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修改版]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内容提要】“小学化倾向”是目前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普片存在的现象,它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那么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呢?我将结合我的工作实际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纲要》中也指出:幼儿教育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幼儿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倾向”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载,并愈演愈烈。
以下我就简单谈一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1、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小学化倾向”主要原因。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
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
很多家长把自己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会背诵多少唐诗,会计算多少算术题作为孩子聪明的表现,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所以当家长把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能力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
我园是一所市级一类幼儿园,我们就亲身经历过:大班二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的事情。
2、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为了经济利益,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拼音、汉字、珠心算等。
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而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也会互相比较谁家幼儿园教的汉字多,孩子会的数学多。
更有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在招生通知上明确写出教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
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危害。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游戏和活动时间来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往往让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进行枯燥的学习,限制了他们的运动和自由探索,容易导致身体发育迟缓、视力下降等问题。
同时,过重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幼儿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抑制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通过游戏和自主探索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小学化的教育过早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采用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的方式,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抑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这种教育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剥夺了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艺术审美、科学探究等方面。
但小学化的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导致幼儿的发展不平衡,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1、家长的期望和焦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能够尽早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竞争中占据优势。
因此,他们对幼儿园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促使幼儿园迎合家长的需求,实行小学化的教育。
2、幼儿园的利益驱动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打着“特色教育”“提前教育”的旗号,开设小学课程,以此来满足家长的需求。
同时,幼儿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减少游戏设施和活动场地的投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小学化的教学。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原本属于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却过早地被沉重的学业负担所取代。
这种现象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1.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许多幼儿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2.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部分幼儿园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上课,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3.家庭教育过度重视学业。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焦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学习拼音、汉字、数学等知识,导致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压力。
4.社会风气影响。
当前社会普遍重视学历,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提前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1.影响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压力,容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
2.扼杀兴趣和想象力。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玩耍时间,使他们无法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
3.影响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容易导致他们失去童真,影响个性发展。
4.削弱家庭教育功能。
过度重视学业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变得单一,削弱了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1.改革教育观念。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不要过分追求成绩。
2.完善教育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小学化倾向。
3.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孩子。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幼儿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学习压力过大。
由于升学压力日益增加,很多家长希望通过提前让孩子接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其在小学入学前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此增加升学的竞争优势。
二是社会对“小学化”教育的追捧和认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把教育看作是提升社会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很多家长认为越早开始教育越好,使孩子尽早接触到与小学阶段相关的教育内容。
三是教育体制的和政策的推动。
为了解决小学入学前儿童学前教育不足的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幼儿园要加强教育内容和教学质量,使幼儿园教育更具备学前教育的功能。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过早地引入小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幼儿的学习主要应该以游戏为主导,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是增加幼儿学习压力。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庭,应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过早地引入小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会使幼儿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导致幼儿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能力的下降。
三是破坏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是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他们喜欢自由探索和发现世界。
如果过早地引入小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会使幼儿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体验和享受到幼儿园所应该给予的教育。
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幼儿园教育的本质。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幼儿园要坚持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强调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培养,不过度强调小学学习内容和方式。
三是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关键,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理解和应用幼儿的特点和需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逐渐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幼儿教育小学化。
这种现象指的是幼儿园过多地强调学习内容,让幼儿学习过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快速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早引入学习压力:幼儿园提前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面临过早的学习压力,无法享受到自由游戏和探索的乐趣。
2. 过度强调学科知识:幼儿园过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身体素质、情感认知、社交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3. 预备小学考试培训:一些幼儿园为了应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竞争,开始进行预备小学考试培训,给幼儿增加了过重的学习负担。
4. 学习方式单一:幼儿园放弃了本应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过多地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育观念的误导:部分家长和教育者认为越早接触学科知识,就能在学习上占据优势,从而导致了过早引入小学学习内容。
2. 小学升学压力的影响:小学入学竞争激烈,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提前在幼儿园进行学习准备。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幼儿园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择提前引入学习内容,以吸引更多家长的选择。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 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应该坚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重点,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
2. 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平衡学科和素养教育:幼儿园要恰当安排学科内容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内容,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危害以及处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过早引入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忽视了幼儿时期应该发展的感知、动手、探究等能力。
2.教学方法不当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评价体系单一小学化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家长和幼儿园过分关注分数,忽略幼儿的个性发展。
