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太阳能发电站

合集下载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探测、开发、保护的现状,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2.了解宇宙资源类型,空间垃圾的产生和清除途径。

3.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宇宙探测的意义。

2.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宇宙探测的发展:1.宇宙探测的重要发展阶段:2.宇宙探测的意义:⑴.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宇宙中还有大量的X射线、R射线。

⑵.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等。

3.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起步于50年代中期,现在已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二、开发宇宙: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1.空间资源:从高空迅速、大量收集地球的各种信息。

2.太阳能资源: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3.矿产资源:月岩中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60种矿藏,还有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不少小行星富含矿体。

宇宙开发活动,从规模、技术、经济投入上都应走国际合作的道路。

三、保护宇宙环境:1.太空垃圾的产生及危害: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产生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仍出飞船舱外的垃圾危害:破坏正在运行、使用的航天器2.办法和措施: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在浩瀚的太空里,和平号绕地球飞行了光辉的13年,接待了26支科学实验队伍,进行了16500次科学实验。

但近两年来,它经历了多次漏气、失火;工艺和硬件日益地老化……1999年8月28日凌晨5点,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结束了它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学任务,开始进入无人操作状态。

北京时间2001年3月23日14时0分12秒,它成功坠入南太平洋预定区域。

人类历史上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最终告别人类,标志着航天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①.对于工作寿命终止了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还要花巨资将它带回地球的原因是,清除和平号的另一种办法是。

空间太阳能电站及无线能量传输

空间太阳能电站及无线能量传输

空间太阳能电站及无线能量传输摘要:空间太阳能电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几乎牵涉到各个技术行业。

它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从而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而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关键词:空间太阳能电站,无线能量传输,激光,能量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估计包括化石能源在内的所有能源储量仅能够人类使用200~300年左右。

目前全球原油年消耗量约为35亿t,而亚洲的原油年消耗量正在激增中。

在今后25年中,全球原油平均每年消耗将达50亿t,足以把现已探明的全部储量耗尽。

中国人均能源消耗约为世界人均能源消耗的1/2,为发达国家的1/10,为美国的1/13。

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快遇到能源短缺问题。

我国如不及早地开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研究能源危机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而风能、潮汐能、水电能、地面太阳能、地热能等都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而无法为人类提供全面的能源需求。

剩下的就只有核聚变能和空间太阳能,而核聚变能在50年能否实现商业化还是一个问题,而空间太阳能电站在20~30年内有可能实现商业化,且大气层外没有云层、雾、尘埃等,太阳光线不会被减弱,强度是地面上的7~15倍。

且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十分稳定,在静止轨道上建设的太阳能电站1年中99%的时间是白天,其利用效率比在地面上高出6~15倍。

所以,太阳能空间站的使用将极大缓解人类社会的能源紧张局面。

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简称SSPS)的构成1968年,美国的Peter Glaser博士提出了太阳能发电卫星(Solar Power Satellite,简称SPS)。

其基本构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卫星基地,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来发电,然后通过微波将电能送到地面的接收(天线)装置。

再将所接收的微波能束转变成电能供人类使用…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太阳能发电装置、能量的转换和发射装置以及地面接收和转换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能量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并利用天线向地面发送能量;地面接收系统利用地面天线接收空间发射来的能量,通过转换装置把其转换成为电能供人类使用。

漂浮在空间的太阳能发电站

漂浮在空间的太阳能发电站
光一
电能并入电网
1 7 年 。 两 位 英 国 科 学 工 作 者 亚 当 斯 和 戴造 和 运 行 过 程 。还 必 须 包 括 大
首 先发 现 :用硒 半导体 可 以把 太 阳光直 接转 变成 电能。 尽管 这种 转变 的效 率只 有百 分之 一 ,即 用
于 2 0 年 发 表 。 2 0 年在 空 间太 阳 能 发 电站 的研 05 07
制 方 面 有 了 实 质 性 的 进 展 ,如 美 国 国 家 安 全 航 天
局 ( NSS )在 互 联 网 上 面 向全 球 专 家 征 集 空 间 0 太 阳能 发 电 站 的 设 计 方 案 ( 1 0 有 7 多位 专 家作 出 响 应 )、 美 国 航 天 学 会 还 宣 布 成 立 “ 基 太 阳 能 未 天 来 能 源 联 盟 ” ( S E 】。 S AF 航 天 学 会 的 代 表 马 克 ・ 普 金斯 指 出 ,太 阳 能 霍 的 潜 力 比 地 球 上 所 有 能 源 的 总 和 还 要 大 ,其 能 量 比 全 球 目前 所 使 用 的 能 源 还 多 几 万 亿 倍 。 目前 人
1 3 瓦的功 率 。如果在 3 0 0 6 3 6 0 千米 高 的地球 静止 轨道上 , “ 架设 ”一条 宽度 为1 0 米 的太 阳电池 0 0
阵 环 带 ,假 定 其 转 换 效 率 达 1 0 ,那 么 它 在 一 年 % 0 中 接 收 到 的 太 阳 能 ,几 乎 等 于 目前 地 球 上 已 知 可 开 采 石 油 储 量 所 蕴 含 的 能 量 总 和 , 而 且 这 种 太 阳 能 取 之 不 尽 , 用 之 不 竭 ,既 清 洁 又 环 保 , 其 潜 在
们 对 空 间 太 阳 能 发 电 站 已 达 成 共 识 :它 可 以 为 全

