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粒种子的旅行》科普阅读教案资料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10篇)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篇1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师小结: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
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小结。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3.教师小结: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
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评价。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总结: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
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
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
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第三章《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讲述种子传播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植物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种子传播的原理和过程。
重点:掌握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如风力、水力、动物传播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传播过程图解、种子实物、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种子传播过程图解,让幼儿观察并猜测种子是如何传播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和弹射传播。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传播方式,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种子传播的过程,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 课堂小结(5分钟)让幼儿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大一粒种子的旅行2. 小(1)风力传播(2)水力传播(3)动物传播(4)弹射传播3. 相关图片和关键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想象中的一粒种子的旅行过程。
2. 答案要求:(1)画出种子传播的过程,标注传播方式。
(2)用文字简单描述种子传播的过程。
(3)发挥想象力,添加有趣的细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了解种子传播的实际情况。
(2)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鼓励幼儿开展小组合作,用废旧物品制作种子传播模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涉及章节为第二章《探索种子成长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生长的过程、种子传播的途径以及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2. 帮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提高幼儿对大自然中生物相互关系的认识。
3. 培养幼儿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幼儿对生活中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途径。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实物、放大镜、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中种植的植物,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种子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通过PPT和视频,讲解种子生长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
(2)分组讨论:种子传播的途径,每组选一种传播方式,进行角色扮演。
(2)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植物,爱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胚根、胚芽。
2. 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3. 种子传播途径:风力、水力、动物、人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种子旅行”为主题,画一幅画。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了解种子的奥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传播途径,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及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PPT。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片美丽的森林,让学生观察森林中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从哪里来?”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
(2)教师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3)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实物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种子传播的方式,并在画纸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传播方式(3)种子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种子的结构。
(2)举例说明种子传播的两种方式。
2. 答案:(1)画出种子的结构图。
(2)例:风力传播、动物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观察它们的传播方式。
(2)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过程。
2024年大班科学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种子的传播”及第四章“种子的生长”。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不同种子有不同的传播途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传播视频、PPT、实物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水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尺子、摄像头(用于观察种子生长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种子传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传播方式。
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见过的种子传播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种子在风、水、动物等不同传播方式下的特点。
分析种子传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种子,分析其传播方式。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观察种子生长(5分钟)学生领取种子、花盆、土壤等材料,动手种植。
每天观察种子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学生分享观察种子生长的感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其他传播方式2. 种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
记录一种植物的种子生长过程,要求不少于5天的观察。
2. 答案:学生需上交观察记录,包括种子传播方式及生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种子传播的意义,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024年一粒种子的旅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一粒种子的旅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故事形式,向幼儿介绍种子从播种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力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生长的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种子生长过程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等。
学具:画纸、彩笔、水壶、小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粒种子的旅行》故事,引导幼儿关注种子生长的过程。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它们需要什么条件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种子生长的过程,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
讲解种子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3. 随堂练习(15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颗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节。
各组讨论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种子生长过程,分享给全班。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小花盆、种子和土壤,指导幼儿动手种植自己的种子。
