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

医学课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
许多高血压病人伴有糖脂质代谢紊乱 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较正常 人 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含量则较低。
关系
合并发生 互为因果
血液中血糖血脂浓度增高,使血液 在 血管中流动阻力增加,引起血液黏度 增高进而又促使血压升高。
许多高脂血症也常合并高血压,两者 呈因果关系
高血脂
高血压与高血脂并存时,两者的作用叠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高血压治疗指南、美国高血压学会 (ASH)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都推荐小剂量 阿司匹林用于高血压一级预防。
2 新版指南—欧洲
LDL-C作为治疗首要目标 根据风险分层设定明确目标值
2 新版指南—中国
中国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对不同危险分层人群LDL-C控制指标
27%
P=0.0236 0.5 1.0 1.5 2.0 2.5 3.0 3.5(年)
Sever PS, et al, Lancet. 2003;361:1149-58

综合管理
1 指南策略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侧重点改变
2013JNC8 美国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3ASH/ISH 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3ESH/ESC 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4 中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
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高血压综合管理成为重点!
综合干预: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治疗目标:管理血压并处理其他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糖耐量受损或
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
1 指南策略
指南治疗共识:综合干预=保护血管+干预血脂
针对高血压发病原因的复杂性,我们可以看到,单一作用于血管壁 并不能全面干预高血压的整个病理过程,需要与多种其他类药物联 合使用。

高血压与血脂的监测与控制

高血压与血脂的监测与控制
保持环境适宜
监测时注意环境安静、温度适宜,以确保结果准确。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频率。切勿自行更改计划。
血压和血脂监测的频率
根据健康状况,监测频率应适当选择。每月监测对高危人群尤为重要。
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预防措施
均衡饮食
摄入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选择低饱和脂肪和低盐的食物。
定期饮用水,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增强心脏健康
长期运动能增强心脏的健康,降低心脏病风险。
压力管理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心理放松
压力管理可以帮助心灵放松,降低血压波动和血脂水平。
增加身体活动
适度的运动减轻压力,从而有助于血压和血脂控制。
情绪支持
通过专业指导获取情绪支持,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与自然接触
自然环境中的放松活动能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
吸烟和酗酒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吸烟对健康的威胁
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压。长期吸烟会恶化心血管健康。
酗酒对血压的影响
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持久的饮酒习惯会影响心脏功能。
综合影响与管理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改善血脂水平与血压。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降压药物
这些药物帮助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常见的类型包括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适时监测体重变化。
减少久坐,增加日常活动量。
定期体检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及时了解血压与血脂水平。
饮食调理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多吃蔬菜
新鲜的蔬菜可以提供丰富的纤维和营养。它们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

94例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论文

94例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论文

94例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以及相对的治疗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检查,观察9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多少患者的血脂异常,并且观察其异常情况。

从而对94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近一半高血压患者的血脂都出现异常状况,而血脂中,甘油三酯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者比较多。

结论:高血压疾病患者,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血脂异常状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有关联。

并且,两者一定程度上使得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增大。

关键词: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3-01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作为现今医学界可控制的两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

而有时高血压患者出现血脂异常现象,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大[1]常是最为常见的其中之一。

所以随着高血压患者的日益增多,人们对于血脂异常现象的重视也日益增大。

本文通过对9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查并且分析检验数据结果,从而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

并且简要分析血压异常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相对应的相关治疗[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某二甲医院随机抽取9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平均年龄为62.1±3.4岁;女性患者有40例,平均年龄为60.4±2.5岁。

而在随机抽取的患者应符合以下标准,在住院之前没有服用过任何调脂药物,并且排除了合并各种继发性因素(如饮酒、吸烟、药物、遗传性疾病、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1.2 方法1.2.1 检验方法:对94例患者进行各个方面的检查(如体重、身高、心电图、血压、血糖、血清以及甘油三酯等),将所检测出的数据与医学上规定的标准数据相对比,进行比较分析。