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前院长)

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前院长)

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前院长)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18年第02期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前院长)随着互联网信息系统及电子设备的发展,人类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在生成海量数据,例如,社交媒体每天要产生12TB的数据;在制造业,波音737的引擎每飞行30分钟就会产生10TB的数据。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将工業大数据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目前中国工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将大数据融合到经营管理与生产运营活动中,来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工业大数据的价值非常重大,可以说大数据将在工业各个方面创造价值,像产品的创新、工业物联网、工业供应链的分析优化等等。

当前,大数据正从零售、金融、电信、物流、医疗、交通等领域加速向工业拓展。

百度的工业大数据监测平台已应用到汽车、日化等行业,三一重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智能工程机械物联网提供决策支持。

我认为:在工业大数据所推动的变革中,即使效率只提升1%,效益也是空前巨大的。

比如在全球节约1%的商用航空燃料即意味着节约300亿美元的成本。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的核心关键技术,更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石。

廖湘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要求我们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

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好科技兴军战略。

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综述及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影响

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综述及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影响

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综述及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影响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空间太阳能电站作为一种能够大规模稳定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日益受到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随着空间技术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空间太阳能电站有可能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手段;一、空间太阳能电站概述空间太阳能电站SPS,也称为太空发电站,是指在空间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的电力系统图1,也包括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在地面进行发电的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太阳能电站示意图相对于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空间太阳能发电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明介绍,由于太空的太阳辐射每平方米可以达到1353瓦,是地面的5倍以上,在地球同步轨道,99%的时间可以接受太阳能辐射;如果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宽度为1000米的太阳能电池阵环带,以转换效率100%计算,从理论上说,其1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可以为地球可知开采石油储能的能量总和;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提出了几十种概念方案,并且在无线能量传输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重点研究;近年来,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微波转化效率以及相关的空间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为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空间太阳能电站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原理问题,但作为一个非常宏大的空间系统,其发展还存在许多核心技术难题,需要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二、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最新进展国外发展概况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对于空间太阳能电站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开始关注空间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巨大空间能源;1美国美国是在SPS领域投入资金最多的国家,也是研究最长的国家,推出了众多创新性的概念方案和技术,虽然未列入正式的国家发展计划,但得到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20 世纪70 年代末,美国能源部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耗资5000 万美元开展SPS 系统和关键技术研究,完成第一个详细的SPS 方案——5GW的1979 参考系统;1995 年,NASA 开始重新评估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可行性;1999 年,NASA 投资2200万美元开展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的探索研究和技术计划SERT ”研究;该计划提出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路线图,并提出了集成对称聚光系统等新概念;2007 年,美国国防部发表了“空间太阳能电站作为战略安全的机遇”中期报告,引发了新一轮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热潮;2009 年,美国PG&E 公司宣布与Solaren 公司签署了正式购买200MW SPS 电力的协议,成为世界第一个SPS 购电协议;2日本日本是第一个将SPS正式列入国家航天计划的国家,提出了正式的发展路线图图2,得到了长期持续的关注和发展;虽然投入有限,但在无线能量传输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李振宇;张建德;黄秀军【摘要】以空间太阳能电站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大功率激光发射、高效激光能量接收、高功率激光光束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可为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储备,同时也可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及新能源应用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先进的技术手段.【期刊名称】《航天器工程》【年(卷),期】2015(024)001【总页数】7页(P31-37)【关键词】无线能量传输;激光;空间太阳能电站【作者】李振宇;张建德;黄秀军【作者单位】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烟台264670;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烟台264670;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烟台2646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23.44面对全球性资源日益减少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局面,采用更持久、更洁净、更可靠的能源,是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由于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向地球外的宇宙空间寻找资源,以解决地球能源的供应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距离地球平均1.5亿千米,在一小时内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就超过人类一年的能源使用量。

在地球附近,每平方米能够接收1366 W 的太阳辐射,但由于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以及季节、昼夜的变化,达到地面时的太阳辐射量平均不到250 W/m2。

