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晕厥为主诉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例分析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表1 ㊀O H S 发生情况㊀例( %) 项目 年龄( 岁) ㊀6 0 7 0 ㊀> 7 0 性别 ㊀男 ㊀女 联合用药 ㊀否 ㊀是 基础疾病 ㊀1种 ㊀≥2种 例数 6 9 5 4 7 1 5 2 7 5 4 8 6 5 5 8 O H S ( 1 4 . 4 9 ) 1 0 2 1 ( 3 8 . 8 9 ) 0 . 7 8 4 0 . 3 7 6 2 0 ( 2 8 . 1 7 ) 1 1 ( 2 1 . 1 5 ) 1 4 . 3 6 4< 0 . 0 0 1 1 0 ( 1 3 . 3 3 ) 2 1 ( 4 3 . 7 5 ) 9 . 4 3 2 0 . 0 0 2 9 ( 1 3 . 8 5 ) 2 2 ( 3 7 . 9 3 )
㊀ 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2 0 1 7 年 第1 4 卷 第1 6 期㊀
·3 5 ·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邝㊀云㊀王㊀坚㊀李鑫楠
摘㊀要㊀目的: 探讨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致晕厥( O H S ) 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 收集 2 0 1 4年 1月 2 0 1 5年 1 2月我院住院老年患者 1 2 3例, 回
H S 发生情况及原因, 总结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 3 1例( 2 5 . 2 0 %) 患者发生 O H S , 多见于高龄(> 7 0岁) 、 联合用 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统计 O 药、 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结论: 老年 O H S 发生率较高, 发生原因复杂, 明确病因并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 O H S 及其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㊀体位性低血压; 晕厥; 老年人; 原因; 护理㊀㊀㊀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7 . 1 6 . 0 1 5 A n a l y s i s f o rr e a s o no f p o s t u r a l h y p o t e n s i o ni n d u c e ds y n c o p e o f o l dp e o p l e a n di t s n u r s i n g , WA N GJ i a n , L I X i n- n a n ( S h e n z h e n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S h e n z h e n ㊀5 1 8 0 3 4 ) K U A N GY u n A b s t r a c t ㊀O b j e c t i v e : T o d i s c u s s t h er e a s o nf o r o l do r t h o s t a t i c h y p o t e n s i o ns y n c o p e ( O H S )a n di t s n u r s i n g . M e t h o d s : S e l e c t e d 1 2 3o l dp a t i e n t s a d m i t t e di n ,a n d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 w a s m a d e o n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t h e o c c u r r i n g o f O H Sa n di t s r e a s o nw e r e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a n u a r y 2 0 1 4t oD e c e m b e r 2 0 1 5 c o u n t e d ,a n dt h e c l i n i c a l n u r s i n g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w e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R e s u l t s :T o t a l l y 3 1p a t i e n t s ( 2 5 . 2 0 %)h a dO H S ,m o s t o f t h e mw e r e o f o l da g e (> 7 0y e a r s o l d ) ,h a dc o m b i n ed r u gu s ea n dm a n yu n d e r l y i n gd i s e a s e s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s e n i o r O H Sh a dah i g hi n c i d e n c er a t ew i t hc o m p . C l e a r i n gt h er e a s o nf o r t h ed i s e a s ea n dt a k i n gn u r s i n gi n t e r v e n t i o nc o u l d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O H Sa n di t s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 K e yw o r d s ㊀P o s t u r a l h y p o t e n s i o n ; S y n c o p e ; O l dp e o p l e ; C a u s e ; N u r s i n g
低血容量型休克病例范文
低血容量型休克病例范文病史简介:患者,女性,65岁,主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伴有腹痛,无发热。
当日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发现血压90/60,脉搏100次/分,医生考虑为低血容量型休克,予以静脉补液治疗,但症状无缓解,遂转入我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较好。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差,神志嗜睡,皮肤干燥、口唇干燥,巩膜干燥,腹部平坦,压痛阴性,肠鸣音低钝,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1.血常规: 10.5×109/, 122/, 280×109/;2.生化: 25/, 35/, 9.6/, 125μ/;3.血气分析: 7.32,2 30,2 85,3- 16/;4.心电图:窦性心律,无明显异常;5.腹部超: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及鉴别诊断:1.低血容量型休克(考虑原因:可能与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有关,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2.鉴别诊断:感染、出血、心源性休克等。
