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

明清后广为流传,分为两支:南方为诗赞 体,多为基本曲调板腔变化体,即曲艺, 北方为乐曲系,唱腔属曲牌体,更多地吸 收了民歌和戏曲音乐,多发展为戏曲音乐。
流传在全国的道情有九十余种,其中作为 单曲流行的四种,作为说唱曲种七十种, 戏曲剧种十三种,皮影戏三种。遍及全国 二十多个省。
演出形式:一人怀抱渔鼓简板,以右手击皮膜, 左手击长简板,站唱、坐唱均有。
“南词北鼓”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统计,我 国现有345个曲种。
汉族的说唱曲种按艺术风格大致分为评话、鼓曲、 快板、相声四大类。
按一般著述和词书中大都将其分为八类,即鼓词 类、弹词类、渔鼓(道情)类、牌子曲类、琴书 类、杂曲类、走唱类、时调小曲类。
如按说唱的历史沿革、传承流变,可将说唱音乐 划分为两大类,即牌子曲类和鼓书类。
4、苏州弹词的唱腔
其曲调大都是由三种古老的调子衍化而来,这就 是陈、俞、马调。这些流派的唱调构成弹词音乐 的基本调,有人称其为“书调”。另外,弹词还 从其他民间音乐中吸收了一些曲牌,如戏曲中的 【点绛唇】、【耍孩儿】。民歌小曲中【剪剪 花】、【九连环】等。
5、苏州弹词的体裁
有长篇、中篇、短篇、开篇之分。
京韵大鼓属鼓书类曲种,过去又叫“京音大鼓”, 是我国北京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也称“怯大 鼓”。
2、京韵大鼓的流派
(1)刘宝全的流 派 大鼓艺术
刘宝全(1869—1942) 清末说唱大鼓艺人,被誉 为“鼓界大王”。
(2)白云鹏的白 派 大鼓艺术
白云鹏(1874—1952) 白派大鼓艺术创始人。
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界定
(1)说唱音乐又叫曲艺,是由我国古代民间 的口头文字的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演变而形 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用来讲唱历史、 传说、故事的艺术体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 术形式。

中国古代说唱音乐艺术形态发展探讨

中国古代说唱音乐艺术形态发展探讨

中国古代说唱音乐艺术形态发展探讨说唱音乐是以说唱的形式来讲述故事,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受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

相对戏曲艺术而言,说唱音乐对人数需求并不大,一个人也可以进行说唱表演,说唱表演家同时利用说、唱、演三种形式就能将任何故事展现给观众。

一、起源说唱音乐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开始萌芽。

唐朝时期变文的出现代表了说唱音乐正式形成。

说唱音乐形式在宋代日益成熟,经历元明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在清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时期。

清代的说唱音乐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并产生了无数个曲种。

实际上在中古时期,我国民间就有说书讲史的习俗,这就是说唱艺术最初的表现形式,例如战国时代荀子的《成相篇》。

说唱音乐的本质就是以边说边唱的方式来叙述故事,这种方式在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被延续和使用。

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作为古代说唱音乐的代表作之一,用一千七百多文字展现了封建制度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在正文开始前还有专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概过程的小序。

几千年来说唱音乐最大的特点仍然是说唱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唐代的说唱艺术一定时期下社会的经济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唐代时期政治清明,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的扩大,此时佛教文化在民间的宣传正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佛教传播人士为了让普通市民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佛经佛理,创造出了变文。

变文主要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佛理,并以边讲边唱的形式加入一些民间故事或佛教故事。

变文不只是代表我国说唱艺术正式形成的标志,它对我国文学史也具有重大意义,奠定了说唱文学的文体基础。

变文主要将散文和韵文结合,以散文讲故事,以韵文来唱故事。

变文的韵文部分的唱法一般为侧吟平断。

唐朝还存在大量记载僧侣讲唱佛经变文的文献资料。

三、宋代说唱艺术宋代时期贸易自由,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集镇。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说唱音乐】(一)说唱音乐的历程及表现形式我国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而汉魏的“相和歌”可以看做是今天说唱音乐的前身。

