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环节探讨

进行讨论 , 这 就 能起 到 “ 兵教兵” 的效 果 。但 这 里 面也 有 很 多 问
题有待不断探讨 : 首先 , 学生的分 组很 重要 , 学生 的基础和成绩
参差不齐 . 分 组 的均 衡 程 度 往 往 会 影 响 到 讨 论 的 效 果 甚 至 整 个
实 质都 是 因 为 它们 体 现 了 “ 以学 生 为 主体 ” 的教学理念 . 符 合 新 课 改 的精 神 , 改 变 了教 师 过 去 一 言 堂 的 “ 填鸭式” 教学。 “ 先学后 教” 模式. 借助导学案 这种载体 . 可 以 更 有 效 地 提 高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 但其中难免有一些弊端 . 这里一一列 出. 以 供 同仁 指正 。
的体现。
四、 教 师 的 指 导 作 用
“ 先 学后教 ” 模 式 突 出 了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但 教 师 的指 导 作用却不容忽 视。导学案编写 、 印制之后 , 教 师首 先 要 找 合 适 的时 间发放导学 案 , 为学 生提供 参考 书 目、 资料 , 指 导 学 生 做
言的积极性 . 提 高 学 生 组 织 语 言 的 能 力 和表 达 能 力
、在 小 组 讨 论 和 展示 答 案 环节 .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能 得 到 充 分
的 进 程 。 另外 . 在 繁 重 的 高 中教 学 任 务 中 . 科 任 教 师 是 否 有 时 间 精 心 编 制 一 份 适 合 学 情 和 实 际 情 况 的 导 学 案 也 是 问题 . 往
员 只是 旁 听的 局 面 讨 论 之后 . 各个 小组要展示答 案 . 大 都 采 取 轮 流 或 抽 签 两 种方式 : 一 个小 组 的代 表 发 言 , 其 他 小 组 做 补 充 这 时候 大家 都 比较 踊 跃 , 但 也 不 是 没 有 冷 场 的现 象 , 这 时 可以 采 取 小 组 记 分 、 积 分 的 方 法 鼓 励 不 同 的组 发 言 .还 可 以 为 发 言 的 同 学 单 独 加
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以人教版必修Ⅱ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为例

的重点 和难点 ;二是基 础知识 构建 。在 《 罗斯福新 政》 这
节 课 的 导 学 案 设 计 时 ,我 首 先 依 据 “ 程 标 准 ”制 定 出本 课 课 的 “ 维 目标 ” 三 。指 出本 课 学 习 的重 点是 “ 斯 福 新 政 的 罗 内 容 、特 点 及 其 对 美 国 和 以 后 资本 主 义 世 界 所 产 生 的 深 远 影 响” ,学 习 的 难 点 是 “ 国家 垄 断 资 本 主义 的含 义 、罗 斯 福 新 政 的 实 质 、市 场 调 节 与 国 家 干 预 之 间 的 合 理 关 系 ” 。关 于 本 课 的 “ 础 知 识 构 建 ”学 习 内容 ,我 把 “ 斯 福 新 政 的 基 罗
一
个 重 要 的 原 因是 他 拥 有 一 个 美 国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 智
一
、
高 中历 史 导 学 案 的编 制 要 充 分体 现 “ ” 导
囊团’ .并 能 充 分 发 挥 它 的 作 用 。 ”他 的 智 囊 团里 有 大 学 教
授 、社 会 工 作 者 、工 人 活 动 家 、律 师 、金 融 家 等 , 正 是 这
0 ・ 0 0 0
浅谈 高 中历 史导 学案 的编 制和使 用*
以人教版必修I第 1 课 《 I 8 罗斯福新 c i 》为例
欧 阳 国 亮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核 心 理 念 是 “ 学生 为本 ” 以 ,强 调 课 程 功
有 一 个 初 步 的整 体 了解 ,为 下 一 步 “ 作 、探 究 问 题 ”作 合
导 学 案 的第 二 部 分 内容 是 “ 思 ” 导 ,就 是 用 问题 引导 学 生 思 考 。导 学 案 中的 问题 又 分 为 教 师 预设 的 问题 与 学 生 生 成 的 问 题 两 部 分 ,这 是 导 学 案 的 核 心 部 分 。在 《 斯 福 新 罗 政 》 这 节 课 中 , “ 斯 福 新 政 的 内容 和 影 响 ” 是 这 节 课 的 罗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他才会自然而然地认真听课,认真研究课本,使教师的课堂都变成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参与度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历史课文有本能的好奇心,历史本身就是充满魅力的,大到地球几十亿年的变化,小到几天里发生的实事,都是历史。
人们对于未知的历史事件有一种本能的探究欲,对于熟知的历史人物又有本能的崇拜感。
而这种探究欲和崇拜感在学生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喜欢将自己投身在历史场景之中,去和历史人物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经历不同的人生岁月,学习其中的历史智慧,现代社会上的《百家讲坛》《考古中国》《档案》等一些节目,受到大众的欢迎,正是说明历史魅力之大。
一、科学编写导学案,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师的备课,导学案的编写,是对教材进行翻译和二度创作。
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真正起到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的作用。
在导学案编写中,教师要带着研究的眼光去钻研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拓展和延伸。
例如,在处理“西周宗法制度的影响”这一要点的时候,就可以作必要的延伸,要求学生寻找宗法传统的现实遗存痕迹,然后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利与弊,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活力、生机勃勃的课堂,引发学生无数的联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
教师备课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本知识点的教学地位和价值,编者的意图,在弄清楚以后,在导学案编写中完全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大胆的删减和增补。
比如,关于清朝的边疆政策,应侧重于疆土的奠定和民族关系处理两个方面,使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设计理解得更透彻。
此外,除了科学地编写教学导案外,课程中应设计一些研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误区之我见

教 育信 息
高 中历史 导学案编 写误 区之我见
吕联长
( 福 建省 南安 市延 平 中学 ,福 建
摘
南安
3 6 2 3 0 0 )
要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有不 少教师认 为只要把传统 的教案 向导学案转化 ,就能倡导新课程的理念 ,使学生变 ” 被动学 习 ・ ・