因此,地面利用太阳能的措施很难成为人类的主能源,而在空间利用太阳能发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

[2]空间太阳能电站(Solar Power Satellite,SPS)是指将有效采集地球静止轨道(GEO)上的太阳能,通过新的工程技术手段传输到地面,转化为电能的系统[3]。

空间太阳能电站自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科学家提出概念以来,主要航天国家已开展了40多年的研究,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投入大,涉及关键技术多,目前仍未有可实现的系统。

研究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一方面可以高效利用空间太阳能,提供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手段;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家提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对于保证我国的能源独立和安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遥远太空如何建电站

遥远太空如何建电站

遥远太空如何建电站作者:李振举赵辉胡滨来源:《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21年第12期空间太阳能电站(SPS),也称天基太阳能电站(SBSP),是指在太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的电力系统。

它被认为是人类开发利用空间太阳能的物理载体。

空间太阳能电站有三大优点:一是能量收集率高。

它受昼夜变化和天气影响小,可将能量稳定传输至地面,适合大规模开放利用。

二是能量利用效率高。

空间太阳能利用率可达1366瓦/平方米,是地面平均太阳光照功率的7~12倍。

三是可收集时间长。

在地球同步轨道,99%的时间内可稳定接收太阳辐射,向地面固定区域传输能量。

为了让空间太阳能电站造福人类,科学家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多种可谓“脑洞大开”的技术路线。

往事成追忆1920年,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之一的苏联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设想,可考虑使用巨型太空发电站收集太阳能。

这一想法在当时过于超前,只能成为作家创作科幻小说的素材。

1968年,在进行微波能量传输实验的基础上,彼得·格拉泽博士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正式提出“太阳能发电卫星”概念:通过将两颗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保证至少有一颗卫星被太阳照射,另一颗卫星进行能量传输。

此文详细论述了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可行性,开启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空间太阳能的新纪元。

1973年和1979年,在全球先后两次爆发能源危机的背景下,美国能源部在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支持下,开展空间太阳能电站项目研究,“1979基准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由巨型太阳电池阵和发射天线组成,计划在太空部署60个发电能力为50亿瓦的电站。

这是第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工程方案概念。

1983年,日本京都大学进行了“微波-电离层非线性作用试验”,天线口径1.3米,总发射功率1250瓦。

这是全球首次在电离层进行的微波能量传输试验,从工程上验证了空间太阳能电站能量传输的可行性。

太阳能发电有哪些应用场景

太阳能发电有哪些应用场景

太阳能发电有哪些应用场景
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这种系统主要利用屋顶、空地等空间安装光伏电池板,为用户提
供电力。

适用于家庭、企业、工业园区等。

2.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在荒野或沙漠地区建造的大型光伏电站,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逆变
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电网使用。

3.光伏与储能系统:这种系统将太阳能电池板与储能电池相结合,在电力需求低时将电能
储存起来,以供电力需求高峰时使用。

适用于家庭、工业园区、医院等。

4.移动式光伏发电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在野外作业、油田、工业园区等场合使用,为移动
设备提供电力。

5.光伏扶贫项目:在贫困地区,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当地村民提供电力,帮助改善生
活条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太阳能发电还应用于照明、交通信号灯、卫星通信等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魅力无穷的太空发电站

魅力无穷的太空发电站
U n t”

■ 】q -
与声1 匿善暮秘 i |
17 8 6年 , 两位英 国科学 工作者亚
目前 已在空 间应用 的卫 星和空 间站 等
光 ) 电 能 的能 量 转 换 过 程 。 一 显然 。 间 空
I J一当斯和戴首先现 :用硒半导体
可 以把太 阳光直接转变成电能。 尽管这 种转变 的效率只有 1 %,即用 10瓦的 0 太阳光 能只能得到 1 瓦的 电能 , 但这仍
已知可开 采石油 储量所 蕴含 的能量 总 和 。同时这种太 阳能取之不尽 、 用之不 竭 , 清洁又 环保 , 既 其潜 在的价 值对 于 正面临能源短缺 、 生态和环境恶化 的地 球人类来说 , 有重 大的战略意义 。空 具 间太 阳能发 电站魅力无限 , 已引起全世
界的高度关 注。
能发 电装置能将太 阳能转化成 为电能 ; 能量转 换装置 将 电能转换 成微 波或 激
几 起 几 落
早在 16 9 8年 ,美 国科学 家格 拉泽 等人 就提 出 了空 间太 阳能发 电站 的计
能 的转 变效率至今仍 停 留在 2 %的水 0
平上 ,预计不久可提高到 3 % ~4 %。 0 0
10万 千 瓦 和 50万 千 瓦 的空 间 太 阳 能 0 0
巨大发展 ,但 在高 昂 的成 本 面前 ,决
策者 只得暂 时放弃对 空 间太 阳能发 电 站的研制。 随着 石油价格的飞涨 , 能源危机和 环境保护问题 日渐突出 , 于是空间太 阳 能发 电站再次成 了关注 的重点 ,美 国 、 欧洲 和 日本竞 相开展 各种相 关技 术和
然是一个历史性 的发现和突破 ! 阳光 太
太 阳能 电源 系统 , 其规模和能力要 大得

