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肿瘤细胞及其形态

合集下载

肿瘤的形态学

肿瘤的形态学

肿瘤的形态学M99890/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OS (D46.9)M99840/1 顽固性贫血伴有转化中的胚细胞过多(D46.3) M99830/1 顽固性贫血伴有胚细胞过多(D46.2)M99820/1 顽固性贫血伴有铁粒幼细胞(D46.1)M99810/1 顽固性贫血不伴有铁粒幼细胞(D46.0)M99800/1 顽固性贫血NOS (D46.4)M99700/1 淋巴组织增生病NOS (D47.9)M99620/1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47.3)M99610/1 骨髓硬化伴有骨髓化生(D47.1)M99600/1 慢性骨髓增生病(D47.1)M99500/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5)M99410/3 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细胞增殖(C91.4)M99400/3 多毛细胞性白血病(C91.4)M99320/3 急性骨髓纤维化(C94.5)M99310/3 急性全骨髓增殖症(C94.4)M99300/3 髓样肉瘤(C92.3)M99100/3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C94.2)(FAB:M7)M99000/3 肥大细胞白血病(C94.3)M98940/3 非白血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93.7)M98930/3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93.1)M98920/3 亚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93.3)M98910/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93.0)(FAB:M5)M98900/3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NOS (C93.9)M98800/3 嗜酸细胞白血病(C92.-)M98700/3 嗜碱细胞白血病(C92.-)M98680/3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92.7)M98670/3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92.5)(FAB:M4)M98660/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92.4)(FAB:M3)M98640/3 非白血性髓样(粒细胞性)白血病(C92.7)M98630/3 慢性髓样(粒细胞性)白血病(C92.1) M98620/3 亚急性髓样(粒细胞性)白血病(C92.2)M98610/3急性髓样(粒细胞性)白血病(C92.0)(FAB:M1未分化型,M2部分分化型)M98600/3 髓样(粒细胞性)白血病NOS (C92.9)M98500/3 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C94.7)M98420/3 慢性红细胞增多症(C94.1)M98410/3 急性红细胞增多症(C94.0)M98400/3 红白血病(C94.0)(按法、美、英分类FAB:M6)M98300/3 浆细胞白血病(C90.1)M98270/3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91.5)M98260/3 伯基特细胞白血病(C91.7)M98250/3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C91.3)M98240/3 非白血性淋巴样白血病(C91.7)M98230/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91.1)M98220/3 亚急性淋巴样白血病(C91.2)M98210/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OS (C91.0)M98200/3 淋巴样白血病NOS (C91.9)M98040/3 非白血性白血病NOS (C95.7)M98030/3 慢性白血病NOS (C95.1)M98020/3 亚急性白血病NOS (C95.2)M98010/3 急性白血病NOS (C95.0)M98010/3 未分化细胞白血病(C95.0)M98000/3 白血病NOS (C95.9)M97680/1 T-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D47.7)M97670/1 血管成免疫细胞性淋巴腺病(D47.7)M97660/1 血管中心性免疫增生性损害(D47.7)M97650/1 单克隆丙球蛋白病(D47.2)M97640/3 免疫增生性小肠病(C88.3)M97630/3 γ重链病(C88.2)M97620/3 α重链病(C88.1)M97610/3 沃尔丹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C88.0)M97600/3 免疫增生性疾病NOS (C88.9)M97410/3 恶性肥大细胞增多症(C96.2)M97400/3 肥大细胞肉瘤(C96.2)M97400/1 肥大细胞瘤NOS (D47.0)M97320/3 多发性骨髓瘤(C90.0)M97310/3 浆细胞瘤NOS (C90.2)M97310/3 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C90.2)M97230/3 真性组织细胞淋巴瘤(C96.3)M97220/3 非脂肪性网状细胞增多(C96.0)M97220/3 急性婴儿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C96.0) M97220/3 急性婴儿网状内皮细胞增殖(C96.0)M97220/3 莱特尔-西维氏病[累-塞氏病(网状细胞增多症)] (C96.0)M97200/3 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病(C96.1)M97200/3 髓性组织细胞性网状细胞增多(C96.3) M97140/3 大细胞(Ki-1+)淋巴瘤(C85.7)M97130/3 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C85.7) M97120/3 血管内皮瘤病(C85.7)M97110/3 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C85.7) M97090/3 皮肤淋巴瘤(C84.5)M97070/3 多型性中等细胞和大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C84.4)M97060/3 多型性小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C84.4)M97050/3 AILD[血管成免疫细胞性淋巴腺病伴血蛋白异常]外周T-细胞淋巴瘤(C84.4)M97040/3 淋巴上皮样淋巴瘤(C84.3)M97030/3 T-区淋巴瘤(C84.2)M97020/3 外周T-细胞淋巴瘤NOS (C84.4)M97010/3 塞扎瑞氏病(塞乍里病)(C84.1)M97000/3 蕈样肉芽肿(C84.0)M97000/3 蕈样真菌病(C84.0)M96980/3 大细胞滤泡性恶性淋巴瘤(C82.2)M96970/3 中心母细胞性滤泡性恶性淋巴瘤(C82.7) M96960/3 淋巴细胞性低分化的结节性恶性淋巴瘤(C82.7)M96950/3 小核裂细胞滤泡性恶性淋巴瘤(C82.0)M96940/3 淋巴细胞性中分化的结节性恶性淋巴瘤(C82.7)M96930/3 淋巴细胞性高分化的结节性恶性淋巴瘤(C82.7)M96920/3 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滤泡性恶性淋巴瘤(C82.7) M96910/3 小核裂和大细胞混合性滤泡性恶性淋巴瘤(C82.1)M96900/3 滤泡性恶性淋巴瘤NOS (C82.9)M96870/3 伯基特淋巴瘤NOS (C83.7)M96860/3 小细胞无核裂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0,C83.6)M96850/3 原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C83.5)M96840/3 免疫母细胞性恶性淋巴瘤NOS (C83.4)M96830/3 中心母细胞性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8)M96820/3 大细胞无核裂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3)M96810/3 大细胞核裂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3)M96800/3 大细胞弥漫性恶性淋巴瘤NOS (C83.3)M96770/3 恶性淋巴瘤性息肉病(C83.8)M96760/3 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8)M96750/3 小细胞和大细胞混合性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2)M96740/3 中心细胞性恶性淋巴瘤(C83.8)M96730/3 淋巴细胞性中分化的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8)M96720/3 小核裂细胞性弥漫性恶性淋巴瘤(C83.1)M96710/3 淋巴浆细胞性恶性淋巴瘤(C83.8)M96700/3 小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NOS (C83.0)M96670/3 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减少性霍奇[何杰]金氏病(C81.1) M96660/3 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性霍奇[何杰]金氏病(C81.1)M96650/3 