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合集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其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其次,通过古诗词和经典文章的背诵和赏析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历史文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然后进行赏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情感、生活和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此外,通过阅读一些人文类的文章和散文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涵盖哲理、人生、情感等方面的优秀散文和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章,感受其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思辨能力。

最后,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人文艺术相关的活动,如博物馆参观、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文艺术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是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情感表达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语言表达、思考能力和文化修养三个方面阐述语文学习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语言表达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语文学习通过阅读、写作和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和组织语言,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演讲训练则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信地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语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思考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规范使用,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面对各种复杂的情节和人物,通过思考和分析,逐步理解并产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帮助,更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修养语文学习是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文学经典和古代文化,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扩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通过比较和交流,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之处,增加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总结起来,语文学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语言表达、思考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地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素质,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与此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学生道德情感、历史文化素养、艺术审美和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言运用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此外,语文学科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学知识、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学习,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创新思维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最后,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对语言和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二、人文素养的意义和培养方法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人文领域的发展,包括道德情感、历史文化素养、艺术审美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职业道德,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其次,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起源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心。

艺术审美的培养能够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最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人文素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基础。

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人文素养。

其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想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

以下是具体方法:1.注重文学修养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题,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感,提升他们的情感修养。

例如,在学习《小绿与小蓝》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彼此包容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养成互助互爱、和谐相处的品质的目的。

2.注重关怀与培养学生情感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语文课上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激发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3.注重语文实践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语言现象,从中发现其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用语规范和良好的说话习惯。

4.注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多采用桥梁式语文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影视、音像、文献等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人文文化,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通过互联网这个全民公共空间推广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汲取中华民俗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等。

5.注重生活化教学教师应该把教学生动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

例如,读课文之前,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相关的情境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文化的关注。

比如说,教学《生菜》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去学校附近买一些生菜,把它洗净、晾干、切成丝,以传统工艺调制凉拌生菜作为课前铺垫或活动,这样就会天然联系生活,从而会让小学生更好得理解知识。

总之,在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情感教育,注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注重语文实践生活化教学,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提高文学修养。

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人文素养的具有民族传统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好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那可不仅仅是教孩子们认字、读书、写作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啥叫人文素养?简单说,就是让孩子们懂得关心人、尊重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爱,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就拿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来说吧。

有一次,我们学到了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讲生字生词和段落大意,而是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校园里感受春天。

“孩子们,你们看,这嫩绿的小草是不是像课文里说的,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我指着花坛里的小草问。

“像!”孩子们兴奋地回答。

“那你们再闻闻这花香,是不是特别甜?”“是!”一个小女孩蹲下来,轻轻地摸着花瓣说:“老师,这花好像在对我笑呢。

”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呀!让孩子们亲身去感受,去发现,而不是只在书本里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们去理解课文里的情感。

比如说,读到关于友情的故事,我会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趣事;读到描写亲情的,就让他们回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一回,我们学了一首古诗《游子吟》。

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妈妈的爱像什么?”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妈妈的爱像我生病时她给我熬的那碗粥,暖暖的。

”还有个小女孩说:“老师,妈妈的爱像晚上给我盖的被子,让我不会着凉。

”你瞧,孩子们多会感受呀!而且,我还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童话、故事、诗歌,什么都可以。

读得多了,见识广了,人文素养自然就慢慢提高了。

我们班有个小书虫,叫明明。

有一次,他看完《小王子》跑来跟我说:“老师,我觉得小王子好孤独啊,但是他也很勇敢。

”我笑着问他:“那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他想了想说:“我要像小王子一样,勇敢地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另外,写作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不会规定他们一定要写多少字,写什么样的内容,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个孩子写了一篇《我的爷爷》,他写道:“爷爷的手很粗糙,但是每次牵着我都特别温暖。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进入21世纪,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热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这是对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的揭示,这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那么,学科的人文性到底如何落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利用学科资源,挖掘人文内涵“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对于这一点,语文学科具有为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优势。

它那浓厚的人文内涵,正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寻求文本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