1.2.2 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当收缩压>140mmhg或者(和)舒张压>90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

烟酸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治疗的临床观察

烟酸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治疗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刘国树.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31(11):879-880. [2] 张宇清,刘国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J]. 中华
内科杂志,2000,39(2):140. [3] 李勇. 2007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成为
had complaint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nclusion: Extended-release nicotinic acid could improve dyslipidemia effectively and all
sidedly in senil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showed a good tolerability.
普遍适用临床策略[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6):847. [4] 刘国树.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新进展[J]. 中国药物
应用与监测,2006,4:1-4.
[5] Mancia G, De Backer G, Dominiczak A, et al.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 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J]. J Hypertens,2007,25(6): 1105-1187.
治疗后主要血脂参数变化率 =(治疗后血脂参数 值 - 治疗前血脂参数值)/治疗前血脂参数值 × 100%;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极低(D)
对估计效应值几乎没有信心:估计效应值与真实效应值很可能完全不同。对效应值的任何估计都很不确定
推荐强度分级
强推荐(1)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弱推荐(2)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表 1 GRADE 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分级
由于“三高”防治的复杂性及当前“三高”患者基层防治临床证据匮乏,本共识仅对干预措施确定了相关推荐意见等级。本共识可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专业人员参考和使用。共识推荐意见的目标人群为中国 18 岁及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以及经评估可能罹患“三高”的人群。
2.5 如何对“三高”患者进行相关并发症的识别、筛查和初步处理?
2.7 “三高”患者的综合治疗目标?
图 4 全人群“三高”诊疗路径
2.6 “三高”患者的转诊指征?
2.7 “三高”患者的综合治疗目标?
组分
控制目标
BMI
18.5~24.0 kg/m2。随着年龄增长,体质量控制范围可适当放宽
腰围
男 <90 cm,女 <85 cm
血压
<130/80 mmHg,DBP 尽量≥ 70 mmHg,年龄 >80 岁、健康状态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至 <150/90 mmHg
血脂
TC<4.5 mmol/L,TG<1.7 mmol/L未合并 ASCVD 时:年龄 <40 岁者 LDL-C<2.6 mmol/L、非 HDL-C<3.4 mmol/L,年龄≥ 40 岁者 LDL-C<1.8 mmol/L、非 HDL-C<2.6 mmol/L合并 ASCVD 时:极高危患者 LDL-C<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超高危患者 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年龄 >80 岁时:预期寿命短、健康状态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适当放宽 LDL-C 控制目标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

