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增分主观大题(三)——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3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3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新人教版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考向一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其判断 【考点精析】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辨析“三步曲” 第1步:正确标出化合价所有的分析都源于化合价变化。 第2步:依据规律判断反应的合理性。 化合价与氧化性的关系:“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面转”。 第3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题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同一反应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产物,也可以是同一种产物。 (2)由于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或还原剂并没有全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 此在求氧化剂或还原剂的质量或两者的比例时易发生错误。
3.先后规律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
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
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
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
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
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4.电子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规律方法】 电子守恒法计算“三步曲”
考向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 【考点精析】 四步书写配平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考向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考点精析】 1.价态规律 (1)升降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2)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 循“高价+低价 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H2S与浓硫酸的反应: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图像课件(19张)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图像课件(19张)

答案: Co 2O 3+SO +2H S2O =24 CoSO +H4 O 2 5.0≤pH<5.4(5.0~5.4不给分) 2Al 3++3CO 32-+3H O2 =2Al(OH) ↓3+3CO ↑2 分液漏斗、烧杯 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充分 振荡,静置分离出水层 Na2CO 3溶液滴加过快,会导致局部碱性过强而产生 液Na中2C加O 入3溶稀液盐ꢀ调酸节调溶pH液至的3.p5H左至右5.(23~.0~7.64,.0均过可滤),,向加滤入金 属萃取剂萃取2~3次,静置后分液,得较纯CoCl2溶液Βιβλιοθήκη ꢀ类型3、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例、
举题固法
蒸发浓缩ꢀ冷却至10℃以下结晶
120 6~8
答案: 120 适当升高温度、搅拌、增大H2O2浓度、增大H+浓度、 延长萃取时间
2ReS 2+19H 2O =2 2ReO 4-+4SO 42-+14H 2O+10H+ 6~8 重结晶 Re2O 7+7H 2= 2Re+7H O2 (条件略) NH 3 含R N3 的有机溶剂
化学反应原理图像
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综合题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KSP图像 电化学装置示意图
化学实验装置图
分析方法
读懂横、纵坐标含义
辨析线的趋势
结合题干信息,结合 工业生产价值,运用 主人翁态度分析判断
常见类型 金属离子萃取率和pH 的关系
金属离子浸取率 溶解度曲线运用
ꢀ类型1、金属离子萃取率和pH的关系分析ꢀ
ꢀ类型1、金属离子萃取率和pH的关系分析ꢀ
ꢀ例1、
举题固法 B
ꢀ例2、
举题固法
pH=5时,Co、Li分离最彻底

最新-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讲 精品

最新-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讲 精品

(3)实验室中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 Fe(OH)2 沉淀。某同学利用上图装置,只更换一个电极,通过电 解法制取较纯净的 Fe(OH)2 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该同学换 上 的 电 解 材 料 是 ________( 用 元 素 符 号 表 示 ) , 总 的 反 应 式 是 ______。
电解液中加适量水,能使溶液浓度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A.NaCl C.CuSO4
B.Na2CO3 D.K2S
()
解析:选 B。加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实
际是电解水,故只有 B 项符合条件。
4. (2016·衡水模拟)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 念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 2Cu+H2O=通==电==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阴极 ;从电解池 ;阴离子移向电解
4.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 (1)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 极。 (2)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两组 (不要忘记水溶液中的H+和OH-)。 (3)然后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Fe3+>Cu2+>H+(酸)>Fe2+>Zn2 +>H+(水)>Al3+>Mg2+>Na+>Ca2+>+。 阳极: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解析:选D。SO
2- 4
、OH-移向b极,在b极OH-放电,产生
O2,b极附近c(H+)>c(OH-),石蕊试液变红。Na+、H+移向a
极,在a极H+放电产生H2,a极附近c(OH-)>c(H+),石蕊试液变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新人教版ppt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新人教版ppt
①TiO2+2Cl2+2C=高==温==TiCl4+2CO ②TiCl4+2Mg=高==温==2MgCl2+T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①中TiO2被氧化 D.反应②中金属镁被氧化
解析:①TiO2+2Cl2+2C
高温 =====
TiCl4+2CO和②
4.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包括电子 的________或共用电子对的__________)。 答案:电子的转移 得失 偏移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答案: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1.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
2.氧化还原反应中不能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变
Fe2O3+3CO==△===2Fe+3CO2
答案:不同元素
三、中学化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 (2)含有较高价态的化合物:如________; (3)过氧化物:如________; (4)其他:如HClO、漂白粉、MnO2。 答案:(1)Cl2、O2 (2)KMnO4、FeCl3、HNO3 (3)Na2O2、H2O2
化。( )
3.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
4.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5.Fe2O3+3CO