从古到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记载着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从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人文精神,再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岳阳楼记》就是很好的学科资源。

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这忧、乐的情感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责任。

教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一个载体,进而拓展延伸到更广更深的层面。

让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构建和谐课堂,营造人文氛围语文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而人文精神的渗透,更要在情景上营造一个人文学习的环境。

因此,教师要信赖、尊重学生,营造自由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产生必要的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个性智慧,发展学生的人格及潜力,使课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领悟,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共鸣,建立情感联系。

在教学《荷花》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对荷花的描写和对所带来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到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从而激发出对美好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通过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理,提升自己的情感境界,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善良之情。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

二、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

文学作品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再现和反映,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刺秦的动机、手法和后果等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

通过价值观的思考,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明白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该避免的,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道德素质。

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增强自己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生活。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语文学习中,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对自我情感、自己的处世理念、社会关怀有所认识并具有一定质量的情感追求和生活态度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和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当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生智慧。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解读、情感体验和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以及对人性、人生、人文关怀的思考能力。

其次,在课外拓展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深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另外,学生可以参加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戏曲、音乐、书画等活动,以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人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人文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在评价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认知能力。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忽视了情感和人生态度的培养。

因此,在评价环节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表达、情感认知、以及人文关怀的评价和鼓励。

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写作展示、情感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加强对学生作品和表达的评价和指导,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和有计划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拓展和评价方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人文的魅力,培养其情感表达、情感认知和人文关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语文学习者和社会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人文素养是指个体通过对自身、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获得的为人处事、审美品味、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传授知识,启迪思想课堂教学应通过课文阅读、讲解、分析等手段,向学生们传播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让学生们在外界观察和内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讲解时,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们思考和深入理解,例如在教学生物文章时,可以联系到生活生产实际,强化知识点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体验的亲近感。

二、拓展视野,提升感性认识语文教学不应只关注文章的表面意思,也要放眼于文章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排除平凡的观念和套路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引导、唤醒学生的主观意识,通过感性的认识,拓展学生人文视野。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深入探究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意境,从中陶冶情操,提升感性认识。

三、鼓励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用多种视角、多层次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加深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例如,在教学古文经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悟其句式、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进行积极的艺术体验。

四、激发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质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热点话题,并且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和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贡献于社会。

例如,在讲解时事新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问题,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和贡献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课文分析、审美体验、让学生综合认识和理解自己及社会文化等方面,激发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人文性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构建人文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增强他们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使他们成为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具有人文关怀的人。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一门涉及情感、思维和价值观的学科,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应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积极情绪,还要关心并引导他们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和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还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诗歌、音乐等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审美价值的鉴别和评价能力。

三、弘扬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人物、事迹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引导他们思考人文精神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行动。

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还可以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

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开展角色扮演、组织语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五、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一所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师要从不同方面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艺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鼓励学生坚持努力,成为有梦想、有责任心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语言表达、审美情趣、人际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能力,旨在使学生成为有涵养、有责任心、有文化的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一、注重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知识素养、审美素养和思想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阅读的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好书、经典名著和文化瑰宝。

同时,教师应当悉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感悟和领悟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人文魅力。

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流露,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口头表达训练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表达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鼓励思考思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领悟和体验人文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思考训练,鼓励学生动脑筋、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人文智慧。

四、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情感教育,通过阅读、表演、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增进人际感情和理解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加全面。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语言表达、思考和情感教育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和体会人文价值,培养学生有涵养、有责任心、有文化的人格特质和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 文学经典的传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接触和欣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童话故事、名著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2. 人文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念,如道德、友善、宽容、感恩等。

通过教学材料和教学案例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心、公正等品质。

3. 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故事、习俗、节日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1.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文学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感悟能力。

2.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可以将人文素养相关的问题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博物馆、举办读书分享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关于学习内容和人文素养的问题,自评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人文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培养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与作品相关的讨论和写作活动,使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情感和社会责任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培养自己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诗歌、欣赏优秀作品、进行文学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

