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详解
磁盘阵列各种RAID原理、磁盘使用率
磁盘阵列RAID原理、种类及性能优缺点对比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1. 存储的数据一定分片;2. 分基于软件的软RAID(如mdadm)和基于硬件的硬RAID(如RAID卡);3. RAID卡如同网卡一样有集成板载的也有独立的(PCI-e),一般独立RAID卡性能相对较好,淘宝一搜便可看到他们的原形;4. 现在基本上服务器都原生硬件支持几种常用的RAID;5. 当然还有更加高大上的专用于存储的磁盘阵列柜产品,有专用存储技术,规格有如12/24/48盘一柜等,盘可选机械/固态,3.5/2.5寸等。
近来想建立一个私有云系统,涉及到安装使用一台网络存储服务器。
对于服务器中硬盘的连接,选用哪种RAID模式能准确满足需求收集了资料,简单整理后记录如下:一、RAID模式优缺点的简要介绍目前被运用较多的RAID模式其优缺点大致是这样的:1、RAID0模式优点:在RAID 0状态下,存储数据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别存储在两块硬盘上,此时移动硬盘的理论存储速度是单块硬盘的2倍,实际容量等于两块硬盘中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的2倍。
缺点: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整个RAID上的数据将不可恢复。
备注:存储高清电影比较适合。
2、RAID1模式优点:此模式下,两块硬盘互为镜像。
当一个硬盘受损时,换上一块全新硬盘(大于或等于原硬盘容量)替代原硬盘即可自动恢复资料和继续使用,移动硬盘的实际容量等于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存储速度与单块硬盘相同。
RAID 1的优势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是,所存储的数据都不会丢失。
缺点:该模式可使用的硬盘实际容量比较小,仅仅为两颗硬盘中最小硬盘的容量。
备注:非常重要的资料,如数据库,个人资料,是万无一失的存储方案。
3、RAID 0+1模式RAID 0+1是磁盘分段及镜像的结合,采用2组RAID0的磁盘阵列互为镜像,它们之间又成为一个RAID1的阵列。
磁盘阵列系统(RAID)介绍
掌握.有解吗?备援硬盘: Spare Disk如果在数组中,加上备援硬盘.当任一数组硬盘故障时,该备援硬盘可以自动上线,将故障硬盘立即取代,并开始依设定的"重建优先权"作数据重构,就可有效缩短上述的"前往处理"的时间,也可减少因急迫性所造成的压力.不过,这颗备援硬盘,平时是无法拿来作存放空间的.因为一旦作了"可使用"的标记,备援设定会自动消失.所以,回到前述的真理:"安全性"加"速度"建立在成本上的.总体备援硬盘: Global Spare Disk。
就是备援硬盘,但是可以对同一磁盘阵列中的所有"数组组态群"作备援.总是比较省的方式.定时备份"既然重要,为何不备份?"与其在灾害发生时,束手无策,自怨自艾,何不在规定时间作好重要资料的备份,以防万一? 即使使用了磁盘阵列,提高数据的可供应性,备份仍该作的.毕竟,它是重要的资料.RAID控制器型式1. 软件架构:Software Based在多年前, Novell 的Netware就提供了Mirror的功能,即使在今天,相信仍有许网络系统,是采用此一方式.不过这在资料量较大的环境中,其50% 的硬盘使用率,究竟是稍少了些.另外, Cor el 在约五年前,大力推广其Corel RAID!以不到美金一千元的低价,切入市场.然而究竟使用软件的数组架构,会占用到主系统的CPU 及内存资源,而导致系统效率的下降.所以采用非主系统供货商的软件数组产品者,相对是较少的.2. 主机独立式架构: Host Independent数组控制器对主系统,是藉由连接至其存取接口(目前以SCSI 为主)作信道.换言之,它在主系统的存取接口上,是一个独立的直接存取储存体DASD Direct Access Storage Device. 而这个大的储存体内,可以有不只一个的逻辑磁盘LUN Logical Unit Number. 数组控制器,对下管理多颗数组硬盘机们.而主系统是不会看到或直接管理该硬盘的.例如:CMD, EMC, Symbios, Digital StorageWorks, ... 都有相关的产品.。
RAID 磁盘阵列详解
RAID 磁盘阵列详解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其实也分为软阵列(Software Raid)和硬阵列(Hardware Raid) 两种.软阵列:即通过软件程序并由计算机的CPU提供运行能力所成. 由于软件程式不是一个完整系统故只能提供最基本的RAID容错功能. 其他如热备用硬盘的设置, 远程管理等功能均一一欠奉.硬阵列:是由独立操作的硬件提供整个磁盘阵列的控制和计算功能. 不依靠系统的CPU资源. 由于硬阵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所有需要的功能均可以做进去. 所以硬阵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软阵列好. 如果你想把系统也做到磁盘阵列中, 硬阵列是唯一的选择. 故我们可以看市场上RAID 5 级的磁盘阵列均为硬阵列. 软阵列只适用于Raid 0 和Raid 1.要使用磁盘RAID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RAID适配卡,通过RAID适配卡插入PCI 插槽再接上硬盘实现硬盘的RAID功能。
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芯片,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RAID。
这种方式成本比专用的RAID适配卡低很多。
此外还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统做成软RAID. 个人使用磁盘RAID主要是用RAID0、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下面将各个级别的RAID介绍如下。
RAID 0条带化(Stripe)存储,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理论上说,有N个磁盘组成的RAID0是单个磁盘读写速度的N倍。
磁盘阵列原理
磁盘阵列原理磁盘阵列(RAID)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驱动器合并成一个逻辑单元来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提升的技术。
磁盘阵列利用磁盘级别的冗余来提供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能力,并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磁盘阵列的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
1. 磁盘阵列的概念和分类磁盘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的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单元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需求,磁盘阵列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级别,常见的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等级别。
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数据保护和性能特性。
2. RAID 0RAID 0将数据分块并分布到多个磁盘上,以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
