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22a34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8.png)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 引言儿童健康是社会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中医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为了规范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旨在指导中医医生在儿童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诊疗、运用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手段,并强调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2. 术语和定义•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诊断、治疗以及健康指导的过程。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师:具备中医学历背景且获得相关培训和认证的专职或兼职中医医生,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并具有相关资质证书的人员。
3.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3.1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2.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中医经络学、脏腑学和辨证施治等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
3.预防为主原则:注重健康教育,引导家长和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诊疗结合原则:根据儿童的病情,结合中医诊断机理,进行针灸、中药治疗等中医疗法。
5.安全有效原则:采用安全、有效、无创伤的中医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反应和影响。
3.2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流程1.健康评估:通过详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进行初步的健康评估。
2.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身高、呼吸、心率等常规体格检查项目,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机能。
3.中医辨证: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了解儿童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病证表现。
4.中医诊断:根据中医辨证结果,结合儿童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做出中医诊断。
5.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6.健康指导:根据儿童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情况,给予儿童和家长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培养等。
3.3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实施要求1.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师应具备相关的中医学历背景,并在相关领域获得专业培训和认证。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d7769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7.png)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对相关技术进行统一规范的文件。
本规范主要包括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健康管理师的要求等方面。
一、服务内容1.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包括身体健康评估、病史调查和辨证施治等内容,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
2.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建议。
3.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还应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常见病的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指导。
二、服务流程1.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先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检查儿童的基本体征、询问病史等。
2.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健康管理师应进一步进行辨证施治,包括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
3.根据辨证施治结果,健康管理师应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与家长共同商讨执行计划。
4.在服务过程中,健康管理师应定期进行复诊,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健康管理方案。
三、健康管理师的要求1.健康管理师应具有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历和职业资格,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健康管理师应具备较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健康管理。
3.健康管理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互动关系。
4.健康管理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及时更新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必要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预防常见病的发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规范健康管理师的要求,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文件,对提高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508f2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a.png)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中医药作为中国悠久的传统医学文化,对于儿童的健康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行业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儿童的健康。
本文将从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技术规范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规范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传统,对于儿童的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
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中医药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调整体质、预防疾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在于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目标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目标是确保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1. 确保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团队的专业素养。
要求服务团队具备中医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深入了解。
2. 确保服务内容的科学性。
要求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基于科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包括中医药体质辨识、预防性调理、疾病治疗等方面。
3. 确保服务过程的规范性。
要求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进行,包括服务前的评估、中医药处方的制定、服务过程的监控等。
4. 确保服务结果的有效性。
要求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包括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方面。
三、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内容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服务机构的要求。
要求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设施,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服务团队的要求。
要求服务团队由中医药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能够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3. 服务流程的要求。
规范服务流程,包括服务前的评估、服务中的中医药调理和治疗方案制定、服务后的效果评估等。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6912d1a158f5f61fb636665b.png)
0-6岁儿童中医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目录第一部分服务要求第二部分管理程序第三部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一、望面色二、望形态三、察舌四、察指纹五、察大便第四部分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三、儿童饮食宜忌第五部分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一、用推拿方法二、推拿注意事项三、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注释相关文献第一部分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
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间要求,至少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3次),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①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及服务的基本流程。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第三部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
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
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99b187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c.png)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
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为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特制定以下技术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 0-36 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一)中医饮食调养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提供相应的饮食调养建议。
对于6 个月以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有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
若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婴儿年龄阶段的配方奶。
6 个月以后,开始逐步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
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然后逐渐添加肉类、蛋类等。
同时,可适当添加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南瓜等。
12 个月以后,儿童的饮食逐渐向成人过渡,但仍应保持食物的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二)中医起居调摄指导1、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睡眠时间需求不同。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约 16-20 小时;1-3 个月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约 15-18 小时;4-12 个月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约 14-16 小时;1-3 岁的幼儿每天睡眠时间约 12-14 小时。
为儿童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和刺激,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顺应四季变化根据四季的特点,调整儿童的起居。
春季注意保暖,多进行户外活动;夏季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室内通风;秋季注意防燥,适当增减衣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寒。
(三)中医穴位按摩1、摩腹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儿童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
每次 3-5 分钟。