宋元时期,说唱艺术趋于成熟。

由于说唱音乐具有容纳长篇故事和表现复杂情节的特点,因为称为市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并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在这里艺术家们云集演出,不断进行交流,大大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同时,由于文人参与唱本的编写活动,唱本文学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时流行的曲种,小型曲艺如“陶真”、“小唱”、“货郎儿”、“鼓子词”,也有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如“唱赚”和诸宫调。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延续发展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古老的曲种如“道情”、“宜卷”“莲花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

有些曲调因为不能适应时代,而自行消亡。

但其艺术成就却被其他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的形式内得以延续。

(二)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我国说唱音乐的品种十分丰富,全国各地现存的曲种,共有200多个。

它们之中,有的曾高度发展,流行很广。

有的则由于语言限制等原因,只盛行于某一地区,为当地人民所深深喜爱。

汉族的说唱音乐,根据其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1.鼓词类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胶东大鼓等。

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二胡、琵琶,曲调多来自于民间音乐【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流传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地区,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与四胡有时辅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表演者以说唱为主,间有说白,清末民初刘保全对京韵大鼓进行大胆的革新,形成独特的“流派京韵”。

中文说唱发展史

中文说唱发展史

中文说唱发展史中文说唱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这时候中国已经发展了相当规模的摇滚和重金属音乐,而说唱则是刚刚开始发展。

当时的说唱歌手齐秦、张信哲等人,为中文说唱音乐的发展疯狂地奋斗,诞生了一批以“唯我独尊”为代表的说唱歌手,他们用自己的音乐为中国的说唱界注入了新的血液。

到了90年代,世界上的说唱音乐风靡一时,中国的说唱歌手也随之涌现,开创了新的时代。

与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说唱歌曲一样,由于受到国际音乐的影响,中国的说唱音乐以西海岸风格为主,这种音乐风格以口琴、云片、吉他等乐器为主,辅以鼓点,让人们感觉非常别致。

徐雷、蔡依林、谢安琪等人,成为台湾时代的代表,他们为中文说唱音乐的扩大流行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到了2000年,中文说唱音乐一些重要歌曲开始诞生,这些歌曲不仅是音乐上的突破,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

比如说,阿牛和MC Hotdog的《广场》、许多中年青少年感到亲切的《宝岛一村》、周杰伦、方大同、MC Hotdog团队合作的《她说》等歌曲,则成为中文说唱音乐历史上的重要作品。

当时,由于台湾的说唱音乐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举办了一系列的说唱音乐颁奖典礼,这样一来,中国的优秀说唱歌手也算是见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发展,激发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中文说唱音乐行业中,让这个行业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到了现在,中文说唱音乐越发的成熟,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逐渐增多。

现代中文说唱音乐范围十分广泛,从嘻哈到电子、再到流行、摇滚等都涉及了其中,不仅如此,各种风格和流派的融合也让听众感觉到难以言表的新鲜和刺激。

总之,在中文说唱音乐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歌曲诞生,同时也有很多优秀的说唱歌手脱颖而出,他们的音乐拥有突破性的创意和思想,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听觉享受。

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2017年第2期(总第314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2,2017(CumulativelyNO.314)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马金龙(陇东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要】说起说唱音乐,人们总普遍认为是西方音乐,觉得我国的说唱音乐是西方国家流传过来的,实则不然,说唱音乐艺术最早起源于我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

其中南梁说唱在我国民间最为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

发扬说唱音乐艺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说唱音乐艺术;起源;发展;创新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目标,旨在发扬我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地位。

南梁说唱是我国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南梁说唱为例,对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作出如下分析。

一、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一)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我国的说唱音乐艺术渊远流长,并没有特定的资料显示起源于何时,不过,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以诵诗作为歌曲说唱的形式,例如,荀子的《成相篇》,就是以诵诗作为说唱、传达内涵的歌唱形式,之后慢慢发展为歌谣,由于当时的历史形式,大多诗人的诗歌都以战事为主题,很少描写山水情感。

也有人认为,汉乐府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艺术,其中以《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后者是一种大型叙事诗歌。

汉乐府初始于秦,到汉武帝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便开始追求一些精神情感的乐曲,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来。