导学 案 ,顾名 思义就 是教 师为 了引导学 生学 习 ,增 强学 生 自学 能力 的反 映教学 内容 的纸质文 案。 “ 讲 ”最 易 , “ 教 ”则 难, “ 导 学 ”才见真 功夫 。通 过导学 案这一 方法 ,能够 充分解 决 “ 以学生 为中心 ”的主体参 与 、 自主学 习为 主体 地位 的新课 程 理念 ,使学 生变 “ 被动学 习”为 “ 主动学 习” 。 然而 ,在新课 程历史 教学 的实践 中 ,由于师 资培养 、硬 软 设 备 、教学 时间 、应试 效果等诸 多 因素的制 约 ,以及导 学案在
己 独 到 的见 解 。 比如 岳 麓 版高 中历 史 必 修 三第 5课 《 明清 之 际 的进步 思
制作过 程 中会 花费大 量的人力 、物力 、财力 ,使 这样一 种全新
高效 的教学方 式在实 际的推行 中 出现 了许 多的误 区 。很 多 的导 学案借 助 网络 一夜之 间神速 完成 ,内容设计 传统 化 、巩 固 习题 陈 旧化 、教案 学案等 同化 、还要 求学生 把它 神圣化 。对 此 ,我 愚 以为在 目前 高 中历 史 导 学 案 的编 写 中应 注 意 防 范 以下 几 个
、
混 淆 基本 概 念 , “ 教 案” 与 “ 学 案 ”不 分
近来 我从 网络上 随机 下载 了几 十篇 “ 导 学案 ” ,发现 很 多 都是 将 以前 的 教案 改 头换 面 就 变成 了新 课 改 下 的 “ 导 学案 ” 。 混 淆 了两 个截 然不 同的基本概 念 ,将 “ 学 习方法 ”等 同于 “ 教 学方 法 ” ,换 汤不换 药 ,严重 影响 学生 的学 习 ,这 是 一 种 “ 假 导学案 ” 、 “ 伪导 学案 ” 。 导学案 应该 以学生学 会学 习为宗 旨,以学 生 为主体 ,以创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实施

【 中图分类号】 G6 3 3 . 5 1【 文献标识码】 B
建构 主义认为 , 知 识 不 是 通 过教 师 传 授 而 得 到 的 , 而 是 学 习者 在 一 定 的情 境 即社 会 文化 背 景 下 , 借 助其他人( 包 括 教 师 和 学 习伙 伴 ) 的 帮助 , 利 用 必 要 的学 习资 料 , 通 过 意 义 建 构 的方 式 而 获 得 。古 语 云 : ” 授人 以鱼 , 不如授人以渔” 。 陶行 知 先生 就 曾 说 过 : ”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 不是教学生 , 乃 是 教 学 生 学” 。 前 苏 联教 育家 苏 霍 姆林 斯 基 更 指 出 : ” 只 有 能 够激 发 学 生 自我 学 习 的教 育 , 才是真正的教育” 。依 据新 课 程 标 准 关 于 转 变 教 与 学 方 式 的理 念 , 根据课堂教学实 际 , 我 们 尝试 着 用 ” 导 学案” 引导 学 生 自主学 习 , 改 变 课 堂 教学 结 构 , 提高课堂效益。 那 么 如何 让 导 学 案 在 一节 课 中高 效 实施 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点滴体会

徐 佳
0 6 6 3 0 宁 1 . 让 学 生认 识 历 史 的 价值 历史是往昔之风云 , 先人 之旧事 , 王侯 将 相 , 朝代更替 , 文 人骚客 , 檐檐相载 , 记圣贤之足迹 , 录豪杰之身影 , 哲 匠 思 想 救 世, 英 雄 武 功卫 国 。 历史让后人彻悟于真源 。 穷研穷于法理。 历 史是奥秘无穷的学问 , 学海茫茫 , 趣味融融。 常读历史 , 抚 今 追 昔, 体 历 史 之 微 妙 者 见 日月 于 中 天 . 悟 历 史 之 真 谛 者 得 明 珠 于 沧海 。 历 史 是 人 类 文 明之 日记 , 社会经验之总结 ; 不 懂 历史 。 纵 然技艺卓越 , 才华超群 , 想人生充盈 , 欲心灵丰润 , 犹 鸟 无 翼 而 欲飞 、 木无根而欲茂 。 历 史 让 人 运 筹 眼下 , 鉴往知来 , 历 史 之 重 要, 万 言难 尽 , 究天人之际 , 通 古今之变 , 激发想象 , 振奋人 心 , 启示将来 。 2 . 教 师 要 进 行 课 前 反 思 课 前 反 思 就 是 我 们 常 说 的精 心 备 课 ,好 比一 个 人 出 门前 照镜子。 照 镜 子 可 以 出现 两 种 情 形 : 一 种 是 照 出可 以改 进 的 地 方( 比如 衣 服 扣 子 没 扣 好 . 衣领没有 整理好 , 脸 上有污垢 等 ) ; 另 一 种 是 照 出 自己 的魅 力 , 照 出 自信 。不 管 哪 一 种 , 对 于 我 们 都是有益的。 试 想 如 果 发 现 自 己的 魅 力 . 就 可 以给 自己带 来 一 个好心情 , 使 自己 带 着 积 极 的 心 态 、 愉快 的心情投人 工作 中 , 从 而 获 得 更 好 的 工 作 和 生 活体 验 , 取得更大的成绩。 如果照 出 自 己的 不 足 , 那是好事 , 毕 竟 还 有 及 时 弥补 的 机 会 。 虽 然 当 时 自己 可 能 手 忙 脚乱 一 阵 , 但事后 , 我 们 可 以更 坦 然 地 面 对 别 人 的 目光 , 获 得 另 外 一 种 自信 与 骄 傲 。 假 使 出 门前 没 有 照镜 子 , 没 有 看 到 自己 不 妥 帖 的 地 方 , 带着明显的不足招摇一 圈, 突 然 发 现 自己 的 毛 病 , 我们将更懊悔。 通 过 课 前 反思 , 我 们 会 形 成更 成 熟 有 效 的 教 学 方 案 . 增 强
刘丽珍导学案式历史教学的设计和应用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认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 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 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 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导学案式的教学,正是我们在教学实 践中谋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探索。
(个别科目还设置Ⅳ类题: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或竞 赛类难题,一个模块只有1-2题。)
4.叶澜“课堂生命说”: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 段重要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 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全面体现培养目 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局限于认 识方面的发展。
“必须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 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 命潜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
冷战政策的含义
√
二战以来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 全的威胁
√
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 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 √ 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至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革浑仪,造出的
