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五章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第五章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39
荧光素标记蛋白
激光漂白某一区域
荧光恢复
成帽反应
荧光漂白恢复法
40
3、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程度
(2)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 (3)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 (4)膜蛋白的影响 (5)其他因素(环境温度、pH等)
41
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程 度的影响
胆固醇的影响
42
膜蛋白的运动性受细胞内细胞骨架的控制
30
二、膜的理化特征
(一)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功能的方向性
31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磷脂总量 外层磷脂层 神经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乙醇胺
占 磷 脂 总 量 的 百 分 数
胞质面磷脂层
32
膜蛋白、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蛋白颗粒在内外 两层磷脂中的分 布不同
23
The Unit Membrane Model
In 1950's,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Robertson noted membranes have a characteristic "trilaminar" appearance consisting of two darker outer lines and a lighter inner region. (He saw no spaces for pores in the electron micrographs. ) He hypothesized that the two outer, darker lines are the protein layers and the inner region is the lipid bilayer.
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二)
第一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脂类、蛋白质、糖类 ——主要成分
膜脂 膜蛋白 膜糖
水、无机盐、金属离子 ——少量成分 蛋白质/脂类 : 在不同种类生物膜中有所不同。
不同细胞的质膜及细胞中不同膜相结构 三种膜成分的比例差异很大
(一) 膜脂 menmbrane lipid
生物膜上的脂类统称膜脂。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锚定连接包括两大类蛋白质:
细胞内附着蛋白:一端将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与连接复合体相连接,另一
端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
跨膜连接糖蛋白:胞内区与细胞内锚定蛋白连接,胞 外区域相邻特异的穿
膜黏连蛋白或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合。
锚定连接的两类蛋白示意图
★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一) 膜脂 menmbrane lipid
膜脂分子的共同特点: 都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端,称兼性分子或双亲媒性分子 (amphipathic molecule)
双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排列方式:
脂分子团
脂双分子层
脂质体
(二) 膜蛋白 menmbrane protein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根据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膜中的位置的不同,分为:
1 单次穿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 层 多次穿膜: 数条a-螺旋折返穿越脂质 双层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2 子 层 胞质面
3. 多亚基穿膜
内在膜蛋白具有双亲性,其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内外表 面与水相吸,它们的疏水区域嵌入膜内,与脂类分子疏 水尾部通过疏水键结合,与膜结合紧密,不易分离提纯。
2、膜周边蛋白 附在膜的内外表面,非共价地结合在膜脂或跨膜蛋白上。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其表面
2.脂质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s): 通过磷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分为两类:
1).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蛋白: 用磷脂酶C(能识别含肌醇的磷脂)处理细胞,能释 放出结合的蛋白。许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 胞粘附分子和引起羊瘙痒病的PrPC都是这类蛋白。 2).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 氢链结合。
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 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 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等 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 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 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 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第二节 膜的分子结构
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E.Gorter和F.Grendel(1925): “蛋白质-脂 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J.D.Robertson(1959):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S.J.Singer和G.Nicolson(1972): 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K.Simons et al(1997):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branes. Nature 387:569-572
第六章 细胞表面及其特化
cell surface and specificity
第一节 细胞外被与胞质溶胶
细胞表面: 细胞膜 + 细胞外被 + 细胞外基质; 细胞表面的功能: 保护细胞,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 环境; 参与信号的识别和信息的传递; 参与细胞运动; 维护细胞的各种形态; 与免疫、癌变等有十分密切关系;
细胞膜的结构
糖-共价键-蛋白
细胞外被(糖萼):在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表面, 富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
作用:保护、润滑细胞;细胞识别和黏附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一、 片层结构模型(lamella structure model)
二、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静电
所有生物膜共有
分子 团
脂质 体
4、 膜脂的特点
①膜脂是两亲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层.
4、 膜脂的特点
②在常温下呈液晶态, 具有流动性.
二、膜蛋白:
细胞中大约有20~25%左右的蛋白质分 子是与膜结构结合的:不同细胞膜蛋白含量 差别大,25%-75%。
㈠膜蛋白的存在方式 内在蛋白(整合蛋白) 外在蛋白(周边蛋白)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甘油磷脂
极性
非极性
头
尾
2、胆固醇:羟基与脂肪酸链由固醇环连接。
3、糖脂
占脂类的5%, 细菌、植物细胞糖脂:由甘油酯类衍生来。 动物细胞糖脂:几乎由鞘氨醇衍生来-鞘糖脂
半乳糖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糖基---头、两条烃链---尾
4、 膜脂的特点
①膜脂是两亲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层.