它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同时读取和写入数据来实现并行访问。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机制,一旦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所有数据将会丢失。
3. RAID 1RAID 1通过将数据复制到多个磁盘上来提供冗余能力。
每个数据块都会被复制到两个或更多的磁盘上,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从其他磁盘中恢复数据。
4. RAID 5RAID 5采用分布式奇偶校验的方式来提供冗余能力。
它将数据分块并分布到多个磁盘上,同时计算奇偶校验信息并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
当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时,系统可以通过计算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数据。
5. RAID 6RAID 6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个奇偶校验信息。
这意味着RAID 6可以容忍两个磁盘的故障,提供更高的数据可靠性。
6. 磁盘阵列的工作原理磁盘阵列通过控制器来管理和操作多个磁盘驱动器。
控制器负责将数据分块并分布到多个磁盘上,同时监测磁盘的状态。
当磁盘发生故障时,控制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如RAID 1、RAID 5等)来执行数据的恢复操作。
7. 磁盘阵列的优势和应用磁盘阵列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和性能提升能力,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访问速度。
它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存储系统、数据库等需要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场景。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1、磁盘阵列简介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硬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以硬件(RAID卡)或软件(MDADM)形式组合成⼀个容量巨⼤的磁盘组,利⽤多个磁盘组合在⼀起,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利⽤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其中RAID卡有⾃⼰的cpu,由它统⼀管理和控制;数据也由它来进⾏分配和维护,处理速度快。
服务器启动时,就会有显⽰进⼊配置Riad的提⽰。
RAID⽐单硬盘有以下⼀个或多个⽅⾯的好处:增强数据集成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处理量或容量,磁盘阵列对于电脑来说,看起来就像⼀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
2、RAID 分类RAID有很多种类型本章只举4例供⼤家了解RAID技术!RAID类型说明最低磁盘个数空间利⽤率各⾃的优缺点RAID0条带卷2+100%读写速度快,不容错RAID1镜像卷250%读写速度⼀般,容错RAID5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卷3+(n-1)/n读写速度快,容错,允许坏⼀块盘RAID10RAID1的镜像+RAID0的条带450%读写速度快,容错RAID 中主要有三个关键概念和技术:镜像( Mirroring )、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和数据校验( Data parity )①RAID0RAID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应⽤条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技术,将数据分⽚保存2+个磁盘(最好磁盘的⼤⼩相同)上,多个数据分⽚共同组成⼀个完整数据副本,数据条带具有更⾼的并发粒度,当访问数据时,可以同时对位于不同磁盘上数据进⾏读写操作,从⽽获得⾮常可观的 I/O 性能提升;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整个磁盘的性能;磁盘利⽤率为100%,但是,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任何⼀个磁盘的损坏将损坏全部数据。
raid用法及搭配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将多块独立的物理硬盘组合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的技术,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常用的RAID级别包括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等。
RAID0(条带化存储):将N块硬盘并行组合成一个新的逻辑盘,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硬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其中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所。
RAID1(镜像存储):将N(偶数)块硬盘组合成一组镜像,N/2容量通过磁盘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时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需占用双倍的存储空间。
此外,RAID的搭配方式还有RAID5+0、RAID6+0等。
这些不同的RAID级别和搭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存储需求和数据安全要求。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RAID的用法和搭配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的IT技术人员或查阅相关的技术文档。
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方案
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方案磁盘阵列存储系统(RAID)是一种将多个硬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存储单元的技术。
RAID系统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容错性和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不同的RAID级别及其应用场景,以及一些常见的RAID实施方案。
一、RAID级别及应用场景1. RAID 0RAID 0将数据均衡地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
RAID 0在需要高速数据传输但不需要数据冗余的情况下非常适用,比如视频编辑、数据备份等。
