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转录调控机制的特点2008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8,5(1):65268 J Med Mol B i ol,2008,5(1):65268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No 12004AA205010)通讯作者:陈学进(电话:021*********,E 2mail:chenxuej@ya 2hoo 1com 1cn)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Funds f or Maj or State Basic Re 2search Pr ogra m of China (973Pr ogram )(No 12004AA205010)Corres ponding author:CHE N Xuejin (Tel:86221255950381,E 2mail:chenxuej@yahoo 1com 1cn)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转录调控机制的特点夏小雨,陈学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200092【摘要】 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存在着特异而精细的转录调控。
生精细胞中活跃的转录活动,终止于圆形精子细胞向长型转变的过程之初。
睾丸特异性转录调控包括:转录装置的过度表达、睾丸特异性转录因子及启动子的利用,特异性的转录调控途径。
转录后调控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这些分子事件与卵子发生中的转录调控互有异同。
【关键词】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睾丸特异性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中图分类号】 Q954143,Q756Character isti cs of Tran scr i pti ona l Regul a ti on i n M amma li a n Sperma t 2ogenesisX I A Xiaoyu,Chen XuejinKey L abora tory of D evelop m en tal B iology,X inhua Hospital,M 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J iaotong U 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Abstract 】 Sper mat ogenesis is a comp licated cellular differential p r ocess under p recise contr ol 1Transcri p ti on in ma mmalian s per mat ogenesis is highly active until m id 2stage of s per m i ogenesis when it suddenly ceases 1Testis 2s pecific transcri p ti onal regulati on involves over 2exp ressi on of transcri p ti on apparatus,s pecific transcri p ti onal fact ors,a relaxed p r omoter selecti on,as well as s ome s pecial sig 2naling path ways 1Post 2transcri p ti onal regulati ons are als o i m portant,such as RNA st oring in a RNP for m 1I n the end,transcri p ti onal regulati on in ma mmalian s per mat ogenesis is compared with that in oogenesis 1【Key words 】 ma mmalian s per mat ogenesis;testis 2s pecific transcri p ti onal regulati on;post 2tran 2scri p ti onal regulati on 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s per mat ogenesis )是受精细调控的细胞分化事件。
果蝇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果蝇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其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
果蝇的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卵母形成、卵的受精、胚胎发育、幼虫期和蛹期等阶段。
这些阶段都受到不同的调控机制影响。
一、卵母形成和受精卵母形成过程在果蝇体内发生,一般从卵巢的端部开始,向基部发展。
在卵母形成早期,睾丸激素和卵泡刺激素对生殖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卵母不断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核的复制和分裂也不断进行,最终形成完整的卵母。
成熟的卵母受到雄性精子的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在受精卵中,父本和母本细胞贡献的基因发挥不同的作用,影响胚胎的发育命运和表型表达。
二、胚胎发育受精卵受到一系列的调控因素作用,经过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最终形成成熟的幼虫体。
胚胎发育过程受到多个信号通路和基因网络的调控。
在果蝇的胚胎发育中,Wnt信号通路通过不同的基因调节细胞分裂和定向移动,对胚胎的头尾轴和背腹轴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Hedgehog信号通路则调节胚胎前期的背腹轴形成。
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其对幼虫的大小和发育有关键调节作用。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涉及到了一些胚胎基因调控系统,如TGFβ/Activin和Notch信号通路,调节着胚胎的细胞命运和分化。
三、幼虫期和蛹期在幼虫期和蛹期,果蝇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同时也涉及到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在幼虫期,果蝇需要做出重要的生长和分化决策。
通过对食物和营养的感知和代谢途径的调控,果蝇可以根据生长的需要积累能量和物质,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例如调节能量代谢的AMPK和Sirt1,以及调节食欲和代谢途径的Insulin/IGF1和TOR信号通路,都对幼虫的生长分化起着重要作用。
蛹期是果蝇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转折点,幼虫期积累的营养和物质被重新配置为成虫身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在成虫器官分化和重构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不同的调控机制。
