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贞观之治”

合集下载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无字碑
武则天
1、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有 哪些共同点?
2、从两位皇帝的做法以及影响给 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组 唐太宗统治期间为什么能出现贞观 之治的局面? 第六组 为什么武则天的碑上没有字? 第七组 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有哪些 共同点?
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 2、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3、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 (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姚崇 C、杜如晦、宋璟 D、姚崇、宋璟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 之句,“唐宗”指的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李白 D、李密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 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贞观年间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 社会治安好。
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19(1)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病;作用:节约开支, 减轻人民负担。
(2)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粮食丰收,经济繁荣。
20(1)武则天;(2)周;(3)继续推行 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1(1)相同点:都是有作为的皇帝,重用人才, 调整政策,使国家发展。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
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①吸取隋亡教训;
②重视发展生产;
③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④注意节俭;
贞观之治的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 发展,国力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房 玄 龄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
唐太宗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考 试科目和选拔人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总结词
监察制度的建立与强化
详细描述
唐太宗建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强化了对 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 象的发生。
社会经济的繁荣
总结词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详细描述
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均田制,鼓励垦荒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贞观之治期间,唐朝政治 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 境。
经济繁荣
在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经 济达到了巅峰,农业、手 工业、商业都取得了巨大 的进步。
文化兴盛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文化 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基础
贞观之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稳定,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启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应积极适应变化,勇 于改革和创新,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贞观之治的过程
太宗皇帝的治国理念
总结词
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01
总结词
重视人才,选拔贤能
03
总结词
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法治
05
02
详细描述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强调以民为本,推 行德政,通过减轻赋税、减轻刑罚等措施, 赢得了民心。
04
详细描述
唐太宗重视人才,通过科举制度选拔 贤能,鼓励士人投身政治,提高了官 员的素质。
启示
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并加强司法独立和 监督,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

第2课《“贞观之治”》参考教案1

第2课《“贞观之治”》参考教案1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课题:“贞观之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初一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小组合作,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认识到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4)教材分析:本节课“贞观之治”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二课。

可以说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下启第三课开元盛世,所以在本单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可以说繁荣和开放是从“贞观之治”开始的,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也处于重要地位,所以要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搜集有关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和武则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方法:引导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能力,并树立一切从事实出发的原则;联系实际,使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一个片段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繁盛一时的隋朝”,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 (627—649年),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国力逐 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 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失。” ——唐太宗
魏征
武则天(624~705)
从皇后到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2课
贞观之治
时间?
618年
长安
都城?
建立者? 李渊
李渊
李世民在统一全国中功 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 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 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 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 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 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 权斗争。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 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 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 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 太宗。
三、如何评价女皇武则天?
持基本肯定态度,主要两点: 一、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二、她注重经济,重用人才。统治期间,社 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评价人物:用生产力标准,历史人物措施,能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就要 肯定。
无字碑

第二课 “贞观之治”

第二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新授课 2月23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次备课:理解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3、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罄南山乊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乊波流恶难尽。‛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 与此有关?
隋炀帝
罄竹难书
残暴的隋炀帝
隋炀帝好大喜功,耀武扬威, 发动了三次进攻高丼战争。 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 在山东东莱海口大觃模造船。 工匠被迫在 水里不分昼夜 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 死亡有十分乊三四。其中一 场战争出兵一百多万人,回 到辽东的只有两千七百多人。 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发繁 重的徭役,总计十余年间被 征发的劳动人民不下一千万 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 象‛
c
c
B
4.(2013·盐城)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 觃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B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5.(2013·龙东)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认为‚致安乊本.惟在得人‛,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 是( ) B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李靖 6.(2013·海南)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 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 B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房玄龄
杜如晦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以矤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 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 矣。 ——唐太宗
魏征
敢于直言
问题探究一:
1.用一句话评价
你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答: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为什么?(列丽唐太宗历史功劳:治国思想和 治国措施)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 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稏,流散者咸归 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 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课件】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课件】七年级下册历史

学习任务一
(二)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 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惟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 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 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 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 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学习任务三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学习任务三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完善三省六部制; 减省刑罚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 立殿试制度,不拘一
的政绩
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注重对官 吏的考核
形成局面“贞观之治”Fra bibliotek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学习任务三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学习任务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 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5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5张PPT)

3.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
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A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宗
4.“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表明开元盛世时期( D )
A.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经济繁荣,政局稳定
独孤曼陀


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其四女 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后追封元 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炀帝杨广 之母,谥号文献皇后。独孤家族从南 北朝到唐朝前期都是皇亲贵族联姻的 主要对象,繁盛了几百年。
独孤伽罗


