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讲义吸收解吸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吸收及吸附.

第四章 吸收及吸附.


Ldx B ' GdYA rA adH b
' —宏观反应速度 A
15
• 其中 r
• b—B的反应系数与A的反应系数之比。
Ldx B ' GdYA rA adH b
16
当处理稀溶液时,Pt≈Pu CT≈CU 可得到微分物料平
衡方程
G L dpA — dcA B pt bCT
相,汽→液;液相中的轻组分汽化进入汽相,液→汽; 成立恒摩尔流的假设,使计算过程简化。 而吸收只是气相中的某些组分溶解到不挥发的吸收剂中 去的单相传质过程。一般沿塔从上往下,气体量、液 体量增加。∴除了贫气吸收(吸收质量很小)外不能
传质过程往两个方向进行。如果各组分的ΔHv 相近时,
视为恒摩尔流。
28
塔顶:
塔底:
气相传质控制
21
塔顶: 塔底:
液膜传质控制
22
塔顶: 塔底:
23
化学吸收 • 结论:
• 1.
k AG apA k B1aCB
气相反应速率较慢,由较慢的控制。
• 2.
k AG apA k B1aC B
反应在液相内进行,为液相控制。 化学吸收可以大大降低塔的高度,
而物理吸收塔过高,不能够实现。
4
分类
吸收剂与溶质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可分为
物理吸收:吸收过程纯属气体的溶解过程。
a 单组分吸收:
b 多组分吸收:
吸收过程有无热效应,可分为
等温吸收:贫气吸收(吸收微量气体)
非等温吸收:吸收量大时,一般放热,产生吸收热,T↗;
5
吸收过程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吸收涉及到相际传质过程。

吸收解吸

吸收解吸

一、实训目的1.认识吸收解吸设备结构2.认识吸收解吸装置流程及仪表3.掌握吸收解吸装置的运行操作技能4.学会常见异常现象的判别及处理方法二、吸收与解吸实训装置功能:1开车前准备和正常开停车实训任务1.1工艺文件准备能识记吸收、解吸生产过程工艺文件(能识读吸收岗位的工艺流程图、实训设备示意图、实训设备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能绘制工艺配管简图,能识读仪表联锁图。

熟悉吸收塔、解吸塔、填料及附属设备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布置)。

1.1.1吸收与解吸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其原理是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选定液体吸收剂中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实现气体组分分离的传质单元操作。

前者称物理吸收,后者称化学吸收。

吸收操作所用的液体溶剂称为吸收剂,以S表示;混合气体中,能够显著溶解于吸收剂的组分称为吸收物质或溶质,以A表示;而几乎不被溶解的组分统称为惰性组分或载体,以B表示。

吸收操作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溶液,它是溶质A在溶剂S中的溶液;被吸收后排除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其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但仍含有少量未被吸收的溶质A。

吸收操作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以及环境工程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按工程目的可归纳为:①净化原料气或精制气体产品;②分离气体混合物以获得需要的目的组分;③制取气体溶液作为产品或中间产品;④治理有害气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与吸收相反的过程,即溶质从液相中分离出来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用惰性气体吹扫溶液或将溶液加热或将其送入减压容器中使溶质放出),称为解吸或提馏。

吸收与解吸的区别仅仅是过程中物质传递的方向相反,它们所依据的原理一样。

⑴.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即气-液平衡关系在一定条件(系统的温度和总压力)下,混合气中某溶质组分的分压若一定,则与之密切接触而达到平衡的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也为一定,反之亦然。

