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高悬于艺术馆大厅之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驻足时不断发出的唏嘘声中,一幅跨越千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巨作正以沉静的姿态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俨然流露出无形的肃穆与庄严。
不约而同的是,围观群众大多紧蹙眉头以倾诉自己的不解。
当采访者递出问及评价的话筒时,得到的却是出奇一致的回答:②“这是一幅‘丑书’无疑。
”③这幅被众人斥为“丑书”的作品,叫做《祭侄文稿》,作者是楷书大家颜真卿。
同时,它也曾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谁也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寂静而平常的夜晚,那个曾经对玄宗忠诚不贰、曾在贵妃膝下承欢的“老实人”安禄山竟“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皇帝出逃,贵妃自缢,各地首将为求自保鲜有应者。
在来势汹汹的叛军面前,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果断起兵讨伐叛军,与其少子颜季明双双罹难,颜氏一门被害三十余口,“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作为从弟,颜真卿悲痛欲绝;作为叔父,他更是悲愤交加。
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他一定要携得其侄首骨归葬!援笔作文之际,他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就这篇“笔法凌乱、涂改冗杂、似乎毫无章法与美感可言”的《祭侄文稿》,以悼念他那年仅十九岁却为国捐躯的侄儿,颜季明。
⑤据说,因太过悲痛,他创作这篇悼文时几经昏厥。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首次仿真模拟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首次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7分)“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
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
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
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
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
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
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
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
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
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
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
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模拟试卷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些字,我从来没有教过,以后也不要教了。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一位语文老师这样说。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似乎有意在回避那些他所说的“字”。
我很好奇,就问:“为什么回避这些字呢?”他说:“它们是常用字,但是不好教,学生也难学。
”③我追问:“为什么不好教,学生也难学?”他说:“因为它们不是常用字,所以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不知道它的用法,不知道它的结构,不知道它的演变,不知道它的文化内涵,更不知道它的美感。
”④我听后,深感震惊。
我想,如果学生不知道一个字的意思、用法、结构、演变、文化内涵和美感,那么这个字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⑤于是,我决定深入研究这些字。
我发现,这些字确实不好教,学生也难学。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回避的理由。
相反,我认为,这些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努力去教授它们。
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教授这些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困难。
关键在于,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字的美感,去理解这些字的文化内涵。
⑦比如,“鬼”字,它由“人”和“儿”组成,表达了人类对神秘事物的恐惧。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鬼”字为什么由“人”和“儿”组成?它与人类对神秘事物的恐惧有什么关系?⑧再比如,“龙”字,它由“工”和“虫”组成,表达了人类对力量的崇拜。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龙”字为什么由“工”和“虫”组成?它与人类对力量的崇拜有什么关系?⑨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这些字的意思、用法、结构、演变、文化内涵和美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去教授这些字,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文化的魅力。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不好教,学生也难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生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用法、结构、演变、文化内涵和美感。
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订正、汲取教训、锲而不舍、撒手锏B. 修茸、一筹莫展、越俎代庖、狙击手C. 针砭、明察秋毫、咎由自取、口头禅D. 矍铄、言简意赅、气冲霄汉、洗脚婢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B.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恶化导致生物灭绝,人类要善待大自然。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民的意见,以确保“禁烟令”的顺利实施。
D. 即使生活再艰辛,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
3、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小说集《呐喊》的是:()A. 《孔乙己》B. 《背影》C. 《荷塘月色》D.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未几,夫恬上前,问所欲言。
王曰:“吾欲言南尚可斗太守恶其无状。
”恬曰:“前日恬罪甚重,郎中令劳赐如令,是恬与并得罪。
”夫恬曰:“死未晚也。
”恬闻天下之至苦也莫苦于狱吏而吏道也莫患于无文而止在促捕之众也幸而道不携犹破折锐首而折左股而话之犹无所羞而夫恬为上相与为朝廷之法而以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窃见郡县之吏徒以阿坐为毕能郡之大者也吏安得不悉虎狼还以道为尚父且父之不德而咎若曹罪乃大矣陷乃公独痴牧羊而道苦索则何?”恬不为理,引首以塞其气。
相与营当引太守舍,驾不能过半涂,良市卒正言于从者曰:“可与杀牛茵茵也。
”而恬得兵甚备,因恬请曰:“窃闻恬为人臣,佞而无骨,畏强怀弱,以货自免。
骄君甚则贵而求逆,暴君甚则利而求逆。
恬不知为死计,而尚与贾竖受货。