引导幼儿给种子浇水、晒太阳,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各组分享自己种植的种子生长情况,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种子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生长条件:阳光、水分、空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自己种植的种子生长过程。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描述种子从发芽到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种子生长过程的兴趣和观察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植物生长,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围绕“一粒种子的旅行”展开,通过故事、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不同种子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植物生长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生长过程。
重点:认识不同种子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种子标本、放大镜、实验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一粒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关注种子传播的方式。
激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样旅行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PPT课件,介绍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自体传播。
以实际例子讲解,让幼儿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种子传播方式。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4. 实验观察(15分钟)分组进行种子传播实验,观察种子的传播过程。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外观特点。
5.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种子传播的创意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种子传播的方式。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种子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自体传播不同种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种你最喜欢的种子传播方式,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画风力传播的种子,例如:蒲公英。
描述如下:“风力传播的种子像小伞兵,风一吹,它们就飘到远方去旅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最新《一粒种子的旅行》科普阅读教案资料
呵护童心,激发童趣——《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活动设计作品分析:(德)安妮·默勒著的《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生命奇迹的精美绘本,讲述了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人类去长途或短途旅行时,可以乘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向我们展示了植物种子旅行的办法,展现自然的神奇力量。
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孩子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学习默读。
现代社会科技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科学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是触手可及的。
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但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能够一蹴而就,需要从小抓起。
科学绘本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科学道理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讲述科学道理的文学材料。
其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是科学绘本中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能强烈地吸引低段孩子的注意力,对他们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儿童科学绘本。
儿童科学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儿童性,不管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
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它原有的儿童情趣,对它的接受对象——低段孩子,也应给予空间让他们对绘本进行儿童式的解读。
指导阅读这样的一本科学绘本,既要考虑它的文学价值,又要考虑它的科学价值。
文学价值就是让孩子在阅读当中得到审美体验,科学价值就是从阅读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要想阅读的价值发挥其真正的意义,首先要让孩子有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图文并茂的绘本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一粒种子的旅行》语言表述生动形象、略带幽默,富有儿童色彩,而且内容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书中很多例子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这样让孩子很容易产生兴趣。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材《大班科学探索》第5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设计,详细内容涉及种子传播的途径、特点以及种子发芽的过程。
重点探讨一粒种子在自然界中的旅行过程,了解植物的传播方式和生态适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认识种子传播的重要性。
2. 掌握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理解各种传播方式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原理和生态适应。
教学重点: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种子样本、放大镜、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粒种子在自然界中的旅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传播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种子样本,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讲解种子传播的四种主要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自体传播。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种传播方式的优缺点,并在记录本上记录。
4.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扮演不同种子,通过游戏模拟种子传播过程,加深对传播方式的理解。
5. 观察种子发芽(5分钟)学生观察提前准备的种子发芽过程,记录种子生长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种子发芽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并分析其生态适应。
2. 答案示例:例如观察蒲公英,记录风力传播的特点,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种子传播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例题讲解中种子传播方式的原理介绍;2. 互动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3.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及学生的记录;4. 作业设计中学生对生态适应的分析。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精品教案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大自然”,教材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二章节“种子出发啦!”,详细讲述了种子在离开母体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不同种子的传播途径。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种子样品、各种传播方式的图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去户外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
(2)让幼儿观察种子,猜测种子是如何传播的。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课件展示种子的传播方式。
(2)讲解每种传播方式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种子,讨论其传播方式。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1)让幼儿动手制作种子传播的模型。
(2)展示作品,讲解制作过程。
(2)让幼儿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传播方式(2)各种传播方式的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种子传播方式。
2. 答案:根据幼儿画的传播方式,进行简单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程度。
(2)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带领幼儿去户外实地观察种子的传播。
(2)开展“种子传播小实验”,让幼儿深入了解种子的传播过程。
(3)鼓励幼儿进行家庭实践,与家长一起观察、记录种子的传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5.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标准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旅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旅行》,主要围绕第二章“种子传播”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结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与环境互动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种子结构,掌握种子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对大自然好奇心。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特别是风力、动物、水力等传播方式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种子结构认识,以及各种传播方式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种子传播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种子是如何从一地传播到另一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种子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解种子组成部分。