不过无论起源于何时,有史为证,都足以证明最早的说唱音乐艺术起源于我国。

(二)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说唱音乐艺术发展到了唐朝时期,才算真正的开始发展,由于当时唐朝社会形势较为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便开始了一些精神追求,于是出现了被现代人认为是说唱音乐产生标志的“变文”,用以描绘民间生活。

浅论“说唱音乐”

浅论“说唱音乐”

浅论“说唱音乐”浅论“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领域的瑰宝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一说唱音乐的历史沿革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杵歌——“相”。

《礼乐.曲礼》载“邻有丧,舂不相”。

唐杨倞《荀子.成相篇注》曰;“相乃乐器,所谓舂牍”杵臼是古代用于谷物脱粒的工具,起源于皇帝时期。

先秦劳动人民在繁重、枯燥、单调的舂捣过程中,为了提高劳动热情,创造了一种伴随着舂杵捣谷的声音和节拍说唱的形式,称之为“相”,即现在的杵歌。

杵歌“相”是先秦时期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演唱形式。

在《荀子.成相篇》中,思想家荀况运用“相”这种演唱形式说古论今,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推行开明政治。

荀子的《成相篇》是一个相当长的说唱本子,分成三个大的段落,包含着同一节奏的五十六次重复。

从唱词节奏、句式特征及史料记载不难看出,以“相”的音调特点写成的《成相篇》具有鲜明的说唱音乐特征。

清人卢文《荀子集解》指出“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之祖”,因而,《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的唱词,被曲艺界推崇为后世弹词说唱之祖。

到了唐代“说话”这种说唱形式在民间已经很盛行了,另外还有一种说唱艺术叫“变文”。

到了宋代诸宫调渐趋衰落,“驭说”、“词话”、“货郎儿”是元代盛行的说唱艺术。

明代出现了“弹词”和“鼓子词”等说唱艺术。

弹词形成于明代中叶,是元代词话发展起来的。

鼓词也是从元代的词话发展起来的,流行于北方。

清代乾隆年间有“鼓词”派生除了“子弟兵”。

鸦片战争以后,新兴的说唱艺术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不仅品种繁多,流派纷呈;而且唱腔丰富,唱技精湛。

苏州弹词、京韵大鼓、单弦、梨花大鼓、河南坠子等都说明了说唱音乐的成熟。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把说唱艺术作为自己表达愿望和自我教育的工具。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说唱艺术受到党的直接关怀和悉心扶持,创作和演唱活动蓬勃发展达到了一个愈加成熟和更为兴旺发达的阶段。

中文说唱的发展史

中文说唱的发展史

中文说唱的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期发展中文说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国内的音乐市场主要以流行音乐为主导,而说唱音乐还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些年轻的音乐人开始尝试将中文歌词与说唱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

二、90年代中期的突破90年代中期,中文说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这一时期,一些知名的说唱团队和个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音乐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例如,红花会、龙井说唱团等团队,以及MC热狗、残酷哥等个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音乐圈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三、2000年以后的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中文说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文说唱的风格多样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说唱音乐人。

他们不仅在音乐上有着出色的创作,还通过歌词传递了许多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GAI、刘宇宁、猫小胖等音乐人,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四、中文说唱的文化影响中文说唱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它还承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说唱歌词中的文字游戏、对话模式和社会观察,都成为了年轻人表达自我和关注社会的重要方式。

此外,中文说唱还引发了许多关于音乐创作、音乐产业和文化传承的讨论,对整个音乐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中文说唱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音乐市场的发展,中文说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文说唱有望在音乐创作、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同时,中文说唱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良好的创作环境,以保持其持续的发展和创新。

六、总结中文说唱在起步阶段的努力和突破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文说唱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中国音乐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说唱不仅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还承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未来,中文说唱有望在音乐创作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我们期待着中文说唱的继续发展和创新,为音乐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精彩。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摘要:说唱音乐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

说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出现。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顺序,简要的说明了说唱音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以及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沿革一、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

变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

唐代早期的变文和南北朝“唱导”一样,是以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的讲经形式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事的。

