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之---通假字 教用

合集下载

通假字复习课教案

通假字复习课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通假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

2、了解通假字的概念和类别。

3、了解并学习辨析通假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通假字。

教学难点:怎样识别通假字。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讲练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一)导入课题: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接触到许多通假字,那么什么是通假字呢?板书课题:通假字复习(二)明确概念在古汉语书面语言中,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

通假字是古人临时借用,或写了错别字,后来又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现象。

课内通假字辨析(10个)(见课件)二、讲练结合,归纳方法(一)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1、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和本字同音。

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和本字同音,如:善刀而藏之。

善——缮一尊还酹江月尊——樽因击沛公于坐。

坐——座2、通假字和本字有一部分相同,字音相同,如: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崛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消3、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同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背箕子阳狂阳——佯4、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近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又5、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读音也不同如:冯虚御风冯——凭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罢——疲(二)归纳识别判断通假字的方法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按照通常的意思讲不通了或不合事理,就要考虑“通假”的问题。

(1)以字义为出发点,以字音为依据,联系上下文来揣摩,考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那个字来理解。

(2)以字义为出发点,考虑形近的字代替那个字来理解。

(三)引导学生明确辨析判断通假字要注意的三点。

(例句见课件)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不一定都是通假字。

2、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都是通假字,但所通的本字不同,意义也不同。

3、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都是通假字,且所通的本字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辨:同“辩”,辩论。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同“避”,躲避。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同“遍”,遍及,普及。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同“弼”,辅弼。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同“辨”,辨别。

荡胸生曾云(《望岳》)“曾”(céng) :同“层”,重叠。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同“才”,才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同“德”,感激恩德。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同“俱”,全,皆。

小麦覆陇黄(《观刈麦》)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同“披”,穿。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同“叛”,背叛。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同“缺”,空缺。

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阙:同“缺”,缺点。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八则》)女:同“汝”,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同“饲”,喂养。

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孰:同“熟”,仔细。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熙:同“嬉”,开玩笑。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同“现”,显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同“现”,出现。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同“向”,原先,从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说:同“悦”,愉快。

其真无马邪?(《马说》)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yāo):同“邀”,邀请。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羞”(xiū) 同“馐”,食物。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与:同“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

通 ,含义: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通 ,含义: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通 ,含义: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含义: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含义: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含义:

<14>《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必修1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3.归通馈,赠送。 4. 匪通“非”,不是。 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 6.无通毋,不要。 7.于通吁,表感叹。 8.说通脱,解脱。 9.泮通畔,边,岸。
第四|、音近形异 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huán——旋xuán
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quē——缺què
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yào——邀yāo
第五、音异形似 例2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被bèi——披pī
文言文复习
考点解说:
理解常见实词 理解常见虚词 理解常见句式 理解并翻译句子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一、什么是通假字?
例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 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
“逝”跟音同(shì)形似的“誓”字相通; “女”跟字音(nû——rû)相近、字形相似的“汝” 字相通。
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同“挥”;指挥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同“拣”;挑选,选 拔
10、距关,毋内诸侯。
同“暮”;日落的时候,晚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上
12、距关,毋内诸侯。
同“纳” 接纳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捕捉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 亲
2、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班” “斑” 头发 花白
同“杯” 酒器
4、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背叛,忘 同“披”;记覆盖在肩背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同“遍”遍及,普遍
8、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9、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同“傧”;迎接客人的 人
通“才”;刚刚
1、屈平既绌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距关,毋内诸侯。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2、距关,毋内诸侯。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 “早” )
通假字的类型:
一、双声通假 二、叠韵通假 三、同音通假
四、形近通假
一、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1、孰为汝多智乎 ? (“为” 通
“ 谓”)
2、没死以闻
(“没”通“冒”)
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县”通 4、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悬物”)力必屈。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属”通“嘱”
2、去掉偏旁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代替“才”
② 拜送于庭
“庭”代替“廷”
3、更换偏旁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绌”通“黜”,罢免,革除
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赈济
通假字的判断方法:
一、联想同音字
1.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环绕。)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1.
练一练: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②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③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
文言实词的特点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 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 动宾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 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示例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
(供)
乏困。
②失其所与,不知。
(智)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 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 出本字。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贴)
②距关,毋内诸侯。
(拒)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266个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266个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古字通假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

