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现有水平与在他人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2、人格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人的一生会经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成功解决这些冲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3、社会性发展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技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早期的亲子关系质量会影响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可以导致学习。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了强化和惩罚对行为塑造的作用。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应主动构建知识的结构。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生成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和个人价值,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三、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由个体内在的兴趣、好奇心等因素驱动。
外部动机:由外部奖励、惩罚等因素引起。
2、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后的强化可以增强动机。
归因理论:探讨个体对成败原因的解释如何影响动机。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提出,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P1)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P1)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的四个要点:(P1)(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学与教,它主要研究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4.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P2)5.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P3)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5)(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教育过程的科学化(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著《对教师的谈话》是教育心理学的雏形。
(P8)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起点是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开始。
P(8)3.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分析。
(P8)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9)(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方法来看都没有出现真正的突破,没有超越桑代克的研究。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教育目标观和掌握学习理论是他的主要两大贡献2.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加涅: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学习理论:学习是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是通过环境的激励和惩罚来形成的;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侧重于理解和记忆;社会认知理论则关注观察学习和模仿的影响。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经典的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者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它研究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归属感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帮助理解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和学校氛围等因素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5.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政策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态度,从而提供改进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依据。
6.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材料,提供恰当的反馈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7.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解决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评估等多个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探讨如何理解、解释和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创造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学习的过程和机制,人类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
主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主义。
-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的条件反射过程。
重点在于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著名的行为主义理论家包括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记忆、理解和推理等心理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认知主义理论家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 社会文化主义:社会文化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体的学习过程是与社会和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
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著名的社会文化理论家包括维果茨基、获得学者、布鲁纳等。
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的是个体在学习中使用的特定技巧和方法。
它们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和巩固知识。
常见的学习策略包括分析思考、归纳演绎、组织记忆、主动回忆、模仿学习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学习目标、学生特点和所教学科的性质。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研究、小组合作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认知发展。
主要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
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发展理论来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开展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一、教育学常考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教育学时,需对以下教育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主义教育学派(洛克、卢梭)•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杜威)•心理主义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社会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本主义教育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综合主义教育学派(吴敬琏)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策略与调整、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要对以下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比亚格斯认知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科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琼斯学习风格理论。
•教育评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实验设计和量化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和策略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注意力缺陷症(ADHD)、自闭症、分裂人格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等。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知识传授、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了解以下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學方法選擇、教学材料的准备等。
•教学评价:测试与评估、学习评估、教学评估、咨询与反馈等。
•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虚拟教学实验室等。
二、心理学常考知识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行为间关系的学科。
备考心理学时,需要具备以下心理学基本概念:•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
•线性心理学:又称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环境刺激对人体产生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2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以斯金纳的箱实验为代表,说明了通过强化和惩罚可以塑造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行为。
惩罚则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主动建构的。
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整体性,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个人化的,并且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需求。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创造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类型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表扬等。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通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请勿转发或上传到网上!仅供参考!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 灵魂论2. 人性论(二)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
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 机能主义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华生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5.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教育领域,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中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互动来学习和发展。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婴儿期(0-15 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15-3 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7 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7-12 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二)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助于教师采用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强调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结合导致条件反射的形成。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梳理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一、知识点1、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2、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5种因素共同影响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育心理学于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5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一、知识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乳儿期 1-3婴儿期 3-6、7幼儿期 6、7---11、12童年期(学龄初期)11、12---14、15少年期(学龄中期) 14、15---25青年早期(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4、关键期的定义: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学过程的五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三种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有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1.生命发展和教育:-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教育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个体差异:每个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差异,包括生理、智力、性格等。
教育应关注并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社会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
2.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儿童在学校中逐渐学会通过铃声知道下课时间到了。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孩子在学会做家务后得到奖励,从而更倾向于主动做家务。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的过程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实现的。
个体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传感运动期到形象操作期再到抽象逻辑期。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托尔曼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通过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来实现的。
认知发展是逐步将信息处理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4.动机与情感:-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不同的层次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对于激发个体学习和发展动力很重要。
-成就动机理论:个体与成就的关系存在不同的动机模式,包括目标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和学习导向型。
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动机模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激励方式。
-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应关注个体的情绪状态,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引导。
5.教学与评价:-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讲授、互动、合作、探究等。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1.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新的行为、态度、观念等,从而改变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过去学习和经验以某种方式储存,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回忆和使用。
2.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3. 动机与激励:动机是人们主动寻求目标、积极追求活动和行为的内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动机的来源、发展和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习效果。