对气相中的溶质来说,液相中的浓度是它的溶解度;对液相中的溶质来说,气相分压是它的平衡蒸汽压。

《吸收与解吸》PPT课件演示教学

《吸收与解吸》PPT课件演示教学

6-2-4 流率与温度的校正 用假定的流率与温度初值,逐级算出气相,液相
组分流率分布后,必须通过迭代计算对流率与温度假 设值不断加以修正,使之逐步逼近,最后达到收敛要 求,为避免同时修正诸变量的复杂性,采取流率与温 度分布校正的办法。 (1). 流率分布的校正
当用式(6-39)逐级计算出气相组分流率后,逐级 将组分流率值加和即得新一轮气相流率值:
(2). 假设vn(k), ln及Tn(Kn,i)初值。(k纪录迭代次数, 此时,k=0)。
(3). 计算An,i=ln/(vn(k) Kn,i)
(4). 用式(6-39)自第N级至第1级逐级算出全部vn,i及 ln,i。
(5). 计算新的
c
c
vn(k+1)= vn,i及 ln= ln,i(n=1,N )
当吸收剂中不含溶质时,相对吸收率等于吸收率。
表达了相对吸收率、平均吸收因子和理论板数 之间的关系。
15
φ
吸收因子(或解吸因子)图
16
平均吸收因子
有二种平均方法: (1)平均吸收因子法(低浓度吸收)
吸收因子法
(2)有效平均吸收因子法(高浓度吸收)
理论板数的直接求解
AN+1 - A =
AN+1 -1
v n+1 l n
n. +1 .
N
-l0 (A2A3AN+A3A4AN++AN+1) vN+1 A 1A2AN+A2A3AN++AN+1
原料气VN+1
(3-72)
LN吸收液
v N +1 - v1 v N +1
—吸收率;Aj—第j板上的吸收因子;N

第4章 气体吸收和解吸

第4章 气体吸收和解吸
i
32
二、吸收因子(吸收因素)法
组分i的吸收因子
L Ai VK i
⑴吸收因子因组分而异 ⑵A值的大小可以说明在某一具体的吸收 塔中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分离要求一定:A↑→N↓; N一定:A↑→吸收程度↑ ⑶吸收因子与操作条件有关 p Ki Ai T Ki Ai 1 KV S ⑷解吸过程 L 33 A
v N 1 l0 v1 vN AN
v N 1 v1 A1 ┉AN A2 ┉AN ┉ AN l0 A2 ┉AN A3 ┉AN ┉ AN 1 v N 1 A1 ┉AN A2 ┉AN ┉ AN 1 v N 1 A1 ┉AN A2 ┉AN ┉ AN 1
9
一、物理吸衡关系服从 下方程: V V V
ˆ 0 f f2 V ( p p m ,2 2 1) ln ln H 2 x2 RT
V m,2
对于理想溶液, V
0
2
V V ˆ f22 H 2 x2 f
在低压下,用平衡分压p2代替,变成亨利定律的表达 形式,即 p H ' x
• 当溶质在溶剂中发生解离、缔合或化学反应 时,亨利定律不再适用。 • 气体溶解于液相时,若与溶液中某些组分发 生化学反应,则该气体溶质的气液平衡关系 既服从相平衡关系,又服从化学平衡关系。
12
二、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相平衡
假设溶质 A 与溶剂中的 B发生反应,其平衡表 示为
aA HA
K Ka
a mM nN aA bB
18
1、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单塔单纯吸收流程图
多塔串联单纯吸收流程图
19
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吸收解吸

吸收解吸

一、实训目的1.认识吸收解吸设备结构2.认识吸收解吸装置流程及仪表3.掌握吸收解吸装置的运行操作技能4.学会常见异常现象的判别及处理方法二、吸收与解吸实训装置功能:1开车前准备和正常开停车实训任务1.1工艺文件准备能识记吸收、解吸生产过程工艺文件(能识读吸收岗位的工艺流程图、实训设备示意图、实训设备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能绘制工艺配管简图,能识读仪表联锁图。

熟悉吸收塔、解吸塔、填料及附属设备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布置)。

1.1.1吸收与解吸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其原理是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选定液体吸收剂中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实现气体组分分离的传质单元操作。

前者称物理吸收,后者称化学吸收。

吸收操作所用的液体溶剂称为吸收剂,以S表示;混合气体中,能够显著溶解于吸收剂的组分称为吸收物质或溶质,以A表示;而几乎不被溶解的组分统称为惰性组分或载体,以B表示。

吸收操作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溶液,它是溶质A在溶剂S中的溶液;被吸收后排除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其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但仍含有少量未被吸收的溶质A。

吸收操作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以及环境工程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按工程目的可归纳为:①净化原料气或精制气体产品;②分离气体混合物以获得需要的目的组分;③制取气体溶液作为产品或中间产品;④治理有害气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与吸收相反的过程,即溶质从液相中分离出来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用惰性气体吹扫溶液或将溶液加热或将其送入减压容器中使溶质放出),称为解吸或提馏。