月球基地上的太阳能发电站

月球基地上的太阳能发电站

月球基地上的太阳能发电站月球基地一、现实计划造月球基地与建造太空城市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神奇事儿。

但这件神奇的事儿却早已明确摆在了科学家面前,他们不仅对之进行了长期探索,而且正在准备进行具体实施。

美国是最先决定创建月球基地的国家。

据报道美国已决定耗资1000亿美元,建立临时月球太空城。

这一计划将分阶段进行。

最初建立临时基地,人数从十几人逐步增加到数十人,他们将在月球进行矿物开采和冶炼试验,并为建造永久基地做准备。

2007年建成中小型永久基地,人数增加到百余人,逐步形成从开采、冶炼到运输的整套生产系统。

最后是在月球上建成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月球城,各种类型的生产、生活、娱乐设施日趋完备,物资自给自足有余,还可以“出口”地球。

美国的这一月球基地蓝图,占地8000平方米,是一座圆形3层建筑物,直径64米,每层高4.5米。

屋顶由混凝土建造,再覆以月球土,厚0.7~2.5米。

墙壁分内外两部分,外墙6层,厚1.4米,内墙厚2.5米,内外墙中间夹0.7米厚的月球土,主要用于防宇宙射线、太阳风,以及陨石的撞击。

另外建筑物中间还有一个圆形防空洞,一旦建筑物受损,大气外泄,人可以躲入其中避难。

与此同时,日本由未来工程学研究所牵头,召集能代表日本水平的大学、研究所以及20多家企业的技术专家,成立了“月球基地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会”,也提出了一份月球基地的建设蓝图。

这一蓝图计划分为5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主要对月球进行调查探测,用机器人为基地选址,绘出月球资源分布图。

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建设可供6~8人居住的直径为6米、长为11米的基地,人们可以不定期地在这里工作,时间为几天到几周。

2010~2020年为第三阶段,基地扩大到可供8~32人居住,建成可防止阳光强烈辐射的保护装置,工作人员可在这里连续工作3~12个月。

2020~2030年为第四阶段,基地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增至64~125人,居住时间长达1~5年,逐步解决氧气自给问题和农场建设问题。

你敢想吗?太空建个发电站

你敢想吗?太空建个发电站
题 。 空 间 太 阳 能 电 站 是 一 个 巨 大 的 工 程 ,对
位 于 桅 杆 两 边 的 大 型 蚌 壳 状 聚 光 器 将 太 阳 能 反 射 到 两 个 位 于 中 央 的 光 伏 阵 列 。 聚 光 器 面
向 太 阳 ,桅 杆 、 电 池 阵 、 发 射 阵 作 为 一 体 , 旋 转 对 地 。 聚 光 器 与 桅 杆 问 相 互 旋 转 以 应 对 每 天 的轨道 变化 和季 节 变化 。
和 卫 星 平 台 间 采 用 四 根 2千 米 ~ 1 0千 米 的 绳
星 高 出 6个 数 量 级 , 需 要 采 用 特 殊 的 结 构 、
空 间 组 装 和 姿 态 控 制 技 术 ; 功 率 大 , 发 电 功
率 为 吉 瓦 , 比 目 前 的 卫 星 高 出 6个 数 量 级 , 需 要 特 别 的 电 源 管 理 和 热 控 技 术 ;寿 命 长 , 至 少 达 到 3 年 以 上 , 比 目前 的 卫 星 高 出 一 倍 O
统 。该设 计 方案 的模块 化 设计 思 想非 常清晰 , 有 利 于 系 统 的 组 装 、 维 护 。 但 系 统 的 质 量 仍
需要 先 进 的 空 间太 阳能 转化 技 术 和 微 波 转化 块 单 元 板 组 成 - 板 ,2 7- 5块 - 板 组 成 整 个 系 7- -
个 天 基 太 阳 能 发 电, 2 6需 要 耗 资 3 0 0 0亿 至
1 0 0亿 美 元 。 因 此 , 成 本 问 题 可 能 是 制 约 00
显 巨 大 ,特 别 是 利 用 效 率 较 低 。
欧 洲
空 间 太 阳 能 电 站 发 展 的 主 要 因素 。 在 新 概 念 、
太 阳 帆塔 :欧洲 在 1 9 年 9 8