高温 =====
2Fe+3CO2不属于四种基本
反应类型。( )
答案:1.× 2.× 3.√ 4.× 5.√
钛(Ti)被称为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以下是由 TiO2制Ti的主要反应: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如________;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 (3)含有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________; (4)其他:如浓盐酸、NH3。 答案:(1)Al、Fe、Zn (2)H2、S、C (3)CO、SO2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1.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制备氮化硅(Si3N4)肼(N2H4)、氢氰酸(HCN)。

(1)已知:Si(s)+2Cl2(g)====SiCl4(g) △H1=akJ·mol-1N2(g)+3H2(g) 2NH3(g) △H2=bkJ·mol-13Si(s)+2N2(g)====Si3N4(s) △H3=ckJ·mol-1H2(g)+Cl2(g)====2HCl(g) △H4=dkJ·mol-1则反应3SiCl4(g)+4NH3(g)====Si3N4(s)+12HCl(g)的△H=________________kJ·mol-1(用a、b、c、d表示)。

(2)肼的制备方法是用次氯酸钠氧化过量的氨。

已知ClO-水解的方程式为:ClO-+H2 O=HClO+OH-。

常温下,该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0×10-6mol·L-1,则1.0mol· L -1NaCIO溶液的pH=________。

(3)工业上利用氨气生产氢氰酸(HCN)的反应为:CH4(g)+NH3(g) HCN(g)+3H2 (g) △H>O①其他条件一定,达到平衡时NH3转化率随外界条件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X代表的是________(填“温度”或“压强”)。

②其他条件一定,向2L密闭容器中加人n mol CH4和2 mol NH3,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n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反应从开始到a点所用时间为10min,该时间段内用CH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平衡常数:K(a) ________K(b)(填“>”“=”或“<”)③工业上用电解法处理含氰电镀废水(pH=10)的装置如图所示。

阳极产生的氯气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lO-,ClO-将CN-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CN-+ _____ClO-+ ________====_____CO32-+_____N2↑+________+________若电解处理2 mol CN-,则阴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L。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Word+讲义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Word+讲义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单 科 命 题备考导航核心解读1.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考查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判断;(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3)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4)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命题预测能从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本质和特征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简记]“失升氧,得降还,若说剂,正相反”。

例如: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氧化剂是⑦MnO2,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⑧Cl2,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⑨ 1.204×1024。

及时提醒①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 2O3。

③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如:Cu2+→Cu时,铜元素被还原,Cl-→Cl2时,氯元素被氧化。

3.氧化性和还原性(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如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及时提醒 a.箭头指向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且需注明“得(到)”或“失(去)”。

b.箭头的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2021高考化学3.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题课件

2021高考化学3.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题课件
Ⅱ.用 H2 还原 CO2 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CH3OH(不考虑副反 应)
CO2(g)+3H2(g) CH3OH(g)+H2O(g) ΔH<0
(3)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CO2 和 H2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a m下o反l·L应-1平和衡3常a 数m的ol·值L-为1,__反__应2_7_平a_2_衡b1_2-_时_b_,_4_C_H_3_O__H__的__产_。率为 b,该温度
没有影响
(4)为同时提高 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 CH3OH 的平衡产率,应选
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A____(填标号)。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平衡浓度及平衡常数的计算、
化学平衡中的问题分析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等,考查的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
Ⅰ.半导体光催化剂浸入水或电解质溶液中,光照时可在其表面 得到产物
(1)图 1 为该催化剂在水中发生光催化反应的原理示意图。光解 水能量转化形式为_光__能__转__化__为__化__学__能___。
(2)若将该催化剂置于 Na2SO3 溶液中,产物之一为 SO42-,另一 产物为___H_2____。若将该催化剂置于 AgNO3 溶液中,产物之一为 O2,写出生成另一产物的离子反应式____A_g_+_+__e_-_=_=__=_A_g________。

别为
1-a-b V
mol·L

1

3-3a-b V
mol·L

1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反应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反应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新人教版

物质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的强
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但也
与外界因素(如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酸碱性等)有关,具体
判断方法如下: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判断
(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二表、一律”判断 (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对应阴离 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题点(二) 依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
否发生
3.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
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
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答案:C
[模型认知] 假设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已知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的强弱关系,判断某一氧化还原 反应能否发生时可采用假设法。
题点(三) 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5.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24-+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H2O2===2Fe2++O2↑+2H+