吸收与解吸的区别仅仅是过程中物质传递的方向相反,它们所依据的原理一样。

⑴.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即气-液平衡关系在一定条件(系统的温度和总压力)下,混合气中某溶质组分的分压若一定,则与之密切接触而达到平衡的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也为一定,反之亦然。

对气相中的溶质来说,液相中的浓度是它的溶解度;对液相中的溶质来说,气相分压是它的平衡蒸汽压。

化学吸收和解吸

化学吸收和解吸

液相中的可逆或不可逆化学反应
2.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被吸收的组分的数目
3.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热效应是否显著或设备散热状况 4.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
化学吸收优点: 吸收剂吸收容量大 净化度高 增加传质速率 选择性强
混合物中气体的浓度
3.2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气液相平衡主要是指气相组分溶解于液相,使气相组分与液相中的 相同组分达到平衡的状态。
ˆG f ˆL f i i
yi f iL i mi 气液平衡常数mi: ˆ xi p i ˆ 式中, i 、 i 分别为i组分在气相的逸度系数和在液相的活度系 数;p为气相总压, f i L 为纯i组分液相在体系温度和压力下的逸度。
二元组分溶解的气液平衡关系: ˆ f A 2 ln i ln H i (1 x0 ) xi RT 式中,x0是在溶液中吸收剂的摩尔分率,x0=1-xi;Hi为亨利系数, kPa;A是与温度和压力有关的一个常数。 此式适合于任何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和很低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
用于板式塔的图解平衡级法
用于板式塔的图解平衡级法
出口气相中的乙醇含量为180×0.03×0.02=0.11kmol/h 塔顶:X0=0, Y1=0.11/176.4=0.0006 塔底:YN+1=(0.11+3.49)/176.4=0.0204, XN=3.49/146.2=0.0239 则操作线方程为 YN+1=146.2XN/176.4+0.0006=0.829XN+0.0006 对于稀溶液系统,乙醇的平衡曲线可用上面求得的K=0.57计算: 0.57 X Y /(1 Y ) Y 即: 0.57 1 0.43 X X /(1 X )

吸收与解吸.ppt

吸收与解吸.ppt

来自吸收 塔的富液
被吸收气体 C4出装置
14
系统压力平衡
1.2
吸 收 塔 吸收塔
自压
解吸塔
自压
储罐
0.5
解 吸 塔
常压(0)
储罐
15
主要控制参数
控制器位号 描述 正常值 单位
PIC1003
PIC1004 PIC1005
D102压力控制
T102塔顶压力控制 T102塔顶压力控制
1.2
0.55 0.50
3
马林液 吸收H2S
应用
气中的醋酸
3
4
小组讨论
4
启 示
精馏与吸收的区别 分离混合物
精馏 液体 混合物 气体 混合物
依据原理
不同组分沸点 或挥发度差异 不同组分在同 一吸收剂溶解 度不同
5
吸收
基本概念
富气:要进行分离的混合气体富含溶质
称为富气。 贫气:被吸收后剩余的混合气体称为贫
气,又称为惰性气体或载体。
手动打开 PV1005 至70% 启用再沸 器 E105
塔顶温度 高于50℃
保持热循 环十分钟
FIC1008与 TIC1007投串级
TIC1007稳定 到102℃时
启动泵P102A 建立回流
20
进富气 打开V1E101 阀,启用冷 凝器E101 逐渐打开富 气进料阀 V1T101, 开始进富气 手动控制调 节阀PV1003 使压力恒定 在1.2Mpa
21
保持冷 循环五 分钟
T102液位 LIC1004≥50
为吸收塔 T101进C6
T101液位 LIC1001≥50
LIC1004设 定在50%, 投自动
手动打开 LV1004,向 D-101倒油

吸收解吸流程课件

吸收解吸流程课件

案例一:工业尾气处理中的吸收解吸流程
总结词
工业尾气处理中的吸收解吸流程是利用吸收 剂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再通过解吸过 程将有害物质从吸收剂中释放出来,达到净 化尾气的目的。
详细描述
工业尾气处理中的吸收解吸流程通常包括吸 收和再生两个阶段。在吸收阶段,尾气通过 与吸收剂接触,将有害物质吸收到吸收剂中 ;在再生阶段,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将有 害物质从吸收剂中释放出来,使吸收剂得以 循环使用。该流程广泛应用于处理工业尾气 中的有害气体,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挥发出来。
解吸塔的塔身结构和吸收塔类似 ,但操作条件不同,需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和解吸
剂。
热源设备
热源设备是提供足够热量以实 现解吸过程的辅助设备。
根据解吸塔的操作条件,可以 选择不同的热源设备,如热水 加热器、蒸汽加热器、电加热 器等。