2. RAID 1RAID 1采用镜像数据的方式,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RAID 1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数据库服务器、关键业务系统等。
3. RAID 5RAID 5将数据进行条带化分布,并在每个数据条带上计算校验信息,提高了数据的容错性。
RAID 5适用于需要高容错性和相对较高读写性能的环境,比如文件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
4. RAID 6RAID 6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校验盘,提供更高的容错性。
RAID 6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比如金融交易系统、医疗信息系统等。
5. RAID 10RAID 10将RAID 1和RAID 0结合起来,通过将磁盘分为多组进行数据镜像和条带化分布,提供了高容错性和高性能。
RAID 10适用于对性能和数据安全性都有较高要求的应用,比如虚拟化服务器、数据库集群等。
二、常见的RAID实施方案1. 硬件RAID硬件RAID是通过专用的RAID控制器来实现的,具有自己的处理器和缓存,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硬件RAID通常需要使用指定的RAID控制卡,并且成本较高。
2. 软件RAID软件RAID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RAID功能来实现的,不需要额外的硬件设备,适用于小型企业或个人用户。
软件RAID的性能和可靠性相对较低,但成本较低。
3. 储存阵列网络(SAN)SAN是一种集中式的储存解决方案,将多个服务器连接到共享的存储设备上。
超详细的磁盘阵列图文教程
磁盘阵列(Disk Array)1.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
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去十年来,CPU的处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内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hard 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电脑系统的瓶颈,拉低了电脑系统的整体性能(through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盘的存取速度,CPU、内存及磁盘间的不平衡将使CPU及内存的改进形成浪费。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 cache 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 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
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tasking envi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
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
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一起动作,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
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般高性能的磁盘阵列都是以硬件的形式来达成,进一步的把磁盘快取控制及磁盘阵列结合在一个控制器(RAID controller)•或控制卡上,针对不同的用户解决人们对磁盘输出入系统的四大要求:(1)增加存取速度,(2)容错(fault tolerance),即安全性(3)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4)尽量的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电脑的整体工作性能。
RAID磁盘阵列详解
RAID磁盘阵列详解(一)核心提示:RAID 1.RAID概述Raid是一种将多块磁盘组成一个阵列整体的技术,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单个磁盘使用。
Raid磁盘阵列根据其使用的技术不同,可用于提高数据读写效率、提高数据冗余(备份),当阵列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RAID1.RAID概述Raid是一种将多块磁盘组成一个阵列整体的技术,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单个磁盘使用。
Raid磁盘阵列根据其使用的技术不同,可用于提高数据读写效率、提高数据冗余(备份),当阵列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校验数据从其它磁盘中进行恢复,大大增强了应用系统数据的读写性能及可靠性。
RAID一般是在SCSI磁盘上实现的,因为IDE磁盘的性能较慢,而且IDE通道最多只能接4个磁盘。
2.RAID的分类硬件RAID:硬件RAID是通过RAID卡来实现的,通过RAID卡把若干同等容量大小的硬盘,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聚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虚拟RAID设备(RAID0,RAID1,RAID5或RAID10……),如果每个硬盘容量不一致,以最小容量的硬盘为基础。
它的成员是整个硬盘。
在企业级应用领域,大部份都是硬件RAID。
软RAID: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把若干同等容量大小的硬盘或分区,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聚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虚拟RAID设备(RAID0,RAID1,RAID5或RAID10……),如果每个硬盘或分区容量不一致,以最小容量的硬盘或分区为基础。
软RAID的成员是整个硬盘或分区。
软件RAID由于性价比高,大多被中小型企业所采用。
3.常见的软RAID技术包括以下几种RAID 0:是一种最基本的阵列方式,n(磁盘数)>=2,实际容量=n x单块磁盘(分区)容量。
存取数据时,通过将数据分段同时写入到不同的磁盘中,大大提高了读写速度。
但没有数据冗余,其中任何一块磁盘损坏,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所以RAID0常被用于对存储效率要求较高,但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解决方案中。
磁盘阵列(DiscArray)
磁盘阵列(DiscArray)是由许多台磁盘机或光盘机按一定的规则,如分条(Striping)、分块(Declustering)、交叉存取(Interleaving)等组成一个快速,超大容量的外存储器子系统。
它在阵列控制器的控制和管理下,实现快速,并行或交叉存取,并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从用户观点看,磁盘阵列虽然是由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盘组成,但仍可认为是一个单一磁盘,其容量可以高达几百~上千千兆字节,因此这一技术广泛为多媒体系统所欢迎。
盘阵列的全称是:RedundanArrayofInexpensiveDisk,简称RAID技术。
