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功能
摘要:马林诺夫斯基与功能学派认为神话与仪式、巫术密不可分,价值在于“实用”功能,对于原始人起着行动准则、道德规范的作用,同时,神话也是产生道德规范、社会组织、仪式或风俗的直接原因。

那么在今天这个社会,神话又有着怎样的功能?在旅游中它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对云南丽江的一些景区中所
包含的神话元素进行分析,阐释在民俗旅游中的神话元素及这些神话所发挥的功能。

关键词:旅游;神话;功能
一.神话的功能
神话,就实质和总体而言是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与原始信仰相关联的一种特殊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


拉法格曾经指出:“人的脑子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变化。

神话,我们对它加以嘲笑,把创造它和信仰它的行为看作是荒谬的,但是相反地,在原始人看来是可以理解的和自然的。

”②这是因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③它所反映的,乃是用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所提出的六种神话研究的基本方
法里有一种是功能法,即是将神话的需要归结为其在原始文化中所完成的功能:保存社会、伦理、实用、美学和宗教的风俗习惯和制度,并使其合理化。


二.作为旅游资源的神话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构成旅游资源。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简要的说,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均可构成旅游资源。


在云南丽江,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在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也占了其中一席。

聚居于丽江的主体少数民族是纳西族,其主要信奉原始宗教东巴教,在东巴教经典及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神话,并且这些东巴神话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东巴神话是一种宗教神话,这不仅表现在它依附于宗教,而且还表现在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观念都是宗教性的。

但是,东巴神话所依附的东巴教不是一种人文宗教,东巴教尚处于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的过渡阶段。

东巴神话与东巴教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原始宗教中的神常常出现在神话中,神话中的神也常常会出现在原始宗教中。

在以前,神话的讲述往往和宗教仪式结合,宗教仪式也要利用神话来渲染气氛⑥。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仪式相较以前要大大减少及简化,
如何让神话流传下去?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中,神话可以让外来的人们对本地区本民族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但又如何让人们了解呢?此时,神话在旅游中的功能便凸显出来。

三.东巴神话述略
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纳西语中,并无“神话”一词,与之相近的概念叫“ku pu”,其意为“古谱”,泛指一切叙事性口头文学作品。

这与希腊语中用“mythos”统称神话、神奇、寓言、故事等的体裁的情况是一致的⑦。

没有“神话”一词,并不影响东巴神话的存在。

事实上,纳西族不但拥有神话,而且其蕴藏量还相当丰富。

依其传承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它区分为口传神话与书面神话两种。

口传神话较复杂,大部分以口碑的形式流传于民间,一部分以口诵经的形式保存于纳日支系的达巴教中,达巴神话是达巴教经典的主要部分,一小部分以口语的形式流传于东巴中间。

书面神话的情况相对单纯一些,它指用纳西象形文字所书写的神话做作品,全部记载于东巴教经典之中。


东巴神话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作为“被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及社会形式本身”,我们将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自然神话,它以自然界作为表现对象,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及其相互的关系,揭示自然界得以发展演进的原动力。

这属于纳西族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成果。

第二部分是社会神话,社会神话要远比自然
神话复杂,着重讲述人类及其社会的本源,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死之道、婚姻大事、人类与民族氏族的来历、语言文字的起始,都得到生动的描写,畜牧游猎、定居农耕、战争、爱情等等,都无不加以全景式的展现,突出人类社会的优越性,强调人的主体⑨。

在东巴神话中,《崇搬图》和《东埃术埃》两部对创世过程做了比较集中、完整的表述,这两部加上《鲁般鲁饶》被称为东巴神话三大经典。

“崇搬图”是纳西语读音,意为“人类迁徙的由来”。

这个神话有多种汉译本,有的直接用音译名,有的译为“人类迁徙记”,李霖灿先生译为“麽些族的洪水故事”,在新出版的共100卷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译为“人类的起源”。

这个神话主要讲述了开天辟地、万物创生和人类的繁衍,属于典型的创世神话,也常被译为“创世纪”。

“东埃术埃”的意思是“东族”(白)和“术族”(黑)之间的争斗,也被译为“董术战争”或“黑白之战”。

“鲁般鲁饶”则是对纳西族的婚姻观爱情观的阐述。

四.神话在旅游中的功能
(一)神话深化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当地民族、民俗文化的认知
东巴万神园位于玉龙雪山景区,是以弘扬和展现纳西族古老神奇的东巴文化,再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人文、自然旅游景点。

园内主要展示了东巴教艺术中杰出的辉煌巨著——“神路图”,
充分表现了纳西族哲学观念中的“神界”、“人间”、“鬼域”所构成的世界。

《神路图》被誉为“环球宗教第一绘画”,它长240米,宽6米,在园内直指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气势恢宏壮观。

《神路图》展示的是纳西人的精神世界,他们把生和死都化为美丽的神话,因为他们的心目有一个信念,在善恶相交、生死与共的人世间,善有善报,生命永存。

整个园内还耸立着近千樽神情庄严自在,选形怪异奇特的纳西木雕神祗、精灵以及木牌画,图腾柱等,其神灵形貌往往是人与自然界各种动物的结合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文明童年时期诡怪陆离的精神世界,和对大自然深遂的观察力和思索,并由此迸发的神奇想象力震撼心灵,给予人们奇妙的力与美的享受。

在东巴万神园,游人还可以领略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并使用的古老象形文字,感受神秘的东巴祭祀和舞蹈等,使灵魂得以洗涤与升华。

