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磷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的磷化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磷化处理技术。磷化是指金属在酸性磷酸盐溶液中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膜,以提高金属的耐蚀性和金属与涂层间的结合力。本文在介绍了中温、高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两种种磷化工艺和配方,针对工件在磷化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改良实验。本文致力于研究一种性能全面的钢铁中温、高温磷化工艺,且通过对磷化膜的性能的检测,探讨了磷化液主要成分和磷化工艺条件对磷化膜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磷化液高温磷化中温磷化酸度
前言
钢铁零件在含有锰、铁、锌、钙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叫做磷化处理(或磷酸盐处理).
由于反应生成的磷化膜和基体结合牢固,且有微孔结构,所以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大量用做涂料底层。另外,磷化膜还有良好的润滑性,电绝缘性和耐蚀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我国磷化技术起步较晚,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在磷化技术的复配、机理研究等方面也获得了可喜的进步,从而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耐蚀性及漆膜的配套性。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磷化产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即不但希望它性能优良,更希望它能满足社会的环境要求、人们的健康要求及经济要求。所以,无毒环保、低成本,高性能就成为近些年磷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这些研究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推出了大量的适于各种材料的磷化配方。
钢铁的磷化用途很广,如防腐、油漆底层、冷加工润滑、减摩、电绝缘等。目前,用于生产的磷化处理方法有:高温、中温、低温的磷化处理,四合一磷化处理等.磷化的主要目的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作用。本实验主要对中温,高温磷化做了一系列研究。
基本原理
1、磷化的定义
将钢铁、铝、锌及镀锌钢板等在某些以酸式磷酸盐为主,同时含有多种复合添加剂的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在固体材料或零件的表面上生成一定厚度以磷酸盐为主要成分,难溶于水的覆盖层,这种化学处理工艺过程称为磷化。
2、磷化膜的外观及组成
(1)外观:磷化膜的厚度为5—20um,由于基体材料及磷化工艺的不同可由深灰到黑灰色,特殊工艺可实现纯黑色、红色及彩色
磷酸盐转化膜外观呈灰色或黑色,是有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晶体所组成,在晶体的联结点上形成细小裂缝的多孔结构。经过填充、浸油或涂漆处理后,在大气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抗蚀性。由于膜层有微孔,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而被广泛用作涂料的底层,使涂料能牢固地黏附在金属表面,具有双重的防护效果。同时膜层又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被用作零件冷墩、冷挤时的润滑层,可以减少摩擦,减少甚至避免表面拉伤,或产生裂纹,并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此外膜层还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可用于硅钢片的电绝缘层及其他的各种加工用途。
(2)磷化膜的形成