4.家庭教育过度干预部分家长过度干预幼儿教育,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承受过大压力,影响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承受过大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长时间的学习负担也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2.破坏幼儿兴趣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幼儿对学习的热情。
3.抑制幼儿创造力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创新精神。
4.形成不良教育观念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家长和幼儿园形成“赢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过度功利化,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处理措施1.完善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动手、探究等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幼儿园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3.优化评价体系幼儿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综合素质,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避免过分关注分数。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运动机会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协调能力的提升。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让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进行单调的学习和作业,限制了他们的活动和自由,容易导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
同时,过度的学习压力还可能引发幼儿的心理焦虑、抑郁等,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2、抑制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动、好探索。
在小学化的教育中,过多的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让幼儿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而且,这种模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破坏幼儿的个性发展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发展节奏。
小学化的教育强调统一的标准和进度,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这可能导致幼儿的个性被压抑,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影响其未来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认同。
4、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幼儿时期是培养社交能力的关键时期。
游戏和活动是幼儿与同伴互动、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途径。
但小学化的教育减少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使他们缺乏与同伴充分交往的机会,难以学会分享、合作、尊重和理解他人,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1、家长的期望和焦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优势。
这种过高的期望和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促使家长倾向于选择小学化的幼儿园。
2、幼儿园的生存压力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生源,不得不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来展示所谓的“教学成果”。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家长和老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足。
有些家长和老师认为,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可以为孩子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自然、快乐的环境去探索世界,而不是过早地接受繁重的学习任务。
社会竞争压力大。
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纷纷将孩子送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
这种现象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在一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能选择让孩子过早地接受小学化教育。
这种现象加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政策导向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导向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例如,一些地方的教育政策鼓励幼儿园提早开设小学课程,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
二、2.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小学化教育,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过度的学习任务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孩子出现近视、肥胖等问题。
2. 破坏孩子的童年乐趣。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无忧无虑的,而不是充满学习压力的。
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小学化教育,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时光,无法享受到与同龄人一起玩耍、探索世界的乐趣。
3. 影响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
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兴趣、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小学化教育,会使孩子忽视这些方面的发展,从而影响孩子的综合素质。
4. 妨碍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
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小学化教育,会使孩子丧失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
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一)教学内容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拼音、识字、算术等,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教学方法小学化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背诵、练习等,缺乏游戏、活动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
(三)教学评价小学化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幼儿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管理小学化 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严格的作息时间、课堂纪律等,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一)家长的期望过高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竞争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因此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幼儿园的利益驱动 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惜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 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学习小学的知识和技能,会给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会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含表现、危害、原因、倾向、措施)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一、表现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表现在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中。
孩子们开始被强迫背诵知识,进行机械性学习,缺乏游戏和亲子互动的时间。
教师过度注重学术表现,而忽视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培养。
二、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孩子们缺乏了解和关注自己
兴趣爱好的时间,无法体验到真正的童年乐趣。
过早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儿童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感,甚至对学习和未来感到厌倦。
三、原因
1.社会竞争压力:父母普遍为了让孩子在面对激烈社会竞争时更有优势,
过早给孩子灌输学习需求。
2.教育政策导向:部分学校为了应对教育政策要求,提前启动学习。
3.家庭教育观念:对教育过度重视学术成就,忽略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
需求。
四、倾向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对学术内容的过早强调,忽视了儿童体验、游戏
和社交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性,使儿童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发展空间。
五、措施
1.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仅应关注学业,也应关心儿童全面发展。
2.教育界应鼓励幼儿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
社交能力。
3.督促教育机构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时间,让儿童有充足的玩耍和放松
时间。
4.提倡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强迫于机械性学习。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发生,使孩子能够更好地
享受童年,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引入,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危害。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协调。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进行枯燥的学习和作业,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身体活动,容易导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
同时,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会使幼儿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2、抑制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小学化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长期以往,幼儿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小学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3、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艺术审美、情感态度等方面。
小学化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学科成绩,忽略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这使得幼儿在人际交往、情感表达、艺术修养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4、增加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成本为了让幼儿在小学化的教育中取得好成绩,家长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幼儿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社会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问题,如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监管等,这无疑增加了社会的教育成本。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1、家长的教育观念偏差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认为只有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占据优势。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弊端及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透析(一)家长思想不成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不成熟的想法。
