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精选推荐

发展经济学——精选推荐

发展经济学第⼀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与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世界银⾏将2009年⼈均GNI(国民总收⼊)⼩于3945美元的经济体都归为发展中经济体。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1)收⼊⽔平低下(2)⽣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住房条件、医疗条件、⾷物条件、教育条件恶劣)(3)技术进步缓慢,⽣产率⽔平低下(缺乏技术创新能⼒和吸收先进技术能⼒)(4)⼈⼝增长率⾼,赡养负担重(5)失业严重,隐蔽性失业显著(6)农业所占⽐重⼤,⼆元经济显著(规模较⼩的⼯业部门和规模巨⼤的农业部门并存)(7)⽣态环境恶化(过度开垦、⽆⼒建设污染处理设施、重⼯业较快发展)(8)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产⽣的时代背景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问题:(1)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2)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战后发展经济学兴起的时代背景:(1)世界殖民体系迅速⽡解,殖民地相继获得政治独⽴(2)苏美两⼤阵营展开竞赛(3)联合国和世界银⾏等编制国家统计资料(4)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三、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1.形成与繁荣时期(从19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思路占统治地位)(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业化和计划化等的重要性(三者相互联系,没有物质资本积累就不可能实现⼯业化;没有政府计划安排,难以迅速进⾏资本积累)(2)反新古典主义倾向(认为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善,新古典主义所强调的市场的作⽤难以发挥)(3)强调内向发展战略(⼀般不⽀持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策略)(4)受结构主义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僵化、市场零散,市场的调节作⽤有限。

要靠政府进⾏⼲预,加速资本积累)(5)热衷建⽴宏⼤的理论体系(认定⾃⼰的经济理论是普遍适⽤的)2.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19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1)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标(2)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3)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4)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5)重视国别研究※第⼆阶段的很多理论是在第⼀阶段理论失败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两阶段可对⽐记忆3.新制度主义时期(从1980年代中期到现在)(1)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2)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法的应⽤(使⽤新古典主义⽅法分析政治⾏为。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
“斯密本人非常天真地活动于不断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 探索各种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或者说,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 隐藏结构。另一方面,他同时又按照联系在竞争现象中表面上 所表现的那个样子,也就是按照它在非科学的观察者眼中,同 样在那些被实际卷入资产阶级生产过程并同这一过程有实际厉 害关系的人们眼中所表现的那个样子,把联系提出来。这是两 种理解方法,一种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内在联系,可以 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生理学,另一种则只是把生活过 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 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的概念规定之中。这两种方法在斯密的 著作中不仅安然存在,而且相互交错,不断地自相矛盾。”
㈡《国富论》的主题和结构
1.《国富论》的主题和内容 《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题:财富的性 质和增进财富的途径。 财富的性质:劳动价值论 增进财富的途径:分工和增加生产劳动者比重。分 工理论、生产劳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和经济政策。
2.《国富论》的结构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率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 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秩序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一、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概念和范畴 三、四: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经济政策的意义和影响。对 重商主义的批判 五:财政学-财政收入和支出
---《国富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P13-
14
个人利己主义是斯密整个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和中心。 利己主义-交换-分工-货币-价格和价值
从利己主义出发构建理论体系
利己主义+理性=经济人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由放任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k 0
k*
k 0
实际资本存量仍
然会增加,但是
与人口增长同比 例增加
0
k 0
k*
k
y (n+d)k sy k
k
10
索洛模型的稳态性质
索洛模型具有稳态的性质,也就是说,能够自动的达到均衡状态。
如果一个经济,最初的劳均资本,不在k*上,
在k*的左边
劳均投资将会超过广义折旧,资本k将会增加。由于总投 资曲线斜率下降,随着k的增加,两条曲线的差距不断缩
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 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增量资本-产出比
一般趋于上升。投资增加不一定带来相应的产出增长。
只有资本(储蓄)一个变量,实际暗含假定资本-劳动比例不变。 这也是不现实的。 即使投资所需的资本品能够得到满足,因缺乏有技能的劳动力和合格
管理者而不能形成实际投资,或者投资效率低下。 此外,还意味着不能用劳动来代替资本,这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十
方程两边同除以L,即得到一个劳均生产函数 y=kα
公式中,y=Y/L, k=K/L。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表示产出是资本的增函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7
2.资本积累方程
资本来自储蓄,即一个社会总产品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扣除一个
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一个净投资,这就是资本的增加。
K sY dK
每个时期增加的总储蓄中必须扣除掉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以及折旧,剩下部分 才是资本的净增加。
8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
k sy (n d)k
右边的两项都是劳均资本的函数
第一项sy 劳均投资函数
随着劳均资本增加而上升。s被假定不变,与生产函 数曲线形状是一样的,以递减的速率增加,由于s<1, 位于生产函数曲线下方。