它是1988年由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DavidPatterson教授等人提出来的磁盘冗余技术。
从那时起,磁盘阵列技术发展得很快,并逐步走向成熟。
现在已基本得到公认的有下面八种系列。
1.RAID0(0级盘阵列)RAID0又称数据分块,即把数据分布在多个盘上,没有容错措施。
其容量和数据传输率是单机容量的N倍,N为构成盘阵列的磁盘机的总数,I/O传输速率高,但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只有单台磁盘机的N分之一,因此零级盘阵列的可靠性最差。
2.RAID1(1级盘阵列)RAID1又称镜像(Mirror)盘,采用镜像容错来提高可靠性。
即每一个工作盘都有一个镜像盘,每次写数据时必须同时写入镜像盘,读数据时只从工作盘读出。
一旦工作盘发生故障立即转入镜像盘,从镜像盘中读出数据,然后由系统再恢复工作盘正确数据。
因此这种方式数据可以重构,但工作盘和镜像盘必须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这种盘阵列可靠性很高,但其有效容量减小到总容量一半以下。
因此RAID1常用于对出错率要求极严的应用场合,如财政、金融等领域。
3.RAID2(2级盘阵列)RAID2又称位交叉,它采用汉明码作盘错检验,无需在每个扇区之后进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检验。
磁盘阵列系统
1
目录
一、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二、RAID基础知识 三、DAS、SAN、NAS等存储方式介绍
2
磁盘阵列基础
第一部分 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3
磁盘阵列的定义
定义:
磁盘阵列将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并视为单一的虚拟磁盘, 此虚拟磁盘被操作系统当做是一个硬盘。
4
磁盘阵列的优点
• • • • •
12
RAID 0+1
RAID 0+1:RAID0与RAID1的结合体。这种配置方式综合了带区集和镜像 的优势,所以被称为RAID 0+1。 •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 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 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 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 Enclosure Spare 机框热备:针对盘柜,只会作用于该磁盘所在盘柜, 当该磁盘所在盘柜中RIAD组故障才进行恢复
21
RAID的实现方式
实现RAID的方式:软件方式、硬件方式(RAID卡,包含CPU芯片、ROM、 内存及相应接口)
软件方式 • RAID需要在操作系统 中运行,系统盘不在 RAID中 • 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
硬件方式
• RAID卡可以实现多个磁盘同时 传输,并在逻辑上将这些磁盘 划成一体磁盘,读写速度上大 大提高。 • RAID卡在芯片上实现RAID算法, 提供磁盘的容错功能
22
RAID卡
• RAID卡:通过主板上的SCSI控制器来管理硬盘,RAID卡不集成SCSI控 制器为零通道卡。集成了SCSI控制器的,根据SCSI控制器的通道数, 分单通道卡,双通道卡。 • HBA卡Host Bus Adaptor: 主机总线适配卡,是服务器内部I/O通道与 存储系统I/O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接口。功能类似网卡,是计算机内部 总线与存储系统的桥梁。 • 常用协议:IDE、SCSI、光纤通道。选择类型是由磁盘所支持的协议决 定的。
RAID阵列介绍
RAID阵列介绍
RAID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将一组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磁盘组成的虚拟磁盘,经过技术处理后,这组磁盘的资源被统一共享,被视为一个逻辑磁盘区域,称为RAID阵列。
通过RAID技术,可以将多个基础物理存储组合成一个更大容量的存储资源,从而提高系统对存储设备的利用率。
RAID阵列有多种类型。
它们有共同的基础原理,即通过将多块独立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磁盘而实现抗故障、提高I/O性能和提高可靠性的功能。
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RAID技术被分为RAID0、RAID1、RAID5、RAID10等。
RAID0:RAID0是将多台物理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硬盘,并将数据块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能够实现高效的I/O操作,但是没有冗余备份,一旦有一个磁盘出现故障,则会导致数据丢失而不可恢复。
RAID1:RAID1是将2台或2台以上的物理硬盘的数据实现完全镜像存储,即将一个磁盘内的数据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以满足高可靠的要求,备份磁盘可以在物理硬盘出现故障时提供保障,但是I/O性能较差,因为当一台硬盘写入数据时,需要将数据同时写入另一台硬盘。
RAID5:RAID5是将3台或3台以上的物理硬盘组合成一个磁盘组,其中会有一台被用作系统冗余。
RAID磁盘阵列详解
RAID磁盘阵列详解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有“价格便宜具有冗余能力的磁盘阵列”之意。
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RAID 0(条带(strping))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但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特点:速度快,没有容错能力RAID1:镜像(mirroring)ID 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具备很好的磁盘冗余能力。
虽然这样对数据来讲绝对安全,但是成本也会明显增加,磁盘利用率为50%,以四块80GB容量的硬盘来讲,可利用的磁盘空间仅为160GB。
另外,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因此,RAID 1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RAID 1示意图RAID5:条带+分布校验3块以上,利用率为(n-1)/n,有容错功能,最多可以坏一块磁盘RAID6:条带+分布校验+分布校验5块以上,利用率为(n-2)/n,有容错功能,最多可以坏二块磁盘RAID10:镜像+条带利用率为50%RAID配置总结:mdadm命令:mdadm - manage MD(mutiple disk) devices aka Linux Software RAIDCurrently, Linux supports LINEAR md devices, RAID0 (striping), RAID1(mirroring), RAID4, RAID5, RAID6, RAID10, MULTIPATH, FAULTY, and CON- TAINER.