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教学指导

合集下载

第05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教学指导

第05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教学指导

第05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教学指导第五章首页基本要求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基本要求1.1 了解 1.1.1 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1.1.2 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常见故障排除及进展。

1.1.3 了解血凝仪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1.1.4 了解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仪器的维护和进展。

1.2 熟悉 1.2.1 熟悉联合检测型白血细胞分类的检测原理,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1.2.2 熟悉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性能评价和维护。

1.2.3 熟悉血凝仪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仪器的性能评价。

1.2.4 熟悉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的特点。

1.3 掌握 1.3.1 掌握血细胞分析仪的概念、库尔特原理。

1.3.2 掌握血细胞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

1.3.3 掌握血凝仪的检测原理和基本结构。

2.重点难点2.1 重点 2.1.1 重点阐述血细胞分析仪库尔特原理,联合检测型白血细胞分类的检测原理,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2.1.2 重点阐述血细胞分析仪器基本结构。

2.1.3 重点阐述血凝仪检测原理和各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2.1.4 重点阐述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2.2 难点 2.2.1 血细胞分析仪库尔特原理,联合检测型白血细胞分类的检测原理,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2.2.2 血凝仪检测原理和各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3.讲授学时建议 6~8 学时14.内容提要4.1 血细胞分析仪4.1.1 血细胞分析仪概述概念血细胞分析仪(Blood cell analyzer,BCA)是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数量和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检验常规仪器。

又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ABCC)、血液学自动分析仪(AHA)。

ABCC 代表早期的低档次 BCA,AHA 外延过大。

发展史手工计数→仪器简单计数→两分群→三分群→五分类→五分类+网织红。

20 世纪 40 年代末,诞生电阻抗法微粒子计数专利;50 年代,Coulter Model A 型用于临床;60 年代,测定参数达7 项;70 年代,全血细胞计数(CBC);80 年代,双通道、白细胞 2~3 分群、五分类仪器诞生;90 年代以来,多功能、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出现。

血流变分析仪-实验

血流变分析仪-实验

实验步骤
2、全血测试 1.1 选中全血测试界面; 1.2 将待测样品充分混匀后(混匀方法:将装有血液的试管直立后翻转,反复3—5次使样品充 分混匀。混匀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破坏血细胞,造成测试误差),用加样器吸取>1.0mL的 混匀的肝素抗凝静脉血或其他待测标本(为保证加样时不产生气泡); 1.3 向测试液池中加入1.0mL混匀的肝素抗凝静脉血或其他待测标本,并用手轻转液池,使待 测样品均匀留在双缝隙中; 1.3点击测试键。此时仪器自动完成所选定的各切变率测定,同时会出现测试结果; 1.4测试完成后按 冲洗 键,进行自动冲洗、烘干操作,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测试操作;
的加样盘要水平放置在桌面上,以备安放测试样品。
实验步骤
2、样品的安放 2.1将装有测试血液的测试杯或试管,按顺序依次编码。 2.2用1ml加样枪分别移取全血标本(1000ul)和血浆标本(800ul)进行检测。
实验步骤
三、进入软件 1、双击桌面的血流变图标,启动软件。 2、软件运行后出现产品LOGO,软件会弹出复位结束的对话框,用户点击确定后,进入软件 主界面。
注意事项
1、加样时禁止触及测试探头; 2、加样过程中要匀速加入样品,禁止断续加入,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测试结果; 3、如出现加样后产生气泡的现象,可用针头或尖锐的干净器物将气泡挑破,再进行测试; 4、如加样后发现有异物,可用针头或尖锐的干净器物将异物挑出,再进行测试; 5、如加样过程中发现样品中出现凝块,说明红细胞已聚集,应放弃该样品,重新采血;
血流变分析仪、加样枪、离心机、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肝 素抗凝管、碘伏、棉签、压脉带等。
实验步骤
一、开机 1、打开打印机、显示器和电脑电源开关,进入操作系统; 2、将主机电源打开。开关显示灯亮,证明电源接通。

临床检验仪器学试重点知识总结(1)

临床检验仪器学试重点知识总结(1)

仪器第一章概论1.临床检验仪器常用性能指标(可能考问答题)(l)灵敏度 (2)误差 (3)噪声 (4)最小检测量(5)精确度 (6)可靠性 (7)重复性 (8)分辨率(9)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 (10)线性范围 (II)响应时间(12)频率影响范围第二章离心机1.离心技术:利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2.离心机的工作原理:离心是利用旋转运动的离心力以及物质的沉降系数或悬浮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生物样品的一种方法。