东巴万神园是人文景区,旅游设施均是后来营造的,但其本身主打的是文化的品牌,所以游览东巴万神园的游客,可以通过其中的各种神像及导游的相关讲解对纳西族及东巴文化有一个更深层
次的了解。

也正是由于景区内主要的旅游吸引物都是一些具体的造像,此时各种神话传说的运用在导游讲解中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对于旅游者来说,生动、具体的神话传说远远比直接介绍宗教的相关知识要有趣得多,也能让他们对当地宗教和民俗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神话在旅游中有教育意义
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

泸沽湖是国家4a级景区,居住在这里的是摩梭人,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与纳西语有共同之处,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

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

泸沽湖水清岛美山更灵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女神山为人们喜爱。

格姆山,汉语称狮子山,位于宁蒗县永宁坝与泸沽湖之间,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

南高北低,褶皱紧密,灰白色调鲜明,同名主峰海拔3754米,高出湖面1000米左右,酷似一头狮子,俯视着泸沽湖。

“格姆”一词原是藏语,全称为“探览斯根格姆”。

探览意为“通向涅槃之路”,斯根意为“狮子”,格姆意为“高大的女子”。

摩梭人取“高大的女子”词义而称格姆山(女神山),并沿用至今。

关于格姆山的成因,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传说泸沽湖一带早先没有山,而格姆女仙经常和众男山神夜里从北方飞来湖里洗澡,谈情说爱,雄鸡报晓时又飞回北方。

某夜,众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格姆女仙姗姗来迟,他们正要嬉戏,可是雄鸡报晓,东方发白,他们飞不回去了,于是格姆便流落在泸沽湖畔,变成了现在的格姆女山,众男山神则簇拥在她的周围,分别变成了哈瓦男山、则支男山、阿沙男山等。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
节日,各地山神都要前来聚会欢娱。

这一系列神话传说,使狮子山成为当地摩梭人顶礼膜拜的女神山。

在其南麓松林中,还建有神庙,庙内墙壁上绘有披发赤足、骑鹿的格姆女神画像。

此外,泸沽湖的里格岛上也有一神龛,内供骑马张弓的格姆女神泥塑像。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摩梭语称之为“格姆刮”,意为“转女山”。

从祭女神的活动及其神话传说中,可以窥见妇女在摩梭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的婚姻形态。

由于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婚姻形式,仍在实行“走婚”,这对于众多的旅游者来说是一项吸引力很大的旅游资源,很多人抱着猎奇的心理想来一探究竟,但是还有一些旅游者是带着不健康的思想来的,此时相关神话便起到了教育的意义,旅游者在明了了当地习俗的相关来历之后,会对这些民俗更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健康旅游的发展。

(三)神话宣扬了生态保护的观念
纳西人崇尚大自然,始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他们创造的神话和寓言中,人类曾在许多方面都得到大自然的恩赐。

东巴教中有个规模宏大的仪式,叫“署古”,即祭“署”,这一仪式体系是在东巴教自然崇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纳西族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生态道德观等有很大的影响。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纳西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上升到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的辩证认识,概括出一个作为整个自然界化身的超自然精灵“署”,它在东巴经象形文中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形象,是大自然之神,司掌着山林河湖、野生动物等。

时至今日,每逢农历二月八,有东巴都圣地之誉的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白水台盛会,纳西民众烧起天香,虔诚地祭祀白水台神灵和”署”神。

东巴经中说,人与“署”本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后来贪婪的人类过分侵挠自然,污染河流,乱砍滥伐,滥杀野兽,冒犯了“署”,结果兄弟成了仇人,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洪水横流,百病丛生,人类在惊恐无奈中只好祈求神灵、东巴教祖师和大鹏神鸟来调解。

人类与自然约法三章:人类可以适当开垦一些山地,砍伐一些木料和柴薪,但不可过量;在家畜不足食用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适当狩猎一些野兽,但不可过多;人类不能污染泉溪河湖、劈山炸石。

在此前提下,人类与自然这两兄弟又重续旧好。

从此,在纳西族民间形成了祭”署”(即祭大自然神)的礼俗,每个村寨都有固定的祭场和固定的祭祀时间,在有些地方,祭祀由村民轮流主持,整个礼俗反映了人们力图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东巴教古籍和民间信仰习俗中的一个警示基调,也是纳西族古典文学艺术的一个审美范畴,其中蕴含着人们对于自然报复人类的恐惧心理和神秘感,反映出一种融会着先民迷惘惊愕于自然力的心态和情绪。

在东巴教著名的长幅卷画“神路图”中,绘有不少因生前乱砍山林、滥杀野兽、污染水源而在鬼域受万
般苦楚的罪人,这也反映了上述这种传统观念。

现如今,生态旅游又被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在旅游中向游客介绍相关的神话,能很好的宣扬生态保护的观念,还能让游客们在这方面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五.小结
旅游中的神话元素使得旅游深化了审美,主要表现在:生活理想趋势、生态理想趋势和爱情理想趋势。

旅游中的神话元素也使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旅游景区的印象,对于旅游目的地民族民俗也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注释:
①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第37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②拉法格:《宗教和资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7卷,第143页,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6.
⑤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119页,南开大学出版社。

]
⑥白庚胜:《东巴神话研究》,第2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⑦白庚胜:《东巴神话研究》,第2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⑧白庚胜:《东巴神话研究》,第2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⑨白庚胜:《东巴神话研究》,第2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余秀娟;籍贯:云南省丽江市;院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