它首先出现于佛寺禅门,是把佛教经典艺术化、形象化的产物。

僧人为了使深奥的佛理经义通俗化,逐渐加进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出现了专门讲唱故事的俗讲僧。

到了中晚唐时期,长安城内许多寺庙经常进行俗讲,盛况空前。

除俗讲僧外,当时还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又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大大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唐初传奇张鷟的《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便与变文散韵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而且描写细致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也接近变文的风格。

中唐是传奇繁荣的时期,也是俗讲、转变、说话盛行的时期。

此外,从唐代传奇到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等白话小说,它们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也是跟变文相通的。

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变文,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八相押座文》,颇类似于戏曲的脚本 , 它们那种讲唱间杂的形式 , 与戏曲的唱白体式已很接近。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摘要:说唱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其历史悠久,是以讲演故事为主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1949年建国之后,又被称之为曲艺音乐。

说唱艺术具有鲜明的传统音乐特色,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门类,是集音乐、文学以及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地位传承发展1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1.1说唱音乐的社会价值说唱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涵以及内在品质上面,例如塑造事物的真善美,弘扬美德,摒弃丑恶的事物。

说唱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在作品的创作题材方面也多取材于生活。

说唱音乐虽然不像文学艺术那样以语言的方式直观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但是它却是以细腻的手法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作品的深刻内涵。

说唱音乐艺术歌颂人性的美以及人类的美好品德,生动的塑造人物形象,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表达。

封建社会中,知识的传播并不是那么普及,而说唱音乐艺术就更多地担任了传播知识的使命,其将大量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了说唱音乐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没有条件获得知识的现实下,得到了很好的获得知识的途径。

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也能够获得教育,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1.2说唱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说唱音乐不仅是传统艺术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知识的源泉。

它在选材方面,多直接取自人民的日常生活,其题材十分广泛,有的来源于民间小调,有的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成为说唱音乐表演形式,还有的是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收而来。

在这些艺术门类相互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交融,相互促进地发展着,这其中多蕴含的知识养料,大幅度提高了说唱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说唱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民俗价值,这是由于说唱音乐来自于民间且长期流传于民间,因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生活是说唱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创作的语言方面,也多使用的是地方方言,所以说唱音乐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例如福建南音、京韵大鼓、苏州弹词以及山东琴书、四川金钱板等等。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

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

唱赚的曲本叫“赚词”。

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鼓子词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

中国音乐与歌唱艺术的发展和流变

中国音乐与歌唱艺术的发展和流变

中国音乐与歌唱艺术的发展和流变中国音乐和歌唱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它们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音乐和歌唱艺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流变,这些变化对于我国音乐和歌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是被用于祭祀、宴会和军队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逐渐成为了一种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唐朝时期,音乐达到了一个巅峰,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歌唱家不断涌现出来。

唐朝的音乐和歌唱艺术极具特色,它们融合了汉族、回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音乐。

宋朝时期,中国音乐和歌唱艺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壮大。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歌唱家,他们创作的歌曲和音乐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此外,宋朝时期的音乐和歌唱艺术也受到了广泛的欣赏和赞誉,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一大代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中国音乐和歌唱艺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现代的音乐技术让人们能够用更加先进的方式来创作和演绎音乐,这也带动了中国音乐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21世纪初,中国音乐和歌唱艺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许多中国歌唱家和音乐家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荣誉。

除此之外,中国音乐和歌唱艺术还受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中国节奏感强、具有特殊普及价值的音乐的崛起。

此外,某些政治事件也对中国音乐和歌唱艺术产生了影响。

例如,文化大革命以前,某些传统的音乐和歌唱艺术被视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强行取缔和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间音乐和歌唱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音乐和歌唱艺术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例如,一些商业化的唱片和节目形式可能会对中国音乐的艺术价值产生冲击,有些歌曲和音乐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也十分单一。

此外,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挑战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存在和发展。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摘要】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可以说不了解中国说唱音乐,就不可能了解中国音乐的深层美学含义和全面把握中国音乐的整体面貌。