例如调节上皮细胞形成和器官增殖的Notch信号通路,调节生殖腺发育的JAK/STAT信号通路,以及影响翅膀和大脑发育的Wnt和Hedgehog信号通路,都对蛹期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一轮复习训练1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含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图解法”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例1.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B.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C.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解析】由题干可知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题干图示细胞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则其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能产生AB和aB两种精子;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能产生AB或aB一种卵细胞;由题干信息可知动物体细胞内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图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综上分析,C 项不正确,A、B、D三项正确。
【答案】C例2.观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精细胞。
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B.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正常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解析】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与精原细胞相同,所以可能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A不符合题意;由于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图中精细胞的形成是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同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而不影响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正常分离,BD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不复制,C符合题意。
【答案】C例3.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
正常情况下,XX表现为雄性,XY表现为雄性。
果蝇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的卵、胚胎、幼虫、成虫都有明确的前后和
果蝇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的卵、胚胎、幼虫、成虫都有明确的前后和背腹轴,在果蝇最初的发育中,由母源效应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构成位置信息的基本网络,激活合子基因的表达,控制果蝇躯体模式的建立。
1、果蝇胚胎的极性果蝇早期胚轴形成设计由母源效应产物构成的位置信息网络,其中有3组与前-后轴形成有关,为前端系统;1组决定胚胎的背腹轴,即后端系统;还有一组决定背腹轴形成。
2、果蝇前-后轴的形成在果蝇前-后轴的形成中,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形态发生素:Biociod(BCD)和Hunchback(HB)调节胚胎前端结构的形成;Nanos(NOS)和Candal(CDL)调节胚胎后端结构的形成。
1)前端组织中心: BCD蛋白浓度梯度前端系统至少包括4个主要的基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CD,bcd是一种母源效应基因,在卵子发生时,bcd mRNA于滋养细胞中转录,再转运至卵子中并定位于卵子前极。
受精后迅速翻译,BCD具有决定胚胎极性和组织空间图示的功能。
受精后BCD蛋白在前端积累并向后端弥散,形成从前向后稳定的浓度梯度,主要覆盖胚胎前2/3区域。
bcd 基因也是同源异型框基因,BCD蛋白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可与DNA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合子靶基因的表达。
BCD蛋白浓度梯度可以同时特意新启动不同基因的表达,从而将胚胎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2)后端组织中心:Nanos蛋白和Candal蛋白浓度梯度后端系统在控制图式形成中起到作用与前端系统相似。
决定胚胎后端的最初信息也是母源效应基因转录产物,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后端决定子Nanos(NOS)的mRNA在卵室前端的滋养细胞中转录,通过转运定位到卵子后极,在成熟卵中定位于生殖质。
后端系统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HB的翻译起作用,该系统包括约10个基因,这些基因都是腹部图示形成所必须的基因。
NOS活性从后端向前弥散形成浓度梯度,在胚胎后部抑制hb mRNA的翻译。
HB蛋白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胚胎前半部分。
果蝇的性别决定
果蝇的性别决定 2005-7-7 11:19:37 来源:生命经纬果蝇的性别分化需要很多调控环节,我们先看一下总的途径,然后再介绍细节。
果蝇早期胚胎中性指数(sex index)(X:A)决定了性别的分化。
与性指数相关的性别决定途径是由Thomas Cline Baker(1984,1993)及其同事们建立的的。
在些途径中有主调节基因和系列性别特异基因,它们涉及到RNA的不同剪接,产生不同的雌性和雄性的转录因子。
在此调节途经的第一步是由性指数(X染色体的条数和常染色体组数之比) X:A的比例决定的。
性指数使转录因子具有特殊的浓度。
而这种特殊的浓度充当了主调节基因的开关。
当开关打开时RNA能正常剪切而产生下一步调节的活性转录因子,从而激活雌性特异基因,使胚胎发育为雌体;若开关是关闭的,那么因剪接的方式不同选择性地产生了另一种转录因子,它能激活性特异基因,使胚胎发育为雄体。
在讨论性别决定调节途径的细节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性别特异突变。
性别转换基因tra(transformer)发生突变使得X:A比率为雌性(X:A=1)的果体发育成雄性表型,但核型并不改变。
双重性别基因dsx(doublesex,)突变使个体变成为间性,而不受性染色体的控制。
还有一种突变会导致一种性别致死,这就是性别致死Sxl(Sex-lethal)基因,其突变有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可特异导致雌性致死;而另一些等位基因是是显性的,可导致雄性致死。
无女儿da (daughterless,)基因是母体基因,对性别决定具有母体效应,da纯合时母体不产生“女儿”,而“儿子”发育却正常,这是由于其产物对Sx1的早期表达起着正调控作用。
在卵产生时da若无活性,那么在受精后无论X染色体数量如何,都不能激活Sx1,结果所有的子代都向雄性方向发育,但XX个体因X-连锁基因的剂量比XY多了一倍,因剂量不适而死亡。
特大刚毛基因emc (extramacrochaetae)也是母体效应基因,其作用与da相反,是Sx1的负调因子,emc的突变将抑制雄性方向的发育。
果蝇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
果蝇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果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它的发育调控机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果蝇成为受欢迎的模式生物之一,主要是因为它携带基因的能力很强,并且很容易被人工繁殖。
在通往人类发展和健康的途中,研究果蝇的分子机制尤为重要。
1. 发育调控基于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果蝇发育调控主要基于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
在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涉及到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以及许多调节因子的参与。