05
三、血管紧张素II( Ang Ⅱ)
Ang Ⅱ是参与高血压发病并使之持续的重要机制。 Vuagnat等观察注射Ang Ⅱ对血压影响: 胆固醇水平,尤其是LDL-C水平与Ang Ⅱ注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变相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及LDL水平是解释Ang Ⅱ注射后收缩压变化的三个要素, 仅LDL与Ang Ⅱ注射后舒张压的变化显著相关。 结论:高血压病人中,Ang Ⅱ诱导的血压改变与血LDL-C水平紧密相关
家系调查(58个)
在同一家族中有两个以上的同胞于60岁前发生高血压病;
同时伴有1-3种脂质紊乱(TG或LDL-C超过90%百分位数,或HDL-C低于10%百分位数)。
这种综合症大约占所有高血压病患者的12%,占60岁前发生高血压的25% 。
家族性脂质异常高血压
Oslo研究:
调查16,525名健康男性(>40岁),舒张压>110mmHg者与舒张压<70mmHg者相比较,其血胆固醇值平均升高0.71mmol/L;
3
2
1
Ferrier等研究:
1
2
3
4
5
6
研究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也存有内皮功能异常。
两者合并存在时,内皮功能损害更为明显。
Panza等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有内皮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高血脂与高血压相关的机制
氧化型LDL(ox-LDL)能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NO活性性和816名女性(年龄29~55岁)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
01
在男性LPL多态性与血压水平不相关,
02
但携带LPL-G447等位基因的妇女较LPL-CC基因型的妇女有着显著降低的收缩压和脉压水平分别。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PPT模版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PPT模版
“三高”高危人群的筛查内容和频率
血压筛查
血糖筛查
血脂筛查
生活方式干预
高危人群除了一般人群的预防措施外,还应进行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控制被动吸烟、既往吸烟史、饮酒过量和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等因素。
超重和肥胖是“三高”高危人群的一个重要因素。超重是指体质指数达到或超过24.0 kg/m2,肥胖是指体质指数达到或超过28.0 kg/m2。
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运动,建议提供健身区域和器材。这样可以方便人们进行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家庭内共同调整生活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可以通过共同参与运动活动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预防“三高”的关键。这包括饮食健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人们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同时,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正常高值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素是高危人群的识别标志。这些人群需要进行个体化管理,以预防和控制“三高”发展。
具有发展为“三高”风险的人群
“三高”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
“三高”患者的控制率和达标率不理想
“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方法
除了正常高值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还有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经济因素、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个体发展为“三高”的风险。
02
03
01
对于"三高"患者,基层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并发症筛查意识,并利用医疗资源进行筛查。对于急性并发症,应快速识别,并在必要时进行紧急转诊和院前急救处理。
对于"三高"患者,应定期进行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在必要时,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并按照相关指南规范进行管理。

各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

各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

表 1 各组动态血压比较( x ± s)
组别
n
最高血压( mmHg)
SBP
Dபைடு நூலகம்P
正常对照组
146
139. 7 ± 28. 3
高血压病Ⅰ期
131
169. 4 ± 28. 31)
高血压病Ⅱ期
272
170. 1 ± 15. 21)
高血压病Ⅲ期
289
182. 5 ± 2. 61)
75. 7 ± 13. 3 98. 7 ± 13. 3 103. 2 ± 10. 51) 110. 3 ± 24. 81)
通讯作者: 杨 戈( 1983-) ,男,医师,主要从事心电生理研究。 第一作者: 胡宜波( 1967-) ,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生理研究。
表 2 高血压各期血压负荷值比较( %)
组别
n
白天
SBP
DBP
正常对照组 146 21. 4 高血压病Ⅰ期 131 62. 41) 高血压病Ⅱ期 272 70. 21) 高血压病Ⅲ期 289 78. 51)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对于 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有很大帮助。本文研究各期高血压患者 及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 ABPM。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取 2009 年 2 月至 2011 年 6 月我院门诊及 住院病人 922 人次,其中符合 WHO 高血压诊断标准者 692 例 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 52 ± 4. 5) 岁。高血压Ⅰ期 131 例,男 69 例,女 62 例,平均年龄( 41 ± 3. 5) 岁; Ⅱ期 272 例,男 141 例,女 131 例,平均年龄( 50 ± 1. 5) 岁; Ⅲ期 289 例,男 161 例,女 128 例,平均年龄( 58 ± 2. 5) 岁。血脂正常者 180 例,男 84 例,女 96 例,平均年龄 ( 51 ± 1. 5) 岁,血脂异常者 512 例,男 284 例,女 228 例,平均年龄( 58 ± 2. 5) 岁,血脂正常与异常组年龄、病程、 并发症比较无差异。正常对照组 146 例,平均年龄( 52 ± 2. 5) 岁,男 74 例,女 72 例,均无高血压病史。 1. 2 监测方法 ( 1) ABPM: 监测前 1 w 停服药物,使用美国太 空试验室生产的 90207-30 型动态血压记录仪,测试者保持日常 工作和生活起居,袖带位于右上臂,下沿位于肘上 2. 5 cm,测量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管理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管理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特殊人群血脂异常时,应如何结合伴随疾病特点开展血脂个性化管理?本文将一文总结。

