
想 。 这 是 撒 尼 人 解 释 一 切 事 物 的 原 则 。 无 论 ⑥
阴与 阳 还 是 男 与 女 、 无 论 日与 月还 是 天 与 地 ,
由 于撒 尼 人 对 色 彩 的 偏 爱 习 惯 还 深 受 其 传
统 的 影 响 , 因 此 在 其 刺 绣 中 , 多 以 黑 、 白 两 色 为 底 料 , 分 别 用 白 、 黑 两 色 线 来 施 针 的 情 况 最 为常 见 ,如 绣 花 披 肩 、 围 腰 和 腰 后 面 的 挂 带 、 领 带 、 帽 子 、 鞋 垫 以 及 日 用 的 伞 套 、 靠 垫 、 杯 垫 、壁 挂 、 背 包 等 。 例 如 , 撒 尼 妇 女 用 于 固 定 包 头 的 刺 绣 布 条 , 多 以 黑 、 白 为 基 调 ,再 配 有 不 同彩 色 线 绣 出 的 各 种 纹 样 图 案 。 另 外 ,撒 尼
媾 ;阳与 月 有 后 ,有 了 阳与 月 ;星 儿 云 白 生 , 生 星 宿 云 彩 ; 星 云 先 处 媾 , 星 云 先 婚 媾 ; 天 际 风 雨 生 , 天 空 生 风 雨 ; … 山 与 石 先 媾 , 山 石 先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339?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云南省博物馆熊丽芬)摘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传统工艺更是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穿衣吃饭到居住行走,无一不存在于各民族之中。

如金属、编结、陶瓷、木作、造纸、印染、纺织、刺绣、服饰、彩扎、酿造等等工艺,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云南都能一一找到。

这些传统工艺对多学科的研究,都有不同的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对云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介绍,分析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云南民族与发展进行思考,以期寻求有效的保护途径。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作为一种记忆,民族民间工艺曾经如火如荼地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还能清楚地数出诸如:镇宅驱邪的石狮、瓦猫;枕头、门帘上精心刺绣的花朵;穿在身上的绣花衣裙、绣花鞋、绣花鞋垫;花团簇锦的各民族服饰;节日喜庆时每家每户窗子上鲜艳有趣窗花剪纸、墙上喜气洋洋的年画;端午节时满街挑售的彩色草编菱角;日常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陶碗、陶罐、陶壶、土锅; 琳琅满目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无不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蓝天白云般的扎染、蜡染工艺品中,生动地记述着一个古老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充满智慧的结晶,默默地传承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但不知从何时起:家中的年画变成了汽车美女的挂历、模仿名家的油画;塑料盆、桶、瓢代替木(铜)盆、木(铁)桶、木(铜)瓢;化纤布料代替棉麻制品;印花布替代扎染布、蜡染布;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被现代潮流时装代替;孩子们手中也不见了草编的彩色菱角、各色沙包、虎头帽、绣花鞋等等,大量的民族民间工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民间工艺品只有在边远的山区或者特定的场合才能见到,更多的则是在书中寻到。

2005年召开的云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会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推荐会,我有幸作为评委,在展览大厅见到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艺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撒尼服饰文化

撒尼服饰文化

法学院法学专业20101100118 徐源美丽的阿诗玛——魅力撒尼服饰阿诗玛是彝族中的一个支系——撒尼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

他们勤劳、善良、活泼。

别以为撒尼人与撒梅人的名称只差一个字,服饰会很相似,其实撒尼人与撒梅人的服饰截然不同。

阿诗玛是石林的象征,就像大理的五朵金花一样。

这还要得益于1964年一部由刘琼导演的电影《阿诗玛》,美丽的阿诗玛与勇敢的阿黑相爱。

头人的儿子阿支将阿诗玛关进牢笼逼婚,阿诗玛坚决不从。

阿黑赶来相救,怒火燃烧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这对恋人。

最后,阿诗玛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像记驻石林。

这部电影让阿诗玛闻名于世,也让人们对神秘的石林充满向往,生于云南磨黑的演员杨丽坤将阿诗玛美丽善良的品质诠释的非常完美,她也因此成为了无数影迷们心中永远的阿诗玛。

电影里阿诗玛的形象无论是从衣着还是品格,都成了人们对撒尼人的第一印象,但是作为彝族之中人数不算非常多的支系,撒尼人并不像回族,满族,壮族这些人口众多的民族一样被人们了解和记住,除了云南本地人还有一些研究少数民族的学者或者专家,撒尼人并不吸引人们的眼球。