空间站的太阳能发电原理

空间站的太阳能发电原理

空间站的太阳能发电原理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在空间站中,太阳能发电是一项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式,它提供了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为空间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动力。

太阳能发电的原理主要有光伏发电和热能发电两种。

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效应产生电能的一种方式。

所谓光伏效应,指的是光子在某些材料中撞击电子,使其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跃迁到导带中,形成电流。

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它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PN结。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时,光子会激发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电子,并使其形成电流,通过电路将电能储存或输送到设备中使用。

热能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热能产生电能的一种方式。

在空间站中,太阳能热能主要用于产生蒸汽,而蒸汽则通过蒸汽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具体而言,太阳能热能通过聚光镜或反射器聚焦在热液体上,使其加热并转化为蒸汽。

蒸汽经过蒸汽涡轮发电机产生动力,并驱动发电机旋转,最终转化为电能。

在空间站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通常安装在空间站的外表面,以便充分接收太阳辐射。

同时,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往往覆盖了反射材料,以增加反射光的比例,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由于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和不同的轨道位置,太阳能辐射的强度和角度都会有所变化。

为了使太阳能发电系统能够自适应这些变化,太阳能电池板需要具备高度的可调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能。

此外,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还需要安装电池组和逆变器。

电池组的作用是储存太阳能产生的电能,以供夜间或太阳能不足时使用。

逆变器则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空间站的各种电气设备的需要。

总的来说,太阳能发电在空间站中的原理是利用光伏效应和热能转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光热发电技术以及储能和逆变过程,太阳能发电系统能够为空间站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这种能源的使用不仅减少了空间站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够保护地球环境,成为未来空间探索和长期太空居住的重要能源供应方式。

高三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

高三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

高三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1.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下四地对应的地区成立的是 ()A.①──青藏高原B.②──撒哈拉沙漠C.③──巴西高原D.④──南极地区【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6、7、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应该一年中达最大值,A选项错误;同理,②③④三地太阳辐射最大值均集中于6至8月份,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②③④三地均应位于北半球,故B选项正确;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C选项错误;南极地区此季节产生极夜现象,太阳辐射应为0,所以D选项错误。

【2】关于①地太阳辐射量及年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年太阳辐射总量大B.5—8月降水多,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量较小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引起太阳辐射年变化的主要原因D.纬度高,太阳辐射年变化小【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①地在春分日和秋分日附近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故可判定①位于赤道,可推知D选项错误;赤道地区终年被赤道低气压所控制,A选项说法错误;夏季太阳直射点在20°N附件,而赤道地区离直射点相对较远一些,故赤道地区夏季年太阳辐射小,除此以外,赤道附近地区多是雨林气候,降雨较多,对气温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这是不是赤道地区夏季年太阳辐射小的主要原因,B选项错误,引起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年变化小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往返运动,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A.1-3月B.3-5月C.7-9月D.10-12月【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3~5月大于等于8级风力日数最多,此时间段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降水量又比较少,地表比较干旱,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差,所以该时段扬沙天气出现较多。

【2】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时间长C.大气中云量较少D.地面温度较高【答案】C【解析】5月与7月相比,5月气温较低,但是5月降水量比七月少的多,阴雨天气少,晴天多,大气中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所以光照条件好。

太阳能的简介及利用资料

太阳能的简介及利用资料


能量之源——太阳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太阳能 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 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形成的一次能源。
能量之源——太阳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
太阳能光发电

太阳能光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
转换为电能 。
光生伏特效应: 简称“光伏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 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
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有了电压,就像筑高了大坝,如果两者之间

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不 断提高


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日本、 欧盟和美国,其光伏发电量约 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


10多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长
期平均维持了全球市场1%左右 的份额

今后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围绕高 效率、低成本、长寿命、美观 实用等方向发展
光化利用与光生物利用
光化转换
定义:因吸收光辐射导致化学反应而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
太阳能光发电
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
2006年底世界太阳能光伏发


国内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光伏 发电快速发展 我国光伏组件生产能力逐年 增强。成本不断降低,市场不 断扩大 2006年累计装机容量达 35Mw ,约占世界份额的3%
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961.69Mw。

空间太阳能电站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空间太阳能电站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空间太阳能电站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李维【摘要】21世纪人类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能源形势。

太阳能是持久稳定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有希望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空间无线能量传输是实现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核心关键技术,国内外已对基于微波与激光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开展研究。

<br>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可以追溯到1899年,长时间的发展使该技术成熟度高,特别是微波发射及接收器件的更新换代,也让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成为最早纳入空间太阳能电站设想的核心技术。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兴起于2000年左右,随着大功率激光技术,特别是太阳能直接泵浦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得此项技术有望解决微波传输技术的某些瓶颈问题。