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 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2.顺应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成为打 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导学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学习内容更清楚,学习流程更明晰,学习更主 动,时间利用更充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还有教师点拨、引导,大大提高 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式教学的作用
1.顺应了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学方 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3)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教导学,以练促学 (4)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高中历史“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 育平 台
高中历史 “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丁英枝
山西省 大同市南郊区常青 中学
经过 一年 多 的课堂 教学 改革 的尝讨 论 、分析 。 同时 ,可 以摘引一 些史 料 ,以加深 对所 学知
形成 了 “ 问题 导学 ”课 堂教 学模式 。在 这里 向大 家汇 报一 下我在 识 的理解 和 印证。 课 堂 教学 改革 中实施 “ 问题 导学 ”教学 模式 的理 论依 据 、学案 的 设 计及 取得 的 实效 。
制 定切 实可 行 的学案 ,是 上好每 一节 课 的前提 和保 障 ,它是 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有些题 目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
~
节课教 学 内容 的路 线图 ,是教 师对 教材 的重 新加 工 、处理 和提 适 当的方 法点拨 ,帮 助学生 进行答 题 方法 的总结 。 ( 6)学后心 得 。 导学 案最 后 。给 学生 留 出记 笔记 和做 小 结
点、教 师的点拨和设疑 、印证 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 学生 的 自学 能力 ,做 到素质 与应 试兼顾 ,突出个 性和创 新 。从 而
现教 师 的授课 意 图。对 于重 要的知 识点 ,可 以填 空 的形式 出现 。 让学 生在 空 白处填 写好 并在课 本上 勾 画 ,以此强 化学 生对重 要概 提 高教 学质量 ,促 进 师生共 同提高 。 我 知道 ,在课 改 中 ,我 只是 学到 了一点 皮毛 ,还 有更 彻底 、
解决。
高效的导学学案的引领下 ,才能真正唤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欲 望 ,也 才能 真正体 现 自主学 习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二、 “ 问墨导 学 ”教学 模式 学案 的设计
( 5) 巩 固训 练 。巩 固训 练是 对 一节课 学 习 的检 验 ,它 有选
“导学案”在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以《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课为例

学、 展 示 中 学 生对 新 知 的 掌握 情 况 , 适时引导 、 适当点拨、 及 时总 结, 重 点解 决 学 生在 自主 学 习 中暴 露 的 问题 或 “ 做” 中的错误, 促 进学生完善或全面掌握本课的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三 维 目标 。 第 四 , 训练环节 ( 约 5分 钟) , 当 堂 训 练 是 新 教 学 模 式 一 项 重 要 环 节 ,它 能 促使 学 生将 刚 刚 理 解 的 知 识 加 以
2 0 1 3 . 7
‘‘
导学案" 在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 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以 追寻生命 的起 源 一课 为例
◎福 鼎市 第一 中 学 陈德 康
亩 中 历史教学 “ 学教做互动” 课堂教学模式, 是 学教做互 l 团 动”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的子课题, 该课题是福建省教育
一
案》 中所提供的练 习, 充分 发挥学生 的主体意识 , 培养 学习的 自 学能力乃至终身 学习的能力 , 达 到“ 学中做 ” 、 “ 做 中学 ” 的效果 。 第二 , 展 示 环节 ( 约 1 3分 钟 ) , 让 学 生展 示 、 交流预习板块的学 习 成果, 进 行 知 识 的迁 移 运 用 和 对 感 悟 进 行 提 炼 提 升 , 这 样 可 以让 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和交流, 体验 到收 获 的喜 悦 , 体 会 学 习 的 乐 趣, 并 达 到 兵教 兵 的 目 的 。第 三 , 精讲环节 ( 约1 2分 钟 ) , 学 生 在 预学 、 展 示 中获 得 的 知 识 有 些 是 模 糊 的 , 甚至是 片面的 , 有 必 要
优化导学案设计提高历史课的实效性

困
的条件 , 即帮助、 指 导学 生学 习 , 培养学 生 自学 的能力 和 习 惯, 既授 之 以鱼 , 又 授 之 以渔 。如 我 在高 一人 教 版 必修 二
《 古代 的经济政策》 一课的学法指导 , 具体设 计为 : ① 依据预
习案通读教 材 , 进 行知 识 梳理 , 不仅 要 掌握 土地 制 度 的演 变、 “ 重农抑商” 、 “ 海禁” 与“ 闭关锁 国” 的 内容 , 还要 明确它 们对我 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② 勾画课 本并写上 提示语 、 标注
这一概括性 的表 述 明确告 诉 我们 , 高 中历 史课 堂教 学 的方式就是要实现 两个转 变 , 即学生 学 习方式 和教 师教 学 方式 的转变。如何 实现这 两个 转变 , 那 就要 靠 “ 做” —— 在
实践 中反思与体验。
这就确定了导 学案 设计 的思路 : 案 例一反 思 与体 验一 提 升与领悟。这种设计 , 把学 生的亲 身实践 、 学科 知识 的学 习、 用所学知 识 指 导 自己行 动 等 三个 方 面结 合 起 来 , 做 到 知、 情、 意、 行 的统一 , 从 而提高学习效率 。
式的学习环境 中, 充 分 发 挥学 生 的 主体 性 、 积 极 性 与参 与
性, 培养探究历史 问题 的能力 和实 事求是 的科学态 度 , 提 高 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 。 ” “ 普 通高 中历史 课程 的设计 与实 施 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 的更新 , 有利 于教学方 式 的转 变 , 倡 导
断课 哥 l 导学 2 0 " 1 3 . 7
・ 课 堂 教 学 与研 究 ( 文 )・
优 化 导 学 案 设 计 提 高 历 史 课 的 实 效 性
广 西壮族 自治 区南宁市第二十一 中学 卢 璐
一“案”在手 “教”“学”兼优——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