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说唱音乐,本文从先秦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时期对说唱音乐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说唱;成相;俗讲;变文说唱也称“曲艺”,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以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体裁,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我国的说唱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经历了萌发、生成、发展、变化、再发展的曲折过程。

最初是在先秦时期,出现了古代神话故事、寓言、笑话、叙事民间歌曲等,并且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体现出了具有情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叙述性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就其学术繁荣、士贤辈出而言,只有古代希腊群哲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这一时期宫廷已有了为君王娱乐的乐人“倡优”和“瞽蒙”,并产生了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成相”。

“成相”原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古时人们在进行舂米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成相篇》是荀子模拟民间音乐形式而填的一首长诗,《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成相杂辞”是当时的一种曲艺形式。

东汉时的“说书俑”、“说唱俑”以及“小说”、“杂说”男性俳优表演等等,都具有了说唱之雏形。

汉代民间艺人称优人、俳优,他们擅长讲唱民间故事,多带滑稽讽刺意味。

“乐府”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汉乐府中大量的叙事性民歌,更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是以第三者身份叙述故事的,其唱词以五字句贯通,偶而加进七、九字等句式,与现代唱词非常接近。

佛教的讲经活动和道教的诵经活动此时也十分活跃,并且对中国的说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

苏州弹词
1、苏州弹词的形成
苏州弹词属鼓书类曲种,是江南吴语地区最有代 表性的说唱形式。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 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 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 今不衰。 2、演出形式 传统的演出形式分单档、双档,单档即演员自弹 自唱,双档又分“上手”和“下手”,上手为主 要说唱者自弹小三弦,下手弹琵琶。 2006年5月20日,苏州弹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联曲体结构:【越调】【北工调】【寄生
调】三个“大调”的曲调,还有【勾调】【马头 调】【荡调】【滩簧调】【反西皮调】五个大调, 但只有前三个调可以构成联曲体结构的唱腔。它 们常被分为“曲头”、“曲尾”,中间插上若干 牌子。
二、说唱音乐历史沿革

源头可溯到三千多年 前的周代,而正式形 成则以唐代变文讲唱 为标志,到宋代说唱 音乐已趋于成熟,元 明时期继续发展,及 到清代到达空前兴盛, 成为遍及全国数百个 曲种的艺术形式。

(一)唐代以前有关说唱音乐的记载 古代 “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音乐最早的 源头。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前 238)。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 (二)唐代的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 讲唱。 变文的文体是韵散间用的长篇叙事体,韵文部分以 七言为主,杂以“三、三”句式或五言等。
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常用:三弦、琵琶、扬琴、二胡、四
胡、坠胡、竹板、铜板、渔鼓等。 特色乐器:内蒙古 马头琴、哈萨克 冬不拉、东北二人转 唢呐、山东聊城 八角鼓、北京单弦等。
一、鼓词类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

[收稿日期]2019-07-15[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校级课题“仫佬族依饭节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编号:1076501819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美琳(1990-),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谢美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和田010010)摘要:说唱音乐是音乐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战国时期的说唱文本《成相篇》被称为说唱音乐的鼻祖,在中国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所发展,明清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延伸出诸多地方剧种,到了近现代时期走向衰落。

新时期说唱音乐要自我革新,才能有效地保存这一音乐形式。

关键词:说唱音乐;发展脉络;探究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19)05-0015-03说唱音乐的萌芽极其久远,且生生不息。

说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历经两千多年,新时期说唱音乐只有创新,才能传承发展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在中国的起源关于说唱音乐起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学者的观点大致三种类型。

其一起源于市井文化说,为表达感情和娱乐即兴而发。

如《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北方民歌文献,“帝令燕往视之,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这一观点种得到了部分中国音乐学者、专家的认可。

其二,起源于模仿说,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而创作。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

”及“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模仿论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上得到普遍认可。

其三起源于巫术起源说,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普遍信仰巫术,相信巫师的能力是巨大的,她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治病救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精神生活。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以定群生。

”及“昔阴康氏之始,故作舞以宣导之。

”[1]很多学者、专家将巫术说定义为最符合说唱音乐的起源,原因是巫师在做法事之时,都伴随着乐器、舞蹈、歌声,这符合原始音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也是当下说唱音乐的重要特征。