第五章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 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第五章 细胞膜的结构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细胞 膜与细胞内膜相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单位膜 (unit membrane):
生物膜在透射电镜下呈“两暗夹一明” 三层结构,即内外两电子致密高的“暗”层 ,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亮”层,其总厚 度约7nm ,这三层结构称为 单位膜。
医学细胞学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概念:
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界膜,又称质 膜(plasma membrane)
功能:
生物膜 biological mem于这些膜与质膜在化学组成、 分子结构和功能运作上具有 很多共性,把质膜和细胞内 各种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 物膜。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子 层 胞质面
1 单次穿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 多次穿膜:
数条a-螺旋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内在膜蛋白具有双亲性,其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内外表面与水相吸, 它们的疏水区域嵌入膜内,与脂类分子疏水尾部通过疏水键结合, 不易分离提纯。
一、膜的化学组成
(二) 膜蛋白
2、膜周边蛋白
2、胆固醇
极 性 头 部
固 醇 环 结 构
非 极 性 尾 部
一、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脂
3、糖脂
糖脂与鞘磷脂相似,只是头部不同。 常见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
鞘 胺 醇
半乳糖苷脂
糖脂分子
一、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脂
膜脂分子的共同特点:
都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端,称兼性分子或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
(1) (2 ) (3)
(4)
(5)
三、膜的理化特性
(二)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的运动性 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扩散
细胞融合实验 + “成帽反应”
3、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链长,流动性小;链短,流动性大
1)脂肪酸链的长度及不饱和程度 2)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
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小;反之,流动性大
调节膜质流动性,与温度有关
二、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结构
根据免疫
荧光、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 镶嵌模型”。
Fluid-mosaic model
1.生物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 1.生物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 生物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 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膜内在蛋白( 膜内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s) proteins) ----膜整合蛋白 ----膜整合蛋白 膜外在蛋白( protein) 膜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 ----膜周边蛋白 ----膜周边蛋白
4
非胞质面
脂 质 双 层
1
2 2.多次穿膜 多次穿膜
NH2 H—C—COOH CH2 O O P O O CH— CH—CH2 O O C OC O
CH3 CH3 N CH2 CH2 O CH3
O
P O O 神经 酰胺
磷 脂 酰 胆 碱 (卵 磷 脂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脑 磷 脂 )
C OC O
C OC O
磷 脂 酰 丝 氨 酸
鞘 磷 脂
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是: 主要特征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 蛋白质和 脂类、蛋白质和 糖类组成 脂类 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糖类 糖类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一、膜
膜脂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脂
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 胆固醇:调节膜流动性和稳定膜的作用 糖脂:所有动物的细胞膜都含有糖脂
2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2.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主要分布于细 复合糖的不对称性: 胞膜的外表面。 胞膜的外表面。
3、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内表面多于外表面,周边蛋白多附在膜内表面, 内表面多于外表面,周边蛋白多附在膜内表面, 糖蛋白都分布于膜的外表面。 糖蛋白都分布于膜的外表面。
①,② ② ③,④ ④ ⑤,⑥ ⑥
膜内在蛋白; 膜内在蛋白; 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 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 膜周边蛋白
膜蛋白的功能
(三)、膜糖类 )、膜糖类
占膜重量的2%~10% 占膜重量的2%~10% 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分布在膜的外表面 膜的外表面形成细胞外被或糖萼 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形成细胞外被或糖萼 与细胞识别、 与细胞识别、细胞免疫应答有关
Phospholipids
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
2. 胆固醇
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 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 , 一般 不超过膜脂的1 不超过膜脂的1/3。
