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 华东师大版 .doc
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 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 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二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提问学生:中国新式教育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 答后指出:
1、科举制的废除成为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对国家的教育系统、教育对象、课程设置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参照课文小字,向学生介绍新学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新学制构筑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为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其特点是课程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预习课本,标出知识点,把握全课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用人才D、顺应了时代潮流
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B )
①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开办的②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光绪皇帝无关③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④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⑤京师大学堂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⑥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2课__新式教育的发端
8.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是因为 D A.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 B.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 C.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 D.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
9.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约( C ) A.2000年 B.1900年 C.1400年 D.300年
Hale Waihona Puke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1904年)
• 新学制的制定—— 原因: 西学东渐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 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人才。
制定和主要内容: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 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并在全国 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学 堂做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北大校徽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 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 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 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 “以人为本”。
北大校牌
北大校牌上“北京大学”四字系毛泽东手书
练习
• 选择题 1、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那位皇帝有关( A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同治帝 D.宣统帝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 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 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 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得到了各个 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中国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 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 各级新学堂的开办。
京师大学堂
• 诞生 1898年 光绪帝 •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 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22课共41页PPT资料
蔡元培
传统的私塾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创于隋朝,唐 代进一步完善。明代,形成 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文体 采用死板的八股文,考试内 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见 解,是明清文化专制的集中体 现。它禁锢人们的思想,阻 碍科学文化的发展,其消极 作用已占主要方面。1905年 清光绪年间终被废止。
《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词 聂耳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郭沫若称赞《义勇军进行曲》: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原籍 广东番禺,1935年 从巴黎音乐学院毕 业回国,后辗转来 到陕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与光未然合 作创作《黄河大合 唱》。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作曲,共包括8个乐章
[1] 黄河船夫曲 [2] 黄河颂 [3] 黄河之水天上来 [4] 黄水谣 [5] 河边对口曲 [6] 黄河怨 [7] 保卫黄河 [8] 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
(朗诵) 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
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 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一片凄凉; 扶老携幼,四处逃亡; 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方!
八年级历史上册__第22课_新式教育的发端
(2)标志: 1905 年 清政府 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 (3)意义: 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科举制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298 年
1、定州考棚也叫定州贡院,位于定州市中山东路草场胡同。 2、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直至清朝灭亡一直作为定州及附近地方士子考 试的地方, 3、是北方地区唯一现存下来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场所。 4、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等实业(=中等教育) 内容: 高度实业(=高等教育) 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第二阶段:改革旧学制
时间:1912-1922年(民国-北洋军阀时期) 特点:缩短了修业年限, 更加强调自然科学, 加强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第三阶段:仿美国学制 时间;1922年 内容: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 影响: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①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对 国家的 、 、 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②新学制内容:构筑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为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 特点:课程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5)学制改革 ① 民国成立 后,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了 自然 科学 ② 1922 年再次改革,参照 美国 国学制, 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 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6)在新式教育发展的同时,留学日本和欧美渐成风 气,大批学子出国留学,回国后大多从事 工作, 促进了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2、合作探究
(1)有人说:科举制隋朝开创、清末废除,早 知如此何必建立这种制度? 答: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 践,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 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所以科举制 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 进步 (进步、倒退) (2)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形成 的 前提(前提、结果)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解读
朝代 科举制度的沿革
隋朝 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
唐朝 发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
才、明经、进士、明法等)
北宋 改革科举制
明朝 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加强了封建君主统治)
清朝 进一步改革与废除科举制
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 都是历史的进步?
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 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 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 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 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各级新式学堂开办
《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 中学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 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 之间的衔接,但丛课程设置来看, 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 和升学。
【近代教育发展】
新学制的实行
癸卯学制
新式教育体系形成过程
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初等阶段、中等阶段、高等阶段
3、影响——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912年改成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设 立,1900年八国北京联大学军的侵发展占史 北京后,停办。1912 年改称“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成为 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1937年抗战爆 发后,北大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后迁回北京。北平解放后,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 助其为恶,无益也。” “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 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
素质教育
1、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在约( ) a、8000年 b、1300多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
背景以四书五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
需要,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代表1862年作为“新政”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时间1898年过程①1989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②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
请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校,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
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③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二、文学艺术
文学巨匠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
鸿《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屈原》:借屈原之口说出来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怨,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
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3、影响——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912年改成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设 北京大学的发展史 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停办。1912 年改称“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成为 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1937年抗战爆 发后,北大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后迁回北京。北平解放后, 北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蔡元培的言论(摘录)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 助其为恶,无益也。” “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 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
素质教育
1、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在约( ) a、8000年 b、1300多年
c、2000多年 d、2500多年 2、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实施于( ) a、1904年 b、1905年
新式教育体系形成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 系确立的前提。
新学制的制定——1904年清政府颁布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并在全 国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 学堂做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 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作为“新政”,创办京师大学堂。 3、废科举,兴学校。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 制仍然存在。维新变法失败后,科举考试又恢复 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 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 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 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 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 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七单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七单元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知识点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 背景(1)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2. 表现(1)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其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链接: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时代以来,一直注重科学研究,是中国科学研究重地,科学氛围浓厚。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从而成为中国的学术中心,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民主、科学也成为与北大密切相关的词汇。