随着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论证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相继进行技术的遴选和攻关,这势必会使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7页(P63-69)【作者】李维【作者单位】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21世纪人类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能源形势。

太阳能是持久稳定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有希望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空间无线能量传输是实现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核心关键技术,国内外已对基于微波与激光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开展研究。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可以追溯到1899年,长时间的发展使该技术成熟度高,特别是微波发射及接收器件的更新换代,也让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成为最早纳入空间太阳能电站设想的核心技术。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兴起于2000年左右,随着大功率激光技术,特别是太阳能直接泵浦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得此项技术有望解决微波传输技术的某些瓶颈问题。

随着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论证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相继进行技术的遴选和攻关,这势必会使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光伏发电及其应用简介

光伏发电及其应用简介

光伏发电及其应用简介03A石XX利用太阳光发电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太阳能电池的空间应用到如今的太阳能光伏集成建筑,世界光伏工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90年代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很快,已广泛用于航天、通讯、交通,以及偏远地区居民的供电等领域,近年来又开辟了太阳能路灯、草坪灯和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的应用领域。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

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

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

我们对太阳能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其中,光电利用(光伏发电)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

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包括硅系太阳电池(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电池)和非硅系太阳能电池等。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链上分布着晶硅制备、硅片生产、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四个环节。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

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与电网连接的发电方式,典型特征为需要蓄电池来存储能量,在民用范围内主要用于边远的乡村,如家庭系统、村级太阳能光伏电站;在工业范围内主要用于电讯、卫星广播电视、太阳能水泵,在具备风力发电和小水电的地区还可以组成混合发电系统等。

太阳能的简介及利用资料

太阳能的简介及利用资料
清洁能源——太阳能
内容概要
1.太阳与太阳能简介 2.太阳能开发途径
(1)光发电与热发电 (2)光发电国内外发展趋势 (3)光化利用 人工光合作用
3.太阳能应用项目举例 (1)太阳房 (2)空间太阳能发电站 (3)太阳能能是由内部氢原子 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 大核能而产生的能,来 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太阳能光发电
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现状和发展趋势
? 国外
? 国内
? 2006年底世界太阳能光伏发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光伏
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961.69Mw。 发电快速发展
? 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不 断提高
? 我国光伏组件生产能力逐年 增强。成本不断降低,市场不 断扩大
? 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日本、 ? 2006年累计装机容量达
欧盟和美国,其光伏发电量约
35Mw ,约占世界份额的3%
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
? 10多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长
? 今后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围绕高
期平均维持了全球市场1%左右
效率、低成本、长寿命、美观
的份额
实用等方向发展
光化利用与光生物利用
光化转换
? 定义:因吸收光辐射导致化学反应而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
能量之源——太阳
?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
太阳能的利用:
1.光热转换 2.光电转换
太阳能的开发途径
? 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每 秒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则为499,400,00,000焦。
?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 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魅力无穷的太空发电站

魅力无穷的太空发电站

作者: 高育红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财会月刊(上)
页码: I0023-I002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发电站 发电装置 太空 后勤保障系统 太阳能 发射装置 能量转换 空间站
摘要: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指在空间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地面的电力系统。

相对于目前已在空间应用的卫星和空间站等太阳能电源系统,其规模和能力要大得多。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太阳能发电装置、能量的转换和发射装置及地面接收和转换装置。

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能量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也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激光),并利用天线向地面发送能束;地面接收系统接收空间发射来的能束,再通过转换装置将其转换成为电能。

显然,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建造和运行过程还必须包括大型运载系统和复杂的后勤保障系统。

sps空间太阳能发电解析PPT课件

sps空间太阳能发电解析PPT课件

▪ (2)“太阳盘”方案
.
12
“太阳塔”方案
▪ 太阳电池阵是由数十个到数百个圆盘形发
电阵组成。每个发电阵的直径为50~100m, 输出1000kW的功率。
▪ 根据总发电量的要求配置发电阵的数目。
▪ 太阳塔电站全长6.5~13km
▪ 发出的电流通过由超导材料制成的中央缆
绳输送到缆绳末端的发射天线。天线直径 约为260m。
(3)空间太阳电站的关键技术,特别是低成本、长寿命、 高效率的问题尚有待突破;
(4)空间太阳电站的发展应是政府行为,需要国际合作, 并吸收工业界参加;
(5)2020年或稍后,空间太阳电站有可能以5~7美分 /kWh的成本发电。
.
22
美好的前景
▪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7月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
议发表的宣言号召世界各国加强空间太阳能发电
.
7
建设成本问题
▪ 研制、发射和组装“1979 SPS基准系统”
需要2500亿美元(按1996年币值计算)的投 资及18000人年的在轨工作量(相当于600 名航天员装配工在太空工作30年)。
.
8
方案遭受的非议和责难
▪ 首先,投资太大。一些迫切需要国家投资的经济、文教、
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政府或非政府部门,担心因此会挤占或 克扣本应分配给他们的经费;
空间太阳能发电 SPS(Solar Power from
Space)
资料来源:中国航天2001年第6期 【航天系统与技术】
.
F0603018 徐凌龙
1
太阳空间电站
▪ 随着地球上石油、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
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人类把目光投向太 空,预计到下个世纪初将建成空间电站, 以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信息科学学院杨帆[关键字] 空间太阳能发电众所周知,目前地球上最广泛使用的矿石能源已经濒临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均是人类探索的前沿;而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更是受人瞩目。