功能: 功能: 提高脂双层的稳定性 调节脂双层流动性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会发生自溶
板块镶嵌模型 block mosaic model
流动的类脂双分子层中存在着大小不同、 流动的类脂双分子层中存在着大小不同、彼此 独立的类脂板块(有序结构板块), ),被流动的 独立的类脂板块(有序结构板块),被流动的 类脂区(无序结构板块)所分割, 类脂区(无序结构板块)所分割,二者处于连 续动态平衡中,可随条件变化而相互转化。 续动态平衡中,可随条件变化而相互转化。
液态镶嵌模型:1972年 液态镶嵌模型:1972年 晶格镶嵌模型:1975年 晶格镶嵌模型:1975年 板块镶嵌模型:1977年 板块镶嵌模型:1977年 脂筏模型: 脂筏模型: 1997年 1997年
细胞膜
运输方式
简单扩散 被动运输
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
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 胞饮 内吞 吞噬 胞吐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膜泡运输
第四节 细胞膜的功能 ⑷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物质顺浓度梯度,即由浓度高的一侧通过 膜运输到浓度低的一侧的穿膜扩散,不需要消 耗代谢能量。 ⑴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不需能量,不需专一的膜蛋白分子,顺浓 度梯度的穿膜扩散,也称单纯扩散或自由扩散。 如H2O、CO2、乙醇、尿素等。
主动运输
需要
需要
反
第四节 细胞膜的功能 ⑻
膜泡运输——以膜泡形式转移运输物质。 ⑴ 内吞(endocytosis) ——通过质膜运动将所要摄取的物质运输入胞的 过程。 质膜运动——质膜凹陷将所要摄取的液体或颗粒 物质包围于小的膜区内,逐渐成泡,然后脂双层融 合并箍断,形成胞内的独立小泡。
第四节 细胞膜的功能 ⑼
① 胞饮( pinocytosis) ——小溶质分子或液体物质与质膜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小的内吞小泡,这种入胞作用叫胞饮,所形 成的囊泡叫胞饮体。 ② 吞噬(phagocytosis) ——细胞摄入较大的固体颗粒和分子 组合物的过程。这种内吞方式为各种变形的、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所特有。所形成的囊泡叫 吞噬体。
膜脂的分子运动
1 侧向扩散运动 2 旋转运动 3 摆动运动 4 伸缩震荡运动 5 翻转运动 6 旋转异构化运动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特性 ⑶
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影响因素: 脂肪酸链的长度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环境温度 胆固醇 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 其它(PH,金属离子)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特性 ⑷
5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膜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PS) PS)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inositol,PI) PI)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 神经酰氨骨架、一个磷脂酰胆碱。
2. 胆固醇(Cholesterol): (Cholesterol)
一、膜内在蛋白( 一、膜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 protein)
也称整合蛋白,多为跨膜蛋白,有的共价结合于 也称整合蛋白,多为跨膜蛋白,有的共价结合于 脂分子,占膜蛋白70%~80%,多是兼性分子。 脂分子,占膜蛋白70%~80%,多是兼性分子。
镶嵌蛋白:
疏水部分插入细胞 膜内,直接与脂双层的疏 水区域相互作用,亲水部 分露于膜的外面或内面。
糖类约占膜总重量的2%~10%。由各种己糖聚合 糖类约占膜总重量的2%~10%。由各种己糖聚合 成低聚糖糖链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复杂的糖基的结合 成低聚糖糖链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复杂的糖基的结合 方式,是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 方式,是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
膜糖类
膜糖的位置:细胞质膜上所有膜糖都位于质膜的外表面,
内膜系统中的膜糖则位于内表面。
膜糖的种类:动物细胞质膜上主要有7种 动物细胞质膜上主要有7
– 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岩藻糖、N-乙酰-D-半乳糖胺、 葡萄糖、D 半乳糖、D 甘露糖、L 岩藻糖、N 乙酰N-乙酰葡萄糖胺、唾液酸
膜糖的存在方式:
– 通过共价键同膜脂或膜蛋白相连,即以糖脂或糖蛋白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膜上。 – 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几乎都是糖蛋白。糖蛋白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膜上,内膜中糖蛋白极少。 – 主要是两种连接方式:O-连接、N-连接 主要是两种连接方式:O-连接、N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
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结构是中间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深度嵌入、渗透、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或表面。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部分是可以移动的,膜的流动性是物质通过膜进出细胞的基础。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4.细胞膜具有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有扩散、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内吞作用。
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很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
以上就是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的全部内容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内容来自网络,请阅读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请在网页底部联系我们删除!。