作用: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操作方法: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儿童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8f4bb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9.png)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1. 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健康管理领域。
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疾病易发、易变的阶段。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技术规范。
2. 术语和定义•儿童:指年龄在出生后28天至14周岁的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指以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为基础,针对儿童的健康需求和疾病特点,提供的预防、保健、诊疗等综合性服务。
3. 服务范围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 1. 健康评估:通过中医体质辨识、问诊、观察等方式,评估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和体质特征。
2. 预防干预: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环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包括生活方式指导、食疗、穴位保健等。
3. 疾病诊疗: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4. 康复护理:对慢性疾病、康复期疾病和残疾儿童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4. 服务流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常规流程包括: 1. 登记服务: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和病史资料,建立电子档案。
2. 体格检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
3. 问题评估:分析体格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评估儿童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4.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问题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实施治疗措施:按照治疗方案,进行中医药治疗和康复护理。
6. 随访服务: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5. 人员要求为保障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参与服务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1. 医疗机构应设有专门的儿科中医药管理团队,包括中医药医师、注册护师和康复师等。
2. 中医药医师应具备中医药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持有中医医师执业资格证书。
3. 注册护师应具备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执业护师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4. 康复师应具备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康复治疗师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技术规范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9f61e87ba1aa8114431d9ab.png)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2
大纲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服务流程 服务要求 考核指标
3
服务对象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
范围:辖区内 年龄:0-6岁的儿童
4
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
①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② 婴幼儿健康管理 ③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④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 ⑤ 信息资料管理 ⑥ 新生儿家庭访视
正常
可疑 或
异常
不需疫苗接种
告知下次健康 管理或疫苗接 种时间
需疫苗接种: 若无禁忌症,按 照免疫程序进行 预防接种。接种 后观察30分钟, 无异常可回家。 填写预防接种 记录。
分析原因, 进行针对性 健康指导或 及时转诊。
15
服务内容——婴幼儿健康管理
婴儿期母乳喂养指导
① 婴儿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为估计婴儿哺乳量是否充足,每次 婴儿体检时均需询问母亲是否有乳房胀满或阵阵下奶感等,包括 哺乳后睡眠时间长短、大小便次数、体重增长情况。还要了解婴 儿精神状况。
③ 菜泥中无需加盐、油;水果泥不加糖或水。 ④ 7~9月龄的食物呈末状,要清淡、无盐、少糖。 可在进食稠粥或面条后饮奶。 ⑤ 10~12月龄的食物的呈碎状、丁块状、指状。
伤害预防:
坠地、窒息、溺水、中毒、交通意外、人为伤害等
20
服务内容——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时间:每年一次 地点: 散居儿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集体儿童:托幼机构 内容:询问膳食、患病等情况;体格检查,评估生长 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
21
服务内容——儿童生长发育检监测图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
0_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标准[详]
![0_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f790d4bfd0d233d4b14e693e.png)
4岁
5岁
6岁
●根据 小儿 体质 特点和 病理 特点, 询问 发育和 患病 情况, 测量 体重、 身长 ,按照 生长 发育参 考值 评估。 重点 询问小 儿的 饮食、 大便、活动、 睡 眠 等情 况。 ●中 医 检 查。 重点望 面色 、望头 发、望形态, 察舌切脉。
正 常 分 析 原因, 进 行 针 对 性 健 康 指 导,必 要 时 转诊。
以下为 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 服务的基本流程。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
满 月
3 月龄
6 月龄
9 月龄
12 月龄
18 月龄
●询问 近期 发育 和健康 情况 ,重点 询问 小儿的 饮食、大便、 活 动 等情 况。 ●中 医 检 查。 以望诊 为主 :重点 望面 色、望 形态、察舌、 察指 纹。检 查是 否有五 迟五软②。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 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三)揉板门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位置:手掌的大鱼际隆平面。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 鱼际100—300次。
三、察舌
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 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 异常。
四、察指纹
3 岁以下小儿须察指纹。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1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 为命关。
看指纹时应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患 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命 关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正常小儿的指纹为淡紫隐隐, 风关以内。若指纹淡红、青紫,达气关以上,推之涩滞为异常。 若指纹达命关,而非一向如此,则提示病情危重。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5a53d6048d7c1c708a145c2.png)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第一部分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
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间要求,至少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3次),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①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及服务的基本流程。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3 —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第三部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
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
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
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
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
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
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90993d0eefdc8d377ee3217.png)
a、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时间 间隔。(不能死守书本,睡时不喂)
b、防止乳食无度。
c、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添加辅食宜细、软、烂、 碎,从小量、单品种开始,渐加至多样。
(指牙未出齐前)
精选ppt
10
1.2、起居调摄: a、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b、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尿不
c、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的摄入。(形寒饮 冷则伤肺,饮料、冷饮伤胃伤肺,急性胃肠 炎。)
精选ppt
28
3.2、起居调摄:
a、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b、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c、衣着要宽松、舒适,少穿少捂。(“童子不
衣裘帛”, “三分寒”)
d、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 。(抗寒、 耐热要
精选ppt
26
❖ 注意:力度:适中 鼻翼:妨碍呼吸 简便方法:一手项后固定,另一手食 指、拇指按揉或上下推揉。
精选ppt
27
3、30月龄、36月龄:(脑)
3.1、饮食指导:
a、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按时进食,避免偏食, 节制零食,控制肉食及辛辣、油腻等易上火 食物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b、提倡“三分饥”。
强盛 ,又称“纯阳” ,生机蓬勃,发育旺盛。 “三有余”:即阳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
余; “一不足”:脾常不足 (易上火、易惊惕、易抽搐、易窝食)
精选ppt
3
3、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精选ppt
4
❖ 因此,根据小儿生理和病理特点,发挥 中医优势,从治未病的角度开展“儿童 中医调养服务”, 势必受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c1799f95fbfc77da369b13d.png)
4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
满月 3 月龄 6 月龄 9 月龄 12 月龄 18 月龄 24 月龄 30 月龄
●询问近期
正
发育和健康
常
情况,重点
询问小儿的
饮食、大便、
活动等情
可
况。
疑
●中医检
13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 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 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 煎炸、甜腻食品。
15
第五部分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一、常用推拿方法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三、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1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服务要求 第二部分 管理程序 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第四部分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第五部分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2
第一部分 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表:
3岁
●根据小儿
正
中医健
体质特点和
常
康指导:
病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998e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a.png)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儿童保健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儿童身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因此,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服务机构要求1. 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医学、中医学、儿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并持有国家承认的医师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 服务机构必须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服务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记录儿童的健康信息和诊疗记录,保护儿童隐私权。