新标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讲化学反应与能量精品PPT课件

新标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讲化学反应与能量精品PPT课件
成和结构不同,而且所包含的能量也不同。反 应热可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 的相对大小进行计算,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 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为吸热 反应。即: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8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区别 类型
放热反应
ΔH= kJ·mol-1。
11
2.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对比:
意义
化学反应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 变化
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 物质变化,也表明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计量 数
既表示微粒个数又表 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一般为正整数
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 的量,既可以是正整 数也可以是分数
盖斯定律等知识分析问题,并注意总结这部
分知识与其他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
1
基础知识回顾
1.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
或吸收的热量,恒压恒温条件下的反应 热又称焓变 ,符号为ΔH ,常用单位 k是J·mol-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是由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当物质 发吸生收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 学键要 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 学键要放出能量。
14
(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 念)(2010·山东卷)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 关的叙述正确的是C (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 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 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
反应 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特征 (使环境温度升高)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 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化学反应的调控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 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化学反应的调控
平衡
温度
常数
979 K
1 173 K
FeO(s)+CO(g)
K1
1.47
2.15
CO2(g)+H2(g)
K2
1.62
b
K3
a
1.68
编号 化学方程式

Fe(s)+CO2(g)

CO(g)+H2O(g)

Fe(s)+H2O(g)
FeO(s)+H2(g)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
A.a>b
么?
(2)如何计算压强平衡常数?
点拨(1)运用“三段式”解决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计算问题时,应注
意反应物的平衡量等于起始量减去转化量,生成物的平衡量等于起始量加
上转化量。在列“三段式”时,首先需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另外,注意“三
段式”的三个量中只有转化量与化学计量数对应成比例。
(2)压强平衡常数的理解和计Fra bibliotek。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两反应相加,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
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两反应相减,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
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相除得到的商。
如:N2+3H2
1
3
N
2+ H2
2
2
2NH3,K=a,则有 2NH3
NH3,K″=√。
1
N2+3H2,K'= ;

训练突破
1.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
Ⅱ、Ⅲ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
能力点2
运用“三段式”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计算的能力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O2(g)的 ΔH=2a kJ·mol-1。( √ )
(7)N2(g)+3H2(g)
2NH3(g)的正、逆两个方向的焓变相同。( × )
2.(双选)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
ΔH=+100 kJ·mol-1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AD )。
A.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不变
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特别提醒(1)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都伴随着能
量的变化。
(2)焓变不取决于部分反应物能量和部分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
(3)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