细胞膜及其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及其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是细胞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一个重要障碍,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维持内部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能接收外部环境的信号并传递到细胞内部,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及死亡等功能。
本文将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组成物质的角度,探讨其功能和作用。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和膜蛋白分子所组成的双层薄膜结构。
磷脂分子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们由一个亲水的头部和两个疏水的尾部组成,这种性质使磷脂分子能够在水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层薄膜。
细胞膜上还存在其他一些分子,如膜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其中,膜蛋白是细胞膜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使细胞膜对不同的物质产生选择性通透性,从而实现细胞的内部与外部的物质交换。
二、细胞膜的功能1.细胞膜的保护和支撑作用细胞膜能够保护细胞,使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同时,细胞膜可以提供细胞的支撑,增加细胞的力学强度,防止细胞在物理和化学作用下受到破坏。
2.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膜能够根据不同大小、形状、电荷等特征选择不同的物质通透进入细胞或者从细胞内部出去。
其中,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扩散和运输蛋白等方式进出细胞,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则需要通过胞吞、胞吐等特殊机制进出细胞。
3.细胞膜的信号传递作用细胞膜上的一些膜蛋白可以识别并与外界与细胞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细胞内部的代谢、生长、分化等过程。
这些信号传递过程,是细胞响应外部信号变化的重要途径,能够调控细胞内部的多种生物过程。
4.细胞膜的细胞黏附和细胞运动作用细胞膜上的一些黏附蛋白能够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形成稳定的黏附或者跨越细胞间隙连接形成组织,并且能够调节细胞的形态和运动。
此外,细胞膜上的肌动蛋白等蛋白质能够调节细胞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参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形态改变。
三、细胞膜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由于细胞膜在调控各种生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它在人类疾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细胞膜上的某些受体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异常,引起肿瘤、炎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细胞膜上黏附分子的缺失或突变能够导致白血病、肿瘤转移等疾病的发生。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课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深入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亲水性头部与疏水性尾部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 部,这种排列有利于细胞膜的稳定性 和选择性透过功能。
蛋白质分子的分布
跨膜蛋白
一些蛋白质分子贯穿整个 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物质 转运、信号转导等功能。
镶嵌蛋白
其他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 脂双分子层中,参与细胞 识别、物质转运等过程。
蛋白质的多样性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繁 多,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 能,使细胞膜具有高度的 选择透过性。
糖类
细胞膜上还含有糖类,与蛋白 质和脂质结合,参与细胞的识 别和信号转导。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脂 质和蛋白质分子可以在膜上运 动,保持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动
态平衡。
PART 02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磷脂分子的排列
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以双层形式排列,构成细胞 膜的基本骨架。
流动性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
信息传递
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以接收 外界信号,如激素、神经 递质等,将信息传递给细 胞内部。
细胞识别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识 别其他细胞或物质的表面 结构,参与细胞的相互作 用和识别。
细胞膜的组成
脂质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是脂质双分 子层,由磷脂分子平行排列组
成。
跨膜蛋白
一些蛋白质分子贯穿脂质双分 子层,具有物质运输、信号传 递等功能。
03
细胞维持稳定的内环境,并响应外部信号和刺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指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指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贯穿在其中及吸附在其表面的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的尾部在内,亲水头部在外。
磷脂由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液体,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主要为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其中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
在电镜下可分为三层,即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条厚约2.5n