表兄弟
关系
李渊
杨广
迩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贞观之治 ——白居易《七德舞》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堂练习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
念的是( B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 2.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
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❷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❸军事: P14 击败东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 都护府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武周之治
——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武则天政治年谱
637年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 650年27岁,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 655年32岁,册立为皇后 675年52岁,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57岁,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 683年60岁,高宗卒,中宗(三子)李显即位,则天临 朝称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当政期间, 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 产和选拔贤才的政策, 产和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经济进一 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我国古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代著名的政治家。 代著名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期间推行了比较开 明的政治经济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明的政治经济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 拔有才能的人,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拔有才能的人,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强盛。 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强盛。武则天 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朝稳 定持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定持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唐朝全盛时期的 到来奠定了基础。 到来奠定了基础。当代史学家郭沫若曾称赞她的 统治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统治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因此我们对武 则天的统治应予以肯定。 则天的统治应予以肯定。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 为的皇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为的皇帝、杰出的女政治家。
--------唐太宗 唐太宗
贞观重臣——魏征 魏征 贞观重臣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 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 逐亡一镜矣。 逐亡一镜矣。——唐太宗 唐太宗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房谋
杜断
敢于直言
三、女皇武则天 1、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 帝留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帝留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2、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社会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 出现一种什么景象? 出现一种什么景象?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
李渊像
第2课 “贞观之治”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
第2课 “贞观之治”
• 文景之治 • 光武中兴 • 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见课本)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第2课 “与复习
填一填
1.581年, 建立隋朝,定都 。 年,隋朝统一 南北。 2.605年起, 帝开通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 达 ,南至 ,全长 公里,是古代世界上 最长的运河。
想一想
1.隋朝为什么开凿大运河? 2.隋朝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2课 “贞观之治”
隋炀帝的暴政 • 三次巡游扬州;进攻高丽(打造战船,北 运粮食,大败而归) •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农业生产几乎陷于停 顿。 • 隋末农民大起义风起云涌,李渊趁机起兵。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序号:2第2课:“贞观之治”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1.西汉初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2.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3.材料一:胡曾诗云:“千里长江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①诗中“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河”是指什么?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②这条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③这条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④两首诗作者的观点有没有共同之处呢?你认为哪位诗人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的基础知识;2.掌握庆唐太宗“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局面的形成经过;3.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感受唐太宗和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和开明政策,,体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①“贞观之治”②女皇武则天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隋朝延续了几位皇帝?持续了多少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呢?教师指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最终使隋朝短暂而亡。

那么随之建立的唐朝是如何吸取教训,进行统治的呢?【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唐朝的建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7页的三段文字,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618年,隋炀帝在哪里被部将杀死,标志着隋朝的灭亡?2.你认为隋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第二部分:“贞观之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页——P9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你觉得他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什么心情?2.根据这一认识,唐太宗明确了哪些治国思想?①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百姓;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④大臣要:廉洁奉公,才能巩固统治;3.用唐太宗自己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君臣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本篇笔记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这两个时期都是唐朝非常繁荣的时期。

本文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述这两个盛世:一、贞观之治;二、开元盛世;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

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一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一些优良的制度,比如说科举制度,以及推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等等,为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还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发展了海外贸易和内陆交通,推广了棉花的种植和制造技术,这些政策措施使得唐朝的经济繁荣发展。

同时,贞观之治时期也有着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传统,比如禅宗佛教、诗词、唐宋八大家等著名文化。

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段统治时期。

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采纳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如“礼仪之邦”的外交政策,开创了“科举三元及第的制度,增加了科举考试的难度,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唐玄宗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帮助一些著名文人,如白居易、骆宾王等等,推广了唐诗大发展和宋词的萌芽。

可以说,开元盛世时期是唐朝文化的黄金时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历史记载作品,其作者为司马光。

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通史之一。

这部作品大大提高了历史记载和研究的标准,使中国的历史记载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通过这节历史课,我深深地了解了唐朝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创造了所谓“唐风”和“开元盛世”这样的历史文化奇迹。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知识讲述】“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谏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能力拓展】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

唐朝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

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

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考频分析】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

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为主,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考查的角度多样。

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理解能力为主,也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经典题目】1.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参考答案] 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

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

他主张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参考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不浪费民力,是要轻徭薄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1张PPT).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1张PPT).ppt
(1)政治: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2)经济: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
生产。
影响:在位期间,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 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称赞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贞观遗风
四、“开元盛世”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 明确赏罚制度。《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完备 唐太宗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 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复奏,各州要三覆奏。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 意思是:将天下英雄尽揽囊中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对人才的重视
政治方面 罚;严格考核官吏政绩
打击敌对 官僚贵族
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 鼓励发展农业