2. Drosophila 上的 Wnt 途径和 hippo 途径果蝇发育过程中,Wnt和hippo途径起到决定性作用。
Wnt途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参与了许多激素调节过程。
在果蝇中,wnt基因家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分化和命运的决定。
Hippo途径则是通过启动一个串级反应来防止过度增殖和不正常的细胞增殖。
这个降级级别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调节因子和蛋白质来达到,其中包括蛋白质激酶和磷酸酯酶。
3. 核内RNA修饰和转录后修饰参与发育的调控在果蝇发育调控中,核内RNA修饰和转录后修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机制,mRNA的表达能力可以在快速变化中实现。
这种机制可以使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一些关键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4. 基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被认为是一种包含细胞生长、分裂、成熟等过程的周期。
在果蝇发育调控中,细胞周期的调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激活或抑制一些特定的信号通路,可以控制细胞周期。
这种细胞周期的调控还可以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跨代遗传。
在总体上,果蝇的发育过程是由许多不同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组成的。
这些信号通路涉及到DNA、RNA和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
对于果蝇发育的调控研究,旨在从分子角度理解组织生长、定向细胞分化和特定命运的决定,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果蝇行为和基因调控的研究
果蝇行为和基因调控的研究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昆虫,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它们有短生命周期、繁殖能力强、遗传基因简单,还有易于培养等优点。
因此,果蝇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因调控及其意义:果蝇基因调控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领域的热门研究之一。
基因调控指的是调节体内基因表达的一系列过程。
生物体内的基因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表达特征,这些表达特征由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所决定。
基因调控对于生命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都极其重要,而且也是造成各种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基因调控研究的深入理解可以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更多的探索方向。
果蝇基因调控研究:果蝇基因调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果蝇行为特征的观察来揭示体内基因调控的机制。
果蝇拥有比较简单的神经系统和行为特征,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模型。
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已经揭示出多个与果蝇行为相关的基因,并且研究者们已经对这些基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析。
例如,在果蝇的交配行为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fruitless的基因,这个基因编码了一种反式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生殖神经元的发育和性别特征。
同时,在果蝇的寿命调控中,科学家们也研究了多种与寿命相关的基因,比如daf-2、foxo、sirt1等。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了解了果蝇在基因调控方面的一些基本原理。
同时,他们也在探索更多的基因,来寻找对果蝇行为调控的新的基础性认识,也希望从中寻找到更多与普通人类行为及认知相关的基因。
果蝇科研中的挑战:果蝇基因调控研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果蝇繁殖的过程。
果蝇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其繁殖之间的遗传差异也很大,这对于果蝇基因调控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与结论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除此之外,果蝇的基因组大小只有约1/13的人类基因组大小,一个果蝇只有大约一万个基因。
高中生物第二册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新教材必修二)(无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均不遵循分离定律B.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母亲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红绿色盲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人体的精细胞内都含有Y染色体3.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A B C D4.豚假定某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且隐性致死(使受精卵胚胎致死)。
一正常男子与一女性携带者结婚,理论上分析,这对夫妇所生的小孩性别比例(男孩:女孩)是()A.1∶1 B.1∶0 C.3∶1D.1∶25.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实验组亲本表现型红果黄果1红果× 黄果4925042红果× 黄果99703红果× 红果1511508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6.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DNA数目比值为4:1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C.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D.X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7.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
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组合。
此操作模拟了()①等位基因的分离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背(A)对彩背(a)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
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昆虫,它的胚胎期相当短暂,只需要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发育。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分子和信号通路都在起作用,对于了解发育和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讨论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一、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果蝇的生命周期很短,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一只果蝇的寿命约为两个月。