凯恩斯主义学说——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学说——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 第二,总量分析还假定“消费对投资的特殊比例”。但是,
在已定的总收入下,消费水平决定于收入在消费者之间的 分配,而这种分配又取决于财富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利润 对工资的比率、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税收制度等。这一前提 可称为“分配结构前提”。
二、从均衡分析到历史分析的转变
• 新剑桥学派坚决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均衡分析方法,注重
• 一、从总量分析到结构分析的转变 • 二、从均衡分析到历史分析的转变 • 三、反对折衷主义,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

• 四、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核心是收入分配理

一、从总量分析到结构分析的转变
• 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有两个前提: • 第一,社会要实现充分就业,客观上就必须使生产能力和
劳动力在结构上与整个经济的具体需求相一致。如果把社 会生产分为投资品生产和消费品生产部门,那么,要实现 充分就业,就必须使生产能力用于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的 比例适当。这一前提可称为“产业结构前提”。它说明, 只有当产业结构合理时,充分就业才有可能实现,也方能 持久。
一、价值理论
• 2.标准商品 • 斯拉法的标准商品体系如下: • 90吨铁+120吨煤+60夸特小麦+3/16劳动→180吨铁 • 30吨铁+75吨煤+90夸特小麦+3/16劳动→270吨煤 • 30吨铁+30吨煤+150夸特小麦+6/16劳动→360夸特小麦 • 总计:150吨铁+225吨煤+300夸特小麦+12/16劳动 •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所产出的三种商品的比例为,180:270:360,恰好与
一、价值理论
• 1.价格决定理论 • 斯拉法建立了价格决定体系。 • 非基本产品:土地和自然资源等。在价格决定中不影响基
本产品的价格。
• 基本产品:决定价格的是生产条件和分配条件,或者是生

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研究

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研究

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研究第一章简介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在其经济发展历程中探索出了许多重要的增长理论。

在这些理论中,现代增长理论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深入研究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研究跨越了数十年的时间,起始于20世纪初期,而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则是在20世纪后半叶。

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们主要通过描绘宏观经济周期来研究经济增长。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认为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纳什-斯蒂格利茨模型20世纪60年代末期,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了著名的纳什-斯蒂格利茨模型,该模型成为现代增长理论的基础之一。

这一模型主要强调资本与劳动力的匹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该模型还探讨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经济学家们在纳什-斯蒂格利茨模型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各种不同的现代增长理论,包括克鲁格曼孪生城市模型、卢卡斯扩散模型、摩尔-嘉登-纽曼模型等等。

第三章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美国现代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现代增长理论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人力资本研究表明,知识、教育和技能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此,人力资本的建设和提高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投资之一,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技术进步现代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出水平。

此外,技术进步也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市场发展现代增长理论强调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市场发展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产出。

