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文学常识
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秦风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 我戈矛,与子同仇。(统一思想)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 我矛戟,与子偕作!(统一行动)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 我甲兵,与子偕行!(一起参战)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 “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 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 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 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 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 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 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 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 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 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使用了“兴”的手法 。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徂尔:往你家,嫁与你。徂,
往]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迷。]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的编辑与流传过程
诗经的编辑与成书
• 西周时期,诗歌开始被收集和整理 • 春秋时期,孔子对诗经进行了编辑和整理,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诗集 • 孔子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体,并赋予了每首诗一定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诗经的流传过程
• 诗经成书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 孔子将诗经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汉朝时期,诗经被纳入了五经,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 • 随后的各个朝代,诗经都被视为文学和道德的典范,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研究
诗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影响
西周时期,诗经是宫廷和民 间的主要文学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成为了辩 论和游说的重
要工具
• 诗歌成为了宣扬德政 和教化百姓的重要手段 • 诗经的内容反映了西 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
• 各国争霸,诗歌被用 来表达政治观点和游说策 略 •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和完善
诗经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 诗经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 诗经的研究和教育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传承与创新
诗经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创新
• 当代诗人对诗经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和拓展 • 当代文化生活中,诗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音乐、舞蹈、影视等,形成了多种新型的文 化产品 • 当代文化生活中,诗经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
政治主题
• 诗经中部分诗篇涉及政治主题, 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政治的关注和思 考 • 诗经中的政治诗歌具有较强的现 实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经中的政治主题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 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文学常识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政治、民俗等方面的素材,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阐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撰写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诗经的作者是我国古代诗人,他们以君主和贵族身份撰写了这些诗歌。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主要反映农村生活,以及一些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如爱情、乡村景色等;“雅”则反映了贵族生活,主要写君主和贵族祭祀时的礼仪和仪式;“颂”则是贵族对君主的赞美和歌颂。
每一篇诗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
诗经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首先,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的开始,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
其次,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使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政治理念、道德观念等。
再次,诗经的语言简明易懂,表达直接,句子短小,朴实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最后,诗经包含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如押韵、节奏、韵律等,使其既可以音乐演唱,又可以作为文学作品阅读。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首先,在语言方面,诗经的语言简洁、朴实自然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唐代的“古文运动”和现代白话文运动。
其次,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形式和艺术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骈文、对联、排律等。
再次,在思想和文化方面,诗经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政治和道德等素材,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在音乐方面,诗经的音乐元素对中国古代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1. 《诗经》那可是老厉害了呀!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呢,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就好比咱现在的歌曲集一样,里面啥样的诗都有。
比如《关雎》,那浪漫的爱情描写,哎呀,真让人陶醉啊!2. 《诗经》的内容可丰富啦!有描写爱情的,哇,那情感细腻得哟!像《蒹葭》,不就把那种对心爱之人的追寻写得超好嘛!这就跟咱现在追求梦想一样,执着又动人。
3. 你知道吗,《诗经》里的诗歌形式多样得很呢!有四言的、五言的,变换着来。
这就好像一场精彩的表演,各种节目轮流登场,有趣极了!比如《氓》,长短句结合,多有意思。
4. 《诗经》的创作手法也很独特哦!什么赋比兴,真的很妙呀!就像给诗加上了魔法翅膀。
像《桃夭》,用桃花来比喻新娘的美丽,多形象啊!5. 咱可别小瞧《诗经》的影响力呀!它对后来的文学影响那叫一个深远。
可以说后面的好多作品都有它的影子,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
想想那些经典作品,不都或多或少有着《诗经》的基因嘛。
6. 《诗经》的语言优美得嘞!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好比《击鼓》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哇,多经典!这语言魅力,杠杠的。
7. 《诗经》的作者那可都是民间的大才子呀!虽然咱都不知道他们具体是谁,但他们的才华那是没得说了。
这就跟现在的网络高手似的,不露声色却才华横溢。
你说《硕鼠》写得多生动!8. 《诗经》里还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呢!多接地气啊。
就像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在里面找到影子。
《七月》不就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嘛。
9. 《诗经》真的是太了不起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去欣赏它、理解它呀,可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被埋没呀!。
诗经文学常识解读

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译文:蠕动的毛虫,长期在桑林野外。卷缩成团独自睡,钻在兵车下。
3、艺术特点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卫风·硕人》中对美人的描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描述。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uqi,齿如瓠犀huxi,螓qi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形式上的特点
句式:《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是指基本或全部由四字组成的四字句写成的诗(文)),比如蒹葭苍 苍,白露为霜。采薇采薇,微亦作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也杂用二三五六七八言。 语言: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彩。叠字、双生、叠韵等修辞手法大龄运用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 音乐美。 复叠的章法:重章叠句(复沓)。渲染气氛,深化诗歌主题,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褰裳
qiān cháng
•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zhēn)。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溱河。你若不再想念我, 岂无别人来找我?你真是个傻哥哥!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洧河。你若不再想念我,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 不见,如三岁兮!
二、诗歌赏析
1、具体内容 2、情感表现 3、的诗。 闻一多《风诗类钞》:
“采集皆女子事, 此所怀者女,
诗经有哪些知识点总结

