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全县土壤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最新)
![全县土壤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70405fa8bd63186bdebbc05.png)
全县土壤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最新)为了改善全县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农业土壤环境,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提高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使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保护农业稳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XX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XX农业发〔201X〕3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4%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县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势头得到有效扭转,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立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对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建成全县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主要任务及分工(一)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
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按照省市方案和总体进度要求,有序推进类别划分,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
按污染程度和技术规范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
全县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
![全县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2914ca417866fb84a8e5c.png)
全县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我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土壤安全利用和土壤风险管控为主线,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综合保护,提升土壤功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优化土壤环境系统,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区域稳中有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X年,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改善和提升。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黑土地核心区综合保护保障黑土区土壤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土壤培肥、耕地养护等工作。
到X年,逐步恢复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提高到2%以上,耕层平均厚度达到20厘米以上,黑土区耕地质量显著提升。
负责部门:县农业局参与部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环保局(二)强化重点区域、行业监管和土壤治理修复1、加强重点区域管控。
县城镇建成区、开发区为重点管控区域,各乡镇为重点监控区域。
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有序搬迁或者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加强企业搬迁原址土地功能变化后的环境监管和风险评估工作。
X年落实X省《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方案》,推动污染企业退城入园。
制定土壤污染监控方案。
负责部门:县经济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开发区管委会2、加大涉重金属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控力度。
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
确定我县区域重点污染物、重点监管行业和企业名单。
被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
X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
加大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力度,禁止新建落后产能行业建设项目,涉重金属企业须依法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实施方案: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dd9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4.png)
实施方案: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当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县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确保农产品品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之一。
本实施方案旨在全面分析县域土壤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目标设定1. 制定适当的土壤污染监测指标体系,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并定期更新。
2. 开展县域土壤调查,全面了解土壤质量与污染状况,建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3.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县域土壤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物。
4. 加强土壤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监管。
5. 健全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措施1.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利用遥感技术和野外调查相结合,对县域土壤进行监测。
2. 制定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工作。
3. 开展县域土壤调查,通过采样和实验分析,对土壤状况、土壤质量进行评估。
4. 建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对土壤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和重点区域,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6. 加强土壤污染源治理,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7. 完善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安全。
8.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认知和意识,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四、组织实施1. 设立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2. 加强部门间协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3. 建立县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工作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预期效果1. 实施本实施方案后,县域土壤污染监测指标体系得到了完善,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7dbbb102d276a200292e7a.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府发〔x〕31号)和《中共x州委办公室x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州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的通知》(州委办字〔x〕187号)要求,全面推动全县x 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土地空间布局管控,准确掌握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科学管理全县未利用土地,有效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
启动实施农业用地分类管理,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和安全利用类耕地,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基本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
进一步加强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日常监管,切实减轻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土壤的污染,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不断改善全县土壤环境质量。
二、重点任务(一)开展土壤环境监测调查1.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详查。
按照省、州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
以农业用地和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农药、铁合金制造、危废处置等重点行业用地,重金属固废、危废堆存场地,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组织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提升监测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工科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县卫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2.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完成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初步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工科局、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二)切实抓好未污染土壤保护1.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增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提出土壤污染防范和环境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土壤污染物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实施方案: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c63d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e.png)