(2)讲解种子传播方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请举例说明种子是如何通过风力、动物、水力等传播。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解答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填空题:种子传播方式有()、()、()等。
(2)简答题:请简述一种你最喜欢种子传播方式,并说明原因。
5. 实践操作(20分钟)(1)小组合作,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制作种子传播模型。
(2)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2)提出问题:“除教材中提到传播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旅行》2. 内容:(1)种子结构(2)种子传播方式(3)种子与环境互动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讲解种子传播方式。
(2)观察周围植物,尝试找出它们是通过哪种方式传播种子。
2. 答案:(1)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思考哪些环节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生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传播的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植物生长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种子生长的过程。
重点:种子结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模型、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种子传播的视频。
2. 学具:放大镜、种子、泥土、花盆、水壶、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一粒种子旅行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1)展示种子模型,让幼儿观察种子的结构,引导他们认识种子各部分名称。
(2)播放种子传播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3)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3. 实践:(1)分发种子、泥土、花盆等材料,带领幼儿动手种植,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引导他们发现种子的小秘密。
4. 例题讲解:以“种子传播”为例,讲解不同种子传播方式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画出自己种植的种子,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传播方式(3)种子生长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种植的种子,描述其生长过程。
(2)收集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观察不同种子的生长环境。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涉及章节为第三章《种子的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教学重点: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图片、视频、实物(不同种类的种子)。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种子,邀请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传播的?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讲解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观察并记录其传播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种子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 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3. 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种子的传播方式。
2. 答案示例:梧桐树:风力传播蒲公英:风力传播玫瑰:动物传播(如鸟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种子的形态结构掌握不够准确。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一粒种子的旅行”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重点:观察、探索种子传播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图片、视频、植物生长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种子、小铲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种植的经历,引发对种子生长的兴趣。
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如风力、水力、动物传播等)。
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种子的传播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种子传播的方式,每组选一种方式展示给全班。
观察实验:观察种子在风力、水力等不同条件下的传播情况。
4. 互动探究(15分钟)一起种植:幼儿动手种植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记录发现:鼓励幼儿记录种子生长的变化,分享心得。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2. 种子传播方式风力水力动物传播3. 植物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2. 答案提示:可以从风力、水力、动物传播等方面进行观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观察、记录种子生长过程。
开展科学小实验,探索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好奇心激发。
2. 例题讲解中种子传播方式的直观呈现。
3. 随堂练习的分组讨论和观察实验。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故事、观察、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以及传播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种子的基本结构,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2. 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表达、合作等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及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颗种子在土壤中生长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种子生长过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展示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播放种子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种种子传播的方式,并上台演示。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实践活动(1)让幼儿动手操作,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制作种子传播的创意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芽等种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
2. 答案: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种子传播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种植植物,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同时,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种子,了解种子的多样性和传播方式。
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一粒种子的旅行2. 年级:大班3. 课时:2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途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表达出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途径。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种子、图片、视频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不同植物的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种子的旅行》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
2. 主题活动:a) 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b)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c)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种子为什么要旅行?种子旅行有什么好处?3. 操作活动:a) 教师发放种子和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种子旅行的小作品。
