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材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教材教学中如何注重学困生
践与探索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新教材“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部分学生过早地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忧的“学困生”。在公开课中的学优生往往是课堂的主角,而学困生总是附属品。但是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小组学习中常常处于从属的地位,他们仅仅在配合小组的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在其他同学沉浸在探究学习的乐趣中时,他们的思维因智力的原因仍处于困顿状态,当其他同学的智慧在创新的课堂中得到激发时,这些学困生连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作为直接实施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在无力改编教材的前提下,能为这些暂时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做些什么呢?我的体会是:把更多的爱倾注给学困生,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时时处处想到他们,关心他们,协助他们找到自信,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
一、小组合作探究,要给学困生发言权
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小组合作探究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学习形式。我从这几年的新课堂中发现小组合作活动时,优等生凭借良好的素质、敏锐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核心人物,主宰整个活动过程,而那些基础较差,较慢的学困生或是被动接受优等生的指令,或是在边上默默无语。几次这样的合作探究下来,他们已没有了主动参与的热情,进而导致小组合作探究中
的机会不公平。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注重学困生,要给他们发言权。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小组成员,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性格与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力求均衡和谐。其次,组内成员职责分工既要明确,又要相互转换,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注重的目光投身学困生,听听他们的想法,往往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
二、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要协助学困生找到优化方法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它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平台,也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教师把算法多样化仅仅理解为量上的多,只顾及了量的规程,而忽略了质的提升。当教师头脑中或教材中的某种算法学生没有想到时,教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逼问:“还有别的算法吗?”,直到学生在教师的“穷追猛打”下露出“冰山一角”,教师才如释重负,而此阶段的主角基本上是优等生,学困生是局外人。二是为了体现不一样的算法,对其中的一些思维层次较低,思维过程繁琐的算法不说“不”字,而其中一些思维方式灵活、过程简单、层次较高的算法不敢推广,而采用了“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表面上看,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实质上低年级学生对多种算法的对比分析、自主择优的水平较差,都认为自己的办法是最好的,而学困生却被这些五花八门的算法弄得
晕头转向,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该在表现了多种算法后,协助学困生找到优化的算法。
算法多样化不等于全面化,必须注意优化。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在学生展示了多种算法以后,教师应协助学生发现并学会相对简单、优化的方法,以促动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这个点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很重要:当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不同算法后,教师能够让学困生说说“你听懂了哪位同学的方法、你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师引导学困生分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吧、你们也用这种方法吧,你们也用这种方法试一试吧”,教师的这些语言能让学困生也参加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模仿→尝试→选择”,从而掌握简单、优化的算法。
三、布置作业,对学困生应降低难度
新教材中设计的练习题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很有层次性的,既有基础练习,也有水平训练和拓展深化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不可一视同仁。试想想:作为学困生连完成基础练习都还比较吃力,哪有水平实行拓展深化?多年的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全班布置同样的作业,那些学困生别说到下课,就是到放学时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负责任的教师们只好给他们讲解一遍又一遍,可他们还是听不懂,到最后只能在教师的协助下勉强“听写”完成这些的作业。这样做有用吗?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害怕做作业,依赖思想也越来越来严重,布置作业不独立思考,抓紧完成,等待教师来个别辅导,根本不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也达不到巩固练习的目的。所以,我始终坚持布置作业时,对学困生要区别对待,降低难度。
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对学困生来说,只要能完成基本练习,解决简单问题就够了。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能够从书中选一些或自己设计一些简单习题让他们做,他们做起来比较轻松,完成速度和质量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步培养起来,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进步和能力,适当增加一些难度,慢慢地这些学困生就会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评价检测,要让学困生有成就感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和学校还是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考试结果使那些学困生感到羞愧、害怕。我认为,我们老师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减少考试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而且要想法让他们有成就感。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不宜张扬地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些个别心理沟通,少些集体的评价。
第二,教师要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学困生在评讲试卷后再次检测的机会,只要通过评讲他们有提高也应该给予鼓励。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统一的试卷变得多样化。比如将试卷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删掉,再让学困生做,或者将试卷设计为A、B、C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
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第三,教师要艺术地评价考试结果,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来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对于那些学困生虽然他们卷面成绩不理想,但只要平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习自觉性强、学习习惯好,在不断进步,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成绩,以之鼓励。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应公正、耐心地给他们创设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对那些容易被冷落的学困生,教师更应精心呵斥他们敏感的心灵,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最细微处做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全面、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