课题研究论文:音乐论文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课题研究论文:音乐论文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音乐论文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一、说唱音乐及历史沿革说唱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说、唱及表演来讲述故事的综合艺术形式。

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同为表演艺术,都以歌唱为主,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

民歌产生最早,而说唱音乐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晚于民歌;戏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又吸收了说唱音乐的某些元素。

中国的说唱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周代即已萌芽,可追溯到《荀子?成相篇》。

汉代乐府诗中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南北朝的《木兰词》,也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说唱形式。

曾出土的汉代“说书俑”,生动地表现了汉代说书的形象。

而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以寺院里的“变文”为标志。

到宋、元时期,说唱音乐进一步发展,达到到成熟的阶段。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发展到鼎盛阶段。

二、宋、元时期历史文化背景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发达,城市兴起,人口的集聚,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市民音乐生活提供了基础,也为说唱音乐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宋元时期城镇里的瓦子勾栏为说唱艺人提供了专门的、固定的演出场所。

“书会”的盛行以及文人参与唱本编写等,使说唱音乐达到了成熟阶段。

三、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主要形式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高度发展,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一)陶真陶真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它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

其歌词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乐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鼓。

宋代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盲人。

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一般认为是明清“弹词”的前身。

(二)鼓子词鼓子词流行于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以唱为主,因起原始形式以鼓作伴奏乐器,故称作“鼓子词”,后加上丝竹乐伴奏。

其音乐简单,仅用一首曲调反复吟唱。

鼓子词有一种只唱不说、结构简单、无故事情节的形式,反复用一个曲调分别吟唱一年四季或十二个月景色的,如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另外一种是说唱性的叙事性鼓子词,说与唱相间来叙述故事,现存的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趋势和表现方式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趋势和表现方式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趋势和表现方式随着音乐行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不断涌现出来。

其中,说唱音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类型,其文化趋势和表现方式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说唱音乐的文化趋势和表现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音乐类型。

一、文化趋势说唱音乐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音乐类型。

说唱音乐不但有着本身特有的音乐元素,还具有强烈的文化意义和代表性。

以下是说唱音乐的文化趋势:1.同声传唱的口号和标语说唱音乐中的歌曲通常会包含一些口号和标语,这些口号和标语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意义。

例如,美国说唱歌手克里斯·布朗在他的歌曲《Look at Me Now》中说:“Yellow Lamborghini, yellow top missing”,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他的代表性歌词。

其他的说唱歌曲中也会出现这种类似的口号或标语,通过这些标语的同声传唱,可以让这种文化传播得更迅速、更广泛。

2.社会问题和拯救、说唱音乐的歌词通常会围绕着社会问题和拯救主题展开。

这些歌词通常来自歌手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体现出歌手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美国说唱歌手坎耶·威斯特(Kanye West)在他的歌曲《Ultra Light Beam》中,探讨了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这种通过音乐表现社会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了说唱文化的一个标志。

3.流行文化的反叛和探索说唱文化经常代表着年轻人的反叛和探索。

很多说唱歌手通过音乐表达出他们对“主流文化”的不满和反感。

这种反叛和探索也体现在了他们的着装、言行和态度等方面。

例如,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凯蒂·佩里(Katy Perry)在她的YouTube纪录片《Part of Me》中,就展现了她作为一名说唱歌手的反叛和探索精神。

二、表现方式说唱音乐的表现方式包括音乐元素、艺术形式和穿着风格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说唱音乐的表现方式:1.音乐元素说唱音乐的核心元素包括节奏、韵律、鼓点和贝斯等。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摘要】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广泛流行。

本文从说唱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宋代和元代说唱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在文化意义上的影响和传承。

在结论部分指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独特的音乐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展现自身情感和态度的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

说唱音乐的流行程度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社会意义、流行、起源、发展、特点、表现形式、影响、传承、文化意义、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内涵、音乐文化、发展、重要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诗词、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吟唱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故事。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娱乐、民间传唱和宗教仪式等场合,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这种音乐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歌唱,而是通过快速的唱腔和流畅的演唱技巧来展现情感和节奏感。

