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三角形地三边关系》课堂实录
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实录
《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探究三角形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并能运用这一知识正确判断给定的3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学具: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概括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例3)师:这是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生:他有三条路可走。
师: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生:中间这条最近师: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你们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
(课件演示)师: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三角形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呢,今天我们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研究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二.合作交流,实验探究(一).任意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1.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师: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操作感知师:如果用一根小棒代替一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生:三根。
师:任意给你三根小棒,你就能围成三角形吗?生1:能。
生2:不能。
生3:有时能有时不能。
师:要想知道大家说得对不对,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你们想做实验吗?在做实验之前,我们首生要听清楚实验的要求。
(多媒体展示实验的要求)要求:1.从准备的小棒中任选三根。
2.把每次取出的三根小棒的长度计录在作业纸上。
3.摆一摆,看取出的三根小棒能否首尾相连地围成一个三角形,把结果计录在表中。
师:“任选三根”是什么意思?生1:就是随便选。
生2:任意选。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每次任取三根,试着围一围。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2. 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概念;3. 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勾股定理;4. 掌握应用三边关系求解三角形边长的方法。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概念及用途;2. 勾股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应用三边关系求解未知边长的方法;2. 理解勾股定理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课堂互动法。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些三角形的模型和图纸,并张贴在黑板上;准备一些实例题目和讲解材料;准备好板书工具。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观察,探究不同三角形的特点(边长、角度大小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3. 引入主题:通过展示勾股定理的图形,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概念,引起学生对整个课题的关注。
4. 讲解勾股定理: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语言,讲解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公式。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的各个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5. 讲解三边关系:进一步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包括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6. 综合练习:通过一些典型实例,让学生自己尝试应用勾股定理和三边关系求解三角形边长,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7.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和相关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开展小组讨论。
8. 课后作业: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探究更多的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等腰三角形定义: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均相等教学评价:通过本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三边关系的概念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第一篇:《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我观看了《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后,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我觉得这堂课以下这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1、从四根中任选出三根,首尾相连的围成三角形,我们四人一组,把围三角形的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取任意三根不同颜色的小棍首尾相连进行组合,看是否能组合成三角形。
通过探究活动,进而得出结论: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其探究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发挥学生个性,发张四学生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