很多来石林旅游的人们也许记住了阿诗玛这个名字,但是很少会去了解。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自己的国家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一半少数民族的名字,大家对少数民族的印象一开始都是“穿的五彩缤纷、身上有各种颜色、各种饰品”。

确实是这样,大部分人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更何况每一种少数民族的语言都不一样。

因此,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想要通过学习语言去了解一个少数民族是难上加难的事。

少数民族的服饰是对本民族的文化的最明显最直接表现,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我们去学习,认识少数民族的很好的途径。

我来自石林,所以对阿诗玛的了解算是比较多,我看到的阿诗玛也更加生活和真实。

希望通过对撒尼人服饰以及一些有关的生活饰品和用具的介绍,让更多人能记住美丽的阿诗玛。

每一种文化都是在历史长河之中发展而来的,撒尼人的服饰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有自己的时尚和流行元素。

彝族(撒尼人)刺绣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彝族(撒尼人)刺绣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 李月露
作者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出版物刊名: 艺术生活
页码: 28-31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2期
主题词: 彝族;撒尼人;刺绣工艺;研究综述
摘要:彝族(撒尼人)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技法独特,纹样色彩丰富多样,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来受阿诗玛文化研究学者的重视。

笔者根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从历史性研究、应用范围研究、纹样题材研究、构图色彩研究、象征意义与内涵文化的研究、刺绣技法、传承发展等方面,就国内对撒尼人刺绣工艺的研究进行述评和展望,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为今后此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民间文学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50 Ⅰ-63 梅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551 Ⅰ-64 查姆云南省双柏县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553 Ⅰ-66 哈尼哈吧云南省元阳县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561 Ⅰ-74 司岗里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95 Ⅱ-96 姚安坝子腔云南省姚安县(好花红调)612 Ⅱ-113 彝族民歌云南省武定县(彝族酒歌)613 Ⅱ-114 布朗族民歌云南省勐海县(布朗族弹唱)(文昌洞经古乐、妙善学云南省通海县女子洞经音乐)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658 Ⅲ-61 傣族象脚鼓舞云南省潞西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667 Ⅲ-70 彝族打歌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668 Ⅲ-71 彝族跳菜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671 Ⅲ-74 乐作舞云南省红河县672 Ⅲ-75 彝族三弦舞云南省弥勒县、石林彝族自治县(阿细跳月、撒尼大三弦)673 Ⅲ-76 纳西族热美蹉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674 Ⅲ-77 布朗族蜂桶鼓舞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675 Ⅲ-78 普米族搓蹉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676 Ⅲ-79 拉祜族芦笙舞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四、传统戏剧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33 Ⅳ-132 滇剧云南省滇剧院、玉溪市滇剧团、 736 Ⅳ-135 佤族清戏云南省腾冲县737 Ⅳ-136 彝剧云南省大姚县738 Ⅳ-137 白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872 Ⅶ-96 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云南省大理市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荥经砂器烧制技艺)云南省建水县889 Ⅷ-106 傣族织锦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901 Ⅷ-118 斑铜制作技艺云南省曲靖市925 Ⅷ-142 贝叶经制作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934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云南省宁洱县、勐海县(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十、民俗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85 Ⅹ-78 德昂族浇花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012 Ⅹ-105 石宝山歌会云南省剑川县 1013 Ⅹ-106 大理三月街云南省大理市。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美丽背后的困惑[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2012-08-26 | 浏览(4822)人次| 投稿| 收藏]策划:郑海王菁撰文:林巧王菁摄影:子涵王佳扬波光逵建水紫陶石林刺绣新华银器(加工)彝族刺绣周城扎染曾看过一句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传统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造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

所以,即使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着其无可取代的地位。

多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道路上苦苦寻找突破口和别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门类,虽有成效,但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与震撼还迟迟未见。

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好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让它们不仅能够得到传承,还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使这些精湛的云南民族工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荣耀,源自历史的承载当我们身边的文化渐渐走入遗产的行列,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些民族民间工艺品,因为我们不能再失去。