这样的历史经过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爱国传统,北大师生也不断地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并付诸实践。
(2)新学制颁布: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以及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3)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相关链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
从隋至清,科举制度为中国封建王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
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知识点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1. 出现时期:五四运动开始。
2. 使命:批判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3. 文学(1)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2)郭沫若:代表作《屈原》。
(3)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 艺术(1)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
(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3)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例题1】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点拨此题是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及知识迁移能力。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A.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会学校
B.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C.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D.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新式学堂
3、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 ( ) A、1000年 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4、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 ) ①教学内容的不同 ②人才的培养方向不同 ③受教育者不同 ④教学方法不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5、中国学生最早接受西式教育是在 ( )
北京大学
蔡元培
茅盾 陈 独 秀
胡适
李大钊
马 寅 初
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措施:(结合课本146 页,圈划出重点,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1.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 2.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 活跃学术氛围。 3.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 4.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课堂小结】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原因、时间、影响、
科举制优点:1)官员选拔由考试产生,比较公平; 2)使广大平民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 促进了士大夫阶层的产生; 废除原因:1)在近代以来,科举制度已完全不能 适应时代的需要, 2)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读书人才智; 3)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才俊。
【当堂训练】
1、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是 (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 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开办的 ②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光绪皇帝无关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④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 ⑤京师大学堂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⑥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⑦ 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内容标准】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建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要点】要点: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创办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结合第七单元的导言,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导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课探究】一、科举制的废除1、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
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提问: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五四运动使中 华文化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涌现出大 批文学家、艺术家 和优秀的文学、艺 术作品。
代表作:《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概念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京师大学堂教职员
京师大学 堂是中国近代 第一所国家建 立的最高学府, 它的建立使近 代中国教育改 革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改
名 为 北 京 大 学 。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word教案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止,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能力培养: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止的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明白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止差不多上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明白得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进展的需求,也是社会进展的必定结果。
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明白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止教学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讲述归纳教具预备:科举制进展简表、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进展历史简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看起来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进展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进展。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科举制的废止①请学生回忆科举制建立的时刻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交流②教师出示科举制进展简表,学生观看:朝代科举制的沿革隋朝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唐朝进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才、明经、进士等)北宋改革科举制: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太学三舍法,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做官明朝科举制显现痼疾:八股取士清朝进一步改革与废止科举制:戊戌变法废八股,预备立宪废科举摸索:科举制经历了如何样的进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显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进展过程。
③学生扫瞄教材内容,摸索:清末什么缘故要废止科举制度?它的废止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
八上历史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课件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 国家建立的最高学 府,它的创办表明 中国教育改革迈出 了重要一步。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 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 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 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文学巨匠鲁迅,及作家郭沫若、
赵树理和丁玲
2.美术大师徐悲鸿
3.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鲁迅(1881-1936) 文学巨匠
鲁迅,原名周树人,
中国近代反封建斗争 中最彻底、影响最广 泛的思想家。1902年 赴日留学,原学医后 弃医从文,代表作有 《狂人日记》、《孔 乙己》。
冼星海(1905-1945) 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作品还有《生产大合唱》《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下》等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姓名
文学巨匠
美术大师 人民音乐家 人民音乐家
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乙己》
《愚公移山》,(擅长画马)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鲁迅
徐悲鸿 聂耳 冼星海
历史剧
优秀小说 优秀小说
作者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 怨愤,也表达了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追求。
赵树理(1906-1970)
小 二 黑 结 婚
丁玲(1904-1986)
中国女作家
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导学案-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原因: 1904年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2.内容:普通教育 师范教育 实业教育
3.“新” 的特点体现在: 识记
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导学案-
三.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创立: 1898年戊戌变法开办京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小结测评:
-导学案-
科举 制度 的废
除
时间、意义
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式教育体系
特点
教育改革
京师大学堂
-导学案-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1.历史:科举制度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末期 2.根本目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3.时间: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 4.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
②办学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③办学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
④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3.作用:北大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4.在教育改革中学生应该: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做全面发展的学生
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原因:1904年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2.内容:普通教育 师范教育 实业教育 3.“新” 的特点体现在: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三.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创立:1898年戊戌变法开办京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2.蔡元培教育改革内容: ①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思想
-导学案-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学习目标:
1.知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原因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898年光绪帝下令创办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也兼具最 高教育行政机关的智能。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蔡元培在京大学进行整顿:
1.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
2.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
学术氛围。 3.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 4.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定州考棚也叫定州贡院,位于定州市中山东路草场胡同。始建于清乾隆三 年(1738年),直至清朝灭亡一直作为定州及附近地方士子考试的地方,是北方地 区唯一现存下来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场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举制度什么时候被废除?科举制作 为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存在了多少年?
清朝政府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
1300多年
试分析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明朝科举制采取八股取士,束缚了 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统治。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 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如 果社会要发展,只能废除科举制,广纳 天下有用之才。而不是取只会做文章, 纸上谈兵的士子!
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 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 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在 新学制推动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起来。 民国成立后,对晚清新学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主要是缩短了修业年限,在课程设置中更加强调自然 科学等。 1922年,参照美国的学制,再次进行改革,规定小学 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3—6年,至此,中国 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及意义。
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过程。
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蔡元培校长
上任后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产生 的影响。
一、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 它有哪些进步性?
隋朝
科举制使用人之权收归中央,为 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 了帝制政治的统治基础。
影 响
北京大学很快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