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的霍奇[何杰]金氏病(C81.1) M96640/3 结节硬化型富细胞相霍奇[何杰]金氏病(C81.1)M96630/3 结节硬化型霍奇[何杰]金氏病NOS (C81.1)M96620/3 霍奇[何杰]金氏肉瘤(C81.7)M96610/3 霍奇[何杰]金氏肉芽肿(C81.7)M96600/3 霍奇[何杰]金氏副肉芽肿NOS (C81.7)M96590/3 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性霍奇[何杰]金氏病M96580/3 淋巴细胞为主型弥漫性霍奇[何杰]金氏病(C81.0)M96570/3 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何杰]金氏病NOS (C81.0)M96550/3 淋巴细胞减少型网织性霍奇[何杰]金氏病(C81.3)M96540/3 淋巴细胞减少型弥漫纤维化霍奇[何杰]金氏病(C81.3) M96530/3 淋巴细胞减少型霍奇[何杰]金氏病NOS (C81.3)M96520/3 混合细胞型霍奇[何杰]金氏病NOS (C81.2)M96500/3 霍奇[何杰]金氏病NOS (C81.9)M95950/3 弥漫性恶性淋巴瘤NOS (C83.9)M95940/3 小神经胶质细胞瘤(C85.7)M95930/3 网状细胞肉瘤NOS (C83.3,C83.9)M95920/3 淋巴肉瘤NOS (C85.0)M95910/3 非霍奇[何杰]金氏型恶性淋巴瘤(C85.9)M95900/3 恶性淋巴瘤NOS (C84.5,C85.9)M95810/3 软组织腺泡状肉瘤M95800/3 恶性颗粒细胞瘤M95800/0 颗粒细胞瘤NOSM95700/0 神经瘤NOSM95620/0 神经鞘粘液瘤M95610/3 恶性特里同瘤M95600/3 恶性神经鞘瘤M95600/1 神经鞘膜瘤病NOSM95600/0 神经鞘瘤NOSM95500/0 丛状神经纤维瘤M95410/0 黑变病的神经纤维瘤M95400/3 神经纤维肉瘤M95400/1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M95400/0 神经纤维瘤NOSM95390/3 脑(脊)膜肉瘤病(C70.-)M95380/1 乳头状脑(脊)膜瘤(D42.-)M95370/0 移行细胞性脑(脊)膜瘤) (D32.-)M95360/0 血管外(周)皮细胞性脑(脊)膜瘤(D32.-)M95350/0 成血管(母)细胞性脑(脊)膜瘤(D32.-) M95340/0 血管瘤性脑(脊)膜瘤(D32.-)M95330/0 沙粒体性脑(脊)膜瘤(D32.-)M95320/0 纤维性脑(脊)膜瘤(D32.-)M95310/0 脑膜瘤样脑(脊)膜瘤(D32.-)M95300/3 恶性脑(脊)膜瘤(C70.-)M95300/1 脑(脊)膜瘤病NOS (D42.-)M95300/0 脑(脊)膜瘤NOS (D32.-)M95230/3 感觉神经上皮瘤(C30.0)M95220/3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C30.0)M95210/3 感觉神经细胞瘤(C30.0)M95200/3 嗅神经源性瘤M95120/3 未分化的成视网膜(母)细胞瘤(C69.2)M95110/3 已分化的成视网膜(母)细胞瘤(C69.2)M95100/3 成视网膜(母)细胞瘤NOS (C69.2)M95070/0 帕西尼氏瘤[环层小体病]M95060/0 神经细胞瘤M95050/1 神经节神经胶质瘤M95040/3 海绵状成神经(母)细胞瘤M95030/3 神经上皮瘤NOSM95020/3 畸胎样髓上皮瘤M95010/3 髓上皮瘤NOSM95000/6 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M95000/3 成神经(母)细胞瘤NOSM94910/0 神经节瘤病M94900/3 神经节成神经(母)细胞瘤M94900/0 神经节瘤M94810/3 畸形细胞性肉瘤(C71.-)M94800/3 小脑肉瘤NOS (C71.6)M94730/3 原始性神经外胚瘤(C71.-)M94720/3 成髓样肌(母)细胞瘤(C71.6)M94710/3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神经管细胞瘤(C71.6) M94700/3 成神经管细胞瘤NOS (C71.6)M94600/3 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瘤(C71.-)M94510/3 间变型少突神经胶质(母)细胞瘤(C71.-) M94500/3 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瘤NOS (C71.-)M94430/3 原始极性成胶质(母)细胞瘤(C71.-)M94420/3 神经胶质(母)细胞肉瘤(C71.-)M94410/3 巨细胞成(神经)胶质(母)细胞瘤(C71.-) M94400/3 成(神经)胶质(母)细胞瘤NOS (C71.-) M94300/3 成星形(母)细胞瘤(C71.-)M94240/3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C71.-)M94230/3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C71.-)M94220/3 成胶质细胞瘤NOS (C71.-)M94210/3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C71.-)M94200/3 纤维性星形细胞瘤(C71.-)M94110/3 大圆细胞性星形细胞瘤(C71.-)M94100/3 原浆性星形细胞瘤(C71.-)M94010/3 间变的星形细胞瘤(C71.-)M94000/3 星形细胞瘤NOS (C71.-)M93940/1 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D43.-)M93930/1 乳头状室管膜瘤(D43.-)M93920/3 成室管膜细胞瘤(C71.-)M93920/3 间变的室管膜瘤(C71.-)M93910/3 室管膜瘤NOS (C71.-)M93900/3 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C71.5)M93900/0 脉络丛乳头状瘤NOS (D33.0)M93840/1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D43.-)M93830/1 室管膜下神经胶质细胞瘤(D43.-)M93820/3 混合性神经胶质细胞瘤(C71.-)M93810/3 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瘤病(C71.-)M93800/3 恶性神经胶质细胞瘤(C71.-)M93700/3 脊索瘤M93640/3 周围性神经外胚瘤M93630/0 黑变病神经外胚瘤M93620/3 成松果体(母)细胞瘤(C75.3)M93610/1 松果体细胞瘤(D44.5)M93600/1 松果体瘤(D44.5)M93500/1 颅咽管瘤(D44.3,D44.4)M93400/0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D16.4,D16.5)M93300/3 成釉(母)细胞纤维肉瘤(C41.0,C41.1)M93300/0 成釉细胞纤维瘤(D16.4,D16.5)M93220/0 周围牙(齿)源性纤维瘤(D16.4,D16.5)M93210/0 中心牙(齿)源性纤维瘤(D16.4,D16.5)M93200/0 牙(齿)源性粘液瘤(D16.4,D16.5)M93120/0 鳞状牙(齿)源性瘤(D16.4,D16.5)M93110/0 牙(齿)成釉细胞瘤(D16.4,D16.5)M93100/3 恶性成釉细胞瘤(C41.0,C41.1)M93100/0 成釉细胞瘤NOS (D16.4,D16.5)M93020/0 牙源性形骸细胞瘤(D16.4,D16.5)M93010/0 钙化性牙(齿)源性囊肿(D16.4,D16.5)M93000/0 腺瘤样牙(齿)源性瘤(D16.4,D16.5)M92900/3 成釉(母)细胞牙(齿)肉瘤(C41.0,C41.1)M92900/0 成釉(母)细胞纤维牙(齿)瘤M92820/0 复合性牙(齿)瘤(D16.4,D16.5)M92810/0 混合性牙(齿)瘤(D16.4,D16.5)M92800/0 牙瘤NOS (D16.4,D16.5)M92750/0 巨形牙(齿)骨骨质瘤(D16.4,D16.5)M92740/0 牙(齿)骨质化性纤维瘤(D16.4,D16.5)M92730/0 良性成牙(齿)骨质(母)细胞瘤(D16.4,D16.5) M92720/0 牙(齿)骨质瘤NOS (D16.4,D16.5)M92710/0 牙本质瘤(D16.4,D16.5)M92700/3 恶性牙(齿)源性瘤(C41.0,C41.1)M92700/1 牙(齿)源性瘤NOS (D48.0)M92700/0 良性牙(齿)源性瘤(D16.4,D16.5)M92620/0 骨化性纤维瘤(D16.-)M92610/3 长骨成釉质瘤(C40.-)M92600/3 尤因肉瘤或尤因瘤(C40.-,C41.-)M92510/3 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M92510/1 软组织巨细胞瘤NOSM92500/3 恶性骨巨细胞瘤(C40.-,C41.-)M92500/1 骨巨细胞瘤NOS (D48.0)M92410/0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D16.-)M92400/3 间质软骨肉瘤M92310/3 粘液样软骨肉瘤M92300/3 恶性成软骨(母)细胞瘤(C40.-,C41.-)M92300/0 成软骨(母)细胞瘤NOS (D16.-)M92210/3 近皮质软骨肉瘤(C40.-,C41.-)M92210/0 近皮质软骨瘤(D16.-)M92200/3 软骨肉瘤NOS (C40.-,C41.-)M92200/3 软骨粘液肉瘤M92200/1 软骨瘤病NOSM92200/0 软骨瘤NOS (D16.-)M92100/1 骨软骨瘤病NOS (D48.0)M92100/0 骨软骨瘤(D16.-)M92000/1 侵袭性成骨细胞瘤(D48.0)M92000/0 成骨(母)细胞瘤(D16.-)M91910/0 骨样骨瘤(D16.-)M91900/3 近皮质骨肉瘤(C40.-,C41.-)M91850/3 小细胞骨肉瘤(C40.-,C41.-)M91840/3 骨佩吉特氏病内的骨肉瘤(C40.-,C41.-) M91830/3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C40.-,C41.