策 文化方面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减轻人民负担; 重视发展农业
创立殿试
边疆
先后击败东突厥,加强对
西域的统治。实行开明的 民族政策(吐蕃—文成公 主入藏)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
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归对纳比①②都 都重重视用发贤展能三位生,皇产注帝,重治减人国轻才策农的略民选异拔负同点担、比;任较用与考核;
③都完善了科唐举太制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及唐太宗即位
1。隋朝灭亡的标志:(618)年,隋炀 江都 帝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在太原起兵 李渊 反隋的贵族( ),进入长安,建立唐 朝。 唐高 唐太宗 贞观 3。李渊即( )祖,退位后,传位李 世民,李世民就是( ),年 ( )。
C.皇帝必须轻徭薄赋 D.认识到君与民是舟与水的关系
9.某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历史剧《唐太宗》,剧中 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 A.某年大旱,唐太宗宣布免除赋税,并赈济灾民
B.某位学子因考中进士而做了大官 C.某位地方官因为铺张浪费而被罢免 D.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 10.唐太宗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这说明他认识到( ) A. 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C. 水与舟的辩证关系 B. 隋亡的原因 D. 统治者应采取的统治权术
小结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女皇武则天
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课堂练习
1、唐朝建立于:( )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D.光武中兴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派兵北击匈奴,夺取河套 和河西走廊地区,击溃匈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太学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促进汉藏关系发展
武则天(624~705) 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 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 权近半个世纪,为维护 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 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 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基础知识梳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基础知识梳理
⑵表现:由于唐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⑶意义:“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女皇武则天
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姚崇、宋璟等有才干的人;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唐玄宗:712年,李隆基当上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
2.“开元盛世”
⑴唐玄宗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任用贤能。发展生产。整顿财政。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时代的酷刑苛法。唐玄宗倡导节俭。
⑵表现: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六学习主题 隋唐时期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基础知识梳理
一、“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贞观之治”
⑴治国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的“无字碑”, 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 成,宽2.1米,重98.8吨。 2.1米 98.8吨 碑头雕有8 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 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碑座则用骏马饮水、 碑座则用骏马饮水、雄 狮、云纹等线刻画而成。 云纹等线刻画而成。 如此精细的雕刻, 如此精细的雕刻,在历 代墓碑中都是极为罕见 的。
贞观之 治出现 的原因
1.隋的迅速灭亡使唐初统治者, 1.隋的迅速灭亡使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 隋的迅速灭亡使唐初统治者 宗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宗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施德于民。 施德于民。 2.唐太宗从谏如流 选贤举能,励精图治, 唐太宗从谏如流, 2.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举能,励精图治, 兢兢业业。 兢兢业业。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漫步历史长廊,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唐朝的建立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 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 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 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虚怀纳谏
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家灭亡为鉴, 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家灭亡为鉴,虚怀若 谷,从谏如流。他纳谏的目的就是改正错误,以利于 从谏如流。他纳谏的目的就是改正错误, 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 他把自己比做石中之玉, 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他把自己比做石中之玉, 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冶。贞观时期先后 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冶。 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 其中魏征一人“ 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一人“所 30 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 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 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 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正是这些进 谏对“贞观之治”的政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谏对“贞观之治”的政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贞观之治”
【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玄武门之变”吗?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取得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成为唐朝第二任国君,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做了哪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呢?你知道“贞观之治”吗?
同学们,下图中间坐着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你知道他前面的这位大臣在做什么吗?这幅图反映出唐太宗与大臣之间的什么故事?你知道“房谋杜断”的由来吗?
“房谋杜断”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

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

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

”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

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你知道这位雍容华贵、端庄淑雅的女人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你想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吗?据说,她的墓碑空无一字,有待后人去评说。

你又会怎样看待她的功过是非呢?
带着众多的疑问,让我们走进第二课“贞观之治”,去感受一下历史的神秘与精彩。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知道这是谁说过的话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试着讲个故事来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处理“舟”、“水”之间关系的。

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的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2.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可参考下表)
人物
时间主要功绩影响
汉武帝
唐太宗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
政治: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军事: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D)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2.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C)。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C)。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
二、辨析题
在我国历史上,有多位女皇帝,其中武则天是政绩较为突出的一位。

这观点是错误的。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

【资料下载】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和大多数皇帝一样,李世民登上皇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较重大的一次政治斗争是“玄武门之变”。

626年,北方少数民族突厥入侵,李渊令齐王李元吉领兵抗敌。

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在为李元吉送行的宴会上乘机杀掉秦王李世民。

这样,李世民不得不用武力来谋求生存了。

他首先在李渊面前揭露了太子和齐王的阴谋,取得高祖的同情。

然后又策反了李建成、李元吉派去防守皇宫北门──玄武门的卫兵。

六月四日,秦王又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伺机行动。

李建成得知阴谋败露,忙和齐王商议对策。

二人决定先带兵入皇宫,逼李渊表态。

当他们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时,发觉有可疑情况,急忙拨马而走。

这时,李世民率军从后面喊杀而来。

匆忙之中,李元吉忘记打开弓箭上的机关,连射秦王三次,都未拉开弓。

李世民一箭射死皇太子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

李建成的部将得到消息后,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最后失败。

李渊知道木已成舟,只好答应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接着,李世民又借“叛逆”的罪名,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消除了政敌的残余势力。

八月,李世民逼李渊传位于他,从而使自己登上帝王宝座。

【思维拓展】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治理国家期间,一方面纵容一些官吏以残忍方法强迫犯人认罪,杀害了很多反对自己的人;另一方面,武则天也任用了很多有才干的大臣,采纳他们的意见,又推行一些发展农业的措施,使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繁荣。

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武则天呢?请试着对她作一客观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