诗经有哪些知识点总结《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珍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一部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朝至春秋时期,历时四百年左右。
《诗经》的语言简洁明了,语言优美,曲调悠扬,意蕴深远,所以《诗经》被誉为“诗之祖”。
研究《诗经》一直是中文课程的一大重点,本文将介绍《诗经》的知识点总结。
一、《诗经》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角度看,《诗经》是由商朝末年至周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组成的。
周朝时期是个东方文明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权力和社会组织稳定。
在这个时期,先贤们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其中《诗经》是成功传达的一部分文化。
在这一时期,《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为后来的社会文化走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诗经》的内容《诗经》共有305篇,主要体裁分为郑风、郑中秋、鲁颂、雅颂、小雅、周南、召南、离骚和国风等。
其中以颂、雅、颂最为典型,其中颂是礼赞歌曲。
表达了对天地、君主和民众的感谢和崇敬,并希望神灵赐予吉祥的祝福,雅则是朝野民间吟唱的诗歌,以抒发民间情感和志趣为主。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语言风格以质朴和整齐为基础,语言直白、简练、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它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精美的汉字、音乐和词汇语言等等,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给我们留下了诸如“不文不武”、“一箭双雕”、“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人生名言,颇具引导人们的思维、情感、意志的力量。
四、《诗经》的价值和意义《诗经》作为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诗经》内容丰富,涉及到的是古代中国的多个方面,如政治、军事、宗教、道德、礼仪、习俗、节日等等。
其中,它记录了当时的人生百态、国家兴衰、文字语言、音乐特点和诗歌文学等等,对人们今后的思想教育、处理社会关系、保留群体历史记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诗经》艺术价值极高。
其语言技巧和音乐韵律颇为流畅,可以说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典范之一。
专升本《诗经》文学常识

专升本《诗经》文学常识先秦分为夏、商、周。
周分为西周(烽火戏诸侯)和东周东周有春秋、战国。
《诗经》收录春秋中叶,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
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包括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
合称“诗经六义”“风”(160首)民歌,(15个)国家民歌。
“雅”(105首)朝廷乐歌,大雅(赞);小雅(怨)“颂”(40首)宗庙祭歌。
(周颂、商颂、鲁颂)“赋”即记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推动事物发展的动植物。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比”即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类比。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兴”即所谓含蓄温婉的引出想要表达的。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诗经》内容.批判统治者的腐朽黑暗。
.控诉兵役徭役的沉重。
.歌颂美好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赞美劳动者的辛勤与善良。
.揭示古代妇女的不幸。
开创了“弃妇诗”之先河。
《诗经》的特征.多用四言,间以杂言。
.重章叠字,一唱三叹。
.双声叠字,朗朗上口。
.押韵和谐,质朴优美。
《诗经》是了解周朝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是真情流露。
”读解:《诗》就是《诗经》,孔子之前还没有“经”之名,汉人才定的六经。
《诗经》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时期的311篇诗歌,作者属于不同地区、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不同人群,作品涉及到劳动与爱情、家庭与工作、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祀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所以又被称为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思无邪”的字面意思是想法没有绕弯,可以理解为《诗经》流露出的是没有经过他人转述的作者最本真的情感。
比如当孔子告诉我们《关雎》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时,我们接受的已经不再是《关雎》的真情流露,而是孔子对《关雎》的真情流露了。
《诗经》背诵篇目

《诗经》背诵篇目《诗经》-文学常识一、作者:佚名。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二、内容:风雅颂1.风(160):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
是诗的精华。
2.雅(105):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1).大雅(31):用于诸侯朝会;(2).小雅(74):用于贵族宴享。
3.颂(40):宗庙祭祀的乐歌,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
(1).周颂(31)(2).鲁颂(4)(3).商颂(5)4.笙诗(6):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
三、表现手法:赋比兴1.赋:铺陈直叙。
铺排。
2.比:类比。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
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四、别名:《诗》《诗三百》《毛诗》《三百篇》。
五、历史意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311篇。
其中,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六、儒学意义:宗旨为“无邪”。
立言、立行的标准。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3.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诗经》-背诵篇目1.国风·周南·关雎《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1. 《诗经》可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呢!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孕育出了无数的经典之作。
比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美妙的诗句是不是让你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画面呀!
2. 你知道《诗经》有好多不同的题材吗?那简直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宝库啊!像描写爱情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哇,这是多么浪漫的情感呀!
3.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厉害啦!像“赋比兴”,就如同绘画中的不同技巧,让诗歌变得超级生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就是用了美妙的比和兴嘛!
4. 哎呀呀,《诗经》里的那些劳动场景描写也很精彩呀!比如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古人劳作的乐趣呢?
5. 嘿,《诗经》的语言多美呀!简洁而又韵味十足,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
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起来朗朗上口啊!
6. 你想过没有,《诗经》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有多大呀?那简直就是一座巍峨的山峰,让后来者敬仰。
很多诗词都有着《诗经》的影子呢!
7. 《诗经》里的那些感情表达得可真切了呢!有高兴的,有悲伤的。
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里面的情感多复杂呀!
8. 哇,《诗经》中的那些民歌多有活力呀!就像欢快的小鸟,“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让人听了就不由得跟着兴奋起来。
9. 《诗经》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值得我们一直去品味和欣赏的经典啊!。
《诗经》知识点总结