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理解他人。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加深对道德伦理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施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共同合作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意识,体验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进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长河中所孕育的一切智慧、经验、艺术和文化传统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综合、深入地了解人生、了解社会。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文化传承小学是培养基础文化修养的关键时期,重视文化传承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

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学生文字、语法、作文等知识外,应该要教学生基本的文化常识,如诗词歌赋、文言文、古代文化、历史等。

这些内容可以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中,比如,给学生讲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让学生读懂诗词歌赋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瑰丽、历史的厚重和人文情感的深刻。

二、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学生语文知识外,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比如,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景、情感、氛围,让学生写小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学生表演故事、戏剧等,体验人物情感。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情感体验更加深入、特别、充实,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生命教育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人生导向和生命价值观。

比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或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表现的品质和人性,如真、善、美、勇敢、坚强、公正、诚实等。

在写作文时,可以放手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生命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培养出积极向上、热爱生命的品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注重文化传承、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全面、综合、深入地了解人生、了解社会。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富有想象力,注重对文化精髓的感悟和表达,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情感、有生命力的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 强校 园文 化建 设 。 造 良好 加 营
的 人 文 氛 围 丰 富 的 校 园 文 化 能 提 升 学 生 的人
他人 。而通过学 习《 我的母亲》 《 、父亲和
我 》 作 品 , 扬 母 亲 、 亲 的养 育 之 等 宣 父 恩. 以及作者没 有及时报答 父母恩情 的
文素养 和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利用 图书 馆、 校园 网、 广播 站 、 黑板报 等参 与校 园
从 社 会到 家庭 、 学校 , 老 师到学 生及 从
家长 ,都应 逐 步认识 到人 文 素养 的提 高及人 的全面发 展是教 育的归 宿
人 文 素 养 的 培 养 . 核 心 是 “ 会 其 学 做 人 ” — 教 学 生 做 一 个 有 良知 的 人 、 —

名 篇 开展 教学 , 如王安 石 的《 褒 禅 山 游
本 中 有 许 多 作 品 是 阐述 人 物 优 秀 品 格
生 阅 读 经典 名 著 . 这
样 可 以 不 断 提 升 学 生 对 作 品 的 审 美 鉴 赏 能 力 .从 中 汲 取 人 文 精 神 . 树 立 正 确 的 价 值
观 念
的. 一些 名人 的回忆录 和一些寓言 故 像
文 素 养 是 不 够 的 人 类 最 美 好 的 思 想 往 往
引导学 生认真体验感 悟 . 大力加强学 生
人 文 素 养 的培 养 语 文 教 材 就 是 进 行 相 关 教 育 的一 个 很 好 的载 体
蕴涵 在经典名著 中。
因 此 .教 师 要 培 养 学
1 . 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中职 语文课
学 生 传 授 一 些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的 同时 . 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育既是语言教育,又是人文教育,承担着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养、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漪老师说过:“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

”因此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个性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笔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以情激情,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活力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情感,这样才会发现美、欣赏美、才能用心去创造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悟情。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此外还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激情朗读、悬念设置、感情渲染、联想引发等方法,拨动学生心弦。

例如,在教《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时,我一边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富春江秀美自然风光的图片,一边播放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整个教室都弥漫着舒缓明快的旋律,音乐把我们带到美丽的富春江,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图画一幅幅,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创造情景,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之很快进入到课文情境中。

接着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这样,整节课师生都沉浸在令人动容的“人文”情景之中,课堂教学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色彩,渗透了人文精神。

二、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人文内涵语文教材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要着眼于社会长远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教育功能。

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呢?一、生活锤炼,积淀人文底蕴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

因此,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得让学生有机会表现人文精神。

我们的口语交际和作文教学为学生表达人文精神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如,口语交际《学会感谢》:“你曾得到过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也许你还没来得及感谢他们,你最想感谢谁?快去向他表示你的感谢之情!从今天起,学会及时感谢!”学生向养育他们的父母、向教导他们的师长、向朝夕相处的伙伴、向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在这种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珍惜别人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