1.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正常。

(1)调脂目标: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LDL-C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保持HDL-C目标值在1.0mmol/L以上。

(2)治疗方案: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如合并高TG伴或不伴低HDL-C 者,可采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

2.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应根据不同危险程度确定调脂目标值。

同时,调脂治疗能够使多数高血压患者获益,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高血压指南建议,中等危险的高血压患者应启动他汀治疗。

3.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高TG血症和(或)低HDL-C血症]集结发病的临床征候群。

主要防治目标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以及2型糖尿病,对已有ASCVD者要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

(1)调脂目标:LDL-C<2.6mmol/L、TG<1.7mmol/L、HDL-C≥1.0mmol/L。

(2)治疗方案:先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如不能达标应针对各个组份采取相应药物治疗。

4.慢性肾脏疾病(CKD)CKD常伴随血脂代谢异常并促进ASCVD的发生。

(1)调脂目标:轻、中度CKD者,LDL-C<2.6mmol/L,非-HDL-C<3.4mmol/L;重度CKD、CKD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LDL-C<1.8mmol/L,非-HDL-C<2.6mmol/L。

(2)治疗方案:CKD患者应接受中等强度他汀类治疗,必要时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终末期肾病(ESRD)和血透患者,需仔细评估降胆固醇治疗风险和获益,建议药物选择和LDL-C目标个体化。

应注意,CKD患者是他汀类引起肌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或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1.732 )时,发病风险与他汀剂量密切相关,故应避免大剂量应用。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

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

血脂异常少数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多数是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

血脂异常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患病人数1.6亿。

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浆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大类: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

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

各类脂蛋白上述4种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因而其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也各有差异(表8-4-1)。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因其与脂质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的功能而命名。

已发现有20多种Apo。

高血压伴发血脂异常,如何实现双达标杨千三

高血压伴发血脂异常,如何实现双达标杨千三

高血压伴发血脂异常,如何实现双达标杨千三发布时间:2021-08-13T04:57:27.7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6月6期作者:杨千三[导读]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0近年来,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在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伴发血脂异常,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笔记将对高血压伴发血脂异常,如何实现双达标进行介绍。

1.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由于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综合症,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当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99mmHg时定为轻度高血压;当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时定为中度高血压;当收缩压为180mmHg及以上,舒张压为110mmHg及以上时为重度高血压。

2.什么是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临床上常见的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临床上血脂异常包括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两类,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正常人体胆固醇为低于200mg/dl,甘油三酯低于150mg/dl,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30mg/dl;当患者出现边缘升高时,胆固醇值为200~239mg/dl;甘油三酯为150~190mg/dl,低密度脂蛋白值为130~159mg/dl;当患者血脂升高时,胆固醇值为超过240mg/dl;甘油三酯为超过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超过160mg/dl。

3.怎样治疗高血压?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使用降压药物等。

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原则,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患者应减少钠盐摄入,减轻体重(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腰围小于85厘米,规律运动(每周5-7次,每次30分钟),戒烟戒酒,保持心理平衡。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全文)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全文)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全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其中超过半数合并血脂异常,二者并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升高。

降压达标同时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预防和治疗ASCVD的基石。

高血压患者降压联合降脂治疗的获益远超单独降压或降脂治疗。

该共识从临床实践出发,对我国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分层、降压降脂目标、药物选择原则以及依从性提高的策略等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鼓励临床医师在努力提高降压达标率的同时提高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从而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管理建议专家共识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130/80 mmHg)是长期获益的基础。

同时,对LDL-C水平超过相应ASCVD危险级别靶目标值者,均需进行降脂治疗。

对ASCVD高危以上级别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同时启动降压和降脂治疗,尽早实现血压和血脂双达标,并长期维持。

联合药物治疗(优选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生活方式干预须贯穿患者终生。

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心脑血管和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延长寿命。