热源设备的选型需考虑能源效 率、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等因 素。
萃取解吸
利用溶剂萃取剂将吸收剂 与溶质分离,再通过精馏 或其他方法将溶剂萃取剂 回收。
03
吸收解吸流程的步骤
吸收剂的选择与准备
01
吸收剂应具备高溶解度、高选择 性和低挥发性等特点,能够有效 地吸收气体中的有害成分。
02
在进行吸收操作前,需要对吸收 剂进行适当的准备,如纯净度检 测、脱水处理和预热等,以确保 吸收剂的质量和性能。
原理
基于不同组分在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解 度、扩散系数、吸附性能等物理或化 学性质的差异,通过特定的操作条件 和设备实现组分的分离。
吸收解吸流程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工业流程优化
通过吸收解吸流程,可以将气体混合 物中的杂质或有害组分去除,提高产 品的纯度和质量。

第4章 吸收和解吸

第4章 吸收和解吸

平衡关系表达式:
P 3atm时:yi K i xi P 3atm时:
用K i 表示

Pi yi

Hi xi Ki xi
Hi — 亨利常数


Pi Pi

Pyi Hi xi
Pyi Hi xi

Ki

Hi P
一、吸收因子法
1.吸收因子和蒸出因子
吸收过程定义:
A=L/KV —— i组分的吸收因子或因素(省i)
33
Case 3.气相热容量与液相热容量相近,且热效应明显
尾气V1 吸收剂L0
1 2 . . . N
原料气VN+1 吸收液LN
LM c p,L ≈ GM c p,V
尾气和吸收液温度超过其进口温度。 热量在液体和气体间的分配取决于塔内 不同位置因吸收而放热的情况。
34
实例:
乙二醇水溶液净化天然气中CO2和H2S的吸收塔内温度、组成分布图
在相间传质的同时发生相间传热。
由于吸收过程热效应的影响,吸收塔内温度分 布变得复杂。
29
吸收过程中的热效应包括:
a) 溶质的吸收热:冷凝潜热、混合热、化学 吸收中的反应热 ------放热过程 使液相温度提高。
b) 溶剂部分气化的汽化潜热 使液相温度降低。
c) 气液两相互相接触而直接传热 气、液两相温差减小。
减缓塔底部温度的升高。
38
总结
多组分吸收的特点:
至少有两股进料 只能规定一个组分的吸收率 不能按恒摩尔流处理 温度分布复杂
39
(3)吸收过程操作参数分析
操作压力 操作温度 液气比(吸收剂用量) 塔板数
40
物系

分离工程第4章气体吸收和解吸详解

分离工程第4章气体吸收和解吸详解
②非等温吸收 吸收过程温度变化明显
14
⑷按吸收量的多少 ①贫气吸收
• 吸收量不大,对吸收塔内的吸收剂和 气体量影响不大
• 恒摩尔流 • 恒温操作
②富气吸收 吸收量大的情况
15
⑸按汽液两相接触方式和采用的设备形式 ①喷淋吸收 • 填料塔或空塔:气、液两相都连续 • 淋降板塔:气相连续,液相分散 ②鼓泡吸收 • 鼓泡塔或泡罩塔:液相保持为连续相,
• 液相:吸收剂量大——稀溶液 • 在精馏过程中,由于汽化潜热与冷凝潜热相
12
②化学吸收 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 1)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汽液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2)不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连串反应、不是瞬时完成的反应
13
⑶吸收过程温度变化是否显著 ①等温吸收 气体吸收相当于由气态变液态,所以
会产生近于冷凝热的溶解热 化学吸收过程中,有溶解热+反应热 吸收过程温度变化不明显
• 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溶剂进行吸收,是废气处理中 应用较广的方法。
8
二氧化碳的吸收过程
9
三、吸收过程的分类
⑴按组分的相对溶解度的大小
①单组分吸收
只有一个组分在吸收剂中具有显著的溶 解度,其它组分的溶解度均小到可以忽 略不计。
如制氢工业中,将空气进行深冷分离前, 用碱液脱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以净化空气, 这时CO2仅在碱液中具有显著的溶解度, 而空气中的氮、氧、氩等气体的溶解度 均可忽略。
净化或 精制气 体
分离 气体 混合物
将最终气 态产品制 成溶液或 中间产品
废气 治理
4
• ①净化或精制气体
• 为除去原料气中所含的杂质,吸收是最常用的 方法。
• 如用乙醇胺液脱出石油裂解气或天然气中的硫 化氢;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生产中原料气的 脱硫、脱卤化物;合成甲烷工业中的脱硫、脱 CO2;二氯乙烷生产过程中用水去除氯化氢等。