由于巨大的离心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使溶液得以分离,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离心机的转速、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

3.离心机的分类:按转速分:低速、高速、超速离心机。

按用途分:分析型和制备分析两用型按结构:台式、多管微量式、细胞涂片式等4.最大容量:离心机一次可分离样品的最大体积,表示为 m×n m为一次可容纳的最多离心管数,n 为一个离心管可容纳分离样品的最大体积,单位是ml5.离心方法:差速离心法(分离物的沉降速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进行分步离心的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区带离心法(速率区带离心法、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第三章显微镜1.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人们提取物质细微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光学显微镜由两组会聚透镜组成光学折射系统。

把焦距较短,靠近观察物、成实像的透镜组称为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成虚象的透镜组称为目镜。

被观察的物体位于物镜前方,被物镜作为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像,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为第二级放大,得到最大放大效果的倒立的虚象,位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

2.显微镜的结构光学系统机械系统3.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小分辨距离0.2um4.显微镜目镜技术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最小视场宽度mm,都标记在目镜外壳上5.照明设置的主要部件:光源滤光器聚光镜6.显微镜的机械系统有底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焦机构聚光镜升降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光照射到物质上可发生折射,反射和投射,一部分光会被物质吸收。

血液流变分析操作规程

血液流变分析操作规程

血液流变分析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血液流变分析的操作流程,保证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器材准备
-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并校准准确。

- 血液样本收集器:使用无菌采血器具,避免污染样本。

- 高质量血液标本:采集全血标本,并储存于适宜的条件下,
避免凝固和受污。

3. 样本准备
1. 洗手后穿戴手套。

2. 使用无菌采血针穿刺静脉或指尖,采集符合要求的血液样本。

3. 根据仪器的要求,取适量的全血标本,避免气泡的产生。

4. 妥善处理采集所用器具,并分类回收。

4. 操作步骤
1. 将血液样本倒入血液流变分析仪器中。

2. 根据仪器指示,选择合适的操作模式和参数。

3. 启动仪器,等待检测过程完成,获取结果。

5. 结果解读
1. 根据仪器产生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

2. 参考相关临床指南和研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3. 记录结果并制作相应的报告。

6. 仪器维护与清洁
1. 操作完成后,及时对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2.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3.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

7. 安全事项
1. 操作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等。

2. 注意血液样本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8. 结论
本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血液流变分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阳光实验室人员应遵守本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6章 血液流变物理4 临床血液流变学

第6章 血液流变物理4 临床血液流变学
男 0.85 ~ 1.99 mpa.s
女 0.82 ~ 1.84 mpa.s
6
异常结果分析】
其增高最典型疾病有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 瘤、高脂血症、球蛋白增多症、高血压等。而在测 出血浆粘度高的同时,测定血浆中的各种化学成分, 又可从血浆粘度增高中进一步区分出巨球蛋白增多 型(以巨球蛋白IgM增多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 血症,以及球蛋白IgG或IgA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 等);纤维蛋白原增多型(如中风、心肌梗塞、糖 尿病等);血脂增多型(如高血脂等);球蛋白增 多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肺心病等)以及核酸增 多型(急性白血病等)。
6.4 临床血液流变学
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不断地渗
入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并对医学临床产生巨大 推动作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其诞生是以1981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 际生物流变学大会上决定出版国际学术刊物" 临床血液流变学”杂志为标志。 临床血液流变学是以血液流动性和黏性为研究 重点,特别是衡量流动性的黏性是影响、调节 和控制血液中流动和组织与器官的血液供给的 重要因素。
10
7
红细胞变形性 Red blood cell de-formability RCD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沉降率法 毛细血管粘度计法:红细胞刚性 指数(Indexof rigidity,IR)3.51±0.44 滤膜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Deformability in-dex,DI) 0.98±0.08 红细胞滤过指数(FiltratiOn index,FI) 0.29±0.10
1
2
全血粘度
Whole blood viscosity