-) M91820/3 成纤维(母)细胞性骨肉瘤(C40.-,C41.-) M91810/3 成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C40.-,C41.-) M91800/3 成骨细胞肉瘤(C40.-,C41.-)M91800/3 骨肉瘤NOS (C40.-,C41.-)M91800/3 骨软骨肉瘤(C40.-,C41.-)M91800/3 骨软骨粘液肉瘤(C40.-,C41.-)M91800/3 骨源性肉瘤(C40.-,C41.-) M91800/0 骨瘤NOS (D16.-)M91750/0 血管淋巴管瘤(D18.1)M91740/1 淋巴管肌瘤病M91740/0 淋巴管肌瘤(D18.1)M91730/0 囊性淋巴管瘤(D18.1)M91720/0 海绵状淋巴管瘤(D18.1)M91710/0 毛细淋巴管瘤(D18.1)M91700/3 淋巴管肉瘤M91700/0 淋巴管瘤NOS (D18.1)M91610/1 成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 M91600/0 血管纤维瘤NOSM91500/3 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M91500/3 血管外皮肉瘤M91500/1 血管外皮细胞瘤NOSM91500/0 良性血管外皮细胞瘤M91420/0 疣性角化性血管瘤(D18.0)M91410/0 血管角质瘤M91400/3 卡波西氏肉瘤(C46.-)M91340/1 血管内支气管肺泡瘤(D38.1)M91330/3 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M91330/1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NOSM91320/0 肌内血管瘤(D18.0)M91310/0 从状血管瘤(D18.0)M91310/0 毛细血管血管瘤(D18.0)M91300/3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91300/1 血管内皮细胞瘤NOSM91300/0 良性血管内皮瘤M91260/0 组织细胞样血管瘤(D18.0)M91250/0 上皮样血管瘤(D18.0)M91240/3 枯否氏细胞肉瘤(C22.3)M91230/0 葡萄状(蔓状)血管瘤(D18.0)M91220/0 静脉性血管瘤(D18.0)M91210/0 海绵状血管瘤(D18.0)M91200/3 血管肉瘤M91200/0 血管瘤NOS (D18.0)M91100/3 恶性中肾瘤M91100/1 中肾性肿瘤M91100/0 良性中肾瘤M91040/1 胎盘部位滋养层的肿瘤(D39.2) M91030/0 部分性葡萄胎(O01.1)M91020/3 滋养层的恶性畸胎瘤M91010/3 绒毛膜癌伴有畸胎瘤M91010/3 绒毛膜癌伴有其他生殖细胞成份M91000/6 转移性绒毛膜上皮癌M91000/3 绒毛膜上皮癌(滋养细胞癌) NOS M91000/1 恶性葡萄胎(D39.2)M91000/1 侵袭性葡萄胎(D39.2)M91000/0 葡萄胎NOS (O01.9)M90910/1 甲状腺肿性类癌(D39.1)M90900/3 恶性卵巢甲状腺肿(C56)M90900/0 卵巢甲状腺肿NOS (D27)M90850/3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90840/3 畸胎瘤伴有恶性变M90840/3 皮样囊肿伴有恶性变(C56)M90840/0 皮样囊肿NOSM90830/3 中分化的恶性畸胎瘤M90820/3 未分化的恶性畸胎瘤M90810/3 畸胎癌M90800/3 恶性畸胎瘤NOSM90800/1 畸胎瘤NOSM90800/0 良性畸胎瘤M90730/1 性腺胚(母)细胞瘤M90720/3 多胚瘤M90710/3 内胚窦瘤M90700/3 胚胎性癌NOSM90640/3 生殖细胞瘤M90630/3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C62.-)M90620/3 间变的精原细胞瘤(C62.-)M90610/3 精原细胞瘤NOS (C62.-)M90600/3 无性细胞瘤M90550/1 囊性间皮瘤M90540/0 腺瘤样瘤NOS (D19.-)M90530/3 双相分化型恶性间皮瘤(C45.-)M90530/0 双相分化型良性间皮瘤(D19.-)M90520/3 恶性上皮样间皮瘤(C45.-)M90520/0 良性上皮样间皮瘤(D19)M90510/3 恶性纤维间皮瘤(C45.-)M90510/0 良性纤维间皮瘤(D19.-)M90500/3 恶性间皮细胞瘤(C45.-)M90500/0 良性间皮细胞瘤(D19.-)M90440/3 明细胞肉瘤(除外肾的明细胞肉瘤M8964/3) M90430/3 双相分化型滑膜肉瘤M90420/3 上皮样细胞型滑膜肉瘤M90410/3 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M90400/3 滑膜肉瘤NOSM90400/0 良性滑膜瘤M90300/0 幼年性纤维腺瘤(D24)M90200/3 恶性叶状瘤(C50.-)M90200/3 恶性叶状囊肉瘤(C50.-)M90200/1 叶状瘤NOS (D48.6)M90200/0 良性叶状瘤(D24)M90160/0 巨大纤维腺瘤(D24)M90150/0 粘液性腺纤维瘤(D27)M90140/0 浆液性腺纤维瘤(D27)M90130/0 腺纤维瘤(D27)M90120/0 小管周围的纤维腺瘤(D24)M90110/0 小管内的纤维腺瘤(D24)M90100/0 纤维腺瘤NOS (D24)M90000/3 恶性布伦纳瘤(C56)M90000/1 交界恶性布伦纳瘤(D39.1)M90000/1 增生性布伦纳瘤M90000/0 布伦纳瘤NOS (D27)M89910/3 胚胎性肉瘤M89900/3 恶性间叶瘤M89900/1 间叶瘤NOSM89900/0 良性间叶瘤M89820/0 肌上皮瘤M89810/3 胚胎性癌肉瘤M89800/3 癌肉瘤NOSM89720/3 肺胚细胞瘤(C34.-)M89710/3 胰胚细胞瘤(C25.-)M89700/3 肝胚(母)细胞瘤(C22.0)M89640/3 肾的明细胞肉瘤(C64)M89630/3 杆状肉瘤M89600/3 肾胚(母)细胞瘤NOS (C64)M89600/1 中胚层性肾瘤M89510/3 中胚层混合瘤M89500/3 苗勒氏混合瘤(C54.-)M89410/3 多形性腺瘤内的癌(C07,C08.-) M89400/3 恶性混合瘤NOSM89400/0 多形性腺瘤M89400/0 混合性瘤M89330/3 腺肉瘤M89320/0 腺肌瘤M89310/1 间质性子宫异位(D39.0)M89310/1 淋巴管内性间质异位症(D39.0) M89300/3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54.-)M89300/0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D26.1) M89200/3 小泡型横纹肌肉瘤M89100/3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M89100/3 葡萄状肉瘤M89040/0 成人横纹肌瘤M89030/0 胎儿横纹肌瘤M89020/3 混合型横纹肌肉瘤M89010/3 多形型横纹肌肉瘤M89000/3 横纹肌肉瘤NOSM89000/0 横纹肌瘤NOSM88970/1 平滑肌肿瘤NOSM88960/3 粘液样平滑肌内瘤M88950/3 肌肉瘤M88950/0 肌瘤M88940/3 血管(平滑)肌肉瘤M88940/0 血管(平滑)肌瘤M88930/0 奇异性平滑肌瘤M88920/0 细胞性平滑肌瘤M88910/3 上皮样平滑肌肉瘤M88910/0 上皮样平滑肌瘤M88900/6 转移性平滑肌肉瘤M88900/3 平滑肌肉瘤NOSM88900/1 平滑肌瘤病NOSM88900/0 平滑肌瘤NOSM88810/0 成(母)脂肪细胞瘤(D17.-) M88800/0 蛰伏脂肪瘤(D17.-)M88700/0 骨髓脂肪瘤(D17.-)M88610/0 血管脂肪瘤NOS (D17.-) M88600/3 血管肌脂肪肉瘤M88600/0 血管肌脂肪瘤(D17.-)M88580/3 去分化性脂肪肉瘤M88570/0 梭形细胞脂肪瘤(D17.-) M88560/0 肌内脂肪瘤(D17.-)M88560/0 浸润性脂肪瘤M88550/3 混合性脂肪肉瘤M88540/3 多形细胞性脂肪肉瘤M88540/0 多形性脂肪瘤(D17.-)M88530/3 圆细胞脂肪肉瘤M88520/3 粘液样脂肪肉瘤M88520/0 纤维粘液脂肪瘤(D17.-)M88510/3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M88510/0 纤维脂肪瘤(D17.-)M88500/6 转移性脂肪肉瘤M88500/3 脂肪肉瘤NOSM88500/0 脂肪瘤NOS (D17.-)M88410/1 血管粘液瘤M88400/3 粘液肉瘤M88400/0 粘液瘤NOSM88330/3 色素沉着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M88320/3 皮肤纤维肉瘤NOS (C44.-)M88320/0 皮肤纤维瘤NOS (D23.-)M88320/0 硬化性血管瘤M88300/3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88300/1 非典型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88300/0 纤维组织细胞瘤(黄色纤维瘤) NOS M88240/1 肌纤维瘤病M88230/1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M88220/1 腹部纤维瘤病M88210/1 侵蚀性纤维瘤病M88200/0 弹力纤维瘤M88140/3 婴儿性纤维肉瘤M88130/3 筋膜纤维肉瘤M88130/0 筋膜纤维瘤M88120/3 骨膜纤维肉瘤(C40.-,C41.-)M88120/0 骨膜纤维瘤(D16.-) M88110/3 纤维粘液肉瘤M88110/0 纤维粘液瘤M88100/3 纤维肉瘤NOSM88100/0 良性硬纤维瘤M88100/0 纤维瘤NOSM88040/3 上皮样(细胞)肉瘤M88030/3 小细胞肉瘤M88020/3 巨细胞肉瘤(除外骨的M9250/3)M88010/3 梭形细胞肉瘤M88000/6 肉瘤病(转移性肉瘤) NOSM88000/3 间叶性肉瘤M88000/3 肉瘤NOSM88000/3 软组织肉瘤M88000/0 良性软组织肿瘤M87900/0 细胞性蓝痣(D22.-)M87800/3 恶性蓝痣(C43.-)M87800/0 蓝痣NOS (D22.