治疗经过:1.控制原发病因,停用降压药物;2.静脉补液,首剂500左乳酸钠注射液,后改生理盐水;3.监测生命体征,留置尿管监测尿量;4.根据病情予以血液制品、升压药物等支持治疗。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血压恢复正常,出院时一般情况良好。
总结体会:本例为典型的低血容量型休克,主要原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所致。
治疗上,首先应控制原发病因,予以充分的液体复苏,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必要时给予血液制品、升压药物等支持治疗。
通过适当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
因此,对于长期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应警惕发生低血容量型休克的风险,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体位性低血压
引言—当自主神经反射受损或血管内容量明显不足,在直立时发生血压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可引起头晕、晕厥,甚至心绞痛或脑卒中。
站立或进食后出现有症状的血压下降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
不同报告中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各有不同,在5%-20%之间。
许多疾病可以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后者也可以是急性或慢性容量不足的症状以及药物(尤其是降压药)的副作用。
一个相关的问题,餐后低血压(餐后15-90min出现血压下降)在较年长个体中也很常见。
慢性直立不耐受(chronic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COI)描述的是发生与长时间站立或直立姿势相关的头晕目眩、头晕、昏眩或晕厥。
有时这些症状伴发心动过速加重,但血压很少降低或不下降,这种疾病称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本专题将总结直立性和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其治疗将单独讨论。
POTS也将单独讨论(参见“直立和餐后低血压的治疗”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对站立的正常血压反应—直立姿势使500-1000mL的血液聚集在下肢和内脏循环,引起下列变化依次发生[1]:●静脉回心血量迅速减少●随之心室充盈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和胸腔容积减少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反射,使交感神经系统传出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传出活性降低(即压力感受性反射)。
●交感神经传出活性增加使外周血管阻力、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增加,因此限制了血压的下降。
由于这些代偿机制,在正常情况下,直立姿势引起收缩压发生少许降低(5-10mmHg),舒张压增加(5-10mmHg)、脉率增加(10-25次/分)。
而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中,一个或多个代偿机制失代偿,导致了直立姿势时血压下降。
(参见下文‘诊断’)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直立性低血压所报道的患病率随年龄和临床情况的不同而变化[1]。
病例分析样题(内科)
2012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病例分析样题题干:男性,76岁。
入院前3小时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持续约5分钟后自行清醒,诉头晕、心前区闷痛。
急送医院途中,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
T 36℃P 59次/分R 24次/分BP 150/95 mmHg。
推车入病房,平卧位,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面色苍白。
皮肤黏膜未见紫绀、黄染。
颈静脉无怒张。
心尖搏动未见弥散,未触及震颤,叩诊心脏浊音界稍向左下扩大,心率59次/分,心律齐,未及杂音。
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底可及极少量细湿罗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5×109/L,N 0.61。
胸片:两肺纹理稍增多,主动脉增宽,心影增大,符合主动脉型心脏改变。
对应考住院医师的提示:口试将完成以下3项内容:1.为对该患者进行正确的病例分析,您需要补充的资料可向考官询问?2.您将根据所得的资料主动进行规范化病例分析程序。
3.最后您需回答4个本学科的专业问题。
完整病例:李××,男性,76岁。
入院前3小时饮2两白酒后,洗脚站立时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持续约5分钟后自行清醒,诉头晕、胸前区闷痛,1小时以上,含服硝酸甘油缓解不明显。
急送医院途中,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
胸痛发展为压榨样,发作持续达3小时。
既往有“冠心病”史4年余,平时服用麝香保心丸、丹参,偶有胸闷发作,无胸痛,快步走时感气促,无夜间阵发气急及端坐呼吸。
有“高血压”史10年,最高血压190/110mmHg,服用络活喜,血压控制尚可。
4年前曾患有“脑梗死”,继之右侧肢体麻木、肌力减退至今。
有“糖尿病”史3年,服用达美康,血糖控制较理想。
有长期吸烟史(30年以上),1包/日,饮白酒2两/每天(25年)。
体检:T36℃P52次/分R24次/分BP150/95mmHg推车入病房,平卧位,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面色苍白。
头晕(低血压)经方案例
头晕(低血压)经方案例
孙某,男,42岁,郑州人,有多年低血压病史,经检查血压为72/40mmHg,虽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头晕目眩前来诊治。