-C:新建RAID设备-l:设定RAID级别-n:磁盘数目:设定RAID成员设备数目-x(spare device):磁盘数目,设定备用磁盘数目-s:扫描配置文件/etc/madam.conf-D:查看RAID设备信息-S:停用RAID-A:激活RAID[root@lvm ~]# cat /proc/mdstat 查看RAID的配置信息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5 : active raid5 sde[5] sdf[4](S) sdd[2] sdc[1] sdb[0]3144192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4/4] [UUUU]unused devices: <none>[root@lvm ~]# mdadm -Ds 查看设备信息ARRAY /dev/md5 metadata=1.2 spares=1 name=lvm:5 UUID=e433a3d5:94c67839:5e66cae5:e4976d17创建RAID5mdadm -C /dev/md5 -l5 -n4 -x1 /dev/sd[bcdef]查看RAID的详细信息mdadm -D /dev/md5创建配置文件mdadm -Ds >>/etc/mdadm.conf停止 RAIDmdadm -S /dev/md5查看RAID信息cat /proc/mdstat格式化挂载RAID磁盘阵列mkfs.ext4 /dev/md5自动挂载RAID阵列修改/etc/fstab注:/boot分区用于存放引导文件,不用应用RAID机制RAID5模拟故障让失效的/dev/sdb1替换为/dev/sdg1mdadm /dev/md5 -a /dev/sdg1 -r /dev/sdb1配置共享的热备份磁盘多个RAID共享备份磁盘节约空间修改 mdadm.conf文件添加 spare-group\sparedisks--monitor开启监控RAID多种元数据格式-Es 查看成员设备上的元数据信息--zero -superblock 清空成员设备上的元数据信息[root@localhost ~]# mdadm -E /dev/sdb 查看磁盘上的元数据千万不要在没有关闭RAID的情况下删除分区正确关闭RAID的步骤1.umount卸载RAID文件系统2.mdadm -S停用RAID3.清空/etc/mdadm.conf文件4.清除/etc/fstab中RAID的挂载记录5.清除每块磁盘上的元数据6.删除/dev/下所对应的raid设备[root@lvm ~]# cat /proc/mdstat 查看RAID的配置信息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5 : active raid5 sde[5] sdf[4](S) sdd[2] sdc[1] sdb[0]3144192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4/4] [UUUU]unused devices: <none>[root@lvm ~]# mdadm -DsARRAY /dev/md5 metadata=1.2 spares=1 name=lvm:5 UUID=e433a3d5:94c67839:5e66cae5:e4976d17==========================================================================练习:1.新建raid5卷,使用4块磁盘作raid5,1块磁盘作热备[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C /dev/md5 -l5 -n4 -x1 /dev/sd[bcdef]mdadm: Defaulting to version 1.2 metadatamdadm: array /dev/md5 started.[root@localhost Desktop]# cat /proc/mdstat 查看RAID的配置信息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5 : active raid5 sde[5] sdf[4](S) sdd[2] sdc[1] sdb[0] 可知sdf[4]做了热备盘 3144192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4/4] [UUUU][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D /dev/md5 查看/dev/md5的设备信息/dev/md5:Version : 1.2Creation Time : Sun Jul 21 01:19:25 2013Raid Level : raid5Array Size : 3144192 (3.00 GiB 3.22 GB)Used Dev Size : 1048064 (1023.67 MiB 1073.22 MB)Raid Devices : 4Total Devices : 5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Update Time : Sun Jul 21 01:19:33 2013State : cleanActive Devices : 4Working Devices : 5Failed Devices : 0Spare Devices : 1Layout : left-symmetricChunk Size : 512KName : lvm:5 (local to host lvm)UUID : e433a3d5:94c67839:5e66cae5:e4976d17Events : 18[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Ds >> /etc/mdadm.conf 创建配置文件[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S /dev/md5 停止RAIDmdadm: stopped /dev/md5[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A /dev/md5 激活RAIDmdadm: /dev/md5 has been started with 4 drives and 1 spare.[root@localhost Desktop]# mkfs.ext4 /dev/md52.格式化raid5设备[root@localhost Desktop]# mkfs.ext4 /dev/md5 格式化md53.挂载使用[root@localhost Desktop]# mkdir /file[root@localhost Desktop]# mount /dev/md5 /file4.自动挂载功能,修改/etc/fstab文件,添加在/etc/fstab写入/devsda5 /file ext4 defaults 0 0[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D /dev/md5 格式化及挂载后,再次查看md5设备信息/dev/md5: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0 8 16 0 active sync /dev/sdb1 8 32 1 active sync /dev/sdc2 8 48 2 active sync /dev/sdd5 8 64 3 active sync /dev/sde4 8 80 - spare5.让其中的一块失效,然后看raid5是否能够继续使用[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dev/md5 -f /dev/sdd(先失效一块)[root@localhost Desktop]# mdadm /dev/md5 -f /dev/sde (后失效一块)使用cat /proc/mdstat命令查看修复过程(需赶快查看,才能看到效果)6.