【学习课件】第4章_气体吸收和解吸

【学习课件】第4章_气体吸收和解吸
操作型计算:指定为理论级数 设计型计算:指定为关键组分的吸收率
已知: V N 1,yN 1,T N 1,x0,T 0,p
和关键组分的分离要求
求:V1,y1,LN,xN,L0,N
2021/7/9 详细计算还应包括 Tn,Ln,Vn
42
二、吸收因子(吸收因素)
i组分的吸收因子
Ai
L VK
i
⑴吸收因子因组分而异
2021/7/9
13
⑶吸收过程温度变化是否显著 ①等温吸收 气体吸收相当于由气态变液态,所以
会产生近于冷凝热的溶解热 化学吸收过程中,有溶解热+反应热 吸收过程温度变化不明显
②非等温吸收 吸收过程温度变化明显
2021/7/9
14
⑷按吸收量的多少 ①贫气吸收
• 吸收量不大,对吸收塔内的吸收剂和 气体量影响不大
2021/7/9
5
• ②分离气体混合物
• 用以得到目的产物或回收其中一些组分
• 如石油裂解气的油吸收,将C2以上的组分与甲烷、 氢分开;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溶剂,将天然气部 分氧化所得裂解气中的乙炔分离出来;焦炉气的 油吸收以回收苯;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生产 中,用吸收法分离反应气体中的环氧乙烷等。
• 吸收过程,轻组分(即难溶组分)一般只在靠 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
• 重组分(易溶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的若干级 上被吸收
• 关键组分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2021/7/9
25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一、单纯吸收工艺流程 二、吸收-解吸法 三、吸收蒸出塔
2021/7/9
26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 汽相:组分沸点差大,有些组分接近于临界 点——非理想气体

项目六 气体吸收与解吸

项目六 气体吸收与解吸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脑快生锈啦,让我动动脑吧!

L ?

X1
物料衡算
(L/V)min ?
VY1+LX2=VY2+LX1
L/V=1.3(L/V)min
L
第四章 吸收操作技术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动动脑,算一算
第四章 吸收操作技术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1、吸收剂用量的影响
2、最小液气比和液气比
吸收塔塔径的计算
传质基本方式
2、涡流扩散
凭藉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来传递物质的现象。
问:涡流的扩散速率与分子扩散速率哪个大?
3、对流传质
发生在流动着的流体与相界面之间的传质过程。
在滞流内层主要是分子扩散;在过渡层既有分子扩散,
也有对流扩散;在湍流主体中主要是对流扩散。
吸收机理
双膜理论的几个假设
双膜理论的几个假设
喷淋密度Umin=(LW)min
吸收塔塔径的计算
润湿率LW:
指塔的横截面上,单位长度的填料周边上,液体的体积流量
LW=U/
(LW)min可由经验公式计算,也可采用一些经验值。 为保证填料均匀润湿,避免壁流现象,需要对塔径与填料直径之比作校和。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基本计算式 V Y2 L X2
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吸收速率越大,吸收剂用量越越少。
选择性:吸收剂要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对其它组分基本 上不吸收或吸收甚微,否则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 挥发度:挥发度越大,则溶剂损失量越大,分离后气体中含溶剂量 也越大。 粘 其 度:粘度越小,流动性越好,吸收速率越大,泵的功耗越小, 且传质阻力减小。 它:要求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不发泡、冰点底、价廉易 得、具有化学稳定性。