刻诊:头晕目眩,有时晕厥,头痛,不思饮食,肢体困重,肌肉颤动,手足不温,大便溏泻,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辨为痰湿夹风,脾胃虚弱证,治当温阳燥湿,益气健脾,给予赤丸、桂枝人参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茯苓12g,制川乌6g,生半夏12g,细辛3g,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桂枝12g,藜芦5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4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血压为80/45mmHg,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血压为80/50mmHg,头痛未发作,以前方6剂;四诊:血压为85/50mmHg,肌肉颤动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血压为90/55mmHg,头晕目眩发作一次,以前方6剂;六诊:血压为90/60mmHg,肢体困重消除,又以前方治疗50余剂,以巩固治疗效果,复查血压为90/60mmHg。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晕目眩、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肢体困重、苔白腻辨为寒痰,因不思饮食辨为脾胃虚弱,又因肌肉颤动辨为痰风,以此辨为痰湿夹风,脾胃虚弱证,方以赤丸温化寒痰;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健脾和胃;以藜芦甘草汤益气息风。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清晨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与Horner’s综合征1例报告
阻 窍 。治 宜平 肝潜 阳 , 清火 熄 风 , 瘀生 新 , 祛 活血 通 窍 。 方 用 天 麻 钩 藤 饮 加 减 , 方 : 乌 、 藤 ( 下 ) 车 前 处 首 钩 后 , 子、 牛膝 、 草决 明各 3 g 泽泻 2 g 丹参 、 0, 0, 夏枯 草 各 1 g 5, 红花 5, 仁、 g桃 天麻 、 莱菔 子 、 龙干 各 1g 水 煎服 , 地 0。 每 天 午餐 后 I 。 剂 服药后 整体 血压 明显 下 降 , 且早 餐后 更
1 4 53 消暑 清热 , 散寒 除湿 。方 证合 拍 , 故能 收痊 愈之效 。
暑 湿 弥 漫 三焦 田某 , , 6岁 。2 0 女 4 0 9年 8月 1 2
日诊 。 患者 炎暑 之下 , 树下 乘凉 。 日即身 热面 赤 , 翌 口渴 汗出, 眩晕 耳 聋 , 心 呕 吐 , 闷不 适 , 恶 胸 大便 溏 臭 , 溲 小 黄 短 。查 : 舌红 苔黄 滑 , 脉转 滑数 。 乃暑 湿邪 毒 内郁 , 此
1 4 52
・
陕西 中医 2 1 0 0年第 3 卷第 1 1 1期 表1 就诊 血压 状 态
医 案医话 ・
清晨 体 位 性低 血 压 晕厥 与 Ho n tS r e , 综 合征 1例报 告
王 云飞 于 俏△ 吴 焕林
广 东 省 中医院 ( 州 5 0 0 ) 广 1 4 5
双 侧 颈 总动 脉 内 中层 增 厚 , 双 侧 颈 动脉 多 发 斑 块形 并 成 。头 颅 C 示 : 侧 脑 室周 围脑 自质 密 度 对 称 性减 T 双 低, 边界 模 糊 , 脑 、 小 脑干 萎缩 。颅脑 MR 示 : 基底 A 脑 动 脉环欠 完整 , 双侧 大 脑前 动 脉 、 底动 脉血 流速 度减 基 低 。 耳混合 性耳 聋 , 耳感 音神 经性 耳聋 。 例西 医 右 左 本
晕厥病例分析
第三十一页,共73页。
心脏病学家
初始评估
病史 体格检查和常规检查
第三十二页,共73页。
初始评估
体格检查
• 测定卧立位血压 (餐前和餐后) • 心脏检查
• 心律失常 • 瓣膜病 • 心功能受损
• 颈动脉窦听诊 • 颈动脉窦按摩
第三十三页,共73页。
晕厥的检查——颈动脉窦按摩
v 方法:单侧按压5-10s
患者诉有胸闷胸痛,心前区为主,右侧肢体乏力好转。 PE;神清,气平,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25cm,对光(++)。右侧肢 体肌力5级,
左侧肢体肌力5级。心监示HR 61次/分,SPO2100%, R 14次/分。
处理;1、急查床边EKG
2、内科会诊ST!(DC) 诊断;脑梗死,HBP、胸痛待查、冠心病
第八页,共73页。
病例分析
猝死
心源性:老年男性,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血压下降,晕厥,
有胸闷胸痛,ECG房颤、ⅢAVB
肺栓塞:胸闷胸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D2升高
无咯血及胸部CT
脑源性:可能性不大,TIA?右侧肢体乏力后恢复,脑CT老
年脑。脑干梗死、出血或大面积蛛血可致猝死
第九页,共73页。
主要内容
晕厥时心电图表现
❖心肌缺血 ❖肺栓塞表现 ❖不应用负性变频作用药物:窦率
<40bpm,窦停或窦房阻滞>3s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 ❖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 ❖起搏器工作异常 ❖离子通道病(LQTS,Brugada)
第三十六页,共73页。
晕厥的常规检查——心电图
❖标准12导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检测
晕厥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诊断详述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诊断详述*导读: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诊断依据1.中年发病,男性居多。
2.发病隐袭,病程缓慢进展。
3.体位性低血压:卧位时血压正常,站立时收缩压常降低6.6kPa(50mmHg)以上,伴头昏、视物模糊、无力,甚至晕厥。
4.自主神经症状:性机能、膀胱直肠括约肌机能、发汗机能障碍。
5.躯体神经症状: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等神经损害体征。
6.可排除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其他各种疾病。
7.发生在直立或长久站立时,可有头昏、眼花、眩晕、软弱或上腹部不适等先兆症状。
8.发作时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9.立位耐力试验阳性。
10.老年人如申诉体位性头昏和轻度神志模糊,临床医师不能认为他就是患直立性低血压。
应先让病人平卧至少5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然后安静站立1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继续站立3分钟后,再测血压和脉率。
低血压反应可能在站立后立即或延迟出现。
为了发现演出的低血压反应可能要延长站立时间或作倾斜试验。
在开始治疗之前,应多次测量血压以确认立位性低血压的持续存在。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相鉴别。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idiopath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通常称为Shy-Drager 综合征,是少见的原因不明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性变性疾病,中年男性多见。
本病Bradburg 和Eggtestoton(1925)首先报道,Shy(1961)和Drager(1962)分别进行了病理描述。
患者直立位置时,由于血压降低出现全脑供血不足症状,并逐渐伴随出现小脑、锥体束(橄榄核、脑桥、小脑),或锥体外系(纹状体、黑质)变性。
临床可见眩晕、晕厥、视力模糊、全身乏力或共济失调等。
也可伴其他自主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是内环境稳定受损的常见临床表现,见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