《诗经》知识点总结《诗经》知识点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知识点总结1一、词语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二、成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诗经》知识点总结2《诗经二首》课文原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文学是中国文化及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正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包括若干册歌词所组成,总计三千多首,收入310篇诗篇,约占一五分之二。
诗经创作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它不但是中国文学发
展史上最具有影响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的影响深远,其基调及观点深刻,将民间文学特有的语言视觉结合,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美学特色,这成为今
后诗歌发展的创始点,而中国文学也以诗经文史和现代文学双重文化渊源而成长。
诗经内容多样,主要分为“五首”与“十二首”两大部分;“五首”从历史角度分为颂、诗、小雅、赋、乐;“十二首”则为风、雅、颂、贝、关、硕、小雅、泰、节、君陵、散、周南,分别代表各种政治、社会、文化、积水和祭祀等话题;每首诗篇又由一
百多首诗歌组成,主要表现人类对社会之间的统治关系、理想远景、祈福祝福,及个人心
灵感受。
在《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细腻形象,中国自古就有“诚不欺、和
而不同”的画面,而这种“诚不欺、和而不同”也是《诗经》中最显著的主题。
《诗经》所体现的维度是自然至上,“凡物本性”理念共同构成了《诗经》的思想内质。
诗经中的一些元素,比如自然、古典礼仪、神话人物、各种风俗仪式都影响着中国古
代文化以至今天的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
长的文化,更好地反映出我们的文化共性。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三一文库()〔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一、诗经内容简介《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二、诗经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9]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一、诗经内容简介《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二、诗经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9]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又称“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之间被我们普遍使用。
它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上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生活及社会的思想感受。
诗经是一部集合了三百篇诗歌的经典著作,大部分诗歌是古代即兴创作的,也有少数来自其他文学或口头传说,其中包括嘲讽、歌赞、抒怀等内容,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它的风格和表达手法贯穿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经也是一部记录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史学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古代社会历史、地理、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有价值的资料。
它为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成书过程《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诗经》文学常识PPT

《雅》是宫廷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小雅》(74 篇)和《大雅》(31篇),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 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
《颂》是祭祀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 (4篇)、和《商颂》(5篇),大多是宗庙用于祭祀时颂神 或颂祖先的乐歌。
诗 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 或 《 诗三百》。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 的源头。
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间歌谣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也称 “十五国风”,有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 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
诗经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பைடு நூலகம்接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 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
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 人。
“兴”是由此物引起他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即起兴。
中学生必读《诗经》

中学生必读《诗经》一、必备常识1.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始称《诗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孔子曾评价它:“《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司马迁记载:“《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诗经“六义”《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有15国风,大都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又分小雅、大雅,是宫廷乐歌,周人的正声雅乐;“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铺陈叙述,“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语)。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为比喻之意,“以彼物比此物”。
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
“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为起兴;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象征、烘托等双重意义,称为“比兴”,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既是起兴,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3.重章叠句《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章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诗经》文学常识1、《诗经》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2、《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4、《诗经》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5、《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6、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经典语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10、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常识可以归纳如下:一、基本信息1. 定义与地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起点。
2. 篇数与内容:全书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而无内容的诗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其余305篇则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3. 创作年代: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二、内容分类《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风:共160篇,也称“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一些地方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2.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歌颂周王朝的盛德;《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士人,内容更加广泛,既有宴饮之乐,也有刺世讥邪之作。
3. 颂: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三、表现手法《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运用了赋、比、兴三种手法:1. 赋: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诗句,都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2.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的比喻手法多样,如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等。
3. 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用兴的手法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赞美。
四、文学价值《诗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丰富:涵盖了劳动、爱情、战争、祭祀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
1.《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4.《诗经》收集周代(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间)诗歌305篇。
5.《诗经》起初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才把它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6.《诗经》是孔子收集的。
7.《诗经》六义
内容:风:又称“十五国风”。
内容为各地土风歌谣。
雅:朝廷的正声雅兴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记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8.孔子评价《关雎》:“《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