市场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长期经济增长。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
输出基础理论认为,有些市场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来实现经济发展,但有些市场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
实现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30年代,霍伊特建立了解释城市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模型-输出
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
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
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经过成熟阶段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人
结论
➢ 开放经济实现经济恒定增长时的限定条件较少,因此相对于封闭的国家模型
更容易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区域经济特征是由净输入资源刻画,净输入剩余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 如果不同区域的初始增长率不同,那么区域间差距会随时间逐渐扩大。
能保证该地区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当能够从区外输入资本和生产资料时,
这种区外输入是决定本地的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相对于那些实行闭关自
守的地区,区外输入使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更宽松,更容易实现长期的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与输出基础模型的不同点:
➢ 前者强调区外投资,后者强调区外需求
➢ 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储蓄不再是有效需求的扣除项,而是生产性投资的
强调总体而忽略不同生产活动或不同专业化部门的区别;忽略了为本地区
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基础部门的确定和选择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着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

(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

(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3.区位经济学。

廖什于l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研究了区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17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等。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第一章导论自4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理论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 ).它是二战后从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发展中国家及特征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欠发达国家[LDC].[less developed countries](P19)麦克格罗-希尔:“发展中国家是这样一种国家,它的人民正在开始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以实现产品和劳务人均生产的持久增长。

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实际收入水平,而且正在做到这一点的国家。

”2、发展中国家基本特征:比较完整地描述发展中国家特征的发展经济学家是托达罗(Todaro, M. P.)(P20)(1)收入水平低下。

(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

(3)生产率水平低下。

(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平均在10%——15%。

(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

(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

(8)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脆弱地位。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刘易斯(Lewis, W.A .)“发展经济学研究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行为。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主要研究:第一,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第二,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应采取什么政策来推进经济更快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采取的发展政策有哪些借鉴意义,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P12)(1)经济增长理论;(2)收入分配理论;(3)资本积累理论;(4)人力资本理论;(5)工业化道路理论;(6)技术进步理论;(7)人口转移理论;(8)平衡与非平衡理论;(9)国际贸易理论;(10)宏观调节理论。

第三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储蓄以及人 们拥有为实现其目的而需要的资本货物额相适应的”增 长率。 • gw=Sf/vr • 式中gw代表有保证的增长率, Sf为人们在一定收入下满 意的储蓄率,vr为投资者满意并与其资本存量相适应的 资本——产出比。因而,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人们愿 意进行的储蓄恰好等于投资者预期的投资需求,经济就 可以实现稳定增长。因为在有保证的增长率下,资本家 的预期投资需求若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就能使储 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实现储蓄与投资相等,从而促进经 济稳定增长。
简单说: 一种产 品,两个 要素。 其它都 不变。
哈多模型(的内容):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
-产出比所决定。
g=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量/国民收入; 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国民收入;
s g v
v=资本-产出比率=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单位产出所需资本。
哈罗德认为:“这一方程式是投资必须总是等于储蓄这一事实的动态化的表述”
• 实际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 蓄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决定的。即: g = s/v • 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 gw = g • 但二者相等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相等只会在偶然的情况下实 现,这恰如在“刃锋”上走路,二者相等的均衡道路十分狭窄。正 是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不一致,导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 产生了经济的波动。 (1)若g< gw ,表明实际储蓄率(即实际投资率)小于满意的储 蓄率,形成累积性的投资缩减,导致经济收缩与失业。 (2)若g> gw,引起累积性经济扩张。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简洁易操作 (二)H-D模型的局限性 模型不具备自身调节能力,一旦出现不均衡,就只能任其 发展下去。