4. 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记忆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 教学与评价: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兴趣爱好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这些个体差异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7.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来帮助学生学习。
8.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动力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9.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主要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
10. 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
它既研究学习者人格及其形成、发展、调整,又研究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探索各种教育手段与方法,力求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改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
一、心理发展1.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生态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等。
2.发展类型:身体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性格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3.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如婴幼儿期、学龄前期、青春期等。
二、学习与记忆1.学习过程:学习的启动、获取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等。
2.学习方式:视觉学习、听觉学习、运动学习、联想学习、情感学习等。
3.记忆:影响记忆的因素(注意、意义、情感、个体差异、记忆法等)、记忆类型(简记、联想记忆、图像记忆等)、记忆技巧。
三、教学设计1.目标的制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等。
2.课程教学的设计:课程形式、学科知识、教学策略、教材与教辅材料选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检测评价方法等。
3.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学习、讲述式学习、故事学习等。
四、教育评估1.评估的类型: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同儕评价、家长评价等。
2.评估方法:问卷调查、教师观察、学生表现记录、课堂检测等。
3.在评价中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学科知识、学习方式、学习成果、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环境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下)上一篇文章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本篇文章将继续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另外一些知识点。
五、课堂管理1.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课堂管理方法:教师权威、鼓励与赞扬、纪律的规定等。
3.不同教学场合的管理:课堂、大型会议、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等。
六、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1.学习困难及其分类: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等。
2.学习困难的原因:遗传因素、家庭教育不良、学习环境不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P1)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P1)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的四个要点:(P1)(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学与教,它主要研究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4.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P2)5.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P3)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5)(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教育过程的科学化(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著《对教师的谈话》是教育心理学的雏形。
(P8)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起点是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开始。
P(8)3.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分析。
(P8)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9)(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方法来看都没有出现真正的突破,没有超越桑代克的研究。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教育目标观和掌握学习理论是他的主要两大贡献2.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加涅: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
《学习的条件》(1965)4.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1968、1973)5.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教与学的科学》(福斯特合著,1974)(4)革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梅耶:三个隐喻(联结主义隐喻、信息加工隐喻、认知心理学隐喻(建构))5.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p11)(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中,比较重视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差异和群体差异。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
(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6)建构主义影响深远。
(7)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挑战。
6.后现代主义者主张学习与教学研究中的情境论和社会文化的观点。
(P11)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常用的传统方法:(P13)(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
(2)调查法:不是直接通过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3)教育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整理经验,从中提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4)自然经验法: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5)实验室实验法: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
(6)临床个案法:对学与教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皮亚杰)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知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P20)2.育人的实质就是在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促使其人格的成长。
(P20)3.人是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心理学的主题。
(P20)4.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
(P20)5.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的功能既是学校教育的,也是社会的。
(P21)6.从心理学立场来看,学校教育过程的实质或核心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P21)7.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P21)(1)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康德)(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主要培养学生形成能独立地、积极地进行学习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8.学会学习是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关键。
(P22)9.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
(P23)10.课的组成:(P24)(1)内容输入(2)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3)经验输出11.有效教学的指标:(P24)(1)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2)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3)有目的的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4)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5)师生均有方向感(6)有令人愉快的气氛(7)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8)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9)个别学生得到照顾12.当前学校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端:(P24)1.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及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与社会脱节。
2.过分的成人化、制度化、标准化。
3.对学生的不少要求是形式主义的、虚假的乃至错误的。
4.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正常发展。
5.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的热情和兴趣。
6.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感到压抑。
第二节学生和老师1.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
(P25)2.最为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
3.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的形成的过程:(P27)(1)组建阶段(2)形核阶段:班级体开始有了核心人物(3)形成阶段:核心形成(4)发展阶段4.古德与柏罗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最为重要的学生特征是学生的一般才能和发展潜力。
(P27)5.史莫克:(P28)(1)利用老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对班级的期望。
(2)利用老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3)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与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
(4)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
(5)利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之间彼此沟通能力。
(6)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
6.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理由:(P30)(1)空间因素:住家的邻近,课堂上座位的位置(2)类似性因素:年龄、性别、个性(3)需要的互补性(4)仪表:穿着、风度7.非正式学生团体的类型:(P30)(1)正面型非正式学生团体:兴趣小组、学习小组(2)消极性非正式学生团体(3)中间型非正式学生团体: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团体(4)破坏性非正式学生团体:又称“团伙”8.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P30)(1)群体内部的一致性(2)情感依赖性(3)往往具有比较突出的领袖人物9.莫雷若:社会测量法(P31)10.怎样看待非正式学生群体:(P34)(1)无须大惊小怪,但也别掉以轻心。
(2)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的不良后果。
(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
11.教师角色:(P35)(1)教员:教师的中心角色(2)学生模仿的榜样(3)课堂的管理者(4)办事员(5)团队活动领导者(6)公共关系人员:同家长打交道(7)学者与学习者(8)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用正确的技巧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要了解学生个人和群体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减轻学生的紧张和焦虑,进行心理卫生指导。
(9)父母(10)权威人物12.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雕像变真人的故事)。
罗森塔尔和贾克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P39)13.教师管理学生的误区:(P40)(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吹毛求疵,难于容忍学生的过失(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活动(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14.影响力的微观表现之一就是课堂内的“讲台效应”。
(P43)15.教师的心理特征:(P44)(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有一定的反思能力(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16.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
(P46)17.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品质:(P46)(1)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2)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3)要有耐心和信心(4)乐观、活泼的性格(5)公正不自私18.(罗森夏和弗斯特)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特征:(P48)(1)清晰地描述、指示和说明(2)常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只是一两种方法(3)热心研究所教学科和学生,并通过有力的演讲、姿态和眼神表达热情(4)说服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不仅是依赖自己的演讲技巧(5)有条不紊的完成任务,使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是重要的,知道学习是严肃的事情(6)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花在学术性材料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7)常用结构式评论组织、介绍和明确诸多教学活动(8)站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提出问题并给予解释(9)较少采用否定性的批判方式(10)制定适当难度的理解材料19.优秀教师的技能:理解学生20.盖奇:优秀教师的品质与表现(P51)(1)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2)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3)较强的组织能力(4)幽默(5)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6)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7)公正(8)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9)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2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优秀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P51)22.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P54)(1)是一种正式交往(2)是一种代际交往(3)是“一对多”式交往2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P55)(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正式的公务关系而非师生之间死私人的非正式关系。
24.语言交往障碍:(P57)(1)课堂语言障碍(2)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3)角色地位障碍(4)交往技能障碍(5)课堂结构障碍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第一节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P60)2.旨在实现“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这种发展,乃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