删除有问题的磁盘,添加一个好的磁盘作热备,要求磁盘>容量一致mdadm /dev/md5 -r /dev/sde[de] -a /dev/sd【gh】[root@localhost ~]# cat /proc/mdstat 查看raid的构建过程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5 : active raid5 sde[5] sdf[4](S) sdd[2] sdc[1] sdb[0]3144192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4/3] [UUU_][=============>.......] recovery = 68.5% (719232/1048064) finish=0.0min speed=143846K/sec [root@localhost file]# mdadm -D /dev/md5/dev/md5:Version : 1.2Creation Time : Sun Jul 21 01:19:25 2013Raid Level : raid5Array Size : 3144192 (3.00 GiB 3.22 GB)Used Dev Size : 1048064 (1023.67 MiB 1073.22 MB)Raid Devices : 4Total Devices : 5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Update Time : Sun Jul 21 01:44:49 2013State : cleanActive Devices : 4Working Devices : 5Failed Devices : 0Spare Devices : 1Layout : left-symmetricChunk Size : 512KName : lvm:5 (local to host lvm)UUID : e433a3d5:94c67839:5e66cae5:e4976d17Events : 68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0 8 16 0 active sync /dev/sdb1 8 32 1 active sync /dev/sdc4 8 80 2 active sync /dev/sdf6 8 112 3 active sync /dev/sdh5 8 96 - spare /dev/sdg[root@localhost file]# mdadm /dev/md5 -f /dev/sdh 再次破坏/dev/sdh [root@localhost file]# mdadm -D /dev/md5Active Devices : 4Working Devices : 4Failed Devices : 1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0 8 16 0 active sync /dev/sdb1 8 32 1 active sync /dev/sdc4 8 80 2 active sync /dev/sdf5 8 96 3 active sync /dev/sdg6 8 112 - faulty spare /dev/sdh[root@localhost file]# mdadm /dev/md5 -f /dev/sdh[root@localhost file]# mdadm -D /dev/md5/dev/md5:State : clean, degraded, recoveringActive Devices : 3Working Devices : 4Failed Devices : 1Spare Devices : 1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0 8 16 0 active sync /dev/sdb1 8 32 1 active sync /dev/sdc4 8 80 2 active sync /dev/sdf5 8 96 3 spare rebuilding /dev/sdg6 8 112 - faulty spare /dev/sdh 【root@localhost file]# mdadm /dev/md5 -f /dev/sdf 破坏/sdf盘Active Devices : 2Working Devices : 2Failed Devices : 3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0 8 16 0 active sync /dev/sdb1 8 32 1 active sync /dev/sdc2 0 0 2 removed3 0 0 3 removed4 8 80 - faulty spare /dev/sdf5 8 96 - faulty spare /dev/sdg [root@localhost /]# mount -a 卸载再挂载mount: wrong fs type, bad option, bad superblock on /dev/md5,[root@localhost /]# mdadm -S /dev/md5mdadm: stopped /dev/md5[root@localhost /]# mdadm -A /dev/md5mdadm: /dev/md5 assembled from 2 drives - not enough to start the array.[root@localhost /]# mdadm -Es /dev/sdb 查看成员设备上的元数据信息ARRAY /dev/md/5 metadata=1.2 UUID=e433a3d5:94c67839:5e66cae5:e4976d17 name=lvm:5 [root@localhost /]# mdadm -E /dev/sdbRaid Level : raid5Device Role : Active device 0Array State : AA.. ('A' == active, '.' == missing)=========删除/dev/md51.卸载挂载点[root@localhost /]# umount /dev/sda52.[root@localhost /]#mdadm -S停用RAID3.清空 /etc/mdadm.conf文件4彻底清除/etc/fstab文件的挂载记录5.清除每块磁盘的元数据[root@localhost /]# mdadm --zero-superblock /dev/sd[bcdefg]6.删除/dev/下所对应的raid设备。
RAID10磁盘阵列优势全面详解
RAID10磁盘阵列优势全面详解
RAID10磁盘阵列(也称RAID1+0)是非常流行的一种RAID技术,它
将RAID0和RAID1这两种RAID技术有机结合,融合了它们的优点,是一
种高可靠、高性能的阵列技术。
它可以将多块硬盘按照组织成一个大的硬
盘阵列,它的优势是磁盘阵列的可靠性高,I/O性能优异,空间效率较高。
首先说明RAID10磁盘阵列的可靠性,它的可靠性是由RAID1组成的,因此RAID10也可以提供高可靠性。
RAID10磁盘阵列的特点是镜像定义,
因此它可以提供高级的数据可靠性,使得即使一块硬盘出现故障,也可以
很快从备份的硬盘中恢复数据,从而达到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目的。
其次说明RAID10磁盘阵列的I/O性能,RAID10性能优异,它可以提
供高性能的I/O操作。
它的特点是以磁盘阵列的形式存在,可以同时进行
多块硬盘的I/O操作,从而大大提高I/O性能,可以满足用户对性能要求
很高的应用场景。
最后说明RAID10磁盘阵列的空间效率,它比RAID1和RAID0的空间
效率要高,因为它是一种折叠镜像技术,可以在2倍的硬盘容量上提供跟RAID1及RAID0相同的空间效率。
这种技术比RAID1磁盘阵列的空间效率
高1倍,比RAID0的空间效率高50%,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更多的存储空间。
总而言之。
RAID磁盘阵列配置详解
管理软RAID磁盘阵列RAID即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通过RAID 技术将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整体,使用时可作为单个磁盘,不仅可获得更大的磁盘空间,也能够提高读写性能、实现设备冗余(备份)。
Linux服务器支持以软件控制器的方式来实现对RAID阵列的管理。
1.添加4块容量均为20GB的SCSI磁盘,组建一个RAID5软阵列。
2.格式化软RAID设备,并挂载到/mymd文件夹。
3.RAID设备的解散和重组、故障盘替换、固定配置文件等。