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数数学具有严谨逻辑性的特点,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
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成为进一步认识新对象,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工具。
如果没有系统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作为前提,要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是困难的。
二、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是学生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和证明。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规律。
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的具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律,使他们明了不能偷换概念和论题。
要使学生懂得论断不能自相矛盾,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论断不得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判断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不能有第三种情况成立.引导学生把这些已有的知识和资料进行分析、逻辑、推理,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四下教材第40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2、经历猜测、验证、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持续积累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猜测、验证、归纳结论等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围成情况以及“任意”一词。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活动记录单、纸条。
教学过程:一、【问】通过自己围三角形,初步发现问题。
师:如果用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大家说需要几根?生:三根。
师:请每人拿出三根,赶紧围一个三角形。
生操作。
师:都围成了吗?有人没围成,咱看看他为什么没围成?请没围成的同学上来展示。
师:我们一起来帮他,好吗?外边的端点已连接好,把上边的两个端点往下落落不就行了吗?落了落,没围成。
师:再落落呢?还是围不成。
师:原因在谁?生:在小棒的长度,有的太短,有的太长。
师:接下来,你想研究什么?生: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师: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板书:三角形的边(评析:一、创设情境,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探索的方向。
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渗透“围”的方法,为后面的学生活动做好充分铺垫。
)二、【探】1、猜:小组活动,初步猜测。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你们想怎么研究?生:用小棒代替三角形的边,动手做做看。
师:请各组同学把小棒合在一起,任意拿三根,围围看。
这样重复多做几次,看到底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关系?为了提升效率,我提几点操作建议:①、每组固定一名操作员,组长负责记录。
②、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③、在组内交流你们的思考与发现,并归纳为一句话写在纸条上。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得出结论!生:实行小组活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实录:一、出示结论,理解结论师:在《几何原本》中有一句这样的话(课件出示图1)。
来,齐读一遍。
(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愿意说一说?生1:就是两边的长度和要比第三边长。
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你能上来比划出你的意思吗?(生1比划)这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意思吗?(底下有学生举手)你为什么举手?生2:不止有这两边之和大于这一边,还有这两边之和大于这一边、这两边之和大于这一边。
师:你们都能听明白他说的意思吗?(有学生摇头)如果我给这三条边都取上名字,(给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标上a、b、c)你能再说一次吗?生2:有a+b>c,还有a+c>b和b+c>a。
(板书:a+b>c,a+c>b,b+c>a)师:你们都同意吗?(生:同意)你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生1点头)你们都能明白?(其他学生点头)二、验证结论1.引出质疑,引发验证师:这句话的意思你们是明白了,那对于这句话,你相信吗?(连续问一排学生)学生有的说相信,有的说不相信。
师: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怎么办?面对一个结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也不能轻易不信,怎么办?生:验证。
2.学生验证,引发质疑师:那你们要怎样验证?(生:画一个三角形)黑板上正好有一个三角形,用它试试可以吗?接下来干吗?生:测量三条边的长度。
(师测量并板书)师:然后呢?(生:再比较)要比较几次?(生:3次)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句话是对的。
那你现在相信这句话吗?(生:不相信)有例子可以说明这句话是正确的,为什么你还不相信?(生:还有其它的三角形)确实如此,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能说明这个结论是对的吗?你们接下来想做什么?(生:再画一个三角形)请你们拿出铅笔、尺子在稿纸上举例验证。
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然后分组验证。
师:有谁愿意分享你的验证结果?分享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你画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通过这个例子说明这句话是不是正确的。
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实录