在当时,说唱音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与推崇。

通过说唱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宋元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说唱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更是人们对于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的生动表现。

1.2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是一种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音乐形式。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传播者。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歌颂英雄、批判社会弊端、抒发民间情感等方式,说唱音乐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衍变和音乐趋势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衍变和音乐趋势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衍变和音乐趋势近几十年来,说唱音乐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音乐风格之一,尤其在美国,其影响力更加深远,不仅在音乐领域,甚至还涉及到了当今的时尚、艺术、娱乐和大众文化。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说唱音乐在这么短时间内发展到了如此之程度呢?本文将从文化衍变和音乐趋势两个角度来分析说唱音乐的演变和发展。

一、文化衍变说唱音乐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黑人社区,这些社区内部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经济贫困、种族歧视和暴力犯罪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说唱音乐的声音的崛起。

说唱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文化运动,通过歌词和音乐来传达和表达年轻人的观点和情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当时主流文化,包括摇滚乐和流行音乐。

在20世纪80年代,说唱音乐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歌手们开始使用电子合成器和鼓机等尖端设备,打破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展示了其音乐技巧和文化内涵。

同时,一些说唱歌手开始使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经验来撰写歌词,表达了年轻人尤其是黑人社区内部的独特生活和文化价值观。

在90年代初,说唱音乐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很多成功的说唱歌手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唱片公司,这为说唱音乐内部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声音和形式。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从传统的主流文化中转移出来,选择听说唱音乐,这也促成了说唱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使得说唱音乐成为了美国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趋势说唱音乐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重要的趋势和变化,其中一些趋势具有持续性和深远性,对整个音乐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地域特色的发展说唱音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和美国黑人社区联系在一起,并且深深扎根于纽约市、大都会区、洛杉矶、芝加哥和亚特兰大等城市。

区域性的特点不仅表现在说唱音乐本身的文化背景和风格上,还表现在说唱歌手的个性化形象和服装上。

例如,东海岸的说唱音乐往往比西海岸的说唱音乐更加黑暗和具有挑战性,而南部的说唱音乐则更加强调热情和节奏感。

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2017年第2期(总第314期)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NO.2,2017(CumulativelyNO.314)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马金龙(陇东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说起说唱音乐,人们总普遍认为是西方音乐,觉得我国的说唱音乐是西方国家流传过来的,实则不然,说唱音乐艺术最早起源于我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

其中南梁说唱在我国民间最为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

发扬说唱音乐艺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说唱音乐艺术;起源;发展;创新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目标,旨在发扬我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地位。

南梁说唱是我国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南梁说唱为例,对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作出如下分析。

一、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一)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起源我国的说唱音乐艺术渊远流长,并没有特定的资料显示起源于何时,不过,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以诵诗作为歌曲说唱的形式,例如,荀子的《成相篇》,就是以诵诗作为说唱、传达内涵的歌唱形式,之后慢慢发展为歌谣,由于当时的历史形式,大多诗人的诗歌都以战事为主题,很少描写山水情感。

也有人认为,汉乐府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艺术,其中以《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后者是一种大型叙事诗歌。

汉乐府初始于秦,到汉武帝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便开始追求一些精神情感的乐曲,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来。

不过无论起源于何时,有史为证,都足以证明最早的说唱音乐艺术起源于我国。

(二)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说唱音乐艺术发展到了唐朝时期,才算真正的开始发展,由于当时唐朝社会形势较为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便开始了一些精神追求,于是出现了被现代人认为是说唱音乐产生标志的“变文”,用以描绘民间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可以说不了解中国说唱音乐,就不可能了解中国音乐的深层美学含义和全面把握中国音乐的整体面貌。

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说唱音乐,本文从先秦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时期对说唱音乐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说唱;成相;俗讲;变文
说唱也称“曲艺”,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以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体裁,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我国的说唱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经历了萌发、生成、发展、变化、再发展的曲折过程。

最初是在先秦时期,出现了古代神话故事、寓言、笑话、叙事民间歌曲等,并且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体现出了具有情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叙述性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就其学术繁荣、士贤辈出而言,只有古代希腊群哲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这一时期宫廷已有了为君王娱乐的乐人“倡优”和“瞽蒙”,并产生了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成相”。