实施方案: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县级地区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区域,因此,加强县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本实施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实施的县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保土壤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并在县域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本实施方案将根据县级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总体思路:1. 制定县级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明确县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制定具体的防治目标和措施,确保全面覆盖县域范围。
2. 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确保对县域土壤的监测覆盖率,并及时发现和预警土壤污染问题。
3.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升县域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支撑能力。
4.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县级干部和群众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和意识。
5. 加强监管与责任追究。
加强对县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县级土壤污染防治责任追究制度。
三、具体措施1. 制定县级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1)调查和评估:开展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全面掌握县域土壤污染状况和风险分布。
(2)制定规划: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县级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明确防治目标和措施。
2. 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1)设立监测站点:在县域范围内设立土壤环境监测站点,确保监测覆盖率。
(2)开展监测工作:开展定期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3)建立监测数据库:建立土壤污染监测数据库,储存和管理监测数据,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
(1)加大投入:加大对县级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支持。
(2)开展科研项目: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科研项目,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fca0d4172ded630b1cb67f.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推进X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构建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源头管控,防止新增污染。
围绕全县土壤污染详查、国控监测点位布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等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全面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年度各项任务。
主要指标: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现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现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70%。
二、重点任务按照《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X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各乡镇(中心)政府、街道办于X年4月30日前将本行政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年度实施计划报县政府及环保局备案。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于X年5月30日前,制订出台各专项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县政府备案。
县级各专项工作牵头部门和乡镇政府(中心)、街道办依据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各项工作,并于每月上旬将本单位上月工作进展情况报县环保局,由环保局进行统一汇总后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一)开展监测调查,筑牢土壤污染防治基础1.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完成我县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以下均需各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负责落实,不再列出;县环保局牵头,发改局、经贸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配合)2.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合作为基础,组织编制《X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开展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完成土壤污染调查年度工作任务。
(县环保局牵头,财政局、农业局、国土局、林业局、卫计局配合)(二)加强分类管控,保障农用地生产环境安全3.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ac8b5a8e9951e79a89270e.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31号)、《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府发〔x〕31号)及德党办发〔x〕148号文件精神,切实保护和改善我县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大力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为目标,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安全为出发点,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净土”工程,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综合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重点任务(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
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调查工作基础上,以农用地(耕地为主)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x年10月制定出台《x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x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和《x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x年底前,查明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完成全县农用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x年底前,掌握全县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化工、焦化、电镀、电子废物拆解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672236c175f0e7dd1372b.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31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x〕47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发〔x〕51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重点突出、分类治理,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落实各方责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市场驱动、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土壤污染防治机制,全面构建科学、务实、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为早日跻身全国强县第一方阵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保障。
工作目标: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健全。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
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土壤环境管理机制健全高效。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一)参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根据国家、省和市的有关部署,落实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方案。
以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或原址)为重点,参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到x年6月底,查明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壤污染面积、分布情况,基本掌握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到x年6月底,掌握化工(含制药)、印染、有色金属冶炼、表面处理(含电镀、铝氧化、磷化酸洗等)、铅蓄电池制造、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6个重点行业(以下简称6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或原址)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方案实施: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实施: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51f2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e.png)
《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切实加强我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到 2025 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具体目标为:1. 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2.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 全面摸清土壤污染底数。
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掌握全县土壤污染分布、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等情况。