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条厚2.5nm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左右这种结构不仅见于各种细胞膜,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膜如:线粒体、内质网等也具有相似的结构。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分子机制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分子机制细胞膜是所有生命体的关键元素之一。
它是一层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膜,包裹着细胞,并控制内膜和外膜之间的交互作用。
因此,细胞膜扮演着维持细胞内稳定和保护细胞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分析分子机制。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一层由磷脂双层构成的物质。
磷脂分子由一个疏水性的“尾部”和一个疏水性的“头部”组成,它们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疏水性区域(双层膜),而头部则承载了一些水分子。
这种构造使磷脂分子容易排列成一个双层膜,尽管空间中的每一个磷脂分子都是非常小的,但是在自然界中大量的磷脂分子可以排列成巨大的双层膜。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可以在细胞膜中形成通道和泵,使得某些分子和离子可以进入或退出细胞。
此外,在细胞膜的表面上,还可以存在许多感受器和信号转导分子,在接受某些外部刺激时,可以触发特定的细胞响应和生物过程。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作为细胞的主要结构,承担了许多重要功能。
(1)物质转运细胞膜通过细胞膜通道和泵来调节物质的进出。
许多生物分子,如营养物质、荷尔蒙和其他信号分子,必须通过细胞膜才能进入或退出细胞。
这种转运在各种生命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如细胞生成、细胞调控和细胞增殖。
(2)形成细胞连接细胞膜在细胞间形成连接,使细胞形成不同形态的组织。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膜允许细胞形成不同的结构和细胞型,并协同形成三维的组织。
(3)识别信号细胞膜中的受体可以识别外部信号分子,并通过信号通路传递内部信号。
例如,一些生物分子会结合到膜上的受体上,引起的反应会使细胞做出特定的反应。
分子机制细胞膜的分子机制控制了许多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移动和排布,涉及位置偏好、特异性互动和相互作用等众多方面。
细胞膜磷脂层的流动性是基本的分子机制之一。
生物膜中的许多磷脂分子是流动的,并且可以相互扭曲成不同的形状,这使得细胞膜可以自我修复和适应环境。
另一个重要的分子机制是磷脂鞘。
磷脂鞘是一种有特定化学性质的磷脂分子组合,它们具有特定的区域性。
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
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细胞膜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关键部分,它起到了维护细胞稳态、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和信号传递等重要生物学功能。
在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磷脂双层是其最基本的结构,而蛋白质、糖类和胆固醇等分子则构成了细胞膜的复杂结构和多样化的生物学特性。
1. 细胞膜的组成细胞膜的外部是磷脂双层,其中磷脂分子是由一个有亲水头和亲油尾巴的分子构成。
亲水头部分面对溶液,而亲油尾巴则朝内。
这种排列方式使整个磷脂双层具有高度的自组装能力,因此在生物细胞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
在磷脂双层的内外两侧,存在多种蛋白质、糖类和胆固醇等分子。
其中,蛋白质是最为复杂的分子之一,在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进行物质交换、信号传递和受体识别等功能。
而糖类和胆固醇等分子则能够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2.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是维持生物细胞稳态的主要保障之一。
它在不同的细胞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物质的进出、环境感知和信号传递等生物学功能。
进出物质是细胞膜的一项重要功能。
这是通过细胞膜上存在的各种通道和泵来实现的,例如钾离子通道、ATP酶泵和葡萄糖通道等。
这些通道和泵不仅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速率,而且还可以通过通道和泵上的蛋白质来识别不同的分子。
环境感知是细胞膜的另一项重要功能。
细胞膜上存在着多种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周围的温度、pH值、离子浓度和机械压力等外部环境变化。
这些信息能够通过感受器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引起细胞的一系列反应。
信号传递是细胞膜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细胞膜中存在的受体能够将外部信号转化成内部信号,例如包括生长因子、荷尔蒙和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信号通过受体激活内部信号通路,从而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等生物学过程。
3. 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多种多样,包括结构稳定性、流动性、选择通透性和受体识别性等方面。
在结构稳定性方面,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膜蛋白等分子组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生物学保护能力。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三)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
• 温度 • 胆固醇的含量 • 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度
• 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例
第37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温 度
相变温度:
在生理条件下, 膜脂多呈 拟液态。温度下降至某 点, 则变为晶态。一定温 度下, 晶态又可熔解再 变成液晶态,这种临 界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膜脂双极性的意义 在生物膜中脂类部分的形成,是一个自我组 装的过程,磷脂分子自发形成双层,具有自
我组装自我封合的特点。
第11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 现者。