各种节日表达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机,如,母亲节来临,让学生向母亲表达节日的问候,并为母亲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下来。

学生为母亲洗一次脚、为母亲盛一碗饭……在实践体验中锻炼他们的人文精神。

当他们能主动去关心别人时,他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人,体会别人的感受,形成对人的爱、同情与宽容的情感。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情感的载体是教材。

阅读教材中一篇篇名家名作,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境”。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憎恨,蕴含着一美一惨、一爱一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北京》一课通过写“天安门”、“广场”、“柏油马路”、“立交桥”等景点,反应了北京的美丽风光,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入此“境”,才能“始与亲”。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也越来越高。

语文课堂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技能外,还要注重对他们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包括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法律的尊重和道德的约束等。

本文将从语文课堂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人”的关键词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注重教学材料中“人”的关键词语的教育意义,让学生理解他们的内涵。

如在阅读一篇古代民间故事时,要注重“感恩”、“孝顺”等关键词语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美好的品质。

同时,在学生交流中,也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并探究人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并从中找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和教育内容。

二、注重阅读真实故事真实故事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心和理解力等品质。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讲述真实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从而让他们善于表达和思考,提高人文素养。

三、注重培养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课堂上讲解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批判性思维。

四、注重学习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小学语文课堂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

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启发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思考和深化。

例如,在课程中引入诗歌、故事等文化性的材料,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激发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技能。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注重“人”的关键词语、阅读真实故事、培养情感共鸣和学习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感受人文精神,提升自身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

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悟人生的奥秘。

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故事等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美感,启迪他们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审美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在诗词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并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朗诵、赏析和创作。

在小说故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对人类文化传统和人类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孝道、忠诚、仁爱等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情怀和传统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导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风尚和人文情怀,引导他们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人士或者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与之面对面交流,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人生,从情感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顺德容桂振华小学麦结柳摘要: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精神——人文素养的匮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

我们应“以人为本”,从小学抓起。

本文以反思《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剖析教材、发掘人文素养的因素,课堂讲究艺术实施人文教育,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以达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上学期,我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深深体会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

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人文素养。

这成为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语文学科教育,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新课标》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可见,“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的第一个特点。

人文素养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其内涵十分丰富。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之后,语文知识内化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如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

语文教学的存在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匮乏,具体表现在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等。

可是,平白的说教,学生是听不进去的,不如以教材中的人物事件为切入口。

我们的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优秀篇章,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大千世界,有血有肉的社会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在语文教材中发掘一切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因素来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反思我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注意利用文章中的徐霞客这个至今仍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面谈谈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

以期达到《新课标》中“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要求。

一、剖析教材,发掘人文素养的因素教材中很多课文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感染人,渗透到读者的心灵,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这里面负载的人类文明的成果,显示出了丰富的情感及深邃的思想,有其鲜明的人文色彩。

深入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美,对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会有较大的启发,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精神成长将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总写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至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课文内容真实,结构清晰,文辞优美,插图形象,感召力强。

这篇文章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徐霞客淡泊名利,潜心学习,大胆怀疑,锲而不舍,游历探险的科学研究精神和献身考察事业的精神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的学生追求物质享受,怕苦怕累,不爱动脑筋,徐霞客身上的这些精神正是学生所缺乏的,需要学习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和感召学生向徐霞客学习。

备课时我预设教学的亮点:1、运用动画、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徐霞客“奇志、奇举、奇书”梳理,明白徐霞客是位奇人。

3、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课堂讲究艺术实施人文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注重生活体验,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情唤情,意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好情感,从而熏陶学生性情,“润物无声”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朱绍禹先生说过,“教材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接触的最重要的读物,它的力量可能影响着受教育者一生的思想和行动”。

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课堂上实施人文教育,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一点“语文味”来。

(一)从兴趣入手,使学生走近徐霞客1、动画导入。

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看动画片了,而且好奇心大,喜欢什么事要知道个究竟。

一开始我用动画片引入,在动画片中是介绍徐霞客事迹的后面部分——徐霞客探茶叶洞。

一个不畏艰险、求真求实的徐霞客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很快就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了解徐霞客的兴趣。