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实录刘玲玲师: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师:同学们闭着眼睛想一想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什么是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我这儿有三根磁铁,谁能到黑板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围一个三角形。
学生做示范,线段的端点首尾相连,围成任意三角形。
板书:首尾相连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围三角形的游戏。
请打开信封。
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怎么只有两根?师:两根小棒能围三角形吗?生:不能。
师:怎么办?生:把其中一根用剪刀剪断。
(学生根据提示操作)学生发现有的可以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操作(两根长度相等的磁条和两根一长一短的磁条,剪短一点的磁条)学生分别进行操作师:能围成吗?(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老师给每桌同学的材料是不一样的,有的两根是同样长的,有的同桌是一长一短。
师:不能围成。
发现什么?生1:其中两根磁条的长度和与另一条相等(动画展示,当其中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边)师:能围成的你们剪断的是哪一根?生:长一点的。
(其中两根的长度和比另一根长)(动画演示,期中两条线段的比第三条长)师:为什么这位同学也没能围成三角形呢?生2:上面两根磁条的长度和小于另一条。
师:刚才你们不是说其中两根比另一根长就行吗?(其中两根长度和比另一根长)生:要任意两根比另一根长才行。
板书“任意”(动画演示,其中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边)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板书:三角形三边关系)师:能围成的同学你们是将长一点的小棒剪断的吧,是不是只要剪长的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生:不一定。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举例示范师:所以剪长一点的小棒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想要围三角形,还要开动脑筋,并不是随便剪的,无论你怎样剪,必须保证一点,其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必须比另一边大才行。
板书: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出示结论和基础练习(判断,并说出理由,用手势告诉我和其他同学)生:4、5、6可以围成三角形。
因为4+5>6、5+6>4、4+6>5生:4、8、4不可以围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华应龙)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堂教学设计及听课反思这节课,华老师又将给我们怎样的一个学习感受呢?课堂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开场白,自我介绍,标准的普通话,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一、引入新课,出示三根纸条。
1、让学生想方设法围一个三角形。
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用意,如何理解一个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首尾相连)说明:三条边是三条线段。
三条边首尾相连,点与点相连。
2、动手操作(信封里有两根纸条,如何想方设法作一个三角形)生:把其中的一根纸条分成两半小组比赛。
(两大组全围成了,另两组只有一组完成)发现问题:学生观察,交流。
出示发现的问题:1、大组之间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教师风趣幽默,每个信封里的纸条动了手脚。
原来是每个信封的纸条长度不一。
)1、3组的纸条一样长;2、4组的纸条一长一短。
分析成功失败的原因。
演示成功的作品,展示失败的作品。
为什么不能拼?有学生尝试围三角形(失败的三角形有同学尝试再拼)方法:往下压一压,不行;往里靠一靠,不行。
这是为什么?(点与点没有连接)师:为什么剪长的行,剪短的不行?生:一条长的都不行,何况是短的呢?生:我能用一样长的拼。
请学生上台尝试(下面的学生提建议)。
最后展示课件,往下压的最终结果,是重合。
(两根一样长的)3、探讨结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引出课题学生得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回顾过程,巩固知识点1、两根一样长的,剪其中一根为什么不行?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2、一长一短,剪短的行不行?为什么?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3、一长一短,剪长的行不行?为什么?是不是一长一短的都行?为什么有时不行?生:我认为两根短的加起来必须要比另一根长的长。
所以得结论。
三、小结。
反思:听华老师的课,我有种深刻的体会,真正的放手于学生。
新课标要求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但是又有多少课堂真正的作到这一点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结论,过程,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来的。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操作实验法,比较法。
学法:验证、探究,实践操作,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的纸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知道三角形3个内角的关系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三角形3 条边的关系吗?(板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回忆什么叫做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3.用3根纸条试围三角形。
指名学生展台试围,教师指导。
(注意用纸条被折出来的那些边去围,简称“折边”)集体交流:师:围成的三角形在哪里?找一找3个顶点在哪里?生:说一说,明确围的过程中调整到“端点与端点相连,真正用上纸条的长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小组活动一:1.从8根纸条(6根11厘米,2根6厘米)中任意挑出3根纸条来围三角形。
生: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全部围成。