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
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
突然晕厥伴血压下降
死亡诊断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 心源性休克 • 三度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房颤 • 急性胃黏膜病变
讨论问题
• 疾病的特点 • 可能的病因诊断 • 检查结果的分析 • 所需要的进一步检查 • 可能有作用的治疗 • 可能的病理变化
临床讨论
本病例为老年男性,突然发病,一过性 意识丧失,抢救过程一直为休克状态。心 电图符合下壁心梗、右室梗塞。但亦有难 以解释之处,即病情太凶险急剧,考虑有 长期房颤,血栓形成,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的可能性。
• 发病时上肢动脉无不对称表现,无腹痛,尿量略 少,当时未考虑夹层动脉瘤。本病发病过程中有 许多令人生疑之处。发病,心电图见恢复,而病 人状态无好转,后来无尿。是否有多脏器损伤
临床讨论
文献报告头胸导联()对诊断右室梗塞时 意义较大。我们曾经将其与普通右胸导联 比较,发现对诊断右室梗塞确有帮助。该 患者入院后我们也作了头胸导联,~均呈, 抬高左右,波倒置,该患者存在右室梗塞
病理讨论
• 老年,男尸,肥胖,皮肤结合膜苍白。病变主要 见于心血管系统。
• 心脏:右室后壁见花斑样灰白灶状瘢痕。心尖稍充 血,左室肉柱,乳头肌粗大,心肌厚,镜下见心 尖及右室后壁内膜面有小灶状分布的心肌纤维嗜 酸性增强,横纹模糊不清,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浸润,血管充血,右室后壁尚见灶状纤维化。窦 房结多处取材见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纤维化。冠状 前降支距始端处有粥样灶,阻塞管腔近(级)。右 冠状动脉距开口有两处粥样斑致该管腔明显狭窄, 阻塞管腔。
病理讨论
• 脾中央动脉透明变性,脾窦内血液细胞稀 少。肝脏轻度脂肪变性。
• 胃黏膜萎缩变薄,并于胃底见数个出血点。
病理解剖学诊断
•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腹膜后巨大血肿形成。 全身贫血,急性失血脾
表现为晕厥的餐后低血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利多卡因使用浓度和剂量较国内更大,患者出现局麻药中毒的风险增加[10]。
且国外有报道使用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患者在术后持续存在吞咽困难和舌头麻木的现象[2]。
有研究推荐使用达克罗宁胶浆做鼻腔麻醉,其可以有效地减轻插管反应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11]。
另外,使用适量的镇静,可以弥补表面麻醉的不足。
许多研究显示,使用右美托咪定或是瑞芬太尼在清醒经鼻气管插管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插管反应,增加舒适感和安全性[12-16]。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临床中使用纤支镜引导的插管方式众多,笔者采用先经鼻盲探插入气管导管的方法,因其操作方便、易于掌握,较为安全且成功率高。
而对于选择使用将气管道管套在纤支镜上进行插管的方式,四种合剂的表面麻醉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与两种合剂行鼻腔表面麻醉相比,采用四种合剂行鼻腔表面麻醉,在经鼻清醒盲探气管插管中能够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缩短插管时间,减少鼻黏膜出血,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TsukamotoM,HitosugiT,YokoyamaT.Awakefiberopticnasotrachealintubationforpatientswithdifficultairway[J].JDentAnesthPainMed,2018,18(5):301-304.[2] TechanivateA,LeelanukromR,PrapongsenaP,etal.Effectivenessofmouthpiecenebulizationandnasalswabstickpackingfortopicalanes thesiainawakefiberopticnasotrachealintubation[J].JMedAssocThai,2007,90(10):2063-2071.[3] ArendtKW,KhanK,CurryTB,etal.Topicalvasoconstrictorusefornasalintubationduringpregnancycomplicatedbycardiomyopathyandpreeclampsia[J].IntJObstetAnesth,2011,20(3):246-249.[4] HengL,WangMY,SunHL,etal.Awakenasotrachealfiberopticintubationandself-positioningfollowedbyanesthesiainductioninpronepatients:Apilotobservational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16,95(32):e4440.[5] 吕凛生,林青,杨春,邹岚,刘慧.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的研究[J].新医学,2019,50(10):778-780.[6] 范艳霞,杜金,王东亚,王红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经鼻插管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07):998-1000.[7] 王全亮,马宏恩.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05):941-942.[8] ApfelbaumJL,HagbergCA,CaplanRA,etal.Practice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thedifficultairway:anupdatedreportbythe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TaskForceonManagementoftheDifficultAirway[J].Anesthesiology,2013,118(2):251-270.[9] 董航,李霞.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经鼻清醒气管插管[J].武警医学,2015,26(11):1105-1107,1110.[10]WilliamsKA,BarkerGL,HarwoodRJ,etal.Combinednebulizationandspray-as-you-gotopicallocalanaesthesiaoftheairway[J].BrJAnaesth,2005,95(4):549-553.[11]李静静,方萌,邱珍,等.达克罗宁胶浆用于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9,19(9):1107-1110.[12]熊燕平.