-)M87740/3 B型梭形细胞黑色素瘤(C69.4)M87730/3 A型梭形细胞黑(色素)瘤(C69.4)M87720/3 梭形细胞黑(色素)瘤NOSM87720/0 梭形细胞痣(D22.-)M87710/3 上皮样细胞黑(色素)瘤M87710/0 上皮样细胞痣(D22.-)M87700/3 混合性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黑(色素)瘤M87700/0 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痣(D22.-)M87610/3 巨大色素痣内的恶性黑(色素)瘤(C43.-) M87610/1 巨色素痣NOS (D48.5)M87600/0 复合痣(D22.-)M87500/0 皮内痣(D22.-)M87450/3 恶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C43.-) M87440/3 恶性肢端着色斑性黑瘤(C43.-)M87430/3 表面扩散性黑色素瘤(C43.-)M87420/3 哈奇森氏色素性雀斑内恶性黑色素瘤(C43.-) M87420/2 哈奇森黑素雀斑NOS (D03.-)M87410/3 癌前黑素沉着病内的恶性黑(色素)瘤(C43.-) M87410/2 癌前黑素沉着(变)病NOS (D03.-)M87400/3 交界痣内恶性黑(色素)瘤(C43.-)M87400/0 交界痣NOS (D22.-)M87300/3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C43.-)M87300/0 无(非)色素性痣(D22.-)M87270/0 发育不良痣(D22.-)M87260/0 巨细胞痣(D31.4)M87250/0 神经痣(D22.-)M87240/0 鼻纤维性丘疹(D22.3)M87230/3 恶性退行性黑(色素)瘤(C43.-)M87230/0 晕样痣(D22.-)M87220/3 气球细胞黑(色素)瘤(C43.-)M87220/0 气球细胞痣(D22.-)M87210/3 结节性黑(色素)瘤(C43.-)M87200/3 恶性黑(色素)瘤NOSM87200/2 原位黑(色素)瘤(D03.-)M87200/0 非血管性痣M87200/0 黑(色素)痣M87200/0 结膜痣M87200/0 良性黑(色素)瘤M87200/0 毛痣M87200/0 乳头状,乳头状瘤样痣M87200/0 色素痣M87200/0 色素痣NOS (D22.-)M87130/0 血管球肌瘤M87120/0 血管球性血管瘤M87110/0 血管球瘤M87100/3 血管球肉瘤M87000/3 恶性嗜铬细胞瘤(C74.1) M87000/3 嗜铬(母)细胞瘤(副神经节瘤)M87000/0 嗜铬细胞瘤NOS (D35.0)M86930/3 恶性肾上腺外节体(副神经节)瘤M86930/1 肾上腺外节旁体(副神经节)瘤NOSM86920/1 颈动脉体瘤(D44.6)M86910/1 主动脉体瘤(D44.7)M86900/1 颈静脉(血管)球瘤(D44.7)M86830/0 神经节细胞节旁体瘤(D13.2)M86820/1 副交感神经节旁体(副神经节)瘤M86810/1 交感神经节旁体(副神经节)瘤M86800/3 恶性节旁体(副神经节)瘤M86800/1 节旁体(副神经节)瘤NOSM86710/0 肾上腺剩余(组织)瘤M86700/0 卵巢脂质细胞瘤(D27)M86600/0 卵巢门细胞瘤(D27)M86500/3 恶性间质细胞瘤M86500/3 恶性莱迪细胞瘤(C62.-)M86500/1 间质细胞瘤M86500/1 莱迪细胞瘤NOS (D40.1)M86500/0 良性间质细胞瘤M86500/0 良性莱迪细胞瘤(D29.2)M86410/0 塞尔托利细胞瘤伴有脂质贮积(D27)M86410/0 脂质细胞卵泡瘤(男性D29.2,女性D27) M86400/3 塞尔托利细胞癌(C62.-)M86400/0 塞尔托利细胞瘤NOSM86320/1 两性胚(母)细胞瘤(D39.1)M86310/0 塞尔托利-莱迪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 M86300/3 恶性男性(母)细胞瘤M86300/1 男性(母)细胞瘤NOSM86300/0 良性男性(母)细胞瘤M86230/1 性索瘤伴有环状小管(D39.1)M86220/1 幼年型卵泡细胞瘤(D39.1)M86210/1 卵泡细胞-膜细胞瘤(D39.1)M86200/3 恶性卵泡细胞瘤(C56)M86200/1 卵泡细胞瘤NOS (D39.1)M86100/0 黄体瘤NOS (D27)M86020/0 硬化性间质瘤(D27)M86010/0 黄体化泡膜细胞瘤(D27)M86000/3 恶性泡膜细胞瘤(C56)M86000/0 泡膜细胞瘤NOS (D27)M85900/1 性索-间质瘤M85800/6 转移性胸腺瘤M85800/3 恶性胸腺瘤(C37)M85800/0 良性胸腺瘤(D15.0)M85730/3 腺癌伴有顶泌性汗腺化生M85720/3 腺癌伴有梭形细胞化生M85710/3 腺癌伴有软骨和骨软化生M85700/3 腺癌伴有鳞状(棘皮)化生M85700/3 腺癌伴有鳞状上皮转化M85620/3 上皮-肌上皮癌M85610/0 腺淋巴瘤(D11.-)M85600/3 腺鳞状细胞癌M85500/3 腺泡细胞癌M85500/1 腺泡细胞瘤M85500/0 腺泡细胞腺瘤M85430/3 乳房的佩吉特病和导管内癌(C50.-)M85420/3 乳房外佩吉特氏病(除外骨的佩吉特病) M85410/3 乳房佩吉特氏病和浸润性管性癌(C50.-) M85400/3 乳房佩吉特病(乳头乳晕炎性癌变) (C50.-) M85300/3 炎性癌(C50.-)M85220/3 浸润性导管和小叶性癌(C50.-)M85220/2 导管内癌和小叶性原位癌(D05.7)M85210/3 浸润性小管性癌(C50.-)M85200/3 小叶性癌NOS (C50.-) M85200/2 小叶性原位癌(D05.0)M85120/3 髓性癌伴有淋巴性间质(C50.-)M85110/3 髓性癌伴有淀粉样间质(C73)M85100/3 髓性癌NOSM85060/0 乳头的腺瘤(D24)M85060/0 乳晕下管性乳头状瘤病M85050/0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NOSM85040/3 囊内癌NOSM85040/2 非浸润性囊内癌M85040/0 囊内乳头状腺瘤M85030/3 导管内乳头状腺癌,伴有侵袭(C50.-)M85030/2 非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腺癌(D05.-)M85030/0 导(房)管内乳头状瘤M85020/3 乳房分泌性癌(C50.-)M85020/3 乳房幼年性癌(C50.-)M85010/3 粉刺癌NOS (C50.-)M85010/2 非浸润性粉刺癌(D05.-)M85000/6 转移性导管癌M85000/3 导管腺癌M85000/3 浸润性导管癌(C50.-)M85000/2 非浸润性导(房)管内癌NOSM84900/6 转移性印戒细胞癌[库勃、克鲁肯伯格氏病] (C79.6) M84900/3 印戒细胞癌M84810/3 产粘液性腺癌M84800/6 继发性腹膜假粘液瘤(C78.6)M84800/6 转移性粘液腺癌M84800/3 胶状,胶样癌M84800/3 粘蛋白腺癌(液)M84800/3 粘液样,粘液腺癌M84800/0 粘蛋白腺瘤M84730/3 交界恶性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C56)M84720/3 交界恶性粘液性囊腺瘤(C56)M84710/3 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癌(C56)M84710/0 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NOS (D27)M84700/3 粘液性囊腺癌NOS (C56)M84700/0 粘液性囊腺瘤NOS (D27)M84620/3 交界恶性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C56) M84610/3 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癌(C56)M84610/0 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D27)M84600/6 转移性乳头状浆液性腺癌M84600/3 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C56)M84600/0 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D27) NOSM84520/1 乳头状囊性瘤(D37.7)M84510/3 交界恶性乳头状囊腺瘤(C56)M84500/3 乳头状囊腺癌NOS (C56)M84500/0 乳头状囊腺瘤NOS (D27)M84420/3 交界恶性浆液性囊腺瘤(C56)M84410/3 浆液性囊腺癌NOS (C56)M84410/0 浆液性囊腺瘤NOS (D27)M84400/3 囊腺癌NOSM84400/0 囊腺瘤NOSM84300/3 粘液表皮样癌M84300/1 粘液表皮样瘤M84200/3 耵聍腺癌(C44.2)M84200/0 耵聍腺瘤(D23.2)M84100/3 皮脂腺癌(C44.-)M84100/0 皮脂腺腺瘤(D23.-)M84080/0 外分泌性乳头状腺瘤(D23.-)M84070/0 汗管瘤NOS (D23.-)M84060/0 乳头状汗管腺瘤(D23.-)M84050/0 乳头状汗腺腺瘤(D23.-)M84040/0 汗腺囊瘤(D23.-)M84030/0 外分泌性汗腺腺瘤(D23.-)M84020/0 外分泌性肢端汗腺瘤(小汗腺瘤) (D23.-) M84010/3 顶泌性腺癌M84010/0 顶泌性腺瘤M84000/3 汗腺腺癌(C44.-)M84000/1 汗腺瘤NOS (D48.5)M84000/0 汗腺腺瘤(D23.-)M83900/3 皮肤附属器癌(C44.-)M83900/0 皮肤附属器腺瘤(D23.