首先 , 它改变 了传统教学 的知识传递方式 ; , 其次 学案有利于 弥补教材 的不 足 ; 最后 , 学案导学转变了教师跟学生的角色 。 3 学 法 指 导 . 5 1 符合 中学生 的特点 和全 面发展 的需要 - 3 这是学 案导学 的灵魂 , 主要 包括知识 的学习方法 指导 , 问题 运用导学 案不仅能满足学生 强烈 的求 知和探索欲望 , 而且能 的思考角度及处 理策 略指 导等 。学法 指导应具体 、 可行 , 有可 具 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 、 合作探究的精神 。由于学生 的学 习能力参差 操作性 和实 效性 。 不齐 , 学案 的编写充分考 虑 了不 同层次 学生的学 习需求 , 教师能 36 反馈练 习 . 够根 据学生 的实 际情况进行有 针对性 的指导 。运用导 学案不仅 既要有针对学生 预习效果 的练习 , 也要有一 定量 的当堂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 自学能力和 自学 习惯 , 而且更侧重于在学习方 和课后思考 , 目要 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 、 题 难点 , 设置也要 分 法上给学生 以指导 ,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成 A、 C、 B、 D四个 层 次 。 2 导学案编写的步骤 37 学 后 反 思 . 导学案的编制主要有 以下几个步骤 : 导学案 除 了有利 于“ 学 、 先 自学和教学 ” 之外 , 最后 的落脚点 21 课前 . 是“ 到了什么” 教和学都必须反思才有所得 。 学 , 首先 , 备课 环节 。我们备 课组按计 划分工 , 集体 由主备人 对 4 导学案编 写的基本原 则 所负责的教学 内容编写导学案的初稿 , 中心发 言 , 出重点 、 并作 指 教师在编写学案前应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 要结合新课程标 难点 、 考点 、 易错点 , 出 自己对导学案 的设计 , 目选编的意图 , 讲 题 准 、 学大纲和教参 资料 , 教 研究 和分 析教材 ; 另一方 面 , 了解学 要 指出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 的方法 ,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 , 师生 情 , 包括学 生 的知识基 础 、 知能力 、 知水平 等 。在设计 学案 认 认 互动 、 生生互动的实施方案等 , 形成初稿 。 时, 应遵循 以下基本原则 : 其次 , 个人备课环节 。每个人结合 导学案初 稿通备一遍 , 根 第一 , 主体性原 则 。学案设 计要突 出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使学 据所任教班级 的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 出现 的问题 , 对导学案 的 生在 学习过程 中在教师 的指导下主动参 与 , 全员参 与 , 正做 学 真 初稿提 出修改 意见 。 习 的 主人 。 最后 由备课组 长收集修 改意 见 , 成统一认识后 , 导学案 形 将 第 二 , 导性原则 。学法指导是 学案导学 的一大特 色 , 目 指 其 定稿 , 交付文印室印刷 。 的在 于为学生发挥 聪明才智创造必要的条件 。 22 课中 . 第三, 层次 性原则 。为落实 因材施 教 , 应根据学 生的实 际情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 、 答 、 、 竞 查看 问卷等形式对预习情况 况 , 学案的设 计上体现 出层次性和梯度性 。 在 、 进行 调查 , 根据 学情调 查情况 , 问题 归纳 汇总 , 将 设计 出解决 方 第 四, 探究 性原 则。使用 学案的 目的就是为 了培养学生 的 自 案。 主学 习合 作探究能力 , 案的编制要有 利于学生探 索学 习 , 学 从而 23 课 后 - 激发 学生 的思 维 , 学生在 解决 问题 的过程 中体验 到成 功的喜 让 教师及时对 收交上来 的导学案批改 、 检查学 生 的落实 情况 , 悦 。 答 题是否规范 , 还存在哪些 问题等 , 及时对课 堂教学进行 回顾 , 写 总之 , 通过学 案导学 , 做到重课 标 、 引导 、 重 重先学 、 重互 动 、 出课后反思 , 总结经验教训 。 重反 思 , 自己的学生实 际出发 , 从 打破传统 的教学模式 , 就能适应 3 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课程 改革 的要 求 , 培养学 生的 自 能力 、 学 合作能力 , 出个性和创 突 学 案导学是在 充分 了解学情 的基础上 , 以导学 为方法 , 教师 新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师生共同提高 。 的指导 为主导 , 学生 的 自主学习为 主体 , 生共同合作 完成教学 师 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 的组成部分虽然相对 固定 , 但在编写 参考 文献 : 时应视每一课时 的教学需要而定 。一般说来 , 学案包括 以下几个 【《 进高 中新课程》 1走 】 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 . 04 1 组成部分 : [刘锟等《 2 】 创新 性学 习的理论与 实践》 齐鲁书社 出版社 20. 051 2 31 导学 目标 . 教师根据课 程标准提 出学生在学 习中应达 到的三维 目标要 作者简介 : 刘旭 东 山东省微 山县 第二 中学, 山东徽 山 2 70 765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摘要:历史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初中历史是学好高中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升华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探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就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尽快实现高效课堂,解决历史教师教学脱节,学生学习历史断层的问题,使历史教学更符合历史学科发展的时代趋势。
关键词:新课改初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脱贫攻击成果举世瞩目,正是因为“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进一步提出“三新一高”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最终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要求学生教师主动摒弃以往较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省将于2021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我们应该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