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罗模型 参考课件

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罗模型 参考课件

3.4 技术进步
♦ Solow模型在长期中没有经济增长(人均
收入)与现实不符 ♦ 对此问题的理解:
– 模型化方法:舍弃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仅考 虑某些因素的影响。Solow模型的含义是, 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等因素,则由于边际收益 递减因素的影响,人均收入的增长最终将会 停止。 – Solow模型中可以方便地引入技术进步的影 响
出现的现象
♦ Rostow:发展阶段论
takeoff into sustained growth
3.2 现代经济增长:基本特征
♦ 不同时期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地区): 时期 国家 平均增长率 1580-1820 Netherlands 0.2% 1820-1890 United Kingdom 1.2% 1890-- United States 2.2%(1890-1989) 1960’s-- East Asian Countries 5.5%
3.3.3 Solow模型
♦ 动态调整过程
3.3.3 Solow模型
♦ 水平效应(level effects)和增长效应
(growth effects)
– 增长效应指改变变量增长率的效应;水平效 应则指增长率不变,但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轨 迹水平移动 –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同时具有两种效应:人均 收入的稳态水平发生变化;总收入的增长率 发生变化 – 储蓄率的变化仅仅具有水平效应:人均收入 的稳态水平发生变化;总收入的增长率不发 生变化
第四章 新增长理论
4.1 增长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回顾H-D模型和Solow新古典模型

H-D模型

回顾H-D模型和Solow新古典模型 Solow model 稳态:在长期中没有人均收入的增长 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等参数影 响稳态水平 收敛假说:无条件收敛假说和条件收敛 假说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著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

(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

(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3.区位经济学。

廖什于l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研究了区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ch01-04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ch01-04
所谓先进也是相对于本国农业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因此,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别较大,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 使用化肥、砍伐森林灾害频繁。
12
(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发展中国家技术、尤其是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能力较低,不仅缺乏 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也比较低,技术进步 缓慢,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技术水平低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劳动生产率较低。 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低收入国家的90倍,是下中等收 入国家的48倍,上中等收入国家的8.3倍。
低收入国家和欧元区国家的赡养率分别为72%、50%。 优点:人口年轻化也有优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4
(五)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
失业问题的两个方面: 1.公开失业。发展中国家公开失业率
不比发达国家高多少,但公开失业 只是一部分。 2.隐蔽性失业。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的是就业不足,或叫隐蔽性失业。
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比平均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更加困难。 当然,人口较少的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普通公民的一般生 活水平低多少,甚至还要高很多。
收入水平低下和收入分配不均结合起来就使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巨 大,比率很高。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2.缺乏资金,无力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3.发展初期,高污染性重化工业发展快,导致有毒物质大量排放。 4.污染的国际转移。为保护本国环境,发达国家把污染工业向外转移

ch3.1:Lucas模型

ch3.1:Lucas模型

第三章:一致增长理论引言:200年前工业革命在欧洲发生。

之后逐步传播到地球的其它地方。

这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也由此而兴。

但就在20世纪即将结束新千年即将开始之时,人们回首过去的千年惊奇的发现,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类平均生活水平改变一直很小,而最近的一两个世纪中却开始陡然上升。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所创造的生产成就似乎超过了在这之前全部的总和。

而且,地球上的人口在总体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第一次从根本上突破了Malthus 和Ricardo的预言1。

随同经济的指数般蓬勃增长而增长。

而我们如今正站在这关键的转折点旁,亲身感受着飞跃的紧张与快乐,以及由此而来的目不暇接的新成就所带来的享受。

这同时,人们,主要是学者们,又一次就工业革命和现代增长的奇迹展开了意味深长的讨论。

比较有影响的如:Arifovic et al (1997), Jones (1999), Galor 和Weil (2000),Hansen 和Prescott(2002),Lucas (1998), Stokey (2001) 等。

不同的热门问题被提出:工业革命为什么在1800年会发生?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欧洲英国而不是亚洲?促成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工业革命是必然的吗?工业革命的内因是什么?等等。

关于现代增长的源泉问题的研究最早应当是从Solow (1956)开始的了。

Solow模型的经典结论是排除了用要素资本的增长来解释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并指出唯一可能的是技术进步。

此后的研究有了很多进步,但似乎始终没有超出Solow预测的范畴:Cipolla (1969) 认为早期的读写能力等文化教育的进步铺就了工业革命之路;Paul Romer (1990)建立了著名的基于新知识发现的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现不完全是自发的或伴生的,而是很大程度受市场需求推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结果。