磷化所用的化学原料,一般是锌、锰、铁的磷酸二氢盐[可用M(H2PO4)2表示,M为金属]溶于水中经加热水解后,如不加热则需添加氧化促进剂,所产生的磷酸氢根或磷酸根与金属基体溶解所放出的金属离子,以及盐中的锌、锰等离子共同在金属表面沉积而形成灰暗色的不溶性磷化膜。
其主要反应如下:
3M(H2PO4)2 =M3(PO4)2↓+4H3PO4
3MHPO4= M3(PO4)2↓+ H3PO4
M+2MHPO4 =M3(PO4)2↓+H2↑
上述的反应过程中,如果M代表的是锌,那么在金属表面(如钢铁表面)所沉积出来的ZnHPO4和Zn3(PO4)2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如果M代表的是锰,那么所沉积出来的的MnHPO4和Mn3(PO4)2其防护效果不如锌的磷酸氢盐和磷酸锌,但是其耐热性和耐磨性比含锌的磷酸盐膜好。
3、磷化膜的特点
(1)大气条件下稳定,与钢铁氧化处理相比,其耐腐蚀性较高,约高2-10倍,再进行重铬酸盐填充,浸油或涂漆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2)具有微孔隙结构,对油类、漆类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3)对熔融金属无附着力。
(4)磷化膜有教高的电绝缘性能。
(5)厚度一般为10-20μm,因为磷化膜在形成过程中相应地伴随着铁进行溶解,所以尺寸改变较小。
4、高、中温磷化工艺控制
( 1 )总酸度表示磷酸一代盐和游离磷酸浓度的特征参数
它反映磷化内动力的大小总酸度高磷化动力大,速度快,结晶细,而过高则产生的泥渣多和有粉末附着物; 过低磷化慢,结晶粗。高温磷化总酸度一般控制在40~ 60( 点) ; 中温磷化一般控制在60~100( 点)。总酸度过高时可用水稀释。“点”的含义是10 mL 磷化工作液分析滴定时消耗0. 1 moI NaOH标准液的毫升数。
( 2 )游离酸度是表示游离磷酸含量的特征参数
亦表示溶液酸度的强弱及对钢铁浸蚀的强弱。高温磷化游离酸度一般比中温
磷化偏高具体控制数与溶液组成和操作温度有关。游离酸太高则磷化困难,结晶粗糙疏松,耐蚀性差。游离酸太低,则泥渣多,并易产生粉末状白色附着物。
(3)酸比值是磷化工艺控制的重要参数
它是总酸度( 点)数与游离酸度( 点)数的比值,亦即表示总酸和游离酸的相互关系O。酸比小意味着游离酸太高,反之游离酸太低。高温磷化酸比值一般控制在7~8,中温磷化一般控制在10~15,一般规律是随操作温度升高酸比值小,随温度降低而酸比值增大。
(4)游离酸和总酸度的调整方法
当游离酸下降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锌或马日夫盐5~6 g/L游离酸升高1 “点" 同时总酸度升高5点左右,游离酸度高,可用加入0. 53 g/L Na2CO3降低游离酸1 点。加入Zn(NO3)2 2 g/L 或Mn(NO3)2 4 g/L总酸度可升高1点。
(5)高、中温磷化都要有Fe2+ 参与,以及Zn2+,Mn2+的影响
含有一定量的Fe2+ 离子,才能正常磷化,所以配制好的磷化液常常加铁屑“熟化处理"。市售磷化剂中有的已加入一定量的Fe2+ 离子可免去熟化处理。但是我们在实验室自己配置磷化剂,自然要注意这一点。
在常温和中温磷化中保持一定的Fe含量能提高磷化膜厚度和抗蚀性。有利于加速磷化过程和细化结晶,但Fe2+含量过高会导致磷化膜结晶粗大。表面有白色浮灰,耐蚀性和耐热性降低.一般中温磷化Fe2+ 含量宜控制在1~ 1.5 g/L,在高温磷化时Fe2+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Fe3+并转化为磷酸铁盐沉淀,从而导致溶液浑浊,沉渣多,游离酸度升高,需要经常进行调整.
Zn+2离子:加快磷化速度,使磷化膜致密,结晶闪硕有光。低时,磷化膜疏松发暗。过高(特别是在Fe+2和P2O3较高时),晶粒粗大,排列紊乱,脆弱且其中白灰较多。
Mn+2离子:可以提高磷化膜的硬度,附着力和耐腐蚀性,颜色加深,结晶均匀,过高,膜不易生成。
5、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1、磷化膜结晶粗糙多孔:
原因:1)游离酸过高。
2)硝酸根不足。
3)零件表面有残酸,加强中和及清洗。
4)Fe+2过高,用双氧水调整。
5)零件表面过腐蚀,控制酸洗浓度和时间。
2、膜层过薄,无明显结晶:
原因:1)总酸度过高,加水稀释或加磷酸盐调整酸的比值。
2)零件表面有硬化层,用强酸腐蚀或喷砂处理。
3)亚铁含量过低,补充磷酸二氢铁。
4)温度低。
3、磷化膜耐腐蚀性差和生锈
原因:1)磷化晶粒过粗或过细,调整游离酸和总酸度比值。
2)游离酸含量过高。
3)金属过腐蚀。
4)溶液中磷酸盐含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