面对教材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在架构上,包括三类课程,高中历史必修课程采用通史的方式,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采用专题的方式,从多角度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教材内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了达成目标,采用新的教材,注重贯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史实,强化学生的历史记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能适当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但是这中间存在一些学习衔接上的问题。
(一)初高中教学要求不一样初中阶段需要参加中考,政治、历史合卷,满分150分,各75分,分数按等级划分,而不是按实际的分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完成等级考试之后,就可以根据的能力和需求,在物理和历史当中任选其中一科进行学习,并确定为高考的考试科目,在这种层面上,学生重视历史学习的程度就大大提升。
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实践运用

谈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摘要】新课程倡导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构建有效课堂。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导学案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发展为主旨,以效益为主标,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了真正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效课堂;和谐统一河北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后,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明显感觉到了三点变化:一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在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二是教师用来讲授知识的时间正在减少,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量增加;三是历史高考知识不再以某一种教材版本为唯一的依据,历史教材版本增加了可选择性。
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认识到,要适应新形势,首要问题是必须改变“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于是,我们采用了导学案教学模式。
那什么是导学案呢?顾名思义,导学案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映教学内容的纸质文案。
那要怎样设计导学案呢?我们使用的“导学案”一般分为以下7个部分:1 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在我们编订的“导学案”中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识记、掌握、理解、运用各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知识,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 温故而知新复习与本节课与关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运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回忆。
3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力求简洁明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线索浏览教材,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
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
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好并在课本上勾画,以此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知识关键词等的掌握。
导学案式下的历史教学

浅谈导学案式下的历史教学转眼间,多半学期已经结束。
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也已经完成了一多半。
本学期,我校和本年级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
全方位地进行了课程改革,同时也采用了导学案式的教学。
在进行了多半学期的教学实践后,现将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一、导学案的设置及说明(学生版)我们年级学生版的导学案主要是按课时编排的。
基本上每课一节。
其中包括课题、课型、编写人、审核人、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难点、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课堂精炼、知识拓展、课堂总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励志语等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以及课堂精炼部分。
在自主学习部分,我们主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并且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提前完成,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在合作探究部分,我们主要根据所讲述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并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课堂精炼部分,我们针对本节课讲述的内容设置了5-7个选择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深刻的了解和完整的把握。
二、导学案编写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作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