01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03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1
焓变与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筛查
1.焓变与反应热
(1)反应热与焓变的定义:反应热是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
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称之为焓变,符号为 ΔH ,单位
解析:将已知反应分别记为①、②,应用盖斯定律,反应①+②×2
得:TiO2(s)+2Cl2(g)+2C(s,石墨)══TiCl4(l)+2CO(g)
110.5 kJ·
mol-1×2=-80.5 kJ·
mol-1。
ΔH=+140.5 kJ·
mo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1)将题给已知三个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 根据盖斯定律,由③×2-①-②可得: CH4(g)+CO2(g)===2CO(g)+2H2(g) ΔH=+247 kJ·mol-1
根据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吸热、气体
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高温低压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
起始浓度/(mol·L-1) 转化浓度/(mol·L-1)
C(s)+12O2(g)===CO(g) ΔH=-111 kJ·mol-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有利于提高CH4
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容器中加入2 mol CH4、1 mol CO2 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 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_mol2·L-2。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 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
(2)①积碳反应中,由于催化剂X的活化能比催化剂Y的活化能要 小,所以催化剂X更有利于积碳反应的进行;而消碳反应中, 催化剂X的活化能大于催化剂Y,所以催化剂Y更有利于消碳反 应的进行;综合分析,催化剂X劣于催化剂Y。 由表格可知积碳反应、消碳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 衡右移,K积、K消均增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均增大,从图像 上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是减小的,所 以v消增加的倍数要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由速率方程表达式v=k·p(CH4)·[p(CO2)]-0.5可知,v与p(CO2) 成反比例关系,p(CO2)越大,反应速率越小,所以pc(CO2)> pb(CO2)>pa(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信息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知,向Cr2(SO4)3溶 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的现象是蓝紫色溶液变浅,
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2)①由信息Cr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24-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
类型一 以转化观为主线串联原理流程 试题常以“脱硫、脱硝、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新材料制 备”等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关的流程为命题材 料,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在化学新技术和新方法中的应用。常见 的考试形式为物质转化、过程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包括离子方 程式和氧化还原方程式)、反应条件的应用、电子的得失。
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 生成速率方程为v=k·p(CH4)·[p(CO2)]-0.5 (k为速率常数)。在p(CH4)一定时,不同 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 示,则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 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2)①2CrO24-+2H+ Cr2O27-+H2O ②增大 1.0×1014 ③小于 (3)2.0×10-5 5.0×10-3 (4)Cr2O27-+3HSO- 3 +5H+===2Cr3++3SO24-+4H2O
中CrO
2- 4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得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小于0。
(3)由AgCl的Ksp=c(Ag+)·c(Cl-),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 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21..00××1100--150 mol·L-1 =2.0×10-5 mol·L-1;由Ag2CrO4的Ksp=c2(Ag+)·c(CrO24-), 此时溶液中c(CrO24-)=22..00× ×1100- -1522 mol·L-1=5.0×10-3 mol·L-1。 (4)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以得出NaHSO3将废液 中的Cr2O27-还原成Cr3+的离子方程式为 5H++3HSO- 3 +Cr2O27-===2Cr3++3SO24-+4H2O。
2.采用科学技术减少氮氧化物、SO2等物质的排放,可促进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 可获得含CaCO3、CaSO4、Ca(NO2)2的副产品,工业流程如 图1所示。
①反应釜Ⅰ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法(如图2),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釜Ⅱ中CaSO3转化为Ca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CO还原SO2”的新技 术,在反应器中加入0.10 mol SO2, 改变加入CO的物质的量,反应后体 系中产物随CO的变化如图3所示。其 中产物Y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47

cCr2O27- c2CrO24-·c2H+
,根据A点数据可以得出c(H+)=1.0×10-7
mol·L-1、c(Cr2O27-)=0.25 mol·L-1,可求出转化的c(CrO24-)=
0.25 mol·L-1×2=0.5 mol·L-1,进一步可得平衡时c(CrO24-)=
0.5 mol·L-1,代入表达式中得平衡常数K=1.0×1014。③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rO
2- 4
和Cr2O
2- 7
在溶液中可
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
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
中c(Cr2O
2- 7
)随c(H+)的变化如
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_
(1)元素化合价无变化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遵循质量守恒 定律。
(2)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则为氧化还原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 外,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化学 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需要遵循电荷守恒规律)即可。
类型二 以平衡观为抓手突破图表分析 平衡观是高中化学重要的核心素养,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往往以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结果为命题背景,借助于 具体的图像或表格数据,运用平衡观分析反应条件的选择与控 制,从而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实践应用或迁 移创新的能力。比如2019全国卷ⅠT28第(3)问来源于我国化学工 作者发表在顶级刊物Science中的文章“沉积在α­MoC上单层金 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试题以文章中的单原子催化 能量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情境,让学生认识、分析催化吸附 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第(4)问以Shoichi研究的水煤气 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分析平衡移动过程。
[解题策略] 近几年常出现“物质转化或反应机理循环图”,根据箭头 的方向,判断一共发生了几个反应;确定反应物和产物;根据 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根 据反应机理判断哪些离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等。书写时首先 根据题给材料中的信息写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再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类型:
CH4(g)+CO2(g)===2CO(g)+2H2(g)
1
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0
0.25 0.25
0.5
0.5
平衡浓度/(mol·L-1)
0.75
0.25
0.5
0.5
K=cc2CCHO4··cc2CHO22
=00..575mmolo·Ll·L-1-12××00.2.55
mol·L-12 mol·L-1
=13 mol2·L-2。
ΔH/(kJ·mol-1) 活化能 催化剂X /(kJ·mol-1) 催化剂Y
积碳反应 CH4(g)=== C(s)+2H2(g)
75
33
43
消碳反应 CO2(g)+ C(s)===2CO(g)
172 91 72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________Y(填“优于”或“劣于”),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 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 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 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1.(2018·全国卷Ⅱ)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
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
2H2(g)。 已知:C(s)+2H2(g)===CH4(g)ΔH=-75 kJ·mol-1 C(s)+O2(g)===CO2(g) ΔH=-394 kJ·mol-1
1.(2016·全国卷Ⅰ)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
Cr(OH)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