说起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大多数人都认同云南民族崇尚传统,民族认同感很强,集体无意识的传承使很多民间手工艺品,时至今日还保持着很多原¬始风貌,延续着千百年手工艺品制作和手工技艺传承的古老方式,顽强地保留着云南独有的地域性特征,“活化石”般地展示了一部手工艺的萌芽发展史。

至今,仍然有很多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师傅,孤独而荣耀地支撑着那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

绚丽多彩的石林刺绣“阿着底是个好地方,撒尼人勇敢又坚强;……¬火把节是撒尼人的节,火把节到人人忙;山茶花是撒尼人的花,火红的山茶世无双。

谁¬是摔跤场上得胜的人,绣朵茶花披在他身上。

”歌声从一棵很大的榕树后面透过来,围着树干绕了大半圈,才见阿诗玛一边唱着一边在一幅长绸上面绣花。

相信谁¬都不会忘记电影《阿诗玛》中的这个经¬典镜头,心灵手巧的阿诗玛正飞针走线,为摔跤场上的英雄绣着红茶花。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0219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0219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庆典,流传于楚雄州各县市的彝族村寨。

火把节又称“过大年”,起源于星回节,历史悠久。

史料中记载了“夷妇阿南”之说、“诸葛亮南征,父老举燎相迎”之说、“皮罗阁统一六诏,火烧松明楼”等有关火把节起源的不同故事,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如民间传说《喜鹊姑娘》。

火把节节期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节日期间,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节日期间,人们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福等活动。

探亲访友,听老人唱古歌,并开展赛装、对歌、跳脚、摔跤、斗牛、磨担秋等文艺体育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楚雄州10县、市彝族聚居地区过火把节的方式各有不同特点,但主要内容相似。

楚雄市比较注重火把节的祭火神、祭庄稼神及除家秽的仪式;树苴乡要跳民间祭祀舞蹈十二兽舞,由12名青壮年男女模仿十二兽的习性动作,同时有农耕、栽种、收割、十二兽相生相克等内容,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双柏县境内罗武支系的彝族,火把节节期为5天;双柏县法脿小麦地冲一带的彝族地区要跳“老虎笙”舞;禄丰县高峰地区彝族从六月二十日就开始“迎火把”,此后一连几天都是分户过节。

火把节体系严整、形态完备,是宗教、祭祀、文艺、体育、社交和农产品交流的集中活动场所,凡具代表性的彝族歌舞在火把节期间都能得到最好展现。

楚雄彝族火把节群众基础非常广泛,覆盖楚雄州所有彝族村寨,影响极广,是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来往的主要活动之一,对促进民族团结有现实的社会功能。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政府介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火把节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但是,火把节也出现传统观念及习俗淡化、节庆活动城镇化、民俗活动商业化等变化趋势。