-)M83810/3 恶性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C56)M83810/1 交界恶性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D39.1) M83810/0 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NOS (D27)M83800/3 子宫内膜样腺癌(C56)M83800/1 交界恶性子宫内膜样腺瘤(D39.1)M83800/0 子宫内膜样腺瘤NOS (D27)M83750/0 混合细胞肾上腺皮质腺瘤(D35.0)M83740/0 小球细胞肾上腺皮质腺瘤(D35.0)M83730/0 明细胞肾上腺皮脂腺瘤(D35.0)M83720/0 富色素变异肾上腺皮质腺瘤(D35.0) M83710/0 致密细胞肾上腺皮质腺瘤(D35.0)M83700/3 肾上腺皮质细胞癌(C74.0)M83700/0 肾上腺皮质腺瘤NOS (D35.0)M83610/1 球旁细胞瘤(D41.0)M83600/1 多发性内分泌性腺瘤M83500/3 无包膜硬化性癌(非包围性) (C73)M83400/3 滤泡性变异乳头状癌M83340/0 胶样腺瘤M83340/0 巨滤泡性腺瘤(D34)M83330/0 微滤泡性腺瘤(D34)M83320/3 小梁型滤泡性腺癌(C73)M83310/3 高分化型滤泡性腺癌(C73)M83300/3 滤泡性腺癌NOS (C73)M83300/0 滤泡性腺瘤(D34)M83240/0 脂肪腺瘤M83230/3 混合细胞腺癌M83230/0 混合细胞腺瘤M83220/3 水样(透)明细胞腺癌(C75.0)M83220/0 水样(透)明细胞腺瘤(D35.1)M83210/0 主细胞腺瘤(D35.1)M83200/3 颗粒细胞癌M83150/3 富糖原癌M83140/3 富脂质癌M83130/0 明细胞腺纤维瘤M83120/3 肾细胞癌(C64)M83110/1 肾上腺样瘤M83100/3 明细胞腺癌NOSM83100/3 中肾样型透明细胞癌M83100/0 明细胞腺瘤M83000/3 嗜碱细胞癌(C75.1)M83000/3 嗜碱性癌M83000/0 嗜碱细胞腺瘤(D35.2)M82900/3 嗜酸性腺癌M82900/3 许特尔细胞癌,腺癌(C73)M82900/0 嗜酸性腺瘤M82900/0 许特尔细胞瘤,腺瘤(D34)M82810/3 混合性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癌(C75.1) M82810/0 混合性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腺瘤(D35.2) M82800/3 嗜酸细胞癌(C75.1)M82800/0 嗜酸细胞腺瘤(D35.2)M82710/0 催乳素瘤(D35.2)M82700/3 嫌色细胞癌(C75.1)M82700/0 嫌色细胞腺瘤[尼尔逊] (D35.2)M82630/3 管状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瘤M82630/2 管状绒毛状腺瘤内的原位腺癌M82630/0 管状绒毛腺瘤NOSM82620/3 绒毛状腺癌M82610/3 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癌M82610/2 绒毛状腺瘤内的原位腺癌M82610/1 绒毛状腺瘤NOSM82600/6 转移性乳头状腺癌M82600/3 乳头状腺癌NOSM82600/0 乳头状腺瘤NOSM82510/3 肺泡腺癌(C34.-)M82510/0 肺泡腺瘤(D14.3)M82500/3 肺泡细胞癌(C34.-)M82500/3 细支气管-肺泡腺癌(C34.-)M82500/1 肺腺瘤病(D38.1)M82480/1 APUD瘤M82470/3 梅克尔细胞癌(C44.-)M82460/3 神经内分泌癌M82450/3 腺类癌瘤M82440/3 复合性类癌M82430/3 杯形细胞类癌(C18.1)M82410/3 恶性嗜银性类癌瘤M82410/1 嗜银性类癌瘤NOSM82400/3 恶性类癌瘤(除外阑尾的M8240/1) NOSM82400/1 阑尾的类癌瘤NOS (D37.3)M82310/3 单纯癌M82300/3 实体癌NOSM82210/3 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M82210/0 多发性腺瘤样息肉M82200/3 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内的腺癌(C18.-)M82200/0 家族性息肉病[家族性腺瘤病或遗传性息肉病] (D12.6) M82200/0 结肠腺瘤样息肉病(D12.-)M82200/0 腺瘤病M82110/3 管状腺癌M82110/0 管状腺瘤NOSM82100/3 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M82100/2 腺瘤样息肉内的原位腺癌M82100/0 腺瘤样息肉NOSM82020/0 微小囊性腺瘤(D13.7)M82010/3 筛状癌M82000/3 恶性圆柱瘤M82000/3 腺样囊性癌M82000/0 外分泌性皮肤圆柱瘤(D23.-)M81910/0 胚胎性腺瘤M81900/3 小梁性腺癌M81900/0 小梁性腺瘤M81800/3 联合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癌(C22.0)M81800/0 肝细胞胆管瘤M81710/3 纤维板状肝细胞癌(C22.0)M81700/3 肝细胞癌(C22.0)M81700/0 肝细胞腺瘤(D13.4)M81700/0 良性肝细胞瘤(D13.4)M81620/3 克拉特斯金瘤(C22.1)M81610/3 胆管囊腺癌M81610/0 胆管囊腺瘤M81600/3 胆管癌(C22.1)M81600/0 胆管腺瘤(D13.4,D13.5)M81550/3 胰腺瘤M81540/3 混合性胰岛细胞和外分泌腺癌(C25.-) M81530/3 恶性胃泌素瘤M81530/1 胃泌素瘤NOSM81520/3 恶性高血糖素瘤(C25.4)M81520/0 高血糖素瘤NOS (D13.7)M81510/3 恶性胰岛素瘤(C25.4)M81510/0 胰岛素瘤NOS (D13.7)M81500/3 胰岛细胞癌(C25.4)M81500/3 胰岛细胞腺癌(C25.4)M81500/0 胰岛细胞腺瘤(D13.7) M81470/3 基底细胞腺癌(C07.-,C08.-)M81470/0 基底细胞腺瘤(D11.-)M81460/0 单形性腺瘤M81450/3 弥漫型癌(C16.-)M81440/3 肠型腺癌(C16.-)M81430/3 表浅扩散性腺癌M81420/3 皮革状胃(硬变性胃炎) (C16.-)M81410/3 硬腺癌M81400/6 转移性腺癌NOSM81400/3 腺癌NOSM81400/2 原位腺癌NOSM81400/1 支气管腺瘤NOS (D38.1)M81400/0 腺瘤NOSM81300/3 乳头状移行细胞癌M81240/3 泄殖腔(孔)源性癌(C21.2)M81230/3 基底细胞样癌(C21.1)M81220/3 梭形细胞移行细胞癌M81210/3 施奈德氏癌M81210/1 内翻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瘤M81210/0 施奈德乳头状瘤M81200/3 移行细胞癌NOSM81200/2 移行细胞原位癌M81200/1 膀胱上皮乳头状瘤(软性乳头状瘤) M81200/1 膀胱息肉(D41.4)M81200/0 移行细胞乳头状瘤NOSM81100/3 毛基质癌(C44.-)M81100/0 钙化[马勒布]上皮瘤M81100/0 毛发基质瘤NOS (D23.-)M81100/0 毛基(母)质瘤M81020/0 毛发神经膜瘤(D23.-)M81010/0 毛发毛囊瘤(D23.-)M81000/0 毛发上皮瘤(D23.-)M80960/0 雅达逊表皮内上皮瘤(D23.-)M80950/3 异型癌(C44.-)M80940/3 混合型基底鳞状细胞癌M80940/3 基底鳞状细胞癌(C44.-)M80930/3 纤维上皮性基底细胞癌(C44.-)M80920/3 硬斑性基底细胞癌(C44.-)M80910/3 多中心基底细胞癌(C44.-)M80900/3 基底细胞癌NOS (C44.-)M80900/3 色素性基底细胞癌M80900/1 基底细胞瘤(D48.5)M80820/3 淋巴上皮癌M80820/3 施明克氏癌(鼻咽癌)M80810/2 鲍恩病(癌前皮炎、搏温氏病) (D04.9)M80810/2 表皮内鳞状细胞原位癌M80800/2 凯拉氏增殖性红斑(龟头原位癌) (D07.4)M80770/2 宫颈、外阴和阴道的上皮内肿瘤(重度发育不良Ⅲ级) M80760/3 显微镜下侵袭性鳞状细胞癌(C53.-)M80760/2 鳞状细胞原位癌伴有可疑间质侵袭(D06.-)M80750/3 假腺性鳞状细胞癌M80750/3 腺样鳞状细胞癌M80740/3 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M80730/3 非角化的小细胞鳞状细胞癌M80720/3 非角化的大细胞鳞状细胞癌M80710/3 角化的鳞状细胞癌M80700/6 转移性鳞状细胞癌M80700/3 表皮样癌M80700/3 棘细胞癌M80700/3 鳞状细胞癌M80700/2 鳞状细胞原位癌M80600/0 乳头状瘤病NOSM80530/0 内翻性乳头状瘤M80520/3 表皮样乳头状癌M80520/3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M80520/0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M80510/3 疣状癌NOSM80510/0 疣状乳头状瘤M80500/6 转移性乳头状癌M80500/3 乳头状癌NOSM80500/2 乳头状原位癌M80500/0 乳头状瘤(除外膀胱乳头状瘤M8120/1) NOS M80450/3 大细胞癌-小细胞(C34.-)M80440/3 中间细胞型小细胞癌(C34.-)M80430/3 梭形细胞型小细胞癌(C34.-)M80420/3 燕麦细胞癌(C34.-)M80410/3 小细胞癌NOSM80400/1 微小瘤M80340/3 多角细胞癌M80330/3 假肉瘤性癌M80320/3 棱形细胞癌M80310/3 巨细胞癌M80300/3 巨细胞和梭形细胞癌M80220/3 多形性癌M80210/3 间变的癌(间变型癌) NOSM80200/3 未分化型癌NOSM80120/3 大细胞癌NOSM80110/3 恶性上皮瘤M80110/0 良性上皮瘤M80100/6 癌病(C80)M80100/6 转移性癌NOSM80100/3 癌NOSM80100/3 恶性上皮细胞瘤M80100/3 球形细胞癌M80100/2 原位癌NOSM80100/0 良性上皮肿瘤M80040/3 恶性梭形细胞型肿瘤M80030/3 恶性巨细胞型肿瘤(D48.0) M80020/3 恶性小细胞型肿瘤M80010/3 恶性瘤细胞M80010/1 良性或恶性未肯定瘤细胞M80010/0 良性瘤细胞M80000/6 转移性肿瘤M80000/3 恶性肿瘤M80000/3 溃疡癌变M80000/3 息肉恶性变M80000/1 多房囊肿(D39.1)M80000/1 良性或恶性未肯定肿瘤M80000/0 良性肿瘤。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1〕瘤细胞多形性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