在各式各样的舆论媒体的鼓噪下,“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等口号越来越被家长所认同,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赛跑,学什么都想超前,这种心态和行为直接导致了许多幼儿园不按幼儿教育规律及要求行事,直接简单的搬用小学教材,以读、写、算为幼儿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用分数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优劣。
随着应试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应试教育也已经逐渐延伸到幼儿教育,致使孩子过早接触应试教育的体制。
近几年里许多幼儿园普遍存在开设“兴趣班”“学前教育班”提前让学龄前儿童接触小学课程。
在教学形式上,更是用课堂教学取代游戏,用小学化的制度来管理幼儿。
这不但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发展、智力提高,反而会带来巨大的压力,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
(三)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束缚幼儿园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致且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就是保育园和学前教育班。
在完全不了解儿童身心特点,就开始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以为孩子只要学会加减乘除,能背唐诗宋词就是一种成功,就是对孩子的认真负责,其实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
这种作法不仅不能使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反而可能产生一些不可预计的反面效果。
经调查发现,我国幼教专业的教师数量很少,教师资源紧缺,有许多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转岗,在幼儿的教育上,专业知识不足,致使许多幼儿教学存在重教轻学,重智轻德的现象,没有注意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办园理念和生存竞争的影响。
当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许多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报名拼音、写字、算数等兴趣班,务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便出现了一些不是真正把培养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学宗旨,只是一味的向钱看。
一些知名公办幼儿园备受青睐,学位竞争激烈,有学校就以家长“自愿捐资助学”数额的高低,作为孩子能否入园的重要参考条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过于偏重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和学习方式,过度强调智力开发和学科成绩,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丧失。
一、成因分析2.教育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依赖考试成绩,这使得学校、家长和教师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不得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优质小学资源稀缺,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进入这些学校,不得不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以期在入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教师专业素质:部分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幼儿教育理念理解不深,难以把握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向,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化。
二、对策分析1.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教育的改革力度,逐步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分依赖,引导学校和家长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2.加强师资培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幼儿教育理念,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
3.家长观念引导: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度追求小学化教育。
4.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5.丰富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复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有利于成长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1.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探索、体验等方式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导致孩子过早承受学习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2.抑制幼儿兴趣和创造力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强调死记硬背,注重分数和排名,这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抑制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容易忽视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使孩子变成“书呆子”。
3.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容易让孩子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如过分依赖老师、家长,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4.加剧教育不公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得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掌握了大量知识,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则难以跟上进度。
这种差距容易导致教育不公,加剧社会阶层固化。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1.提高幼儿教师素质要想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善于运用游戏、探索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习。
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要改变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幼儿的综合素质上,而非仅仅关注知识掌握程度。
同时,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非只看结果。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应相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
4.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政策引导和监管,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1.教育内容小学化。
许多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过早引入小学知识,如拼音、汉字、算术等,导致孩子们过早承受学习压力。
2.教学方式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纪律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评价标准小学化。
部分幼儿园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背负起成绩压力。
4.家庭教育小学化。
部分家长望子成龙,过早地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补习班,导致孩子们失去童年乐趣。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1.教育观念落后。
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有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却忽视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2.社会竞争压力。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小学课程。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声誉,盲目追求教学成绩,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了小学化倾向。
4.家长过度干预。
部分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孩子过早承受学习压力。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遵循教育规律,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快乐成长。
2.优化教学内容。
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当引入小学知识,但不过分强调学术成绩,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老师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5.政府加强监管。
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遏制小学化倾向,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这一问题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课程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如拼音、识字、算数等。
原本应该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课程,被大量的书本知识学习所占据。
孩子们在本该尽情玩耍、探索世界的年纪,却被要求坐在教室里,接受枯燥的知识灌输。
2、教学方法小学化教学方法上,采用小学式的课堂讲授,要求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缺少互动和实践环节。
幼儿被要求整齐划一地完成作业和任务,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3、评价标准小学化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
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情感、社交、动手能力等,给幼儿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过早承受学习压力,可能导致身体疲劳、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同时,心理上可能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2、抑制幼儿的天性和创造力幼儿时期是孩子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阶段,小学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他们自由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可能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因为重复学习而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而且,这种片面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期望和焦虑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优势。
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幼儿园,导致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对策引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和学科知识的情况。
这种倾向的出现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威胁,并且可能导致培养不健康的竞争意识。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社会竞争压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普遍认为,在早期教育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
这导致了一些幼儿教育机构过度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学前教育普及不足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幼儿教育机构数量不足,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缺乏更好的选择。
他们只能将孩子送到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机构,希望能从早期就为孩子打下学习的基础。
3. 家长期望与误解一些家长对幼儿教育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只有通过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才能确保孩子将来有好的发展。