三、导学案的优点1、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本学期,在使用导学案以后,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很多同学都已经适应了这种新的学习模式。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的实现历史有效教学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的实现历史有效教学作者:杨玉成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7期摘要: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通过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手段,才能符合当前新课改形势的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变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本文将从这一主旨入手来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导学案提问技巧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64-01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的展开,如何适应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的需要,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实际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深刻体会素质教育的实际,明确新课改的要求,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上做文章。
要准备出一份好的教学导学案。
从而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
要实现效果俱佳的历史教学,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在教材框架上下好功夫,准备出一份符合教学实际的导学案好的导学案要从内容上下功夫,从而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
重备课编写,实现历史教学的方向性、确定性、原则性。
搞清楚备导学案的原则是做导学案并使之完美的首要前提。
第一,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新课改下的高中教材时分专题分单元的形式编排的,这样有利于导学案按课时安排的编写。
第二,问题化原则。
新课改后的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讲究的是三维目标的体现,如何将所教内容和现实结合起来,有必要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
第三,方法化原则。
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
第四,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第五,开放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上也必须要注意高考的动态,教师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精讲解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运用如何真正体现“生本”——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一课为例

要 以一个朋友 、 一个 同学的身份 , 倾听学生 的见解 , 出 提 自己的 困惑 , 导学生反思 、 引 讨论 , 以营造一个宽松 的学 习氛围 。 即使 对课 堂上开小差的学生也不能随意加以呵 斥, 而是采取 善意提 醒 的方式 , 学生在 其乐 融融 的课 使
[] 2 齐健 , 赵亚夫等. 历史教 育价值论 [ . M] 北京 : 高等
在这一课里 , 师可以预设这样几组 问题 :. 教 1 布雷顿森林
三组 问题 比较难 , 以让实力较强又 相 当的四个小组 负 可
在 教学活动 中 ,教师应及 时了解学生 活动 的情况 , 根据反 馈的情况给予相应 的评 价 , 以保证学 习 目标 的达 成, 促进 学生 自主学 习。笔者 以为 比较有效 的反馈措施
有:
一
堂氛 围中“ 亲其师信其道 ” 。
二是转变角 色 , 加强课堂上 的师生 互动 。在历 史课
是通过课 堂提问 的形式检查学 生预 习的成果 , 着
解 畅所欲 言 ; 至可 以让 学生走 上我 们 的讲 台 , 甚 教师 只
重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 的情况 。 二是对 于探究性 问题 的反馈 , 让学生推选 学生代 可 表 向全 班展示 他们思 考 、 讨论 的成 果 , 他学 生认 真倾 其
听, 分享发言者 的研究成果 。 三是课堂最后几 分钟可以进行一个 即时小练 习 , 教 师在学 生 中间巡 视 , 发现学 习有 困难 的学生 , 一 就及 时
在下 面作 简单 的点评 。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在众人 面前展
示 自己才 能 的机会 , 生在语 言表达 、 使学 思维 能力 、 自信 心等方 面都得到 了锻炼 , 能增 强学生 的主体 性和参 与 更
历史课程初高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历史课程初高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作者:王波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0期摘要: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实验班对于历史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新设计,整合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
本文对于三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利用导学案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实验班教材整合一体化实践反思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变革教与学的方式牢固树立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目标,让对话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初高中一体化教与学的主旋律。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指导下,转变传统历史课堂模式,利用导学案、分组学习,实现高效课堂。
“教师之变”——变教师教为学生自学,变讲课为指导,变满堂灌为动手实践,变学知识为练能力,变考试检测为展示评价。
从而实现“学生之变”——学生明确目标,学生发现新知,学生体验过程,学生自主评价。
用好“导、学、展、练、悟”五环教学。
[1]其一,精心制作导学案。
一堂新课成功的前提是要做好导学案。
初高中一体化之路前无古人,网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所以,教材整合之后必然是需要合适的导学案引领。
我们在上课之前认真分析考纲,根据初高中的不同要求,删繁就简。
初中教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把高中的知识点顺便渗透进来,同时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程度,把握好难度和深度。