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B:假借。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

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

“甚矣,汝之不惠”C:古今字。

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

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

D: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俯”)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读音完全相同。

如: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错”(cuò) 通“措”(2)声母或韵母相同。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学习资料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学习资料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学习资料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译:脖子都因为此而僵硬了。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愉悦。

译:不也高兴吗?)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惘,迷惑。

译: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4、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5、是知也(“知”通“智”,明智。

译:这就是明智。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译:一切都没有。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译:才如点点繁星。

)8、尊君在不(“不”通“否”,译:您父亲在家吗?)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译:每天拉着仲永拜访县里的人。

)10、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译:在额头上贴花黄。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译:出门去看望伙伴。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译: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14、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译:全场静悄悄的。

)15、止有剩骨(“止”通“只”,“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止”相同。

译: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

)二、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

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2、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盖房,盖子”等。

译: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3、方出神(方:古“正”,今“地方,方块,方形”等。

译:正看得出神。

)4、怡然称快(然:古作助词“......的样子”,今“然后,天然”等。

译: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5、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作数词。

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6、是知也(是:古作代词“这”,今作肯定判断词。

译:这就是明智。

)7、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8、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作语气助词“罢了”,今“不过如此”。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通假字的情况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二 根据字音推断 三 根据字形推断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仓促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3.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通“尔”,你(的)

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
人乃寤而请之。
文中的通假字有: 傍——旁 不——否 坐——座 乡——向
嘿——默 亡——无
息——熄 寤——悟

请完成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一)实词(解释词义)
【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 功劳的 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
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
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
通 文 假 言

字 之
通假字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 通用之意。 假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通假”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 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 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 们一般用“通”来表示, 如“A通B”。

通用字
假借字
古今字
本无其字,同音替代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 “员”通“圆”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风
①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意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六魏军两座军营。
②(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2025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3、偏义复词
2、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知识网络】
4、古今异义


本字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们一般用“通”来表示,如“A通B”。
分组讨论,找出辨别通假字的方法
积累常用通假字
依据字音推断
依据字形推断



①五万兵难卒合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仓促
积累常用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②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课本复习: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某所,而( )母立于兹 。王必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文中的通假字有:傍——旁 不——否 嘿——默 息——熄 坐——座 乡——向 亡——无 寤——悟
1.(2020·当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 (3)一字通数字。指某一借字可替代其他几个不同的本字。如 “适”与“敌”、“嫡”“適”三字声符相同,音近而通假。
• 【例】①太甲,成汤适长孙也。(《史记》)(“适”通“嫡”)
• ②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战国策》)(“适”通“敌”)
• 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适”通 “適”)
• 5.参考注释法
• 古代文字训诂学家在注释古籍中对通假字有过许多研究和考证,并 常用“某读曰某”“某与某古字通”“某与某同”等来说明文字的 通假关系。
• 【例】(1)隰则有泮。(《诗经·氓》)(郑笺:“泮读为 ‘畔’。”即“泮”为“畔”的借字。)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经典释 文》注为:“知,如字,又音智。”即“知”通“智”字。)
• 2.通假字
• (1)王说,曰:“诗云……”:(
• (2)刑于寡妻:(

• (3)盖亦反其本矣:(

•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颁白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 B.批大郤 郤:同“隙”,隔阂,嫌隙
• 通假字辨识方法
• 1.音变法
•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由于古 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一定全部音同音近,有 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 相同相近。
• 【例】①“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罢”通 “疲”,虽然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却是同音的。
• (3)百姓罢劳。(《汉书·成帝纪》(颜师古注:“罢读曰疲。” 即“罢”通“疲”字。)

• 对点练习]一、填空类 • 1.通假字 • (1)距关,毋内诸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张良出,要项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通假字》课件