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面部骨折手术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4):144-145.[13]占霖森,兰允平,张云锋,等.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腭咽成形术经鼻清醒插管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2):253-255.[14]于健,单士强,孙宗建,等.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30):103-108.[15]LiCW,LiYD,TianHT,etal.Dexmedetomidine-midazolamversusSufentanil-midazolamforAwakeFiberopticNasotrachealIntubation:ARandomizedDouble-blindStudy[J].ChinMedJ(Engl),2015,128(23):3143-3148.[16]习建华,邓芳,王丽华,等.右美托咪定复合表面麻醉对保留自主呼吸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4,37(4):288-291.(收稿日期:2020-02-02) DOI:10.3969/j.issn.1671-4695.2020.14.032 文章编号:1671-4695(2020)14-1563-05表现为晕厥的餐后低血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张丽燕 王淑辉 赵明霞 脱厚珍 张拥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051)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内启动基金(编号:yyqdkt2018-30)通讯作者:张丽燕,E-mail:chinahelena@126.com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表现为晕厥的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以晕厥、低血压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报告
缓解 , 遂 至广 州 中医药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院普 内科 住 院 治疗 , 人科 测血 压 : 9 5 / 5 9 mm Hg , 心率 : 5 3 次/ m i n, 予抗 血小板 聚集 、 降 血脂 、 化痰 、 兴 奋 呼 吸 中 枢 等
王 志 业
( 广 州 中 医 药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心 血 管 内科 , 广州5 1 0 0 0 0 )
关键 词 : 主 动脉夹 层 ; 晕厥; 低 血压 ; 休 克
中图分类号 : R 5 4 3 .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7) 0 3 — 0 3 2 0 — 0 3
治疗后 , 病 情 未 稳定 , 患 者 自动 出 院 。 3 月3 0日晚 1 1 : 3 0 再次 出现头晕 , 眼前发黑 ,
口位 于 升 主 动 脉 根 部 , 出 口位 于 双 侧 髂 外 动 脉 。
头臂干 、 左 侧 颈 总 动脉 、 锁骨下动脉 、 腹腔动脉 、 肠
系膜上动脉 、 右。 肾动脉 开 口于真 腔 , 左 肾动 脉 开 口 于假腔 , 左。 肾灌 注 减 低 。 ( 2 ) 考 虑 两 肺 支 气 管 扩 张 并 感 染 。纵 隔 多 发 小 淋 巴结 肿 。两 肺 小 叶 问 隔增
病 情危重 , 手术指征 明确 , 建议 其尽快 手术治疗 ,
患者拒绝 。
心率 5 2次/ ai r n ; 心 电 图示 窦 性 心 动 过 缓 ; D 一 二 聚 体: 4 8 3 5 n g / m L; 氧分 压 : 5 7 . 7 mm Hg ; 肌钙蛋 白:
体位性低血压
Hypertens 2000,35:1021-1024
Circulation 1998;98:2290-22295 Stroke 2000;31:2307-2313
ARIC 研究 ( 1987–1996 )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美国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入选15792
评价Systolic OH 心脑血管危险
Diastolic OH
Consensus OH与
发现OH是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Stroke 2000, 31:2307-2313
ARIC 研究- OH与缺血性卒中
病例n Consensus OH Absent Present Systolic OH Absent Present Diastolic OH 11245 462 152(1.4) 26(5.6)** 5.12 4.75 11174 533 151(1.4) 27(5.1)** 5.12 4.77 缺血性卒中发生 NO.% 至发生卒中时随访 时间
Absent Present
11538 169
169(1.5) 9(5.3)**
5.09 4.61
SBP drop≥20 mm Hg (systolic OH), DBP drop ≥ 10 mm Hg (diastolic OH), or either (consensus OH) **p≤0.001
P=0.0001
Kaplan-Meier curves for 4-year all-cause mortality rate in association with OH Honolulu Heart Program cohort
体位性低血压 - 山东省交通医院
发作前即刻的环境 体位(卧位、坐位、站位) 活动(静息、姿势改变、运动中、运动后、排尿中或排尿后即刻、排便、咳嗽或吞咽) 易患因素(环境拥挤、炎热、长时间站立、餐后) 促发事件(恐惧、紧张、疼痛、颈部活动) 发作开始的问题 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冷汗、眼花、颈或肩痛、视物模糊 发作时的问题 摔倒的方式(跌倒、跪倒) ,皮肤颜色(苍白、紫绀、潮红) ,意识丧失持续时间,呼吸方式 (打鼾) ,活动(强直、阵挛、强直阵挛、肌阵挛、自动症)及其持续时间,摔倒与活动开始的关 系,咬舌 发作结束的问题 恶心、呕吐、冷汗、精神错乱、肌痛、皮肤颜色、损伤、胸痛、心悸、尿便失禁 复发信息(反复发作者) ,如首次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等
提示可能与心源性晕厥有关的 异常的心电图表现
Biblioteka 双束支阻滞(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或左 后分支阻滞)或其他室内传导异常(QRS时限≥0. 12 s),II度I型房室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 , ≥ 3 s的窦房阻滞或 窦性停搏 非持续性室速 预激波,QT间期延长或缩短 早期复极 伴V1 ~V3 导联ST段抬高的右束支阻滞(Brugada 综合征), epsilon 波和心室晚电位提示致心律失常型 右室心肌病 异常病理性Q 波提示心肌梗死
神经介导性晕厥分三类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情绪因素导致:恐惧、疼痛、不愉快的视觉(看见血)、 体位性的负荷 长时间站立 颈动脉窦性晕厥:发生于头部旋转,颈动脉窦压迫(如肿瘤、剃须,衣领过紧) 情境性晕厥:剧烈咳嗽、打喷嚏、舌咽神经痛 排尿(后), 消化道刺激(吞咽、排便秘、内脏痛) 剧烈运动后 用力后(铜管乐器吹奏、举重) 进餐后 大笑