这种理论很快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不少有影响的作者不相信存在可以和资本积累相匹配的知识积累的机制2;在Becker et al. (1990), Tamura (1998), 的基础上,Lucas (1998)建立模型,以人力资本为驱动力,生育行为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为所决定。

经济增长理论资料

经济增长理论资料

● 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
优点: 简洁。 如果v相对稳定,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 比例。 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增长率,只要取得该 增长率所需要的储蓄率就可以了。 (计划经济国家)
缺点: (1)G=Gw=Gn 的条件太苛刻,三者难以 同时达到一致。 (2) 假定模型资本-产出比不变。当资本 -产出比变化的时候,该模型不成立。 (3)忽略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4)过于强调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 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
按照哈罗德的说法,假定一国经济开始就处于 充分就业状态,如果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 必须满足: G = Gw = Gn
但是哈罗德认为,G与Gw 、Gw 与Gn 并没有 内在联系,还它们往往是不等的。一旦两者不 等,就会差距越来越大,无法调整到均衡状态, 不是造成长期通货膨胀,就是造成长期经济停 滞。
实际增长率G是指社会经济实际达到的增长率, 即事后的增长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G=s/v 式中,s是实际储蓄率(哈罗德假定它总是和预 期的储蓄率一样),v是实际投资与实际收入增 量之比。
可见,该公式只是实际储蓄率与实际投资 恒等的另一种表述法。
自然增长率Gn是指在人口和技术都发生(自 然)变动情况下,社会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 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Gn=sn/vw 式中,sn表示社会产出最适合的储蓄率, vw 表示合意的资本-产出比。 哈罗德认为,Gn是由劳动人口增长和技 术进步所决定的。如果假定技术条件不变,只 考虑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则Gn即是人口和 劳动力增长率。
资 源 资 本
资源的使用效率
自 然 资 源
劳 动 力
由全要素 生产率衡量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 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 增加产生的增长

高鸿业第3章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

高鸿业第3章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刀刃性质。哈罗德模型把经济增长的路径设计为储蓄转换为投资,即资本积累,从而形成了刀刃上的增长,即经济不能自行纠正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的偏离,而且还会累积性的产生更大的偏离。具体地讲,有保证的增长率是建立在给定企业家预期类型基础上的加权平均率,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意味着企业家们生产能力的扩张超过了现有需求量,他们将会压缩投资,并通过乘数效应压低有效需求和产出,而这又将导致更大的生产能力过剩,不平衡不断重复下去。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相反的情况将会发生,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
当n=1时,该函数是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在线性齐次生产函数的情形中, 当 时,如果 为规模报酬递增,如果 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 为规模报酬递减。另一方面,当 时,如果 为规模报酬递增,其余以此类推。这些数学定义表明了规模报酬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对称性,而这种对称现象完全是假设的。
5、哈罗德问题 哈罗德模型采取长期的动态分析方法,将凯恩斯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加以动态化,引入了时间因素,使其理论具有说服力和应用价值。而且模型中所描述的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和资本产量比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具有应用价值。除此之外,该模型从供给与需求相结合的角度上揭示了经济增长,克服了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但是哈罗得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
4、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模型用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概念分析了一个经济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连续生产所必需满足的长期条件: ⑴经济必须在每一年使投资等于充分就业的储蓄,即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如果投资份额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储蓄率 ,那么有效需求相对于充分就业必然是不足的。因此,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第一个必需的条件是: (3.3) 其中, 为实际发生的增长率,即事后增长率,它由实际储蓄率 和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所决定。这一条件的含义是,均衡增长将使充分就业的储蓄连续地被投资。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复习与思考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