《文言文通假字》课件

1
《红楼梦》
“尤氏镜中自欣,以为千金市骨如此之貌,何必要宝钗拣超逸之色夺君子之爱。” “超逸”实为“超群”。
2
《西游记》
“自知失语,捧腹无言;道士更不敢恶言相向,各自归睡。” “恶言”实为“厌言”。
3
《三国演义》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涕”实为“涟”。
通假字练习示例
下面是一道通假字练习题,请仔细阅读:
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
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包括常用的通假字及其含义。
为什么要学习通假字?
文化
掌握通假字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考试
通假字常常出现在中高考及其他国家级考试中。
思维学习通假字也为增强思维能力提来自了有效途径。通假字分类
心字旁通假字
- 至:到达,极致 - 添:添加,增加 - 集:聚集,汇集
题目
宰相肚里能撑船,就像中国古代的 _[填入通假字]_ 英雄一样,令人赞叹不已。
答案及含义
郑和:船队镇压海盗,开创丝绸之路,成为中国航海 界的巨擘。
常见通假字错误使用
1
正解
2
“超级明星姚明是中国篮球的_[超逸]_,在国
际篮球赛场中一骑绝尘。”
3
正解
4
“他的品行非常_[恶言]_,从不尊重他人。”
失误
“超级明星姚明是中国篮球的_[超群]_,在国 际篮球赛场中一骑绝尘。”
失误
“他的品行非常_[厌言]_,从不尊重他人。”
结语
阅读
写作
阅读文言文,了解更多古代思想和文化。
学习通假字有助于写作时更好的运用汉语,增强表达能 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大家能够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提高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 天不能使之吉。”
6.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 行吟泽畔,”
7.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 俾倪.”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 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 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 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 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 本字的音。
掌握通假规律
1.同音字替代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7.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 之,。
28.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29.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 别离。”
30.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
31.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32.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Fra bibliotek亡无 日矣!”
8.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 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 已。”
9.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
19.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20.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

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讲

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讲
特点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在语音上往往相近或相同,但意义上没有联系 ;通假字的使用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
起源与发展
起源
通假字起源于古代汉语,随着语 言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发展
随着汉字的演变和语音的变化, 通假字的使用逐渐增多,成为古 代汉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传承古代文化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掌 握通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构建通假字知识体系
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通假字的知识体系,明确各个 通假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强化记忆与理解
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加深对通假字的记忆和理解,形成长期记 忆。
多做练习题巩固记忆
选择典型例题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通假字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 的练习。
分析解题思路
在做题过程中,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 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多做模拟题
参加模拟考试,多做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 度,提高应试能力。
关注高考动态调整复习重点
了解高考政策
关注高考政策的变化,了解通假字在考试中的要求和考点。
分析历年真题
对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分析,找出通假字的常考知识点和题型。
调整复习策略
根据高考动态和自身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确保复习效 果。
例子3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 山》)“亡”通“无”,没有。
形似通假
80%
例子1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 通“屈”,弯曲。
100%
例子2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衡”通“横”,横着。
80%
例子3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 记》)“简”通“拣”,挑选。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指“姥”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不久
◇而卒葬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烟涛微茫信难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指“母”、“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古义] 当中 / 夹杂着 [今义] 当中,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因击沛公于坐


4芳菲菲其弥章。 5举酒属客 6合从缔交
悯 猝 座 彰 嘱 纵
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8君子生非异也,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0或师焉,或不焉 11府吏见丁宁 12北冥有鱼
曝 性 熟 否 叮咛 溟
13曹军不能抵当。 14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
至于古今字,不论是为本字造今字,还是 为借字造今字,大都是由字形演变而来。因为它 们大都有本字可寻,而且古今是相对的,谁先谁 后有的也不易查清,所以也列入通假字一类中来, 不另述古今通假了。
通假字和古今字,一般都写成 “×”通 “×”,前边是通假字或古字,后边是本字或今 字。读时,通假字读本字字音,古今字读今字音。 例如:“趣”通“促”,“趣”读cù,不读q ù; “县”通“悬”,“县”读xuán,不读xi án,等 等。
二、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 种情况:
1、读音完全相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庭”通 “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 “倍”通“背 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与”与“欤” 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尊”通“樽”