因此,高血压患者须定期检测血脂谱,高血压伴血脂异常者需同时进行血压和血脂的长期管理,以预防ASCVD的发生和进展。

一、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预防或延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不论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均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表4)。

表4 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内容二、血压管理1.降压目标值: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130/80 mmHg,≥75岁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为<140/90 mmHg,衰弱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需根据其耐受性个体化设定(表3)。

表3 高血压患者ASCVD危险分层评估及降压、降脂目标值注: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CI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 ASCVD中危患者,若<55岁,具有以下2个或以上危险因素者,其心血管疾病余生风险为高危:(1)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2)非HDL-C≥5.2 mmol/L,(3)HDL-C<1.0 mmol/L,(4)体重指数≥28 kg/m2,(5)吸烟;b其他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45/55岁(男性/女性),(2)吸烟,(3)HDL-C<1.0 mmol/L,(4)体重指数≥28 kg/m2,(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1 mmHg=0.133 kPa2.降压药物选择:(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为一线降压药物。

500名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调查研究论文

500名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调查研究论文

500名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调查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及其危害,总结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5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脂水平异常有124例,设为观察组,血脂水平正常有37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各血压水平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24h脉压均值、日间收缩压、24h收缩压、2日间脉压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日间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 收缩压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p<0.05)。

均经高血压药物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差(p<0.05);随访2年,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合并高血脂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改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压与血脂水平,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以预防高血脂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事件;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71-02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等觉出不适的时候大多已经产生了器质性病变,因此,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有研究发现,血脂是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因素,而血脂异常从0岁就开始积累,因此,不论年龄大小,一旦在体检或就医中发现tc、tg、ldl-c水平升高就应考虑为血压升高的信号,要尽快采取措施将其将至正常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5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6例,女274例,年龄27-61岁,平均36.4±7.4岁。

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新)