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

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y
y= f(k)
0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k
• 产出增长唯一地由资本增长来解释。
• 产出增长率唯一地由资本增长率来解释。
资本存量
产出和收入
资本增量
储蓄和投资
基本方程
• • • • • • • 设人口增长率n=△N/N, 人均产量= y=Y/N ,人均资本= k=K/N。s是 储蓄率,S=sY。两部门经济中,I=S。 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δK(0<δ<1)。 资本存量的变化=净投资△K =I-δK的增加量 。 所以△K = sY-δK,即资本存量变化=储蓄-折旧 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
一、Solow等人对HD模型缺陷的分析 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 素的可替代性,规定资本—劳动的配合比例不变。 2.该模式中资本—产出比是一个平均量的概念,意味着平 均的资本—产出比和增量的资本—产出比相等,在实际 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收益递减时,二者并不相等。 3. 是一个非价格模式,即主要是以资本价值论为基础,没 有考虑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对增长的调节问题。过分依 赖于国家干预,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4.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5. 所设计的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刃锋”。
一、新剑桥增长模型的思想 社会上的人收入水平不同,边际消费倾向也不一样,那么社会平均 储蓄倾向s将受到不同人群平均储蓄倾向的影响,这会对经济增长 产生哪种影响? 剑桥学派是凯恩斯左派,他们以哈罗德—多马模式为基础,以李嘉 图和马克思经济分析为依据和方法,提出了新剑桥增长模式,来与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抗争。 由于投资初始时可变,一旦形成为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就无法改变, 因而凝固在现有物质资本中的生产技术是不易改变的。这就决定了 生产要素不易迅速替代,从而资本—产出比难以调整;另一方面, 新古典模式中的技术进步是独立因素,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投 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在资本—产出比既定时,要实现稳定的增长,只有调节储蓄率,而 储蓄率的改变有赖于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 可见,经济增长是同收入分配紧密联系的,从而收入分配成为经济 稳定增长的条件。
• 实际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 蓄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决定的。即: g = s/v • 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 gw = g • 但二者相等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相等只会在偶然的情况下实 现,这恰如在“刃锋”上走路,二者相等的均衡道路十分狭窄。正 是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不一致,导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 产生了经济的波动。 (1)若g< gw ,表明实际储蓄率(即实际投资率)小于满意的储 蓄率,形成累积性的投资缩减,导致经济收缩与失业。 (2)若g> gw,引起累积性经济扩张。
简单说: 一种产 品,两个 要素。 其它都 不变。
哈多模型(的内容):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
-产出比所决定。
g=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量/国民收入; 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国民收入;
s g v
v=资本-产出比率=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单位产出所需资本。
哈罗德认为:“这一方程式是投资必须总是等于储蓄这一事实的动态化的表述”
2. 基本理论特征 是对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并且用“比率分析 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 (国民收入、储蓄与投资的水平),从而将凯恩斯的理 论长期化、动态化了。
3. 哈多模型的假设与内容
•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消费又可用于生产。 (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 (3)规模报酬不变。 (4)不存在技术进步。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 该式表明:经济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 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相对收入份额),以及随时间变化的 技术变化。
3)深入分析
不考虑技术进步:Y=F(N,K) 规模报酬不变:λY=F(λN, λK) – 令λ=1/N, – 令人均产出y= Y/N, – 人均资本k= K /N , 则 Y/N =F(1, K /N )即 y= f(k)= F(1, k )
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储蓄以及人 们拥有为实现其目的而需要的资本货物额相适应的”增 长率。 • gw=Sf/vr • 式中gw代表有保证的增长率, Sf为人们在一定收入下满 意的储蓄率,vr为投资者满意并与其资本存量相适应的 资本——产出比。因而,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人们愿 意进行的储蓄恰好等于投资者预期的投资需求,经济就 可以实现稳定增长。因为在有保证的增长率下,资本家 的预期投资需求若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就能使储 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实现储蓄与投资相等,从而促进经 济稳定增长。
第三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对发展理论的影响
• 一、H-D Model
• 20世纪4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F.)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D.)