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展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构造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常见肿瘤共88张

常见肿瘤共88张

常见肿瘤共88张肿瘤,是医学上用来指称由体内某一种或几种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和正常细胞有着明显的形态学和生物行为的不同。

肿瘤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医学领域,包括许多不同的类型和亚型。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肿瘤,总共88种。

1.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与吸烟相关。

其主要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

2.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早期结直肠癌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进行早期发现和治疗。

3.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但也可发生在男性。

乳腺自检和定期乳腺检查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至关重要。

4.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通常在老年男性中发生。

早期筛查和检测是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

5. 胃癌:胃癌是胃部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家族遗传等因素与胃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6. 肝癌:肝癌是肝脏发生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7. 胰腺癌:胰腺癌是胰腺组织恶性肿瘤。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时通常已进入晚期,使治疗变得困难。

8. 膀胱癌: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通常与长期吸烟和化学物质暴露有关。

9.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为良性。

甲状腺结节的发现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观察。

10. 食管癌:食管癌是食管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通常与烟草和酒精消耗有关。

早期发现食管癌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11. 鼻咽癌:鼻咽癌是喉咙后部和鼻腔后部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它与EB病毒感染和吸烟有关。

12.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层发生的恶性肿瘤,通常在更年期后的女性中发生。

诊断通常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完成。

13. 子宫颈癌:子宫颈癌是子宫颈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通常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宫颈抹片和HPV病毒检测用于早期筛查。

14. 卵巢癌:卵巢癌是卵巢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第九版病理学第六章肿瘤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六章肿瘤考点剖析

一、名词解释(29)
25、癌前疾病(或病变): 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即有 可能转变为癌。 26、异型增生(dysplasia)或非典型性增生: 是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 以诊断为癌。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被复的鳞状上皮,也 可发生于腺上皮。
一、名词解释(29)
一、名词解释(29)
17、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是指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肿瘤,称 为交界性肿瘤。 18、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s)或假肿瘤性病变( pseudoneoplastic lesions): 指本身不是真性肿瘤,但其临床表现或组织形态类似肿瘤的 病变
二、简述题(31)
11、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 答:(1)良性肿瘤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在局部生长, 不浸润,不转移,故一般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 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大, 表现为①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②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③出 血和感染④发热⑤疼痛⑥恶病质 ⑦副肿瘤综合征。
一、名词解释(29)
13、种植性转移: 是指当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浆 膜时,瘤细胞可脱落并像播种一样散落于体腔的浆膜或其他 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并形成多个转移瘤,称为种植性转移。
一、名词解释(29)
14、癌症性恶病质(cancer cachexia): 是指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贫血、厌食和全身衰弱 。可能主要是肿瘤组织或机体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等作用的 结果。
一、名词解释(29)
19、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或称纤维瘤病: 是指包括一大组疾病,较多见的有韧带状瘤、瘢痕疙瘩、结 节性筋膜炎等。病变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肿块,但 非真性肿瘤。增生的瘤样纤维组织比较成熟,但在局部常呈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有时纤维母细胞生长较活跃,细胞丰 富,核肥大,甚至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如切除不完全,可多 次复发。

常见肿瘤细胞及其形态

常见肿瘤细胞及其形态

A549肺腺癌细胞ATCC Number: CCLJB5Desigration: A-54?U87人脑胶质瘤细胞ATCC Number: HTB t4Designation: U-87 MGLev Density 駅W 日* ® T OO U唯■fDOpniHigh CeciEit^LQJv Derisit^ 比nle日跡■100pmkasumi-1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ATCC Number: CRL-2724Designation: Kasumi-lATCC Number: CRL^2724Designation: Kasumi-lJurkat人急性T 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餉肌 0#r anQ0|jrii0if« f DOjim Law Dencrty High Dersity L QW Denttt/ 3匚肌 Elh HiQ0|JmHigh Dersity 日¥■ iD0|mATCC Number: TIE-⑷Desigration: Jurkaf (Clone E4-1) K562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TCC Number: CCL 243 Destgrcition: K-5&2L ON Derisily 卩匚nk ■ lOOpmHipl" Cencit^ 寻Gfll 片 B fD0|ini Sc 0*4 0J»r a FOOpm 防■ tOOirqL QW Dentrt/High DersityATCC Number: CCL 243Desigration: K-5&2SW480人结肠癌细胞ATCC Number: CCL 22SDesignation: SW 480PC-3人前列腺癌细胞L QW Dentrty 騎血 0#r alQd|jniHigh Dersity 丽 H<r ■ fDO|i^iATCC Number: CRLJ435Destgration: PC-3Lmv Density Scab B«r » 巾蓟》皿 High DwEft* 3sste 防畳 rDO 旳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ATCC Number: HT&*32Des tg rat ion: MCF-7Hepg2人肝癌细胞ATCC Number: HB-S06SDesig rat ion : Hep G2L OM / Density Scski 日* « ^OOpmi High C«HH 蹴¥ ■ fDC|m H9T 淋巴癌细胞ATCC Number: HT&J76Designation: H*9Hela人宫颈癌细胞Lew D^nciy Bw ■ 10&h rn H gh DefiBltyATCC Number: CCl-2 Desigration: HeLaTHP-1单核细胞白血病ATCC Number: T1K 202Designation: THF-lSK-OV-3人卵巢腺癌细胞Lav Oensit/ High CeciEit^ 孔离0i p■fDOjr^iATCC Number: HTB*77 诚Designation: SX-CV-3 PKQV-3]Law Density Scata B«r ■ lOOurn。