(11,11,11)(11,11,6)(11,6,6)2.质疑:只要有3 根纸条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生:猜想结果。
(一定或不一定)(二)活动二:实验验证。
1.将纸条分组(11,11)(11,6);(11,11)(11,6)2.思考:两根纸条能围成三角形吗?(将其中一根一刀两段)你想选择哪一组纸条来围三角形?为什么?如果选择(11,6),你准备剪开哪一根?为什么?3.动手操作,做好活动记录。
4.汇报交流中汇总活动记录表。
5.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哪些情况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哪些情况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生1:选择(11,6)这一组纸条,并且剪开6厘米纸条的,都不能围成。
生2:选择(11,11)这组纸条,剪开 11 厘米的纸条,也是都不能围成的。
季四年级第八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实录-学习文档
2019春季四年级第八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实录[背景与导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学生搭建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这时再出示书上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教师出示书上的情景图,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毕竟书本是我们学习最直接的资料之一,我们应好好的加以运用。
本节课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片断一]:动手操作,产生问题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你们桌上的木条亲手搭建一个个的三角形,要求是每个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想!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师: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条共搭建了几个三角形?学生:我们搭建了一个三角形。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不能。
师:你们知道剩下的三根木条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
学生2:我们也是这样的。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说明了这三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你们能找出这三边在长短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学生1:我们将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还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页2]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页2]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你能得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吗?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板书)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教师上班路线问题。
师:现在你能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再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吗?生1:老师走第一条和第三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走第二条路是最近的。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小明、小华四人小组正在开展学习活动,让我们也一起参加吧!下面四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1)出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生1:不能。
因为1厘米加2厘米等于3厘米,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所以这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师:1厘米加3厘米大于2厘米,怎么会围不成呢?生2:要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才行,只要有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不大于第三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2)出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生3:能围成三角形。
因为2厘米加4厘米大于5厘米,2厘米加5厘米大于4厘米,4厘米加5厘米大于2厘米,所以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大家的想法都跟他一样吗?生4:我觉得太麻烦了,只要算最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是否大于第三根就行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4:因为如果连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也大于第三根,那么最长与最短的小棒长度和、较长两根小棒的长度和肯定大于第三根。
师:谢谢你找到这么好的判断方法,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以下三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题略)3.蚂蚁搬家路线问题。
师: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蚂蚁要请我们去帮忙了。
原来蚂蚁正从低处往高处搬家,搬着搬着就吵了起来,都说自己搬家走的是最近的一条路,我们给它们当裁判好吗?请大家仔细观察。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实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p>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br> (课件出示:教师上班路线图)<br> 师: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br> 生1: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