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新)
(3)血压在140~160/90~100mmHg而无ASCVD者,应进行危险评估(表3),高危者建议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中危或低危者可采取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密切随访4周,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意愿,宜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4)应在4-12周内将血压逐步降至目标水平。(5)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后,应长期维持血压达标。
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
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05
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现状
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加速ASCVD进程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压联合降LDL-C治疗获益更大
高血压患者ASCVD危险分层评估
一、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现状
我国血脂异常流行特点:“三高”、“三低”
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130/80mmHg)是长期获益的基础。同时,对LDL-C水平超过相应ASCVD危险级别靶目标值者,均需进行降脂治疗。对ASCVD高危以上级别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同时启动降压和降脂治疗,尽早实现血压和血脂双达标,并长期维持。联合药物治疗(优选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生活方式干预须贯穿患者终生。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心脑血管和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延长寿命。因此,高血压患者须定期检测血脂谱,高血压伴血脂异常者需同时进行血压和血脂的长期管理,以预防ASCVD的发生和进展。
对他汀治疗后LDL-C不达标者,可加用依折麦布。
他汀治疗LDL-C不达标者,可考虑他汀+依折麦布治疗
非药物治疗后LDL-C不能达标者,可考虑加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预计他汀+依折麦布不能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仍不能达标者,可考虑加用PCSK9抑制剂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ANHUI MEDICAL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及治疗The treat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作者姓名:孟亚星指导教师:张小玲教授学科专业:内科学(心血管病)研究方向: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论文工作时间: 2015 年12月至 2018 年 1 月2018 年5月目录一、英文缩略词简表 (1)二、研究一中文摘要 (3)三、研究一英文摘要 (4)四、正文 (5)1.前言 (5)2.资料与方法 (8)3.结果 (9)4.讨论 (14)5.结论 (15)6.参考文献 (15)五、研究二中文摘要 (19)六、研究二英文摘要 (20)七、研究二正文 (21)1.前言 (21)2.资料与方法 (22)3.结果 (24)4.讨论 (27)5.结论 (30)6.参考文献 (30)八、附录 (33)六、致谢 (34)七、综述 (35)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名称E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S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收缩压DB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舒张压24hABP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BPV Twenty-Four-Hour blood pressure24小时血压变异性variabilitydSBPV/dBPV Da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白昼收缩压变异性nSBPV/nBPV 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BP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夜间血压MBPS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血压晨峰24 h mSBP 24 hours mean systolic pressure 24 小时平均收缩压dmSBP Day mean systolic pressure 白昼平均收缩压nmSBP/NBP Night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夜间平均收缩压24hmDBP 24 hours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24小时平均舒张压dmDBP Day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白昼平均舒张压nmDBP Night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夜间平均舒张压LDL-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olesterol 总胆固醇TC Totalglycerin 甘油三酯TG Trilauratenitric oxide synthase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EndothelialCRP C 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hs-CRP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超敏C反应蛋白oxide 一氧化氮NO Nitricdismutase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SuperoxideJSH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日本高血压协会 JNC American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美国联合全国委员会 BMI 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mercury 毫米汞柱mmHg millimeterof本课题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纳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本文血脂正常与异常的切入点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血脂水平正常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比两种情况下患者动态血压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ylor. Curr Hypertens Rep. 1999;1:96-101.
LDL致动脉粥样硬化 HDL抗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 LDL 黏附分子 MCP-1 LDL 血管腔 内皮细胞
HDL抑制黏附 因子的表达
被修饰的 LDL
HDL抑制LDL 的氧化
内膜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HDL 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
150 200 250 300
25
0
≤204
205-234 235-264 265-294
≥295
血清胆固醇(mg/dl)
血清胆固醇(mg/dl)
Circulation 1990;81:1721-1733. Am J Med 1984;76:4-12.
高胆固醇: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3.0
缺血性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出血
高危多因素干预 (10年CVD危险 15%)
Manuel DG et al. BMJ. 2006;332:659-662.
依整体CVD风险的他汀治疗方案比单纯 强化降脂治疗存活率更高
与NCEP Ⅲ标准治疗方案及强化NCEP Ⅲ治疗方案相比,根据整体 CVD风险的他汀治疗平均LDL-C目标值更低,且挽救QALY数大幅提升
-16% -21%
-38%
-52%
17项高血压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N=47,667名)
Lancet 2000; 355: 1955–64.