b)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交流:a)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b) 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收获,让幼儿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b)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制作作品的情况,评估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小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 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如观察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3.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涉及第一章“生命的奇迹”中的第三节“种子的旅行”。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探讨自然界中种子如何借助动物、风、水等力量进行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及适应环境的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理解种子传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种子、放大镜、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种子传播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旅行的吗?”2. 例题讲解(1)展示PPT,介绍种子传播的常见方式,如: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
(2)讲解种子适应不同传播方式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种子传播方式。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实践活动(1)观察实物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态。
(2)学生用画纸、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种子传播的画。
六、板书设计1. 大《一粒种子的旅行》2. 小(1)种子的传播方式(2)传播方式的适应原理3. 关键词: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适应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三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一种种子传播的现象,并描述其过程。
2. 答案:(2)示例:苹果种子通过动物传播,当动物吃掉苹果后,种子随粪便排出,从而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种子传播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故事、观察、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以及种子发芽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
难点: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放大镜、图片、视频、植物生长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种子、小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的种子。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吗?它们的种子是怎么传播的呢?”2. 故事分享(5分钟)(1)讲述故事《一粒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关注种子的传播方式。
(2)提问:“故事中,种子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呢?还有其他传播方式吗?”3. 观察探索(5分钟)(1)展示不同种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认识种子的结构。
(2)分组讨论:种子是如何传播的?4. 例题讲解(5分钟)(1)讲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5.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种子。
(2)讨论:种子生长需要哪些条件?(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传播方式(3)种子发芽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种子,并描述它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观察、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但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
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粒种子的旅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自然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
教学重点:1. 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彩笔。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传播的?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知道的种子传播方式。
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3: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2. 讲解各种传播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Step 4: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观察和分析该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学生用彩笔在白纸上绘制出种子的传播过程。
3. 每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其种子传播方式,并和家长分享。
2. 学生写一篇关于《一粒种子的旅行》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种子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思考、合作等。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观察、写作等。
五、板书设计一粒种子的旅行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特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2.了解种子在繁殖中的作用。
3.促进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种子(各种大豆、玉米、西瓜、花生等)。
2.塑料袋、水杯、土、铁锹、水壶等。
3.手机、平板电脑及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问同学们是否听说过“种子”这个词?让同学尝试谈一谈自己对“种子”这个词的理解。
并通过这个引子展开小编教学。
2. 展示、探究(20分钟)老师取出已准备好的各种种子,让学生先仔细观察一下种子表面,是否有坑洼,颜色变化等特点。
并提示学生进行不同种子与种子之间的比较,记录下不同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接下来,安排同学们分小组,每组让学员取一粒种子,放到食用塑料袋内,加入足够的水、土,安排它们单独生长,采取观察、描述、记录的方式,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摄影和文字资料到群相册内。
3. 总结、展示(1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老师带领学生分享小组的观察结果,并结合图片和文字,讲解种子在植物生长中扮演的角色。
即:种子中不仅包含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植物的遗传信息,成为植物繁殖的基石。
4. 拓展、交流(10分钟)请同学们将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摄影和文字资料分享到群相册中,让其他同学评论分享内容的新意以及该科学实验培养了什么。
并请小组分享小组最后观察到的结果与值得改进的地方。
5. 评价(5分钟)老师根据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评价个人在观察、描述和记录中的表现,以及是否可以清楚准确地传达对种子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实验针对的学生对象为大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语言,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和领会实验的过程和意义。
•实验指导标出种子必要的生长条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掌握实验的整体过程,从观察、记录等动手操作中逐渐深入体验“生命与生长”这个科学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呵护童心,激发童趣——《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活动设计作品分析:(德)安妮·默勒著的《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生命奇迹的精美绘本,讲述了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人类去长途或短途旅行时,可以乘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向我们展示了植物种子旅行的办法,展现自然的神奇力量。
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孩子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学习默读。
现代社会科技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科学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是触手可及的。
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但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能够一蹴而就,需要从小抓起。
科学绘本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科学道理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讲述科学道理的文学材料。
其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是科学绘本中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能强烈地吸引低段孩子的注意力,对他们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儿童科学绘本。
儿童科学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儿童性,不管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
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它原有的儿童情趣,对它的接受对象——低段孩子,也应给予空间让他们对绘本进行儿童式的解读。
指导阅读这样的一本科学绘本,既要考虑它的文学价值,又要考虑它的科学价值。
文学价值就是让孩子在阅读当中得到审美体验,科学价值就是从阅读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要想阅读的价值发挥其真正的意义,首先要让孩子有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图文并茂的绘本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一粒种子的旅行》语言表述生动形象、略带幽默,富有儿童色彩,而且内容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书中很多例子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这样让孩子很容易产生兴趣。