”恬得死诚节矣!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前日/恬罪甚重B. 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C. 引首以塞/其气D. 可与杀牛茵茵也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夫恬认为自己的罪行很重,所以觉得自己应该被处死。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心” 与“匠心”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诗心” 与“匠心” 常常被提及。
“诗心” 强调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灵感和想象力,而“匠心” 则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技艺、精细和严谨。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
“诗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没有“诗心”,作品就会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者以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世界,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从古代的诗人墨客到现代的作家艺术家,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无不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诗心”。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幻瑰丽的想象,正是他那颗不羁的“诗心” 的体现。
然而,仅有“诗心” 是不够的,还需要“匠心” 来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匠心” 代表着创作者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展现自己的“诗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艺术家则要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准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诗心” 与“匠心” 的完美结合。
“诗心” 与“匠心” 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磨练。
一方面,创作者要保持内心的敏感和诗意,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要刻苦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总之,“诗心” 与“匠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心” 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匠心” 侧重于技艺和严谨,二者相互独立。
B. 没有“诗心” 的作品缺乏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C.“匠心” 代表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一、题目: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读来让人叹为观止,不忍释卷。
B.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安之若素。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D. 他的演讲侃侃而谈,却离题万里,让人不知所云。
(答案)A解析:A项“叹为观止”用于赞美事物精彩绝伦,此处形容小说情节吸引人,使用正确;B 项“安之若素”指对不正常现象或情况习以为常,此处与语境不符;C项“乐不思蜀”指乐而忘返,此处用于形容城市夜景虽美但不至于让人不想回家,使用不当;D项“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但后文指出其离题,前后矛盾。
二、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真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C.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是否努力。
D. 昨晚,我亲眼目睹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和经过。
(答案)C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学习好”与“体育也很棒”之间并非转折关系,应去掉“不仅……而且……”;D项“目睹”与“经过”搭配不当,应去掉“和经过”。
三、题目:下列对古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指的是床铺。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是傍晚的景色。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C解析:A项“床”在此处应理解为井台;B项描绘的是白天的景色;D项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
四、题目: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 震耳欲聋 舶来品 粗制烂造B. 迫不及待 脍炙人口 鸿篇巨制 融会贯通C. 举一反三 悬梁刺骨 墨守成规 金榜提名D. 一筹莫展 厉行节约 再接再厉 脍灸人口(答案)B解析:A项“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C项“悬梁刺骨”应为“悬梁刺股”,“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D项“脍灸人口”应为“脍炙人口”。
语文全国高考模拟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是:A. 窥视(kuī shì)恬静(tián jìng)谦逊(qiān xùn)B. 憔悴(qiáo cuì)贪婪(tān lán)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C. 沉默(chén mò)憾事(hàn shì)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D. 谨慎(jǐn shèn)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纵情山水(zòng qíng shuǐ shān)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表现出色,而且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C. 由于他的努力,这个项目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D.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且还在社会公益方面做出了贡献。
答案:A3. 下列诗句中,表达时间流逝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之涣《登鹳雀楼》)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答案:A4. 下列词语中,与“栩栩如生”意思相近的是:A. 真实可感B. 活灵活现C. 惟妙惟肖D. 栩栩如生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座塔就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B. 他勤奋好学,就像蜜蜂一样勤劳。
C. 那片湖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美丽。
D.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
答案:A二、填空题6.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答案: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国甲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甲卷)02·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咏史诗是融文学与史学特质于一体的重要诗歌体类,其创作的素材乃立足于史事。