“成相”原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古时人们在进行舂米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成相篇》是荀子模拟民间音乐形式而填的一首长诗,《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成相杂辞”是当时的一种曲艺形式。

东汉时的“说书俑”、“说唱俑”以及“小说”、“杂说”男性俳优表演等等,都具有了说唱之雏形。

汉代民间艺人称优人、俳优,他们擅长讲唱民间故事,多带滑稽讽刺意味。

“乐府”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汉乐府中大量的叙事性民歌,更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是以第三者身份叙述故事的,其唱词以五字句贯通,偶而加进七、九字等句式,与现代唱词非常接近。

佛教的讲经活动和道教的诵经活动此时也十分活跃,并且对中国的说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说唱艺术,是佛教寺院宣传教义的一种讲唱方式,讲唱对象为僧人以外的俗人,故称俗讲。

讲唱的底本叫变文。

“变文”的原意是对佛教经文的通俗化,是一种散文和韵文相间的讲唱体裁。

变文的内容主要有演绎佛经故事和演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两大类。

前者有《目连变文》、《维摩诘经变文》、《地狱变文》;后者有《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江女变文》等。

变文对我国说唱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甚至对后世的戏曲也产生较大影响,但不能认为说唱产生于变文,因为佛教寺院之所以选择说唱形式宣传佛经,说明这种说唱艺术形式已在民间广泛存在,一般来说,佛教者更乐意选择一种人民熟悉的方式来传播教义。

宋、金、元、明时期,可以讲是说唱艺术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期。

宋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氛围,产生了极为丰富的说唱音乐新形式。

宋代政治稳定,经济复苏,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说唱艺术也成为市民文化当中的主要角色,呈现出繁荣局面。

宋元时期的主要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陶真、涯词、货郎儿等。

明代继承了宋以来的艺术传统,有较大影响的说唱形式有平话、词话、陶真、弹词、宝卷、道情、莲花落等。

清代是我国古老的说唱艺术由古代进入近代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发展阶段。

说唱艺术的综合性特点渐趋明朗,说唱艺术的曲种分类也已基本完成。

元代时期的鼓词,在北方逐渐演化出各种大鼓类的曲种,而在南方,则改用琵琶、三弦等伴奏形成多种弹词类的曲种。

清末民初茶楼、戏馆、书场大量出现,形成了说唱音乐空前繁荣的时期,综合性的特点也渐趋明朗,曲种分类亦基本完成。

1912年以后,说唱音乐产生和成形了不少新曲种,职业曲艺艺人增多,曲种流传面更广,形成了较之过去更大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新曲种增多,发展迅速,表现内容丰富。

例如:“弦子书”发展成“西河大鼓”;“五音大鼓”发展成“北京琴书”;“颖歌柳”、“三弦书”、“道情”合流为“河南坠子”;另有“唱洋琴的”发展到“山东琴书”、“月琴”改称“四川清音”等。

老曲种则进一步发展壮大,如大鼓就在近代传遍了北方以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20世纪30年代前后,山东大鼓承前启后,在唱腔方面有了新发展;东北大鼓则形成了诸多的流派:沈阳的“奉调”,锦州的“西城调”,吉林的“东城调”,哈尔滨的“江北调”等。

从音乐角度来看,苏州弹词的发展最为突出。

近世说唱音还有另一个特点表现在曲目内容涉及广泛,特别是紧密结合当时革命斗争的社会生活题材编写新曲目,如西河大鼓《科学救国》、《中山记事》、《减租减息》,粤曲《三民主义歌》,单弦《秋瑾起义》等。

中国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最具群众基础,其中不仅蕴涵了十分丰富的民间音乐音调,可以说不了解中国说唱音乐,就不可能了解中国音乐的深层美学含义和全面把握中国音乐的整体面貌。

通过对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的简单论述,能够引起人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视,一起发扬中国的说唱音乐!
参考文献:
[1]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藏一冰.中国音乐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陈秉义.中国音乐通史概述[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