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资料
12
血 脂 异 常 患 者
(%)
11.9
10 8 6 4 2 0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低HDL-C血症
3.9 2.9
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221-244 203-220 182-202
<182
Neaton JD,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2;152:56-64.
目录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致心血管事件机制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防治 转换理念,整体防治心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是整体防治的重要环节 小结
5年治疗后临床Biblioteka 果比较标准NCEP Ⅲ 治疗达标方案 强化NCEP Ⅲ 治疗达标方案 24.1 2.5 辛伐他汀 2040mg 9.9 依整体心血管 风险制定方案 7.8 辛伐他汀 2040mg 22.8
5年CVD风 险(%)
治疗方案 平均LDL-C (mmol/L 挽救QALY 数(百万)
1.6
9.0 辛伐他汀 2040mg 178
533 458 637 C T C
1041 827 T C
794
T
809 C
403
602 T
502 255
140
脑卒中 39% 冠心病 16% 血管死亡 21% 所有其它死亡 2%
MacMahon, Rodgers, J Hypertens 1994;12 (Suppl 10):S5; Rodgers, Macmahon. BMJ 1996;313:147.
高血压2亿
高血压 合并血 脂异常1 亿
血脂异常2亿
5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2007;38:432-439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增加10年心血管风险
60
10年心血管风险(%)
收缩压120mmHg 收缩压180mmHg
50 40 30 20 10 0
LDL-C 0 -5 -10 非致死性/致 死性冠心病 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总死亡率
降低(%)
-15 -20 -25 -22 -30 -33
16项试验,29,000例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随访3.3年
JAMA 1997;278:313-21.
-30 -35
-29 -28
我国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人数近1亿
14 Syst-Eur
28 PROGRESS
SHEP
SHEP: 氯噻酮+/-阿替洛尔 MRC-O: 双氢氯噻嗪+阿替洛尔 Syst-Eur: 尼群地平+依那普利+双氢氯噻嗪 PROGRESS: 培哚普利+利尿剂
同时降压、降胆固醇仍残存较高风险
降压基础上加他汀治疗仍残存较高心脑血管风险
冠脉事件的获益
危险降低(%)
100 90
未预防的事件(%)
心血管事件危险(%)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70
63
76
76
69
73
64 85 91
30
37
24
24
31
27
36 15 9
xC AP S
CA RE
ID
PR OS PE R
OS CO PS
HP S
4S
T
LL
LIP
HA T-
AF CA PS /T e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导致内皮损伤 ----最终血栓形成
内皮细胞 平滑肌 细胞 血小板 泡沫细胞 巨噬细胞 侵入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 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墙
胆固醇酯充满平滑肌细胞
心血管事件
正常内皮组织
受损内皮组织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导致血管事件发生 的机制
高血压
血脂异 常 内皮 受损 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 破裂 血栓 … 形成
Kastelein JJP. Eur Heart J. 2005;7:F27-F33.
AL L
AS CO T
W
-LL
A
降压治疗后仍有心血管病危险
危险降低(%)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心血管事件危险(%)
未预防的事件(%)
64
75
w ww
86
72
36
25 MRC-O
2.5
相对危险
2.0 1.5 1.0 0.5 0
<160 (4.1) 160-199 (4.1-5.2) 200-239 (5.2-6.2) 240-279 (6.2-7.2) ≥280 (7.2)
血清胆固醇mg/dL(mmol/L)
Circulation. 2007;116:II_834.
降低LDL-C对冠心病事件和卒中的影响
全面防治 抗栓获益
------重视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
目录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致心血管事件机制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防治 转换理念,整体防治心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是整体防治的重要环节 小结
高血压流行现状
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 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
972,000,000
2亿
2006年ISH福冈会议
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动脉壁损伤后细胞粘附于 内皮表面 内皮功能失调、渗透性增加
LDL Oxidised LDL
生长因子 eg. PDGF, FGF, TGF-b
平滑肌细胞增殖
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体液因素(如血管紧张素-II) 血压偏高 增加血管壁压力 活性氧簇 氧化还原敏感基因产物 炎性状态 巨噬细胞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
降压治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幅度未达预期
脑卒中
随机试验 流行病学资料
冠心病
随机试验 流行病学资料
0 10 20 30 40 50
下降%/DBP降低6mmH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1989, Vol. a11, No. 5-6, Pages 807-82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
2006年 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 2006) 福冈宣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
血压与卒中、冠心病
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IFT):N=347,978 男性
卒中死亡率
冠心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 卒中死亡的相对危险性
32 16 8 4 2 16 8 4 2 1
冠心病死亡率
18.6%,估算现患人数近2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7
高胆固醇: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MRFIT研究 (n=361,662)
每1000人中冠心病发病数 50 10年冠心病死亡率 (死亡数/1000) 40 30 150 125 100 75 50
Framingham研究 (n=5,209)
20
10 0
15
16

JAMA.1991;265:2097-84
胆固醇与收缩压 对冠心病死亡危险的协同作用
34
冠心病死亡 /10,000 病人年
21 17 12
23
18 17 11 14 8 8 5 6 3 3
<118 125-131 118-124
N=316,099
13 12
6
245+
10 6
9
6
4
6
142+ 132-141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降压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因心血管获益明显, 研究提前2年结束
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
4 3 2
降低
P=0.0005
3.0
36%
1.9
1
0
降压药+安慰剂 降压药+阿托伐他汀
主要终点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冠心病
Lancet 2003;361:1149-58.
目录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致心血管事件机制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防治 转换理念,整体防治心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是整体防治的重要环节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