《史记》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自然成为咏史创作取材的渊薮之一。
咏史诗人的创作结合时代特征和审美趋向,选取《史记》中的人和事,通过批判或褒扬,以寄寓抱负或针砭时弊。
在现存的文学史料中,最早的咏史诗的素材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该诗在咏史创作史乃至文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班固依据此传叙写的“缇萦救父”史实,创作传体《咏史》诗,将二百字的故事,缩写为八十字的五言诗,传承了《史记》“寓论断于序事”的叙事方式和“实录”的著史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的传播形式和流传途径更为广泛,更便于咏史诗人从《史记》中选取适合个人创作的题材。
左思《咏史》八首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咏史变体即论体咏史,通过吟咏冯唐、主父偃、司马相如等人,将叙事、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起来,抒发个人处于门阀森严时代而才华不能得到施展的痛苦和愤懑。
唐代诗人对《史记》的接受为咏史诗增加了新的审美情趣,唐初咏史创作仍沿袭班固的《咏史》体式,叙多于咏,事大于赞。
当盛世不再,咏史诗人试图在历史往事中寻找社会成败治乱的根由,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性和强烈的现实指向性。
因此,诗人多借对《史记》中人、事的评价,来表达其与前人不同的史识和史观,一时翻案成风。
唐代晚期,还出现了以七绝为主要创作形式的咏史诗人,他们一写就是百十首,如汪遵、罗隐等。
(全国乙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黄金卷0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
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 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材料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展。
高考语文模拟题全国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题全国卷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题全国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人画的文化品质孔仲起人们经常把院体画和文人画对立起来看待,这样做有很多的弊端:一则,并非所有文人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作文人画;另一则,文人所画的精致工整一路风格的作品也未必就不是文人画,犹如宋徽宗的《瑞鹤图》,像赵孟的人物及鞍马,或者像李公麟的作品等等。
文人画的意义在于文人通过具体的艺术创作活动,将他内在的人文品质与人格魅力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因而使他们的作品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光彩和文化价值。
现在我们推崇文人画,当然是因为中国绘画发展到后来,文人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追求。
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参与,不断探索,中国绘画最终在一个形而上的高度确立了准则,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韵生动”,这已提了千百年,今天说来它仍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赏心悦目、玩味、隽永并具备时间的跨越和空间的包容,以及诗文学养和人文情怀,正是文人画的特征,也便是人们常说的“境界”,即文以化之的高尚境界。
在古代,文人画家多数都不以绘画作为自己的生计,因此“自娱娱人”就成为这些文人画家的主要目的之一,当然自娱之外也不乏带有好名搏誉的心理,毕竟他们也期望从文化品位上获得社会尤其是来自高层文化群体的褒美。
在历史上,由于文人画家不太受市场风气的制约,因而可以在创作状态上获得较大的自由度。
他们往往长于构思,又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同时又因为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情感,对社会的认识也比较深刻,所以往往能把作品推向一个内蕴深厚的境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或者说道义感会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反映,这是历来文人的共同准则“文以载道”,因而从精神价值的层面会使他们的作品获得“内在的丰盈”。
这跟职业画家大多数更重视技巧比起来,后者的作品可能在载道的力度上显得不足,这也正反映出了二者在思想深度上的落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广大考生在 2012 年 高考 中取得好的成绩, 全面的了解 2012 年高考的相关重点, 请广大考生随时关注考吧 网,我们将会在后期 2012 年的高考考试中为大家搜集更多与考试相关的资料以及大量的免费试题信息,希 望对大家都所帮助。
、单选题(单选(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D 】A . 青荇( xìng ) 佝偻( g ōu ) 罗绮( q?) 义愤填膺( y īng )B . 会稽( ku àij ī) 携手( xi é) 遏制( è) 豁然开朗( hu ò)C . 发酵( jiào ) 阙秦( ju é) 倾圮( p? ) 朝服衣冠( zh āo )D . 踟蹰( ch í) 繁芜( wú) 诅咒( zǔ) 约车百乘( ch éng ) 答案解析】 :( ch éng - sh èng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 . 诽谤 肤浅 骇人听闻永葆生机 B . 祈祷 签署 无济于事卓有成效 C . 漫溯 簇新 砥砺品格 委屈求全D . 昳丽疾疹 没死以闻膏腴之地 答案解析】 :(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3、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 ____________ 明显偏高 ”只是一个 __________ 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 “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 ____________ 人们又叫 “豆腐渣 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 “豆腐渣”工程, ___________ 要严格质量管理, A .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既 /又 B .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C .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 /还 D .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答案解析】(① “制订 ”是创制拟定的意思, 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 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 “制定 ”。
“定性” 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 “定量 ”则是测定物质所含 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 “定量 ”。
② “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 “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 “因 为”呼应。
故选 “因此 ”。