烟盒舞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彝族村寨。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一.范围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二.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三.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 京剧中医针灸2011 皮影戏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形成产品项目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王文达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马习钦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杨洛书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吕臻立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郭泰运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钟海仙李咸陆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冯炳棠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陈兴才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邰瑜邰立平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和训313Ⅶ-14藏族唐卡丹巴绕旦格桑次旦314Ⅶ-15衡水内画王习三315Ⅶ-16剪纸316Ⅶ-17顾绣戴明教317Ⅶ-18苏绣李娥瑛顾文霞318Ⅶ-19湘绣刘爱云319Ⅶ-20粤绣陈少芳林智成320Ⅶ-21蜀绣郝淑萍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李发秀324Ⅶ-25挑花石九梅奉雪妹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贺梅英326Ⅶ-27象牙雕刻孙森王树文327Ⅶ-28扬州玉雕江春源顾永骏328Ⅶ-29岫岩玉雕王运岫329Ⅶ-30阜新玛瑙雕李洪斌330Ⅶ-31夜光杯雕黄越肃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卢进桥甄彦苍334Ⅶ-35寿山石雕冯久和林亨云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方新中冯有进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李得浓陈培臣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陈盖洪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陆光正冯文土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徐竹初徐聪亮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曾剑潭346Ⅶ-47泥塑胡新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更登达吉启加349Ⅶ-50灯彩李湘满陈伟炎李珠琴蔡炳汉杨增贵350Ⅶ-51嵊州竹编俞樟根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0 Ⅶ-54 草编王群英831 Ⅶ-55 柳编杨进邦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高兆华宋世义郎晓峰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陈素英宋水官836 Ⅶ-60 椰雕文传述吴名驹837 Ⅶ-61 葫芦雕刻张冰838 Ⅶ-62 锡雕王千钧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1 Ⅶ-65 木版年画842 Ⅶ-66 彩扎李道亮曹真荣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金松群845 Ⅶ-69 麦秆剪贴846 Ⅶ-70 北京绢花金铁铃847 Ⅶ-71 堆锦凃必成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周悦林850 Ⅶ-74 汴绣王素花851 Ⅶ-75 汉绣任本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刘寿仙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860 Ⅶ-84 料器邢兰香861 Ⅶ-85 瓯塑周锦云862 Ⅶ-86 砖塑谢学运863 Ⅶ-87 灰塑邵成村864 Ⅶ-88 糖塑865 Ⅶ-89 瓷板画冯杰866 Ⅶ-90 软木画吴传福867 Ⅶ-91 镶嵌程淑美868 Ⅶ-92 新会葵艺廖惠林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97棕编(新繁棕编)Ⅶ-98苗画梁德颂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周文虎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Ⅶ-103上海绒绣张梅君许凤英Ⅶ-104宁波金银彩绣许谨伦Ⅶ-105瑶族刺绣李冬梅, 邓菊花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黄才良绘画: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天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313Ⅶ-14藏族唐卡314Ⅶ-15衡水内画841 Ⅶ-65 木版年画865 Ⅶ-89 瓷板画866 Ⅶ-90 软木画Ⅶ-98苗画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刺绣316Ⅶ-17顾绣317Ⅶ-18苏绣318Ⅶ-19湘绣319Ⅶ-20粤绣320Ⅶ-21蜀绣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324Ⅶ-25挑花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847 Ⅶ-71 堆锦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850 Ⅶ-74 汴绣851 Ⅶ-75 汉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Ⅶ-103上海绒绣Ⅶ-104宁波金银彩绣Ⅶ-105瑶族刺绣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雕刻326Ⅶ-27象牙雕刻327Ⅶ-28扬州玉雕328Ⅶ-29岫岩玉雕329Ⅶ-30阜新玛瑙雕330Ⅶ-31夜光杯雕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334Ⅶ-35寿山石雕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836 Ⅶ-60 椰雕837 Ⅶ-61 葫芦雕刻838 Ⅶ-62 锡雕860 Ⅶ-84 料器861 Ⅶ-85 瓯塑862 Ⅶ-86 砖塑863 Ⅶ-87 灰塑864 Ⅶ-88 糖塑编织350Ⅶ-51嵊州竹编830 Ⅶ-54 草编831 Ⅶ-55 柳编842 Ⅶ-66 彩扎846 Ⅶ-70 北京绢花Ⅶ-97棕编(新繁棕编)无法归类346Ⅶ-47泥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349Ⅶ-50灯彩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845 Ⅶ-69 麦秆剪贴867 Ⅶ-91 镶嵌868 Ⅶ-92 新会葵艺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315Ⅶ-16剪纸。

彝绣图案中的民俗寓意

彝绣图案中的民俗寓意

彝绣图案中的民俗寓意摘要:相传彝族刺绣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两代趋于成熟。

彝绣刺绣针脚细密、工艺精湛、图案构思巧妙、组织匀称、色彩明丽,充分显露出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彝族传统民间服饰上的图案题材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对自然界形态的模拟或抽象概括,如对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物形象、自然景观的描述等。

绣娘们通过模仿、转换、联想、组合、夸张、类比等手段将它们表现于服饰上。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到凉山州彝族一百余幅传统民间绣花服饰和饰品。

笔者首先将收集到的绣花图案的题材和装饰部位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解析这些绣品图案对彝族人民的特定文化和符号含义。

关键字:彝族绣花图案特定文化符号含义一、彝族传统图案装饰(一)服装上的图案装饰刺绣是我国传统手工艺,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

彝族人民用针将丝线或棉线(其他纤维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毛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装饰织物。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上的刺绣图案一般都集中装饰在衣服的袖口、襟边、领口、下摆,裙子和裤脚口等部位。