1.添加4块20GB的SCSI虚拟磁盘1)关闭RHEL 5虚拟机,通过“编辑虚拟机设置”添加4块新硬盘打开“编辑虚拟机设置”的“硬件”设置窗口,执行4遍“添加”-->“硬盘”-->“创建一个新的虚拟磁盘”-->“SCSI”-->“20GB”的加新硬件操作,完成后的硬盘设备列表如图-1所示,其中硬盘2为上一章实验中添加的/dev/sdb,紧挨着下面的4块新建磁盘将对应为RHEL 5系统中的/dev/sdc、/dev/sdd、/dev/sde、/dev/sdf。
图-1单击确定后,重新打开“编辑虚拟机设置”,新建的4块SCSI磁盘自动编号为“硬盘3”、“硬盘4”、“硬盘5”、“硬盘6”,如图-2所示。
图-22)重新开启RHEL 5虚拟机,确认新添加的4块磁盘执行fdisk -l,找到新连接的4块磁盘/dev/sdc、/dev/sdd、/dev/sde、/dev/sdf:1.[root@svr5 ~]# fdisk -l2.Disk /dev/sda:85.8 GB,85899345920 bytes //系统装机时的硬盘3.255 heads,63 sectors/track,10443 cylinders4.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512=8225280 bytes5.6.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7./dev/sda1 *11310439183 Linux8./dev/sda2 1425632048287583 Linux9./dev/sda3 256428242096482+82 Linux swap / Solaris10.11.Disk /dev/sdb:85.8 GB,85899345920 bytes //上一章实验添加的硬盘12.255 heads,63 sectors/track,10443 cylinders13.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512=8225280 bytes14.15.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16./dev/sdb1 124331954304183 Linux17./dev/sdb2 2434486619543072+83 Linux18./dev/sdb4 48671044344797252+5 Extended19./dev/sdb5 486751101959898+82 Linux swap / Solaris20./dev/sdb6 511163279775521 c W95 FAT32(LBA)21.22.Disk /dev/sdc:21.4 GB,21474836480 bytes //本章实验添加硬盘(第1块)23.255 heads,63 sectors/track,2610 cylinders24.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512=8225280 bytes25.26.Disk /dev/sdc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27.28.Disk /dev/sdd: 21.4 GB, 21474836480 bytes //本章实验添加硬盘(第2块)29.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30.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31.32.Disk /dev/sdd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33.34.Disk /dev/sde:21.4 GB,21474836480 bytes //本章实验添加硬盘(第3块)35.255 heads,63 sectors/track,2610 cylinders36.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512=8225280 bytes37.38.Disk /dev/sde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39.40.Disk /dev/sdf: 21.4 GB, 21474836480 bytes //本章实验添加硬盘(第4块)41.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42.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43.44.Disk /dev/sdf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2.创建及使用RAID5软磁盘阵列1)新建RAID软阵列设备/dev/md0使用mdadm管理工具,选项-l指定RAID级别、-n指定成员磁盘数量、-x指定冗余盘个数(默认为0)、-v显示详细执行过程信息。
企业中RAID磁盘阵列配置详解(一看就懂)
企业中RAID磁盘阵列配置详解(⼀看就懂)磁盘阵列:RAID 将⼀组硬盘连结成来,组成⼀个阵列,以避免单个硬盘损坏⽽带来的数据损失,同时亦提供了⽐单个硬盘⾼的可⽤性及容错性。
常见的组合⽅式有:RAID0、RAID1、RAID5、 RAID6、RAID1 0,下⾯分别介绍它们的特性。
(⼀)RAID0磁盘阵列RAID0 俗称“条带”,它将两个或多个硬盘组成⼀个逻辑硬盘,容量是所有硬盘之和,因为是多个硬盘组合成⼀个,故可并⾏写操作,写⼊速度提⾼,但此⽅式硬盘数据没有冗余,没有容错,⼀旦⼀个物理硬盘损坏,则所有数据均丢失。
因⽽,RAID0 适合于对数据量⼤,但安全性要求不⾼的场景,⽐如⾳像、视频⽂件的存储等类型特点缺点组成条件容量raid0⾼读写不可靠两个及以上⼤⼩相同的磁盘组成多块磁盘容量总和(⼆)RAID1磁盘阵列RAID1 俗称“镜像”,它最少由两个硬盘组成,且两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均相同,以实现数据冗余。
RAID1 读操作速度有所提⾼,写操作理论上与单硬盘速度⼀样,但由于数据需要同时写⼊所有硬盘,实际上稍为下降。
容错性是所有组合⽅式⾥最好的,只要有⼀块硬盘正常,则能保持正常⼯作。
但它对硬盘容量的利⽤率则是最低,只有 50%,因⽽成本也是最⾼。
RAID1 适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常⾼的场景,⽐如存储数据库数据⽂件之类类型特点缺点组成条件容量raid1⾼可靠不具备扩展性⾄少两块⼤⼩相同的磁盘组成多块磁盘容量总和的⼀半(三)RAID5磁盘阵列RAID5 最少由三个硬盘组成,它将数据分散存储于阵列中的每个硬盘,并且还伴有⼀个数据校验位,数据位与校验位通过算法能相互验证,当丢失其中的⼀位时,RAID 控制器能通过算法,利⽤其它两位数据将丢失的数据进⾏计算还原。
因⽽ RAID5 最多能允许⼀个硬盘损坏,有容错性。
RAID5 相对于其它的组合⽅式,在容错与成本⽅⾯有⼀个平衡,因⽽受到⼤多数使⽤者的欢迎。