雌性果蝇通常会在食物和水的混合物中产卵,大约在24小时内就会孵化。
在这之后的几天中,果蝇的发育非常迅速,逐渐从卵到幼虫,然后到成虫。
而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果蝇胚胎发育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胚胎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卵细胞核形成,包括以交配卵产生的核和父母亲体细胞内孤雌生殖卵产生的核。
第二阶段是卵剖面形成,包括老二系统等。
通过定期锯切进行紧密环绕,则表明胚胎发展正常。
长时间僵滞不进则可能会在胚胎发展的后期出现显著的异常。
第三阶段是胚胎心脏形成,包括神经脑、背板神经织物、翼的最初生长和原胚内的胚芽形成。
第四阶段胚胎形成,则大半是身体器官、肌肉、皮肤等的形成。
卵子在此时分化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第五阶段是成虫形成,也就是最后的阶段。
它涉及更广泛的组织分化,包括瓢虫和蜜蜂等其他昆虫几乎都会经历的阶段。
以上这些阶段综合起来,构成了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要探究果蝇胚胎形态的建立和维持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在果蝇发育的过程当中,体轴形成似乎是整个过程中最显著的阶段之一。
而体轴形成涉及到许多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
1. 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是胚胎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通路。
Wnt分子在体轴形成中具有特殊作用,因为它们能够影响Dorsal基因的表达。
Dorsal基因在果蝇胚胎发育中发挥着严格的调控作用,在形成体胚层时非常重要。
Wnt拮抗剂能够使得胚胎中Dorsal基因表达出现异常,从而导致体轴形成不良。
2. Hedgehog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也是在胚胎发育中重要的信号通路。
果蝇实验与基因研究
果蝇实验与基因研究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自从1910年以来,果蝇已经成为了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果蝇的实验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关于基因功能和发育过程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介绍果蝇实验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果蝇实验的优势果蝇实验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短生命周期果蝇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从卵到成虫只需要约10天时间。
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实验观察,并且可以迅速获取实验结果。
易于培养和繁殖果蝇的培养和繁殖非常简单,只需要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即可。
其繁殖速度快,每对果蝇一般可以产下数百个卵,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轻松地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易于观察和操作果蝇的体型较小,透明度高,这使得科学家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结构和发育过程。
此外,果蝇的基因组已经被完整测序,研究者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其基因进行精确操作,进一步揭示基因功能。
果蝇实验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果蝇实验在基因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遗传学研究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之一。
通过交叉配对和后代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确定某个特定性状与哪些基因相关联。
此外,果蝇的基因组较小且相对简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容易地鉴定和分析基因。
发育生物学研究果蝇的发育过程非常规律且易于观察。
通过对果蝇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关于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的重要机制。
例如,通过研究果蝇的早期胚胎发育,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类被称为“母源基因”的特殊基因,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疾病模型研究果蝇可以用作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工具。
许多人类遗传疾病在果蝇中有相似的表型和基因调控机制。
通过对果蝇模型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
结论果蝇实验在基因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果蝇的遗传变异和性别决定机制
果蝇的遗传变异和性别决定机制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经典的模式生物,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经典模型生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遗传、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以及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
果蝇基因组也已经被完整测序,成为了细胞分裂研究、人类基因遗传、疾病治疗等研究的重要模型。
其中,果蝇遗传变异与性别决定机制更是受到了生命科学领域内广泛的关注。
一、果蝇遗传变异在一般情况下,果蝇细胞核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X、Y染色体),另外两对为常染色体。
果蝇基因变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经由突变、交配、重组、基因转座等诸多途径,但不同的变异途径主要导致相应的变异类型。
1. 突变突变是造成果蝇基因遗传变异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它指的是在基因序列发生了突然而意外的变化。
突变可以从遗传上定义为不打断上游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的正常单个核苷酸发生变异,也可被定义为某个区域几个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
由于果蝇数量庞大,适应力强,所以在自然选择中,不适应的变异难以生存下去。
2. 交配交配是影响果蝇基因遗传变异的另外一种途径。
由于果蝇交配有雄性和雌性,它们之间的基因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的。
如若雌性和雄性进行体内杂交的情况下,雌性个体会感知到雄性个体的某些基因,从而在产生后代时对后代的基因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