76名专家 :心内科、神经科、自主神经 系统疾病专家、急诊科、老年医学、儿科、 普内科。 可能的病因复杂,需要评估风险
低血压典型案例总结范文
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范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一例低血压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低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于2020年6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
1. 病史采集患者自述,近半年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尤其在站立或行走时明显,伴有眼前发黑,有时伴有恶心、呕吐。
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2.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心率90次/分,血压80/50mmHg,脉搏细弱,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无压痛,神经系统无异常。
3. 辅助检查(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
(2)心脏彩超: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心脏收缩功能良好。
(3)血液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低血压。
三、治疗及预后1. 治疗方案(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适量药物治疗,如调整剂量、增加药物种类等。
(3)中医治疗:采用中药调理,以补气养血、温阳固脱为主要治法。
2.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四、案例分析本例低血压患者,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生活压力:患者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2. 饮食习惯:患者饮食不规律,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血压调节。
3. 运动不足:患者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
五、总结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低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对低血压的识别和诊断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险些让王大爷丧命
体位性低血压险些让王大爷丧命王大爷今年78岁,是一位退休干部。
从3年前开始,他经常感到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食欲不振。
去医院进行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一个月前的一天,王大爷正在路边的树下下象棋,就在他从板凳上站起,准备过马路回家吃饭时,突然两眼一黑,便瘫倒在马路上。
此时,正好一辆出租车疾驰而来,在司机和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下,王大爷被送到了医院。
当王大爷的儿子赶到医院时,王大爷已经苏醒,但仍感觉头昏脑胀。
不一会,他的各项检查结果都出来了,检查结果证明王大爷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经医生诊断,王大爷患的是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突然由坐位或卧位变成直立位或长时间保持直立体位时而引起的血压降低的现象。
该病的诊断标准是:患者在体位发生改变或长时间保持直立的姿势时,其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同时伴有头晕、全身无力、站立不稳、尿失禁、心慌、心率异常和心绞痛等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神经功能较差,动脉弹性也较差,对血压的调节能力较弱,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诱导,就导致老年人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极易引发糖尿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甚至可使一些老年患者长期卧床。
世界卫生组织将体位性低血压叫做“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据统计,约有15%~20%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老年人的血液流速较为缓慢,血液黏稠度较高,凝固性较强,极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若是再合并有动脉硬化等疾病,则会使其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其发生跌倒、晕厥、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的风险。
那么,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呢?①要少食多餐,每餐不宜吃得过饱,餐后不要立即活动,可在休息几分钟后再起身。
同时要多饮水,每日的饮水量应达到2~3升。
②在洗热水浴时应事先准备好浴垫或椅子。
洗浴时应坐在浴垫或椅子上。
洗完澡后可适当地躺一会儿或静坐一会再起身活动。
妇科门诊突发晕厥的原因分析以及处理措施
妇科门诊突发晕厥的原因分析以及处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妇科门诊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突然发生晕厥的原因和处理对策。
方法通过对我院妇科门诊2011年2月-2012年8月之间15例就诊时发生晕厥的患者进行比较回顾式分析,总结出关于妇产科门诊患者发生晕厥的相关原因与治疗、预防的措施。
结果妇科门诊发生晕厥的原因多是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通过病例分析总结出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是经过临床验证切实有效的。
结论对于发生晕厥的患者,提高临床鉴别诊断和急救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晕厥的发生,控制其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急救护理服务。
【关键词】妇科门诊晕厥原因处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59-02近几年来,门诊就医的病人发生晕厥者病例不断增多,呈攀升趋势,尤以妇科门诊发生晕厥例数最多。