2、图片展示。

出示徐霞客行走路线的地图,让学生知道徐霞客行走路途遥远——理解“走了大半个中国”。

再出示徐霞客走过的名山大川的图片:黄山、泰山、长江……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徐霞客徒步走了三十多年,多么不容易,靠的是多大的毅力与决心。

学生为之震撼:多么了不起的徐霞客啊!(二)品词析句,让学生“潜心会文本”1、运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如“卓尔不群”,通过徐霞客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文人对比来理解徐霞客确实与众不同,甘愿舍弃追求“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功名,淡泊名利;“九万里”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围绕地球走一圈再加一万里来理解徐霞客走的路途艰辛遥远;“锲而不舍”,在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来理解:同伴舍他而去,身无分文,谁都会停下来回家去,可徐霞客却仍然坚持。

2、交给学生学语文的一些方法,例如:抓总起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借助插图很轻松地解决了难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横跨了16个省份这些语句,学生难理解,我出示地图课件,通过对比明朝地图与徐霞客的旅游路线,使得学生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了半个中国大陆”。

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对徐霞客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通过理解重点的词句,我们就更熟悉徐霞客了,更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3、发散思维,合理想象。

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一个环节时,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激发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可能失足滚下山,弄得遍体鳞伤;可能找不到野果子,饿得发晕;可能大雨倾盆,浑身湿透而生病。

可能误入兽窝,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

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学生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这是一份多么执着的毅力。

(三)感情朗读,走进徐霞客的心灵通过理解课文,我们知道徐霞客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感情朗读是最能带动学生入情入境。

朗读的形式很多的,如开课时的自由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个别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读书时间。

这篇文章言辞很美,指导朗读方面我做新的尝试。

就是往评价朗读方面去想。

“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这一类的评价,令我们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而至于“为什么不错”“哪里不错”学生是没有办法得知的。

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每一次接下来的朗读者来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学生无从“发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感情。

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于是,在指导朗读句子“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时,我就用我“只听到一万里”,到“我听到行程有八万里”、“足足九万里”来评价,我看到学生笑了,从他们的笑声后我听到学生的朗读一步步提升了。

然后在朗读中我说“感到长风吹来”、“看到云雾飘来”把学生引到文字里面,融入大自然当中。

感情朗读中使人体会徐霞客的虽孤单寂寞,但为了追求梦想而乐在其中的豁达情怀。

学生反复阅读,逐渐被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

(四)资料补充,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及时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更加深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而后,老师又出示《徐霞客游记》课件,展示徐霞客的伟大成就。

补充资料,介绍了“徐霞客旅游节”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更鲜明地体会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三、以点到面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叶老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一篇课文不过是一扇扇窗子,好教师经由这扇窗,擦亮学生的双眼,让他们看到窗外更美的风景。

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渗透两个方面“人文性”:1、立下雄心壮志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

2、徐霞客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本书,还有他的精神。

与徐霞客对比,你有那些地方要学习的?让学生谈收获,把徐霞客的精神迁移到自己的身上。

在我们的教材中,五壮士的勇于献身、桑娜的勤劳善良、守林人的默默奉献;李白的飘逸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等等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都能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

《长江之歌》《三峡之秋》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只有一个地球》《黄河之水天上来》告诉学生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这都是我们教材中人文素材。

广泛的积累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有裨益。

四、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内化人文素养理论要结合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别人的精神内化成自己的素养,在日常行为作风上表现出来。

(一)课外延伸活动学习课文后,我不敢怠慢,马上举行“我和徐霞客比一比”活动。

让学生把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要求学生最少学习一种徐霞客的精神放在学习、生活上来比较,一周后写学习总结,在班会课上把自己的事例展示出来。

(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是为了不教,授给了学生“渔”的本领,就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悟。

教材中课文的数量始终是有限的。

如果语文学习只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肚子”还不够“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