常见肿瘤细胞

常见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以导致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如疼痛、肿胀、呼吸困难 等。
肿瘤细胞对人体的影响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以导致 人体组织的破坏和器官功能的丧
失。
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出多种生物活 性物质,如激素、酶等,影响人
体的生理功能。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以引起 免疫系统的抑制,使人体更容易
受到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侵袭。
不受机体控制
形态异常
遗传物质改变
免疫逃避
耐药性
肿瘤细胞分裂速度不 受机体调节,可形成 肿块。
肿瘤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和结构异常,基因 突变等。
肿瘤细胞可对多种治 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降低治疗效果。
02
常见肿瘤细胞的类型
Chapter
鳞状细胞癌
总结词
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皮肤或黏膜鳞状上皮的恶 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05
肿瘤细胞的研究与治疗
Chapter
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揭示肿瘤发生、发展 的分子机制,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肿瘤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研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功能,深入了解肿瘤细胞的 生物学特性。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探究肿瘤细胞中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调控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 点。
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大小和染色深浅不一,分裂速度加快,不受机体控 制等特征。
肿瘤细胞的分类
良性肿瘤细胞
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对健康 影响较小。
恶性肿瘤细胞
生长速度快,易发生转移,对健 康危害较大。
肿瘤细胞的特点
肿瘤细胞的形态、大 小和染色深浅与正常 细胞不同。

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一、肿瘤细胞的多形性肿瘤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通常与其起源细胞相比较大,有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出现,例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内分泌肿瘤,瘤细胞可呈多形性,但不能单纯据此即诊断恶性,尚需结合其他条件,如甲状旁腺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等。

二、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遗传物质贮存以及遗传信息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增殖以及分化的控制中心。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核由染色体、核膜、核基质和核仁组成。

在光学显微镜下,为异型性核,表现为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细胞核的体积增大,胞核与胞浆的比例增大,正常细胞的核/浆比为1:4—1:6,恶性肿瘤细胞的核/浆比可达到1:1,有时甚至核/浆比例倒置。

核形状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多核或奇异形核。

核染色深(由于核内DNA增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常聚集于核膜下而使核膜增厚。

核仁数目也常增多,核分裂像常增多。

特别见不对称性、多极性和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像时,对于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镜下,瘤细胞胞核增大,核形不规则,在电镜下显得更为明显。

有时可见核突和核袋。

核仁常较大,有时甚为突出,谓之牛眼核(bovine eye nucleus)。

数目常增多,并常偏位。

紧贴于核膜下,轮廓常不规则。

核内异染色质可增多,常凝集于核膜下,使光镜下核深染和核膜增厚。

有时常染色质增加使核在光镜下呈泡状或浅染微尘状。

核膜可有内陷,核膜内陷时可使部分胞质连同细胞器突人核内,形成胞质包涵体或称假包涵体。

三、细胞质细胞质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

在动物细胞中,细胞质约占细胞的9/10,细胞核悬浮其中,通过核膜的核孔与细胞质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

细胞质基本上由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丝、非肌动蛋白微丝和微小梁网络结构等)、细胞器及细胞液(cyto-s01)组成。

细胞液又称胞质溶胶,充满整个细胞核与细胞器之间的空间,含有数千种酶,参与各种生命活动的生物化学反应。

肿瘤的病理生理

肿瘤的病理生理

皮肤基底细胞癌
29
十、间叶组织肿瘤
(一)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脂肪瘤(lipoma) 2.血管瘤(hemangioma) 3.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4.平滑肌瘤(leiomyoma) 5.软骨瘤(chondroma)
脂肪瘤
30
(二)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1.脂肪肉瘤(liposarcoma) 2.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 3.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4.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5.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6.骨肉瘤(osteosarcoma) 7.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维组织常有增生
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33
十一、神经外胚叶肿瘤
➢ 胚胎早期的外胚叶,有一部分发育为神经系统, 称为神经外胚叶,包括神经管和神经嵴。神经 管发育成脑、脊髓、视网膜上皮等;由神经嵴 产生神经节、施万细胞、黑色素细胞等。
➢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周围可形成纤维被膜。 ➢ 体表和体腔内肿瘤,或管道器官腔面的肿瘤常呈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 ➢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14
(二)肿瘤的生长特点
➢ 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生长时间可达数年、数十年。 ➢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特别是分化差的恶性肿瘤。 ➢ 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肿瘤细胞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生长分数
1.母细胞瘤 ;2.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 ;3.恶性……瘤 ;4.以起初描述或研究该肿瘤 的学者命名; 5.以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 ;6.……瘤病 ;7.畸胎瘤(teratoma)。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 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 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 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肝 转移部位与血流方向有关 转移瘤的特点:边界清楚,多个散
在,多接近器官表面
种植性转移(播种)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肿瘤
Tumor, Neoplasm
概述
肿瘤的概念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 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 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 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单克隆性增生
多克隆性增生
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正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能分化成熟
生长旺盛,失去控制,自 受控制,有限度 主性,致瘤因素去除仍持 原因消除不再生长 续生长 与机体不协调,有害 细胞更新、防御、修复反应,
有利
肿瘤的形态
大体形态(肉眼) 组织形态(镜下)
大体形态
数目
通常一个 多发性
肿瘤的大体形态
大小
大小不一
( 性质、生长时间、发生部位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形状
肿瘤的形状多样 与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良
恶性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颜色
与组织来源相关
血管瘤:红色、暗红色 脂肪瘤:黄色 纤维瘤:白色 软骨瘤:浅蓝色 嗜铬细胞瘤:棕色
膜下,核膜增厚 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核分裂象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 起源组织 +

部位
组织来源
直肠 腺上皮
直肠腺瘤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外生性生长(皮肤乳头状瘤)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1、肿瘤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 是肿瘤
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是判定 起源、分类和诊断的主要依据 。
2、肿瘤间质: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血管构
成,可有淋巴管和少量神经纤维,对肿瘤实质 主要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肌纤维母细胞有限制瘤细胞运动和浸润及收缩 作用。
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细胞浆的改变:
核蛋白↑→嗜碱性 一些肿瘤细胞可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
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 脂质、角质和色素等,有助于对其进行区别。
上述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别是细胞核的 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特征,对区 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而细胞浆内的 特异性产物常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细胞来源。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黏液腺癌)
黑色素瘤
➢间变(anaplasia):原意是指已分化成熟细胞和 组织的退分化,返回原始的幼稚状态。因此, 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或异型性 明显。
➢间变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即瘤细胞 彼此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变异,有时很难确定 其组织来源。有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细胞 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 tumor)。
高分化管状腺癌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异型性(atypia):指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
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 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分化(differentiation)程度指肿瘤细胞和组
织与其来源的细胞和组织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与分化程度关系:异型性小者, 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 大者,表示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 低。
二、肿瘤的生长速度

《病理学》肿瘤

《病理学》肿瘤
较快 浸润性/外生性及 浸润基部 常有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转移 较多复发 大、破坏性,浸润性
恶病质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命名原则 1.1、一般原则:
良性: 组织来源+瘤; 形态特点+组织来源+瘤 恶性: 上皮组织+癌; 形态特点+上皮组织+癌;
间叶组织+肉瘤
1.2、 特殊情况:
&恶性×××瘤: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 &×××母细胞瘤: 恶性—神经母、髓母、肾母
2.转移(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 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 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 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 程称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 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转移途径
是癌最常见的扩散途径。瘤 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 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
(1)淋巴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二、恶性肿瘤 影响大,主要表现为浸润破坏器官
(破 坏 性)及转移 ◆局部压迫、阻塞:食道癌→吞咽困难,胰头癌→压迫
胆总管 ◆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肝癌→肝功衰竭 ◆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出血、溃疡、穿孔:食道癌→气管
→ 食道—气管瘘、肺炎 ◆转移并破坏远隔器官、组织:脑、肝、肺转移 ◆癌性发热、顽固性疼痛: ◆恶病质: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及全身衰竭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症:
1、瘤细胞的多形性(图); ※2、核的多形性:核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可有
多核,核仁大,数目增多;核染色质粗大;核膜 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图) 。
3、胞浆的改变: 良性肿瘤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异型性大
返回
核的多形性
返回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4.2 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