“不仅 ⋯⋯ 还”表递进,“既⋯⋯ 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 故用“不仅 /还”。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 .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的人吧?可是在看来 他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B .企业的 “老总 ”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 的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C .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 石头过河,大家心里都没底。
D .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答案解析】:(“捉刀人”意为代别人作文章,这里用来指代 “策划者 ”不当)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 .伦敦作为第 30 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 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B .从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十九日,不法分子蛊惑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甘南州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 致使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3 亿元人民币。
C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 14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 问题,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奥林匹克精神。
D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 还暖冬的明确标准。
定义中 “比多年平均值 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要看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答案解析】:(A“开发”与“改造”搭配不当;B 成分赘余,应删掉“造成”;C 成分残缺,可在“达尔富尔问题”后加“的解决”)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4 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岁旱,帅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4 分)译文2)置之有司,咸以为冤。
(2 分)译文3)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
(4 分)译文【答案解析】:①遇到干旱年景.他遵循太守之命在边境赈灾救荒.大多数灾民都被救活了。
(4分,译出大意的2分.关键点:“遵”、“活”各1分)②把她们遣送到官府后.(她们)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
(2分,关键点:“置之”、“咸”各1分)③几次三番地煮粥给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要供应一万多人。
(4分.译出大意得2分.“三”“日食” 各1分)附参考译文:刘宰.字平国.金坛人。
绍熙元年考取进士.调任江宁县尉。
江宁地方巫术之风盛行.刘宰下令同一保伍的乡亲邻里互相检举监督.那些巫祝大都改行务农。
如有人再用妖术惑众. 他一律坚决地取缔禁止。
遇到干旱年景.他遵循太守之命在边境赈灾救荒.大多数灾民都被救活了。
他写下这样的座右铭:“不轻易地发布文告,不轻易地动用刑罚。
”因事出城.他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喝一样的水。
离职时.箱子里只有与主簿赵师秀的酬唱诗而已。
他担任泰兴县令.邻县有人在本县边境租牛.租用者对牛主人来说.是姻亲.趁着办丧事. 窃取租牛契据逃跑了。
过了一段时间.牛主人的儿子去讨要租金. 租牛者就说.那条牛已经被卖很久了。
牛主人的儿子连续多年向官府告状. 却没有契据能作证. 官府又因为是邻县的事而搁置不查办。
他向刘宰提出诉讼. 刘宰于是就找来两个乞丐.给他们吃饱了,告诉他们事情缘由. 假托其他事把他们关进牢房。
审讯他们. 乞丐谎称自己偷牛出卖.(刘宰派人)带着他们去那户人家指认查看。
那租牛者说:“这牛是我通过某人租的。
”乞丐竭力坚持自己的说法.于是那人出示契据. 一起拿着到官府. 偷契据的租牛人十分沮丧.只得归还牛和租金。
一户有钱人家丢了金钗.(当时)只有两个女仆在家。
把她们遣送到官府后.(她们)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
刘宰让她们各手持一根芦草.说:“没偷金钗的.明天早晨芦草自然还像原来一样;真的偷了金钗的.那么芦草会比今天长出两寸。
”第二天早晨再看.一根芦草像原来一样.另一根则短了两寸。
随即审问.罪犯果真服罪。
有个婆婆状告两个媳妇都不赡养她.刘宰找来那两个媳妇.让她们与婆婆共处一室.有人送食物给媳妇却不给婆婆. 再悄悄地观察.(发现)一个媳妇每次都把自己的食物给婆婆.婆婆还喝斥她.另一个则相反。
像这样连续观察多日,就了解了实情。
刘宰方正刚直,明智敏锐.仁慈宽忍. 对父老乡亲施以恩惠.做了许多实事。
设置了义仓,创建了义役,几次三番地煮粥给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要供应一万多人。
有人无田可耕.有人无屋可居. 有人子女成年而没能婚嫁.他都心情急切.积极主动地去办理.就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尽责。
(遇到)桥梁损坏.道路不畅.即使工程量很大.他也必定率先捐出资财.倡导修缮.并督察工程进展。
凡是有利于父老乡亲的事.他没有不做的。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4 分)2)简析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分)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答案解析】(8分)⑴运用了今昔盛衰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简要说明”要点。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 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着写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荒“”对比.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对照.增强了诗作的表现力.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
⑵分析要点:① 感慨人事沧桑巨变.盛衰兴废无常。
② 寄予“逸豫而亡身”的主题. 讽喻统治者不可骄纵、逸乐。
分析要结合诗句具体展开。
(意思对即可)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 。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 ,___ 。
(3)心事浩茫连广宇,___ 。
(4)度尽劫波兄弟在,___ 。
(5)无情未必真豪杰,___ ,___ 。
(6)岂有豪情似旧时,___ 。
【答案解析】(6分)1)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于无声处听惊雷。
4)相逢一笑泯恩仇。
5)怜子如何不丈夫。
6)花开花落两由之。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51 分))7、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
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
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
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
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
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
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