我们的导学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2]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如讲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给学生的学习目标:一是区分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政治条件,理解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二是对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古代希腊民主制度不同的经济根源和地理因素。
[3]第二部分是学法指导,让学生有路可走。
第三部分是自主学习,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列空简单呈现,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第四部分是活动探究或拓展升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升华。
这部分往往需要老师引领和讲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研究以安徽太和一中历史导学案为例

三、高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
1、明确目标: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并将其贯穿于 整个导学案中。
2、优化内容: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历史素材, 设计有趣、有深度的学习任务。
3、创新形式: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填空题、简答题、图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题策略、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反馈等关键问题。在设 计和使用导学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
展望未来,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研究和实践应进一步深入。具体建议如下:
2、学习内容:选取明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作为学习素材,设计相关问题 和学习任务。如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影响;探究《西游记》所反映的社会 背景等。
3、学习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4、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风 俗等,培养其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3、学生反馈:导学案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 整和完善导学案。
四、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高中历史导学案的实例来说明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标题:二战中的重要战役 1、教学目标:掌握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及对二战的影响。
2、知识点: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会战。 3、学习建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以下思考题。
4、评价反思: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反思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五、安徽太和一中历史导学案案 例分析
安徽太和一中在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下是一份高 一历史导学案的案例分析:
高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实践

课后
1. 跟踪指导学生史料搜集的过1. 继续补充史料(文字资料、尤其
程 2. 下一课时之前检查学生课实物资料更直观 ),以访谈形式
件质量
进行 2. 完整 ppt 并准备讲解和展示
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史 料能力及合作意识
课20时分2钟()前1组理. 解点评有价评误各2.、小讲不组解到展学位示生的的疏地课忽方件的及或者小1题 评. 优各进标小行准组分各析pp小t讲进组解行相2展互. 按示评照,价课对件探制究问作
课时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主旨
课前准备
教学、导学案设计
预习课本内容,了解目标内容知识自主学习,为完成导学案做准
框架
备
课5 分时钟1()前导装袖前:较入口多:前三在p襟粒p哪t四扣展出,只示现问口刘?题袋德:,华该五身服粒着饰扣中,山当结 服 自主合饰发初变言中迁所历学程,(思可考从与记自事己起相列关举)的
供相关资料
领任务
完成设置的探究问题打好基础
课2钟6时)- 410(第分1领作评. 优简及过标网程单准络并介资随绍源时pp指2t.制导观作察3.的规各相小定关组小制组要1② 人. 制分小作组工集:pp体t①合3 作人探搜究集解史决料问并题整③理2
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 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史 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的核心素 养
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本课中以衣食住行、风 俗习惯作为项目内容主体。当然,项目确立时 也考虑紧紧围绕教材知识结构,在今后实施中 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二)项目规划 在 项 目 确 立 之 后, 教 师 得 将 项 目 的 实 施 和 课 堂 教 学 紧 密 结 合, 设 置 需 要 探 究 的 问 题。 问 题 设 置 应 考 虑 到 以 下 因 素: 毕 竟 是 课 堂 教 学, 所 以 既 要 顾 及 课 程 标 准, 又 要 兼 顾 学 生 的 兴 趣。 因 此 将 探 究 问 题 设 计 为:1. 以 服 饰 为 例,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讨 论 中 国 近 代 以 来 人 们 物 质 生 活 和 社 会 习 俗 发 生 变 化 的 原 因? 2. 在 西 方 文 化 冲 击 的 今 天, 我 们 应 该 如 何 对 待 外 来 文 化? 3. 总 结 近 代 服 饰 和 社 会 生 活 习 俗 演 变 的 主 要 特 点。 (三)项目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在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摘要】新课改的大潮已经在江西省展开有四年多了。