(二)饰品上的图案装饰与服装的大工程量相比,彝族人民更喜欢在装饰品上打发零碎的时光。

绣花簇簇的满襟大围腰、绣满鲜艳花朵的别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瓦盖(头帕)、色彩斑斓的支系挎包等,几乎所有的装饰品都成为图案艺术的表述对象,是浸透着彝家女子数百年汗水与智慧的结晶,都显示着彝族女子的心灵手巧。

二、传统彝族服饰图案形态的组合分类(一)万物生长的植物形态组合彝族人民常年居住在大山之中,服饰纹样中以植物花卉为题材的纹样图案比比皆是,如蕨草、羊角花、金瓜花、石榴花、吊吊花等,都寄托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极大热情。

(二)动物类生物形态组合凉山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要塞,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彝族人民心中的英雄也像骏马一样身手矫健、健壮有力,马牙纹因此成为英雄的象征。

最具地区代表性的是牛眼纹,线条旋转盘旋多圈,且外轮廓为圆形的涡纹类纹样,形似圆圆的牛眼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

金属锻制
苗族银饰、彝族银饰、畲族银器、金银细工、 成都银花丝、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阿昌族户撒刀、保安族腰刀、藏刀、扎西吉彩 金银锻铜锻制技艺
乌铜走银、斑铜制作技艺
漆器绘制
扬州漆器、福州脱胎漆器、厦门漆浅雕、平遥 推光漆器、潍坊嵌银、楚式漆器、阳江漆器、 北京雕漆、绛州剔犀、鄱阳脱胎漆器、彝族漆 器修饰技艺
文房四宝
宣纸、铅山连四纸、贵州皮纸、云南傣族、纳 西族手工造纸、藏族造纸、安徽和新疆的桑皮 纸、四川竹纸、楮皮制作技艺
湖笔、宣笔、白沙茅龙笔、周虎臣毛笔制作技 艺
歙砚、端砚、金星砚、易水砚、澄泥砚、贺兰 砚制作技艺
徽墨、印泥、国画颜料、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石林彝族撒尼支系非遗资源在艺术创作中的转换与思考

石林彝族撒尼支系非遗资源在艺术创作中的转换与思考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石林彝族撒尼支系非遗资源在艺术创作中的转换与思考苏捷(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101)摘要:云南丰富的地域人文与文化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

而石林彝族撒尼支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集中的地区,在我国艺术创作历史上也经过多次转换挖掘,例如影片《阿诗玛》与85新潮中当代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在国内外均形成广泛的文化影响。

云南的地域性特征也成为云南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向。

同时,立足当下社会文化背景,对石林撒尼支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转化,对视觉艺术创作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彝族;撒尼支系;艺术转换;视觉形式;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5-011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5.058一、引言石林彝族撒尼支系作为彝族的一个支系,活动于滇东高原腹地。

彝族先民从滇池区域迁徙到石林、丘北一带,此处的彝族被称为撒尼人。

在石林地区奇特的地貌环境下生活的石林撒尼支系彝族,经过近17个世纪的生存融合与适应,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的文化特征。

撒尼支系彝族文化的艺术考察与转换,是立足当下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自我表达,是云南自身的地域文化的澄清,也是立足本土的文化意义下的价值呈现。

从文化自身的内容上来看,彝族撒尼支系外化的生活方式、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了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撒尼支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成熟丰富创作资源,而在艺术创作中,内容、形式与意义则是艺术创作者把握的核心因素。

二、题材与内容的转换应用艺术创作的主题、内容与意义起始艺术创作构思阶段。

内容作为可视的意义,是视觉绘画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石林撒尼题材内容的艺术转换最早可追溯到抗战时期,当时昆明抗联通过整理改编《阿细跳月》,以艺术表演的形式增强民族凝聚精神。

非遗传承人介绍

非遗传承人介绍

非遗传承人介绍龙从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龙从发,籍贯湖北,1938年出生。

擅长木雕船工艺创作设计和制作研究。

龙家祖祖辈辈设计制作木雕船工艺品,绝技代代相传。

其父龙云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民间老艺人”称号。

龙从发12岁随父学艺,五十多年来,在学习继承传统风格和技艺的基础上,他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已将传统风格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现今的创作作品更气势辉煌,且品种多样。