吸收解吸

吸收解吸
2、本单元复杂控制方案说明
吸收解吸单元复杂控制回路主要是串级回路的使用,在吸收塔、解吸塔和产品罐中都使用了液位与流量串级回路。
串级回路:是在简单调节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结构上,串级回路调节系统有两个闭合回路。主、副调节器串联,主调节器的输出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系统通过副调节器的输出操纵调节阀动作,实现对主参数的定值调节。所以在串级回路调节系统中,主回路是定值调节系统,副回路是随动系统。
D-101:C6油贮罐
D-102:气液分离罐
E-101:吸收塔顶冷凝器
E-102:循环油冷却器
P-101A/B:C6油供给泵
T-102:解吸塔
D-103:解吸塔顶回流罐
E-103:贫富油换热器
E-104:解吸塔顶冷A/B:解吸塔顶回流、塔顶产品采出泵
举例:在吸收塔T101中,为了保证液位的稳定,有一塔釜液位与塔釜出料组成的串级回路。液位调节器的输出同时是流量调节器的给定值,即流量调节器FIC104的SP值由液位调节器LIC101的输出OP值控制,LIC101.OP的变化使FIC104.SP产生相应的变化。
3、设备一览
T-101:吸收塔
从界区外来的富气从底部进入吸收塔T-101。界区外来的纯C6油吸收剂贮存于C6油贮罐D-101中,由C6油泵P-101A/B送入吸收塔T-101的顶部,C6流量由FRC103控制。吸收剂C6油在吸收塔T-101中自上而下与富气逆向接触,富气中C4组分被溶解在C6油中。不溶解的贫气自T-101顶部排出,经盐水冷却器E-101被-4℃的盐水冷却至2℃进入尾气分离罐D-102。吸收了C4组分的富油(C4:8.2%,C6:91.8%)从吸收塔底部排出,经贫富油换热器E-103预热至80℃进入解吸塔T-102。吸收塔塔釜液位由LIC101和FIC104通过调节塔釜富油采出量串级控制。

分离工程课件第四章 吸收与解吸(6)(能源化工方向)

分离工程课件第四章 吸收与解吸(6)(能源化工方向)

(4-11)
⇨ 化学吸收时的平衡分压低于物理吸收的平衡分压, 即化学吸收的溶解度大。
4.3 吸收和解吸过程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吸收剂与被吸收的易溶组分一起从吸收塔底排出后, 一般要把吸收剂与易溶组分分离开,即解吸过程。 解吸过程可采用的一般方法: 加热升温;减压闪蒸;精馏解吸。 分离后易溶组分单独作为一种气体产品送出,而吸收 剂则再送回吸收塔内循环使用。
2)操作温度 Operating Temperature
• 操作温度降低,各组分的H或K减小,吸收 的传质推动力增大,吸收速率增大。
• 降低温度和提高压力具有相同的影响。 • 虽然吸收适于在低温下操作,但应避免采 用冷冻操作以减少动力消耗。
3)液气比 Absorbent Flow Rate
• 液气比(L/V)与吸收剂用量直接相关,表示处理 单位原料气所需要的吸收剂量。 液气比大则吸收剂用量多。 • 液气比对吸收操作的影响与回流比对精馏操作的影 响相似。增大液气比将使各组分吸收因子增加,因 此增大液气比和增加操作压力或降低操作温度有相 同的效果。但随着液气比的增大,相应要增大吸收 剂的循环量和回收吸收剂的费用。
吸收剂再生流程
使用对象:气体的净化或回收; 流程特点:至少有两个塔(吸收塔和再生塔)。 ⅰ. 减压冷再生 ⅱ. 气提冷再生 ⅲ. 间接蒸汽热再生
吸收过程—苯吸收塔 吸收工艺过程 解吸过程—苯解吸塔
采用吸收剂再生的连续吸收流程
4.3.2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
一、设计变量数和关键组分
吸收塔 解吸塔
二、吸收-解吸工艺流程
补充吸收剂
吸 收 塔 原料气
解 吸 塔 吹扫气
(水蒸汽或惰性气体)
二、吸收-解吸工艺流程
吸收-解吸工艺流程

4解吸及其它(包括作业)

4解吸及其它(包括作业)