新课程倡导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构建有效课堂。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导学案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发展为主旨,以效益为主标,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了真正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效课堂;和谐统一
江西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后,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明显感觉到了三点变化:一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在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二是教师用来讲授知识的时间正在减少,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量增加;三是历史高考知识不再以某一种教材版本为唯一的依据,历史教材版本增加了可选择性。
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认识到,要适应新形势,首要问题是必须改变“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于是,我们采用了导学案教学模式。
1 那什么是导学案呢
顾名思义,导学案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映教学内容的纸质文案。
那要怎样设计导学案呢?我们使用的“导学案”一般分为以下7
个部分:
(1)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
在我们编订的“导学案”中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识记、掌握、理解、运用各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知识,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温故而知新,复习与本节课与关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运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回忆。
(3)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力求简洁明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线索浏览教材,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
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4)知识延伸。
现在教材的编写是“一纲多本”,每一种版本都有其优缺点,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编写“导学案”时教师们应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吸收其它版本的优点,紧扣课标,厚积薄发,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设计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5)合作探究,知识升华。
这一部分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一系列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集体讨论的问题主要是老师讲授完本节内容后为了升华本节的知识而设计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普遍特点是跨度大,思维含量高。
它往往涉及到几段课文,或者是全文,有的甚至跨章越节,即使是优生一般也难以轻松作出全面的
回答,需要经过一番集体讨论后才可以得到完满的解决。
(6)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
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于有些题目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总结。
(7)学后心得。
导学案最后,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课后,教师可以将导学案收起,给学生进行解答和批阅。
2 导学案具体怎样运用呢?
(1)每个课时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认知程度。
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
(3)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还课堂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各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知识小卡片,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
作为老师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4)再优质的课堂,也少不了课后的巩固,作为老师,每一堂课完成之后,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完成的情
况把导学案进行近一步的补充,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的落实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严密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改。
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
今天的教育是教与学的恰如其分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平衡与协调。
通过导学案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释疑、课后巩固复习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这一方法,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教育真理的路仍然很长,这项工作只是我们才着手做的一件事情,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我们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我们只有碰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争取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让导学案真正发挥到作用,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