代表作品有《中华巨龙》、《龙凤舫》、《隋代大龙舟》、《黄鹤龙舟》、《郑和宝船》等,代表了湖北木雕船工艺新风貌。

石久梅1951年7月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挑花之乡新开镇邹桥村一个挑花世家。

十三岁时开始学艺至今,已从艺四十四年,可制作挑花品种二十余个,花色近百个。

还收集和挖掘一批濒临失传的挑花花色和品种六、七种,制品多次参加县、省、国家和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展览。

2005年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曾积极配合“申报”工作,为黄梅挑花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6年,我被黄梅县文化主管部门授予黄梅挑花艺人称号。

敖朝宗出身门徒师(本家亲授的称谓),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继承了祖辈独到的“铅锡刻镂技艺”,谙熟修复、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技能。

但他不满足家族的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不断自学钻研古代青铜器知识及金属加工技艺,通过不懈努力与实践终而造诣良深。

经他复制的古青铜器已达到惟妙惟肖、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他更致力于文物修复及仿复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工程。

“铅锡刻镂技艺”成为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获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等各项奖项,敖朝宗也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铅锡刻镂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江再红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多次被选为国礼、省礼赠送给中外友人或单位,曾三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杯”金奖。

彝族撒尼人

彝族撒尼人
勇猛而不可战胜 。 方 形 围 腰 , 围 腰 带 打 结 于 后 , 自然 下 垂 成 尾 饰 。 围 腰 系 好 后 ,对 角 拉 成 三 角 形 别 在 腰 际 ,
服 饰
服 饰 是承 载 民族 文化 的重 要 意义 体 系 。
起 到 装 饰 和 衣 兜 的 作 用 。 下 穿 宽 裆 黑 裤 ,裤
其 次 是 白猪 白鸡 ,传 说 如 果 祭 品 色 彩 不 洁 白 , 将会招来灾祸 。
农 历 六 月二 十 四 是 撒 尼 人 的 火 把 节 。 在 火 把 节 这 天 , 旧 时 ,村 民 组 织 起 来 杀 黄 牛 、
动 词 “ ” 撒 尼语 为 “ ” 重 叠 后 的 “ 唱 , 宗 , 宗 宗 ” 就 成 为 “ 不 唱 ” 形 容 词 “ ” 撒 尼 唱 ? 好 ,
镶 嵌 。袖 子 用 花 边 和 五 彩 布 叠镶 成 各 种 纹 饰 。 长 衣 的 边 角 用 丝 线 滚 镶 。长 衣 的 右 前 胸 镶 世 代 相 传 的 白云 图 案 。 肩 斜 披 披 风 ,两 条 披 风
因 此 也 自称 为 “ 倮 ” 意 思 是 像 龙 和 虎 一 样 带 分 别 过 右 肩 左 腋 下 ,交 搭 于 前 胸 。 腰 系 长 罗 ,
序 为 主 语 、 宾 语 、谓 语 。 如 : “ 吃 饭 ”, 撒 他 尼语 “ = 皂 ”, 说 成 YI 早 “ 饭 吃 ”; 二 是 动 名 他
“ 枝 密
翁 ” 以 及 7 夫 妻 双 全 ,家 中无 灾 无 难 的 人 , 位
家 的成年男 子 ,由毕摩 ( 司 ) 带 领 进 密 枝 祭
实 用 , 而 且 寓 意 深 刻 。 在 撒 尼 服 饰 中 ,妇 女
服 饰 因色 彩 鲜 艳 ,美 观 大 方 ,2 艺 精 巧 而 最 1 2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1. 引言1.1 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的特点一、色彩丰富多样:彝族刺绣以红、黄、绿、蓝等明快鲜艳的颜色为主,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富有民族特色。

二、线条流畅细腻:彝族刺绣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细腻,线条多为弯曲线条,富有动态感。

刺绣的线条组织严谨,整体效果优美。

三、寓意深远:彝族刺绣纹样常常融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彝族人民的信仰、生活和情感,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四、图案独特多样:彝族刺绣图案多以自然界的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为主题,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地域特色。