2.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档案。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建立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档案,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1. 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建设项目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排放。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防止土壤污染。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禁随意丢弃和焚烧农业废弃物。
3. 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
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防止污水直接排放和污泥随意倾倒。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1. 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质量情况,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实行分类管理。
2. 优先保护类耕地严格保护。
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
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c597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a.png)
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为切实保护县土壤质量,维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制定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二、工作内容1.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2. 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定期的土壤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
3. 加强对污染土地的治理,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土地,要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4. 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及化学工业废水、固体废物等的排放。
5. 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6. 加强科研力量,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识别技术。
7. 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存在土壤环境污染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工作重点及任务1. 探索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土壤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作用。
2. 建立完善土壤监测网络,加强对农业、工业、城市垃圾处理场等重点区域的监测,持续跟踪监测结果,实现定期更新。
3. 对于已经存在的土壤污染地点,制定适合的修复方案,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确保修复效果。
4. 严格限制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鼓励绿色农业,提高土壤的自然肥力,同时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固体废物等的排放。
5. 从中小学生起,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发挥学校和社区宣传教育的作用,引导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6. 引导企业注重环境保护,落实环保责任,成立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并加强法制教育,坚决遏制企业污染行为。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
2. 加大投入,完善保障体系,确保资金和技术支持。
3.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积极向上的用人导向,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 统一宣传和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
5. 加强督导和考核,切实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五、预期目标到2025年,我县土壤质量总体安全,污染防治控制在较低水平,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的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42a3e8a58da0116c17499a.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大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改善和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X〕12号)。
坚持生态立县,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
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二)主要指标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已查明的污染地块全部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
三、重点任务及责任单位(一)开展土壤环境基础工作,支撑土壤环境监管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土壤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X年11月前,县环保局、农牧局、国土局要完成土壤监测点位核查,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重点行业用地污染调查,X年底前掌握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状况。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农牧局、国土局协助单位:县财政局、林业局、卫计局2.实现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
X年底前,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实行数据共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协助单位:县农牧局、发改局、国土局、住建局、林业局3.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全年度行动计(最新)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全年度行动计(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048110a67ec102de2bd8956.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全年度行动计划为有序推进我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X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办函〔X〕34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分解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夯实土壤环境管理责任;深化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土地安全利用。
主要指标:受污染耕地全面得到管控;安全利用率不低于80%;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实现全覆盖,初步调查完成率达到95%以上,农用地详查完成率达到95%以上。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与修复试点工作,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自行监测,完成率不低于30%,重金属排放量与2013年相比保持零增长。
开展饮用水源地、重点行业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调查监测,确保全县土壤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国家、省下达的目标值。
二、重点任务(一)开展土壤详查,筑牢土壤污染防治基础。
1.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检测。
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补充设置土壤环境质量省控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
对耕地和服务人口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
对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环境逐步开展监督性监测。
2. 深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全面完成疑似污染地块调查,编制调查评估报告,按照管理办法适时更新名录。
配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配合省环保厅进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督促重点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完成率不低于30%。
3. 提高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
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全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得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二)加强分类管控,保障农用地生产环境安全。
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6e19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2.png)
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一、背景
目前县域土壤污染问题愈加突出,综合治理亟待加强。
其中,农用地、畜禽养殖场、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等领域存在较大的污染隐患。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政策,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迫切需要制定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二、目标
该方案旨在全面实施县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类管理,实现以下目标:
1.明确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建立健全规范管理机制;
2.制定并实施全面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源的控制及整治;
3.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完善地下水与土壤环境联合监测体系;
4.提高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紧密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5.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生态优势。
三、实施主体
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实施主体为县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主要包括环保、农业、城建、经济、规划等部门。