4.2 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
2021/4/16
小结
1.肿瘤的大体形态:形状多种多样;大小差 别很大;颜色多数呈灰白色,少数灰红色;质地 一般比其来源组织的硬度大;数目通常只有一个。
2.肿瘤的组织结构: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实 质即肿瘤细胞,是肿瘤细胞的主要成分,它决定 着肿瘤的性质(良、恶性)、组织起源、对机体 的影响程度;间质即含有脉管的纤维结缔组织, 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沧州医专基础医学部病理教研室 马光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2021/4/16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肿瘤的大体形态多种多样,可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组织类型和良恶性。
观察肿瘤的形状、体积、颜色、质地 和数目等,是肿瘤诊断过程中的决定性 一步。
2021/4/16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1. 形状:多种多样 影响因素: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
肿瘤颜色
左上:纤维瘤 上:血管瘤
右上:脂肪瘤 左:肾癌 右:黑色素瘤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4. 质地:一般比其来源组织的硬度大 影响因素:肿瘤的组织来源、实质与间
质比例以及有无继发性改变等。 如脂肪瘤质地较软;纤维瘤质地较韧;
瘤细胞丰富而间质少的肿瘤质地较软,反 之则质地较硬;继发钙化或骨化的肿瘤质 地变硬;继发坏死、液化或囊性变的肿瘤 质地变软。
一种肿瘤通常只含有一种实质成分, 但少数肿瘤可含有两种或多种实质成分, 如瘤的组织结构
2. 间质
肿瘤的间质一般由纤维组织和血管组成, 对肿瘤实质起着支持和营养作用。
不同肿瘤的间质,只有量的不同,没有 质的差别,是肿瘤的非特异性成分。
肿瘤间质内还可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等免疫功能细胞,这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反 应的表现,其数量多者,预后相对较好。

本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共66张)

本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共66张)

图3080 低分化横纹肌肉瘤瘤细胞中可 见少量肌丝束(黑“↑”)。 ×15000
• 7、急性白血病粒与淋的区分 急性白血病 瘤细胞都比较幼稚, 有时难于区分是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或粒细胞白血病, 在电镜下粒 细胞白血病是有极少细胞有粒细胞的分化 。 (图3084)
• 8、原始神经源性肿瘤 如神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瘤瘤 细胞突起中可见神 经内分泌颗粒(图3085) 。视网膜母细胞儿乎全为不分化 的细胞组 成, 细胞有少量原始连接。
• 2、低分化癌癌与肉瘤的区分: 有些癌细胞 间缺少连接, 细胞 游离分散, 易与肉瘤混淆, 电镜下可以发现少量原始连 接(图3066)或 细胞内某些特定结构(图3068) 而 加以确认 。
图3066 未分化型鼻咽癌癌细胞呈细长 并分散, 细胞间可见少量原始连接(黑 “↑”)。 ×5000
图3068 肠化胃腺癌 癌细胞单个分散, 光镜下似 淋巴细胞, 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带肠型微绒毛的 微囊(黑“↑”)。 ×8000
图3071 低分化肺腺癌 癌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 胞质内有较丰富粗面内质网(黑“↑”)。 ×5000
图3073 鼻咽部低分化腺癌癌细胞胞质内 粗面内质网丰富并扩张, 内有合成物;高 尔基体(白“↑”)可见;细胞间有极少 原始连接(黑“↑”) 。×20000
• 5、未分化癌 此类癌细胞, 胞质内主要是核糖体, 很少 其他 细胞器, 细胞间有少量原始连接。(图3078)
图5 皮肤鳞癌 癌细胞形态怪异, 胞质中有 丰富张力原纤维(白“↑”), 细胞间桥粒 少(黑“↑”)。 ×12000
2.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
• 正常组织细胞排列有序, 有一定极向, 恶性 肿瘤内瘤细胞 排列杂乱, 极向丧失, 例如癌 细胞方向错乱, 核位于近表面 (图6), 癌细胞 与腔面平行(图7、图8), 微绒毛面 向间质面 。(图9)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起源于星形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通常病理上表现为恶性。

其病理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家对组织标本的细致观察和评估,同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关于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学形态特征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是病理学家最常用的诊断依据之一。

在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瘤的细胞呈星形或梭形,胶质细胞核大而异形,胞浆丰富,胶质纤维增生明显。

胶质瘤的增生呈现不规则状,可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或血管模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并且通常具有高度核分裂活性。

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GFA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等。

阳性GFAP染色结果表明肿瘤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Ki-67阳性率高则提示肿瘤增殖活性明显,p53过表达则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或表达水平,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经典的例子包括IDH(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和MGMT(O6-甲基化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甲基化状态等。

IDH突变通常出现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而MGMT甲基化状态则与对放疗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方面信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准确的病理诊断方法出现,为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希望通过科学家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未来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这种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肿瘤的形态学

肿瘤的形态学

肿瘤的形态学肿瘤的形态学是肿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肿瘤的形态、结构及其组织学特征。

肿瘤形态学的研究有助于对肿瘤类型进行分类和诊断,对肿瘤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形态学的研究从肉眼观察到显微镜下的观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临床分类和分级。

肉眼观察主要包括肿瘤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观察项目能够为后续的组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显微镜下的观察则更加细致,能够揭示肿瘤的细胞结构、组织学构成和细胞形态特征等信息。

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常常与其良恶性有关。

良性肿瘤往往有完整的包膜,边界清晰,细胞组织结构较为规整,细胞核染色体呈现正常形态。

而恶性肿瘤则往往缺乏包膜,边界模糊,细胞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发生核分裂,染色体异常。

通过观察这些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一个肿瘤的良恶性,辅助临床诊断。

除了良恶性之外,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反映其分化程度。

肿瘤的分化程度是指其组织学结构与相应正常组织相似程度的程度。

高度分化的肿瘤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似度较高,细胞结构接近正常,且组织结构比较有序;而低度分化的肿瘤则与正常组织相似度较低,细胞结构异常,组织结构紊乱。

肿瘤的分化程度可以反映其生长速度、侵袭性和预后情况,低度分化的肿瘤通常生长迅速,易于侵袭周围组织,并且预后较差。

肿瘤的形态学研究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进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乳腺癌的分类中,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如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等。

这种分类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另外,肿瘤形态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肿瘤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通过组织学的形态学观察,可以发现一些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

例如,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通过对宫颈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一些预癌病变和早期癌变,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肿瘤的细胞生物学

肿瘤的细胞生物学
HPV(宫颈癌、阴茎癌、食管癌) EBV(鼻烟癌…亚洲、Burkitt’s 淋巴瘤…非洲 ) HIV ( Kaposi‘s sarcoma)
RNA(逆转录)病毒:
HCV(肝癌),HIV+EBV (卡玻氏肉瘤 )
此外寄生虫与肿瘤有关
幽门螺杆菌与人胃MALT淋巴瘤和胃腺癌的发生有关 如埃及血吸虫可致膀胱癌、华枝睾吸虫与肝癌有关,日本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累计 的过程,具有多基因控制和多因素调节的复杂性。 分为: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carcinoma):内外胚层来源 肉瘤(sarcoma):中胚层来源(间叶组织)、 血液系统病变(白血病) 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畸胎瘤
组织学特点
良性
恶性
分化与异型性 分化良好,无明显异 型性
癌变过程一个多步骤的漫长的渐进过程
癌变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起始阶段 ( Initiation ) : 细胞获得不死性 ( myc 等核内作用基因)
* 促成阶段 ( promotion ): 获得成瘤性 ( ras 等核外作用基因为主)
* 进展阶段 ( progression ): 获得侵袭转移性 ( nm23, E-钙粘素等 抑癌基因失活 )
原癌基因表达产物的基本功能
促进细胞增殖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分子 促进细胞周期运转 转录因子
抑制细胞凋亡
抑癌基因表达产物的基本功能
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如cadherin 阻断细胞周期运行的检验点控制蛋白质:如p53蛋白、CKI家族 抑制性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中的受体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 转录因子 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DNA修复酶
体内存在DNA损伤修复机制
人类基因组原本是相当稳定的。这是因为细胞中存在感知 和修复 DNA损伤的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因而,在正常情况 下基因的突变即使发生也可修复,多基因系列突变的积累 并非易于实现。因此,避免经常暴露致癌因素的作用下, 可以防止癌症的发生。

肿瘤形态学

肿瘤形态学

肿瘤形态学(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1)肿瘤的肉眼观形态肉眼观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良恶性。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肿瘤的数目、大小不一。

多为一个,有时也可为多个。

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良性、恶性)、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

生长于体表或较大体腔内的肿瘤有时可生长得很大,而生长于密闭的狭小腔道内的肿瘤一般较小。

肿瘤极大者,通常生长缓慢,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常长不大。

2)肿瘤的形状: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肿瘤的颜色:一般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有无出血、变性、坏死等而定。

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因此可以根据肿瘤的颜色推断为何种肿瘤。

如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

4)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

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相反,间质多于实质的肿瘤一般较硬。

瘤组织发生坏死时较软,发生钙化或骨化时则较硬。

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2)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组织结构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肿瘤的组织成分都可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1)肿瘤的实质: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

它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

通常根据肿瘤的实质形态来识别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肿瘤的分类、命名、和组织学诊断,并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大小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恶性程度。

2)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间质有时还具有淋巴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