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展现了彝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刺绣作品中,也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字数:217】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诸多因素,深入了解和解释彝族刺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分析地域环境因素、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习惯以及现代化等方面的影响,揭示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研究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形成过程,探讨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深入探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彝族刺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彝族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地域环境因素对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影响地域环境是影响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云南楚雄地处滇、黔、川、缅边陲,地形多山,气候多变,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

山地环境造就了彝族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成为了彝族刺绣纹样的灵感来源。

彝族刺绣中常见的花草、鸟兽等元素,正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

多山地形使得彝族鲜明的地域特色得以体现在刺绣纹样中。

彝族人将身边山川河流的形态融入刺绣中,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而气候的变化也为彝族刺绣的色彩和纹样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山水田园风光”著称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普者黑,山美水美,而且有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

当你步入景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穿着“阿诗玛”服装的“小阿乃”(撒尼语小姑娘之意),她们或为你撑船掌舵,或背着大三弦为你跳起豪迈的撒尼舞,或为你导游……她们服饰上的每一块点缀物更是精美的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说起彝族撒尼人的服饰,人们常会想起美丽的阿诗玛。

据彝族民间长诗《阿诗玛》记载:“美丽阿诗玛,包头红光闪,耳环垂两颊,面秀如皎月,身修似金竹,左手戴金戒右手戴银镯,身披絮羊皮,漂亮围腰带,美似老胡须,一缕又一缕,垂须颤悠悠。

脚像黄萝卜,穿着绣花鞋,灰衣配黑裤,全身多协调”。

今天撒尼姑娘的服饰也大致如此。

她们挑绣出来的花包头、花围腰、花边衣服图案,工艺精湛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

撒尼服饰既有美化生活的装饰性,又有长幼及已婚、未婚的身份标志性,还有信仰崇拜的象征性及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这也许就是撒尼服饰让人着迷之处。

撒尼妇女自幼就必须学习刺绣、挑花。

绣技的优劣,常与她们未来的恋爱、婚姻成败有关。

谈情说爱择偶配婚,男性首先索取的信物,就是姑娘的绣品——花腰带。

撒尼姑娘戴的花布包头是全身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它把一张张楚楚动人的笑脸映衬得更加秀美。

花布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白七种颜色的丝绸配制,外沿镶上银制泡泡(撒尼语称“卡士玛”),长辫裹于包头中,包头两端各缀着一只“彩蝶”(三角形包绣花图案布),右侧还垂吊着一串串珠和一绺乌黑的黑发。

串珠垂至胸前,走路时,串珠左摇右摆,妩媚多姿,煞是好看。

传说,撒尼包头的图案是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为忠贞的爱情投火殉情的恋人。

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了长虹。

姑娘们于是纷纷绣起了彩虹,并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头上,象征着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

姑娘们衣服上通常也绣上自己心爱的花饰,上身多穿绣有花纹图案的白色、浅蓝色上衣,宽松的袖子上用彩色丝绸布镶了两道宽花边。

斜襟长略过膝,左襟边沿用紫红或黑色绒布镶上牛鼻子形纹宽边。

背部披上一块以黑绒布作外壳的洁白羔羊皮,腰间系花腰带,下着黑色或青色等深色花边宽裆裤,足穿绣花鞋。

未婚少女于头部花包头上,左右两边各插一块蝴蝶块,已婚者,摘下蝴蝶块,一块收藏,一块放于头顶,包头上的银泡泡和串珠也不再戴。

小伙子一见“彩蝶”已飞,就不会贸然试探了。

已婚妇女上衣的颜色也逐渐从浅色转为深色,以示成熟与庄重。

男子多穿青色、黑色对襟衣,大裆裤,外套白色绣花短褂,系花腰带。

撒尼妇女最擅长挑花,有单挑、双面挑、素色挑、彩色挑等,多以几何纹或日月星辰、彩云、青山、绿水、花朵和动植物变形纹,组成各种风格质朴、精美的图案。

凡是在生活中能看到的一切美的事物,都被撒尼妇女用灵巧的双手绣在服饰上。

服饰是撒尼文化的重要标志,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的刺绣服饰,再现了撒尼妇女对大自然深邃的观察、独特的理解和深厚情感,充分反映出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术天赋。

如今,普者黑仙人洞村,已被确定为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成为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一朵奇葩。

撒尼人挑绣的服饰更是一朵脱颖而出的绚丽之花,越来越焕发出特有的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