太阳辐射功率为3.8*1023W,地球上接受到的仅仅是总辐射量的22亿分之一,而由于大气蹭的衰减,最后大约有8.5*1016W到达地面,但是仅仅这些已经是全球发电总量的几十万倍了,因此太阳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替代能源。

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较大的场地以及持久的日照,在地球表面,由于地面昼夜和天气的变化,因此在地球上建立大型太阳能电站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而太空正是一个避免这些干扰、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理想场所。

当人们开始向太空进军的时候,开发太空,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发电站便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一、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规模分析随着地球消耗能量的越来越多,寄希望于一个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满足整个地球是不现实的。

目前看来,一个5Km*10Km的大型太阳能板的功率在500MW左右。

太空中的小型陨石、太空垃圾等对任何航天设备都是严重的威胁,一旦空间站遭到碰撞等,短时间内难以修复。

考虑到太空的环境、安全性以及工程难度等种种因素,建设一个超大型空间发电站并不实际。

因此要采取众多小型电站的集群化建设,这样可大大提高电站的安全系数。

此外,当有新的技术和设备时,也可以方便的更换和维护。

因此,一个GW级或更高的电站要由众多个100MW级或更高的基站组成。

二、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工程分析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工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空间站的组建、太阳能发电设备、电能的储存以及传输等。

(一)空间站的建设建设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必然需要建设相应的空间站,这其中包括了发电站的控制系统、维护系统、人员临时或永久的居住系统等。

空间站的理想轨道应选择在地球上空3.6万Km的地球同步轨道,由于相对于地面静止、且距地球较近,控制和传输电能都相对方便很多,而且可以随时传输。

但是由于地球同步轨道离地球较近,空间紧张,各种通讯卫星等都需要占用这个轨道。

因此这个轨道资源比较珍贵,在这里建立大型的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可能会对其他航天领域造成影响。

另外一个可选的轨道是绕地球的月球轨道,距地球30万公里。

虽然这里距地球较远,工程建设难度会相应增大,但是考虑到可以建立月球前沿基地等因素,加上这个轨道受地球阴影的影响比同步轨道小许多,可以有效的延长发电时间,因此月球轨道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由于这个轨道较大,可以考虑建立多个空间太阳能发电站以满足地球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发电采用分基站、小规模、大集群的建设方式,即发电站可以分为数个小型基站,每个基站的规模都不需要太大,考虑100MW级即可。

可以分批分期的建设各个基站,从而减少工程的难度。

每个基站都有相应的发电、储能和传输全套设备。

太阳能板的规格预计为3*5Km,以满足100MW级的发电要求。

整个空间站可以根据规模建设数十个甚至更多基站,以实现超大规模的发电需求。

主空间站负责各个基站之间的管理、联系以及维护等,电站人员一般只需要在主空间站空居住即可。

空间站更主要任务则是负责电站和地面的电能传输。

同时为了避免因为空间站建设在月球轨道而带来的电能传输时间受限制的问题,考虑将地面接收站建立在南极或者北极地区。

这样还可以避免了高密度能量传输时对周边的影响。

(二)太阳能发电设备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核心便是太阳能发电设备了,利用众多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种类包括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和正在研究中的光化学电池。

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结构是一个p-n结半导体材料,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半导体吸收光子后产生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

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四大类。

1.硅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

单晶硅是研究和开发最早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保持着目前最高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技术也最为成熟。

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4.4,商业模件为12~16%。

但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价格高,为了降低成本,研发了多晶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作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产品。

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本质区别在于多晶硅内存在晶界,晶体颗粒很小。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低廉,但是转化效率比单晶硅电池低,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利用硅氢合金材料,其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

但是目前其转换效率还比较低。

2.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硫化镉及铜铟硒电池等。

硫化镉、碲化镉多晶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产品。

砷化镓(GaAs)III-V化合物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28%,GaAs化合物材料具有十分理想的光学带隙以及较高的吸收效率,抗辐照能力强,对热不敏感,适合于制造高效单结电池。