• • 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 合称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二、索洛模型 1.基本假定 (1)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变; (2)产出的增长主要由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推动,且 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3)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主要调节作用;劳 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分别决定工资和利润,资本和劳动 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4)技术变化是中性的,所谓“中性技术”是指技术进步 使产出水平提高了,但并不改变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替代率, 即资本—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5)规模收益不变; (6)社会储蓄函数S=sY ,s是储蓄率; (7)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sy = (n+δ)k
储蓄率的提高
• • • • 当储蓄增加时,人均储蓄曲线向上移动。 形成新的稳态。在新的稳态时: i)人均产出增加,人均资本增加。 ii)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独立于储蓄率,所以增长率在短 期提高后,会逐渐降低到劳动人口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提高后,人口增长率曲线向上移动。与人均储蓄曲 线交于一个新的稳态水平。此时(如下图): 1)人均产出减少。 2)人均资本减少。
• 令Y=国民收入,K=资本,I=净投资(从一个时期到另一 个时期资本存量的变化),S=储蓄 • 经济增长率g=△Y/Y • 储蓄率s=S/Y • 由于储蓄等于投资即S=I,所以,s=S/Y=I/Y • 资本——产出比v= △K/ △Y • 因为资本存量的变化( △K)就是投资(I),所以 • v=△K/ △Y=I/ △Y • 从而 • g=△Y/Y=( S/Y )/(△K/ △Y)= ( S/Y )/ (I/ △Y)= s/v 即 • g= s/v
1.哈-多模型的基本思想 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 凯恩斯只考虑了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没有看到总 供给的变化以及新的均衡,因而是一种静态的、短期的 均衡分析。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导致本期的国民收入在下一期就不 足以提供充分就业,从而总供求也不能保持均衡。所以, 要实现充分就业,本期投资必须大于上期投资。 通过“资本——产出比”概念来推算第二期达到充分就 业所需的追加投资,以使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均衡增长相 适应。
3. 理论意义:
(1)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 增长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 有最重要贡献”的观点。并且把技术进步单独列项,作为经济增长 最有意义、贡献最大的一个因素独立出来。 (2)重新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 出比由固定不变变为可变。这样,可以通过调整资本—劳动比来改 变资本—产出比,从而增加了经济增长率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 率只有一个唯一值的“刃锋”问题,使经济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 稳定增长。 (3)强调了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在新古典模型 中,资本—产出比的调整主要不是通过国家干预作到的,而是通过 市场机制的调节实现的。 (4)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随着经济增长,资本投 入的增加使资本的生产率递减从而利润率下降,而劳动投入的减少 使劳动边际生产力相对增加从而工资率上升,因而收入分配有利于 工人不利于资本家。
△K/N=sy-δk,
因为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 △K=N· △k+ △N· k, 所以△k+△Nk/N=sy-δk, △k=sy-(n+δ)k sy =△k+(n+δ)k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
稳态分析
• • • • 稳态:指一种长期的均衡状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 平不变,忽略技术变化,人均产量也达到均衡的稳定状态。 稳态中,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人口增长率 要实现经济的稳态增长,即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 变。在稳态中,总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 等,即经济增长率g=n。 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所以稳态条件是:
自然增长率是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 率,它反映了人口与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经济增长 的关系。 • gn = Sn/vn • gn是社会最适宜的自然增长率, Sn是一定制度安排下最适宜的储蓄率 (或投资率), vn是最适宜的预期资本——产出比,它体现着人口增长与 技术进步条件下现有的资本存量能够吸收全部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自 然增长率有助于研究长期经济的波动问题。 • (1)当gw> gn时,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与技术水平所 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到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限制,储蓄过度,经济长期 停滞。 • (2) gw< gn时,储蓄和投资未达到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 生产的增加有充分的余地,经济将出现长期繁荣趋势。 • (3) gw= gn时,社会出现均衡增长。 实现长期的、理想的均衡条件: G = Gw = Gn • G ,Gw ,Gn各自取决于不同的因素,G取决于有效需求, Gw取决于资 本家的意向与预期, Gn取决于人口与技术进步,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 系。当三者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长期的经济波动。 • 哈罗德认为,国家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干预来使三者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