其中,环保部门为责任。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b2920f482fb4daa48d4b11.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我县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X〕31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1X〕69号)及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X〕2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立足我县实际情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X而奋斗。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三)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1)在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焦化、电镀、农药、铅蓄电池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de54ea80eb6294dc886c00.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31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省工作方案的通知》(X府发〔X〕63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市工作方案的通知》(X发〔X〕30号)精神,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X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实行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筑牢X上游生态保护屏障,为建设“绿谷红城、幸福X”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保障。
工作目标: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X年,按照全市统一安排,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X年底前查明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X 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
实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最新)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b768efe05087632311212f7.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X县打好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根据《XX省XX年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和《XX市XX年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推进《XX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X县打好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
二、重点任务(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1.XX年底前,配合上级农委部门查明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对农产品的影响。
(牵头单位:县农牧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2.配合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农用地土壤地球化学背景调查,XX年底前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地球化学背景调查与评价。
(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二)优化土壤环境监测风险点位配合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农产品产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地球化学敏感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及影响区域布设土壤环境监测风险点位,掌握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
积极参加省、市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
(牵头单位:县环境保护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三)推进土壤环境信息化配合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环境保护、农牧、国土资源等现有土壤监测数据,统筹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网络,实现土壤环境数据共享、动态更新。
(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四)加强对土壤环境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督管理继续与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并向社会公开。
根据县域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每两年更新一次并向社会公布。
自XX年起,督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在国家未出台监测规范前,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详查技术规范的采样和监测方法,并增加监测特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物),结果向社会公开。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年度行动计划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年度行动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a80d516bcd126fff7050b46.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年度行动计划x年是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31号)及《x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政发〔x〕16号)的启始之年。
按照省、市要求,为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环境风险预防、管控和土壤安全利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增加,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强化土壤污染监测调查。
1.制订x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按照上级进度要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委、县卫计局、各乡镇、街道办配合)2.根据上级安排完成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组织开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委、各乡镇、街道办配合)3.编制x县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启动x县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教科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农委、县卫计局、县林业局配合)(二)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4.制订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县农委牵头,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配合,各乡镇、街道办负责落实)5.推进耕地安全利用。
存在农产品超标耕地的地区,根据国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制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安全利用措施。
农业部门要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指导及服务。
(县农委牵头,各乡镇、街道办负责落实)(三)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6.开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评估。
严格落实《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令第42号),x年起,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国家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有关规定,会同经信、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将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建设用地纳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并督促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环境初步调查。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21b6eb307e87101f696ea.png)
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X〕31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1X〕69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1X〕2 0号),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立足我县实际情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美丽X而奋斗。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三)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 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具体以市下达指标为准)。
二、主要任务(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农药、铅蓄电池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依据国家统一部署,成立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机构,制定详查工作方案,2018年底前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完成全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调查,掌握其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土壤污染防治是我县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提。