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强调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的教育机构。
此外,一些家长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幼儿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科成绩上的好,才是优秀教育的体现。
二、对策建议1. 改变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社交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
幼儿园和幼儿教育机构应该转变过去注重知识灌输的做法,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2. 加强师资培训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教师需要具备综合的教育能力,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3. 加大学前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更多的幼儿教育机构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通过增加学前教育机构数量,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为家长提供更好的选择。
4. 加强家长教育家长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幼儿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将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内容和要求引入幼儿教育阶段,给孩子过早地追求学术成绩和知识面的扩展,给孩子徒增了学业负担、剥夺了其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过度焦虑: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过度焦虑。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早期的学习和培训,孩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焦虑导致了父母对孩子进行过早的学习引导,试图在幼儿阶段就让孩子拥有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力,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 教育体制的变革: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与教育体制的变革有一定的关系。
在幼教政策的指导下,一些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始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特点,声称通过他们的教学能够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储备好小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得到了一些家长的认可和青睐。
3. 教育观念的误导:一些家长和教育者认为,只有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他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认识不足,将教育的目标过度指向了学习成绩的功利性,忽视了幼儿期的游戏、探索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种种危害:1. 增加学业负担: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会给幼儿增加过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幼儿在幼儿园时期过早地承受起学业的压力。
孩子过度依赖学习,追求成绩,忽视了体验和探索,给幼儿的生活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2. 剥夺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期是孩子进行自由探索和游戏的黄金阶段,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往往迫使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剥夺了他们享受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身体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小学化问题则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理论分析1.1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能够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和家长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导致幼儿过早地接触到小学课程内容。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
1.2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过早地接触小学课程内容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容易使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降低其对生活的热爱;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还可能导致孩子在升入小学后出现“断层”,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实践探讨2.1 幼儿园应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幼儿园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2 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成长,摒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2.3 政策层面加强监管和引导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教育市场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行为。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行为;政府还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确保幼儿教育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才能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存在的因素
1、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点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技能。
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作为标准。
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
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让幼儿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幼儿,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
此外,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短缺,加上教师自身学习机会少而无法提高专业知识,造成不少幼儿园教师不懂得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认为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于是便像教小学生那样给幼儿上文化课,甚至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4、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无法添置,幼儿活动的环境无法创设,很多适合幼儿的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幼儿园继续办下去,就只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实行“小学化”的教育了。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诸多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自然就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容易使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我看到的几位一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化”幼儿园三年时间里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写字、计算等作业,上了一年级不但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而且讨厌上语文课,畏惧上数学课,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3、由于“小学化”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规程》、《条例》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纲要》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策略
1、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
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
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
这样,他们就不会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了。
2、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各幼儿园要自觉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执行《幼儿园工作条例》,切实贯彻《纲要》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幼儿每一日的活动,做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
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
各个活动环节要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和分散活动的交替。
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
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
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
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坚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幼儿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发挥游戏的作用来发展幼儿的体能、智能,平衡幼儿情绪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3、要想方设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
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就像我市许多民办幼儿园,本身就缺少专业教师,加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熟知其内容,还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依法施教。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小学教育,不能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
要引导教师走出那种把教育活动搞得严肃、死板,束缚幼儿活动天性的误区,让教师懂得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市尝试开展“基于博客的幼儿教育案例研究”,采用“集体备课——现场展示——专家点评——在线研讨”的模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以后可以多开展诸如此类的有实效的培训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
因为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通过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教研部门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同时发挥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更新观念,规范办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优化办园条件。
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幼儿园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投入资金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一个能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能真真正正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存在的危害,那么就必须纠正错误倾向,不能任其发展,让幼儿继续受到伤害。
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引领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教育的误区,努力使幼儿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发展,并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