第06章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

第06章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
那种常用?
二、作原理:是同轴锥板构型,平板
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与圆形平板同
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联系。当
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动的力矩 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传入的 力矩越大。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被力矩 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信号
性能指标 ①黏度测试范围②剪切率变
化范围③黏度值重复性CV<3%④准
确度±3%等
测试参数 ①血浆黏度②全血黏度③血 沉④红细胞压积等
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仪器调校:用重蒸馏水在37℃时测得时间
比D=(t- t。)/ t。,要求D≤1%
仪器维护:①残留液处理,②毛细管污染 处理③温度控制
二、血小板聚集仪的基本结构、性能特点及维护
• 软件设计 血小板聚集仪配套的软件为主机和计算机之 间双向通讯数据的传输建立了良好关系,可 实现包括图文数据实时显示、储存、发送、 报告和既往图文数据查询等功能。
二、血小板聚集仪的基本结构、性能指标及维护
维护和保养 (1)不论试验或清洗都不可用硬物碰电极,以 免损伤电极。 (2)清洗时根据其聚集程度,可先用10%的次氯 酸钠清洗,再用蒸馏水清洗,最后用生理盐水清 洗,清洗完毕用无尘吸水纸吸干,插入干净的反 应杯中放回检测位以免碰坏。
第六章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 •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及其组分流动 和变形规律的科学。 •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hemorheology analyzer,HA)是对全血、血浆或血细胞流变特性 进行分析的检验仪器。主要有:血液黏度计、 红细胞变形测定仪、血小板聚集仪、血沉分析 仪等。
三、血小板聚集仪的应用注意事项

血液科仪器设备操作手册

血液科仪器设备操作手册

血液科仪器设备操作手册【前言】血液科仪器设备操作手册是为了辅助血液科技术人员正确操作和使用各种血液科仪器设备而编写的指南。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血液科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旨在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提高血液科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一、血液细胞计数仪的操作】血液细胞计数仪是血液科常用的仪器之一,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

在操作血液细胞计数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各个部件无损坏。

2. 必须使用清洁的血液样本进行测试,避免污染和误差。

3. 操作时应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确保参数设置正确。

4. 操作过程中需避免突发情况的发生,如停电、水源中断等,应及时保存已有数据。

【二、血液凝血分析仪的操作】血液凝血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中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对于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操作血液凝血分析仪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人员应熟悉血液凝血原理和相关操作步骤,掌握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2. 在操作前,必须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并按照仪器要求进行校准和质控。

3.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标准样本,按照要求进行样本处理和反应液配置。

4.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规范操作,避免误操作或交叉感染的风险。

5.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洁仪器,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血液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血液生化分析仪广泛应用于血液中各类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了解患者的体内代谢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操作血液生化分析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前需检查仪器的完好性和供电情况,确保仪器可以正常工作。

2. 严格按照试剂和标准样本的要求进行采集、运输和保存,避免污染和误差。

3. 操作人员应熟悉试剂种类和用途,正确配置反应液和校准样本,保证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化学品。

5. 操作结束后,及时对分析仪器和工作区域进行干净整理和清洁消毒。

血液流变仪使用

血液流变仪使用

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部分称为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其内容主要包括宏观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微观血液流变学检验。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是宏观血液流变学检验的重要指标。

微观血液流变学检验包括红细胞聚集性、变形性,红细胞与血小板表面电荷、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和白细胞流变性检测等项目。

1标本的采集清展空腹采集肝素抗凝血4mL。

肝素粉终浓度0.1mg/mL抗凝,抗凝血标本塞紧管口,置室温中待检。

2标本的运送、贮存标本采集完毕后,应及时送至实验室。

所有标本在采血后静置20min后测量为宜,过快测量其粘度可能偏低。

但标本随存放时间延长全血粘度值升高,可能是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引起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缩短标本存放时间,最好在2h内完成,最迟在4h完成测量工作。

打开电源开关后,预热10—15min.仪器提示37℃方可操作。

抗凝血一般在室温(18℃一25℃)下存放,不宜放人冰箱,否则将影响血液的生理状态和流变特性。

考虑到季节性温差,可安装空调或恒温水浴箱,保存温度25℃左右。

一般来说,血液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果以37℃为基准,那么在20℃一37℃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每下降l℃,正常血液和血浆粘度升高2%~3%.因此血样的恒温控制必须在.4-0.5℃以内。

检测全血粘度,正常步骤是先测定高切变率下的粘度,再测定低切变率下的粘度。

因为低切变率(如切变率为3s。

)下的粘度大约是血浆粘度值的10倍左右,金血标本冲洗得是否干净,对血浆值影响很大。

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分别采用切变率为150/s、60/s、l0/s,4h内检测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单位为(mPa.s),测定全血粘度的理想切变率范围在l~200/S之间。