第12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二、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
磷脂酰丝氨酸(PS) 2) 胆固醇:双型性分子,含量低于1/3。
羟基为极性头部,
3)糖脂: 双型性分子,在膜中含量较少。
头部为糖残基 如: 半乳糖脑苷脂、神经节苷脂
第9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分子特性:双极性分子
磷脂酰胆碱
胆固醇
半乳糖脑苷脂
第10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低渗处理
第5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细胞血影
有漏隙的 血影
低渗
破碎
封闭的血影
第6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脂筏 ( lipid raft)
脂筏 (lipid raft): 质膜上存在特殊的结构域微区, 富含胆 固醇、鞘磷脂。脂质紧密结合成单元,可在质膜的疏松 排列的脂类中漂移, 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筏 。脂 筏上载有执行特定功能的各种膜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磷酸甘油脂 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 两个脂肪酸链一个磷酸基团,胆碱、乙 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籍磷酸基团 连接到脂分子上。主要类型有: ①磷脂酰胆碱(PC),旧称卵磷脂 ②磷脂酰丝氨酸(PS) ③磷脂酰乙醇胺(PE),旧称脑磷脂 ④磷脂酰肌醇(PI) ⑤双磷脂酰甘油(DPG),旧称心磷脂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内膜:除了细胞膜以外的细胞内 所有膜性结构。
5
第五章
第一节
细胞膜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膜的化学组成
脂 类 30% - 80%
蛋白质 20% - 70% 糖 类 2% - 10%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 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膜脂是 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动物细胞膜通常含有等量的脂类和蛋白质
极 性 头 部
半乳糖苷脂
糖脂分子
平 面 甾 环 结 构 非 极 性 尾 部
17
磷 脂
磷酸化醇 磷酸 甘油
磷酸甘油酯 磷脂 神经鞘磷脂
脂 脂 肪 肪 脂 酸 酸
极 (性 亲头 水部 )基 团 非 (极 性 疏尾 水部 )基 团
X ︳ O O P—O O CH— CH—CH2 O O
C
O C
O
肪 酸
18
(二)膜蛋白的流动性
39
小鼠细胞
膜蛋白(抗 原)
人细胞
异核细胞
抗小鼠膜蛋白抗体+荧光素B 抗人膜蛋白抗体+荧光素A
标记小鼠膜蛋白抗体 +小鼠膜蛋白(抗原)
标记人膜蛋白抗体+ 人膜蛋白(抗原)
孵育(370C,40分钟)
40
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
(1)与酶的活性有关:流动性大,有利于 酶的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酶活性提高。
第二篇
细胞膜及其表面
PLASMA MEMBRANE AND ITS SURFACE STRUCTURES
1
细胞膜的出现,是生命物质由非细胞形态 向细胞形态进化的重要转折。细胞膜的形 成,使生物体具有更大的相对距离性,并 由此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 可以通过膜有选择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养 料,排除代谢产物,从而大大提高了原始 生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水平,有 利于生命的进一步发展。
26
27
三、膜糖类
膜中含有的糖 类称为膜糖类
糖类+膜脂 膜糖类 糖类+膜蛋白
细 胞 衣 脂 双 层 膜 蛋 白
细胞内
共价键 共价键
糖 脂
糖蛋白
细胞衣cell coat(糖萼glycoalyx):细胞外 表的糖链与该细胞分泌出来的糖蛋白等粘附在 一起,形成一层外被,称细胞衣或糖萼。
28
第二节
膜的分子结构
1. 转基因
2. 制备的药物 3.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20
水
磷脂分子团
磷脂双层
磷脂脂质体
膜脂(磷脂)与水接触可形成球 状的胶态分子团或脂质双分子 层,脂质分子在水中聚拢成双 分子层后还可形成自我封闭而 稳定的中空结构—脂质体
21
22
二、膜蛋白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编码 的蛋白质中30%左右的为膜蛋白。根据其与脂 分子的结合方式,可分为: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膜蛋白亦为兼性分子,其亲水区域暴露在膜 的一侧或两侧表面与水相吸,它们的疏水区域 镶入膜内,与脂类分子疏水尾部通过疏水键结 合,不易分离提纯。
23
(一)整合蛋白 (镶嵌蛋白 mosaic proteins) 亦为双亲媒性分子。与膜的结合 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 上洗涤下来,如离子型去垢剂SDS, 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镶嵌蛋白的存在方式:
24
4
非胞质面 脂 质 双 层
1
2
3
胞质面 5
跨膜 镶 2.多 次 穿 膜: 数条a-螺旋几次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蛋白
1.单 次 穿 膜: 单条a-螺旋贯穿于脂质双层。
嵌 蛋 3.非穿越性共价结合:不穿越脂质双层的全部,而与胞质侧 单层脂质的烃链结合。 白
4.与磷脂酰肌醇结合: 镶嵌蛋白通过自己的一个寡糖链与磷脂
(2)与膜的物质运输有关: (3)与信号传导有关:
(4)与细胞周期的关系:M期、膜流动性最大, G1期和S期,膜流动性最低。
(5)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
41
小结:
生物膜是球形蛋白质和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晶体
1.脂类分子亲水头部排列在膜的两侧,疏水尾部排列 在膜的中央一层。 2.球形蛋白质以不同的形式与脂质双层分子相结合。 3.寡糖链与脂和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分布在非胞质侧
极性头部 脂质双分子层 疏水尾部
镶嵌蛋白 外周蛋白
31
极性头部
脂质双分子层 疏水尾部 镶嵌蛋白 外周蛋白
32
四、晶格镶嵌模型(1975)
晶格:指膜中晶态部分,即膜内在蛋白和界面脂。
33
五、板块镶嵌(脂筏)模型 (1977) (1)脂类双分子层分为流动 性不同的区域---“板块” (脂筏):有序的晶态 无序 的液态 (2)两者之间处于一种连续 的动态平衡中
11
(三)糖脂
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含量约占脂总量 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 约占5~10%。 在细胞中糖脂均位于膜的非胞质面,占膜外 层脂类分子的50%。其作用可能是作为受体, 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导有关.