3. 重组重组也是造成果蝇基因遗传变异的一种途径。
它指的是基因突变和杂交之后,产生的新的不同基因排列和基因型。
重组是染色体的重组,同样适用于果蝇染色体。
由于产生的新的基因型使果蝇的数量在短期内扩大,为所研究的基因提供了更多的样本。
4. 基因转座基因转座在影响果蝇基因遗传变异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因转座指的是一个区域在基因中被突然转移到了另一个区域,从而影响了基因的正常表达。
实际上,基因转座对于激活沉默基因的细胞来说也非常关键。
二、果蝇性别决定机制果蝇的性别决定机制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性别决定和人类有异曲同工之妙。
果蝇发育和行为的分子机制
果蝇发育和行为的分子机制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昆虫,非常受研究人员青睐。
早在20世纪初,摩尔根(Morgan)就开始使用果蝇研究遗传学,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如今,果蝇不仅是遗传学的代表模式生物,还是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行为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这篇文章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果蝇发育和行为的机制。
一、果蝇发育的分子机制发育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细胞、基因及其相互作用。
果蝇由单一受精卵变成完全形态的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发育阶段,如卵剥脱、胚胎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与其他生物相比,果蝇发育周期较短,只需10-14天即可完成。
果蝇发育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基因调控、信号转导、表观遗传学。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基因调控。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图谱,发现发育过程中不同基因的表达都有不同的模式,这些基因会参与到发育的不同阶段。
以果蝇的眼睛为例,其发育基因调控网络非常复杂。
最初的眼细胞分化是由一个叫做lin-41的蛋白质介导的,随后一个蛋白质叫作Eyeless在眼前面积内开始表达。
接下来,Eyeless启动一系列的反馈回路,包括调控眼前面积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细胞凋亡,以及控制衣原体的后续发育。
而这些基因的调节都是在胚胎期完成的。
除了基因调控以外,信号转导也是果蝇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信号转导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部通过一系列分子信号的传递和调节,最终实现某些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有:Wnt、Hedgehog、Notch。
这些信号通路除了在果蝇中起到调节发育的作用外,在许多生物中都是发育的重要机制。
另外,表观遗传学也是果蝇发育中的一个关键机制。
表观遗传学是指染色体上化学修饰或者通过组蛋白重塑调节基因表达的过程。
研究表明,果蝇的表观遗传机制非常灵活。
比如,在果蝇的血细胞分化中,促红素会通过改变组蛋白结构调节基因表达,使红色血细胞适应缺氧的环境。
总的来说,果蝇的发育过程是由多种分子机制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的,其中基因调控、信号转导、表观遗传学是最为重要的几个机制。
果蝇发育基因
果蝇发育基因一、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简单的遗传学和发育学特性使得其成为了研究基因功能和发育过程的理想模型。
果蝇发育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基因,其中一些被称为果蝇发育基因。
二、什么是果蝇发育基因果蝇发育基因是指在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
这些基因控制着胚胎从受精卵到成虫的不同阶段的发育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器官形成等。
三、果蝇发育基因分类1.早期启动子元件(maternal effect genes)早期启动子元件是由母体提供给受精卵的mRNA和蛋白质。
这些基因控制着受精卵最初几个小时内的细胞分裂和形态变化。
早期启动子元件包括bicoid(bcd)、nanos(nos)等。
2.轴形成基因(zygotic genes)轴形成基因是在受精卵中形成的,控制着胚胎的轴向。
轴形成基因包括dpp、hedgehog(hh)等。
3.分割基因(segment polarity genes)分割基因控制着胚胎体节间的分割。
分割基因包括wingless(wg)、engrailed(en)等。
4.家族基因(homeotic genes)家族基因控制着器官和组织的发育。
家族基因包括Antennapedia、Ultrabithorax等。
四、果蝇发育基因举例1.bicoidbicoid是早期启动子元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在受精卵前端高浓度表达,控制着头部和前体的形成。
当bicoid缺失时,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最终导致死亡。
2.hedgehoghedgehog是轴形成基因中的一个,它在受精卵中表达,并控制着腹侧和后部结构的形成。
当hedgehog缺失时,会导致一系列畸形,如腹侧结构缺失等。
3.winglesswingless是分割基因中的一个,它在胚胎体节间表达,并控制着体节间边界的形成。
当wingless缺失时,会导致体节间边界消失,最终导致胚胎死亡。
昆虫性别决定和性别特异性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
昆虫性别决定和性别特异性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
昆虫性别的决定非常有趣,因为与哺乳动物不同,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性别决定系统,包括经典的X-Y系统,X-0系统,W-Z 系统,Haplodiploid系统等。
在昆虫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性别决定的方式和基因表达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昆虫性别决定和性别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昆虫性别决定的途径昆虫的性别决定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途径:1. X-Y染色体系这是昆虫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之一,类似于哺乳动物。
雄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而雌性有两个X染色体。
2. X-0染色体系在这种染色体系统中,雄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雌性有两个X染色体。
这个系统在一些蝉科、蚂蝗科和蜻蜓科中发现。
3. W-Z染色体系在这种染色体系统中,雄性有一个W染色体和一个Z染色体,而雌性只有两个Z染色体。
这种染色体系统在鸟类、爬行动物和一些昆虫类群中都有发现。
4. Haplodiploid染色体系统这是一种奇特的染色体系统,雄性是由单倍体精子产生,而雌性是由二倍体卵细胞产生。
这种系统在蜜蜂、黄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中非常常见。
五种性别决定途径都存在于昆虫中,这使得昆虫个体发育的过程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同性别的昆虫会出现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这种多样性也导致了研究昆虫性别表达的基因调控机制变得更加困难。
