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朗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散文朗诵探讨

朗诵的概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表达手段,完善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

那么,朗诵作为一门艺术,自有它的一些创作的规律,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

一,诗歌的朗诵

二,散文的朗诵

三,朗诵的配乐

●诗歌的朗诵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用精练、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用比兴、夸张、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情感,创造鲜明的形象和深远的意境,来概括反映现实生活。

中国的诗歌,诞生早,普及广、成就高,历史非常悠久,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体裁来讲,有律诗(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古体诗(如杜甫的《石壕吏》)、民歌(民间集体创作的《木兰辞》)、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也属于叙事诗),我们学中文的人都知道这些中国古代文学的名篇佳作。

诗歌它不同于戏剧和小说,它不是靠内容和情节去表达作者的认识、感悟和体验,当然有的叙事诗也有情节展示,但他不是主要手段,而主要是靠个体情感的直接抒发,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构成了非常个性化的表现形态。

因此,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好它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不是用固定的腔调从头念到尾;要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对于具体的作品,要进入作者的心灵,弄清楚诗人的创作的动机,在初步理解之后,再融入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这样就会对作品产生接近感和亲近感,最终通过朗诵者真挚、准确和充满激情的表达,让诗歌从文字变为有声语言,进入到听众的心灵,和他们产生共鸣和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互动。

所以,我们在辅导学生进行具体作品的朗诵的时候,首先要像讲课文一样把作品拿来细细分析,讲清讲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诗歌朗诵的基本要领:(从四个方面来讲)

●整体感受

●激发情感

●捕捉意境

●品味音韵

整体感受

我们把每一首好的诗歌都可以看作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要鉴赏它,朗诵它,首先要从整体上去感受它。怎么去感受呢?最好的方法是反复去阅读、吟诵。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你单单去看诗歌,是很难体会到诗意和诗情的。大家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对于一首诗的理解,难度要大于对一篇小说的理解,原因就在于

诗歌的创作有高度的概括性,还有思维的跳跃性,更有节奏的音乐性,它创作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它是极富想象的艺术。诗歌的世界往往和现实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一样”,就有了诗歌特别的味道。诗人融入在诗中的思维往往是一个一个的凝结点,这些点就像是颗颗的珍珠,而串起这串珍珠的就是诗人的创作思路。我们所说的整体感受,就是你不能看到单个珍珠的浑圆的光亮,你要看到整串珍珠给你的美感,还要理解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我们常常会感受到的是:这一句写得真好,这个词用得真美,这个也需要用心去体会,但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就是获得了一把领会诗的意境和意义的金钥匙。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吟诵,细细揣摩,读通读懂,全面把握。

激发情感

整体把握了一个作品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朗诵者内在情感的激发。我们常常说,诗人是最有激情的,他的激情一定借助于他的作品来表达,朗诵者如果不能延续这种感情的流露,那么在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中,就中断了情感的链条。所以朗诵诗歌一定要带有感情,如果是以漠然的态度去读一首诗,就很难捕捉和表达诗人的感情脉络。

(1)关心生活

每个人对作品蕴含的感情刺激反应强与弱、快与慢同感知的差异性有关,与其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也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平时对周围的一切漠然置之,无论外界有什么愉快、悲痛的事情都不会明显影响他的思想感情,始终无动于衷,那么让他十遍百遍地阅读吟诵作品,也可能反应不大。因此,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对生活充满热忱之心也是吟诵诗歌产生真情、深情的重要基础。

(2)注意积累

感情离不开对作品的感受,也离不开感觉这一简单的心理过程,即让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头脑中引起反应。比如说,有人对红色特别喜欢,也特别敏感,鲜艳的花朵,鲜红的旗帜等都会让他激发起激动和愉悦的情感,日程生活中,无论是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在平时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必须牢牢记住,一旦我们在吟诵中遇到这样的文字内容,就可以打开我们记忆的仓库,唤起一种对应的情感来。

(3)借助想象

情感往往借助于想象的翅膀。一般来说想象越丰富,情感也就越丰富。如果我们吟诵诗句的本身,能一边从我们口中诵出这些词句,一边从这些词句中“看”到它们的形象,不仅能使我们语言绘声绘色,而且能由此调动我们的情感,让“内心的情景再现”点燃情感的火焰,在心中燃烧起来。情感与形象难分难离,要在脑海中展开想象,让心中的形象与情感融为一体,让这种力与美的极限去打动听众,感染听众。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你不一定去过北国,亲眼见到过千里冰封的美景,但你一定从影视片或者摄影作品中感受过这番景象,借助想象,同样可以调动起自己的感情。

捕捉意境

我们常说好的诗歌它的意境很美,于是我们就要去捕捉这种意境。那么意境究竟是什么呢?它是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是通过对富于特征的事物的描绘,与诗人内在的意境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生活画面。

所谓意境的“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境”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画面。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一幅江南春天的美妙图画: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鸟飞鱼肥,悠然垂钓,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在朗读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中的语言化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去再现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内涵,从而理解诗歌的主题。

品味音韵

诗歌的语言都是精炼含蓄的,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诗歌一般分行排列,具有一定规律的停顿和间歇,不仅可以给人阅读,还可以朗诵和歌唱,这就使得诗歌的语言富有节奏和音韵,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反过来,这种节奏感和音韵美也赋予诗歌更多的感情色彩。我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要充分把这种美给展示出来,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诗歌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例《再别康桥》】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正是康河那充满灵性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诗人再度漫游欧洲,并到剑桥大学讲学,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写下了《再别康桥》这着传世之作。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