12
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在髓鞘的 多层膜中含量丰富;变化最多、最复杂的 糖脂是神经节苷脂,其头部包含一个或几 个唾液酸和糖的残基。神经节苷脂是神经 元质膜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
生物膜
单位膜
3
•细胞内膜: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亦 既除去质膜以外的所有膜质结构的膜。 •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 构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 质膜和细胞内膜总称为生物膜。
4
单位膜(unit membrane):在电 镜下,生物膜显示出 “二暗一 明”的模式结构,又叫三层夹板 式结构(内外两层各厚2nm,中间 一层厚3.5nm,总厚度7.5nm)称 之为单位膜。 细胞膜(质膜) 生物膜
(3)膜各部分的流动性不均 一,细胞膜是由同时存在的、 有不同流动性的板块镶嵌而 成的动态结构。
34
第三节
膜的特性: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一、膜的不对称性 脂质双分子层的不对称性
(一)脂质双分子层的各层所含的磷脂种类明显不同 头部含有胆碱的磷脂分子(磷脂酰 细 非胞质侧: 胆碱,鞘磷脂)。 胞 膜 胞 质 侧:末端含有氨基的磷脂分子(磷脂酰 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 (二)糖脂全部分布在非胞质侧的单层脂 质分子中。
2.鞘磷脂
鞘磷脂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 以鞘胺醇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组 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与磷 酸结合。原核细胞、植物中细胞没有 鞘磷脂。
10
(二) 胆固醇
主要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一般不超 过膜脂的1/3,且散在于磷脂分子之间。 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其功能是提高 双脂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双脂层流动 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 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
13
磷 脂
磷酸甘油酯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 脂
神经鞘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极 性 头 部 基 团 ( 亲 水 )
X
鞘 胺 醇
非 极 性 尾 部 基 团 ( 疏 水 )
14
15
Cell membrane - Structure
16
糖
脂
鞘 胺 醇 鞘 胺 醇
糖脂为含有一个或几 个糖基的脂类。 胆固醇
2
细胞膜是保卫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膜,因此 又称为质膜(plasma membrane)。平均厚度 为7~10nm,超过光学显微镜所能分辨的极限, 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细胞膜的,光 镜下看到的所谓细胞膜,实际是细胞与周围 截止的截面。20世纪50年代运用电子显微镜 才观察到单位膜的结构。
质膜
胞内膜
(一)膜脂的流动性
1.侧向扩散 2.旋转 3.摆动 4.翻转
38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2.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链越短,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 3.胆固醇的影响(相变温度以上,如胆固醇含量增加,膜的流
动性降低)
4.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鞘磷脂含量高,膜的流动性降低) 5.其它因素
4.生物膜具有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的特性。
5.膜各部分的流动性不均一,蛋白质分子对界面脂分
子流动性有控制作用,膜是由不同流动性的板块镶嵌
而成的动态结构。
42
膜脂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即都有亲水和疏水两部分,含磷酸 和胆碱的一端是亲水的,为极性的头部 ;而两条平行的脂肪酸链是疏水的,是 非极性的尾部。这种一端亲水,另一 端疏水的化学分子,称为双亲媒性分 子。又称为兼性分子。
19
(四)脂质体(liposome)
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 脂质体,直径25~1000 nm不等。 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6
一.膜脂:生物膜上的脂类统称膜脂。 磷 膜 脂 脂:生物膜的主要成份。
糖
脂: 均位于膜的非胞质面
胆固醇: 散在于磷脂分子之间
7
(一)磷脂: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
分为二类:磷酸甘油脂和鞘磷脂 主要特征: 1.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 的尾部(脂肪酸链); 2.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多数碳链由 16,18或20个组成; 3.含饱和脂肪酸链及不饱和脂肪酸链。