晕厥是由于大脑一过性缺氧造成广泛性的脑组织急剧缺血、缺氧引起的大脑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性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
本院妇科门诊自2011年2月-2012年8月之间,共发生晕厥病例15例。
有关其具体的原因分析以及处理原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本院接收的晕厥的妇科患者共有15例,患者的年龄在18-40之间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5岁。
其中孕妇有4例(其中1例为高龄孕妇),因为不同妇科病的原因前来就诊的患者有11例。
就诊的患者依据其病情的不同分为:宫外孕3例,附件囊肿急性扭转1例,低血压患者2例,痛经患者1例,急性附件炎患者1例,药物流产不静清宫者1例,人工流产术者2例。
2、晕厥的原因分类和分析晕厥根据其不同原因可分为⑴、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
⑵、心源性晕厥。
⑶、脑源性晕厥。
⑷、多因素型晕厥。
本组病例皆为妇科病人,其发生晕厥的原因多为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
表现为眩晕、恶心、胸闷、必悸、面色苍白、全身无力伴大汗、眼神呆滞或凝视、意识丧失、唤之不应等。
突然晕厥伴血压下降 共69页
病理讨论
主动脉内膜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粥样硬化斑 块,隆起内膜表面灰白或土黄色,有多处破溃, 并有附壁血栓形成。粥样灶内钙化明显。
右肾动脉开口下1.0cm起向远端呈棱形膨大,止 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最大周径8.7cm(靠近 梭形扩张之腹主动脉周径为6.1cm)。此棱形动脉 瘤内膜水肿,软而脆,呈胶胨样。内膜见1.5cm 裂隙,与中膜相通。内、外膜之间变性坏死,形 成腔隙并有血液充盈形成夹层动脉瘤
• 肾小动脉及脾中央动脉透明变性。原发性颗粒性 固缩肾
• 胃黏膜点状出血 • 肝脂肪变性
死亡原因
难点分析
• 本例AS如此严重确实少见,且夹层动脉瘤发生在 肾动脉以远部位,所以症状隐匿,难以为临床医 生所发现。
• 本例由于急性大失血,加之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 构成心肌急性缺血。表现内膜下心肌的小灶状病 变即心肌嗜酸性增强横纹不清,肌浆凝集,尚见 少量炎细胞浸润,这说明有急性心肌梗死变化。
难点分析
腰痛明显是血肿刺激所致。病人面色苍 白曾抽血送常规检查,因血液凝固未得到 结果。当时也用休克来解释,未考虑失血 性休克,直到ST恢复,血压不上升,察觉 不符合一般规律,但又出现了III度AVB,考 虑可用下壁梗塞解释。实际上III度AVB后旋 即停搏,为临终表现
难点分析
病人有病窦综合征多年,常合并房室结 病变,病窦从病理上得到证实,房颤为病 窦的后果,休克时心室率也不快,亦为病 窦所致。病人确有急性心肌梗死,但发生 的诱因是失血。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致大 量失血,而我们忽略患者腰痛、腹胀痛、 贫血这些症状、体征,致漏诊。
• 心脏:右室后壁见花斑样灰白灶状瘢痕。心尖稍充 血,左室肉柱,乳头肌粗大,心肌厚1.4cm,镜 下见心尖及右室后壁内膜面有小灶状分布的心肌 纤维嗜酸性增强,横纹模糊不清,并有少量中性 粒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右室后壁尚见灶状纤维 化。窦房结多处取材见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纤维化。 冠状前降支距始端1.5cm处有粥样灶,阻塞管腔 近3/4(III级)。右冠状动脉距开口2.0cm有两处粥样 斑致该管腔明显狭窄,阻塞管腔3/4。
以晕厥为表现的餐后低血压的文献复习
以晕厥为表现的餐后低血压的文献复习[摘要]通过回顾总结相关文献,分析餐后低血压。
[关键词]餐后低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2 文献标识码:A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表现为进食后血压明显下降,超过脑血流的自身调节能力,导致脑灌注不足,伴其他脏器的缺血症状。
识别PPH,利于诊断晕厥的病因、降低老年跌倒死亡风险。
发病机制未明。
①交感神经功能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进食后,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不能代偿因胃肠道血管扩张而减少的心输出量。
②体液因素致内脏血流灌注增多:胃肠道及胰腺在进食后分泌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等多种激素,使内脏血管明显扩张,血流增加20%。
内脏血流量增加不是直接导致PPH的原因[1],而是心率、外周血管阻力不能及时增加,代偿不足所致。
③外周静脉血管阻力:进食后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增加。
PPH患者餐后血压大幅度下降,但其外周血管阻力不能相应增加。
④压力感受器通路受损:血压下降激动了压力感受器,使心率、心排出量增加。
压力感受器反射通路上任何环节(包括中枢、传出通路、神经血管接头、传入通路)故障,均引起代偿不足,导致PPH的发生。
⑤胃动力改变:各类物质的胃排空速度不同,血压下降程度不同。
进食糖类物质更易出现PPH。
健康人饮水后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可能与胃扩张使血管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有关。
PPH临床症状与进食后血压的下降幅度和速度以及个体脑血流代偿能力有关,认为与收缩压下降的幅度或餐后血压的最低值相关。
健康老年人进食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小且不出现症状,不同基础疾病的PPH患者出现轻度血压下降也可出现临床表现,可能与不同疾病状态下脑血管自身调节阈值不同相关[2]。
危险因素如下:(1)外界因素:①膳食成分: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比高蛋白饮食使餐后血压下降的速度更快、幅度更大。
②进食时间:早餐好发。
③食物温度:热食易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晕厥为主诉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例分析
作者:周健秦明照梁颖慧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1期
病历摘要
患者,男,71岁,主诉“一过性意识丧失3分钟”。
下午乘地铁到站站起后感头晕,下车时眼前发黑,随即意识丧失,并摔伤头部,约3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
无头痛、抽搐、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二便失禁及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无心悸、大汗及饥饿感。
近日无腹泻,进食、二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16年,近3年坚持服替米沙坦40mg/日,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日,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mmHg,1周来自测血压150/80mmHg,2天前将替米沙坦加至80mg/日。