2、 声母相同。
“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劝学》) “有”通“又” “要”通“邀”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韵母相同。
“乡”通“向”, 先前
举酒属客 “属”通“嘱”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通“影”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从”通“纵”
例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背
(二)凭借字形,辨析通假。
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 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例5:或隐弗章。——《甘薯疏序》 章——彰 例6: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三、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 一、通假字与本字在字音与形体的联系上 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音同形似 例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才cá i 例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具——俱jù 例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裂liè
第二、音同形异
卒——猝
①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终老不复取 毋内诸侯。
供 授 娶 纳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小知不及大知 3失其所与,不知


A“秦王必说见臣,..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 .. C“而民说之, 悦 D“秦王不意
例1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裁——才cāi
例13:曲罢曾教善才伏。——《琵琶行》 伏——服fú 例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蚤——早zăo
第三、音近形似
例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参cān——叁sān 例16:合从帝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从có ng——纵zò ng 例17:行李(使节)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戊退秦师〉 共gò ng——供gōng

4、声韵均不相同,但形体相近。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生”通“性”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廉颇蔺相如列 传》) “不(fǒu)”通“否”
三、怎样辨析通假字?
(一)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 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 例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唱——倡
第四|、音近形异 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huá n——旋xuá n 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quē——缺què
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yà o——邀yāo
第五、音异形似
例2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血。——〈促织〉 被bè i——披pì 例22: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 女nü ——汝rŭ 例23: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适shī——谪zhé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 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 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 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 字的读音相差甚远。此外,通假字是单方面的,单向 的,不能理解为双向相通。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 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 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 御六气之辩 “辩”是借字,“变”是本字。
二、为何会出现通假字?
通假字是属于假借现象的一种。假借字一般有两种 现象: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借旧字表达新义, 这是属于“六书”的范畴,这里不多加讨论;二是本有 其字而不用,却去借用其他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此外,还有在本字以外后造的新字,叫古今字。 我们这里讲的通假字主要属于第二种,也兼及古今字。 出现通假字,主要是由于当时写书或抄书的人,一 时记不清、查不到本字而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 替;或只图省事而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 似的别字。后来的人对这些“代替字”、“别字”沿用 下来,成了通假字。 例如:“伸”写成“信”, “剂”写成“齐”,“邀”写成“要”等等。
内——纳(古代同读nà ),今“内”读nè i,与“纳”nà 读音不同
现在通用的通假字,哪些读音相同,哪些不同,一 时也难于查对,这是一大困难。其次,从字形的笔画来 说,虽然一般是以少代多,但也有一多代少的。
距——拒 指——旨 庭——廷
卒离散; 1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挡 惶 影 渡
②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1秦王还柱而走。 2此小大之辩也 3距关,毋内诸候 4偭规矩而改错
环 辨 拒 措
1常在床蓐 2蒲苇纫如丝
3云销雨霁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褥 韧
消 途
5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甲上马。 6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披 诀
③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1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廷 旨非
综合练习
1.信义安所见—《苏武传 》 2.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逍遥游 》
现 擒 又
4.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 5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 》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 》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 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文 言 文 专 题 复 习
通 假 字
一、什么是通假字? 例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 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
“逝”跟音同(shì )形似的“誓”字相通; “女”跟字音(nû ——rû )相近、字形相似的“汝” 字相通。 可知:“逝”、 “女”是借字, “誓” “汝”便是本字。 这种有本字(有的本无正字)不用,而借用 一个音同或音近(有的字形相似)的字来代替字, 就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 就是借的意思。)
横旁凌震沾 襟 诀
1、孰为汝多知乎 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至莫夜月明
(三)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求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 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罢——疲(古代同读pí ),而今音“罢”读bà ,与“疲”pí 不 例8: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