二、服务流程要求1. 接诊环节:服务机构应注重与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了解儿童病史、生活习惯等关键信息,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辨证分型。
2. 诊断治疗环节: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服务机构要提供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3. 用药环节:服务机构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中药配方和剂量,遵循中医药合理用药原则,防止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滥用。
4. 随访环节:治疗过程中,服务机构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儿童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疗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服务标准要求1. 服务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的标准进行服务,并接受相关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 服务机构及其服务人员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3. 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儿童健康的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四、服务质量要求1. 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质量一致性和可控性。
2. 服务人员要遵循中医药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儿童权益,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3. 服务机构应主动关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综上所述,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fde276f312b3169a451a43d.png)
0-6岁儿童中医医健康管理技术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
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管理程序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间要求,至少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3次),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①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及服务的基本流程。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
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
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
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
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
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
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三、察舌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
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异常。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e1e73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4.png)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 0~36 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一)中医饮食调养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提供相应的饮食调养建议。
对于6 个月以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指导乳母合理饮食,保证乳汁质量。
6 个月以后,逐步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对于 1~3 岁的幼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
(二)中医起居调摄指导帮助家长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应在 16~20 小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幼儿每天睡眠时间应在11~13 小时。
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暖。
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儿童的衣物,做到“春捂秋冻”,但也要注意避免着凉。
(三)中医穴位按摩保健1、 6、12 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
摩腹时,家长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儿童腹部,每次 3~5 分钟,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
捏脊时,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沿儿童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捏提皮肤,反复 3~5 遍,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的作用。
2、 18、24 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
按揉迎香穴可以宣通鼻窍,预防感冒;按揉足三里穴可以健脾益胃,增强体质。
3、 30、36 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按揉四神聪穴可以醒神益智,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四)中医健康干预对于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如积食、便秘、腹泻、感冒、咳嗽等,提供相应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
例如,对于积食的儿童,可以采用山楂、神曲、麦芽等中药煮水服用,或者进行腹部推拿;对于便秘的儿童,可以多吃香蕉、火龙果等水果,或者进行顺时针摩腹;对于感冒咳嗽的儿童,可以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中药贴敷、小儿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岁儿童中医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目录第一部分服务要求第二部分管理程序第三部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一、望面色二、望形态三、察舌四、察指纹五、察大便第四部分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三、儿童饮食宜忌第五部分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一、用推拿方法二、推拿注意事项三、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注释相关文献第一部分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
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间要求,至少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3次),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①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及服务的基本流程。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第三部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
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
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
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
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
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
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三、察舌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
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异常。
四、察指纹3岁以下小儿须察指纹。
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1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为命关。
如图:看指纹时应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患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命关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
正常小儿的指纹为淡紫隐隐,风关以内。
若指纹淡红、青紫,达气关以上,推之涩滞为异常。
若指纹达命关,而非一向如此,则提示病情危重。
五、察大便正常儿童的大便应该是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
对婴儿而言,母乳喂养,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味,1日3次左右,均属正常。
若大便干结成球,排便困难,数日一行,或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或粘液,一日数次,均为异常。
第四部分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第五部分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一、用推拿方法(一)揉脾经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如图:(二)揉肺经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三)揉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位置:手掌的大鱼际隆平面。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100-300次。
(四)摩腹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移动的方法,称为摩法。
摩3-5分钟。
(五)推七节骨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位置: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100-300次。
向上推为推上七节骨;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
如图:(六)揉足三里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如图:(七)捏脊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
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二、推拿注意事项(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
三、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一)大便干: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二)腹泻:揉脾经、摩腹、推上七节。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三)食欲不振:揉脾经、揉板门、捏脊。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四)腹胀:推脾经、摩腹、捏脊。
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五)夜寐不安:摩腹、揉足三里、捏脊。
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
(六)出汗多:揉肺经、揉脾经、捏脊。
宜在饭前进行。
(七)反复感冒:推肺经、揉足三里、捏脊。
宜在饭前进行。
(八)尿床:揉足三里、推上七节、捏脊。
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
注释: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①“四诊合参”概念综合运用望、闻、问、切4种基本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为准确辨病辨证提供依据的中医诊断原则。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四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四诊合参”。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五迟五软”概念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
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
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
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临床症状为:1、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五迟、五软之症见一、二症者,应建议转诊。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