但由于GaAS的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

为了充分应用太阳能,还发明了叠层电池,GaAs的叠层电池转化率高达35%。

铜铟硒电池(CuInSe2)适合光电转换,不存在光致衰退问题,转换效率和多晶硅一样。

具有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将成为今后发展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方向。

唯一的问题是材料的来源,由于铟和硒都是比较稀有的元素,因此,这类电池的发展又必然受到限制。

3.有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共轭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由于沿着其化学链的每格点轨道交叠形成了非定域化的导带和价带有机材料,因而呈现出半导体性质。

通过适当的化学掺杂可以达到高电子迁移率,禁带宽度为几个电子伏特。

该类材料有可能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以低廉的价格进行大面积的光伏电池制备。

4.纳米晶体太阳能电池纳米TiO2晶体是新近发展的,非常热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导电机制建立在多数载流子的传输上,因此允许使用相对不纯的原料,从来带来了廉价的成本和简单的工艺及稳定的性能。

其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电池的1/5~1/10.寿命能达到2O年以上。

在空间太阳能发电站中,考虑到大型工程的施工成本,纳米TiO2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此外,考虑到太空低温的环境,有机半导体材料也可以作为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另一选择。

因此,在发电设备方面,可以根据技术来确定最佳选择。

又由于空间太阳能发电站采用了,在建成之后,更换和维护发电设备都相对简单,在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应用之后,也可以简单的更换的。

(三)电能的储存在太阳能发电站中,另一重要的设备是电能的储存设备,由于建立的空间电站规模较大,所以对电能的储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于传统的储电设备都不能完全符合太空高密度储能的需求,同时由于太空的超低温特点,可以考虑采用超导体储电技术。

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这一特定的温度成为该物质的临界超导温度。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Ones)首次发现了这个现象,他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

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临界温度更高的材料。

由于超导体的内阻为零,因此用超导体做成一个线圈,如果线圈内有电流,则其将一直维持而不会衰减。

利用超导体的此特性,不仅可以达到无耗储电的目的,还可以实现电能的长时间存储。

宇宙的背景辐射大约为4K,完全可以达到许多超导体的临界超导温度,是使用超导材料的理想之地。

利用超导体材料制作线圈,由于对储能要求较高,为了避免线圈电流过大,需要采用较多线圈的并联。

充电时依次向每个线圈注入电流即可,放电时控制同时放电的线圈的数目即可控制放电电流。

对于此空间电站来说,可以选择集中存储,即专门建立存储电能的空间设施,这样的好处是设计简单,便于管理。

缺点是危险系数较大,全电站的电能全部集中在一起,对储能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一旦出问题,整个电站都将无法工作。

因此更倾向于采用分散存储,即为每个基站设计相应的储能设备,虽然设计起来会比较复杂、维护的成本也会较高。

但是每个基站建立之后,设备的更新会变得相对容易,而最大的又是便是安全性较高,某个基站的储能设备出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电站的电能供应。

(四)电能的传输这是此项工程最重要的一项,只有实现电能的远距离无线传输,才能真正将太阳能电站搬到太空变为可能。

能量的无线传输并不是异想天开,电磁波是载有能量的,利用电磁波传输能量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RF射频卡——即所谓的非接触式IC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读卡器发出的信号中包括了电源信号,与卡本身的L/C震荡电路发生谐振,从而产生能量来供芯片工作。

但是对于电站来说,以上技术还远远不够。

从太空向地面传回电能需要极高的能量密度以及精确的定向传输。

激光的极高相干性的特点使得其成为远距离传输能量的首选,为了能更好的穿越大气层,选择波长更长的红外线或者微波。

不选在可见光区域是为了避免能量传输时对人的视觉造成太大影响。

工程的最大难题在于激光的接收以及转换为电能。

因为工程需要传输的能量很大,高密度的能量会对周围的电场磁场造成影响,因此地面接收站选在了南极或者北极。

需要接收的是高密度的能量信号而非载信息信号,需要极高灵敏度的半导体器件将其转化为电能并将其输送到全球。

三、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技术分析目前看来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最主要技术瓶颈在于远距离高密度的能量发送和接收,一旦实现则建立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并不困难。

此外,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会对电站的建站带了积极的影响,缩短建设周期和成本,保证空间站更稳定的工作等。

而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究、转化率的提高也可以使得基站更小型化,发电功率更高,从而降低空间站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一旦技术上取得突破,那么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必将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1.翟秀静,刘奎仁,韩庆,《新能源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袁权,《能源化学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53.汉斯·S·劳申巴赫,《太阳电池阵设计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874.吕百达,《强激光的传输与控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