⼀般的磁盘阵列,最常使⽤的就是 RAID5 这种⽅式类型特点组成条件容量raid5⾼读写,写⼀般,⾼可靠性⾄少三块⼤⼩相同的磁盘n-1/n磁盘容量总和实际操作配置:环境:新建四个磁盘,三个磁盘做成raid5,⼀个作为备⽤磁盘(当⼀块磁盘不可⽤的时候,备⽤可以顶替)实现⽆⼈值守1,检测软raid管理命令mdadm是否安装[root@localhost ~]# rpm -q mdadmmdadm-4.0-5.el7.x86_642,将四块磁盘分别分区,并改为raid分区类型(操作看前⽂章详解)fdisk /dev/sdb ... 创建磁盘分区3,创建raid5磁盘阵列/dev/md5,其中/dev/sde1作为备⽤磁盘[root@localhost ~]# mdadm -C -v /dev/md5 -l5 -n3 /dev/sd[b-d]1 -x1 /dev/sde1 创建raid5磁盘阵列-C:创建-v:显⽰详细过程-l:级别-n:磁盘数量-x:备⽤磁盘数4,查看raid5磁盘阵列同步状态信息[root@localhost ~]# cat /proc/mdstat 查看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5 : active raid5 sdd1[4] sde1[3](S) sdc1[1] sdb1[0]41908224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3/3] [UUU][root@localhost ~]# mdadm -D /dev/md5 查看raid磁盘阵列的详细信息5,模拟撤销⼀块磁盘,看备⽤磁盘是否可以同步并使⽤[root@localhost ~]# mdadm -f /dev/md5 /dev/sdb1 卸载其中⼀块磁盘mdadm: set /dev/sdb1 faulty in /dev/md5[root@localhost ~]# cat /proc/mdstat 查看同步状态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5 : active raid5 sdd1[4] sde1[3] sdc1[1] sdb1[0](F)41908224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3/2] [_UU][==>..................] recovery = 10.7% (2242772/20954112) finish=1.5min speed=203888K/secunused devices: <none>使⽤mdadm -D查看raid5磁盘阵列的详细信息(四)RAID6磁盘阵列RAID6 是在 RAID5 的基础上改良⽽成的,RAID6 再将数据校验位增加⼀位,所以允许损坏的硬盘数量也由 RAID5 的⼀个增加到⼆个。
磁盘阵列的分类
磁盘阵列的分类磁盘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磁盘组合起来以提供更高性能和可靠性的存储系统。
根据不同的特性和功能,磁盘阵列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磁盘阵列进行分类介绍。
一、RAID(冗余独立磁盘阵列)类RAID是最常见的磁盘阵列分类,它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提供更高的数据读写性能和数据冗余保护。
RAID有多种不同级别,常见的有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
1. RAID 0:RAID 0采用数据条带化的方式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
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一旦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丢失。
2. RAID 1:RAID 1采用镜像的方式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提供了数据的冗余保护。
当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时,另一个磁盘上的数据仍然可用。
RAID 1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但读写性能相对较低。
3. RAID 5:RAID 5将数据和校验信息交错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供了数据的冗余保护和较高的读写性能。
当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时,可以通过校验信息重建丢失的数据。
RAID 5至少需要三个磁盘才能工作。
4. RAID 10:RAID 10是RAID 1和RAID 0的组合,通过将多对镜像磁盘组合成一个条带化的阵列,提供了更高的数据读写性能和冗余保护。
RAID 10至少需要四个磁盘才能工作。
二、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独立磁盘)类JBOD是一种简单的磁盘阵列分类,它将多个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
JBOD没有数据条带化或冗余功能,只是将多个磁盘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逻辑卷。
JBOD主要用于增加存储容量,但没有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提升的功能。
三、NAS(网络附加存储)类NAS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的独立存储设备,它可以将多个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并通过网络共享给其他设备使用。
NAS可以提供文件共享、数据备份和远程访问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盘阵列详解
RAID:是一种将多块磁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能够在硬盘故障时提供数据保护的技术. RAID分级取决于三个因素:
分条Striping:
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物理硬盘上,使读写数据时可以同时访问多块硬盘!
数据镜像Mirroring:
将同一数据写在两块不同硬盘上,从而产生该数据两个副本!
奇偶校验Parity (Error Correction ):
通过数学方法而不是单纯重复写同样数据来实现数据保护.
注:独立磁盘奇偶校验:校验信息单独存在磁盘上,一旦出现磁盘损坏,用校验值减去其它磁盘上对应位臵的值,就能找回数据!
RAID 0
单纯依靠分条提高I/O性能,无数据保护!
适用:I/O量大但不需要数据保护的应用 e.g.图像处理!
RAID 1
通过数据镜像提升容错性!同一数据写在不同硬盘上!可以承受一块甚至几块硬盘同时坏掉,但不优化读取性能!
适用:数据安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应用 e.g. 人事会计系统!
RAID 2
带海明码的RAID!
RAID 3
通过分条提高性能,利用奇偶校验提升容错性。
在存储普通的信息的硬盘以外,用一块专门的硬盘存储校验信息!
RAID 4
通过分条提高性能,利用奇偶校验提升容错性!在存储普通的信息的硬盘以外,用一块专门的硬盘存储校验信息。
但允许某一数据单元(block)可以从单块磁盘中读写,而无需访问整个条带,所以数据读取的速度高!
RAID 5
通过分条提高性能,利用奇偶校验提升容错性。
允许某一数据单元(block)可以从单块磁盘中读写,而无需访问整个条带。
校验信息分布在所有磁盘上!比RAID4写性能好,容易恢复!
RAID 6
基本与RAID5一样,但引入第二校验元素应对两块磁盘同时失效的情况。
写代价也因此比RAID5高,恢复也比RAID5耗时长!
RAID 1+0分条的镜像
数据先被镜像,再分条,数据恢复简单,迅速。
RAID 0+1镜像的分条
数据先被分条,再镜像,一旦一块硬盘坏掉,级数下降成RAID0,恢复起来较RAID1+0麻烦。
RAID 配置和管理
Management Menu(管理菜单)
Configure(配置菜单)
Objects(对象菜单) Adapter(适配器)
巡读选项
Objects(对象)→ Logical Drive(逻辑驱动器)
Objects(对象)→ Physical Drive(物理驱动器)
Objects(对象) Channel(通道)
注:F2:显示阵列中的驱动器的数量F3:显示阵列信息F4:添加热备份F10:配置逻辑驱动器
逻辑驱动器参数
Advanced Menu(高级菜单)
1)Stripe Size磁条大小
2)Write Policy写入策略
3)Read Policy读取策略
4)Cache Policy高速缓存策略
注:定义了当前逻辑驱动器以后,请选择Accept(接受),然后按<Enter>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