二、解吸方法
实现解吸的必要条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1、气提解吸
气提解吸法也称载气解吸法。其过程为吸收液从解吸塔顶 喷淋而下,载气从解吸塔底靠压差自下而上与吸收液逆流接 触,载气中不含溶质或含溶质量极少,故溶质从液相向气相 转移,最后气体溶质从塔顶带出。解吸过程的推动力越大, 解吸速率越快。使用载气解吸是在解吸塔中引入与吸收液不 平衡的气相。通常作为气提载气的气体有空气、氮气、二氧 化碳、水蒸气等。根据工艺要求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可选用 不同的载气。
L=1.5Lmin,当地夏天平均水温30 ℃(y*=1.2x),冬
(1)吸收剂用量及塔底吸收液的组成X1; (2)当用含SO2为0.0003(摩尔比)的水溶液作吸
收剂时,保持二氧化硫回收率不变,吸收剂用量 比原情况增加还是减少?塔底吸收液组成变为多 少?已知101.3kPa,20℃条件下SO2在水中的平 衡数据如下图所示。
【例】一吸收塔于常压下操作,用清水吸收焦炉气 中的氨。焦炉气处理量为5000标准m3/h,氨的浓 度为10g/标准m3,要求氨的回收率不低于99%。 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焦炉气入塔温度为 30℃,空塔气速为1.1m/s。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 系为Y*=1.2X,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为 KYa=0.0611kmol/(m3·s)。试分别用对数平均 推动力法及脱吸因素法求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再 求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本节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的内容:亨利定律、最小液气比 及计算、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 计算;
2、理解的内容:吸收操作线、吸收操作线的 特点、传质推动力、塔径的计算、吸收过程 的强化措施;解吸的特点;
3、难点:亨利定律、吸收过程的操作分析、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作业1】总压为101.325kPa、温度为20℃时, 1000kg水中溶解15kg NH3,此时溶液上方气 相中NH3的平衡分压为2.266kPa。试求此时 之溶解度系数H、亨利系数E、相平衡常数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过程为解吸。
三、分类
物理吸收 无化学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化学吸收 1.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汽液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2.不可逆反应的化学吸收过程 难点:连串反应、不是瞬时完成的 反应。
多组分吸收不同塔段的吸收情况: (1) 难溶组分(即轻组分)通常只在靠近塔
顶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 (2)易溶组分(即重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
P yii
Hixi Kixi
Hi —亨利常数
P Pii
Pyi Hixi
Pyi Hixi

Ki
Hi P
流量
L从上向下↑;V从下向上↓ ——不恒定
每板温度Tn 由于溶解热大,Tn与溶解吸收量有关,
难预测,不能用泡、露点方法计算Tn,要 用热量衡算求Tn。
平衡数据、溶解热数据、动力学数据等研 究的不充分。
若干级上被吸收; (3)关键组分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注意上面轻重组分与精馏中定义的差异。
本章目录
四、流程(区别在于解吸)
尾气
补加吸 收剂


原料

气体

吸收质




吸收液
用一般精馏塔解吸的流程
本章目录
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的吸收流程尾气源自补加吸 收剂蒸出气