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仪器的设置选择3个切变率,高切变率(简称高切)在200/S左右,中切可选在40~50/S之间,低切可选在10/S以下。

全血粘度由普利生公司提供的全血质控物,每天与普通标本一起测试,控制在靶值±3%以内。

3.血液流变学检查

3.血液流变学检查

---------------------------------------------------------------最新资料推荐------------------------------------------------------3.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 1 仪器简介血液流变仪采用独特的磁浮轴承锥板测量方式,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仪器工作稳定。

具有先进的全自动并行工作方式,测试速度更快(寻位、混匀、吸样、加样针清洗同测试、液池清洗并行)。

采用国际通用的双路强力蠕动排液系统,故障率低、流量大、不易堵;进水采用挤压式蠕动泵,泵管不易变形,进样量准确。

2 分析原理 2 2. .1 1 毛细管粘度计::(压力传感式)原理:利用一标准毛细管在相同条件下(毛细管两端的压差、管径和管长),液体粘度不同,流过一定体积的液体所需时间不同,粘度越大所需时间越长,粘度与时间成正比,其测量结果是同水的比粘度。

R4 △P 哈根泊素叶定律:Q= X 8 L 优点:1.该粘度计适用于测量粘度较低的牛顿液体,如:血浆、血清; 2.制造成本低廉。

缺点:不适于测量非牛顿液体,如全血。

精度及重复性难以保证,现国际、国内的全血测试已被淘汰。

原因:1 / 10血液是非牛顿流体,血液的粘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改变,血液在毛细管中流动,距轴心不同半径处切变率不同,故管中各处粘度也就不同,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全血粘度,所得结果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平均,得不出在某一特定切变率下的粘度。

故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全血粘度是有其原则的局限性,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对牛顿流体来说,切应力与切变率之比是个常数,是个线性问题,而作为非牛顿流体的血液,粘度随切变率改变而改变,是非线性问题。

用只能解决线性问题的仪器去解决非线性问题,必然影响测量精度,产生误差。

2 2. .2 2 锥板粘度计原理:由一个圆平板和一个同轴圆锥组成,待测量的液体放在圆锥和圆板间隙内,一般固定圆板,圆锥以已知角度旋转,通过测量液体加在圆锥上的扭力距换算成液体的粘度。

血液流变学检验ppt课件

血液流变学检验ppt课件
• 单位面积上的切变力称为切变应力,简 称切应力,用τ表示,单位为毫帕 〔mPa〕。
• 轴流:血液在血管流动时,血液中的 有构成分如红细胞等有向血管轴线集 中的倾向。
• 在实践的血液流动中,血细胞处于血 管的中央,其周围是血浆层,这样构 成两个相即流速较快的中央相和流速 较慢的边缘相。二者合称两相系统 (Two phase system),这种流动方式 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压迫、 分枝)。

女性1.73~1.85(mPa·s)。
• 3.血清粘度:男性1.61~1.69(mPa·s);

女性1.63~1.71(mPa·s)。
• 4.血清比粘度:男性1.62~1.70(mPa·s);
• [临床意义] 一切引起血浆(血清)蛋白质异常增高的
疾病均可导致血浆(血清)粘度升高,如巨 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纤维蛋白原 增多症、某些结缔组织性疾病;此外,冠 心病、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管闭塞性脉管 炎、慢性肺气肿、肝脏疾病、糖尿病及精 神分裂症等也可见血浆〔血清〕粘度升高。
〔四〕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
• 1、红细胞变形性 是指红细胞在流动过 程中的变形才干。
• 变形的大小和取向的一致性随切变率的 添加而添加→血流阻力↓→全血黏度↓
• 是决议血液黏度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 决议本身寿命的重要要素。
• 变形↓——→表观黏度↑
难经过血-脑屏障
变形↓
→寿命↓
易被脾破坏
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要素:
5、血液流变学:血液及其有构成分 的流动与形变规律的学科
血液流变学检验主要包括:
宏观: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微观: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
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 白细胞流变性 分子:红细胞膜的构造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首 页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 内容提要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1.1 了解 1.1.1了解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性能指标、日常维护方法及常见故障排除。

1.1.2了解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的发展简史及应用注意事项。

1.1.3 了解血沉自动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维护、血沉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2 熟 悉 1.2.1熟悉黏度计调校测定原理。