二、性别决定基因在昆虫中,性别决定基因通常被称为性别决定区(SD区)。
这些区域通常包含由性别决定途径调节的一组基因,包括性别决定转录因子、性别调控基因、转录后调控基因等。
以果蝇为例,Dmrt1被认为是决定雄性性别的主要转录因子。
另一方面,Transformer(Tra)和Doublesex(Dsx)是被认为对于果蝇的雌性/雄性性别决定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
在雄性中,Dsx具有反式作用,而在雌性中,Dsx具有正式作用。
在日本沼泽蚊中,女性也具有自身的性别决定转录因子,称为Jyf。
模式动物果蝇的生殖生态学研究
模式动物果蝇的生殖生态学研究果蝇是一种经典的模式动物,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神经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在生殖生态学领域中,果蝇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果蝇的繁殖生态学,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种繁殖机制和群体动态。
果蝇的生殖生态学特点果蝇是一种内脏完整、卵巢发达的昆虫,能够自主完成交配、产卵和孵化等生殖过程。
研究表明,果蝇雌性在成熟后即开始产卵,卵的数量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温度、湿度以及社会环境等。
果蝇的卵通常在潮湿的基质中产生,如腐烂的水果、蔬菜或腐木等,因此这一环境因素也对果蝇繁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其他昆虫相比,果蝇的交配方式较为复杂。
雌性果蝇会在交配前摇动翅膀,释放出一种性信息素,吸引雄性前来交配。
交配过程中,雄性果蝇会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机制,防止其他雄性参与交配,保证自己的后代。
繁殖后,果蝇幼虫群体的尺寸和结构也对产量产生影响。
如何协调幼虫数量和环境因素,实现最大化繁殖,是果蝇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果蝇繁殖的分子机制果蝇的生殖研究不仅涉及到繁殖生态学,还包括繁殖相关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果蝇的生殖与雄性的某些基因调控有关。
例如,Zeste基因是果蝇的性别识别基因之一,可导致雌性与雄性形态的差异。
另一方面,一些非性别相关基因如nanos也被发现对果蝇生殖有影响。
nano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抑制某些RNA的翻译,从而在果蝇生殖的过程中,阻止了一些不必要的基因表达,保持了繁殖的正常进行。
另一个重要的分子机制是RNAi(RNA干扰)技术。
利用RNAi技术,研究者们可以通过人工敲除某些基因,以研究其在果蝇生殖中的重要性。
通过RNAi技术,科学家们发现,一些转录因子的调控可对果蝇与其幼虫的生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幼虫阶段,DHR96转录因子能够调节食物代谢和基因表达,同时也对成虫阶段的繁殖产量产生影响。
果蝇繁殖生态学的意义果蝇作为模式动物,其繁殖生态学研究对于人类有很大意义。
果蝇发育基因
果蝇发育基因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被广泛用于生物研究中的模式生物。
其快速繁殖和易于繁育的特点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对果蝇进行大规模的遗传实验。
通过研究果蝇的发育基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对生物体的发育和变异有更全面的理解。
果蝇的发育果蝇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幼虫发育和成虫发育三个阶段。
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由一系列基因调控。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果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胚胎发育果蝇的胚胎发育从受精之后开始,持续约24小时。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系列发育基因被启动,并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胚胎区域发挥作用。
这些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发育基因网络。
该网络调控胚胎细胞的分化、移动和器官形成。
幼虫发育在胚胎发育结束后,果蝇进入幼虫阶段。
幼虫发育分为三个期间,分别是一仲、二仲和三仲。
在这些期间里,果蝇经历吃食、蜕皮和体型增长等过程。
这些过程受到一系列发育基因的调控。
其中一些基因控制幼虫的体型,包括体长和体宽的增加,并在幼虫的节段和器官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虫发育当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蛹化阶段,最终成为成虫。
在这个过程中,果蝇的身体组织会完全分化,外部形态和器官逐渐形成。
蛹期持续约10天,成虫在蛹的内部逐渐形成。
成虫发育过程中的发育基因主要调控外部形态、器官的形成和性别的分化。
发育基因的研究方法果蝇发育基因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基因突变和遗传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突变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发现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并研究其功能。
同时,利用遗传分析的方法,可以通过交叉杂交和后代分析推断和鉴定新的发育基因。
此外,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如CRISPR-Cas9技术,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直接修改果蝇基因组,研究特定基因对发育的影响。
这些技术的应用扩展了我们对发育基因的认识,并深入了解发育过程中的细节。
发育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果蝇发育基因具有多种功能和调控方式。
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A. 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 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C. 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D. 不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父母表现正常,儿子患病,则该病为隐性病,A正确;
B、如果该病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儿子基因aa,母亲为Aa,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基因型XaY,母亲基因型XAXa,都是携带者,B正确;
C、致病基因不能确定在哪条染色体上,C错误。
D、如果该病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父母基因都是Aa,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则父母基因型是XAY和XAXa,患病概率也是1/4,D正确。
3.图表示某果蝇体内一条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示意图。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A.朱红眼和深红眼属于相对性状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该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白眼和朱红眼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DNA分子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因此也含有少量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详解】A、豌豆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