原料

再 沸 蒸 出
气体

吸收液
本章目录
2. GMCp,V 明显大于 LMCp,L
下降液体热量传给上升气体,吸收放出热量大部分
由气入G口M 带温走度,条吸件收下液出在塔下。降中被气体冷却,接近于原料
3. LMCp,L与GMCp,V相近,热效应明显
4.
出塔气体与吸收液温度超过入口,热量分配取决
于不同位置因吸收而放热情况。
另: 1. 若吸收剂挥发性明显,在塔釜几块板上部分汽 化,使该汽化的吸收剂与进料气中吸收剂的含量 趋于平衡。
分离气体混合物 制备溶液或中间产品
分离气体混合物
用以得到目的产物或回收其中一些组分, 如石油裂解气的油吸收,将C以上的组分 与甲烷、氢分开;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 溶剂,将天然气部分氧化所得裂解气中的 乙炔分离出来;焦炉气的油吸收以回收苯 以及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生产中用吸 收法分离反应气体中的环氧乙烷等。
制备溶液或中间产品
将气体中需用的组分以指定的溶剂吸收出 来,成为液态的产品或半成品,如用水吸 收氯化氢气体制成盐酸;在甲醇蒸汽氧化 后用水吸收甲醛蒸汽制甲醛溶液;用水吸 收丙烯腈作为中间产物等
SO 2
废气治理
很多工业废气中含SOX、NOX(主要是 SO2及NO),汞蒸汽等有害成分,虽然浓 度一般很低,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甚大 ,而必须进行治理,这类环境保护问题在 我国已愈来愈受重视。选择适当的工艺和 溶剂进行吸收,是废气处理中应用较广的 方法。
二、吸收过程特点
吸收目的产物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组分
——多组分吸收
端点条件:
未吸收 气体
待吸收 气体
吸收 剂
吸收液
吸收塔的特点:
复杂塔
T、X顶、釜预分配难 吸收剂组成与解吸有关
物系
平衡态:
汽相: 组分沸点差大,有些组分接近于临界点 ——非理想气体
液相: 吸收剂量大 ——稀溶液
平衡关系表达式:
P3atm 时: yi Kixi 用Ki表示 P3atm 时:
本章目录
三、吸收塔内组分分布
图4—4 c、d 分布曲线:
从物系挥发度看 C1、C2最大,进塔几乎不被吸收, 塔顶稍有变化。 C5、C4最小,进塔立即吸收,上部 几乎不变。 C3适中 ,上段吸收快,在塔某板出 现最大值。
一般情况:
1. 不同组分在不同段吸收程度不同
2. 难溶组分(LNK),一般只在靠近 塔顶几级被吸收,其他级吸收较小;
吸收
精馏
任务 分离依据 传质过程 板上汽液状态 进料位置
产品
关键组分 Na
分离气体混合物 溶解度不同 单向g→l
气相过热,液相过冷
气相塔底进入
塔顶得产品,吸收液 需进一步分离
1个 1个
分离液体混合物 相对挥发度不同 双向g↔l 气、液相为饱和状态 原料液塔中部加入
可在塔顶塔底分别得到产 品
2个 5个
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解吸塔
吸收蒸出塔:
适用于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易溶组分)的场合。
当吸收尾气中某些组分在吸收剂中有一定 的溶解度,为保证关键组分的纯度采用吸 收蒸出塔,即将吸收塔与精馏塔的提馏段 组合在一起,原料气从塔中部进入,进料 口上面为吸收段,下部为蒸出段,当吸收 液(含有关键组分和其它组分的溶质)与 塔釜再沸器蒸发上来的温度较高的蒸汽相 接触,使其它组分从吸收液中蒸出,塔釜 的吸收液部分从再沸器中加热蒸发以提供 蒸出段必须的热量,大部分则进入蒸出塔 内部使易溶组分与吸收剂分离开,吸收剂 经冷却后再送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1)原理不同。 吸收是根据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 精馏利用组分间相对挥发度不同使组分分离。
2)塔式不同。 精馏有简单塔和复杂塔。 最简单的吸收为精馏中的复杂精馏,即两股进 料,两股出料
3)传质形式不同 精馏过程:双相传质过程 吸收过程:单相传质过程
——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和精馏的对比 :
操作类型
精品
第四章吸收解吸
4.1吸收过程特点与流程
一、工业生产中的吸收过程
净化和精制气体
为除去原料气中所含的杂质,吸收是最常用的 方法。如用乙醇胺液脱出石油裂解气或天然气中 的硫化氢,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生产中原料 气的脱硫、脱卤化物,合成甲烷工业中的脱硫、 脱CO,二氯乙烷生产过程中用水去除氯化氢等 。
易溶组分(HNK),一般只在靠近 塔釜几级被吸收。
3. 关键组分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四、溶解热
取决于LM C p,L与 GM C p,V 的相对大小
1. 如果在塔顶 LMCp,L明显大于 GMCp,V 带走上,升尾气气体出热口量温传度给与吸进收塔剂吸收,剂吸温收度放相出近热,量在全塔部釜由温LM
度分布出现极大值。
于是有一个相反作用:
吸收放出热量→加热液体→吸收剂汽化→冷却液体
——塔中部出现温度极大值 2. 溶解热的影响
溶解热大,温度变化大,对吸收率影响大 a、温度升高,相平衡常数大,吸收推动力小。 b、由于吸收过程要放热,使汽液温差大,除发 生传热过程外,还有传质过程发生。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
一、设计变量数和关键组分
吸收塔
Nx:
吸收剂 C‵+ 2
原料气
C+2
压力等级数 N
和 C+C‵+4+N
Na:
串级单元数 1
解吸塔
Nx:
解吸剂 C‵+ 2 吸收液 C+2 压力等级数 N
和 C+C‵+4+N
Na:
串级单元数 1
Na的指定: 操作型计算:指定 N 设计型计算:指定 一个关键组分分离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