<br> 生2:我也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
<br> 师: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又接近一个什么图形?<br> 生:三角形。
<br> 师:老师走一、三两条路就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br> 二、开展探索活动,体验边的关系<br> 1.发现问题。
<br>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吸管,想把它随意剪成三段,什么是随意呢?<br> 生1:随自己的意思,可长可短。
<br> 师:把这根吸管随意剪成三段,能围成三角形吗?<br> 生2:能。
<br> 生3:不一定。
<br> 师:每人从材料袋中,取出一根吸管来剪一剪、围一围。
<br>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有的围成,有的围不成)<br> 师:看来不是随意剪成三段就能围成三角形的,这里面肯定有学问,大家想研究吗?(想)那谁愿意把没围成的作品提供给大家研究?(一学生将作品呈上)<br> 师:有谁觉得能围成,想来帮帮他?(一学生上来帮助,教师也帮助围,还是围不成)<br> 师:怎么会围不成呢?是什么原因?请同桌同学小声商量一下。
探究性教学:一段价值选择之旅——“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实录
探究性教学:一段价值选择之旅——“三角形三边关系”教
学实录
华应龙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11(000)023
【摘要】探究性学习,似乎成了教育中的奢侈品。
奢侈在哪里?时间。
素材。
教师素质。
当然,还有,我们对探究性学习严重缺乏“经验”。
这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稀缺。
越是稀缺,越不容易成功,就越不敢做,也就越稀缺。
渐渐地,“探究性学习”固有的毛病成了排斥它的借口。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华应龙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1
【相关文献】
1.打通浅层学习到深度理解的通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2.打通浅层学习到深度理解的通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3.“四个一”成就精彩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4.浅析数学教学中直观操作的引导──“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及思考
5.活力课堂:让思维向纵深处漫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和评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这是本人做的一节课堂实录,没有经过华应龙老师的同意!花了好几个下午才搞定,呵呵,真不容易。
感觉一:要仔细观摩一节课,你最好做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如果你爱她,就让她到草原;如果你恨她,请带她到草原。
两者有点相似的味道。
感觉二:确实是独具匠心,我们这辈子怕是达不到了。
对了,这就是“名家”的含义了。
感觉三:有些话从他口中讲出来,学生就特明白,这些语言就是“千锤百炼”的例子了。
感觉四:要上好一节课,特别是借班上课,还真的要有主持人的功力,呵呵,随机应变、套近乎什么的。
有时候,也真为老师难受……感觉五:老华同志也遭遇了“时间不够”的问题,自己看吧,会心一笑吧……这节课应该说不新了,因为刚才我们学校的老师已经上了一遍,我现在再上一遍,肯定不一样,所以当时我们会务的老师跟我要教案的时候,我说:真的还没有,还没有形成一个教案,所以我想等会儿这节课讲完之后,请老师们多多地给予我“批”和“评”。
请大家多多关照!(抱拳、鞠躬)谢谢!谢谢!师:同学们好!生齐:老师您好!师:真好!我就听刚才有人的那个声音好像还没有放开。
同学们好——生(大声):老师您好!师:我这有两个话筒,你身边没有话筒。
那好,这个话筒……红衣服女孩,放你这,旁边那有同学发言,就请你帮我给他们吧,好不好?这个话筒呢……(轻拍话筒试音)行,放你这吧。
那这样,我们今天要大家一起合作,刚才老师发了一个信封,是两个同学合用的,明白?两个人合用。
然后还有一把剪刀,带了吗?拿出来吧,拿出来。
师:好了。
这堂课我们就是动手……还有……(生)动脑,当然也要动嘴了,要表达出来对不对?我们是彩虹小学,对吧?是几班?(生接:四(4)班)四(4)班。
认识我吗?生:华老师!师:哦,怎么知道我是华老师的?哪个华?中国人就是“华人”。
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都是一条龙。
我的名字——华应龙!我们一起上课,已经有话筒了,等会儿我想,接着,我要提醒的:等会儿我们不但要动手、动脑、动嘴,还要比谁的眼睛更厉害。
刚才我也注意到了,有同学眼睛不看我,却看上面这个大屏幕(笑)。
哟,真是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不过那不要,不要看那大屏幕,好不好?你可以看下面两个小屏幕,好不好?好,可以上课了吗?师:屏幕上出现三根小纸条(红、黄、蓝)。
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真可爱!请坐。
好,孩子,请看这:三根纸条,如果每根纸条代表一条线段,能用这三根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好,你来,试一下,过来吧。
哇塞,你从那边过来就行了。
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围的。
生围好后,学生自发为其鼓掌。
师:孩子,就这么一围,就让我感觉到——四几班的?四(4)班的同学前面的认识学得非常棒!(竖起大拇指)是,应该这么围。
不过,好像还有一点小问题吔。
你觉得哪还要调整一下?你来吧,女孩。
我们看她调在哪。
哦,sory!我刚才没拿话筒。
生:我认为这个线段上(指顶点处)应该调整一下,因为这里有点多出来了。
师:同意吗?我喜欢这样的认真,就差一点点都不行!是吧,必须是顶点和顶点相连,是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看到的三角形,围成的三角形在哪?是不是在这?就是这三根纸条围成的中间的空白的部分。
是不是?这样围,才是真正地用上了三根纸条的长度,对不对?好,那现在,你会围三角形了吗?打开信封。
把纸条拿出来。
几根?对,两根,两根,别找了!就是两根,都是两根。
咦,用这两根纸条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怎么做就行了?对,剪,把其中的一根剪一刀,一刀两断,就有了三根纸条,就可以围了,是不是?不过,请注意,剪的时候,我们应该这么剪(剪刀与纸条垂直),而不应该这么剪(斜着剪),明白吗?那下面我们就来个比赛:看哪一桌的同学围的三角形最标准,最规范;比比哪一大组的同学完成得最棒!好不好?时间:30秒钟。
开始!(钢琴曲响起,学生操作)师:好,时间到了,时间到了!这样,围成三角形的请举手。
哇,这大组大部分全部完成了!这一大组也全部完成了,第一大组、第三大组、第五大组,很多人都没有完成。