平时偶有坐位或卧位站起较快时轻度头晕,多为晨起或餐后发作,持续数秒自行缓解。
2型糖尿病8年,坚持口服二甲双胍1000mg/日,近半年HbA1c在6.5%~7.2%。
前列腺增生5年,近1年服用非那雄胺、特拉唑嗪2mg/晚治疗。
日常活动耐量正常。
否认冠心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史、下肢静脉曲张、近期长时间飞行、卧床、手术、外伤史。
否认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血压。
130/80mmHg(平卧位10分钟后),125/75mmHg(坐位),105/60mmHg (立位2分钟,感轻度头晕)。
神清,精神可,构音清晰,定向力正常,对答切题。
左额部直径2 cm的血肿,眼震(一),唇甲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哆音。
心界叩诊不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即刻血糖:7.8mmol/L。
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初步诊断晕厥原因待查: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性大。
病例分析
搜索晕厥的原因,重点锁定体位性低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过性意识丧失即晕厥在老年人中的年发生率为6%,常见原因有:①体位性低血压;②神经介导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性晕厥、情景相关性晕厥、疼痛性晕厥;③脑血管性晕厥,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④心律失常;⑤器质性心脏病,
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肺栓塞等疾病。
该患者此次晕厥摔伤,此前有体位改变时发作头晕,查体发现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伴有低灌注症状,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该患者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是由于突然站立时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所致,如头晕、眩晕、乏力、恶心、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平衡失调、心绞痛等,如果平均动脉压下降到脑血流自我调节的限度以下,则出现晕厥或全身癫痫样发作。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晕厥的原因中占6%~30%。
通过进一步检查。
依据动态血压分析,证实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TnT p O2100%。
均正常。
Holter:窦律,平均心率66次/分(44~123次/分1,未见>2.0秒的长间歇,室早2个,房早51个,ST段总计下移1分钟,最大幅度-0.13mV(走路中,无不适1。
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增厚,左室射血分数64%。
颈动脉B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未见狭窄、血流异常。
经颅多普勒超声:基底一双椎动脉血流速度轻度减低,脑动脉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所测血压基本波动于收缩压94~146mmHg,舒张压51~73mmHg。
收缩压最高159mmHg(舒张压107mmHg,HR 69次/分),最低80mmHg(舒张压42mmHg,HR96次/分),平均120mmHg(昼124mmHg,夜116mmHg)。
舒张压最高107mmHg(收缩压159mmHg,HR 69次,分),最低41mmHg(收缩压92mmHg,HR 50次/分),平均
71mmHg(昼74mmHg,夜68mmHg。
昼夜节律呈非杓型。
分析各时间段的血压及作息记录表,发现患者日间活动或夜间起夜时,尤其是体位由卧位或坐位改变为立位后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最大降幅为40mmHg,舒张压最大降幅为25mmHg。
结合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该患者无神经介导性晕厥相关诱因及先兆症状;ECG、Holter、UCG无引发晕厥的心律失常及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无肺栓塞提示;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颈动脉B超及TCD未提示明显狭窄、血流异常,脑血管性晕厥可能性小。
根据动态血压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确定诊断: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前列腺增生。
了解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确定体位性低血压诊断后,还需进一步了解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
该患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心脏快速泵血以补偿血压下降的功能也逐渐减弱;因糖尿病易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干扰站立后交感神经反射弧,影响正常肾上腺素能反应;在高血压病、前列腺增生等联合应用ARB、CCB、α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影响下,导致体内的血压调节机制障碍,不足以使降低的血压恢复正常,最终出现器官的低灌注状态。
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应当治疗,目的是预防复发和相关的伤害。
多数患者采用日常生活保健措施等非药物疗法可缓解,少数体位性低血压持续存在症状的,可考虑药物治疗,主要有氟氢可的松(合成盐皮质激素)和米多君(交感神经血管收缩药物),但应慎重考虑加重卧位血压的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睡前4小时内使用或长期使用。
该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示平均血压120/71mmHg,但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基础血压控制目标应适度提高。
将替米沙坦减至40mg/日;特拉唑嗪改为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0.2mg/晚睡前服。
指导患者避免迅速站立,餐后不立即活动,少量多餐,合理饮食,增加饮水,适度运动,应用弹力袜等。
随访半年未再出现头晕、晕厥。
偶测血压135/80mmHg(坐位),125/70mmHg(立位)。
体位性低血压目前控制,可不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