1.2.2熟悉血小板聚集仪的基本结构、性能指标和维护。

1.2.3 熟悉自动血沉分析仪的性能指标、安装注意事项、维护和保养及质控规定。

1.3 掌 握 1.3.1掌握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黏度计性能评价。

1.3.2掌握血小板聚集仪的光学法检测原理。

1.3.3 掌握掌握自动血沉分析仪的原理及构成。

2.重点难点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黏度计性能评价;血小板聚集仪的光学法检测原理。

自动血沉分析仪的性能指标、安装注意事项、维护和保养及质控规定。

3.讲授学时建议 4~6 学时4.内容提要4.1血液黏度计4.1.1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概念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hemorheology analy-zer,HA)是对全血、血浆或血细胞流变特性进行分析1的检验仪器。

主要有:血液黏度计、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红细胞电泳仪、粘弹仪等。

4.1.2血液黏度计1. 血液黏度计的分类 ①按工作原理:分为毛细管黏度计和旋转式黏度计。

按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 动黏度计和全自动黏度计。

2. 血液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1)毛细管黏度计:①检测原理,是按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设计,即一定体积的牛顿液体,在 恒定的压力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黏度成正比。

血浆比黏度(ratio of viscosity):血浆比黏度=血浆时间/蒸馏水时间。

②基本结构,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装置、计 时装置等。

(2)旋转式黏度计:①检测原理,是以牛顿的粘滞定律为理论依据,主要有以外圆筒转动或以内圆筒 转动的筒-筒式旋转黏度计(又称Couette黏度计)和以圆锥体转动或以圆形平板转动的锥板式(又称 Weissenberg黏度计)黏度计。

锥板式黏度计是同轴锥板构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 与圆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联系。

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动 的力矩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传入的力矩越大。

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被力矩 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

②基本结构,包括样本传感器、 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力矩测量系统、恒温系统。

3.血液黏度计的评价 (1)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①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易于普及;②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 靠,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法;③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④不利于研究RBC、 WBC的变形性和血液的粘弹性等,难以反映全血等非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

(2)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①能提供所需不同角速度下的剪切率;②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 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定向流动;③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RBC与WBC的 聚集性、变形性等;④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⑤价格较昂 贵,操作要求更精细。

(3)血液黏度计的性能评价:①准确度,以国家计量标准牛顿油为准,在剪切率(1~200)s-1范围内 分别用低黏度油(约2mPa.s)和高黏度油(约20mPa.s)测定其黏度,要求实际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偏 差<3%;②分辨率,指黏度计所能识别出的血液表观黏度最小变化量。

取比容在0.40~0.45全血进行测 试,在高剪切率200s-1状态下,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2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在低剪切率5s-1以下 状态,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1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③重复性:取比容在0.40~0.45血样,测量11 次,取后10次测定值计算CV值,在高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3%;在低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2<5%。

④灵敏度与量程,仪器的测力传感器应具有10mPa灵敏度才能测定1s-1的血液黏度,对于恒定剪 切应力的黏度计,这一控制范围包括100mPa~1000mPa。

(4)血液黏度计主要技术指标:①性能指标;②测试参数。

(5)血液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①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仪器调校,用重蒸馏水在37℃时测得 时间比D=(t - t。

)/ t。

,要求D≤1%;仪器维护包括残留液处理、毛细管污染处理、温度控制处理等。

②旋转式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仪器调校,用国家计量单位所标定的标准牛顿油,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标 定;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用重蒸馏水检测仪器,看水的黏度是否为0.69mPa.s(37℃)。

仪器维护包括电 压稳定、机芯防尘、及时清洗测试头和剪血板及剪血锥处理等。

(6)操作中常见故障及排除:① “不能测试”的常见原因及处理;② “突然停机”的常见原因及处 理;③测试数据与平时相差太大的原因及处理;④“自动冲洗仪不进水”和“不排水”处理。

4.1.3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的进展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仪器自动化程度提 高、多功能、随机性、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几个方面。

4.2血小板聚集仪4.2.1血小板聚集仪的检测原理根据检测方法和原理的不同,有多种血小板聚集检测仪器。

目前,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聚集仪 主要采用光学法和电阻抗法。

现以透射比浊法为例,说明血小板聚集的检测原理。

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置于反应杯中,加入诱聚剂后,用涂硅小磁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 血浆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

以PRP的聚集率的透光度为0,乏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 PPP) 所测得的聚集率的透光度为100%,平行光透过待测样品照射到与光源成180°角的光电转换器后变为电 信号。