当然,如果一本书看下来,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教师就没有指导的必要了。
《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绘本对孩子来说最大的难点的就是有些植物名称、专业术语和旅行过程孩子们会没看不懂。
如何攻克?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观察文中对应的绘本,展开想象,进行理解和体会。
若孩子们能够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读懂这本绘本,一定会被这神奇的大自然所吸引,这样阅读兴趣就浓厚了,探索欲望也激发了,那本课的教育目的也达到了。
教学目标:1.运用教师示范指导和小组合作等手段训练学生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等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习默读;2.通过对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解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对富有儿童趣味的文字与精美图片的欣赏,激发孩子对科学绘本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4.通过对绘本内容的了解,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课标中对低段孩子的阅读目标有: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默读。
阅读的兴趣是建立在正确理解读本内容的基础上的,而正确的阅读方法是理解读本内容的前提。
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接触的绘本可能很多,可是却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本课设计通过授予孩子“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等阅读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运用教师示范指导和小组合作等手段训练学生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等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绘本中植物旅行的三种办法,并使学生在课后或平常生活中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甚至是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设计意图:儿童科学绘本有一个特点:虽然文字很富有儿童情趣,但是文中术语、植物名称和一些种子旅行的过程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理解上有些困难。
如何使学生跃过这个困难?其实读本中对于这些难理解的文字都相应地配有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读本内容,从而让孩子在成功的基础上建立阅读自信和阅读兴趣。
)教学流程:一、记忆链接,引出绘本1.回顾课文小朋友们,你们谁还记得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讲的是什么吗?(介绍了三种植物种子旅行的办法:蒲公英靠风、苍耳靠动物;豌豆靠弹力)(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课文导入,唤起脑中相关的知识,进行记忆链接,激起孩子们小小的自信和兴趣。
)2.感知绘本(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讲的也是关于植物种子旅行的。
但是这本书跟我们平常看的书有点点不一样,它有图有文字,是一本绘本,也称为图画书。
(2)欣赏封面,获取信息a.都说“看书看皮(封面),看报看题”。
拿到一本书,我们要先从这本书的封面开始看起,因为封面往往有许多重要的信息。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本绘本的封面,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展示台投影)预设:文字信息:1)书名:《一粒种子的旅行》;2)作者:安妮•默勒文·图;3)王乾坤翻译;4)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图片信息:有两株植物,高的那株叫做凤仙花,矮的那株叫老鹤草。
在这两种植物上有盛开的鲜艳的花,也有花谢后结成的种子;有蜜蜂在采蜜,也有蚱蜢在休息。
还有很多种子抛洒在半空中。
b.总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从封面上就可以获得这么多的信息,看来,看一本书,要从封面看起,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等等等等。
我们平常去书店买书也要先看看书的封面哦!板书(看封面)(设计意图:从简单入手,激起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如果一开始起点就高,会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感觉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指导孩子阅读方法:看书先从封面看起。
并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介绍蝴蝶页获取的信息有:“找找看”的答案:设疑:这是什么答案呢?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二、探索绘本,指导阅读孩子们,当我们想去远方旅行的时候可以乘飞机、坐火车、搭轮船……可是植物世界里可没有这么多交通工具,那他们是怎么去世界各地旅行的呢?让我们成立一个探索小队跟着安妮·默勒一起去探索种子旅行的方法吧!(设计意图:儿童科学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儿童性,不管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因而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也要有儿童情趣——成立探索小队,同时设置疑问,使学生更有兴趣和激情去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
)(一)探索第一站(认真默读1~~4页)——教师指导阅读,讲解阅读方法课件展示:认真默读1~~4页,边读边思考: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提醒:默读是不出声地读。
预设:1.我们探索到的第一个种子旅行的方法是等种子成熟后,把种子抛到空中2我们探索到凤仙花、老鹤草这些植物的种子是用这种方法的。
3.我知道蒴果是什么了,就像种子一样的壳。
a.师问:你真厉害,请问你是怎么知道蒴果的?生答:文中的小图片4.我们探索到凤仙花的种子成熟后如何抛到空中:因为凤仙花的种子躺在一个蒴果里,蒴果由几瓣组成,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快速收缩并弹开,所以种子会被抛到空中。
a.师问:你将这个过程说得这么清楚,难道你见过吗?b.生答:我看文中的图片,加上自己的想象得到的结果。
c.师小结:你真厉害,真有自己的方法。
原来绘本中的图片这么重要。
那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片。
图片解说:a.内含种子的凤仙花的蒴果;b.蒴果打开了;c.老鹤草的投掷器;d.凤仙花和老鹤草种子被抛到了半空中。
d.师指导:图片是静止的,当时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把整个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放映,这样就能理解这些科学知识了。
6.小结:是的,当我们看这种科学绘本的时候,文字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东西从文字上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于是,细心的安妮·默勒阿姨为我们配上了许多精美的图画,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幅幅图画,展开自己的想象,理解文字的意思。
(板书: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7.除了文中介绍的凤仙花、老鹤草外,你还知道哪些其他植物也是用这种方法旅行的吗?预设:豌豆。
(是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的豌豆妈妈就是用这种方法让她的孩子们去旅行的。
芝麻、喷瓜……8.小结:俗话说“学以致用”。
学到的知识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意图:学习默读,使在学生阅读绘本、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总结阅读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方法。
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放回到生活中,运用起来,并教育孩子要细心留意自己的生活。
)9.总结:第一站探索完毕!那我们来总结下方法:1)读文字,找方法;2)看图片,展想象,助理解;3)联系实际。
(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成立了探索小队。
看书都会看,但是显少有孩子能有正确的方法。
本课设计在孩子们的阅读过程中,一边汇报自己探索的成果,一边引导并总结绘本的阅读方法,使孩子在学习中运用,运用中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在孩子们回答中注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分工合作,自主阅读——教师放手,完全让孩子自己去阅读课件展示:那现在我们分成两小队,运用刚刚总结的方法,分队去探索书中介绍的其他种子旅行的方法。
汇报成果:1.第二站探索结果汇报a.旅行的方法是:借助风b.具体过程:1)对于种子轻的植物来说,比如罂粟,当种子成熟时,风一吹,种子就从有许多小口子的外壳里摇出来,洒在四周。
2)对于有茸毛的植物来说,比如蒲公英,当种子成熟时,种子附在由细小茸毛组成的“小伞”上,随风旅行。
3)对于体型较大的树木,比如榆树、椴树、云杉、桦树、槭树、欧洲白蜡树、欧洲鹅耳枥,它们的种子拥有真正的翅膀。
在种子向下飘落时,风会把他们抓住,此时,种子飞速旋转,像直升飞机的螺旋浆那样转动,种子就吹到了遥远的地方。
(仔细观察精美的图片,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知识)c.联系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也是用这种方法旅行的?柳絮、杨树、……2.第三站探索结果汇报a.旅行的方法:“出租车”——动物b.具体过程:1)对于有含油附着物的种子,比如紫丁地花、雪花莲、报春花,还有一些春天开花的植物,经历了寒冬之后饥肠辘辘的蚂蚁会拖动这些种子,边走边吃,吃完含油附着物后,种子就被扔在了那些地方生根发芽。
2)对于有果肉的种子,比如樱桃、野蔷薇、黑莓、花楸果、苹果,它们用甜美可口的果肉吸引动物,有些动物吃果实的同时把种子也吃下去了,但是种子会随着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排在肥沃的泥土里,那种子就在那里生长。
3)对于有匍匐茎的植物来说,比如草莓,它能利用匍匐茎,贴着地面生长出小枝幔,然后长成独立的新植株。
4)对于有钩的植物,比如猪殃殃、牛蒡,他们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动物的皮毛上四处旅行,当动物梳理自己的毛皮时,他们就落在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