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你有什么问题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生:我觉得两条短的边,跟下面这条一摸一样长的话,两个顶点接不上。
师:哦,这是你发现的一个答案了!不是发现的问题。
我们说发现问题,答案等下再说,只说问题。
女孩。
话筒呢,话筒赶快过去。
生:我觉得好像剪蓝色的那条线,好像拼不成一个三角形。
师:她的问题是:好像拼不成一个三角形。
注意提问题噢,是提问题,不是说你通过刚才的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
而是你从刚才的大组的差距那么大,有的组全部完成了,有的组全部没完成,有的组少数同学完成,有什么疑问?孩子!是不是可以问很多很多的问题呀!(屏幕逐个出示:发现问题——大组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难道有了三条边,还不一定能拼成三角形?拼成的,为什么拼成了?没有拼成的,为什么没能拼成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可以提很多问题出来呀。
我想,你肯定还有一些其他问题。
嘿,那么,大组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你想说是吧?说吧,小伙子!生:嗯……我觉得、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大组剪的一条边,另一个大组剪的是另一条边!师:哦,呵呵呵,你发现这点了,很能动脑筋,小伙子!我佩服,来,给他掌声!他发现了有的小组剪了一条边,另一些大组剪了另一条边。
不过,我们有了约定啊,好了,孩子,我是“刘谦”,刚才在发给你们的信封上做了手脚,第一、第三、第五小组的两根纸条是一样长的;第二、第四小组的纸条是一长一短。
呵呵,我忒不老实是吧!有意见,是吧?啊,不管他。
其实这是表面的,别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好好分析一下,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来,孩子,围成的同学,来,第二大组,有围成的吗?围成的过来展示一下,最后一个小伙子,带着你的纸条,到前面来。
请到前面来展示,你一边说,一边做,好不好?先把两根纸条还原。
生:(把黄色纸条的拼回原来的样子)我们先这样想的,本来蓝色的纸条就比黄色的纸条短。
师:(打断学生的话)稍等稍等。
生:本来这个蓝色的纸条就比桔黄色的纸条短,如果再剪成一半的话,斜线就比直线要短了。
所以的话,肯定拼不成。
那我们就剪橘黄色的,然后(边拼摆)我就这样子的。
(仔细地让每条纸的一个角对着另一条纸的一个角)好了。
(学生自发鼓掌)师:很棒,很棒!咦,听清了吗?看看,真的拼成了,不过还可以稍微地调整一下,是不是?应该是顶点跟顶点相连,看到了吧,那,还可以再调整一下,是吧?来,来来来,小伙子,继续!过来。
还差一点点,是吧?这样子,(笑)我发现越调越乱了。
来来来,稍等稍等,我帮你,我帮你,(帮学生摆)你眼睛盯着看。
好。
(学生又自发鼓掌)这样行不行?围成一个三角形,行不行?想想,为什么就围成了呢?有没有想过呢,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来,最后那个女孩,话筒!赶快!生:他那三条,两条斜线,下面那条底线。
两条斜线一定要比下面那条线长一点,不然如果它是比下面那条线段短的话,那么,他最上方的那个顶点会出现一定的空隙。
(师不置可否,学生有几人自发鼓掌)师:嗯,好,同意是吧,掌声表达了,是吧?对,还可以点点头。
嘿,刚才我觉得那位同学我很佩服的。
除了他围成了一个非常规范的三角形而外,他还说了个,他说:我不能剪短的,有没有人剪短的?觉得剪短的行不行?他刚才说了为什么剪短的不行?哪个人说,剪短的为什么不行?来,你说!话筒,话筒。
生:嗯,因为那个短的本来就比长的要短,如果再剪短的话,那、那、那、那两条更短的边比那条长的边还要短,这样就不能拼成了。
师:嗯,真好!真好!孩子。
所以我觉得刚才我欣赏那位同学,包括和那位同学一样想法的同学。
非常棒的就是,我们拼成的,一长一短的两根纸条拼成一个三角形,不是碰巧拼成了,而是我们思考过了。
来,我们实际看看:如果两根纸条,一长一短,来剪那根短的,会是什么结果。
(师操作:剪,然后拼在两端顶点上,中间有很大空隙搭不在一起)能拼上吗?为什么就拼不上了呢?为什么拼不上?来,小女孩。
生:因为蓝色的这条线段,要比红色的这条线段要长,之后拼成,如果把红色的线段再剪短的话,本来就比蓝色的线段长了,它就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师:什么?你听到了吗?把话再说一遍,为什么拼不成?生:因为红色的线段比蓝色的线段要短,再把红色的线段再剪短的话,就不能……师:嗯,没有“再剪短”,只把它们一分为二了,呵呵,是不是?生:(继续)就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师:谁能比她说得更流畅一些!(拇指竖着对发言的学生)佩服,你是第一个站起来说的,说的就是对的。
来谁能比她说得更流畅一些!来,那女孩,最边上的那个女孩。
(面向大家)你想想,应该怎么说呢?为什么就没本能拼成呢?生:我认为的话,它本身就是比它这条边短,再剪短的话,它……师:注意,注意,你说得又跟她一样。
她说“再剪短”,不是,把它分成了——生:两份了。
师:这两份合起来——生:合起来两份,斜起来就更短了,然后就拼不成了。
师:哦,我明白了,还是刚才我错了,你是对的!你的意思就是本来就更短,斜起来就更短了,就拼不成了,是这意思,是吧?谢谢你教育了我,你想的是对的。
斜起来就更短了,(双手指上翘斜起来),往下一点,就更靠近了,但是,能够接得上吗?接不上,是吧。
但你想一想: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怎样才能围?话筒拿在手中啊。
生:我们剪那条较长的那根线段,就能围成了。
师:剪短的就不行,剪长的就行了,是吧?你这么想想:剪长的为什么就行了?剪长的为什么就行了?是不是刚才那位女同学说的,因为把长的一分为二之后,那两条边的和怎么样——生:如果我们把那个短的剪短的话,“曲线”是比直线短的,那就会更;如果我们剪长的话,“曲线”就可能跟直线差不多长。
师:好,孩子,明白他的意思?(在实物投影上指着说)这是一个曲的,这是一个直的,它这两条边合起来肯定要比这条边怎么样?(生:长)说得真好!我觉得更佩服你的,是你能够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直的更短,拐弯的、曲的就怎么样——长了。
真好,咦,孩子,不说了,看看,刚才这样一个剪短的和剪长的,有剪短的做比较,我们就更好地认识了剪长的才行,为什么?是不是呀?这就像空气一样,我们置身其中毫不觉察,当我们的身边没有空气了,我们不能活了,才会感觉到空气的重要。
是吧,往往我们都是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过。
人一般都是这样。
(笑)好,孩子,我们刚才知道了:三角形必须,它的两条边要怎样?这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短行不行?怎么才行?哎,要比它长!也就是说:两边的和要怎么样?(生:比第三条边……)对,比第三条边怎么样?对,比第三条边长。
也可以用一个词叫“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吧。
三角形具有这样的特点。
哎,刚才我们是拼成的,一长一短的。
我们发现了,刚才那个没有拼成的,第一大组是两条一样长的,是不?第三大组也是,是吧?哎,两个一样长的,有没有拼成的?你,说!生:不可以拼成,因为曲线本身就比直线短,本身两条边是一样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