果蝇杂交不育的遗传基础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果蝇杂交不育的遗传基础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果蝇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多次评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要成果。
其中,果蝇杂交不育现象的研究,引起了学界和非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那么,什么是果蝇杂交不育现象?其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又是什么呢?一、果蝇杂交不育现象果蝇杂交不育现象是指同一个种类的两个不同亚种在杂交后,后代表现出生殖不育现象。
这种不育现象是由于不同亚种的染色体不配合导致的。
即当两个亚种的基因组合并在一起后,染色体无法正常配对并分离,导致生殖细胞的生成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后代生殖不育。
这种现象通常在F1代中显现,也就是第一代杂交子代。
这种生殖障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掌握其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杂交不育现象的遗传基础杂交不育现象的遗传基础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基因组重组和染色体不配合。
基因组重组是指杂交后,两个亚种的基因组合并形成新的基因组,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染色体配对、交换等重组过程。
而染色体不配合则是指在基因组合并的过程中,两个亚种的某些染色体无法配对,从而导致不同染色体之间的基因组合分离有困难。
在果蝇的杂交不育研究中,有两种类型的杂交不育:雄不育和雌不育。
雄不育是指杂交后,F1代雄蝇不能正常生育后代。
而雌不育是指杂交后,F1代雌蝇不能正常孵化交配后代。
在雄不育果蝇中,存在重要的杂种抑制基因(Hybrids male sterility,HMS)。
这些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第三染色体上,这种遗传特征符合Dobzhansky-Muller模型。
Dobzhansky-Muller模型认为,如果两个亚种长时间隔离不交配,而基因座发生了不同步的演化,就会导致两个亚种基因的配合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不正常的生殖结果。
在雌不育蝇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表明,杂交不育与线粒体遗传有关,因为线粒体是由母本遗传传递到下一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海伦.白-库伯卡迪夫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物馆大街CF10 3AX,UK通讯作者海伦.白-库伯电子地址:white-cooper 摘要:从形态上普通的细胞分化成为高度专一、能够独立生活、具有活力的细胞,精子细胞的分化需要大量基因产物的协调作用。
这类产物的表达必须是在发育环境下进行调控,以确保正常的细胞分化。
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必要基因在动物体是不发挥作用的,也许在其它地方表达,但使用不同的转录调控模板。
因此,精子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阐明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原理的系统。
同样,对于它本身的正确性也变得有趣起来。
在这里,我讨论了果蝇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重点论述了雄性生殖细胞系中睾丸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过程。
果蝇睾丸的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结构果蝇的睾丸是由肌肉和色素细胞组成的具有盲端的管状结构构成的,管中充满了雄性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
详见Fuller在1993年对果蝇精子形成的详细描述。
在管的一端有一个厚的基底层区域,覆盖着由20个有丝分裂后hub细胞构成的小集群,它们构成了一个维护正常干细胞的信号中心。
分布在hub细胞周围的是两种干细胞群,生殖细胞系细胞的每一次减数分裂都会再产生一个生殖细胞系细胞,并且还产生一个精原细胞。
(体细胞)囊状祖细胞的每一次减数分裂都会再产生一个囊状祖细胞,并且还产生一个囊状细胞。
尽管囊状祖细胞的分裂同样也会产生新的hub细胞。
两种囊细胞都包裹住精原细胞,并形成了囊状结构,并且与哺乳动物睾丸中的支持细胞有相似的功能。
现在,这些囊状细胞处于后有丝分裂期,与此同时,这些囊状精原细胞经过4次有丝分裂形成16个初级精母细胞。
就像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一样,形成精子的分裂也是以不完全胞质分裂、姐妹细胞间以稳定的胞质桥梁相连接为特征。
初级精母细胞迅速通过减数分裂前s期并进入持续超过3天的细胞循环G2期,在此期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形成的64个圆的精子细胞仍然包在一个囊中。
并且相互协调联系产生极化,所以,这个囊状结构本身就是不对称的。
在精子细胞的伸长阶段,两种囊细胞的不同之处变得明显起来。
头部的囊细胞覆盖在精子细胞的尾部,而尾部的囊细胞压缩正在伸长的尾部。
囊细胞调整精子的头部朝向睾丸的底部,而尾部则朝向睾丸的顶端伸长。
最后,充分伸长的精子细胞再进行个体化发育,在此期间,将挤出多余的细胞质,个体发育完的精子细胞在睾丸的底部呈圆圈状,直到被排入精囊中。
果蝇睾丸中的基因表达原始的增值中心在睾丸的顶端区域含有hub细胞,干细胞(生殖细胞系细胞和囊祖细胞)以及有丝分裂精原细胞囊,它们共同构成了原始的生发中心。
在这里,基因的特异性表达似乎涉及到干细胞的行为调节作用,促进干细胞发育成与hub基因相关的细胞,并且促进从hub中移走的细胞的分化。
几种信号通路解释了这一过程。
包括所有种类干细胞的中JAK-STAT信号的激活,并与hub的配体进行反应,以及生殖系细胞的和精原细胞的中DPP通路的激活。
最近,这几种通路在其它领域也受到了重视。
有这些信号事件决定靶细胞中发生转录改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进展。
通过扩配的生殖系干细胞和扩配的精原细胞相比,发现,在hub或干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上存在很少的相关基因。
但是发现了一个在干细胞JKA-STAT信号通路潜在靶基因。
一个把基因、锌指同源-1以及转录因子是必须且足以囊祖细胞的,通过抑制与囊祖细胞分化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有趣的是,囊细胞中的锌指同源-1的持续表达阻止了囊干细胞自身的表达以及生殖系细胞的非自主关闭的分化。
这表明,睾丸顶点区域的信号发生要比之前我们想的要复杂得多,并且,我们对两种干细胞的行为上的协调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
初级精母细胞的激活一个特异的转录程序对于雄性生殖系细胞来说,有丝分裂的完成以及进入精母细胞阶段标志着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
我不知道在动物的雄性生殖系干细胞和囊细胞中表示的任何一种基因是否在其它细胞中也表达,睾丸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精母细胞中被激活。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进行的将3H-尿苷整合到转录产物的实验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精子中存在减数分裂后转录。