读取PRP的透光度,随着反应标中血小板聚集成块,PRP的透光度逐渐增高,当血小板完全聚集后, 吸光度趋于恒定。

光探测器接收这一血小板聚集反应中光强度的连续变化,其检测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 传到数据处理系统,最终将透射光强度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反映血小板聚集全过程,以此可提供反映血 小板聚集速度、程度以及血小板解聚等方面的参数。

4.2.2血小板聚集仪的基本结构现代医学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分析仪的检测系统主要采用光学法和电阻抗法。

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 的结构一般包括光学系统、反应系统、检测系统、光电转换和信号放大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等。

电阻 抗法血小板聚集仪的结构与光学法仪器相似,但没有光电转换系统。

光学系统 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用于检测血小板分泌、释放等的光源波长一般为660nm,具备其他功3能的光源波长有660nm和405nm两种,如利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小板分泌功能时所用的波长就是405nm。

反应系统 主要包括样品槽、恒温系统和磁力搅拌系统三部分。

不同型号仪器其样品槽数目不同; 恒温系统功能是保持样品槽始终处在37℃条件,用于模拟人体的生理状态;磁力搅拌系统包括磁力搅拌 器和磁珠,磁力搅拌器位于样品槽的底部,磁珠位于样品杯的底部,作用是保证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充分 性。

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分为透射光检测和散射光检测。

透射光检测装置与光源成180°角,散射光检测 装置与光源成90°角。

检测系统对血小板聚集反应过程中的透射光或散射光进行连续检测。

光电转换和放大系统 该系统将检测系统所检测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但这种转换后的电信号 非常小,需要经过放大系统的放大,再传输至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 将放大后的电信号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得到血小板聚集反应的检测结果,将其直接 打印或者传至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结构与原理图4.2.3性能特点环境要求:温度10℃~30℃,湿度45%~80%; 通道一致性:≤3%,重复性误差(CV):≤5%; 样品用量:300ul左右,测试通道:四通道; 电源:AC220V±20V,50Hz;标本采集:真空管或普通管。

软件设计:血小板聚集仪配套的软件为主机和计算机之间双向通讯数据的传输建立了良好关系,可实 现包括图文数据实时显示、储存、发送、报告和既往图文数据查询等功能,可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图文数 据实时显示;既往图文数据查询等功能。

可对既往实验曲线中的每个时间点(每秒钟)数据进行查询。

4.2.4仪器的维护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聚集仪在基本维护方面要求有所差别,但一般均应注意:不论试验或清洗都不可 用硬物碰电极,以免损伤电极;清洗时根据其聚集程度,先用10%的次氯酸钠清洗,再用蒸馏水清洗, 最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清洗完毕用无尘吸水纸吸干,插入干净的反应杯中放回检测位以免碰坏。

44.2.5血小板聚集仪的使用注意事项血小板聚集仪一般可以完成二磷酸腺苷 (ADP) 胶原 、 (collagen) 血小板活化因子 、 (platelet active factor,PAF)、肾上腺素(epinephrine)、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凝血酶(thrombin)、 三磷酸腺苷(ATP),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瑞斯托霉素辅助因子(Ristocetin cofactor)等诱 聚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在其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血小板聚集检测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由于餐后和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检测均会产生影响,所以患者应当在空腹状态下采集标本,在不影 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在采集标本前2周内没有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如阿司匹林、肝素、双香豆和潘 生丁等。

抗凝剂选择:血小板聚集实验应当选用3.2%或3.8%枸橼酸钠与血液按1:9比例抗凝,而不用其他类 型抗凝剂,尤其不用肝素,因肝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

但如果使用肾上腺素作为诱导剂,采 集时使用抗凝剂为1.5%的枸橼酸钠加2U∕ml肝素。

标本采集:采血时止血带的压力应当尽可能小,应在1min内完成采血并做到“一针见血”;采血人 员应避免反复拍打静脉或者让患者反复握拳等;若患者在输液,则应在其输液的对侧采血;使用注射器 采血时,应将注射器内的血液缓缓注入采血管,避免溶血(轻度溶血将导致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而重度 溶血将导致血小板聚集检测失败);标本采集后应加盖,以避免血浆中CO2逸出导致pH升高(pH﹥8.1时, 将抑制第二相聚集)。

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当置于室温,并在30min~2h内送至检验科并完成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