为贯彻落实《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综〔X〕45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根据市财政局《关于下达X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X财建(指)〔X〕1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为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统筹优先、环境保护并重”三大目标,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防治土壤污染的根本出路,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依靠。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和新的农业种植管理模式,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努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一)短期目标X-X年,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详查与监测,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土壤重金属、主要营养元素、有机质、pH值、土壤中各阳离子含量检测;建立土壤污染数据采集、分析和评价系统,对全县污染土壤进行区域划分和分级,为全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收集基础数据。
分类指导,建立X县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示范片3个面积各100 亩,辐射示范面积3000亩以上;建立农用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片3个面积各100亩;已调查出现重金属污染超标的12个相关乡镇,建立农用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片20个面积4548亩;建立蜜柚不同类型种植地为主的控制主要农业污染源综合农艺防控措施示范片面积1880亩,带动示范区应用面积62600亩(以下简称示范区)。
通过示范片综合农艺措施防治,示范区内土壤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防治结果初见成效。
探索总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开展全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到X年,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土壤污染治理有序推进;化肥氮、磷施用量降低20%,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2% (超省、市下达1%的指标);农田地膜残留量降低到每亩5公斤以下,农用地膜、农业包装废弃物(如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针对重度污染区的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制度。
(二)长期目标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蜜柚(水果)、茶叶、蔬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三、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详查与监测1. 目标任务全面掌握我县土壤污染现状,摸清全县土壤污染状况,明确我县污染土壤地块的位置、面积、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为污染区域开展综合治理与修复做好前期准备,对未超标区域开展积极防控;全面提升农用地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
力争到X年,初步建成全县土壤污染监控体系,不发生大面积的农产品产地环境问题。
2. 实施内容(1)开展土壤污染详查与定位监测。
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已发现的污染地点进行现场踏勘,以农用地为主确定调查范围,逐块实施进一步的详查。
根据调查结果,对污染土壤进行分类划分,制定安全利用和修复方案,为下一步开展安全利用和修复奠定基础。
在我县主要农作物产地上,建立农用地长期定位监测点,实施定位监测,为摸清土壤主要污染物的演变动态提供依据。
(2 )建立土壤污染大数据管理体系。
在各重点防控区域布设土壤监测点位,采样检测土壤污染状况,全面掌握全县农产品以及农用地土壤本底和耕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等,建立土壤污染大数据体系。
3. 技术路径(1 )根据省农业厅组织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确定重点调查区(主要为蜜柚果园及已确定有重金属污染的12个乡镇重点区域),在重点调查区中,开展比例尺更大的详查。
耕地每25亩、园地每100亩布设1个点位,全县约500个取样点。
采集表层土壤(耕地0-20cm,园地0-40cm ),测定土壤重金属(铊、镉、铬、铅、汞、砷、铜、锌、镍等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量,以及其他特别要求的污染物)含量,每三年调查一次,建立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技术档案,为全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积累技术数据。
(2 )开展土壤样品农药污染、农残含量变化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情况调查、检测,参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 —X),结合本县实际,确定调查的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种类对象,制定周密的调查方案,对全县的主要农作物重点种植区域进行取样调查,摸清污染情况。
取样地点为15个乡镇蜜柚、茶叶、蔬菜、水稻等作物种植示范片及示范片外相邻区域附近农用地,每个乡镇示范片及示范片外相邻区域附近农用地各取土壤样品2-5个,每个乡镇各取土壤样品16-40 个,全县约450个取样点。
每三年调查一次,检测了解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对土壤农残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变化情况,同时对示范区指导科学施用农药。
主要调查:滴滴涕总量、六六六总量、2,4-D 丁酯、草甘膦(钠盐)、多环芳烃总量、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9大项。
序号污染物农业用地(按有机质含量分组)〈20g/Kg > 20g/Kg01 滴滴涕总量0.10 0.1002 六六六总量0.05 0.0503 2, 4-D 丁酯0.10 0.1004 草甘膦(钠盐)0.50 0.5005 多环芳烃总量06 有机磷农药07 有机氯农药08 氨基甲酸酯类09 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农药主要检测种类有:速灭磷、甲拌磷、异稻瘟净、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稻丰散、杀扑磷、毒死蜱等;有机氯农药主要检测种类有:滴滴涕总量、六六六总量、五氯硝基苯、艾氏剂、三氯杀螨醇、氯丹、硫丹、狄氏剂、异狄氏剂等;氨基甲酸酯类主要检测种类有:灭多威、速灭威、克百威、异丙威、灭虫威、抗蚜威等;拟除虫菊酯类主要检测种类有:百菌清、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3)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定点(GPS定位)采集示范片土壤样品,检测土壤样品营养元素含量{包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氯离子等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如pH值、CEC (各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质地等项目检测。
取样地点为15个乡镇蜜柚、茶叶、蔬菜、水稻等作物种植地土壤污染防治示范片,每个示范片取土壤样品5-8个,全县约1750个取样点。
取样时间为每年蜜柚修剪后、施肥前(12月至次年1月)或作物收获后、施肥前,取0-40cm 土层的土壤样品,每年调查一次,了解实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变化情况,同时对示范区指导科学施用配方肥。
(4)在氮、磷淋失高风险区,开展土壤氮、磷淋失监测,设置观察点10-15个(均要GPS定位),了解土壤氮、磷淋失现状。
四、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一)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情况近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省农业厅统一组织实施)和X镇蜜柚种植区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同恒环保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实施)。
1•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主要结果我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共采集土壤样品425个,覆盖了全县的耕地和园地(果园和茶园),测定了土壤中的镉、铅、砷、铬、汞等5个主要重金属的全量和土壤pH值。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995 ),全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点位超标21个样品(涉及12个乡镇),超标率(即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点位数占总点位数的比例)为4.94%。
超标重金属依次为镉〉汞>铅>铬,砷未见超标,以轻微污染为主,少量轻度和中度污染。
全县农产品产地土壤pH介于3.31-6.71之间,平均值4.36,总体酸性较强。
2.X镇蜜柚种植区土壤调查主要结果土壤pH范围为3.37-7.16,平均值为4.81 ±0.86 ;有机质含量总体较高,范围为0.15-8.07%,平均值为3.66 ±1.82% ;土壤中各阳离子含量低,阳离子交换范围为 4.37-15.21cmol (+ )/Kg,平均值为9.98 ±3.18cmol (+ )/Kg。
根据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第三稿)中的重金属标准,X镇41个土样中,土壤铊超标份数为29份,超标率为70.73% , 19.51%的土壤铊污染处于尚清洁状态(警戒状态),9.76%的土壤处于清洁状态(安全);镉超标份数为9份,超标率为21.95% ;铅超标份数为13份,超标率为31.71% ;铜超标份数为27份,超标率为65.85% ;锌超标份数为2份,超标率为4.88%。
调查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说明该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加大。
(二)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按照《X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已有的调查结果,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
将农用地土壤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安全利用和修复措施。
在此基础上,根据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X年11月11日发布、X年2月11日实施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级》,以农用地土壤详查的重金属有效量为依据,将我县农用地土壤分为安全级、警戒级、限制级和高危级,对不同土壤安全等级的农田实施不同的安全利用和修复措施。
五、农用地土壤的安全利用与修复措施安全利用就是指采用品种匹配、土壤钝化、水分调控等综合措施,抑制土壤重金属在农产品中的累积,到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效果。
安全级:农作物栽培不受限制,也无需采取特别的安全利用和修复措施。
但是如果土壤酸性较强,应该适量施用石灰、壳灰或土壤改良剂等以调节土壤酸性;同时要进行农产品质量的监测,一旦发现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警戒级:高富集农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中富集和低富集品种可以种植;要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种类施用钝化剂以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镉污染的农田要采用全程淹水的示范管理模式;可以酌情喷施含硅、含硒的叶面肥。
限制级:高富集和中富集作物均不能种植,但可以种植低富集作物;要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种类施用钝化剂以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镉污染的农田要采用全程淹水的示范管理模式;可以酌情喷施含硅、含硒的叶面肥。
高危级:不宜种植食用农作物,应该划为禁止生产区(如水稻禁产区等),但可以种植其他作物(如:能源作物、纤维作物、绿肥作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