相似的关于果蝇的影像研究表明,在成熟的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开始将3H-尿苷整合到转录产物中没有协调作用。
因此,尽管减数分裂后转录被认为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圆形的精子细胞中,但直到最近它才被认为在果蝇的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存在。
这表明,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蛋白质都是在初级精母细胞中转录形成的,并且一直都被储存着,直到被需要利用。
这包括,例如精子尾部的蛋白质Donjuan以及许多其它的蛋白质都是在初级精母细胞核中合成的,并且都保持着翻译抑制状态并持续几天,直到精子形成的后期阶段。
脊椎动物中也是如此,尽管也存在减数分裂后转录,但都被染色质的浓缩所抑制,并且在精子形成的后期需要依赖于储存mRNA的翻译。
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对成体的不同基因芯片分析表明,基因组织约50%的基因在睾丸中表达,并且在成体中检测到的8%的转录产物是睾丸特异性的,而且还有5%是在睾丸中扩增的。
因此,与其它组织相比,睾丸中表达的全部基因中的25%是睾丸特异性的或者是在睾丸中扩增的,相似的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在睾丸中表达,但不是编码蛋白质的作用。
精子中的全部蛋白质被证实是由350种蛋白质组成的,这些蛋白质中的50%是睾丸中富含的或者是特异性转录产物。
令人欣慰的是,已知的精子特异性蛋白,例如B2-微管蛋白和胞质动力蛋白都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
睾丸特异性或是睾丸中扩增的基因大体上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其它组织(有时是睾丸)中表达的含有明显的共源产物,另一类则是不含有共源产物。
表1列出了这两类基因的基因片段,表明了何种基因在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表达。
这个列表中显示出了多种不同基因本质上的分类,包括,代、胞质骨架以及染色质的组织等。
然而或许是依据基因本质上进行的睾丸特异性基因和睾丸蛋白质分类所得出的结论就是,最大的一类是“无功能预测”在果蝇基因组中,仅限于睾丸特异性精子蛋白组基因本质上的分析是特别引人注意的。
这些基因中得很小一部分有功能预测,甚至在这些已经进行了功能预测基因中很少进行过检测,大多数基因的功能是不明确的。
X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已有实验证据表明,在雄性中,对于基因发挥主要作用而言,X 染色体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并且有一个X染色体的雄性偏置和睾丸偏置影响基因以外的一般模式。
通过复制会产生一对基因,常染色体副本要比与X染色体相关的副本更加具有睾丸偏置影响表达。
潜在的进化力量推动了这些事件的进行,包括性antogonism,因为雄性是X单倍体,所以与X相关的等位基因的复制要比雌性花更多的时间,因此,变异对雄性有利而对雌性不利就被相应的选择出来了。
精子形成过程中X染色体的失活将会给与X相关的精子形成基因的相对基因更强的选择作用。
这两种力量共同推进了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
同样,在脊椎动物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中X染色体也会失活。
并且对于X染色体是在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失活的说法在较长时间存在争议。
这个观测结果对一大类的睾丸中丰富的基因和一小类体细胞中丰富的基因都是正确的的。
通过质谱分析发现,构成精子的381种蛋白质中只有43种是由X染色体编码的,这再一次证明了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镜子基因的不足性。
有趣的是,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的与X染色体相关的基因是在睾丸中特异性表达或扩增的。
这表明,在这里确实有一些激活子发挥了作用。
与全部的成体样本相比,在睾丸中最丰富的50种基因中,13种存在于X染色体上。
对于结构基因,如sdic基因和与X染色体相关的筑丝蛋白基因家族的扩大串联而言,X染色体的确是一个好的地方。
最近一个将转基因插入X 染色体与插入常染色体在表达上的比较分析表明,至少有一种睾丸特异激活子要比插入常染色体中更高效的发挥了功能,尽管这个表达作用是在与X染色体相关的插入中检测的。
这表明,在X染色体上存在着一个较低水平的表达,尽管对其它激活子的大部分观察结果还未进行检验。
减数分裂阻滞位点:初级精母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调控尽管在精子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有多种细胞事件的协调作用,遗传分析表明,大多的形态上的事件都是独立调节的。
例如,精子细胞的伸长涉及到鞭毛轴丝的合成、线粒体融合以及线粒体衍生物的伸长和质膜的极性生长等。
突变的精子细胞fws中,保守的低聚高尔基体亚基,或是syntaxin5,它们都对质网-高尔基体物质运输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启动轴丝和线粒体的伸长等,但在这些男性体(xu et al.2002,Farkas et al.2003)细胞不能生长,囊细胞也不能伸长.在精子突变体fzo中,丝裂融蛋白以及线粒体融合不能发生,但精子细胞可以伸长。
令人惊讶的是,精子细胞的分化并不完全依赖于减数分裂的完成,细胞周期激活因子交织引起精子细胞的突变,使细胞不能发生减数分裂而是使精子细胞发生分化成为4N,16个细胞构成的囊状过程。
尽管特别的形态事件发生具有独立性,但遗传学分析揭示了精子基因组程序是如何协调的。
在精原细胞arrest发育过程中,发现了一类“减数分裂阻滞”突变体,它们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或精子细胞的发生。
雄性突变体睾丸中的减数分裂阻滞位点仅仅包括精子形成过程中直到成熟初级精母细胞的各个阶段。
这些睾丸中的初级精母细胞,它们既不进行减数分裂也不促进精子细胞的分化,在发生减数分裂阻滞突变的睾丸的底部区域明显含有退化的细胞。
这些睾丸与患有成熟减数分裂Ⅰ精子细胞缺乏症病人的睾丸相似。
减数分裂阻滞位点分为两种不同的表型对第一次减数分裂突变体的细胞核结构检测表明,can,mia,sa突变体中部分凝聚染色体的结构与正常前期Ⅰ的结构相似。
相反的是,在aly基因突变的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上是非常分散的,并且染色体显得非常模糊。
为了弄明白减数分裂阻滞突变体是如何影响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分化的过程,我们检测了几种对这些过程十分重要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对初级精母细胞功能很重要的基因在突变的精母细胞中表达了,这表明,在初级精母细胞中,减数分裂阻滞基因不是转录的全部激活子。
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发现,精子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的mRNA在can,mia,sa基因突变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表达量很低,并且在aly基因突变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检测不到。
aly基因突变体在细胞周期的转录方面与其它几种突变体表现不同:aly基因突变体需要Twine基因的转录产物,但是can,mia和sa突变体需要的是转录后的Twine蛋白产物,因此,我们推断,在初级精母细胞中,减数分裂阻滞基因对转录是很重要的,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主要的基因产物发挥作用。
我们进一步推断,减数分裂阻滞基因又可细分为aly基因类和can基因类两类,且这种分类在最近关于减数分裂阻滞位点的发现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